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一、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伟[1](2021)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实施诊治处理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应用数字随机表将患儿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参照组患儿应用常规超声检查方式,观察组患儿采取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检出率及诊断精准度,同时对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44.19%,高于参照组的1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确诊率为85.71%,观察组为100.00%,两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肺动狭窄+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类型的占比依次为27.91%、2.33%、11.63%、2.33%、4.65%、6.98%、44.19%,其中以房间隔缺损患儿最多,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狭窄+房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法洛氏四联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检出率及诊断精准度,同时能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徐梅,瀑布拉姆,范晓燕,王雪梅,刘禧[2](2021)在《某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病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某高海拔地区房间隔缺损患病情况及其超声心动图特点,为该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某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高原世居者302例,采用超声诊断仪依次检查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尖五腔和非标准四腔,以及剑突下两腔、四腔等各切面,观察心脏各房室腔、大动脉血流及心脏异常血流情况,并测量相关血流指标,包括异常分流血流的流速、压差及肺动脉压等。分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病情况和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1)本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02例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8例(26.5‰),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例,占25.0%(2/8);房间隔缺损6例,占75.0%(6/8),男4例、女2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大小(18.8±4.3)mm。(2)本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6例中,除1例年轻患者仅有轻微临床症状、心悸,房间隔缺损约13 mm,心脏结构及功能未有明显改变外,其余5例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显着改变,包括右心明显增大、室间隔矛盾运动、右心功能衰竭、下腔静脉增宽等。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均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过隔分流存在双向分流3例。非标准两心房切面,可见左向右过隔分流血流信号;剑突下两腔、四腔切面,示房间隔中部延续性中段,宽13~25 mm;剑突下两腔切面,可见左向右为主的双向分流血流,并可采集双峰血流频谱及右向左少许分流;剑突下四腔切面,房间隔中部可见过隔分流血流信号,房间隔过隔分流可采集左向右双峰及部分右向左血流频谱。左心室短轴切面,可见室间隔平直,左心室呈"D"字形改变(提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瓣上可见反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流速达3.8 m/s。结论: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常见,且多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甚至不可逆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预后较差;对于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须给予高度重视,基层医师应提高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的认识,以便做到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童娜[3](2021)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评估单纯分流型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针对单纯分流型先心病,包括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分析利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和右心导管检查(right ventricular catheter,RHC)评估其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的准确性,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方法]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193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88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94例,收集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相关数据,根据先心病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单纯室间隔缺损、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共3组,行统计学分析:1.对3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别做配对t检验分析,以明确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是否存在差异;2.对3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别做散点图,线性分析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即相关性分析;3.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测得的PASP和右心导管测得的sPAP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1.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的配对t检验:3组患者均得出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存在差异。2.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在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中等程度相关性(r=0.585,p<0.05),呈正相关;在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有高度相关性(r=0.866,p<0.05),呈正相关;在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有高度相关性(r=0.813,p<0.05),呈正相关。3.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在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计偏差为7.6mmHg,95%一致性范围为-17.0-32.3mmHg,样本并未都介于此范围之内,且有大量样本在95%一致性范围之外,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一致性差;在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计偏差为-3.5mmHg,95%一致性范围为-39.7-32.7mmHg,样本虽大都介于此范围之内,但是该95%的一致性范围跨度过大并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一致性差;在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计偏差为-3.1mmHg,95%一致性范围为-37.7-31.5mmHg,样本虽大都介于此范围之内,但是该95%的一致性范围跨度过大并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一致性差。[结论]1.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的准确性欠佳,虽然与右心导管检查测值相关性较好,呈正相关,但测值有明显差异,仅能用于了解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趋势。2.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压并不能取代金标准右心导管,对于未能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评估不能只依赖于对肺动脉压力水平的估测,还应该对肺动脉高压在超声心动图的其他征象以及相关参数进行综合的评估。

