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冷藏罐在冷藏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冰球冷藏罐在冷藏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一、冰球蓄冷罐蓄冷过程的动态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烁[1](2019)在《商业建筑蓄冷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蓄冷空调技术,具有对国家电网“移峰填谷”的重大作用,且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蓄冷空调系统初投资高,系统相对复杂,后期管理难度大,大型商业建筑是否应当采用蓄冷空调系统,如何针对项目情况,合理的进行经济技术可研分析,如何抓住设计、管理及运行环节的要点及关键,避免出现系统运行问题,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评价与设计流程为研究课题,首先,介绍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常见的各类蓄冷形式,如盘管冰蓄冷技术、封装冰蓄冷技术、水蓄冷技术进行讨论和比较。其次,本文分析了蓄冷空调系统的评价体系类型与方法。主要分为能效指标、经济指标与规模指标三大类。其中经济指标判断方法又分为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再次,本文对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与全过程目标管理进行了论述。从负荷计算、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到运行过程的目标管理均进行了探讨。以此对实际项目应用中前期设计作为参考。最后,本文以山东临沂万象汇商业建筑为实例,对其做了全面的经济分析与电力分析。对项目做两种不同的空调系统方案,一为传统空调系统,二为冰蓄冷空调系统。结合临沂地区峰谷电价政策,从系统的初投资费用、以一年为单位的周期运行费用、以15年为单位的系统全生命周期动态费用等方面对此项目的两种方案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静态经济指标、动态经济指标、电力指标三方面的对比结果。

罗东磊[2](2018)在《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文中指出蓄冷空调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消峰填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国内盘管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应用最为广泛,蓄冷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蓄冷方式的合理选择问题: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的应用蓄冷规模范围在几百冷吨时至几十万冷吨时,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蓄冷系统,哪一种蓄冷方式更经济缺少相关研究。另外蓄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的问题:蓄水罐斜温层厚度直接影响着蓄冷系统效率,实际运行中的厚度及蓄冷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极少有研究者进行实测研究。蓄冷系统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蓄冷系统的评价标准中,目前还没有一个评价指标能综合有效地反应系统能效和经济俩特性。对于蓄冷方式的选择,笔者从系统经济性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蓄冷项目进行网络、实地调研,理论计算不同蓄冷规模下的盘管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的动态全生命周期总费用,通过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的比较发现,蓄冷规模小于20000RTh左右时,冰蓄冷和水蓄冷系统总费用相差不大,蓄冷规模大于20000RTh左右时,水蓄冷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低于冰蓄冷系统,从而得出结论:蓄冷规模较小时,两种蓄冷方式总费用接近,建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蓄冷方式,蓄冷规模高于20000RTh时,如果项目有足够的占地空间,建议采用更经济的水蓄冷系统。对于蓄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上海地区两个水蓄冷项目以及马来西亚某水蓄冷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尤其是蓄水罐斜温层进行了研究。发现,蓄水罐的斜温层厚度普遍偏厚,一般达2.5m3m;国外优秀水蓄冷项目的蓄水罐斜温层也有1.5m;其中上海某水蓄冷槽由于不合理的运行策略,斜温层厚度达5m。笔者同时对杭州某冰蓄冷项目进行了测试,该项目由于运行时间14年,主机等设备运行良好,但是系统很多传感器不够准确,导致运维人员提前结束制冷,蓄冷量完全达不到设计要求。对于冰蓄冷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现有的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性评价和能效评价,两者相互独立。笔者通过对现有的指标的分析,将系统运行分时电价和系统设备运行逐时能效比进行结合,发展出一种反映能效和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冰蓄冷和常规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证明该方法的可用性。

