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

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

一、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沈佳歧[1](2021)在《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人文素材编制及使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核心素养的提出,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化学这一学科蕴含着许多人文知识,且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了将课程标准内容具体化,已经重新编写并出版。2020年,黑龙江省已经在高一年级使用新教科书,因而了解教科书人文素材,实施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有关的名词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了以“素质教育理论、STSE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对国内外人文教育的变革进行综述,了解当前教科书中人文素材运用情况;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部分的人文素材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分析;探究教科书人文素材的编排及教育价值;对一线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于教科书人文素材的看法以及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态度,总结访谈记录;进而探讨运用教科书的人文素材的要求及策略。通过研究可知,新版教科书上呈现的人文素材内容较多,且与时俱进,以多种方式呈现;在编制与内容选材等方面体现出人文关怀;教科书上的人文素材是开展人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且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一线化学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积极利用教科书人文素材,采用恰当的策略让化学教育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

倪银霞[2](2021)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提出了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强调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当前,“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就很好的体现了科学素养培养思想,其中包含了大量相关内容,上述内容与STEM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从STEM教育角度来审视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能够提高化学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STEM教学现状。其次从STEM教育教学渗透理念、STEM教育对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要求、融合STEM理念的课程教学目标、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评价测试等几方面构建融合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最后以STEM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出适合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教学设计,并检测其实践效果。研究发现:(1)将STEM教育理念融于化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法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水平。(2)STEM教育理念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3)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化学教学设计能改善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提高化学成绩。

李青[3](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陈智慧[4](2021)在《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建模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建模教学,教师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使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建模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体现出人本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比较偏向于理论,而关于在自主学习条件下进行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性研究较少,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只能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方法,不能有效给予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本文从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出发,以“自主学习”为切入点,以“教学实践”为研究的主要方式展开相关研究,从而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更为有力的借鉴。具体而言,本文在国内外模型教学相关研究现状、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方向、思路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而后设计问卷对当下高中化学自主建模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中的内容为例,展开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分析,确定高中化学自主建模教学的原则与思路,再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展开高中化学《原电池》、《盐类的水解》两节课程的教学,并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得出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得出研究结论。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一是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思维及创造能力,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二是就调查结果来看,当下的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在模型教学中存在模型教学频次少、模型应用不准确、教师在模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模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三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化学建模教学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并从模型目标、模型建构、模型完善及模型应用等方面入手,设置合理的教学过程,最后还要对模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进而形成体系化的高中化学模型教学体系。

谢瑶[5](2021)在《STSE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以凉山州越西县Y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目的。特别是对于偏远落后、生源差的彝族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成为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是一门与STSE密不可分的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非常重视STSE教育理念在化学中的渗透,同时新教材在编写时许多内容也体现了化学与STSE的密切联系。在高中教学设计中渗透STSE知识是体现STSE教育理念的最佳途径。因此,本研究的主题确定为通过在教学设计中渗透STSE知识来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本文围绕STSE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目的,研究在彝族地区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STSE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采用文献法了解学习兴趣和STSE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对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表现为对化学学习不怎么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课业太繁重以及化学课不够生动导致了化学学习太枯燥。对教师采用访谈法来了解教师对学习兴趣和STSE教育的看法。对于学习兴趣,本校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不是很重要,而对于STSE,本校教师了解和运用得都不多。最后,在对调查结果、课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目标,选取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两节内容进行案例设计并选取两个班级进行实践。实践结果发现,实验班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并且从学习兴趣后测情况来看,实验班的学习兴趣总平均分也有明显提升,对照班的几乎不变。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切身感受到了STSE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张艳[6](2021)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贯彻到课堂中去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当前社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连接,上好一堂充满思想教育的文化课,对于教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国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多集中于高校,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中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将思想教育先行贯彻落实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双节点,培养积极的思想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自然学科,强调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观念与求真意识,具有探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2017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5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从一定程度来讲,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有相通之处的。此次研究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以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内容为载体,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在培养学生学科的兴趣度、科学深层的认知观念、爱国主义情感态度、化学与社会责任感以及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五个方面,通过整合相关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的课程内容:物质的分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以及硫酸的性质三课时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研究可得:第一,课程思政与学科融合正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应积极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寻求培养学生思想导向的措施,建立健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国家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第二,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主要以隐性课程的形式输送于学生,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第三,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后期人们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但思想教育有长周期、见效慢的特征,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还需要多方努力。

