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关系的研究

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关系的研究

一、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邱爽,陈虹,范铁燕,张庆,李俊[1](2021)在《肝移植术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戊型肝炎是由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有输血传播的报道[1]。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HEV导致自限性急性感染,很少发展为慢性感染性疾病,并且症状通常轻微。在免疫抑制剂使用患者中,HEV感染可以持续并可能会导致慢性肝炎,快速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2-5],具有较高病死率。故探寻HEV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1例肝移植术后HEV感染相关肝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相关问题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徐颖[2](2020)在《HEV ORF2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用于病毒检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型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发病率已超过甲肝,是我国急性肝炎的主要类型。HEV基因组全长序列含有3个开放蛋白编码框(ORF13),其中ORF2基因编码HEV的主要结构蛋白。ORF2蛋白免疫原性强且包含中和表位集中区域。目前已有基于HEV ORF2蛋白研发的HEV抗原检测试剂盒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监测中,但对于农村地区和城镇社区基层医疗单位,需要更快速、便捷的HEV抗原检测方法。本研究前期制备出多株抗HEV ORF2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实验对单抗进行型别分析,比较单抗间亲和力差异,筛选出与抗原结合能力强、具有广谱性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竞争抑制ELISA实验对单克隆抗体识别ORF2抗原的空间位点及空间位置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HEV疫苗免疫后兔血清和自然感染者血清分析抗体优势表位,为HEV诊断、疫苗及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将上述优势抗体进行组合,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研制HEV尿液抗原检测的免疫荧光试剂,并对该快检试剂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在制备的26株抗HEV ORF2单克隆抗体中,共筛选出8株与HEV ORF2抗原亲和力高且广谱的单抗。这些单抗重链型别为Ig G,轻链型别为Kappa,其中3株单抗的抗原表位为线性表位,另外5株单抗需进一步分析。将筛选的8株单抗和已公开报道的3株HEV ORF2中和性单抗按照抗原位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四组,利用HEV疫苗免疫后兔血清和自然感染者血清分析抗体优势表位,发现第三组单抗(编号为8#、15#、17#、34#、58#、77#)是疫苗接种后血清和自然感染后血清中的优势抗体,其中17#单抗对自然感染后血清和抗原结合的阻断效果更加明显。将上述优势单抗进行两两组合,选择编号为15#和34#的单抗制作成免疫荧光检测试剂,该试剂能够成功检测出戊型肝炎患者尿液样本中的HEV抗原,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6.9%。对免疫荧光快检试剂进行优化后,灵敏度与特异度有所提高。将HEV阳性尿液样本系列稀释,免疫荧光快检试剂能检测到的终点稀释度较低于HEV抗原检测试剂盒,需进一步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对8株HEV ORF2单抗进行亲和力、型别及抗原表位等方面系统分析,发现了6株在戊肝疫苗接种后兔血清和自然感染HEV患者血清中占据表位优势的HEV ORF2单抗,其中1株单抗在自然感染者血清中的表位优势明显高于疫苗接种后的机体血清,提示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可能不足以全面保护机体预防HEV病毒的感染。利用优势单抗制备出的免疫荧光快检试剂,能够检测出HEV患者尿液中的戊肝抗原,但灵敏度需进一步提高。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初步显示了其临床应用潜力。

刘吉洛[3](2020)在《重要新发传染病(SFTS和COVID-19等)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增加,自然界循环的病原体更频繁地向人类生活环境溢出,形成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来源,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重点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相关流行病学、临床和病原体进化特征从而探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特异性防治要点。同时希望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手段探索威胁东南沿海地区居民健康的病原体,对自然疫源性疾病进行实时监测和提供预警技术方法。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通过广义相加模型评估气象因素对SFTS流行的影响,以地理遥感分析方法探索地理环境与SFTS的关系。在SFTS流行区域进行野外动物样本收集以寻找潜在宿主。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等统计方法总结SFTS患者临床特征。实时定量PCR法对患者进行血清核酸诊断并确定病毒载量,患者特异性抗体Ig M通过ELISA法测得。收集SFTS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通过感染工具细胞并培养、分离和鉴定得到SFTS病毒株。随后以公共数据库参考序列为模板,设计正反引物,完成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结合测序结果和已发布的SFTS病毒参考序列信息,分析其基因进化规律。2.第二部分纳入研究的病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北京COVID-19确诊患者。收集、整理了患者发病时间、暴露史和实验室诊断等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为探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潜在的自然来源,收集公共数据库已经上传的冠状病毒序列进行重组分析。单倍型网络分析用于分析SARS-Co V-2的基因进化特征。通过计算病毒刺突蛋白和受体结合能力的改变评估病毒基因变异产生的影响。3.第三部分鼠类、蝙蝠、鸟类生物样本于东南沿海地区岛屿捕获,并收集血液、器官组织、咽拭子和肛拭子等。对相应样本肺组织核酸进行抽提、质检和二代高通量测序,并以拼接、比对等生物信息学手段筛查病毒序列信息,从而确定样本体内的病原体。结果:1.第一部分纳入宁波和舟山SFTS患者136例,河南地区患者1574例。总体上,死亡组患者年龄高于非死亡组(P<0.001),而性别和发病到入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浙江地区SFTS患者发病多集中在夏季(7-9月),在岱山等岛屿上生活的患者来源病毒基因型主要为E型(P=0.002),降水量、日照时长和大气温度与SFTS发病时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浙江SFTS非死亡组患者多出现肌肉酸痛和乏力症状(P<0.05),河南地区死亡患者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出血症状(P<0.05)。浙江地区患者入院时血尿素氮(BUN)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风险比为1.073(95%置信区间,1.021-1.128);而早期出现乏力症状为保护性因素(P=0.010),风险比为0.190(95%置信区间,0.053-0.675)。两地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入院时总体上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BUN和血肌酐(CREA)在死亡患者组显着高于非死亡患者组(P≤0.001)。浙江地区患者除白细胞(WBC)指标外,其余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病毒载量动态变化趋势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间有显着差异(PGEE<0.05)。河南地区病例除WBC和肌酸激酶(CK)外,其余实验室检查项目动态变化趋势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间有显着差异(PGEE<0.05)。两地实验室检查指标动态趋势不同的项目为非死亡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死亡患者的CREA(PGEE<0.05)。累计收集舟山地区90只鼠类样本,SFTS病毒核酸检查均为阴性。分离174条患者来源毒株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河南地区均为A型(117/117例),舟山(52/57例)和宁波(14/25例)地区多为E型,舟山和宁波分别发现9例和1例病毒重组。进化分析表明,病毒起源于河南并于1990-2005年由江苏输送至浙江和韩国,2005-2012年传播至日本并由韩国反向输入浙江。2.第二部分研究共计纳入55名COVID-19患者。患者平均潜伏期为8.42天,无症状携带者可能传播SARS-Co V-2,疾病的病程约为2周。与无肺炎表现的患者相比,有肺炎表现的患者年龄多15岁(P<0.001),有更高的比例患有高血压(有肺炎表现组为32.4%,无肺炎表现组为0%,P=0.004),更高比例出现发热(94.1%和71.4%,P=0.043)、咳嗽(61.8%和33.3%,P=0.040)症状。有肺炎表现患者入院时体内白细胞介素-6(14.61和8.06pg/m L,P=0.040)、B淋巴细胞比例(13.0%和10.0%,P=0.024)和红细胞沉降率(17.00和6.00m/60min,P=0.006)更高,而CD8+T显着降低(<190/μL)(33.3%和0%,P=0.019)。