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废渣的回收处理

活性炭废渣的回收处理

一、活性炭废渣液的回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邢飞[1](2020)在《头孢呋辛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文中指出呋喃铵盐是合成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呋辛的关键中间体。头孢呋辛具有抗菌谱广,耐β-内酰胺酶,对肾脏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自1988年上市以来,至今已成为世界畅销感染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头孢呋辛国内外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对呋喃铵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是我国呋喃铵盐的合成还存在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如三废污染严重,合成收率低,反应选择性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呋喃铵盐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对呋喃铵盐多种合成路线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以呋喃为原料,经过呋喃乙酰化、选择性氧化、肟化和成盐四步反应制备得呋喃铵盐。对每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筛选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在2-乙酰基呋喃的合成工艺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质子酸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酰化反应的影响,最终筛选出:磷酸作催化剂,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2-乙酰呋喃的收率达82%;通过减压精馏的方法回收过量的乙酸和乙酸酐,解决了原来处理工艺中乙酸酐消耗高、后处理困难、废水污染的难题.在乙酰呋喃氧化工艺研究中,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催化剂、酸介质、温度等条件,最终筛选出:以氯化铜为催化剂,盐酸为酸性介质,柠檬酸为缓冲剂,反应温度为65℃,亚硝酸钠溶液采用梯度滴加,实现梯度氧化技术,呋喃酮酸的收率为87.6%,产品纯度>97%。在呋喃酮酸肟化工艺研究中,通过单因子变量法研究了pH值、温度、物料配比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筛选出:乙酰呋喃和甲氧胺的最佳摩尔比为1.0:1.2,通过滴加甲氧胺水溶液和盐酸,控制反应pH值为3.0-4.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4 h,反应转化率达到100%,(Z)-2-甲氧亚氨基-2-呋喃基乙酸的选择性提高到90%,萃取剂为乙酸丁酯,萃取率达到98.8%。在成盐工艺研究中,研究了各种结晶条件对收率的影响,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晶条件:采用滴加20%甲醇胺溶液,成盐温度保持在-5℃,控制滴加时间为1 h,保温1 h,呋喃铵盐的收率达71.2%。肟化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式异构体(E)-2-甲氧亚氨基-2-呋喃基乙酸,本文开发了一种实现反式异构体向顺式产品转化的方法。以水为溶剂,萃取出乙酸丁酯母液中的反式异构体,调节控制溶液pH值范围在3.0-4.0之间,加入催化剂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的复合材料,在100℃回流6 h,实现了反式异构体向顺式产品转化,使呋喃铵盐收率由71.2%增加到74.6%。本论文通过核磁、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呋喃铵盐及其中间体进行了确认与表征。

张利娜[2](2019)在《胞嘧啶(Cytosine)合成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胞嘧啶是精细化工、农药和医药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核苷肽类农药抗生素的合成、抗艾滋病药物和治疗慢性乙肝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合成,近二十年来,嘧啶类核苷抗病毒药物发展迅速,随着下游产品的持续开发及应用,胞嘧啶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胞嘧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官能团转化法和Pinner合成法。经分析,官能团转化法中:以尿嘧啶为原料时会有异胞嘧啶生成而收率较低;以2,4-二硫嘧啶为原料会有大量副产物产生,对环境不友好;而Pinner合成法工艺路线较为简化,副产物少,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在Pinner合成法的基础上,以乙腈、硫脲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获得胞嘧啶成品。文中对各步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相应的数据,得到了最优工艺路线。第一步反应:投入的甲醇钠与乙腈摩尔比为1.05∶1,反应温度为8090°C,一氧化碳与乙腈摩尔比为1.3∶1,反应时间为3.5小时;第二步反应:甲醇钠与乙腈摩尔比为0.4∶1,硫脲与乙腈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7075°C,反应时间为4小时;第三步反应:30%双氧水与乙腈摩尔比为2∶1,滴加温度为3035°C,滴加时间为4.5小时;工艺所得胞嘧啶经检测符合企业标准。本文同时采用元素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设备对所得样品进行分析,确认所得物质为目标产物胞嘧啶。本文以确定的各步反应条件为基础,进行了一锅法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一锅法工艺能够得到合格的产品,且胞嘧啶收率更高。