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质量定量评价系统

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质量定量评价系统

一、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品质定量评价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科[1](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宋思琪[2](2020)在《焊接电弧信息采集及分析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具有工业制造“缝纫机”之称的焊接装备,在工业制造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焊接电源制造基地,但高端焊接电源基本上仍被国外垄断,高端焊接电源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在全数字控制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的焊机与国外高端焊机的差距之一就是焊接质量方面的差距。探究焊缝成型对提高焊接质量、焊机设计以及高端焊接电源制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以焊接电弧信息采集与分析为切入点,首先搭建了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的软硬件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及分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由数据采集卡、各类传感器、开关电源、电路板及环形变压器等硬件。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盒主要的作用是完成多路传感器的同步采集及有效数据转换。将焊接时产生的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到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盒中,再通过采集盒中的电路板将实际数据转换为采集卡能够识别的电压信号,并滤波,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再由数据采集卡上传到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软件系统为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的短路过渡焊接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主要作用为控制采集卡的采集开始与停止保证多通道同步采集,以及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读取、分析与保存。选择控制波形不同的焊机进行短路过渡焊接实验,在不同电弧特性及焊接参数下对不同焊机进行焊接实验,并对比其采集到的实际焊接数据,将实际焊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电弧特性下的波形特点,总结影响电弧特性的因素,总结不同控制波形对熔深、电弧力产生的影响;对实验产生的焊缝的熔深、电弧力进行比较,总结分析了控制熔深、电弧力的有效方法,对焊机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胡欣蕾[4](2019)在《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定量研究》文中指出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经过五六十年的勘探开发,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内水淹程度相差较大,水窜极为严重,剩余油零散分布,开发效益骤减,实施气驱油开发技术是保持地层压力、维持油井较高产能、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注气量及高地层压力的作用下,气驱油可能通过断层岩发生渗漏,因此定量研究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对制定安全合理的气驱油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渗漏通道特征,结合毛细管封闭机理及岩石脆性变形机制,总结了断层岩孔隙及张性、剪切裂缝渗漏的机理及主控因素。依据研究区典型岩石样品排替压力及泥质含量测试结果,在明确断层岩与围岩成岩程度随成岩时间及成岩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依据典型岩样三轴压缩实验测试结果,利用黄氏模型法在压力校正的基础上明确围岩张性破裂压力,通过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拟合断层岩泥质含量与断面摩擦系数间关系,结合断裂三维应力分析结果,依据库仑破裂准则建立了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根据上述定量评价模型,对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目标断裂在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受断裂埋深及断圈内残留油气量影响,辛48区块内断层岩发生孔隙渗漏时后期充注气体产生的临界剩余压力(3.68810.255 MPa)明显大于永66区块(0.1440.783MPa),可承受更大的注气量。(2)受断裂埋深影响,辛48区块内断层岩发生张性裂缝渗漏时其所受压力增量(21.23439.852MPa)明显大于永66区块(6.53410.500MPa),可承受更大的注气压力。(3)受断裂泥质含量、埋深及主应力变化规律影响,永66区块内目标断裂断层岩发生剪切裂缝渗漏时其所受压力增量(0.80221.961MPa)较辛48区块(6.20718.802MPa)分布范围更广,从断圈角度考虑,辛48区块次级断圈在气驱油开发过程中可承受的注气压力也明显大于永66区块。(4)对于埋藏相对较深的辛48区块,断层岩在发生张性裂缝渗漏时所能承受的临界压力增量相对较大,优先发生剪切裂缝渗漏;对于受地层抬升剥蚀影响而埋藏相对较浅的永66区块,除f4及f5断裂在部分层位剪切裂缝渗漏临界压力增量相对较小外,其余断裂则优先发生张性裂缝渗漏,这与脆性岩石在深埋下易发生剪切裂缝渗漏,而浅埋下易发生张性裂缝渗漏相吻合。