自发病至随后20天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与有肺炎表现患者相比,无肺炎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以及CD8+T细胞含量更高(PGEE<0.001)并且差距逐渐增加,表明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与穿山甲来源的冠状病毒序列相比,云南蝙蝠来源的Ra TG-13冠状病毒序列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的相似性更高。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SARS-Co V-2病毒株在世界范围内可分为5组(A-E)。武汉来源的病毒株主要属于C组,而美国来源的病毒株包含全部的5种类型。V367F和N354D突变使SARS-Co V-2刺突蛋白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比以往的冠状病毒更高。3.第三部分舟山市岱山岛共计收集动物样本44只,检测到长尾病毒科(Siphoviridae)、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idae)和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等多种病毒。南海岛屿共计收集鼠类样本16只、鸟类样本31只;各调查点的平均鼠密度为3.7%,各调查点中最高鼠密度为10%;鸟类样本种类多样。结论:气候、地理环境因素与SFTS发病时空分布相关,河南与浙江地区SFTS临床特征略有区别但总体相似,都可以引起广泛的器官损伤,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普遍规律并注重差异。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韩国、日本地区SFTS病毒由浙江传入,这有助于寻找潜在的动物宿主。在舟山发现多种以往当地未报道的病原体,可为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提供帮助。在南沙群岛,动物物种日渐丰富,应当积极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威胁。武汉地区以外的COVID-19患者多有武汉暴露史。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其他易感人群而言,接触无症状携带者和医院导致的感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SARS-Co V-2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引起肺炎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以为流行源头外地区的疾病防治提供借鉴。病毒基因进化分析结果不支持武汉是SARS-Co V-2由自然界向人类溢出的发源地。V367F和N354D突变可以提高病毒的传播、致病能力。

陈宜阳[4](2019)在《猪HEV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抗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感染人类后引起肝脏疾病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病毒,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宿主来源。猪被认为是HEV的重要贮存宿主,主要包括基因3和4型,与人HEV的同源性可达80%-90%。猪HEV可以通过食源性或水源性途径传播给人类,因此阻断猪HEV传播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HEV ORF2编码病毒衣壳蛋白,不仅保证病毒基因组的完整性,还参与病毒多项重要生理活动;HEV ORF2上具有主要的抗原表位区,是关键的疫苗研发靶区。实验室前期原核表达的猪HEV ORF2截短蛋白(sORF2-C,aa 393-660),经验证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将其免疫小鼠后经杂交瘤制备获得抗猪HEV的三株单抗2C7,1E4和2G9。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sORF2-C截短蛋白、合成短肽等方法验证三株单抗在ORF2的结合位点,利用模拟病毒的sp239蛋白吸附HepG 2细胞,以及作为HEV感染动物模型的兔子设计试验,验证单抗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中和作用,以及单抗识别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抗猪HEV衣壳蛋白单抗识别抗原表位的鉴定原核表达sORF2-C截短蛋白后,用Western blotting与间接ELISA方法与单抗反应,找到其结合区域(4-7个氨基酸),进一步合成短肽确定位于基因4型HEV衣壳蛋白上三株单抗2C7、2G9和1E4识别的表位分别为407EPTV410,458PSRPF462和625DFCP628。1B5是经实验室前期验证在猪、人、禽HEV上识别共有表位410VLYTS411的单抗。空间结构预测验证了2C7、2G9和1B5识别的表位部分位于病毒表面,预示其可能具有抗病毒中和活性。同时,病毒捕获试验结果显示单抗2G9,1B5和2C7分别在400,400和200 ng/孔的包被浓度下可以捕获到天然病毒;而1E4和小鼠阴性IgG均未捕获到病毒。此外,序列分析比对发现2C7、2G9和1B5识别的三个表位在人、猪、兔及等其他动物源HEV中高度保守。2.抗猪HEV衣壳蛋白单抗抗病毒中和活性的鉴定有研究显示原核表达基因1型HEV p239(368-606)蛋白可模拟病毒吸附HepG 2细胞。因此,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基因4型猪HEV ORF2对应区域的截短蛋白,命名为sp239(aa 368-606),证明其在PB7.5溶液中组装形成多聚体。经IFA、Western blotting、FCM和RT-PCR验证,sp239可模拟病毒吸附并进入HepG 2细胞,此外,2G9、2C7和1B5均可在体外部分阻断sp239或病毒(利用低效病毒感染细胞系HepG 2)吸附HepG 2细胞;同时,本试验利用兔子作为HEV感染动物模型,将2G9、2C7和1B5(1E4与阳性血清作为阴、阳型对照组,同时设置正常组和仅攻毒组)与猪HEV粪便悬液孵育混合后接种兔子,检测其粪便排毒、病毒血症和抗体水平,发现单抗或阳性血清均能部分阻断病毒感染兔子,或相较于攻毒组,出现粪便排毒延迟现象。以上结果说明,2G9、2C7和1B5具有中和猪HEV的活性,其识别的抗原表位可作为潜在的疫苗设计靶点。3.基因4型猪HEV中和表位免疫保护效果研究基因4型猪HEV ORF2衣壳蛋白的三株单抗2G9、2C7和1B5经体内验证具有中和病毒活性,提示其识别的表位可能产生抗HEV中和抗体。因此,本试验根据三株中和表位设计合成短肽:Pep EPTV(2G9)、Pep VKLYTS(1B5)、Pep PSRPF(2C7)、Pep EPTVKLYTS(2G9-1B5)和Pep EPTVKLYTSPSRPF(2G9-1B5-2C7);将以上短肽分别连接KLH及BSA用于免疫和检测。合成后将短肽皮下免疫兔子,待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并稳定后耳缘静脉攻毒猪HEV,攻毒后每周检测粪便排毒、病毒血症和抗体水平等指标发现:免疫短肽Pep EPTVKLYTSPSRPF或sp239后,兔子未出现HEV所引起的致病性反应,说明上述短肽对兔子感染基因4型猪HEV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此外,免疫短肽Pep VKLYTS,Pep PSRPF,Pep EPTV和串联表位短肽Pep EPTVKLYTS对兔子产生部分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抗基因4型猪HEV的三株单抗2G9,1B5和2C7经体内、外试验均验证其具有抗病毒中和活性;鉴定其识别HEV ORF2上的表位分别为407EPTV410,410VKLYTS411和458PSRPF462,据此合成短肽并设计动物试验验证其可在兔子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保护兔子免受基因4型猪HEV的感染。因此,以上试验结果为HEV疫苗设计提供靶点和理论依据,对于HEV的防控有积极意义。

李幽幽[5](2019)在《四川省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Ⅳ型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戊型肝炎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病原体。我国是HE的高发地区,1986年-1988年,在我国新疆曾发生HE的大暴发,共发病119280例,罹患率2.96%。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HE病例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HEV的巢式RT-PCR方法,对四川省大部分地区HE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克隆分析HEV ORF2部分区域,分析其遗传进化情况,为确定我国HEV标准株的研究打下基础。另外,对已建立的HEV感染大鼠模型进行组织嗜性,抗体水平,转氨酶水平及组织病理情况等方面的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大鼠模型的感染过程,为HEV致病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通过比对国内外20株戊型肝炎病毒的序列,针对戊型肝炎多种基因型的ORF2基因部分保守区域设计内、外两对,扩增片段大小为638bp的巢式PCR引物,对其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HEV巢式RT-PCR检测方法,对得到的片段进行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用该方法对猪戊型肝炎阳性病料进行检测,目的片段与预期一致,第一轮和第二轮扩增的退火温度均以53℃效果最佳。本研究建立的HEV巢式RT-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能够应用于临床诊断。应用该方法对来自四川省各规模化猪场的174份猪粪便样品和160份胆汁样品进行检测,样品阳性率为10.5%。阳性率最高(17.9%)的日龄范围为5-9周。阳性率从最高到最低的猪种是成华猪,大白猪,杜洛克,皮特兰,长白猪和汉普郡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四川省SHEV流行的基因型为基因IV型,与北京株同源性最高。四川株与中国代表株比对分析显示有较大变异,这表明可能存在新的HEV毒株。为了解S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组织嗜性,病理变化及感染过程,本研究先针对HEV ORF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HEV的SYBR GreenⅡ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SHEV感染大鼠模型的器官组织进行病毒定量检测。使用基因4型SHEV阳性猪粪便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建立SHEV大鼠模型。其一,检测大鼠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变化。其二,检测不同阶段大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粪便和脑中的HEV RNA水平。其三,观察不同阶段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根据大鼠血清HEV IgG,ALT和AST水平变化,HEV RNA的检测结果,可以跨物种感染SD大鼠,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后在大多数组织和器官中检测到HEV RNA,但病毒载量较低。肝脏有慢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但病变轻微。

