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街道树种规划探讨

呼和浩特市街道树种规划探讨

一、呼和浩特市行道树树种规划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男[1](2021)在《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为例》文中提出国家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手法推陈出新,但大部分工业城市的街道景观风貌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景观形象。工业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不同的是,其主要功能为工业生产、物流运输、仓储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街道景观对于城市风貌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城市内适用人群的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工业园区内的景观风貌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满足工业生产的防护景观需求外,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表现要更多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城市街道是最先向来往人群展现城市面貌的场景,工业园区街道景观肩负展现城市形象,为使用人群提高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列分析、三维模拟、实例例证等方法,结合理论知识,探究工业园区城市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总目标和具体策略,将策略运用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设计实践当中,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国内外理论知识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城市街道景观风貌理论研究历程进行归纳,对相关的理论概念进行分析,界定工业园区的相关概念以及总结风貌提升设计原则与方法。(2)实践案例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园街道以及与金川工业园区有共同点的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景观风貌现状分析,总结其不足之处和设计要点,在对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进行策略研究时提供经验借鉴。(3)对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现状问题以及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原则进行研究,总结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探寻影响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具体方法,对沿街绿地、夜间景观、沿街建筑、道路交叉口等景观风貌进行具体策略和方法的探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展现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的生态性、地域性、游憩性和安全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4)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现状分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金川工业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三维模拟、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城市地形地貌、道路交叉口、街道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总结归纳各类研究要素的现状特征和风貌提升方向,为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设计实践提供依据。(5)通过实例验证策略。对金川工业园区内两条城市主干道和三条城市次干道的人行道路进行整体规划,增设活动停留空间;结合金川区当地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打造夜景文化,丰富夜间生活,优化改善园区环境;提升街道两侧建筑外貌景观,进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郝柄达[2](2021)在《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景观营造、空间构成、生态保护和身心恢复的作用。通过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评价研究,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景观构成要素,研究评价结果和景观要素间的联系,以期完善高校绿地植物景观的构建。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八所学校内的植物群落为对象,从中选择50个尺度为20m×20m的代表性植物样方,调查样方植物的基本特征并记录景观实况。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生活型、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群落结构和群落空间形态。采用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预测法,通过照片对样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相同空间形态内的最优与最差样方进行对比研究,探究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后通过多元回归法,研究评价结果和景观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77种。其中乔木40种,常绿乔木8种,落叶乔木32种,灌木15种,常绿灌木1种,落叶灌木14种,地被植物11种,草本植物11种;植物群落有3种类型,分别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灌木花卉丛。其中落叶阔叶林7个,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41个,灌木花卉丛2个。大部分植物为人工种植,个别区域保留原生植物;大部分群落结构为乔-灌-草型。其中,植株密度均值739,覆盖度均值57%,相对高度均值32%,叶面积指数均值3.34,丰富度均值1.52,多样性均值1.30,均匀度均值0.76,单调度均值0.38,角尺度均值0.54,混交度均值0.44,大小比均值0.49。群落内的植株呈现随机分布状态,混交度和大小比居中;植物群落空间形态有5种,分别是开敞型空间、封闭空间、覆盖空间、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其中,半开敞型空间25个,封闭空间17个,覆盖空间3个,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各2个。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景观综合质量较差,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城中除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和内蒙古北方技术学院以外的其它校园绿地景观均较好。