李梦瑶[5](2019)在《基于LabVIEW的弧焊参数测控系统》文中研究指明焊接这一加工方式在现代制造业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工业革命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提出,为了适应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现代焊接制造业也应加速转型升级,向着智能化的道路发展。众所周知,影响焊接过程的因素较多且复杂,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对于焊接深层次的机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现阶段,焊接参数的采集过程繁琐,采集设备大多比较昂贵而且安装困难,十分不便,想要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规范和对焊接质量进行评定,通常都要经过复杂的实验过程,这将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减缓焊接制造业的发展速率。本文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开发了一套弧焊参数测控系统。该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由计算机、霍尔电流传感器、霍尔电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弧焊电源组成,其中弧焊电源用来接收数据采集卡传出的波形信号然后进行焊接,传感器的作用是获取弧焊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这两种电信号参数,经过数据采集卡的转换后,在上位机中显示出来。软件部分由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控制模块可以生成直流、单脉冲比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三角波等,亦可生成双脉冲控制焊接电流进行焊接。测量模块可以对焊接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实时测量,同时可将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波形显示和保存。分析模块可对所保存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统计分析、U-I相图分析、概率密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分析,以此判断焊接过程稳定性,分析焊接质量。利用该系统一方面能够完成对不同焊接过程电流和电压参数的分析研究,得到焊接质量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够生成不同的波形控制焊机工作,对焊接设备的研制和相关工艺参数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剑飞[6](2018)在《弧焊过程工艺参数传输与监控系统开发》文中指出现代焊接生产中,对焊接的工艺管理、质量保证、焊后检测指导及焊接实时监测都有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该问题,本文研制了一套焊接过程工艺参数的采集与监控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焊接电参数焊接稳定性特征与焊接质量特征的焊缝成形质量评价体系,可预测焊后质量,指导焊后检测。使用USB-4711A数据采集卡搭建了焊接过程参数采集系统,实现了焊接过程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进行了弧焊工艺参数干扰消除技术的小波阈值滤波方法研究,本文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小波滤波软件系统,并通过优化得到了 PMIG焊接最佳小波滤波参数为3层sym5小波。进行了弧焊成形质量特征和稳定性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以316L不锈钢板PMIG焊对接试验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提取PMIG焊接电流、电压参数的概率密度特征与电流脉冲持续时间特征,及计算电流、电压近似熵的软件模块,并通过分析得到了所提取的特征和焊接稳定性与焊接成形质量间的关系模型,证明了电流脉冲持续时间特征能够用于评价焊接成形质量,并且得到焊接成形质量与电参数概率密度分布和电流脉冲持续时间频率分布的定性关系。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弧焊质量进行了分类预测评价,本文针对不同的焊接工艺和外界附加条件下的熔透和未熔透两种类别,建立了一套基于焊接电流、电压参数质量特征的122维焊接成形质量特征样本库,用于SVM的算法训练,经过交叉验证,选用高斯核函数时能获得最高87.9%的焊透分类准确率,得到了最优分类参数。设计了弧焊车间焊接参数监测、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了焊接车间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焊接质量的追溯评价、焊接工时、耗材消耗以及焊接设备信息的集中统计与管理。

刘炜[7](2017)在《住宅室内环境和通风对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30年来,中国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特异性皮肤炎)等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基于2011年-2014年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课题组在上海地区开展的横断面群组研究(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住宅环境现场检测),并结合对1985-2015年相关文献进行的系统综述,本文首先分析了近30年中国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患病率及全国绝对患病人口总数的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上海地区不同区域的住宅室内环境现状,并探讨了住宅室内环境(室内潮湿表征、有机性挥发物、空气浮游菌、儿童床铺尘螨变应原和可吸入颗粒物)及室内通风与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本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幼儿期(0-2岁)、学龄前(3-7岁)、学龄期(8-12岁)和青春期(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在1990年-2011年间均呈现出明显的指数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内地3-6岁儿童的成长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的患病率(绝对患病人口总数,万)分别为5.9%(350)、8.5%(510)和25.7%(1550)。