陈丽光[6](2018)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猪戊型肝炎流行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大鼠的发病特征》文中认为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肝炎,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近年研究发现,HE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在人-猪的流行与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应用血液生化学方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清中ALT和AST的肝功能变化水平,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HEV IgG抗体的变化情况,应用RT-PCR方法判断动物是否感染HEV,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HEV感染对猪和大鼠肝脏造成的损伤,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了HEV ORF2蛋白在猪和大鼠肝脏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如下:黑龙江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以及佳木斯市三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均有出现食欲不振、尿液深黄、可视黏膜轻度发黄等症状。血清检测ALT、AST等肝功能显示:三个市散养户血清样品ALT、AST两个指标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的阳性率,而三个市养殖场及散户阳性率彼此之间差距不大。散养户猪血清样品HEV IgG阳性率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的阳性率,而三个市养殖场及散户HEV阳性率彼此之间差距不大。2月龄小猪的抗体血清样品HEV IgG阳性率高于6月龄的猪。三个地区猪粪和猪血清样本、屠宰场采集的猪肝脏样品,通过RT-PCR检测发现:所有猪粪样品未检出阳性,来自于散养户的血清样本阳性率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的阳性率,屠宰场的猪肝部分样品扩增出HEV ORF2基因。屠宰场猪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感染猪肝脏呈现肝脏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感染HEV ORF2抗原免疫组化阳性的反应信号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胞浆或细胞核的核膜上。大鼠感染HEV通常在3d5d出现下述症状:食欲不振、尿液深黄、可视黏膜轻度发黄。7d感染组大鼠血清ALT、AST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大鼠,14d感染组大鼠血清ALT、AST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大鼠。感染HEV大鼠血清样品HEV IgG显示:7d感染组大鼠血清HEV IgG抗体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大鼠,14d感染组大鼠血清HEV IgG抗体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大鼠。感染大鼠在肝脏全部扩增出HEV ORF2基因,部分动物血清扩增出HEV ORF2基因,但扩增情况明显多于粪便。感染大鼠肝脏在不同感染天数呈现出眼形细胞浸润、肝脏纤维化、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感染大鼠HEV ORF2抗原免疫组化阳性的反应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胞浆及肠道上皮细胞胞浆内。实验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地区不同规模化养猪场均存在HEV的感染,以免疫组化技术和PCR技术均检测到了病毒抗原和病毒核酸的存在,表明感染猪不同程度的存在带毒现象。以大鼠为模型动物,感染HEV可以复制出与猪感染HEV相似的疾病特征,大鼠可以作为HEV的敏感实验动物用于疾病的诊断。

马君[7](2018)在《吸毒人群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安徽某地吸毒人群免疫状况、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戊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安徽某地美沙酮门诊56名吸毒人员和某地体检中心112名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既往疾病史、输血史、吸毒行为特征、性行为特征,并收集每位吸毒人群和对照人群5ml血样。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有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D3、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毒人群免疫状况、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的关系以及免疫状况和高危行为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本次调查吸毒人群,平均年龄41.2±5.9岁,年龄最小27岁,最大53岁。男性36人占64.29%,女性20人占35.71%;婚姻状况以在婚或同居人群居多,占75.00%;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最多,有37人,占66.07%;户籍主要以城市为主,占94.64%;吸烟、饮酒各占89.29%和21.43%。对照人群,平均年龄38.6±13.2岁,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男性64人占57.14%,女性48人占42.86%;婚姻状况以在婚或同居人群居多,占79.46%;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最多,有72人占66.07%;户籍主要以城市为主,占69.64%;吸烟、饮酒各占26.79%和39.29%。两组人群中户籍(χ2=13.587,P<0.001),文化程度(χ2=23.638,P<0.001),吸烟(χ2=58.466,P<0.001),饮酒(χ2=5.357,P=0.021)等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吸毒人群的HEV-IgG抗体阳性总数为9例,阳性率为16.07%,男性抗体阳性率为13.89%,女性为20.00%,男女性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551)。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吸烟、饮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人群的HEV-IgG抗体阳性总数为19例,阳性率为16.96%,男性抗体阳性率为20.31%,女性为12.50%,男女性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189,P=0.276)。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吸烟、饮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吸毒人群静脉注射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7.31%,无静脉注射抗体阳性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毒品复吸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6.07%,无毒品复吸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商业性行为、输血史之间HEV-IgG抗体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人群有输血史HEV-IgG抗体阳性率为0,无输血史抗体阳性率为1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P=0.519)。4、吸毒人群中CD3、CD4、CD8、TNF-α、IL-4、IL-5等免疫指标在HEV抗体阴阳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除CD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39)外,其余CD4、CD8、TNF-α、IL-4、IL-5等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群中TNF-α低于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8,P<0.001)。而CD3、CD4、CD8、IL-4、IL-5等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前,CD3(OR=1.085,95%CI:1.020-1.154,P=0.010)为HE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CD4(OR=0.925,95%CI:0.862-0.992,P=0.028)为HEV抗体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商业性行为、静脉吸毒、TNF-α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性别、年龄后,CD3(OR=1.070,95%CI:1.005-1,140,P=0.035)为HE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商业性行为、静脉吸毒、CD4、TNF-α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通过分析高危行为特征与免疫指标交互作用对HEV-IgG抗体阳性的影响发现,商业性行为与CD3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906);静脉吸毒与CD3的交互作用也无统计学意义(P=0.962)。结论:吸毒人群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未发现关联,低水平CD3与戊型肝炎感染提示有关联。