张安欣[4](2020)在《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血栓的形成与脱落在房颤患者中更为常见,这也直接导致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因结构特殊,左心耳更易形成血栓,因此,封堵左心耳对于减少左心耳血栓脱落风险所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是近年来发展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尽管该技术已在全国多个临床研究中心成功开展,但它的安全性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目前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心腔大小和心功能的改变。目前,在部分患有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成人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为31%,且与高龄密切相关,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更大,因为静脉系统的栓子可以通过异常的房间交通进入动脉系统,使得ASD和PFO成为卒中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对ASD或PFO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积极处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系统性栓塞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住院花费。如果施行经皮LAAC的同时实施房间交通封堵术,这种“一站式”介入治疗方式能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和手术次数,还能有效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于ASD或PFO合并房颤的患者是否可以进行“一站式”介入治疗,“一站式”介入治疗方式是否安全有效的报道尚较少。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均能够实时显示心脏结构,测量心腔相关参数,评估心脏功能并诊断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TEE具有图像清晰、能清晰完整显示左心耳和房间隔等常规TTE不能完整显示的心内结构、且不干扰手术视野等优点,在经皮LAAC及房间交通封堵术的术前监测、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中发挥着其他影像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目的:1)应用TTE和TEE评估经皮LAAC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改变规律;2)应用TTE和TEE评估经皮LAAC同期进行ASD和PFO封堵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患者术前和术后心功能改变规律。研究方法:本课题分以下两部分研究:1.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7月间205例行经皮LAAC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超声心动图(TTE和TEE)图像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TTE和TEE术中引导的过程,总结患者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同时,分别采集经皮LAAC术前、术后48小时、术后3~6个月、术后1年患者心脏腔室大小(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前后径(LVDd)、收缩末期右心房横径(RAT)、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RVD))和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的数值,分析术前、术后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2.超声心动图在同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及ASD或PFO房间交通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7月之间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18例ASD和12例PFO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术前TTE和TEE的检查结果,术中在TEE引导下,同期行经皮LAAC及房间交通封堵术,术后即刻评价封堵疗效,并于术后48小时、术后3~6个月两个时间点随访超声心动图,随访内容包括分析术后与术前各心脏腔室大小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左心耳及房间隔封堵器周边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相关血栓、封堵器移位及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果:1.在TTE联合TEE引导下,超声心动图提示,成功完成经皮LAAC患者202例(98.5%,202/205),术后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17例(8.4%,17/202),心包积液4例(2.0%,4/202),封堵器周边残余分流29例(14.4%,29/202,均<5mm),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和移位。与术前相比,术后48小时LVEF、LVFS、SV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LAD、LVDd、RAT、RVD、LVEF、LVFS、EDV及SV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2.30例患者在术中TEE引导下成功置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的同时,其中12例同期行PFO封堵术,另外18例同期行ASD封堵术。术后随访发现,发生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3.3%(1/30);封堵器周边残余分流11例,其中左心耳封堵器周边残余分流5例,房间隔封堵器周边残余分流6例,分流束宽均<5mm,发生率36.7%(11/30);心包积液1例,发生率3.3%(1/30),所有患者均无封堵器移位。同期行经皮LAAC及PFO封堵术的患者(12/30),术后48小时及3~6个月心脏腔室大小与心功能参数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期行经皮LAAC及ASD封堵术的患者(18/30),术后48小时及3~6个月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RVD、RAT、收缩末期肺动脉内径(MPAD)、收缩期肺动脉瓣瓣口流速(PV)均低于术前,LVDd、SV、EDV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皮LAAC以及同期房间交通封堵的“一站式”介入治疗具有安全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经皮LAAC并发症主要为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封堵器周边少量分流和心包积液。2、单纯经皮LAAC术后3~6个月和1年心脏大小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缩短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经皮LAAC同期行PFO封堵术的患者,术后48小时及3~6个月心脏各腔室大小与心功能参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同期行经皮LAAC及ASD封堵术的患者,术后48小时及3~6个月右房和右室大小、收缩期肺动脉瓣瓣口流速均低于术前,而左室大小和每搏输出量均明显高于术前。3、联合应用TTE和TEE能在经皮LAAC及同期房间交通封堵的“一站式”介入治疗的术前检测、术中引导、术后随访三个环节发挥重要临床价值。

孙宏晓[5](2020)在《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探讨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年龄≥2岁患儿是否存在差异;2.探讨年龄<2岁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与年龄≥2岁患儿是否存在差异;3.探讨尽早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否能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年龄<2岁,95例)、对照组(年龄≥2岁,140例)。纳入标准:1.单纯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患儿;2.不合并其他需处理的心脏畸形;3.不合并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营养素缺乏相关疾病等。通过收集住院病例资料、门诊随访等方式,收集2组患儿病史、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生化全套、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等资料,统计并发症(残余分流、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等;收集2组患儿6月龄及3岁的身高和体重等数据。应用SPSS Statistics 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做正态性分析和方差齐性分析,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随访数据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术前血常规、生化全套及凝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房间隔缺损大小、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肺血增多例数及心前间隙变窄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实验组患儿右心增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3年,均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无封堵器脱落、血管并发症等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术后均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及残余分流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数据:左室射血分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全部患儿ASD大小与6月龄生长发育指标相关性。身高、体重及其Z值,BSA,BMI等指标与ASD大小均无相关性(P均>0.05)。