儿童成长期6种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肺炎、耳炎和食物过敏)和现患5种疾病(喘息、鼻炎症状、湿疹、干咳和感冒)存在明显的协同共存关系。根据横断面群组研究获得的13,335份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住宅建筑特性、儿童早期护理和出生特性、居民生活习性及室内潮湿表征与儿童成长期9种疾病(哮吼、哮喘、耳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湿疹、喘息、肺炎和鼻炎症状)和现患5种疾病(湿疹、干咳、喘息、鼻炎症状和感冒(≥3次))患病风险的关联性。与儿童上述疾病存在明显关联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过敏性疾病史(患病风险比值比均值:2.0)、1岁内使用抗生素(1.5)、现居住宅存在室内潮湿表征(1.4)、儿童出生前后住宅存在室内潮湿表征(1.3)、儿童出生前后2年内进行过住宅室内装修(1.2)和男孩(1.2);儿童年龄、住宅临近大型工业区/交通干线、使用油漆/乳胶漆作为卧室墙面材料、母亲怀孕期间工作、母乳喂养时间、早期饲养宠物和烟草烟雾暴露等与部分疾病存在显着关联。室内潮湿表征数量和儿童疾病的患病风险存在明显的剂量-应答关系。其中出现部分“反常”结果:父母吸烟、室内焚香和当前住宅内饲养宠物等与儿童部分疾病存在负相关性,即家庭成员有这些行为的儿童患病风险明显更低。基于室内环境现场检测数据,本研究采用分析了室内温湿度、室内潮湿表征(10项)、有机性挥发物(甲醛和苯系物)、空气浮游菌、卧室床铺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PM4.0和PM10)与入室检测前1年内儿童现患5种疾病(喘息、鼻炎、湿疹、干咳和感冒(≥3次))的关联性。结果显示:过低的卧室室温可能诱发儿童感冒,但高温可能会增加儿童鼻炎和喘息的患病风险,而过高的卧室湿度可能增加儿童喘息和湿疹的患病风险;室内潮湿表征与儿童喘息和湿疹等疾病存在显着的关联性,10项潮湿表征中的霉斑(吊顶、外墙内墙面和内墙墙面)与儿童上述疾病的关联性明显比其他潮湿表征显着;高浓度的卧室床铺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暴露可明显增加儿童鼻炎和干咳的患病风险,且床铺粉尘螨变应原的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比屋尘螨变应原明显。与横断面群组问卷调查类似,分析中也出现部分“反常”结果,即污染物暴露水平越高,儿童患病风险越低。基于室内环境现场检测获得的儿童卧室全天24小时的CO2浓度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CO2示踪气体法分析了儿童卧室夜间和白天的换气次数;并采用时间加权的方法获得了儿童卧室全天24小时的平均换气次数。共获得421户住宅的夜间换气次数(均值:1.51 h-1);共获得440户住宅的白天换气次数(均值:2.28 h-1);共获得413户住宅的全天换气次数(均值:1.84 h-1)。换气次数低的卧室更容易出现霉味、墙面霉斑和窗户结露等潮湿表征。儿童卧室室内污染物浓度总体上随卧室换气次数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但冬季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随卧室全天换气次数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改善儿童卧室通风可以降低儿童干咳和湿疹的患病风险;但同样出现了儿童卧室通风等级越高,儿童患病风险越大的“反常”结果。综上所述,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大型城市中,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等疾病已非常普遍。协同共存关系的分析结果说明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相同的诱因。遗传因素、早期宠物饲养、早期室内装修、室内潮湿表征及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的高浓度暴露可以增加儿童常见过敏性和呼吸道疾病的患病风险;特别是遗传因素、室内潮湿表征和粉尘螨变应原的暴露。改善住宅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各类污染物对儿童健康造成的风险,但在室外空气质量普遍偏差的冬季,过度提高卧室通风反而可能增加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暴露水平。此外,上述“反常”的结果在逻辑上可以用患病儿童的家长存在规避行为或在儿童患病前后存在明显的行为改变现象进行解释。在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应特别重视这些行为对结果解释的影响。

高理文[8](2012)在《基于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自适应在线监测》文中提出各种电弧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弧焊电源性能的优劣也成为了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关键点之一。其中,弧焊电源的动特性非常重要,影响到焊接的质量,效率以至成本。国内外众多学者纷纷开展了相关研究,然而,能投入应用的弧焊电源动特性监测技术未见报道。一方面,弧焊过程复杂,难以实现实用的自动化监测技术。更重要的是,随着弧焊技术的发展,面向不同应用场合的新型弧焊电源层出不穷。若按惯常思路,需要针对某一型号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与之适应的监测系统。这种做法需要持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背离经济原则,脱离现实。为此,本课题引入了维归约的理论,破解多样化弧焊电源监测方面的难题。其基本思路是收集足够多与弧焊电源动特性有关的特征,构造一个足够大并且支持继续扩充的特征库。当面对特定某类或者某型号弧焊电源时,以实验为判断依据,从特征库中,自动化地寻找出能有效预测评定该电源动特性优劣的特征子集。此计算过程中,还要同时考虑噪声、相关、时耗等因素。搭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实验平台。其核心功能是准确地采集到弧焊电源在焊接过程中输出的电压电流信号。这需要一系列仪器设备的配合,其中包含自行研究的小波分析仪。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正态周期重复率”、“自相关函数峰值间距变异系数”等一系列特征,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构建了包含65个特征的特征库,涵盖CO2焊、单脉冲焊两种弧焊类型。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库,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开展,其覆盖的弧焊种类将会不断扩展;库内特征数目将会不断增加。