武军元[8](2017)在《新疆南疆地区人畜感染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是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戊型肝炎的分布特征具有全球性,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环境卫生和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国家,戊型肝炎主要呈散发流行,而在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和多种家畜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中国,戊型肝炎依然是影响公共环境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疆是我们国家人源戊型肝炎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新疆南疆地区曾经暴发过至今为止全世界发病人数最多、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最大的一次流行,戊型肝炎已经成为新疆南疆当地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本研究论文对新疆南疆地区人和部分家畜戊型肝炎的流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新疆南疆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从新疆南疆喀什、库尔勒、和田以及阿克苏地区的市民当中随机采集血清样品2980份,血清样品信息记录完整。其中,汉族1328份,维吾尔族1652份,女性1521份,男性1459份,样品主要包括32份屠宰场工人血清、85份家畜及肉品销售人员血清、220份超市服务人员血清,160份餐饮服务人员血清,2483份其他人员血清。依次采用养生堂有限公司万泰药业的IgG、Ag和IgM系列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血清样品进行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Ag(抗原)和IgM抗体检测,以系统了解新疆南疆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的流行状况。结果表明,在HEV-IgG的调查分析中,各检测年龄段人群均有HEV的感染,不同年龄组间Ig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98.627,df=6,P=0.000),以50-59岁人群的阳性率最高;从血清样本的地域来源分析,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以及和田的阳性率依次为:6.81%、8.14%、12.89%和15.38%,不同地域来源样本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34.838,df=3,P=0.000);维吾尔族和汉族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和7.76%,不同族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着(p=0.000﹤0.01);不同从业人群当中,餐饮从业人员、超市从业人员、家畜及肉品接触人员、屠宰场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阳性率依次为:2.50%、3.18%、16.47%、31.25%和11.08%,不同职业人群HEV-Ig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2.498,df=4,P=0.000),其中,从事屠宰行业的屠夫IgG阳性率显着高于其它行业人员的阳性率。在HEV-IgM的检测分析中,仅有7份血清样品呈现阳性,阳性率为0.23%,在HEV-Ag的检测分析中,仅有2份血清样品呈现阳性,阳性率为0.07%。2.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经济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从新疆南疆阿克苏、喀什、库尔勒以及和田地区采集动物血清样品共计7840份,其中,血清来源主要包括:绵羊血清2700份、牛血清1110份、猪血清1660份、马鹿血清410份、犬血清160份、鸡血清1800份。采用万泰公司的戊型肝炎病毒总抗体(Ab)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戊型肝炎病毒抗原(Ag)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采集的动物血清样品进行戊型肝炎病毒Ab和Ag检测,以系统了解戊型肝炎在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经济动物中流行的状况。结果表明,在HEV-Ab的检测分析中,猪HEV-Ab阳性率为53.25%(884/1660),不同猪群阳性率差异极显着(P=0.006﹤0.01),其中,3月龄以上猪的HEV-Ab抗体阳性率(56.00%)高于3月龄以下猪的HEV-Ab抗体阳性率(49.09%);牛HEV-Ab阳性率为7.03%(78/1110),不同年龄组HEV-Ab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3.106,df=2,P=0.000),其中,4岁以上牛的HEV-Ab抗体阳性率(18.82%)高于2岁以下牛的HEV-Ab抗体阳性率(3.75%);马鹿HEV-Ab阳性率为32.4%(133/410),不同年龄段鹿群HEV-Ab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66.041,df=2,P=0.000),其中,2-4岁鹿的HEV-Ab抗体阳性率(43.8%)高于2岁以下鹿的HEV-Ab抗体阳性率(9.33%);鸡HEV-Ab阳性率为1.56%(28/1800),其中,喀什、阿克苏、和田以及库尔勒的HEV-Ab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71%、1.50%、1.78%、1.25%,不同地域来源鸡血清样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458,df=3,P=0.928);犬HEV-Ab阳性率为13.13%(21/160),农村饲养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25.46%)高于城市家养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6.67%),差异极显着(P=0.001﹤0.01),5岁以上、2-5岁和2岁以下犬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0.71%、16.84%和5.4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207,df=2,P=0.201),各品种犬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5.71%、6.52%、7.90%、0.00%和18.18%,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9.425,df=4,P=0.051),雄性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19.77%)显着高于雌性犬的HEV-Ab抗体阳性率(5.41%),差异极显着(P=0.007﹤0.01);绵羊HEV-Ab阳性率为30.00%(810/2700),各地区绵羊HEV-Ab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6.113,df=3,P=0.000),其中,喀什地区的HEV-Ab抗体阳性率为37.65%,库尔勒地区的HEV-Ab抗体阳性率为21.67%,差异极显着(P=0.000﹤0.01)。在HEV-Ag的检测分析中,所有检测样品仅有26份猪血清样品呈现阳性,阳性率为1.57%。3.新疆南疆地区戊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新疆南疆地区采集绵羊肝脏300份、胆汁400份、粪便2400份,猪粪便100份,人源HEV-IgM阳性的血清样本7份、人源HEV-Ag阳性的血清样本2份(第2章试验筛选),HEV-Ag阳性的猪血清样本26份(第3章试验筛选)。根据戊型肝炎病毒各基因型ORF2开放阅读框的保守区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一套套式PCR引物,对上述采集的组织以及血清样品进行RT-nPCR检测,HEV RNA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软件DNAStar对本研究扩增的序列与戊型肝炎病毒基因Ⅰ-Ⅳ型的代表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软件MEGA5的neighbour-joining方法构建检测毒株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其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3235份检测样品中15份HEV RNA呈阳性,总阳性率为0.46%,其中,绵羊肝脏样品4份,猪粪便样品11份,15个检测样品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4%-100%,检测样品序列与基因Ⅰ-Ⅳ型HEV的同源性分别为:81.6%-86.3%、84.2%-85.3%、80.0%-85.8%和84.2%-97.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检测样品序列集聚形成一个分支,且与国内基因Ⅳ型人源检测株T1和新疆猪源检测株swCH25处于同一分支,属于4 d亚型,遗传进化分析提示,4 d亚型HEV具有跨物种感染的潜在性,其在新疆南疆地区的人、猪和羊之间可能保持循环感染。