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的关联性较高,综合水平受到审美偏好和心理恢复的共同影响。通过同种空间形态内的植物群落对比研究来看,树木生长势较优、植物轮廓分明、灌木修剪成型、乔灌搭配合理、季相变化丰富的群落综合评价较好。定量景观要素中,审美偏好的影响要素为X9(常绿树比例)、X11(混交度)、X12(大小比数),模型为:审美偏好=-4.868+3.043X11+1.262X12+1.909X9;心理恢复的影响要素为X9(常绿树比例)、X11(混交度)、X8(树种单调度),模型为:心理恢复=-5.079+3.280X11+1.687X9+0.373X8;综合质量的影响要素为:X9(常绿树比例)、X11(混交度)、X8(树种单调度),模型为:综合质量=-9.947+5.323X11+1.596X9+0.635X8。定性景观要素中,审美偏好的影响要素为:X2(层次感)、X4(均衡感)、X13(轮廓清晰度)、X16(树冠质地)、X22(林下整洁度)、X25(地被植物丰富度)、X29(林内活动与视线空间),模型为:审美偏好=11.581-1.587X4-1.526X25-1.045X16-1.020X2+1.227X13-1.322X22+0.637X29;心理恢复的影响要素为:X4(均衡感)、X25(地被植物丰富度)、X16(树冠质地)、X17(质地差异)、X21(草坪质量),模型为:心理恢复=16.860-1.370X4-1.152X25-1.860X16-1.159X17-1.221X21;综合质量的影响要素为:X4(均衡感)、X25(地被植物丰富度)、X16(树冠质地)、X2(层次感)、X13(轮廓清晰度)、X22(林下整洁度),模型为:综合质量=26.168-3.275X4-2.837X25-2.677X16-2.653X2+3.368X13-1.949X22。由此可见,定量景观要素中,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相比,前者强调了植物的大小差异,后者强调树种的单调程度,综合质量与心理恢复的影响要素相同;定性要素中,审美偏好与心理恢复相比,前者强调了层次感、轮廓清晰度、林下整洁程度和林内活动和视线空间,后者注重质地差异和草坪质量,可见草坪质量的高低对心理恢复有较大影响。而综合质量中的影响要素与审美偏好相似,缺少了林内活动与视线空间,同时也与心理恢复的部分影响要素相同。经过实地调研与景观评价研究,以期研究结论用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和相同条件下高校绿地的营建之中。

陈希[3](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文中认为公园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在现代公园建设中,公园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承担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也在城市中形成小型的生态系统,为高楼林立之间点缀生机,打造生态型宜人景观,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日常游览、休憩、健身、社交、娱乐的场所。本文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占地面积约8ha,属于社区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节点、园路的穿插充分体现公园的使用功能性,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原地形和植物的改动,在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充分体现公园的生态性与缓冲功能,达到其作为城市公园的标准。在此次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考虑附近人群的日常使用需求与外来观赏人员的游览需求,通过园路的着重体现公园的人性化、生态性和先进性的有机融合。其次在设计景观方面,以公园主题为线索,围绕各个功能分区进行造景,做到各个分区内景观各有不同,但又在风格上得以统一,达到功能、景观丰富而又不显杂乱的效果。以满足各类人群对于当代慢生活的活动场所需求,达到安静休闲的目的,同时公园的建设效应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

杨婧[4](2020)在《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绿地系统规划》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绿地系统在社会经济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生态功能占据首要位置,具有满足人类生活所需的社会经济和景观功能。绿地系统综合指标体系对全面科学评价城市绿地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有了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等国家政策的出台,我国对小城镇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步,但大多数小城镇还没有将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镇基础建设的重点部分,导致它们在绿地系统方面的系统规划存在诸多问题。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多的是绿色健康的生活,因此,小城镇的建设对人的绿色生活需求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对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与构建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次规划通过研究土左旗察素齐镇的绿地系统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和优势,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供可行性措施,依据相关条例和规范标准对察素齐镇绿地系统构建与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现状研究和城镇发展情况,确定本次规划目标为将土默特左旗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居环境优良的园林宜居县城。至2030年末城镇绿地率达42.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5m2/人。通过此次的规划研究,为以后小城镇绿地系统的构建与规划提供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信息。

张卉[5](2020)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御府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人们消费品味的提高以及购置房产的理性,让人们在购房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品质,在这个趋势下新中式居住区脱颖而出,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御府为实例,解读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分析新中式居住区的相关理论与案例,了解当代中国人对于居住区环境的需求以及当下景观设计的理念,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需求的居住区景观环境。本设计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参照,采用新中式的设计理念并结合项目的地理位置、人群需求、居住文化以及场地现状来营造生活空间。规划从文化、空间、植物三个层面入手,在居住区轴线、组团、入户各个层级的绿地景观中打造适合中国人宜居的居住区景观环境。结合场地中的高差将每一个绿地空间根据人群的需求,借鉴传统园林造园的手法打造成一个个精致巧妙的景观。通过对不同空间绿地的设计,创造出兼具特色化、人性化以及生态化的园林景观,为居住区内的居民提供一种诗意般意境、充满文化品质感受的府邸生活。

