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鳞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松鳞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一、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冯连芬,杨工,吴琼[1](2021)在《我国中华松针蚧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对我国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生物学特性、为害概况、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方向与综合防控发展趋势。

李丹春,付作霖,徐红霞,曹秀文,刘锦乾[2](2021)在《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针蚧的虫情指数,依据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分组,分析不同林分因子与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盖度、林分密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及冠幅6个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有显着影响,郁闭度无显着影响。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的关键林分因子为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草本盖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影响极显着(P <0.01),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变化具有相反的趋势,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虫情指数降低。林分密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P <0.01),其低密度林分(381~763株·hm-2)受中华松针蚧的危害加重,林分密度(> 763株·hm-2)的油松林受其危害程度较轻。不同枝下高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 <0.01),枝下高较高(3.5~4.4 m)的油松受中华松针蚧危害严重,枝下高较低(1.1~3.5 m)的油松林受危害程度低。[结论]油松纯林的林分因子与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关系密切,其中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3个林分因子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最为显着。建议在中华松针蚧的防治工作中,可通过调整林分因子进行合理的修枝、间伐等营林措施以达到控制危害发生。

令狐伟[3](2021)在《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杏树鬃球蚧(Sphaerolecanium prunastri Boyer de Fonscolombe)是伊犁野果林内野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Lamarck)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野杏的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研与室内观测等方法,探索了杏树鬃球蚧与野果林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开展了修剪技术和化学药剂筛选试验,为杏树鬃球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开展了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明确不同环境因子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形、野杏枯枝率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的影响显着(P<0.05),其余因子的影响不显着(P>0.05)。单一变量坡形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的影响达显着水平,并呈正相关(r=0.406,P<0.05)。14个单一变量同时存在时,林分密度是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2)研究了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野杏受害后一年生新梢长度、基径分别减少17.92%、16.61%;叶片鲜重、干重、长度、宽度、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分别下降13.14%、11.89%、9.90%、7.92%、14.03%、8.49%;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单果重分别减少16.82%、0.91%、1.37%、7.31%。其中,杏树鬃球蚧对新梢基径、叶片鲜重、干重、长度、宽度、叶面积、叶片SPAD值及果实纵径影响显着,对新梢长度、果实横径、侧径及单果重影响不显着。(3)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杏树鬃球蚧危害对野杏幼苗叶片SPAD值及其光合参数的影响。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不同,野杏幼苗叶片SPAD值差异不显着(P>0.05),而光合参数差异显着(P<0.05)。随着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增加,野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先升高后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升高;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4)研究了不同修剪时期和强度下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及野杏新梢生长的变化。修剪时期和强度对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和野杏生长均有影响。从对杏树鬃球蚧的控制效果来看,春季修剪>夏季修剪>秋季修剪,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而从野杏新梢生长情况来看,秋季修剪>春季修剪>夏季修剪,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但秋季中度及重度修剪均不利于野杏存活。即在春季对野杏进行中度或重度修剪为最适宜的修剪时期及强度。(5)在杏树鬃球蚧越冬2龄若虫膨大期、1龄若虫涌散期开展了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喷雾试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膨大期、涌散期若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为81.19%和73.24%。地面喷雾试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6 000倍液对膨大期若虫防效达91.33%;12.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1 000倍液对涌散期若虫防效达89.28%。无人飞机喷雾试验,7°Be石硫合剂水剂喷洒7-8 d后,对膨大期若虫的虫口减退率为50.9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 000倍液喷洒14 d后,对涌散期若虫的防效为36.23%。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膨大期若虫进行地面喷雾,防治效果和防治时期最佳。

王军,张琨,张绪,刘柳,宁硕瀛,陈川,万一[4](2021)在《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陕西境内秦巴山区5个不同地区采集的昆虫进行虫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为秦巴山区农林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2018-2019年连续2年从陕西境内秦巴山区的留坝县、柞水县、凤县、周至县和鄠邑区5个地区,选择阔叶林、针叶林及低矮灌木等不同生境进行昆虫样本采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虫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对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2018-2019年连续2年从陕西境内秦巴山区的留坝县、柞水县、凤县、周至县和鄠邑区共采集昆虫样本243只,归属于8个目。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从采集的243只昆虫表面和虫体中分离得到虫生真菌187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归属于9目13科22属。优势目为丛梗孢目(Moniliales),共120株虫生真菌(占比64.17%),归属于2科9属,其中棒束孢属(Isaria)占比最大(占总数量的18.72%)。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但物种均匀度偏低,优势种属现象较为明显,有4个地区的优势菌均为棒束孢属(Isaria)。此外,5个昆虫采集地区虫生真菌群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单一地区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较整体偏高。【结论】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多样性较为丰富。

李静静,李一文,赵常旭,刘长仲[5](2017)在《甘肃小陇山云坪林场林业害虫调查与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明确甘肃省小陇山云坪林场主要林业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现状,本文在赋值法的基础上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小陇山云坪林场林业害虫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风险分析评估。华山松大小蠹是中度危险性的林业害虫,属林业生产中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预警减灾的对象;中华松梢蚧、落叶松叶峰、落叶松球蚜属低度危险性林业害虫,应该纳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和治理的范围。