张龙穆[9](2017)在《青岛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戊型肝炎发病的病原体,主要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经粪-口途径传播。HEV输血感染在日本和英国已经得到了证实,HEV经输血途径传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现阶段,HEV并未列入中国献血者常规筛查指标,关于青岛地区献血者HEV感染情况缺乏相关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进行调查,了解青岛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情况,分析输血传播HEV的潜在危险性,探讨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HE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比较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的人群特点,为预防HEV通过输血途径传播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收集青岛地区献血者血样,其中包括合格献血者739例进行HEV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检测(抗-HEV Ig G,抗-HEV Ig M,HEV Ag)并与833例单纯ALT升高组比较分析献血者HEV流行病学特点。2、收集乙肝感染献血者血样105份进行戊型肝炎病毒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检测,与合格献血者比较分析HEV重叠感染的血清学特点。研究结果739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中抗-HEV Ig G阳性95例,阳性率12.86%;抗-HEV Ig M阳性6例,阳性率为0.81%;HEV Ag阳性1例,阳性率为0.14%。833名ALT升高的献血者中抗-HEV Ig G阳性109例,阳性率13.09%;抗-HEV Ig M阳性7例,阳性率为0.84%;HEV Ag阳性1例,阳性率为0.12%。合格献血者抗-HEV Ig G和Ig M检出率与ALT升高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段明显高于低年龄段比例(χ2=12.967,P<0.01)。在739份合格献血者和833份单纯的ALT升高的献血者的血液中,有8例样本是HEV Ig G和Ig M同时阳性,195例样本是HEV Ig G单独阳性,5例样本是HEV Ig M单独阳性,2例标本为HEV抗原单独阳性。随机抽取的105例HBV感染患者中,HEV合并HBV感染患者20例,HBV感染者各年龄组的HEV Ig G阳性率均高于合格献血者。合格献血者和HBV感染者中HEV Ig G阳性率最高的职业都是农民。研究结论青岛地区是一个戊型肝炎流行地区,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HEV感染者。ALT筛查对HEV的血液筛查作用不大,献血者经过常规血液筛查后,仍有输血传播HEV的潜在风险。

李云龙[10](2017)在《HEV感染慢性化机制的初步研究及动物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可以跨种间感染人和多种动物。戊型肝炎在亚洲和非洲国家不断暴发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负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占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0%。戊型肝炎早期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患者排毒3~4周后可自行康复。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患者、HIV阳性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和普通人感染HEV均能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感染,然而HEV感染导致慢性化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HEV感染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的致病机理。本文旨在分子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探究HEV感染慢性化的致病机理并建立HEV感染慢性化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利用恒河猴慢性感染HEV模型探究HEV慢性化的机制(2)探究病毒基因组突变对HEV感染慢性化的影响(3)建立HEV感染慢性化模型。(1)利用恒河猴慢性感染HEV模型探究HEV慢性化的机制本文检测到健康恒河猴接种基因4型HEV(KU356187)毒株表现为急性感染,而另一组健康恒河猴接种基因4型HEV(KM01)毒株表现为HEV的持续性感染。对慢性化感染恒河猴中HEV全基因组测序并与原始毒株比对,发现HEV衣壳蛋白发生了连续的氨基酸突变。(2)病毒基因组突变对HEV感染慢性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病毒的突变对HEV感染慢性化的影响,本文运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将突变区域敲除后构建恒河猴慢性化适应毒株的重组HEV病毒,转染A549验证重组病毒的感染性,可观察到重组病毒能够正常复制。(3)HEV感染慢性化模型的建立为验证重组病毒在活体上是否具有感染性,并且造成慢性化感染,本文建立了 HEV感染慢性化的小鼠动物模型,该模型成功模拟了 HEV感染慢性化的过程,揭示HEV衣壳蛋白的连续突变是造成HE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HEV衣壳蛋白连续的氨基酸突变会导致HEV感染的慢性化,这可能是普通人群感染HEV发展为慢性化的原因之一。本实验还建立了 HEV感染慢性化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究HEV慢性化的致病机理和抗HEV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二、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肝移植术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HEV ORF2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用于病毒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戊型肝炎抗原结构分析
        1.2.2 单克隆抗体研究技术现状及分析
        1.2.3 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技术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HEV ORF2 段抗原蛋白
        2.1.3 抗HEV ORF2 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2.1.4 HEV自然感染者血清
        2.1.5 戊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兔血清
        2.1.6 HEV抗原阳性样品
        2.1.7 实验动物
        2.1.8 常用试剂
        2.1.9 常用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HEV ORF2 段抗原蛋白浓度测定
        2.2.2 HEV ORF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2.2.3 免疫兔血清的制备
        2.2.4 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抗原的亲和力比较
        2.2.5 单克隆抗体的分型
        2.2.6 单克隆抗体对应的抗原表位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2.2.7 单克隆抗体对应的抗原表位空间位置关系分析
        2.2.8 单克隆抗体在血清中的表位优势分析
        2.2.9 免疫荧光快检试剂的制备
        2.2.10 阳性样品的核酸提取及定量
        2.2.11 抗原检测方法(免疫荧光法)
        2.2.12 抗原检测方法(ELISA)
        2.2.13 免疫荧光快检试剂的优化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HEV ORF2 段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抗原的亲和力分析
    3.2 HEV ORF2 段单克隆抗体特征分析
        3.2.1 单克隆抗体型别分析
        3.2.2 单克隆抗体对应的抗原表位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3.2.3 HEV ORF2 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表位分析
    3.3 HEV ORF2 单克隆抗体的表位优势分析
        3.3.1 HEV ORF2 单克隆抗体在疫苗免疫后血清中的表位优势
        3.3.2 HEV ORF2 段单克隆抗体在自然感染者血清中的表位优势
    3.4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3.4.1 免疫荧光快检试剂的制备
        3.4.2 免疫荧光快检试剂的性能评价
        3.4.3 免疫荧光快检试剂的优化
        3.4.4 免疫荧光快检试剂优化后性能评价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重要新发传染病(SFTS和COVID-19等)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毒基因进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SFTS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原体基因进化特征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COVID-19流行病学、临床及病原体基因进化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One Health Strategy and its Usage to Prevent Zoonosis in Military Troops
    References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4)猪HEV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抗病毒感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
        1.1.1 HEV基因组结构
        1.1.2 HEV病毒粒子的组装与释放
        1.1.3 HEV的病理生理学
    1.2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2.1 HEV的传播途径