张博通[6](2020)在《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行道生态系统愈发脆弱。城市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释放负离子浓度、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滞尘等生态功能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提升行人惬意感,保证道路行车舒适度,同时创造宜人的道路空间。因此,选择合适的树种,使其生态效益在当地利用有效,对城市道路绿化以及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有重大意义。然而,就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行道绿化更加注重美观感或速成度,追求形式上的赏心悦目,大多都忽视了行道树的生态功能。研究适用于当地现状特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行道树生态效益体系,对行道树选种提供指导,是目前道路绿化的重大核心问题。但近几年来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研究其单一生态功能,不但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对其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进行统一和优化。因此,针对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系统性、定量化研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以西安和杨凌作为关中地区的代表城市,通过对15种行道树的绿量、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负氧离子浓度以及滞尘效益的实测分析,得出各项生态因子的权重,并对15种行道树种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打分,分析并总结出关中地区行道绿化的不同级别的选种,得出关中地区15种行道树的生态效益评价等级表。论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不同行道树种的冠层结构,单片叶面积大小,分布密度等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叶面积指数各有高低。15种行道树种的叶面积指数排序为广玉兰(6.025)>悬铃木(5.82)>银杏(5.663)>桂花(4.96)>楸树(4.88)>七叶树(4.869)>白玉兰(4.52)>女贞(3.83)>雪松(3.79)>五角枫(3.515)>臭椿(3.3)>苦楝(2.995)>国槐(2.985)>栾树(2.7)>油松(2.565)。通过对15种行道树绿量进行排序,绿量大小为:悬铃木>苦楝>国槐>雪松>广玉兰>五角枫>栾树>七叶树>白玉兰>女贞>楸树>臭椿>油松>银杏>桂花。2)通过实地调研,对关中地区15种行道树种的各项生长参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叶面积指数、绿量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函数关系。根据其关系可表明胸围、树高或冠径等与绿量正相关。即在一定范围内,行道树种的绿量会随着胸围、树高的增大而增大。3)通过光合速率的数据分析发现,关中地区城市15种行道树的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15种常见行道树种年平均固碳释氧量排序为:悬铃木>广玉兰>雪松>女贞>苦楝>槐树>栾树>白玉兰>五角枫>油松>楸树>桂花>七叶树>臭椿>银杏。4)通过研究发现,植物的蒸腾速率变化曲线大多与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保持一致。其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平均降温增湿能力排序为悬铃木>苦楝>国槐>栾树>雪松>五角枫>广玉兰>女贞>白玉兰>七叶树>油松>臭椿>楸树>银杏>桂花。5)由于关中地区降雨比较频繁,一般最多只能有三周的滞尘。单株植物滞尘周期内的总滞尘量排序为法桐>雪松>广玉兰>国槐>苦楝>女贞>栾树>五角枫>油松>楸树>白玉兰>臭椿>七叶树>银杏>桂花。6)不同树种提供空气负离子能力差异显着。其中栾树的负离子浓度最高,其次为银杏,之后分别为白玉兰>国槐>臭椿>五角枫>悬铃木>七叶树>楸树>苦楝。可见,栾树相较于其他落叶树种,具有较高的提供空气负离子的能力。7)最后根据专家及业内人士对行道树指标层进行的对比打分,评价分析得出各指标权重,并对其进行排序,其五个影响因素权重排序为:绿量>固碳释氧>滞尘>增湿降温>负离子浓度。通过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生态效益优良的树种有悬铃木;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有雪松、槐树、广玉兰,苦楝;生态效益一般的树种有五角枫、女贞、白玉兰、油松、七叶树、楸树、栾树;生态效益较差的树种有桂花、臭椿、银杏。本文从关中地区城市气候环境出发,以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作为改善因子,通过对其生态因子的实测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行道树生态效益等级表,旨在为今后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选择与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王可[7](2020)在《中国主要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与垂直结构差异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恶化的城市环境要求以树木为主体的城市植被发挥更稳定生态服务功能,城市间及市内不同区域间全面、准确、高效的评价比较是管理决策的基础。以往研究多局限在特定城市或区域,难以准确揭示其普遍规律。城市街景大数据的普及为快速、大范围、广域的城市植被普查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基于百度街景选取全国35个主要城市,共设置88632个样点,调查每块样地行道树树种组成、相对多度和垂直结构。据此,分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间(北方、南方、青藏和西北)城市森林行道树特征差异,并对比文献,提出建议。初步结论如下:(1)基于街景调查我国35个城市的常用行道树共99种,最常见的是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松树类(Pinaceae)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依据10/20/30经验法则,仅有昆明和桂林城市森林在种的水平上配置较为合理,其他城市植物配置均不合理,尤其克拉玛依市的杨树相对多度高达61.2%,长沙市和杭州市的樟树比例超过树种总数的50%,单个树种优势明显。(2)我国南方城市行道树种多选用阔叶树如香樟,北方和西北城市行道树则以杨树为主,青藏地区行道树以柳树和针叶树为主。单树种优势明显,超过23%,四个区域行道树树种水平上配置均不合理。城市中主要树种与以往树种组成研究差异较小,均达到一致性,仅有8个城市一致程度不够理想(一般一致性)。并且在树种相对多度方面,本研究填补了对22个城市树种相对多度的空白,对13个城市扩充了研究范围和样点个数,使得数据更加可靠。(3)我国35个城市内的垂直结构并没有显着差异,多数城市乔灌草组合的比例远多于其他组合形式。在地理区域上,城市乔灌草三层结构的比例均高于本地区其他组合形式,超过45%。乔灌草的整体评分差异较小,呈现出趋同性,草原荒漠区有别于当地气候顶级植被结构。灌木结构比例较低,均不超过0.7%,各地区应该加大灌木的种植,减少裸地的比重,构建基于自然的低成本、高效绿化方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前人的树种组成、相对多度和垂直结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补充,为我国合理规划城市森林和综合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参数。