贾云飞[3](2018)在《基于实测的水蓄冷系统分析及水蓄冷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攀升,我国电网用电负荷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别明显,这一方面增加了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降低了发电设备的平均效率,同时由于发电设备容量调节较为困难,也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空调蓄冷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调节电网峰谷差的方法,目前全世界的蓄冷空调系统中,水蓄冷系统和冰蓄冷系统最为普遍。冰蓄冷是最早发展的蓄冷空调系统,由于其蓄冷密度高、技术成熟,在蓄冷项目中市场份额最大。而随着水蓄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其具有蓄冷设备能效高、蓄冷/放冷速率高、系统简单和能量品味损失少等诸多优势,是集中空调系统下一个发展的方向。从冷量传递的角度可以把蓄冷空调系统分为冷冻水系统、蓄冷系统、制冷主机、冷却水系统和冷却塔五个子系统,本文通过实测水蓄冷项目,分析整个系统的全年能效以及典型周、典型日的各子系统能效,说明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对比系统能效指标参考值来分析挖掘系统节能潜力,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和常规空调系统相比,水蓄冷系统增加了蓄冷装置和相应的配套设备,蓄冷装置是实现移峰填谷的核心装置之一,它的设计与选型影响了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本文所测试水蓄冷项目为目前应用最多的温度分层型水蓄冷系统,通过分析其在典型日的运行效率,发现由于冷热水层的直接掺混导致实际水蓄冷罐的蓄冷效率仅为80%左右,因此对于使用温度分层型水蓄冷罐的系统而言,通过提高水罐的效率来实现节能的潜力巨大。为了避免温度分层型水蓄冷罐冷热水层掺混换热的诟病,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隔膜式水蓄冷罐,即通过在冷温水层之间设置绝热隔膜来隔绝不同温度的水发生换热,进而控制斜温层厚度,提高蓄冷水罐的冷量利用效率。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隔膜制作基材,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不同材料及不同厚度情况下蓄释冷过程中蓄冷罐内的温度分布,最终形成了一条确定隔膜最佳厚度的思路,为隔膜式水蓄冷罐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基础。

张鲁燕[4](2018)在《冰球式蓄冷系统相变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优化》文中提出冰蓄冷空调利用夜间制冷、白天释冷,以达到削峰填谷、减小制冷机组设备容量以及平衡电网压力等效果。本文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单个冰球和蓄冰槽系统的流动和传热模型,加载Solidification/Melting模型、湍流模型,考虑到了单个冰球相变过程中相变材料密度随温度的变化,针对蓄冰槽中载冷剂的流动方向、载冷剂进口位置对蓄冷过程影响进行了研究。做了以下工作:研究了单个冰球凝固、融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对冰球内部温度以及固液相界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半径、载冷剂入口温度对蓄冷、释冷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蓄冰球半径越大,相变进行的时间越长,但是选择蓄冰球时的球径不宜过大,以控制蓄冷时间;载冷剂与冰球间的传热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相变换热的进行,相变时间也相应缩短;考虑固液相密度差的情况下与不考虑固液相密度差相比,由于自然对流的作用,相变时间差要短,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模拟了蓄冰槽的蓄冷过程,研究对流状态下蓄冷槽的换热情况,不同载冷剂流速、出入口位置对蓄冰特性的影响,对蓄冰槽装置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载冷剂流速越大,蓄冰槽内对流现象越明显,固液界面移动得越快,蓄冷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换热;载冷剂从入口流入蓄冰槽后首先会有一段层流阶段,在冲击冰球的时候进入紊流阶段,并会伴随着产生局部的回流和涡旋,越接近槽体内部,载冷剂速度矢量变化越强烈,进而加快与冰球间的换热,因此可以在球壳中设计出褶皱、沟壑、凸起、下凹等形状的纹路,增加流体的扰动;入口流速越大,努谢尔特数越大,载冷剂与冰球间的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同时也会增大阻力系数,因此不可过分地增大入口流速;载冷剂入口流速越大,出口温度越快到达稳定状态;采用载冷剂从底部流入顶部流出的流动方式比从顶部流入底部流出的对流换热系数大,更有利于换热,并且随着载冷剂流速的增大这种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进而对冰球和蓄冰槽装置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够实现能量的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对节能减排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璇[5](2016)在《蓄能水罐蓄冷过程温度分布CFD动态模拟与验证》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用电耗能的负荷不断增大,为缓解高峰时段用电紧张,鼓励低谷蓄能,城市峰谷电价越来越细化完善,以满足电力需求所坚持的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有限的原则。与此同时,蓄能的方式与技术亦随之不断发展和创新。