        1.2.2 HE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1.3 HEV感染的动物模型建立
        1.3.1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
        1.3.2 猪作为HEV动物模型
        1.3.3 禽作为HEV动物模型
        1.3.4 兔作为HEV动物模型
        1.3.5 啮齿类动物作为HEV动物模型
        1.3.6 雪貂作为HEV动物模型
        1.3.7 鱼作为HEV动物模型
        1.3.8 人源化肝脏嵌合小鼠作为HEV动物模型
    1.4 HEV的检测及预防
        1.4.1 抗HEV抗体检测
        1.4.2 HEV RNA的检测与定量
        1.4.3 HEV的衣壳蛋白抗原检测
        1.4.4 HEV的预防措施
    1.5 HEV ORF2 功能及抗原表位疫苗研究进展
        1.5.1 HEV ORF2 的宿主互作与细胞间转导
        1.5.2 HEV ORF2 与内质网应激反应(ERSR)
        1.5.3 HEV的 B细胞表位
第二章 抗猪HEV衣壳蛋白单抗识别抗原表位的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质粒
        2.2.2 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
        2.2.3 多肽
        2.2.4 抗HEV血清
        2.2.5 主要试剂
        2.2.6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核表达HEV ORF2 不同截短蛋白
        2.3.2 杂交瘤细胞和IgG单抗分子纯化
        2.3.3 原核表达截短蛋白的鉴定
        2.3.4 合成短肽间接ELISA确认单抗识别的位点
        2.3.5 验证单抗识别抗原表位位于抗原表面
        2.3.6 三株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为人、猪、兔和禽等多物种HEV所共有
    2.4 试验结果
        2.4.1 ORF2 截短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4.2 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ELISA验证单抗与HEV ORF2 的结合位点
        2.4.3 短肽合成精确验证单抗所识别的氨基酸位点
        2.4.4 单抗2G9,2C7和1B5 所识别的抗原表位部分位于猪HEV病毒颗粒表面
        2.4.5 三株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为人、猪、兔和禽等多物种HEV所共有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抗猪HEV衣壳蛋白单抗抗病毒中和活性的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病毒、细胞系和试验动物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基因4 型猪HEV sp239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3.3.2 Western blotting检测
        3.3.3 IFA和 FCM检测
        3.3.4 Real-time RT-PCR检测单抗阻断猪HEV吸附HepG2 细胞
        3.3.5 单抗阻断猪HEV感染兔子试验
    3.4 试验结果
        3.4.1 基因4 型猪HEV sp239 蛋白可以组装形成多聚体
        3.4.2 2 C7,2G9和1B5 阻断sp239 或病毒吸附HepG2 细胞
        3.4.3 2 C7,2G9和1B5 阻断猪HEV感染兔子体内试验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基因4 型猪HEV中和表位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合成短肽、sp239 蛋白以及HEV ORF3 蛋白
        4.2.2 猪HEV毒株和实验动物
        4.2.3 主要试剂
        4.2.4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短肽合成设计
        4.3.2 动物试验设计及样品收集
        4.3.3 间接ELISA及 RT-PCR分别检测样品中抗体和病毒RNA
        4.3.4 解剖学和病理学观察
        4.3.5 血清ALT水平测定
    4.4 试验结果
        4.4.1 攻毒前抗体水平检测
        4.4.2 攻毒后抗体水平、粪便排毒及病毒血症检测
        4.4.3 定量检测血清样品中的HEV RNA
        4.4.4 血液中ALT(谷丙转氨酶)水平检测
        4.4.5 解剖学和病理学观察
    4.5 讨论
    4.6 小结
全文总结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四川省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Ⅳ型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HEV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
    2 HEV基因型及其分布
    3 HEV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3 血清中和试验(SN)
        3.4 免疫荧光(IFN)
        3.5 免疫电镜法(IEM)
        3.6 荧光定量PCR(Real-tima PCR)
    4 HEV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4.1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4.2 猪模型
        4.3 兔模型
        4.4 啮齿类动物模型
        4.5 禽类动物模型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猪戊型肝炎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四川省HE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 试验材料
        1.1 毒株
        1.2 样品采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溶液配制
        1.5 生物学分析软件
    2 试验方法
        2.1 巢式RT-PCR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病毒RNA的提取及cDNA的制备
        2.3 退火温度优化
        2.4 标准品的制备及鉴定
        2.4.1 巢氏RT-PCR扩增目的基因
        2.4.2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4.3 目的片段的连接
        2.4.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4.5 转化
        2.4.6 重组质粒的抽提与鉴定
        2.4.7 测定标准品的浓度
        2.5 敏感性试验
        2.6 特异性试验
        2.8 四川省HEV流行病学调查
        2.9 四川省HEV遗传进化分析
        2.9.1 HEV ORF2 基因保守片段的同源性分析
        2.9.2 HEV ORF2 基因保守片段遗传进化树的建立
        2.9.3 HEV ORF2 基因保守片段核苷酸及氨基酸突变分析
    3 结果
        3.1 巢式RT-PCR温度优化实验结果
        3.2 阳性质粒p MD19-T-HEV的鉴定
        3.3 敏感性试验结果
        3.4 特异性试验结果
        3.5 四川省HEV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5.1 四川省不同地区HEV感染情况
        3.5.2 不同日龄猪HEV感染情况
        3.5.3 不同品种猪HEV感染情况
        3.6 四川省HEV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6.1 阳性样品HEV测序结果
        3.6.2 HEV ORF2 保守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3.6.3 HEV ORF2 保守片段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3.6.4 核苷酸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3.6.5 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3.6.6 HEV ORF2 保守片段遗传进化树的建立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HE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因IV型 S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毒株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溶液配制
        1.5 生物学分析软件
    2 试验方法
        2.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1 荧光定量RT-PCR引物设计与合成
        2.1.2 病毒RNA的提取及cDNA的制备
        2.1.3 PCR扩增目的基因
        2.1.4 标准品的制备及鉴定
        2.1.5 标准曲线的制作
        2.1.6 特异性试验
        2.1.7 重复性试验
        2.2 基因IV型 S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
        2.2.1 SHEV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
        2.2.2 SHEV感染大鼠模型血清抗体检测
        2.2.3 SHEV感染大鼠模型转氨酶测定
        2.2.4 SHEV感染大鼠模型HEV RNA检测
        2.2.5 SHEV感染大鼠模型病理切片的制作
    3 结果
        3.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质粒标准品的鉴定
        3.1.2 重组质粒浓度的测定