黄沛文[8](2019)在《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点睛之笔,重中之重,是直观反映城市风貌以及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承载的交通压力不断加大,道路横断面形式的调整、道路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不断加强的景观意识,都对新形势下的行道树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一个城市道路行道树的规划建设,必须先调查研究该城市的各项基本特点、行道树现状,并根据获得的资料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本文对湘潭市城区50条主要道路行道树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现场实地调查统计其道路状况,行道树树种及习性、配置形式、生长势、维护与否以及景观效果等要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进行行道树树种统计分类、行道树功能分析、行道树景观效果分析,总结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调查研究选取的湘潭市城区50条道路行道树树种共有10个。但是不同行道树树种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基本上只有个别路选用了不同的树种,其中香樟作为行道树的有38条,占76%,远远高出其他行道树树种。(2)常绿落叶比为3:1,城市道路行道树以常绿树种为主,而常绿行道树创造的稳定绿荫导致绿化带无法栽植喜阳植被,降低了植被层次和丰富程度。(3)调查研究的50条道路里,行道树生长形势较好的仅有29条,只占有58%,也就是还有42%的行道树生长一般或者较差;有8条道路未进行有效养护管理,占比16%,行道树前期的栽植以及后期的养护均存在问题,导致行道树难以持续健康的展示其应有的景观特色。(4)调查研究的50条道路里行道树景观效果良好的占11条,效果一般的占33条,效果差的占6条,只有22%的道路能展示较好的景观效果,加之前面总结的相关问题共同导致了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景观效果不佳的情况。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结合湘潭市城区行道树应用现状的研究工作,提升规划设计理念,提倡行道树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树搭配为辅,各取所长科学搭配。此外,要科学养护管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道路绿化可持续发展,做好道树合理的淘汰和更新工作,并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做好湘潭市行道树树种整体规划,严格实施。此次对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为湘潭市行道树种的规划提供一定依据,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总体面貌,并希望为其他临近城市与地区的相关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闫蓬勃[9](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唐琳[10](2019)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典型公园与道路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呼和浩特市5个典型公园即成吉思汗公园、青城公园、锡林公园、满都海公园、新华公园的样地实测数据,以及昭乌达路、乌兰察布西街、东影南路的调查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法,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以及乔木与灌木的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固碳效益,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呼和浩特市城区5个典型公园园林绿化植物的固碳效益(1)呼和浩特市5个典型公园的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成吉思汗公园9913.42t>锡林公园2737.61t>青城公园1899.78t>新华公园846.87t>满都海公园702.84t,其中成吉思汗公园生物量最高,为9913.42t,满都海公园生物量最低,为702.84t。(2)呼和浩特市5个典型公园的碳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成吉思汗公园>青城公园>锡林公园>满都海公园>新华公园,其中成吉思汗公园碳储量最高为4401.04t,满都海公园碳储量最低313.30t。(3)四种植物类型中,阔叶乔木碳储量>针叶乔木碳储量>草坪地被植物碳储量>灌木碳储量,其中阔叶乔木碳储量为最高是4643.89t,占总碳储量的65%,灌木碳储量最低为153.72t,占总碳储量的2%。(4)各公园的乔灌木器官碳储量中,树干的碳储量>树根碳储量>树枝碳储量>树叶碳储量,其中树干碳储量最高为2348.10t,占乔灌木碳储总量的41%。2.城市绿化树木经过截干、打枝处理后,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具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截干距离地面3-4米的处理方式生物量与碳储量最高。3.园林树木整形修剪、枝条修剪处理中,园林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有一定的变化,不同的修剪措施下轻度修剪碳储量变化>中度修剪碳储量变化>不修剪碳储量变化>重度修剪碳储量变化,轻度修剪使得植物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增加更快,有利于增加植物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4.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地中,典型样地绿地植被单位面积碳储量变化范围在1.32IKg·m-2-3.29Kg·m-2;碳储密度比较中道路防护绿地大于公园绿地;不同园林绿地植被碳吸收的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二、呼和浩特市行道树树种规划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和浩特市行道树树种规划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案例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业园区
        2.1.2 街道景观
        2.1.3 风貌提升策略
    2.2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的特点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4 案例研究
        2.4.1 怀柔科学城
        2.4.3 上海杨浦滨江景观
        2.4.4 苏州工业园区
        2.4.5 西安兴善寺东街街道景观
        2.4.6 澳大利亚堪培拉宪法大道
        2.4.7 小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