蓄冷技术是目前建筑空调系统中较流行的节能技术,水蓄冷技术以其具有初投资少,系统简单及维修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从水蓄冷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和蓄冷系统的原理及种类等方面介绍了水蓄冷技术的研究背景。结合近些年水蓄冷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本文对水蓄冷技术中的关键设备蓄冷罐进行研究。在分析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罐的性能评价指标时,将斜温层的体积作为判断定容积下蓄冷效率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了蓄冷罐内部存在的影响分层效果和蓄冷效率的根本原因,并以蓄冷罐的高径比作为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现今水蓄冷罐占地面积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通过CFD模拟不同高度直径比的蓄水罐的蓄冷及释冷过程,分析得出各工况的斜温层温度分布情况,并对它们的斜温层体积进行比较,根据斜温层体积与蓄冷率的关系,获得在罐体蓄冷容积一定的情况下,蓄冷效率较高、较为优化的蓄冷罐,希望能为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做出一些参考。

李凯娣[6](2016)在《集中空调用组合式PCM球形堆积床传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能源紧缺、电力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相变储能是重要的储能方式,也是缓解能源紧张、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蓄冷空调的引入对调节电力平衡“移峰填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相变蓄冷空调使用单一相变材料,导致相变潜热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变速率和蓄冷量均较低。因此,本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利用蓄冷球蓄释冷特性对球形堆积床传热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利用组合相变材料作为蓄冷剂(Phase Change Materal,写为PCM),将水作为载冷剂(Heat Transfer Fluid,写为HTF),对球形堆积床蓄冷器蓄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组合式PCM球形堆积床的强化换热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PCM的筛选及组合,结合有机和无机相变材料的热物性特点,引入组合PCM,根据组合PCM的特点,拓宽了相变温度的可选范围,根据已有和自行配置的PCM,从中选出三种PCM进行组合,对每种PCM的最佳相变温度和有效能利用率进行计算。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等效相变温度,得到六种符合空调工况的组合方式。(2)对蓄冷球和球形堆积床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立三维模型,对模型的假设及操作条件进行确定,采用Solidiation&Melting模型,利用焓法对凝固和融化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有效容积法解决守恒方程,列出了三大控制方程,完善了理论计算的表达式。同时对蓄冷球的网格独立性进行分析,为模拟计算奠定基础。(3)对蓄冷球的蓄释冷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蓄冷球外壁面温度、蓄冷球半径、蓄冷球材质、对流换热系数、Ste数、Fo数因素对蓄释冷动态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在相变过程的规律。蓄释冷时间与球径呈现正比关系,球径尺寸不超过50mm较适宜;蓄冷时壁面外HTF温度2℃即为最低温度临界值,释冷时壁面外HTF温度变化范围在12℃~14℃范围内,有利于工程实际节能运行。为验证模拟的正确性,对蓄冷球释冷进行实验,实验和模拟结果相吻合,为蓄冷器设计及控制运行提供了参考和指导。(4)对采用组合式PCM球形堆积床蓄冷器的蓄冷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HTF流量和PCM的组合方式对球形堆积床蓄冷特性的影响,对组合式PCM中的每一种PCM的蓄冷率进行分析,相变温度越高的PCM蓄冷速率越快,采用组合PCM可以明显提高球形堆积床的蓄冷量和蓄冷速率,且PCM相变温度与HTF温差越大蓄冷率越快,同时把组合式PCM和单一PCM的换热性能进行比较,得到了组合式PCM的强化换热程度,为实际工程的运用提理论与数据参考。本文研究并分析了蓄冷球蓄释冷特性和球形堆积床蓄冷器蓄冷过程传热性能,采用组合式PCM进行强化换热,为提高PCM的性能和蓄冷器蓄冷量及蓄冷时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今后蓄冷空调推广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王瑾,赵凯,王素英,赵路平,段文珊[7](2015)在《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时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值传热方程,对蓄冷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蓄冰槽蓄冷过程中乙二醇溶液出口温度及蓄冰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时,设计搭建了冰球式封装蓄冷空调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蓄冰槽和蓄冰球的结构与性能,对蓄冷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冰球式蓄冷系统的方法.