本文在实验室优化的基础上采用一锅法工艺条件进行工业试生产,产品收率可达55.9%,HPLC纯度可达99%以上,产品外观、残渣和干燥失重均符合企业标准,且与实验室结果一致,并对溶剂进行了回收套用,减少了“三废”排放。基于试产数据,核算了产品的原辅料单耗和单批生产时间,为将来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陈燕群[3](2019)在《罗汉果渣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本国纺织产业成长迅猛,导致废水问题严重化。废水解决方法不断进步,也开始重视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本实验选用广西桂林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对罗汉果加工后的农业废弃物——罗汉果渣为原料。本实验对罗汉果渣化学改性,制备改性罗汉果渣。系统研究比较不同种类罗汉果渣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活性蓝19、苋菜红和日落黄)和阳离子染料(亚甲蓝、甲基紫、罗丹明B和中性红)的吸附效果。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不同种类罗汉果渣吸附染料前后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预处理罗汉果渣、改性罗汉果渣的晶体结构都属于纤维素Ⅰ。改性罗汉果渣表面出现了较多孔洞,空隙更加疏松。与染料相互作用后,染料物质把罗汉果渣的空隙填满。本实验具体内容如下:1.探究预处理罗汉果渣对中性红溶液、甲基紫溶液和罗丹明B溶液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从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pH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前面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设计了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中性红溶液的正交实验,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浓度为20 mg/L中性红溶液,吸附剂投加量为0.4 g,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5℃,pH为8时脱色率为94.88%;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甲基紫溶液的正交实验,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浓度为20 mg/L甲基紫溶液,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5℃,pH为10时脱色率为92.77%;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罗丹明B溶液的正交实验,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浓度为20 mg/L罗丹明B溶液,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吸附时间为10 min,吸附温度为15℃,pH为4时脱色率为53.74%。由此可知,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中性红溶液的效果最好,中性红溶液属于阳离子染料,分子式为C15H17ClN4,溶液水后生成阳离子。2.探究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吸附亚甲蓝溶液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从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pH等因素进行研究。在前面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设计了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吸附亚甲蓝溶液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20 mg/L亚甲蓝溶液,吸附剂投加量为0.8 g,吸附时间为30 min,pH为8,吸附温度为25℃时脱色率为98.54%。由此可知,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对亚甲蓝溶液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亚甲蓝染料属于阳离子染料,分子式为C16H18ClN3S,溶于水后生成阳离子。3.预处理罗汉果渣的吸附机理探究。以阳离子染料中性红为研究对象,以静态吸附进行探究。实验结果采用拟合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吸附研究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模拟;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模型。4.预处理罗汉果渣的解吸附探究。以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阳离子染料中性红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洗脱进行解吸附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预处理罗汉果渣对染料的吸附能循环利用。4次解吸附后,预处理罗汉果渣对中性红溶液的脱色率仍在90%以上。5.预处理罗汉果渣的动态吸附实验探究。以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阳离子染料中性红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吸附实验。每次实验以收集4 mL流出液进行检测,当流出液为144mL,出现吸光度,此时穿透点吸附量为8.338 mg/g;当流出液为148 mL时,吸附量开始变小;当流出液为160 mL时,出现吸附饱和点,此时吸附量为7.625 mg/g。结果表明:预处理罗汉果渣可处理160个柱体积流出液的处理量,即0.3 g预处理罗汉果渣即可处理126.4 mL的染料。