    3.1 工业园区与街道景观风貌的现状问题
        3.1.1 植物空间结构缺乏层次感
        3.1.2 季节性景观不明显
        3.1.3 生态防护效果差
        3.1.4 街道景观色彩协调性差
        3.1.5 缺乏地域特色
    3.2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3.2.1 以人为本原则
        3.2.2 生态性原则
        3.2.3 地域性原则
        3.2.4 游憩性原则
        3.2.5 安全性原则
    3.3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目标
        3.3.1 提高绿化景观品质
        3.3.2 提升街道活力
        3.3.3 优化街道功能结构
        3.3.4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3.4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影响要素
        3.4.1 街道绿化景观
        3.4.2 城市基础设施
        3.4.3 街道夜景观
        3.4.4 门户景观节点
        3.4.5 沿街建筑
        3.4.6 地形地貌
    3.5 工业园区街道的分类
        3.5.1 风景型街道
        3.5.2 产业型街道
        3.5.3 生活型街道
        3.5.4 商业型街道
        3.5.5 城市门户型街道
    3.6 工业园区街道的分类提升策略和方法
        3.6.1 风景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2 产业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3 生活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4 商业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5 城市门户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7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3.7.1 街道绿地景观风貌提升
        3.7.2 夜间景观风貌提升
        3.7.3 沿街建筑风貌提升
        3.7.4 道路交叉口景观风貌提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现状分析
    4.1 金川工业园区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街道类型
    4.2 金川工业园区历史背景
    4.3 地形互动性分析
        4.3.1 高程分析
        4.3.2 坡度分析
        4.3.3 坡向分析
    4.4 街道交叉口景观分析
        4.4.1 环岛交叉路口
        4.4.2 丁字形交叉路口
        4.4.3 转角形交叉路口
        4.4.4 十字形交叉路口
    4.5 沿街建筑色彩分析
        4.5.1 沿街建筑色彩总体分析
        4.5.2 沿街居住建筑色彩分析
        4.5.3 沿街商业建筑色彩分析
        4.5.4 沿街办公建筑色彩分析
        4.5.5 沿街工业建筑色彩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设计实践
    5.1 设计目标与总体规划策略
        5.1.1 设计目标
        5.1.2 总体规划策略
    5.2 重塑
        5.2.1 城市门户街道交叉口景观风貌提升
        5.2.2 沿街建筑景观风貌提升
    5.3 激活
        5.3.1 沿街绿地景观风貌提升
        5.3.2 城市基础设施风貌提升
    5.4 连接
        5.4.1 夜景观风貌提升
        5.4.2 城市街道慢行系统升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3.1 国外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3.1.1 植物群落布局研究
        1.3.1.2 植物群落隔离程度研究
        1.3.1.3 植物群落竞争关系研究
        1.3.2 国内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3.2.1 植物群落布局研究
        1.3.2.2 植物群落隔离程度研究
        1.3.2.3 植物群落竞争关系研究
        1.3.2.4 植物群落结构参数研究
    1.4 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1 国外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1.1 景观评价发展背景与阶段
        1.4.1.2 景观评价理论学派
        1.4.1.3 景观评价方法与实践
        1.4.2 国内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4.2.1 景观评价发展背景
        1.4.2.2 景观评价理论发展与实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自然地理概述
        2.1.2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侧高校概述
    2.2 群落结构特征调查
        2.2.1 植物群落类型划分
        2.2.2 植物群落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2.2.3 植物景观空间形态
    2.3 审美偏好和心理恢复预测法
        2.3.1 照片获取
        2.3.2 问卷设计
        2.3.3 评价者选择
        2.3.4 评价方式
        2.3.5 结果计算
    2.4 景观模型建立
    2.5 技术路线
3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特征
    3.1 植物群落生活型构成
    3.2 植物群落类型
    3.3 植物群落结构
    3.4 景观空间形态
        3.4.1 半开敞空间
        3.4.2 封闭空间
        3.4.3 覆盖空间
        3.4.4 垂直空间
        3.4.5 开敞空间
    3.5 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小结
4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4.1 评价结果
        4.1.1 评价人员信息
        4.1.2 问卷信度检验
        4.1.3 样地得分
    4.2 不同空间形态植物群落景观案例比较研究
        4.2.1 半开敞空间
        4.2.2 封闭空间
        4.2.3 覆盖空间
        4.2.4 开敞空间
        4.2.5 垂直空间
    4.3 景观要素研究
        4.3.1 景观要素分解
        4.3.2 植物群落结构指标对于景观评价的影响
        4.3.3 其它景观要素对于景观评价的影响
    4.4 群落景观评价研究小结
5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
    5.1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景观优缺点分析
    5.2 高校绿地植物景观构建原则
    5.3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树种选择