杨航[7](2020)在《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深沉难懂的理科术语,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让学生能“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并能自主的对理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课改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然而目前来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针对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了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新课改下的相关理论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分析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经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1)完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提升对实验室的有效利用;(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教学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化学的动力;(3)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完善教师的评价方式,利用有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周扬[8](2020)在《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度急剧增加,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开始得到关注。教育部在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给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同时,该标准还建议,学生可通过各种针对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形式,从化学探究性实验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意义入手,论述论文的研究起源,并探讨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探讨研究目的和意义,核心素养和探索性实验教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分析了国内外核心素养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了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对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建构主义、学习金字塔理论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教育理论这三个基本理论对核心素养及探究性实验等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根据对学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来了解高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现状和实验教学现状。在调查结果分析后对实验教学现状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给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的实验内容的研究,分析出实验中所包含的概念知识、证据意识、变换观念、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学科价值和精神,并提出了探索性实验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主观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为了验证本文的研究观点,笔者所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被用于实践研究。在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中,作者遵循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验课是在实验班中教授,对照班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成绩评估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班相比,实施上述实验策略的实验班学生在化学核心素养和化学成绩方面提高程度较大,所以说明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得出研究课题的有效性,并通过结果总结出相关建议与反思。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也面临许多困难,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等都需要去解决,而且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形成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改变教学策略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周芯宇[9](2020)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飞速前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引起了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广泛存在的教学现状是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学习障碍,学习成效低。以高中化学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为例,该模块主要阐述物质结构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着重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有独特的学科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由于该模块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课堂教学又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把握该模块的学科特点和规律,严重阻碍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前提。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以物质结构知识体系为基础,分析学习障碍和化学学习障碍的概念和特点,并明确界定了存在化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即智力处于正常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达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化学感到困惑,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补救措施转化成化优生。本研究选择部分高二年级的学生和化学教师作为样本,编制调查问卷。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教学实际,编制访谈提纲,并随机对三位化学教师进行访谈。通过综合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空间想象能力弱、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薄弱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化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且对比了化优生和化困生在学习动机、课堂状态、学习意志等方面的差别。本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存在的障碍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高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将以上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最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数据,实验班的成绩逐步提升并占据优势。随着对高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研究和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本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体系,逐步把握该模块的学习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思维及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广大一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科学的帮助。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人文素材编制及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人文主义变革
        (二)国内人文主义变革
        (三)关于人文教育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人文
        (二)人文教育
        (三)教科书
        (四)人文素材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三、教科书人文素材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文素材的分析与整合
    一、人文素材素在教科书中的内容分析
        (一)化学与生活
        (二)化学史内容
        (三)化学技术与职业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文素材的呈现方式
        (一)以正文方式呈现
        (二)以栏目形式呈现
        (三)以插图方式呈现
        (四)以习题方式呈现
    三、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文素材编排分析
        (一)人文素材平均分布
        (二)人文素材选材与时俱进
        (三)人文素材以多种方式呈现
        (四)编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
第四章 对高中化学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内容
    四、访谈结果
    五、访谈结果分析
        (一)教师人文知识储备不足
        (二)学校与家庭不支持
        (三)教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四)对人文教育定位不准确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文素材的使用要求及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文素材的使用要求
        (一)正确认识人文教育
        (二)遵循适度性原则
        (三)积极储备人文知识
        (四)注重挖掘素材趣味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文素材使用策略
        (一)教师注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二)注重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有机融合
        (三)将人文素材适当跨学科融合
        (四)以人文素材创设情境
        (五)挖掘对应化学史内容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一化学教与学现状
        1.1.2 STEM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
        1.1.3 STEM教育思想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1.1.4 基于STEM教育思想理念分析高中化学教材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TEM
        2.1.2 STEM教育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从做中学”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4 终身学习理论
3 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与教师谈话交流的结果
        3.3.2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3.4 调查总结
4 融合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建构
    4.1 STEM教育教学理念渗透
    4.2 STEM教育对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要求
        4.2.1 要能体现科学素养
        4.2.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综合能力
        4.2.3 要从多个维度体现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4.2.4 能使学生参与实践,学会体验式学习
    4.3 融合STEM理念的课程教学目标
    4.4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原则
    4.5 教学方法
    4.6 教学评价
5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STEM教学模式实践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对象
    5.3 自变量与因变量
    5.4 教学设计案例
        5.4.1 教学案例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5.4.2 教学案例2——二氧化硫的性质
    5.5 实验步骤
        5.5.1 实验前测
        5.5.2 实验过程
    5.6 实验结果分析
        5.6.1 实验前后测成绩分析
        5.6.2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比较
    5.7 实验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STEM教育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三:前测试题
附录四:后测试题
致谢