综合考虑了弧焊过程中相关与时耗耦合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方法,能实现近似无噪声环境下多种弧焊电源动特性自适应在线监测。分别对CO2焊、单脉冲焊以及双脉冲焊三种弧焊类型,单独进行详细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其该方法对已涵盖的弧焊类型的监测能力较好,对未涵盖的弧焊类型也具有不错的监测能力。进一步考虑工业生产环境中的噪声干扰问题,提出基于噪声、相关、时耗复合维归约方法,以实现多种弧焊电源的自适应监测。该方法又称为面向工业监测对象的维归约方法,充分考虑了噪声干扰、在线监测时耗要求,以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CO2焊、单脉冲焊、双脉冲焊的动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特征库已涵盖的弧焊类型和特征库未涵盖的弧焊类型,均具有良好的监测性能,可有效解决多样化弧焊电源的监测问题。最后,尝试换一个思路,采用特征变换而不是特征选择方法,以训练和测试集为依据,从上述提及的特征库中生成若干个与该对象的评定目标等级密切相关的新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LDA的方法,比直接分类的方法以及基于PCA的方法的分类准确率都要高,是生成新特征实现自适应监测的优选方案。相对于上述的复合维归约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准确率仍有待提高,优点是建模速度非常快。在建模仅供临时使用的情形,可以考虑使用该方法。

高理文,薛家祥,陈辉,张雪,王瑞超[9](2012)在《基于自相关分析的电弧焊熔滴过渡过程稳定性的定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提出了基于自相关分析的定量评价方法,从电弧焊的电压电流信号中提取自相关函数峰值间距变异系数,作为电弧焊熔滴过渡过程稳定性评价的量值.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与人工分析判定的结果一致,切实可行.此外,该方法所提取的量值与其它量值联合使用,还较好地实现了CO2弧焊电源动特性的自动化评定.其准确率达97.4359%,已接近实际应用的要求.

孙勃[10](2008)在《基于LabVIEW的GMAW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由于GMAW焊接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因此在低成本自动化焊接成为我国焊接生产发展的需要时,GMAW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提供一种在焊接制造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采用先进和便利的仪器设备对焊接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取代以往由有经验的焊工根据焊接过程稳定性和焊缝成形来评判焊接质量的方法。因此,焊接过程参数检测和量化的稳定性评价既是检测和控制焊接过程的前提,又是预测焊接质量的有效工具,也是进行焊接实验和焊接设备研究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实验室已有的焊接信号采集系统及高速摄像系统,对GMAW-P和CO2短路过渡焊接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使用LabVIEW软件进行编程,将采集到的GMAW的电流、电压波形信号及用高速摄像系统拍摄的电弧图片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了在每个时刻都在LabVIEW的界面上进行同步显示,并且同步显示此刻电压和电流的具体数值,使得对波形和电弧及信号的研究观察更加直观;并且利用LabVIEW软件的强大数据分析功能对焊接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参数包括GMAW-P中的电流基值方差、电流均值、电流峰值时间标准偏差、平均周期、占空比变异系数等,还包括CO2短路焊接中的短路周期的方差、短路时间和短路时间的均值、短路电压和燃弧电压的标准偏差、电流峰值的变异系数等。通过实际焊接试验,在现有条件下分别对本文所设计的GMAW-P和CO2短路过渡焊接分析评价系统程序进行了验证。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LabVIEW中同步显示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的信号波形及高速摄像电弧图像,及实时显示相应的电流电压值,即本文所设计程序中的焊接光电信号的同步显示模块;另一部分是对得到相应的焊接过程主要焊接参数的统计分析数据,即参数统计分析模块。最后,应用本文所设计程序分别对GMAW-P和CO2短路过渡焊接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相应结论,对今后应用本程序分析焊接过程提供依据。

二、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品质定量评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品质定量评价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2)焊接电弧信息采集及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焊接参数传感采集与控制研究现状
    1.3 基于LabVIEW的焊接参数采集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据采集硬件系统搭建
    2.1 采集系统整体框架
        2.1.1 数据采集盒搭建
        2.1.2 数据采集卡选择
        2.1.3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2.2 电弧电信号采集
        2.2.1 传感器选型
        2.2.2 标定
    2.3 电弧力信号采集
        2.3.1 传感器选型
        2.3.2 误差分析
        2.3.3 标定
    2.4 送丝速度采集
        2.4.1 传感器选型
        2.4.2 标定
    2.5 保护气流量采集
        2.5.1 传感器选型
        2.5.2 标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弧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
    3.1 系统主页面
    3.2 采集方案
        3.2.1 采集界面显示
        3.2.2 采集界面程序设计
    3.3 周期数据处理方案
        3.3.1 周期时间、能量、电流峰值及阻抗计算
        3.3.2 送丝速度计算
    3.4 原始图形显示及概率密度处理方案
        3.4.1 界面显示