将ASD大小进行修正,去除体表面积影响后,在身高、体重及其Z值,BSA等指标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BMI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6月龄生长发育评估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月龄时身高、体重Z值均为负值。对照组患儿3岁时身高、体重及其Z值均落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同一患儿3岁及6月龄Z值变化为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身高Z值变化为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Z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心功能及并发症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年龄<2岁患儿行手术治疗不会增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不会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房间隔缺损患儿身高、体重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年龄<2岁患儿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身高、体重出现追赶性生长,至3岁时身高、体重接近或超过正常同龄儿水平,并且明显高于未行手术或年龄≥2岁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尽早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对于患儿身高、体重增长有益。年龄<2岁患儿行介入封堵手术是有益的,与年龄≥2岁患儿相比,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生长发育获益明显增多。因此,推荐无自愈可能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尽早行介入封堵术以促进身高、体重更好的增长。

徐佳俊[6](2020)在《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共127例,其中男性患儿75例,女性患儿52例。所有患儿手术前均行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依据心脏大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和心外畸形,分别计算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27例患儿年龄3天-24月,平均年龄6.3±6.2月,体重2.8-12.5 kg,平均体重6.6±2.8 kg。127例患儿最终经手术确认病变409处,其中心内畸形174处,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2处,心外畸形173处。CT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68处,漏/误诊6/4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0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外畸形166处,漏/误诊7/1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72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59处,漏/误诊3/0处,确诊心外畸形147处,漏/误诊26/0处。CT和超声在诊断所有病变类型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9.8%,98.7%,99.5%和92.4%,100%,100%,98.9%。CT总体诊断敏感度高于超声96.3%vs.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在诊断心外畸形中,CT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95.9%vs.84.9%(χ2=15.42,P<0.05),在诊断心内畸形中,CT敏感度稍低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8.8%(χ2=1.12,P>0.05)。研究结论: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在心外畸形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内畸形具有一定的优势。CT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复杂先心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1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获取患儿术前CT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和3-Matic 11.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图像后处理,以STL格式保存数据,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个性化心脏实体模型。打印方法为光固化立体成型,打印材料为光敏树脂。医生团队根据患儿个性化心脏模型以及病史,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对具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结果: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15例患儿的个性化心脏模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3D心脏模型等综合评估,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备手术指征并最终实施手术治疗,1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诊断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左心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未进行手术治疗,其余2例因轻度病变,无明显临床症状暂无手术指征。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方案与术前规划保持一致,术中探查证实患儿心脏解剖与3D打印模型一致。其中1例诊断为主动脉弓离断(A型)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11例手术患儿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两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6月随访时打印出3D心脏模型,其中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处稍狭窄,另1例无明显狭窄。研究结论:3D打印技术可帮助实施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规划,辅助个性化诊疗,有效提高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水平。第三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研究目的:研究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的准确性。研究方法:获取8个新鲜离体猪心,切除心房结构,保留左、右心室结构,往左、右心室塞入医用纱布以形成心室腔容积,并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10天,固定完成后往左、右心室灌注可固化硅胶并进行CT扫描。扫描后将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取出固化的心室硅胶铸模,硅胶铸模使用排水法测量所得体积作为心室容积的金标准,每个体积数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将CT测量结果与硅胶铸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与硅胶铸模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12.9±1.2 ml vs.13.2±1.3 ml(t=-1.059,P=0.325),右心室27.7±3.6 ml vs.28.2±3.2 ml(t=-1.121,P=0.299),CT测量与硅胶铸模排水法测得体积具有高度相关性(左心室r=0.845,P=0.008;右心室r=0.933,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具有高度准确性。第四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在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23例,所有患儿于术前和术后6月随访时行CT扫描,获取CT图像,通过阈值分割三维重建方法评估左、右心功能参数: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对比分析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与术后6月左、右心室容积和心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CT基于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同时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左、右心功能参数。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左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23.93±7.44 ml/m2 vs.19.80±6.52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49.67±14.82 ml/m2vs.46.59±14.46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术后右心射血分数低于术前51.83±4.26%vs.57.50±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左、右心功能,可以早期发现术后右心功能下降,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王富栋[7](2020)在《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手术效果,并就相关手术经验加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928例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股静脉途径(以下简称经皮途径)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科微创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缺损类型及直径等。