        3.1.3 Real-time RT-PCR标准曲线的制作
        3.1.4 Real-time RT-PCR溶解曲线分析结果
        3.1.5 Real-time RT-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3.1.6 Real-time RT-PCR敏感性试验结果
        3.1.7 Real-time RT-PCR重复性试验结果
        3.2 基因IV型 S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结果
        3.2.1 血清HEV IgG检测结果
        3.2.2 转氨酶测定结果
        3.2.3 荧光定量RT-PCR检测HEV RNA
        3.2.4 病理切片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猪戊型肝炎流行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大鼠的发病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HE的流行及危害
        1.1.1 HE在人群中的流行及危害
        1.1.2 HE在动物中的流行及其危害
        1.1.3 HEV感染在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1.2 HEV病原学特点
        1.2.1 HEV分类及主要理化特性
        1.2.2 HEV基因组编码的病毒蛋白及病毒复制特点
    1.3 感染HE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4 HE主要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4.1 HE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1.4.2 多重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方法
        1.4.3 核酸物质的检测
        1.4.4 病毒学检测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来源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耗材和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猪感染HEV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
        2.2.2 大鼠感染HEV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
        2.2.3 图像分析
        2.2.4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HEV感染猪的临床发病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3.1.1 HEV感染猪的临床发病特点
        3.1.2 HEV感染猪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3.1.3 HEV感染猪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3.2 HEV感染大鼠的临床发病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3.2.1 HEV感染大鼠的临床发病特点
        3.2.2 HEV感染大鼠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猪感染HEV主要临床特点分析
    4.2 不同地区猪场采集样品血液学和血清中HEVIgG抗体的分析
    4.3 不同地区猪场采集的肝脏组织HEVRT-PCR的结果分析
    4.4 不同地区猪场采集的肝脏及肠道组织病理学分析
    4.5 免疫组化在检测HEV抗原分布的作用
    4.6 大鼠感染HEV后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变化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吸毒人群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2.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3 检测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戊型肝炎在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中患病率的Meta 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新疆南疆地区人畜感染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2.1 戊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
        1.2.2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1.2.3 不同物种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史
        1.2.4 HE的流行病学
        1.2.5 HE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损伤
        1.2.6 HE的检测方法
        1.2.7 HE的疫苗研究
        1.2.8 HE的预防与控制
    1.3 问题与展望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疆南疆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来源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HEV-IgG抗体检测
        2.2.5 HEV-IgM抗体检测
        2.2.6 HEV-Ag检测
        2.2.7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年龄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2.3.2 不同地域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2.3.3 不同族别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2.3.4 不同职业人群HEV-IgG检测结果
        2.3.5 不同年龄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2.3.6 不同地域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2.3.7 不同族别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2.3.8 不同职业人群HEV-IgM检测结果
        2.3.9 不同年龄人群HEV-Ag检测结果
        2.3.10 不同地域人群HEV-Ag检测结果
        2.3.11 不同族别人群HEV-Ag检测结果
        2.3.12 不同职业人群HEV-Ag检测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经济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品来源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HEV-Ab抗体检测
        3.2.5 HEV-Ag检测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3.3.2 牛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3.3.3 马鹿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3.3.4 鸡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3.3.5 犬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3.3.6 绵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新疆南疆地区戊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品来源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4.2.5 样品处理
        4.2.6 粪便及胆汁样品HEV总RNA的提取
        4.2.7 肝脏样品HEV总RNA的提取
        4.2.8 HEV RNA RT-nPCR检测
        4.2.9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4.2.10 回收产物的T/A连接
        4.2.11 连接产物的转化
        4.2.12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4.2.13 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新疆南疆地区HEV RNA检测结果
        4.3.2 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4.3.3 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青岛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抽样方法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1 血清学检测设备
        1.2.2 试剂
    1.3 方法
        1.3.1HBsAg、抗-HCV和HIV Ag/Ab ELISA检测及HBV DNA检测
        1.3.2 抗-HEV IgG、IgM和HEV抗原检测
        1.3.3 谷丙转氨酶(ALT)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青岛地区合格献血者中HEV抗原、抗-HEV IgM和IgG的流行率
    2.2 ALT与HEV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2.3 合格献血者和单纯的ALT升高的献血者比较
    2.4 献血者中HEV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2.5 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血清学特点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HEV感染慢性化机制的初步研究及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戊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性、流行及危害