        3.4.2 界面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波形控制方案对焊接电弧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设计
    4.2 电弧稳定性分析对比
        4.2.1 电流波形分析
        4.2.2 周期时间分析
        4.2.3 电流概率密度分析
        4.2.4 焊接电弧静特性图对比分析
    4.3 电弧能量分析对比
        4.3.1 周期能量分析
        4.3.2 短路阶段能量对比
        4.3.3 燃弧阶段能量对比
    4.4 电弧阻抗分析对比
        4.4.1 周期电弧阻抗分析
        4.4.2 短路阶段电弧阻抗分析
        4.4.3 燃弧阶段电弧阻抗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波形控制方案对电弧力的影响规律
    5.1 实验方案设计
        5.1.1 实验参数及方案
        5.1.2 电弧力计算及校准
    5.2 电弧力分析对比
        5.2.1 标准电弧特性下的电弧力分析对比
        5.2.2 硬电弧特性下的电弧力分析对比
        5.2.3 软电弧特性下的电弧力分析对比
    5.3 焊缝形貌对比分析
        5.3.1 标准电弧特性下的焊缝形貌分析对比
        5.3.2 硬电弧特性下的焊缝形貌分析对比
        5.3.3 软电弧特性下的焊缝形貌分析对比
    5.4 焊接电信号对熔深、电弧力影响分析
        5.4.1 控制波形对熔深、电弧力影响
        5.4.2 软、硬电弧特性对熔深、电弧力影响
        5.4.3 焊接参数对熔深、电弧力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气驱油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0.2.2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断层岩渗漏通道
        0.2.3 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的研究
    0.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1.2 地层及环境特征
    1.3 生储盖组合特征
        1.3.1 烃源岩特征
        1.3.2 储层特征
        1.3.3 盖层特征
第二章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目标断裂发育分布特征
    2.1 辛48 区块目标断裂发育分布特征
    2.2 永66 区块目标断裂发育分布特征
第三章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渗漏机理及主控因素分析
    3.1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渗漏通道特征
    3.2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机理及其主控因素
        3.2.1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机理
        3.2.2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主控因素
    3.3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裂缝渗漏机理及其主控因素
        3.3.1 气驱油开发过程断层岩裂缝渗漏机理
        3.3.2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主控因素
        3.3.3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主控因素
第四章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定量评价方法
    4.1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方法
        4.1.1 断层岩排替压力的确定
        4.1.2 断圈内储层油气剩余压力的确定
        4.1.3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4.2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方法
        4.2.1 围岩张性破裂压力的确定
        4.2.2 断层岩张性破裂压力的确定
        4.2.3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4.3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方法
        4.3.1 断层岩剪切破裂压力的确定
        4.3.2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第五章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定量评价
    5.1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1.1 辛48 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1.2 永66 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孔隙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2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2.1 辛48 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2.2 永66 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张性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3 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3.1 辛48 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5.3.2 永66 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剪切裂缝渗漏临界条件定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基于LabVIEW的弧焊参数测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焊接技术的发展