    5.4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空间配置形式
        5.4.1 半开敞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2 封闭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3 覆盖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4 开敞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4.5 垂直空间植物配植形式
    5.5 大青山南侧高校绿地植物群落优化的具体建议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项目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项目概况
    2.1 区域概况
    2.2 项目区位条件
    2.3 项目设计范围
    2.4 项目场地现状
3 项目设计依据
    3.1 理论依据
        3.1.1 相关政策及行业规范
        3.1.2 相关概念
    3.2 实践依据-以现有案例进行分析
        3.2.1 青城公园案例分析
        3.2.2 满都海公园案例分析
        3.2.3 成吉思汗公园案例分析
        3.2.4 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案例
4 设计思想
    4.1 设计主题
    4.2 设计愿景
5 项目总体规划
    5.1 总体规划设计
        5.1.1 设计概述
        5.1.2 总体规划
    5.2 功能分区设计
        5.2.1 文体娱乐区
        5.2.2 休闲游憩区
        5.2.3 安静休息区
        5.2.4 观赏游览区
        5.2.5 文化活动区
    5.3 竖向设计
        5.3.1 竖向设计概述
        5.3.2 主要节点竖向设计
    5.4 水景规划设计
        5.4.1 湖区设计
        5.4.2 普通水景设计
        5.4.3 节水相关概述
    5.5 种植规划设计
        5.5.1 树种规划选择
        5.5.2 植物景点规划设计
        5.5.3 水生植物种植规划
        5.5.4 植物名录
    5.6 场地交通规划设计
6 景观分区设计
    6.1 北入口广场区域
    6.2 喷泉广场区域
    6.3 休闲健身和儿童活动区域
    6.4 榆叶广场区域
    6.5 东入口广场区域
    6.6 星辰广场区域
    6.7 密林草甸区域
    6.8 滨水茶台区域
    6.9 西观水平台区域
    6.10 东南入口区域
    6.11 瀑布广场区域
    6.12 主题活动广场区域
    6.13 文化广场区域
    6.14 南入口广场区域
7 项目专项设计
    7.1 配套设施设计
    7.2 公园夜景及照明设计
        7.2.1 照明方式概述
        7.2.2 夜景设计
    7.3 公园铺装设计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绿地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案例分析及指导意义
    2.1 国外案例
    2.2 国内案例
3 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绿地系统规划
    3.1 概况及现状分析
        3.1.1 城市概况
        3.1.2 绿地现状分析
    3.2 规划总则
        3.2.1 规划编制目的
        3.2.2 规划依据
        3.2.3 规划期限
        3.2.4 规划层次和范围
        3.2.5 指导思想
        3.2.6 规划原则
    3.3 规划目标与指标
        3.3.1 规划目标
        3.3.2 规划指标
    3.4 旗域绿地系统规划
        3.4.1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4.2 规划结构
        3.4.3 规划布局
        3.4.4 廊道型地域
    3.5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5.1 规划原则与理念
        3.5.2 规划结构
    3.6 绿地分类规划
        3.6.1 绿地分类说明
        3.6.2 公园绿地(G1)规划
        3.6.3 防护绿地(G2)规划
        3.6.4 广场用地(G3)规划
        3.6.5 附属绿地(XG)规划
        3.6.6 区域绿地(EG)规划
    3.7 树种规划
        3.7.1 规划原则
        3.7.2 土壤、水文、植物资源概况
        3.7.3 植物配置比例
        3.7.4 树种选择
    3.8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3.8.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原则
        3.8.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思路
        3.8.3 生态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目标
        3.8.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3.8.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3.8.6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3.9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
        3.9.1 现状概况
        3.9.2 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养护
    3.10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3.10.1 规划原则与要求
        3.10.2 绿地防灾避险现状及能力分析
        3.10.3 防灾避险绿地建设
        3.10.4 避险绿地与避险通道规划
        3.10.5 防灾避险绿地管理措施
    3.11 分期建设规划
        3.11.1 近期建设规划
        3.11.2 远期建设规划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御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相关概念辨析
    2.1 居住区
    2.2 新中式居住区
    2.3 新中式景观
    2.4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
3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概述
    3.1 景观的新诉求
        3.1.1 生态性
        3.1.2 舒适性
        3.1.3 交往性
        3.1.4 传统文化
    3.2 景观设计要素
        3.2.1 建筑要素
        3.2.2 山水要素
        3.2.3 植物要素
        3.2.4 地形要素
        3.2.5 道路要素
    3.3 景观设计手法
        3.3.1 空间布局
        3.3.2 景观构造
        3.3.3 意境营造
        3.3.4 文化表达
        3.3.5 材料应用
4 相关案例分析
    4.1 天津·泰达格调竹境
        4.1.1 空间布局
        4.1.2 景观构造
        4.1.3 意境营造