(3)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4)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模型及其分类
    2.2 模型教学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学习进阶理论
    2.5 三重表征理论
第三章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的目标及对象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3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
    3.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化学反应原理》
    4.1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的核心要素
    4.2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的模型
第五章 基于自主学习的化学建模教学实践分析与行动研究
    5.1 《原电池》教学案例与行动研究
    5.2 《盐类水解》教学案例与行动研究
六、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学生化学学科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三 《原电池》随堂测试
    附录四 《盐类水解》随堂测试
致谢

(5)STSE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以凉山州越西县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社会的需求
        1.1.2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实际教学的需求
    1.2 研究背景
        1.2.1 国内外学习兴趣发展概况
        1.2.1.1 国外发展概况
        1.2.1.2 国内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STSE发展概况
        1.2.2.1 STSE的由来
        1.2.2.2 国外发展概况
        1.2.2.3 国内发展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兴趣
        2.1.2 学习兴趣
        2.1.3 化学学习兴趣
        2.1.4 STSE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生活即教育”理论
第3章 前测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 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3.2.1 问卷表的产生及内容
        3.2.2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3.2.2.1 信度、效度分析
        3.2.2.2 差异性检验
        3.2.2.3 具体题目分析
    3.3 教师对学习兴趣及STSE的认识
第4章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4.1 高中化学教材关于STSE内容分析
    4.2 STSE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4.3 案例设计
        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
        4.3.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第5章 案例的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5.1 实践结果
        5.1.1 问卷结果后测分析
        5.1.2 后测成绩分析
        5.1.3 课堂反馈结果分析
        5.1.4 访谈结果分析
    5.2 对后续案例开发启示
第6章 研究结果与不足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前测成绩单
附录5:后测成绩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6)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理论基础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2.1 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2.1.1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好度
        2.1.2 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
        2.1.3 对学生关于化学家的情感态度调查
        2.1.4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学科相融合的态度调查
        2.1.5 对学生有关化学与社会责任感的态度调查
        2.1.6 对学生关于合作学习的情况调查
    2.2 中学化学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2.2.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阶段
        2.2.2 显隐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3 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3.1 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3.1.1 深层次挖掘策略
        3.1.2 情境生活化策略
        3.1.3 教验结合策略
        3.1.4 提问激疑策略
        3.1.5 引入化学史策略
        3.1.6 增设课堂讨论策略
    3.2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为例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3.2.1 思政元素与化学课程融合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
        3.2.2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
        3.2.3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四章 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与分析
    4.1 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评价
        4.1.1 教师评价
        4.1.2 学生评价
    4.2 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4.2.1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对比分析
        4.2.2 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知对比分析
        4.2.3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比分析
        4.2.4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比分析
        4.2.5 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的过程总结
    5.2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调查问卷(学生前测)
附录二:调查问卷(教师前测)
附录三:访谈记录(教师前测)
附录四:调查问卷(学生后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初中理科课程标准
        1.1.2 高中理科课程标准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化学实验
        2.1.2 化学实验探究
        2.1.3 化学实验改进
        2.1.4 化学实验创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探究性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行动主义理论
3 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探究分析
    3.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原则
    3.2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功能分析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类型
    3.5 基本操作实验
    3.6 探究性实验
    3.7 趣味性实验
    3.8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3.9 高中化学实验的不足
4 问卷调查分析
    4.1 调查对象
    4.2 问卷调查内容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 实验调查
5 林芝一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
    5.2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5.3 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5.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
        5.4.1 没有明确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标准
        5.4.2 以考试作为学生实验技能考察的主要途径
    5.5 对于实验的重视度不够
        5.5.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5.5.2 学生学习压力大
        5.5.3 忽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习重要性
6 提升林芝一中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6.1 完善学校实验教学条件
    6.2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6.3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探究内容
        6.3.1 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
        6.3.2 引入趣味性家庭实验
    6.4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6.4.1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6.4.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6.5 有效实施课堂导入及引入策略
        6.5.1 科学实施课堂导入
        6.5.2 采取样例引入型策略
    6.6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6.7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案例(化学实验新编)
        6.7.1 钠与氧气常温下的反应
        6.7.2 钠与水的反应
        6.7.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6.7.4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化学实验新编
附录2
致谢