阮海良,章泽栋,赵伟明[4](2019)在《对硝基苯甲醚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一种对硝基苯甲醚洗涤母液资源化利用的方法,首先采用二氯乙烷对该母液进行萃取以除去其中所含的对硝基苯甲醚,然后降温结晶得到对硝基苯酚钠及冷析母液,冷析母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得氯化钠溶液,该溶液TOC低于100 ppm,可用于回收氯化钠。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硝基苯酚钠纯度可达99%以上,回收二氯乙烷所得对硝基苯甲醚纯度达97%以上。

孙丽娜[5](2018)在《新型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磷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约占8595%,可以作为一碳化工的原料气。然而,黄磷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气体杂质,如PH3(7501200mg/m3)和H2S(8001300mg/m3)。这些杂质会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因此,有必要去除这些杂质。目前,国内外对于黄磷尾气中的PH3和H2S的同时脱除的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黄磷尾气的特点,本研究以电解锰渣为原材料,通过添加不同的金属盐溶液制成新型锰渣浆液,并对同时脱除PH3和H2S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包含两个研究方面:新型锰渣浆液的制备条件对同时脱除PH3和H2S的性能研究;新型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本研究考察了第一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前驱体种类、第二活性组分种类及含量对新型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离子色谱仪(IC)和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分析不同制备条件对同时脱除PH3和H2S的影响。同时,基于最佳制备条件得到的新型锰渣浆液,考察了工艺条件(锰渣浓度、反应温度、气体流量、锰渣粒径)对改性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性能的影响。当前研究采用幂函数动力学模型,分别对PH3和H2S催化氧化过程的反应速率进行研究。通过拟合,分别得出PH3和H2S的同时脱除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方程式。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同时脱除PH3和H2S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金属组分选择Cu(II)是由于含氧官能团能够促进S-O官能团和P-O官能团的产生。但是Fe(II)和Fe(III)不适合PH3的脱除,这是由Fe对PH3和H2S催化氧化的选择性所致;C-O官能团和N-O官能团能够促进S-O官能团和P-O官能团的产生。然而,N-O官能团主要表现在H2S的脱除上,即C-O官能团是同时催化氧化脱除H2S和PH3的重要因素;硫酸盐能够促进S-O官能团的产生,但是过多的S-O官能团会抑制P-O官能团的产生,即PH3的催化氧化;Fe能够进一步促进S-O官能团和P-O官能团的产生,但是只有Fe(II)能够和Cu(II)产生相互作用提高PH3的脱除效果;第二金属活性组分的加入还导致了催化剂表面P和S物种的结合;高含量的Fe(II)可以提高磷酸盐的产生量,但是也会降低催化剂对PH3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新型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过高的锰渣浓度会阻碍PH3和H2S在液相环境中的传质作用,同时高浓度的锰渣也会降低O2在锰渣催化剂表面和PH3、H2S的接触。当反应温度高于35℃时,过高的催化活性会加速催化氧化的速率,同时,过高的反应温度也加速了液相环境中分子间的碰撞几率,促进了氧化反应的发生;当气体流量较高时,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数量已经被全部占据,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达到饱和;当锰渣粒径达到100目时,进一步提升锰渣粒径已经不能有效提高催化剂对H2S和PH3的同时脱除效果。实验考察了锰渣粒径大小对内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锰渣粒径大小的减小,PH3和H2S反应速率逐渐增加。100目的锰渣粒径大小已经可以最小化内扩散对PH3和H2S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考察了气体流量对外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加。110mL/min的气体流量已经可以最小化外扩散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幂函数模型方程进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出了PH3和H2S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考察了新型锰渣浆液脱除PH3和H2S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H2S的催化氧化产物主要是单质S,且造成催化剂表面C和MnO2含量减少是因为单质S在催化剂表面的覆盖。液相中的Cu2+、Fe2+、SO42-和PO43-会迁移到固体表面,且PH3的催化氧化产物主要是磷酸盐。