        4.1.4 文化表达
        4.1.5 材料应用
    4.2 泰禾.北京院子
        4.2.1 空间布局
        4.2.2 景观构造
        4.2.3 意境营造
        4.2.4 文化表达
        4.2.5 材料应用
    4.3 中梁·翡丽东方住宅示范区
        4.3.1 空间布局
        4.3.2 景观构造
        4.3.3 意境营造
        4.3.4 文化表达
        4.3.5 材料应用
5 呼和浩特市青城御府景观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呼和浩特环境概况
        5.1.2 项目区位
        5.1.3 场地概况
    5.2 总体规划设计
        5.2.1 设计依据
        5.2.2 设计目标
        5.2.3 设计理念及构思
        5.2.4 设计愿景
        5.2.5 总体规划
    5.3 景观分区设计
        5.3.1 入口景观区
        5.3.2 中心主景区
        5.3.3 休闲互动区
        5.3.4 儿童活动区
        5.3.5 运动健身区
        5.3.6 入户庭院区
    5.4 专项设计
        5.4.1 植物种植设计
        5.4.2 铺装设计
        5.4.3 标识设计
        5.4.4 设施设计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城市”的建设
        1.1.2 关中地区气候环境现状
        1.1.3 城市行道树绿化生态效益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阐述
        1.3.1 行道树
        1.3.2 生态效益
        1.3.3 绿量
        1.3.4 固碳释氧
        1.3.5 降温增湿
        1.3.6 负离子浓度
        1.3.7 滞尘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4.1 行道树绿化研究
        1.4.2 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及生态价值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关中地区常见行道树品种分布整理及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关中地区地域特征
        2.1.1 关中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1.2 西安、杨凌城市自然环境概况
    2.2 研究范围及方法
        2.2.1 样地选择
        2.2.2 调研工具及方法
    2.3 西安城市主干路行道树绿化水平
    2.4 15种实验行道树种的筛选
    2.5 关中地区行道树生态效益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2.5.1 生态效益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5.2 关中地区城市行道树生态效益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道树生态因子定量分析
    3.1 15种行道树绿量定量分析
        3.1.1 绿量研究方法
        3.1.2 15种行道树种基本生长参数分析
        3.1.3 15种行道树种叶面积指数结果分析
        3.1.4 15种行道树的绿量结果分析
    3.2 行道树种固碳释氧能力定量分析
        3.2.1 固碳释氧研究方法
        3.2.2 行道树种有效光合天数及物候记录统计
        3.2.3 不同行道树种净光合速率月变化
        3.2.4 不同树种年平均固碳释氧能力定量分析
    3.3 行道树降温增湿能力定量分析
        3.3.1 降温增湿研究方法
        3.3.2 不同行道树蒸腾速率变化
        3.3.3 不同行道树平均降温增湿能力分析
    3.4 不同行道树种滞尘能力定量分析
        3.4.1 滞尘能力研究方法
        3.4.2 不同树种滞尘能力测定
    3.5 不同行道树林分的负离子浓度能力定量分析
        3.5.1 负离子浓度能力测定材料与方法
        3.5.2 不同树林分下空气负离子含量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种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4.1 行道树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多边形综合指标法
        4.1.3 加权平均法
    4.2 不同生态效益因子权重分析
        4.2.1 构造判断矩阵
        4.2.2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行道树种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4.3.1 行道树种生态效益指标总结
        4.3.2 行道树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5.2.1 未来研究方向
        5.2.2 研究调查误差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主要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与垂直结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城市森林重要性
        1.1.1 城市森林
        1.1.2 城市森林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1.1.3 中国城市森林需求
    1.2 行道树的研究进展
        1.2.1 行道树的概念与特征
        1.2.2 城市森林行道树研究动态
        1.2.3 行道树贡献
    1.3 街景地图相关研究
    1.4 城市森林结构及研究趋势
        1.4.1 城市森林结构的研究
        1.4.2 我国城市树木垂直结构研究的趋势与特征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35个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特征研究
    2.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区域
        2.1.2 基于街景植物种类数据获取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我国主要城市森林树种组成
        2.2.2 不同区域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
    2.3 讨论
        2.3.1 基于百度街景的行道树组成研究
        2.3.2 我国行道树组成的区域差异:与前人结果对比并补充了相对多度数据
        2.3.3 我国城市行道树树种配置合理性评价及未来城市树种选择建议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35个城市森林垂直结构差异分析
    3.1 研究地点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基于街景垂直结构数据获取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我国主要城市森林垂直结构频率分布与得分差异
        3.2.2 不同区域城市垂直结构频率分布与得分差异
    3.3 讨论
        3.3.1 基于百度街景的城市森林垂直结构研究
        3.3.2 城市森林垂直结构的区域差异补充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1 城市道路绿地及特点