(8)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1.1 我国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我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3 探究性实验在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1.3.2 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3.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4 国内外现状
        1.4.1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4.2 国外探究性实验研究现状
        1.4.3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4.4 国内探究性实验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实验研究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学科核心素养
        2.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4 探究式教学
        2.1.5 探究性实验
        2.1.6 探究性实验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学习金字塔理论
        2.2.3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教育理论
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调查
    3.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3.1.1 样本情况介绍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对象及方法
        3.1.4 访谈记录整理
    3.2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调查
        3.2.1 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3.2.2 调查对象及实施
        3.2.3 调查方法
        3.2.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 调查总结及相关建议
        3.3.1 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总结及建议
        3.3.2 学生核心素养调查结果总结及建议
4 培养核心素养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4.1 化学教材中实验的基本情况分析
    4.2 探究性化学实验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分析
    4.3 培养核心素养的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4.3.1 科学性原则
        4.3.2 可行性原则
        4.3.3 主体性原则
        4.3.4 创新性原则
5 培养核心素养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研究及成效分析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内容
    5.3 实践对象
    5.4 变量控制
        5.4.1 自变量
        5.4.2 因变量
        5.4.3 控制无关变量
    5.5 实践时间
    5.6 实践方法
    5.7 研究过程
    5.8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5.8.1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1——钠与氯气反应
        5.8.2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2——原电池实验
        5.8.3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3——乙酸乙酯的制备
    5.9 实施效果与分析
        5.9.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核心素养考察分析
        5.9.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
    5.10 实践成效访谈调查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高中化学教师访谈调查
附录B 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调查
附录C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一——钠与氯气的反应实验
附录D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二——原电池实验探究
附录E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三——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探究
附录F 化学核心素养问卷调查
附录G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附录H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数据表
附录I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附录J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数据表

(9)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
        1.1.2 四川省普通高中教育现状
        1.1.3 化学学科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从学生角度
        1.2.2 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学习障碍
        1.3.2 化学学习障碍
        1.3.3 化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表现特征
        1.3.4 化学学习障碍学生的界定
        1.3.5 “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界定
    1.4 关于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1.4.2 国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1.4.3 化学学习障碍的教学研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方法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行为主义理论
    2.2 自我效能感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2.4 合作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案
    3.2 调查对象
    3.3 学生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统计与分析
    3.4 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
        3.4.1 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设计
        3.4.2 问卷统计与分析
        3.4.3 访谈记录及分析
第4章 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4.1 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4.1.1 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
        4.1.2 空间想象能力弱
        4.1.3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4.1.4 知识基础薄弱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
        4.1.5 教师专业功底欠缺和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4.2 化优生和化困生的学习差异比较
        4.2.1 学习动机的差异
        4.2.2 课堂状态差异
        4.2.3 学习意志差异
        4.2.4 学习方法差异
第5章 突破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5.1 利用合作小组激励学生,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5.2 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微观-宏观-符号”之间的转化
    5.3 重视化学教材,夯实基础,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
    5.4 改进教学方式,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
    5.5 其他建议
        5.5.1 教师方面
        5.5.2 学校方面
第6章 教学实践及成效分析
    6.1 实验方案
        6.1.1 实验目的
        6.1.2 研究样本的选取
        6.1.3 前测和后测试卷的选择
        6.1.4 实验方案设计
    6.2 实验过程
        6.2.1 教学案例一:《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2.2 教学案例二:《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6.3 学生成绩横向对比
        6.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分析
        6.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分析
    6.4 学生成绩纵向对比
    6.5 结果分析
第7章 讨论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人文素材编制及使用策略研究[D]. 沈佳歧.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研究[D]. 倪银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4]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D]. 陈智慧. 西南大学, 2021(01)
  • [5]STSE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以凉山州越西县Y中学为例[D]. 谢瑶. 西华师范大学, 2021(12)
  • [6]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 张艳. 延安大学, 2021(11)
  • [7]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航. 西南大学, 2020(05)
  • [8]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D]. 周扬. 西南大学, 2020(05)
  • [9]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周芯宇.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化学兴趣与科学素质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