王晓霖,翟晓强,王聪,朱备[8](2013)在《空调相变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纳米流体、微胶囊及定形相变材料等新型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变材料在空调蓄冷系统中的应用,归纳出了相变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问题,对蓄冷设备的蓄冷量、蓄冷速率等参数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并对混合蓄冷、相变蓄冷型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相变蓄冷型潜热输送空调系统等新型空调蓄冷系统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相变蓄冷材料有着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蓄冷密度,应用于空调蓄冷系统可提高制冷机效率,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王晓霖[9](2013)在《相变蓄冷及其在太阳能空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能源短缺,电力紧张的情况下,蓄冷空调技术在常规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平衡电网负荷的作用。太阳能空调的间歇性及易受天气影响等特点是制约其普及的因素之一。与蓄冷结合,在日照充足时利用太阳能制冷并蓄冷,在夜间或日照不足时释冷并供给用户,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太阳能利用率,并提高太阳能空调系统运行的灵活性。本文对与太阳能空调匹配的相变蓄冷材料、蓄冷球、蓄冷器以及太阳能空调相变蓄冷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及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空调蓄冷系统常用的相变材料、蓄冷器结构以及几种典型系统形式进行了总结与概括。2.依据太阳能空调蓄冷系统对相变材料的要求,以癸酸、月桂酸两种脂肪酸作为相变材料的基液,得到二元体系的低共熔点;并选择水杨酸甲酯、苯甲酸乙酯、正己酸、油酸、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六种有机物作为相变材料的添加剂,以得到相变温度、相变特性以及传热特性适宜的蓄冷材料。3.采用步冷曲线法、差示扫描量热仪、Hot Disk热分析仪对上述制备的相变蓄冷材料的热物性进行测试,得到各组相变材料中与系统制冷目标相匹配的添加剂摩尔分数,并综合所测得的热物性对材料进行筛选。对比发现,以油酸为添加剂的相变材料C-L/O0.08的相变温度为14.97℃,相变潜热为114.1kJ/kg,过冷度最小,结晶过程最平稳,热导率、比热容均具有明显优势,是待选材料中最理想的太阳能空调蓄冷相变材料。4.在自制C-L/O0.08相变蓄冷材料的基础上研制相变蓄冷球。单个蓄冷球包含材料质量为126.4g,外径70mm,壁厚2mm,球壳材料为聚乙烯。实验测试了蓄冷、释冷过程中蓄冷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及温度变化。建立了稳态工况下蓄冷球蓄冷和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蓄冷球的结构参数、运行工况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发现,载冷剂温度、蓄冷球球径、壁厚及球壳材料对蓄冷球蓄/释冷量、蓄/释冷速率和蓄/释冷时间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5.研制封装球蓄冷器,并搭建太阳能空调相变蓄冷系统实验台。白天,蓄冷器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机非稳态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工况下进行蓄冷;夜间,蓄冷器通过室内冷辐射顶板进行释冷,并向用户供冷。通过实验,得到了蓄冷器进出水温度及蓄冷球球心温度的变化过程,分析得到蓄/释冷量和蓄/释冷速率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机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实验曲线,对太阳能空调非稳态蓄冷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蓄冷、释冷过程中蓄冷球温度分布及温度变化,得到了对改善太阳能空调蓄冷运行和控制有益的结论。

王宝龙,石文星,李先庭[10](2010)在《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综述了国内空调用蓄冷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冰蓄冷装置的发展和完善为空调蓄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高温相变材料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使得蓄冷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蓄冷技术在应用方向的长足进步为空调蓄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二、冰球蓄冷罐蓄冷过程的动态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冰球蓄冷罐蓄冷过程的动态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建筑蓄冷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蓄冷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3 蓄冷空调系统在国外的应用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2 蓄冷空调原理与常见蓄冷技术分析
    2.1 蓄冷空调技术基本原理
    2.2 常见蓄冷技术
        2.2.1 盘管冰蓄冷技术
        2.2.2 封装冰蓄冷技术
        2.2.3 水蓄冷技术
3 蓄冷空调系统评价体系
    3.1 能效指标
    3.2 蓄冷规模指标
    3.3 经济性指标