蔡婷婷,荣昌鹤,谭超,高静,刘平,张鑫,王亮[6](2017)在《中华松针蚧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用聚集度指数法、频次分布检验法、线性回归方程检验法探讨云南松一种重要害虫,即中华松针蚧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成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确定了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结果表明:中华松针蚧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根据Iwao提出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05、0.10和0.20时的理论抽样数表,在中华松针蚧为1头/10 cm枝梢、2头/10 cm枝梢、4头/10 cm枝梢时,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1 094和68,735和46,555和35。

王建强,成珍君[7](2017)在《小陇山中华松针蚧虫害发生及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142016年第3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中华松针蚧虫害在小陇山发生面积共计3206hm2,分布范围涉及天水和陇南2个地区3个县(区),共涉及小陇山林业实验局6个林场,已成为危害小陇山林区油松树种的主要虫害。本文从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近年来扩展情况、传播扩散原因及途径、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定量分析、结论 6个方面对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中华松针蚧的发生及风险进行了科学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华松针蚧虫害目前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的风险为高度危险。

成珍君[8](2016)在《小陇山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中华松针蚧在小陇山林区的危害情况和发生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陇山榆树林场榆树营林区作为试验调查区,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中华松针蚧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华松针蚧在小陇山林区1a年发生1代,以口针刺吸油松松针汁液危害树木,主要以2龄若虫在油松松针上越冬,3月初开始危害,4月中下旬为雄虫羽化高峰期,5月初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交尾期20d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至9月中下旬脱皮进入2龄,10月下旬进入越冬期。

付国赞,张庆瑞,彭兴龙[9](2015)在《河南豫西地区中华松干蚧自然种群生命表》文中研究表明在河南豫西地区,中华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每年发生1代,当年8—9月和次年3—4月为危害盛期,主要以2龄若虫危害。自然状态下,下代数量较上代数量平均增加4.96倍。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初孵若虫到分化前2龄若虫期为影响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虫期,风雨为影响分化前2龄若虫期的关键因子。

张延华,王红敏[10](2013)在《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介绍了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监测调查方法,在初步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的基础上,采用营林措施、喷施化学药剂、施放烟剂等方法可有效防治该虫。

二、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华松针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论文文献统计分析
2 生物学特性
3 为害概况
4 综合防控措施
5 结论与讨论

(3)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杏树鬃球蚧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杏树鬃球蚧对野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修剪对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及野杏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杏树鬃球蚧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样品采集
        1.1.2 培养基及仪器
    1.2 虫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1.2.1 昆虫样品前处理
        1.2.2 虫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1.3 虫生真菌的分类鉴定
        1.3.1 形态学鉴定
        1.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1)真菌DNA提取。
        (2)PCR扩增。
        (3)ITS序列分析。
    1.4 多样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2.2 秦巴山区虫生真菌多样性
3 讨 论
4 结 论

(5)甘肃小陇山云坪林场林业害虫调查与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范围
    1.2 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1.4 风险分析评价指标赋值标准
    1.5 危险性评估值 (R) 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云坪林场林业害虫类群的调查情况
    2.2主要害虫的风险分析评估
3结论与讨论

(6)中华松针蚧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1.2 分布型的测定方法
        1.2.1 聚集度指标法
        1.2.2 回归分析法
        1.2.3 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
    1.3 最适抽样数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聚集度指标测定法
    2.2 线形回归方程及空间分布型频次检验结果
        2.2.1 线形回归方程检验结果
        2.2.2 空间分布型频次检验结果
    2.3 最适抽样数的确定
3 结论与讨论

(7)小陇山中华松针蚧虫害发生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
2 近年来扩展情况
3 传播扩散原因及途径
4 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
5 定量分析
    5.1 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公式
    5.2 分析评估
6 结论

(8)小陇山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生物学特性观察
    1.3 室内饲养观察
2 结果分析
    2.1 中华松针蚧生活史
    2.2 中华松针蚧生活习性
3 讨论

(9)河南豫西地区中华松干蚧自然种群生命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10)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识别特征
        1.1.1 成虫
        1.1.2 卵
        1.1.3 若虫
        1.1.4 雄蛹
    1.2 生活史
    1.3 生活习性
2 监测调查方法
    2.1 全面踏查
    2.2 标准地调查
        2.2.1 标准地设置
        2.2.2 若虫期调查
        2.2.3 蛹期调查
        2.2.4 成虫期调查
3 防治措施
    3.1 化防措施
    3.2 营林措施
4 结束语

四、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华松针蚧研究综述[J]. 冯连芬,杨工,吴琼. 林业科技通讯, 2021(07)
  • [2]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J]. 李丹春,付作霖,徐红霞,曹秀文,刘锦乾. 林业科学研究, 2021(03)
  • [3]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令狐伟.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秦巴山区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J]. 王军,张琨,张绪,刘柳,宁硕瀛,陈川,万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5]甘肃小陇山云坪林场林业害虫调查与风险分析[J]. 李静静,李一文,赵常旭,刘长仲. 甘肃林业科技, 2017(04)
  • [6]中华松针蚧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 蔡婷婷,荣昌鹤,谭超,高静,刘平,张鑫,王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5)
  • [7]小陇山中华松针蚧虫害发生及风险评估[J]. 王建强,成珍君. 现代园艺, 2017(09)
  • [8]小陇山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成珍君. 甘肃科技, 2016(04)
  • [9]河南豫西地区中华松干蚧自然种群生命表[J]. 付国赞,张庆瑞,彭兴龙.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3)
  • [10]中华松梢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 张延华,王红敏. 河南林业科技, 2013(03)

标签:;  ;  ;  ;  ;  

松鳞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