    1.2 HEV感染慢性化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1.3 宿主免疫抑制的HEV感染慢性化
        1.3.1 实体器官移植
        1.3.2 恶性肿瘤化疗治疗
        1.3.3 HIV感染
    1.4 HEV基因组变异的感染慢性化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HEV感染恒河猴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粪便、血液样品和毒种
        2.2.2 质粒载体和引物
        2.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2.2.4 试剂配制
        2.2.5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4 实验方法
        2.4.1 恒河猴粪便和血液中HEV检测
        2.4.1.1 粪便中HEV RNA提取
        2.4.1.2 血液中HEV RNA提取
        2.4.1.3 cDNA合成
        2.4.1.4 巢式PCR检测HEV
        2.4.2 恒河猴粪便和血液样品中HEV定量检测
        2.4.2.1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的制备
        2.4.2.2 Real-Time PCR对样品中HEV定量
        2.4.3 恒河猴血清中抗HEV抗体检测
        2.4.3.1 血清中抗HEV IgM抗体检测
        2.4.3.2 血清中抗HEVIgG抗体检测
        2.4.4 恒河猴血清中肝功指标检测
        2.4.5 恒河猴组织病理检测
        2.4.5.1 组织的固定及包埋
        2.4.5.2 组织的病理学检测
        2.4.6 恒河猴中HEV突变检测
        2.4.6.1 全基因组分片段扩增
        2.4.6.2 全基因组扩增片段的鉴定
    2.5 结果
        2.5.1 恒河猴慢性感染HEV
        2.5.1.1 恒河猴慢性感染粪便和血液中HEV定量
        2.5.1.2 血液中抗HEV抗体检测
        2.5.1.3 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检测
        2.5.1.4 组织病理学检测
        2.5.2 恒河猴急性感染HEV
        2.5.2.1 恒河猴急性感染粪便和血液中HEV定量
        2.5.2.2 血液中抗HEV抗体检测
        2.5.2.3 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检测
        2.5.2.4 组织病理学检测
        2.5.3 恒河猴慢性感染HEV的突变检测
    2.6 讨论
        2.6.1 恒河猴慢性感染的检测
        2.6.2 恒河猴急性感染的检测
        2.6.3 恒河猴慢性感染机制的假设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组HEV病毒的构建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和菌株
        3.2.2 质粒载体
        3.2.3 引物
        3.2.4 主要试剂及药品
        3.2.5 溶液配制
        3.2.6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突变区敲除的HEV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3.3.1.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3.3.1.2 PMD18T-F1、PMD18T-F2和PMD18T-F3载体的构建
        3.3.1.3 菌落PCR鉴定重组质粒
        3.3.1.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3.3.1.5 PMD18T-F2-F3重组质粒的构建
        3.3.1.6 PMD18T-F1-F2-F3重组质粒的构建
        3.3.1.7 突变区敲除的HEV重组载体pGEM(?)-7Zf(+)-F1-F2-F3的构建
        3.3.2 突变区敲除的HEV重组病毒RNA的获取
        3.3.3 A549细胞上验证重组病毒
        3.3.3.1 A549细胞的培养
        3.3.3.2 A549细胞的转染和种毒
        3.3.3.3 A549细胞的免疫荧光
        3.3.3.4 重组病毒复制拷贝数定量
    3.4 结果
        3.4.1 突变区敲除的重组HEV表达载体的构建
        3.4.2 A549细胞验证重组病毒
        3.4.2.1 免疫荧光验证
        3.4.2.2 病毒拷贝数验证
    3.5 讨论
        3.5.1 突变区敲除的HEV重组载体的构建
        3.5.2 A549细胞验证重组病毒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EV感染慢性化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引物
        4.2.4 主要试剂
        4.2.5 溶液配制
        4.2.6 主要耗材及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HEV感染小鼠模型的检测和筛选
        4.3.1.1 KM01毒株的准备
        4.3.1.2 小鼠模型的分组、感染和样品收集
        4.3.1.3 粪便、血液和组织样品中HEV的检测
        4.3.1.4 HEV抗原检测
        4.3.1.4.1 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4.3.1.4.2 组织免疫荧光检测
        4.3.1.5 血清中抗HEV抗体检测
        4.3.1.6 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检测
        4.3.1.7 组织病理检测
        4.3.2 HEV感染小鼠慢性化模型的建立
        4.3.2.1 慢性化毒株的制备
        4.3.2.2 小鼠模型的分组、感染和样品收集
        4.3.2.3 粪便、血液和组织样品中HEV的检测
        4.3.2.4 HEV抗原检测
        4.3.2.4.1 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4.3.2.4.2 组织免疫荧光检测
        4.3.2.5 血清中抗HEV抗体检测
        4.3.2.6 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检测
        4.3.2.7 组织病理检测
    4.4 实验结果
        4.4.1 HEV感染小鼠模型的检测和筛选
        4.4.1.1 粪便、血液和组织中HEV RNA检测
        4.4.1.2 HEV抗原检测
        4.4.1.2.1 组织免疫组化
        4.4.1.2.2 组织免疫荧光
        4.4.1.2 血清中抗HEV抗体的检测
        4.4.1.3 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检测
        4.4.1.4 组织病理学检测
        4.4.2 HEV感染小鼠慢性化模型的建立
        4.4.2.1 粪便、血液和组织中HEV RNA检测
        4.4.2.2 HEV抗原检测
        4.4.2.3 血清中抗HEV抗体检测
        4.4.2.4 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检测
        4.4.2.5 组织病理学检测
    4.5 讨论
        4.5.1 HEV感染小鼠模型的筛选
        4.5.2 HEV感染小鼠慢性化模型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第六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移植术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报告[J]. 邱爽,陈虹,范铁燕,张庆,李俊.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10)
  • [2]HEV ORF2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用于病毒检测的研究[D]. 徐颖. 河北大学, 2020(08)
  • [3]重要新发传染病(SFTS和COVID-19等)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毒基因进化特征[D]. 刘吉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4]猪HEV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抗病毒感染机制研究[D]. 陈宜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5]四川省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Ⅳ型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D]. 李幽幽.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猪戊型肝炎流行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大鼠的发病特征[D]. 陈丽光.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7]吸毒人群免疫状况和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相关性研究[D]. 马君.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8]新疆南疆地区人畜感染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D]. 武军元.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1)
  • [9]青岛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征研究[D]. 张龙穆. 青岛大学, 2017(02)
  • [10]HEV感染慢性化机制的初步研究及动物模型的建立[D]. 李云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