        1.1.2 智能焊接技术
        1.1.3 基于虚拟仪器的焊接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基于LabVIEW的弧焊测控系统的应用前景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研究方案
    2.1 系统总体研究方案
    2.2 硬件研究方案
    2.3 软件研究方案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卡
        3.1.1 数据采集卡的简介及选择
        3.1.2 USB-6215 数据采集卡
    3.2 传感器
        3.2.1 传感器的简介及选择
        3.2.2 霍尔电流传感器
        3.2.3 霍尔电压传感器
        3.2.4 传感器的检测
    3.3 焊接电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平台简介
        4.1.1 LabVIEW软件简介
        4.1.2 LabVIEW软件工作原理
        4.1.3 数据采集驱动程序NI-DAQ
    4.2 测量模块
        4.2.1 测量模块前面板设计
        4.2.2 测量模块程序框图设计
    4.3 分析模块
        4.3.1 数据回放
        4.3.2 滤波功能
        4.3.3 统计分析
        4.3.4 U-I分析
        4.3.5 概率密度分析
        4.3.6 相关性分析
    4.4 控制模块
        4.4.1 直流和脉冲波形控制
        4.4.2 双脉冲波形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直流MIG增材制造参数测量实验
        5.1.1 实验设备及参数
        5.1.2 统计分析
        5.1.3 电流、电压波形分析
        5.1.4 U-I相图分析
        5.1.5 电流电压概率密度分析
        5.1.6 相关性分析
        5.1.7 实验小结
    5.2 交变磁控电源参数测量实验
        5.2.1 实验设备及参数
        5.2.2 电流波形分析
        5.2.3 统计分析
        5.2.4 电流概率密度分析
        5.2.5 实验小结
    5.3 脉冲MIG测控实验
        5.3.1 实验设备及参数
        5.3.2 电流、电压波形分析
        5.3.3 U-I相图分析
        5.3.4 电流电压概率密度分析
        5.3.5 焊缝外观
        5.3.6 实验小结
    5.4 双脉冲MIG测控实验
        5.4.1 实验设备及参数
        5.4.2 电流、电压波形分析
        5.4.3 U-I相图分析
        5.4.4 电流电压概率密度分析
        5.4.5 相关性分析
        5.4.6 焊缝外观
        5.4.7 实验小结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弧焊过程工艺参数传输与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焊接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1.2.2 虚拟仪器技术在信号采集和分析的应用
        1.2.3 焊接网络化研究现状
        1.2.4 评估焊接成形质量研究现状
        1.2.5 支持向量机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弧焊车间过程工艺参数传输与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焊接过程工艺参数传感软硬件模块开发
        2.1.1 电参数采集硬件设计
        2.1.2 电参数采集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2.2 焊接过程工艺参数特征提取与质量评价总体思路
    2.3 焊接过程监控管理软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弧焊工艺参数小波阈值滤波干扰消除技术
    3.1 小波分析方法
        3.1.1 小波的性质
        3.1.2 小波分析原理
    3.2 小波滤波软件模块设计
    3.3 抗干扰滤波小波函数的优化与滤波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弧焊工艺参数稳定性特征与质量特征的提取与分析
    4.1 弧焊过程稳定性特征和质量特征
    4.2 弧焊电参数焊接稳定性与焊接质量特征的统计分析
        4.2.1 概率密度分布曲线(PDD)与电流脉冲持续时间频率定义
        4.2.2 统计分析软件模块设计
        4.2.3 弧焊电参数PDD、CFD与焊接稳定性和焊接质量的关系
    4.3 焊接稳定性的弧焊电参数近似熵特征分析
        4.3.1 近似熵概念的提出
        4.3.2 近似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4.3.3 近似熵分析软件模块设计
        4.3.4 近似熵特征与焊接成形质量和稳定性的关系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弧焊质量分类评价方法
    5.1 支持向量机理论
        5.1.1 支持向量机定义与核函数
        5.1.2 SVM主要组成
    5.2 支持向量机软件模块设计
    5.3 支持向量机与焊接质量的分类预测
        5.3.1 选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的交叉验证的分类预测
        5.3.2 选用线性核函数交叉验证的分类预测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物联网的弧焊车间监测、管理系统开发
    6.1 车间级物联网络系统
    6.2 弧焊车间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6.3 弧焊车间焊接过程监测、管理软件系统设计
        6.3.1 现场终端监测模块
        6.3.2 焊接过程远程监测模块
        6.3.3 焊接质量评价与管理模块
        6.3.4 生产管理模块
        6.3.5 成本管理模块
        6.3.6 焊机管理模块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住宅室内环境和通风对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和中国住宅环境状况
    1.1.2 全球和中国儿童呼吸道及过敏性疾病患病状况