并对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室间隔缺损552例,房间隔缺损376例。其中男性478例,女性450例,年龄分布4个月74(8.64±2.42)岁,体重分布856(23.32±12.26)kg。结果:1、全体患者均行外科微创封堵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成功907例,成功率97.7%;2、全体552例VSD患者均采取经胸封堵途径,封堵成功540例,失败后改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直视缺损修补12例;3、376例ASD患者中256例采取经胸途径,成功251例,失败2例,脱落3例;另有120例选择经皮封堵途径,成功116例,失败2例,脱落2例;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Ⅲo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余均未发现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溶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全体手术用时3087(51.28±10.35)min,术中失血1535(23.64±4.26)ml,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10(4.76±0.33)h,住院天数410(6.43±1.26)d;结论:1、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VSD、ASD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着。2、经食道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术:经胸路径短,适应证宽;经皮封堵更加微创,并以外科手术作为技术保障,较常运用于小儿ASD的封堵。3、针对不同的ASD缺损类型及其直径大小,选择相应的封堵路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通过对907例封堵成功患者的术后复查和定期随访,证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VSD、ASD封堵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陈远远[8](2020)在《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前筛选及术中监测中的作用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常规切面及胸骨旁间隔切面联合扫查后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研究胸骨旁间隔切面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查及术中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通过TTE常规切面和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后诊断为ASD的患者,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内心脏超声资料和采取的治疗方式,来分析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术前判断ASD大小、形态、周围残余组织情况中的应用价值,及测得ASD最大直径与选择封堵器型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189名患者,术前均清晰获得胸骨旁间隔切面图像,并根据常规切面和胸骨旁间隔切面诊断出继发孔型ASD,原发孔型ASD,静脉窦型ASD三种类型。2.行ASD封堵治疗的患者154名,均为继发孔型ASD,术中经TTE进行监测,2名患者术中未成功完成封堵改为外科修补治疗,手术成功率98.70%。原发孔型、静脉窦型ASD,19名巨大型ASD,3名双孔或多孔型ASD以及1名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成功完成外科修补治疗。所有诊断均在术中获得确认。3.封堵治疗患者术前经胸骨旁间隔切面测得ASD最大直径与术中封堵器型号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TTE常规切面联合胸骨旁间隔切面可以较好的显示房间隔缺损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和周围毗邻结构关系,在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封堵器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前通过TTE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并确诊为ASD的患者在封堵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心脏超声相关数据,研究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术前经TTE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后诊断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患者89名。收集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心脏超声数据,术后随访的心超数据,来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心超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1.术后使用TTE进行随访,随访中1名患者出现封堵器移位,2名患者出现少量残余分流,5名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2.通过比较封堵手术前后TTE的检查结果,发现右室、右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主肺动脉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在术后3月内明显缩小或下降。左室内径在术后3月内明显增大,左房内径在随访中无明显改变。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3月内有所增加,二三尖瓣反流程度在术后3天内得到改善。结论:TTE在评价ASD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心脏结构的变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郭怡萍[9](2020)在《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房间隔缺损是由房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异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为最新的封堵方法,具有避免X线照射、无需开胸的优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全程实时动态角度引导,能近距离观察心内结构,不受胸部声窗条件限制,清晰的显示房缺类型及残端情况,明确房间隔膨胀瘤或多孔型缺口,对缺口距后下缘间隔的视野暴露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婴幼儿在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目的对比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比X线下封堵及经胸小切口的对照研究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已实施TE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1(X线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2(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每组随机各抽取20例,三组患者年龄均在1至3岁之间,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所有病例均提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且无其它心脏畸形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评价、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研究组: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术中TEE发现残缘较柔软,难以支撑封堵伞,改为外科修补;成功的19例中有1例存在1 mm的残余分流,1例提示心包积液,均在出院后复查完全消失。对照组1: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封堵伞型号大,影响瓣膜活动,封堵失败;成功的19例中1例出现残余漏,更换封堵伞后成功,另1例提示边缘2.mm的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对照组2:成功20例,其中1例术后提示心包积液,3个月后复查消失;另1例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逐渐吸收。2.研究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创伤,术中无X线摄入,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最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感染死亡以及封堵伞移动脱落的现象。3.研究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示心功能状态较好,结果分析表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术后复查封堵伞位置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白细胞,密切观察化验室指标。对照组2术后复查发现部分患儿表面创口处存在炎性瘢痕增生。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天数最短、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最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3月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无封堵器栓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显着,术中避免了X线摄入对身体的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结合TEE抗干扰性强,术中图像清晰的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周燕飞[10](2019)在《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检测时,应用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确诊的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256层iCT回顾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研究组应用256层iCT前瞻性心电门控剂量优化技术。