        3.3.1 静态分析法
        3.3.2 动态分析法
    3.4 本章小结
4 蓄冷空调设计与全过程目标管理
    4.1 负荷计算
    4.2 方案设计
    4.3 主要设备选型
        4.3.1 双工况主机
        4.3.2 乙二醇水泵
        4.3.3 蓄冰体
        4.3.4 换热器
    4.4 编制运行方案
        4.4.1 按基础依据分类
        4.4.2 按主机运行模式分类
        4.4.3 编制运行方案
    4.5 蓄冷空调系统全过程目标管理与控制
5 山东临沂万象汇冰蓄冷系统工程应用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各类蓄冷系统概览及选用
    5.3 供电收费情况
    5.4 项目的冷负荷及其日变化曲线
    5.5 采用冰蓄冷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5.5.1 可行性分析
        5.5.2 常规制冷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5.5.3 冰蓄冷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5.5.4 两种空调系统对比分析
    5.6 蓄冷空调的适用条件
        5.6.1 间歇性负荷需求
        5.6.2 峰谷电价
        5.6.3 其他影响因素
    5.7 耗电数值分析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现状
        1.1.2 蓄冷空调系统的国内应用现状
        1.1.3 蓄冷空调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方法
2 蓄冷空调系统
    2.1 蓄冷空调系统分类
    2.2 冰蓄冷空调系统
        2.2.1 基本特性
        2.2.2 蓄冷设备
        2.2.3 供冷形式
    2.3 水蓄冷空调系统
        2.3.1 基本特性
        2.3.2 蓄冷设备
        2.3.3 供冷形式
3 系统应用经济性分析研究
    3.1 经济性分析方法
        3.1.1 静态评价方法
        3.1.2 动态评价方法
    3.2 蓄冷项目信息搜集
    3.3 系统初投资分析
        3.3.1 主要设备初投资分析
        3.3.2 系统初投资分析
    3.4 系统运行电费分析
        3.4.1 运行电费计算方法
        3.4.2 蓄冷系统年运行费用计算实例
        3.4.3 运行电费计算分析
    3.5 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分析
        3.5.1 全生命周期总费用计算方法
        3.5.2 计算结果汇总
        3.5.3 全生命周期总费用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应用运行测试分析研究
    4.1 测试目的及测试方法
        4.1.1 测试目的
        4.1.2 测试方法及仪器
    4.2 水蓄冷项目实测分析
        4.2.1 项目概况
        4.2.2 系统电耗分析
        4.2.3 设备能效分析
        4.2.4 优化建议
    4.3 冰蓄冷项目实测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能效分析
        4.3.3 优化建议
    4.4 蓄水装置调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评价分析研究
    5.1 现有评价指标研究
        5.1.1 冰蓄冷系统评价指标研究
        5.1.2 评价指标的思考
    5.2 综合性能系数计算模型
        5.2.1 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5.2.2 设备综合性能系数
    5.3 综合性能系数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专利
致谢

(3)基于实测的水蓄冷系统分析及水蓄冷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1.2.1 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分类
        1.2.2 水蓄冷空调技术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水蓄冷系统评价方法
    2.1 水蓄冷系统评价体系
    2.2 经济性评价方法
        2.2.1 经济性评价方法介绍
        2.2.2 经济性评价方法确定
    2.3 能效评价方法
        2.3.1 能效评价方法
        2.3.2 层次化指标体系
    2.4 本章小结
3 水蓄冷系统测试评价及优化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概况
        3.1.2 当地电价政策
        3.1.3 设计运行策略
        3.1.4 不同运行策略下的运行费用分析
    3.2 测试原理及方法
        3.2.1 测试内容及仪器
        3.2.2 一级能效指标测试原理及方法
        3.2.3 二级能效指标测试原理及方法
    3.3 能效评价及优化分析
        3.3.1 能源中心能耗现状
        3.3.2 典型周能效分析
        3.3.3 典型日能效分析
    3.4 经济性评价及优化分析
        3.4.1 典型日实际运行策略
        3.4.2 典型日实际运行费用
        3.4.3 典型日运行费用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水蓄冷罐测试分析及评价
    4.1 水蓄冷罐评价方法
        4.1.1 水蓄冷罐能效评价指标
        4.1.2 蓄释冷过程中的能效评价方法
    4.2 基于实测的水蓄冷罐分析
        4.2.1 水蓄冷罐设计概况
        4.2.2 水蓄冷罐温度分层分析
        4.2.3 蓄冷罐蓄释冷速率
        4.2.4 水蓄冷罐能效评价
        4.2.5 蓄释冷过程三段损失
    4.3 本章小节
5 隔膜式水蓄冷罐设计及数值模拟