廖玉华[6](2018)在《两种五倍子废渣分解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文中指出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工业价值,是不可取代的森林特产物。五倍子在我国分布广,其富含的五倍子单宁是水解生成没食子酸的原材料。我国同时是五倍子生产大国也是没食子酸生产大国,采用五倍子制取没食子酸产量巨大。但是水解五倍子单宁提取没食子酸主要是酸法和水浸法,而两种生产方式废渣量都很大。大量的五倍子废渣采用占地露天堆放或者直接填埋甚至随意排放,传统处理方式既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如果将废渣返回农地,是否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或污染农田,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如生物测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两种五倍子废渣的还田处理,分析不同剂量五倍子废渣在土壤中分解和施肥对玉米(Zea mays)生长的影响,探讨废渣还田的可行性,旨在为五倍子废渣的生态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这不仅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保证林特产品的扩大再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试验采用两种生产方式残留的五倍子废渣,即:①酸法水解五倍子废渣(以下简称“酸法废渣”),其添加量分别为 125g/pot(T1)、250g/pot(T2)、375 g/pot(T3)、500 g/pot(T4)、625 g/pot(T5)5个处理水平,以及对照(CK);②水浸法五倍子废渣添(以下简称“水浸法废渣”),其加量分别为100g/pot(A1)、200 g/pot(A2)、300g/pot(A3)、400 g/pot(A4)、600g/pot(A5)5个处理水平,以及对照(CK)。测定玉米生长指标、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光合生理指标和土壤有效氮等肥力指标的响应。施肥缓解试验与上述试验同步进行,废渣添加量梯度一致,保持定期施肥。结果如下:(1)五倍子酸法废渣分解对玉米株高和生物量抑制强烈,在栽植60 d后在添加量375 g/pot以下表现一定恢复,但是剂量梯度效应始终存在;酸法废渣造成玉米严重减产,T4-T5处理几近绝收。施肥对玉米叶面积和地径恢复不显着;株高整体恢复至对照水平,施肥后T1-T4处理未造成显着减产。水浸法废渣处理75 d时的对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的抑制效应与废渣添加量无关;施肥恢复了 300 g/pot及以下处理株高、生物量至对照水平,对200 g添加量及以下地径恢复较好。(2)酸法废渣在45 d前,对POD和CAT活性抑制非常明显,60 d后这种抑制效应有所缓和,且CAT在75 d时无显着差异;废渣对SOD活性影响显着,但是和废渣添加量关系不明显。施肥后45 d起,缓解了废渣对POD活性的抑制作用,始终缓解了对SOD活性影响,提高了 CAT活性。水浸法废渣在初期30 d是对POD、CAT和SOD活性影响较大,45 d起对CAT和SOD活性影响较小,但仍然影响POD活性;施肥显着缓解了水浸法废渣对酶活性的影响。(3)整体上两种废渣初期(30 d)没有影响MDA含量,45 d后,酸法废渣造成了 MDA含量积累,而水浸法废渣对MDA含量影响不大。施肥后,两种废渣试验的MDA含量整体上恢复至对照水平。水浸法废渣仅45 d前在高剂量(A4、A5)处理造成了 H2O2积累,后期影响不大,施肥后恢复较好。(4)酸法废渣在初期(30 d)对SS和SP含量无显着影响,之后,二者含量整体上下降;施肥缓解了废渣对SS和SP含量的抑制作用。水浸法废渣处理SS和SP含量随废渣添加量变化趋势相反,施肥减小变化趋势,且60 d时,处理间差异不再显着。(5)30 d时酸法废渣显着抑制了 Chl a、Chl b和Car三种光合色素含量,60 d后抑制效应减小。施肥恢复了 T1-T3处理光合色素含量,且恢复各处理Chl a/b至对照水平。水浸法废渣仅在初期(30 d)对高剂量(A4、A5)处理三种光合色素含量产生影响,45 d后影响不大,且在后期75 d时促进了光合色素的合成;施肥从初期(30 d)便开始缓解废渣的影响,后期也促进色素含量的合成。(6)两种废渣均促进了 RuBP羧化效率,酸法废渣抑制了玉米内禀量子效率φ0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即降低了玉米潜在光合能力和光能利用能力,Pn max受到显着抑制;施肥降低了 LCP和Rd。水浸法废渣的整体上促进了φ0、AQY和Pnmax,施肥效果更好。(7)45 d时酸法废渣抑制了硝态氮积累而对铵态氮无影响,之后硝态氮含量恢复,而显着抑制铵态氮含量,对二者的影响时期不同;施肥在45 d时对硝态氮影响不明显,60 d及之后促进了硝态氮的积累。水浸法废渣显着促进了硝态氮积累,75 d时也促进了铵态氮含量累积。两种废渣整体上对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无显着影响,施肥提高了二者含量。综上,两种五倍子废渣在土壤中分解对玉米形态生长有显着抑制效应,影响了玉米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系统,且土壤有效氮积累动态也受到了影响,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受到的影响较小。玉米受到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五倍子废渣含具有化感效应的酚酸(没食子酸)。酸法废渣剂量抑制效应较水浸法废渣强,作用时间更长,施肥后对酸法废渣的抑制效应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按本研究结果测算,将酸法生产后的五倍子废渣还田量控制在每亩(667 m2)在1000 kg以下,玉米产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每亩施33.18 kg氮素,则废渣还田量可增加到每亩4500 kg,对玉米的的产量也不会造成影响。施肥恢复了水浸法废渣A3处理以下玉米生物量,如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每亩施入氮素33.18 kg,废渣还田量为2400 kg,玉米的生物产量也不会受到影响。