分析两组患儿影像学图像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影像相符率,并比较两组患儿获得的影像学图像质量,质量的评估分为主观评估以及客观评估两方面。结果:影像学图像品质评估显示,主观影像学图像评估分值统计发现,研究组评估优良率为96.42%,常规组为92.86%,研究组明显略于常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影像学图像评估对比中,研究组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降主动脉以及左心室内造影剂影像学图像所获得的CT值以及信噪比数值均略优于常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容积CT计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值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P=0.030;t=3.510,P=0.001;t=3.194,P=0.002)。结论:针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检测时,应用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不仅可以为医师提供较为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学图像,同时降低了患儿接受的X线剂量。对于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检测时,应用256层i CT剂量优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确诊的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256层i CT回顾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研究组应用256层i CT前瞻性心电门控剂量优化技术。分析两组患儿影像学图像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影像相符率,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术前CTA、超声心动图(UCG)与手术结果符合率。结果:两组患儿共发现24类心血管畸形病症表现,其包含5类先天性心脏内构造异常病症,19类先天性大血管畸形病症。影像学检测与手术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漏诊共5处,常规组漏诊7处,常规组略高于研究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影像学检测相符率显示,研究组心外构造异常相符率为99.74%,常规组为99.59%,研究组略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心内构造异常相符率为99.26%、心内外构造异常相符率为99.55%,常规组均为99.1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影像学图像检出率显示,研究组心外构造异常检出率为96.08%,心内构造异常检出率为93.94%,心内外构造异常检出率为92.33%;常规组分别为92.69%、93.11%、93.33%,两组检出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总体CTA诊断手术符合率(94.2%)优于UCG(88.5%),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79,P=0.036)。结论:应用256层i CT剂量优化技术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进行检测时,可以降低X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为清晰显示解剖构造异常情况,可显着减少误诊率的发生,对判定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检出率及诊断精准度比较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
3 讨论

(2)某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病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仪器和方法
2 结 果
    2.1 某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病情况
    2.2 某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3 讨 论

(3)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评估单纯分流型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心动图评估肺高血压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超声心动图在同期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及ASD或 PFO房间交通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使用仪器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
    2 随访资料对比
    3 房间隔缺损大小与6月龄生长发育指标相关性
    4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及类型
    1.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式
        2.3.1 经胸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2.3.2 经皮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2.3.3 术后管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结果
        3.2.1 全组患者手术结果
        3.2.2 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3.2.3 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3.2.4 室、房间隔缺损不同封堵途径效果分析
    3.3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中的作用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筛选结果
        2.2 内科封堵治疗筛选情况
        2.3 外科修补筛选情况
        2.4 手术结果
        2.5 ASD直径与封堵器直径之间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封堵手术结果
        2.3 术后并发症
        2.4 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食管超声引导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图像质量的影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选取与排除准则
        2.3 方法
        2.4 辐射剂量统计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检测技术主观图像品质评估对比
        3.2 两组检测技术图像品质客观评估分值
        3.3 辐射剂量比较
    4.讨论
    5.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检出率的影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选取与排除准则
        2.3 方法
        2.4 观测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患儿检测判定与手术结果对比
        3.2 两组检测技术判定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相符率
        3.3 两组检测技术检测结果对心内外构造异常的判定效能
        3.4 术前UCG、两组CTA与手术符合率比较
    4.讨论
    5.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研究[J]. 王建伟. 当代医学, 2021(31)
  • [2]某高海拔地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病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J]. 徐梅,瀑布拉姆,范晓燕,王雪梅,刘禧. 人民军医, 2021(08)
  • [3]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评估单纯分流型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D]. 童娜.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安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5]年龄<2岁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后随访研究[D]. 孙宏晓. 青岛大学, 2020(01)
  • [6]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 徐佳俊. 浙江大学, 2020(01)
  • [7]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D]. 王富栋. 南昌大学, 2020(08)
  • [8]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陈远远. 浙江大学, 2020(02)
  • [9]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怡萍.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D]. 周燕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