    5.1 隔膜式水蓄冷罐的理论分析
        5.1.1 结构设计
        5.1.2 隔膜基材选择
    5.2 隔膜式水蓄冷罐的数值模拟
        5.2.1 数值模拟软件
        5.2.2 隔膜式水蓄冷罐的数值模拟
        5.2.3 模拟结果分析
    5.3 隔膜式水蓄冷罐的能效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专利清单
致谢

(4)冰球式蓄冷系统相变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冰蓄冷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冰蓄冷技术概述
        1.2.1 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流程
        1.2.2 冰蓄冷技术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蓄冰球结构特性及研究现状
        1.2.4 蓄冰槽结构特性及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基本理论及模拟方法
    2.1 相变传热理论
        2.1.1 温度法模型
        2.1.2 焓法模型
        2.1.3 相变传热问题的求解
    2.2 紊流特性
    2.3 数值模拟方法
        2.3.1 Solidfication/Melting模型
        2.3.2 紊流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蓄冰球模型的建立
    3.1 蓄冰球的物理模型
    3.2 传热方程的建立
    3.3 冰球相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3.3.1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3.3.2 求解器及参数的设定
        3.3.3 导入UDF程序
        3.3.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球换热特性的研究
    4.1 冰球蓄冷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
        4.1.1 冰球蓄冷过程的一般规律
        4.1.2 冰球的半径对蓄冷特性的影响
        4.1.3 载冷剂温度对蓄冷特性的影响
        4.1.4 不考虑固液密度差时对蓄冷特性的影响
    4.2 冰球释冷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
        4.2.1 冰球释冷过程的一般规律
        4.2.2 冰球的半径对释冷特性的影响
        4.2.3 载冷剂温度对释冷特性的影响
        4.2.4 实验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蓄冰槽蓄冷过程的的动态模拟研究
    5.1 蓄冰槽模型的建立
        5.1.1 蓄冰槽的物理模型
        5.1.2 蓄冰槽的数学模型
        5.1.3 传热学基础
    5.2 求解计算
        5.2.1 蓄冰槽模型网格划分
        5.2.2 求解器设定
        5.2.3 物性参数的设定
        5.2.4 边界条件的设定
    5.3 载冷剂进口速度对蓄冰情况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3.1 温度分布
        5.3.2 固液相分布
        5.3.3 载冷剂出口温度变化
        5.3.4 速度矢量分布
        5.3.5 蓄冰槽对流传热强度与进口流速的关系
    5.4 蓄冰槽装置结构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蓄能水罐蓄冷过程温度分布CFD动态模拟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水蓄冷技术概述
        1.2.1 蓄冷空调系统
        1.2.2 水蓄冷与冰蓄冷系统的优缺点比较
        1.2.3 水蓄冷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式
        1.2.4 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技术
    1.3 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3.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蓄冷空调系统工程应用设计
    2.1 技术及设备
        2.1.1 技术方案
        2.1.2 系统设备
    2.2 运行及控制策略
        2.2.1 负荷预测
        2.2.2 运行策略
        2.2.3 自控系统
    2.3 水蓄冷罐的设计
        2.3.1 蓄冷量的确定
        2.3.2 蓄冷容积的确定
    2.4 消防水池用于蓄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蓄冷罐的设计
    3.1 蓄冷罐的不同属性对分层效果的影响
        3.1.1 罐体材料及保温
        3.1.2 蓄冷罐的形状
        3.1.3 布水器
        3.1.4 蓄冷温差
    3.2 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罐的性能评价指标
    3.3 水蓄冷罐的高径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水蓄冷罐高径比的模拟研究
    4.1 CFD在蓄冷研究中的应用
        4.1.1 CFD软件概述
        4.1.2 本次模拟中软件的应用
    4.2 蓄冷罐高径比的模拟
        4.2.1 模型建立
        4.2.2 数值计算及模拟过程
        4.2.3 数据采集
    4.3 动态模拟的数据处理
    4.4 动态模拟的结果及分析