1.2 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综述
    1.2.1 住宅常见环境暴露的儿童健康效应研究综述
    1.2.2 住宅通风的儿童健康效应研究综述
1.3 本论文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1.3.1 本论文的来源
    1.3.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论文相关研究项目的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
2.1 论文相关研究的实施
    2.1.1 横断面群组研究(问卷调查)的实施
    2.1.2 病例-对照研究(入室检测)的实施
2.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2.2.1 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2.2.2 实测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2.3 环境暴露与儿童健康的关联分析模型
    2.3.1 Logistic回归模型
    2.3.2 风险比值比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上海地区儿童患病率变化趋势及疾病并发关系
3.1 上海地区儿童患病率现状
3.2 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3.2.1 哮喘患病率变化趋势
    3.2.2 鼻炎患病率变化趋势
    3.2.3 湿疹患病率变化趋势
3.3 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协同共存关系
    3.3.1 疾病协同共存关系评价指标及研究对象
    3.3.2 成长期疾病的协同共存关系
    3.3.3 现患疾病的协同共存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测的风险因素效应分析
4.1 问卷调查住宅环境的有效性评价
    4.1.1 问卷调查住宅建筑特性的有效性
    4.1.2 问卷调查室内潮湿表征的有效性
    4.1.3 问卷调查室内气味感知的有效性
4.2 基于问卷调查的住宅环境和潮湿表征暴露评价
    4.2.1 上海地区住宅建筑特性和居民生活习性现状
    4.2.2 室内潮湿表征与建筑特性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4.3 基于问卷调查的儿童疾病风险因素初步筛查
    4.3.1 住宅建筑特性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3.2 早期护理及出生特性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3.3 居民生活习性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3.4 室内潮湿表征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4 问卷调查中自相关风险因素简化后的全因素效应分析
    4.4.1 自相关风险因素简化方法的提出
    4.4.2 自相关因素简化后的全因素效应分析
    4.4.3 自相关因素简化且考虑规避行为的全因素效应分析
4.5 基于入室检测的室内环境参数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5.1 被测住宅总体分布及其建筑概况
    4.5.2 住宅内起居室和儿童卧室环境现状
    4.5.3 基于入室检测的儿童疾病总体概况
    4.5.4 室内温湿度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5.5 室内常见环境暴露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4.6 本章小结
    4.6.1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
    4.6.2 入室检测的研究结果
    4.6.3 综合两阶段数据的研究结果 第五章 住宅通风及其与室内环境和儿童疾病的关联
5.1 基于CO_2的住宅全天通风量计算模型和方法
    5.1.1 基于CO_2日变化的住宅全天通风量计算模型
    5.1.2 住宅通风量计算方法
5.2 住宅通风的现场检测和定量分析
    5.2.1 现场检测的CO_2浓度现状分析
    5.2.2 住宅通风的定量分析
5.3 住宅通风与室内环境参数的关联
    5.3.1 住宅通风与室内潮湿表征的关系
    5.3.2 住宅通风与室内污染物的关系
5.4 住宅夜间和全天通风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论文研究结论和创新点总结
    6.1.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6.1.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6.2 室内环境改进和儿童疾病预防建议
6.3 本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6.3.1 本论文的不足和局限
    6.3.2 本论文的后续研究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基于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自适应在线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弧焊电源测评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维归约的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进展分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弧焊电源测评实验平台的构建
    2.1 实验平台概述
    2.2 焊接电弧动态小波分析仪硬件系统
    2.3 焊接电弧动态小波分析仪软件系统
        2.3.1 软件总体设计思路
        2.3.2 数据采集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弧焊电源动特性特征库的构建
    3.1 弧焊电源动特性特征库的组成概述
    3.2 正态周期重复率
        3.2.1 弱周期多通道信号基本概念的提出
        3.2.2 弱周期多通道信号周期重复率的定义
        3.2.3 弱周期多通道信号周期重复率的计算
        3.2.4 广义实面积及正态分布的无穷微点
        3.2.5 正态周期重复率理论的实验分析
    3.3 自相关函数峰值间距变异系数特征
        3.3.1 特征提取方法的理论依据
        3.3.2 基于自相关分析的定量评价方法
        3.3.3 基于自相关分析的定量评价方法的实验分析