        1.3.2 行道树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5 技术路线
2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法
    2.1 湘潭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
        2.1.3 社会经济
        2.1.4 历史文化
    2.2 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概况
        2.2.1 湘潭市主要道路类型
        2.2.2 湘潭市道路主要绿地形式
        2.2.3 湘潭市城区路网结构
    2.3 湘潭市行道树的建设与发展
    2.4 调查方法与内容
        2.4.1 调查方法
        2.4.2 调查内容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行道树种类
    3.2 行道树的配置形式
    3.3 生长势与维护情况
    3.4 功能满足情况
    3.5 景观效果
4 湘潭市城区行道树存在问题与优化建议
    4.1 存在问题
        4.1.1 规划层面
        4.1.2 设计层面
        4.1.3 施工层面
        4.1.4 维护层面
    4.2 城市道路行道树优化
        4.2.1 规划层面
        4.2.2 设计层面
        4.2.3 施工层面
        4.2.4 苗圃建设
        4.2.5 维护层面
        4.2.6 新技术发展层面
    4.3 行道树种优化
        4.3.1 行道树种优化的原则
        4.3.2 优良行道树树种推荐
    4.4 湘潭市行道树提质具体建议
        4.4.1 替换行道树树种
        4.4.2 结合道路横断面形式改善植物配置方式
    4.5 根据湘潭城区路网结构完善行道树树种规划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9)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典型公园与道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1.1.2 社会需求与趋势
        1.1.3 植物的固碳作用
    1.2 植物固碳效益的研究进展
        1.2.1 自然森林植物的固碳效益研究进展
        1.2.2 城市园林植物的固碳效益研究进展
        1.2.3 城市园林植物与自然森林植物固碳效益的异同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呼和浩特地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
        2.1.2 气候状况与自然资源
        2.1.3 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
        2.1.4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建设状况
    2.2 典型公园样地概况
        2.2.1 成吉思汗公园
        2.2.2 青城公园
        2.2.3 锡林公园
        2.2.4 满都海公园
        2.2.5 新华公园
        2.2.6 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
    2.3 道路样地概况
    2.4 样地调查与方法
        2.4.1 五个典型公园的样地调查
        2.4.2 园林养护管理对植物影响研究的调查与方法
    2.5 研究方法
        2.5.1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生物量研究方法和范围
        2.5.2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被生物量的计算
        2.5.3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计算
3 呼和浩特市典型公园城市园林绿地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析
    3.1 呼和浩特市典型公园生物量分析
        3.1.1 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分析
        3.1.2 乔灌木器官生物量分析
        3.1.3 草坪地被植物生物量的分析
    3.2 呼和浩特市典型公园碳储量分析
        3.2.1 不同植物类型碳储量分析
        3.2.2 乔灌木器官碳储量分析
        3.2.3 草坪地被植物碳密度分析
    3.3 城市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地的碳储量对比分析
4 园林养护管理对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
    4.1 截干对城市园林绿地代表性落叶乔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
    4.2 修剪对城市园林绿地代表性落叶乔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
        4.2.1 不同修剪强度对绿化树木的影响
        4.2.2 不同修剪频率对绿化树木的影响
        4.2.3 不同修剪措施对生长量的影响分析
5 结论和讨论与展望
    5.1 讨论与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5.2 结论
    5.3 研究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呼和浩特市行道树树种规划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为例[D]. 王亚男.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D]. 郝柄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D]. 陈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绿地系统规划[D]. 杨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御府为例[D]. 张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关中地区城市常见行道树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研究[D]. 张博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中国主要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与垂直结构差异分析[D]. 王可.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8]湘潭市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应用研究[D]. 黄沛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9]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固碳效益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典型公园与道路为例[D]. 唐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呼和浩特市街道树种规划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