        4.4.1 同一罐体斜温层体积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4.4.2 稳定状况下不同高径比的罐体其斜温层体积的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集中空调用组合式PCM球形堆积床传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现状
        1.2.2 蓄冷设备的发展
        1.2.3 球形蓄冷器国内外研究
    1.3 相变蓄冷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2 相变材料的初选及组合方式的确定
    2.1 储能材料的分类
        2.1.1 储能方式
        2.1.2 储能温度范围
        2.1.3 材料的化学组成
        2.1.4 蓄能过程中的相态材料
        2.1.5 PCM分类之间的联系
    2.2 相变材料选取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2.2.1 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机理
        2.2.2 相变材料选取原则
        2.2.3 现阶段相变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常规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的筛选
    2.4 组合相变材料
        2.4.1 单一PCM的最佳理想相变温度
        2.4.2 多种PCM的最佳理想相变温度
        2.4.3 有效能利用率分析
    2.5 实际相变材料筛选
    2.6 本章小结
3 模型建立及传热特性理论研究
    3.1 蓄冷球物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3.1.1 蓄冷球物理模型建立
        3.1.2 蓄冷球数学模型的建立
        3.1.3 单球的蓄释冷量
    3.2 操作条件及网格独立性检验
    3.3 球形堆积床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球形堆积床物理模型的建立
        3.3.2 组合式PCM球形堆积床物理模型
        3.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3.3.4 球形堆积床的蓄冷量
        3.3.5 其他参数计算公式
    3.4 球形堆积床的操作条件设置
    3.5 本章小结
4 蓄冷球蓄释冷换热特性的研究
    4.1 模拟计算的程序实现
    4.2 单球蓄冷过程结果分析
        4.2.1 蓄冷球的大小与蓄冷球相变特性之间关系
        4.2.2 蓄冷球外载冷剂温度和蓄冷球相变特性关系
        4.2.3 蓄冷球内不同位置的液相分数关系
        4.2.4 球壳材质与蓄冷球相变特性之间关系
        4.2.5 无量纲参数与蓄冷球相变特性关系
    4.3 蓄冷球释冷特性结果分析
        4.3.1 蓄冷球的大小与释冷球相变特性之间关系
        4.3.2 球外载冷剂温度和释冷特性关系
        4.3.3 蓄冷球内不同位置的液相分数关系
        4.3.4 对流换热系数与蓄冷球相变特性之间关系
        4.3.5 无量纲参数与蓄冷球相变相变特性关系
    4.4 蓄冷球相变特性的实验验证分析
        4.4.1 实验系统
        4.4.2 融化过程实验工况的安排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4 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分析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球形堆积床蓄冷特性的动态模拟
    5.1 求解参数的设置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载冷剂进口流速对蓄冷特性的影响
        5.2.2 载冷剂进口流速对蓄冷槽出口温度的影响
        5.2.3 堆积床蓄冷过程温度分布规律
        5.2.4 不同相变材料的凝固率分析
        5.2.5 球形堆蓄冷槽温度分布
        5.2.6 蓄冷槽内蓄冷球温度分布
        5.2.7 单一材料与组合材料蓄冷特性的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7)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
    1.1 蓄冷过程传热分析
    1.2 蓄冷过程传热计算
2 蓄冰槽蓄冷过程实验研究
    2.1 蓄冷实验系统
    2.2 蓄冰槽的设计
    2.3 蓄冰球的选择
    2.4 实验测试仪器配置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3 结论

(8)空调相变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空调相变蓄冷材料研究现状
    1.1 新型组分的空调相变蓄冷材料
        1.1.1 低温供冷空调系统用相变蓄冷材料
        1.1.2 常规空调系统用相变蓄冷材料
    1.2 新型结构的空调相变蓄冷材料
        1.2.1 纳米复合相变蓄冷材料
        1.2.2 微胶囊相变蓄冷材料
        1.2.3 定形相变蓄冷材料
2 相变材料应用于空调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2.1 冰球式蓄冷器理论研究
        2.1.1 蓄冷球模型
        2.1.2 蓄冷器数学模型
    2.2 蓄冷器及蓄冷系统的实验测试
3 新型蓄冷空调系统
    3.1 混合蓄冷空调系统
    3.2 相变蓄冷型太阳能空调系统
    3.3 相变蓄冷型潜热输送空调系统
4 结论
    1) 相变材料与蓄冷器材料的相容性问题
    2) 对流现象对传热过程的强化
    3) 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非单一相变温度问题
    4) 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对低品位能源的利用

(9)相变蓄冷及其在太阳能空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标记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太阳能空调相变蓄冷工作原理