    3.4 特征库内其余特征的提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自适应在线监测
    4.1 概述
    4.2 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方法
    4.3 基于双因素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监测实验
        4.3.1 基于双因素复合维归约的 CO2弧焊电源动特性在线监测
        4.3.2 基于双因素复合维归约的单脉冲弧焊电源动特性在线监测
        4.3.3 基于双因素复合维归约的双脉冲弧焊电源动特性在线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自适应在线监测
    5.1 概述
    5.2 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
        5.2.1 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理论要领
        5.2.2 噪声添加
        5.2.3 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主体过程
        5.2.4 不同噪信比情况下的特征提取
        5.2.5 每个特征的时耗计算
        5.2.6 第 1 轮三因素复合维归约
        5.2.7 第 2 轮及其以后轮次的维归约
    5.3 基于三因素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监测实验
        5.3.1 基于三因素复合维归约的 CO2弧焊电源动特性在线监测
        5.3.2 基于三因素复合维归约的单脉冲弧焊电源动特性在线监测
        5.3.3 基于三因素复合维归约的双脉冲弧焊电源动特性在线监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特征生成的自适应监测研究
    6.1 概述
    6.2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
    6.3 实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成果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自相关分析的电弧焊熔滴过渡过程稳定性的定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序 言
1 基于自相关分析的定量评价方法
    (1) 自相关分析. 令待处理信号为x (m) . 求解自相关函数r (n) 为
    (2) 求解峰值位置信息序列.
    (3) 求相邻峰的间距. 以式 (4) 求得间距序列s.
    (4) 求间距序列的变异系数, 即
2 试验分析
3 结 论

(10)基于LabVIEW的GMAW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虚拟仪器
        1.1.2 焊接电弧信息的检测方法
        1.1.3 信号分析方法
    1.2 选题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MAW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
    2.1 采集系统及高速摄像系统简介
        2.1.1 焊接过程光电信号采集测试分析系统
        2.1.2 同步高速摄像的实现
    2.2 焊接光电信号的同步显示模块
        2.2.1 焊接光电信号的同步显示模块中的重要函数简介
        2.2.2 焊接光电信号的同步显示模块的程序设计
    2.3 GMAW焊接过程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2.3.1 统计分析数据的数学意义
        2.3.2 GMAW-P焊接过程脉冲参数统计分析模块的程序设计
        2.3.3 CO_2焊接过程主要焊接参数统计分析模块的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MAW-P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的实验验证与分析
    3.1 脉冲MIG焊焊接实验系统构成
        3.1.1 基本焊接系统
        3.1.2 脉冲控制系统
    3.2 GMAW-P焊接光电信号的同步显示模块的检验
    3.3 GMAW-P焊接过程脉冲参数统计分析模块的检验
    3.4 GMAW-P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的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_2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实验验证与分析
    4.1 CO_2短路过渡焊接光电信号的同步显示模块的检验
    4.2 CO_2短路过渡焊接过程主要焊接参数统计分析模块的检验
    4.3 CO_2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的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品质定量评价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2]焊接电弧信息采集及分析系统研究[D]. 宋思琪.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渤海湾盆地辛48及永66区块气驱油开发过程中断层岩临界渗漏条件定量研究[D]. 胡欣蕾. 东北石油大学, 2019
  • [5]基于LabVIEW的弧焊参数测控系统[D]. 李梦瑶.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9)
  • [6]弧焊过程工艺参数传输与监控系统开发[D]. 李剑飞.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3)
  • [7]住宅室内环境和通风对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D]. 刘炜. 上海理工大学, 2017(06)
  • [8]基于噪声、相关与时耗复合维归约的弧焊电源动特性自适应在线监测[D]. 高理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1)
  • [9]基于自相关分析的电弧焊熔滴过渡过程稳定性的定量评价[J]. 高理文,薛家祥,陈辉,张雪,王瑞超. 焊接学报, 2012(05)
  • [10]基于LabVIEW的GMAW焊接过程分析评价系统的研制[D]. 孙勃. 天津大学, 2008(09)

标签:;  ;  ;  ;  

基于虚拟仪器的CO_2弧焊质量定量评价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