    1.2 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变蓄冷材料基础研究
        1.2.2 相变蓄冷器理论与实验研究
        1.2.3 相变蓄冷空调系统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纳米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测试及筛选
    2.1 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配制
        2.1.1 多元有机相变材料的制备
        2.1.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1.3 制备步骤
    2.2 相变蓄冷材料的测试及筛选
        2.2.1 空调相变蓄冷材料的筛选原则及方法
        2.2.2 步冷曲线法测材料的相变温度
        2.2.3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材料相变潜热
        2.2.4 热传导分析仪测材料导热系数及比热
        2.2.5 材料的筛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蓄冷球稳态工况相变传热特性研究
    3.1 相变蓄冷球传热过程分析
    3.2 相变蓄冷球凝固及融化问题模型的建立
        3.2.1 焓法
        3.2.2 物理模型的建立
    3.3 离散方程的数值计算
        3.3.1 空间离散化
        3.3.2 数学模型及离散方程的建立
        3.3.3 模拟计算的程序实现
    3.4 PCM 蓄冷球相变特性的实验验证
        3.4.1 实验系统
        3.4.2 实验方法及过程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1 蓄冷、释冷过程蓄冷球温度分布
        3.5.2 蓄冷、释冷过程一般规律
        3.5.3 蓄冷、释冷过程蓄冷球能量变化
        3.5.4 蓄冷、释冷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空调非稳态工况下相变蓄冷性能
    4.1 相变蓄冷非稳态蓄冷传热过程理论分析
        4.1.1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蓄冷性能分析
        4.1.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机蓄冷性能分析
    4.2 太阳能空调系统蓄冷及释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系统的构成
        4.2.3 实验方法及过程
        4.2.4 实验结果分析
    4.3 太阳能空调相变蓄冷问题探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背景
1 蓄冷技术研究进展
    1.1 冰蓄冷系统
        1.1.1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
        1.1.2 内融冰系统
        1.1.3 外融冰系统
        1.1.4 动态冰系统
    1.2 高温相变蓄冷材料
        1.2.1 优态盐
        1.2.2 气体水合物
        1.2.3 水/油蓄冷材料
        1.2.4 功能热流体
2 蓄冷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2.1 负荷预测方法
    2.2 带蓄冷功能的小型制冷空调装置
    2.3 模块化蓄冷装置
    2.4 季节性蓄冷
    2.5 蓄冷技术在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应用
    2.6 相变蓄冷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直接使用
3 结语

四、冰球蓄冷罐蓄冷过程的动态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建筑蓄冷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研究[D]. 梁烁.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2]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D]. 罗东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3]基于实测的水蓄冷系统分析及水蓄冷罐研究[D]. 贾云飞.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4]冰球式蓄冷系统相变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优化[D]. 张鲁燕.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1)
  • [5]蓄能水罐蓄冷过程温度分布CFD动态模拟与验证[D]. 刘璇. 北京建筑大学, 2016(04)
  • [6]集中空调用组合式PCM球形堆积床传热性能研究[D]. 李凯娣.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03)
  • [7]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 王瑾,赵凯,王素英,赵路平,段文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5(03)
  • [8]空调相变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晓霖,翟晓强,王聪,朱备. 建筑科学, 2013(06)
  • [9]相变蓄冷及其在太阳能空调中的应用研究[D]. 王晓霖.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10]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 王宝龙,石文星,李先庭. 暖通空调, 2010(06)

标签:;  ;  ;  ;  ;  

冰球冷藏罐在冷藏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