姚婷,王国进,程满环[7](2016)在《浅谈黄山学院化学、生物、食品实验室废渣废液处理方法及改进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常实验与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与伤害,因此,增强师生科学、绿色的处理化学实验废渣废液的意识,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尤为重要。以黄山学院为例,理工科化学课本中演示实验超过240个,分组实验超过90个。化学实验后的有些废渣液中常含有贵重金属(如银等),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有的含有有害物质(如汞等);有的相互接触后会产生有害物质。目前,对于国内高校废渣废液处理较适合的方式是环保部门联系相关企业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且效果较好。除此之外,扩展新方法如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等将对环境保护与高校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刘立华,王易峰,李童,唐安平,周智华[8](2016)在《螯合基团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果壳活性炭为原料,硝酸和过硫酸铵为氧化剂,N-(2,3-环氧丙基)亚氨基二乙酸二钠为改性剂制备螯合基团改性活性炭(MAC)。采用FT-IR、SEM和Boehm滴定法等对MAC结构和表面基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Cu2+、Ni2+、Cr3+、Cd2+和Pb2+等的吸附性能、洗脱再生性能,以及对预镀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MAC中羧基和羟基的含量分别为2.570和0.190 mmol/g,改性后仍保持活性炭原有的孔道结构;对Cu2+、Ni2+、Cr3+、Cd2+和Pb2+等的吸附容量远大于未改性的活性炭,达到饱和吸附时间明显缩短;吸附的重金属易于洗脱回收,活性炭再生循环使用性能明显改善;对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达到同时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张文霞[9](2016)在《逐级减量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宁夏某炼油厂碱渣废水所具有的高COD值、高色度、恶臭味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逐级减量的处理工艺。通过“浓硫酸中和—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联合工艺处理后,炼油厂碱渣废水的出水水质达到预设要求。通过小试实验,验证了此联合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论文完成了设计方案的物料衡算及主要设备的选型并进行经济评价。本论文结论如下:浓硫酸中和实验得到最佳条件:室温,碱渣废水与浓硫酸的体积比25:1,中和时间2h。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炼油碱渣废水的COD值由147288mg/L降到84320mg/L。活性炭静态吸附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0℃,吸附时间6 h,pH值8,固液比1:3.3,震荡频率140 r/min。在此条件下,处理中和后的炼油碱渣废水,COD值降到14950 mg/L左右。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炼油碱渣废水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是一个放热、自发的过程。另外,由活性炭动态吸附实验研究得出:室温,pH值8,流速6.52 mL/min,填料层高度26 cn1,吸附柱内径为3.2 cm。在此条件下,吸附处理21.5 min后炼油碱渣废水的COD值由84320.mg/L降到15000 mg,L。水蒸气蒸馏实验得最佳工艺条件:pH值6.7,蒸馏时间100 min,水蒸气温度120℃。在此条件下,蒸馏处理后炼油碱渣废水的COD值由15000 mg/L降到1690 mg/L。通过对浓硫酸中和.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联合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该方案处理一吨炼油碱渣废水的成本约为1806元,与炼油厂现有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小试实验所得的工艺参数可以为中试试验提供参考,对其他相似中、小型炼油碱厂的碱渣废水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性。

武杰[10](2015)在《Y公司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投资前通过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可行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可行性研究必须从项目总体出发,对有关建设方案、技术方案、生产经营方案、经济、财务、商业以至环境保护、法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分别从市场、技术、环保、财务四个方面着手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首先,对该项目主要产品的市场供需进行分析、预测以及主要产品的价格进行分析和预测;其次,从该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再次,从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从经济的合理性以及财务的盈利性上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评价,综合论证投资该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活性炭废渣液的回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性炭废渣液的回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头孢呋辛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头孢菌素
    1.2 头孢呋辛
    1.3 呋喃铵盐
        1.3.1 2-乙酰基呋喃的合成
        1.3.2 2-氧代-2-呋喃基乙酸的合成
        1.3.3 (Z)-2-甲氧亚氨基-2-呋喃基乙酸的合成
    1.4 呋喃铵盐合成路线的筛选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2-乙酰基呋喃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步骤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催化剂的选择
        2.4.2 正交试验设计
        2.4.3 乙酸酐和乙酸的回收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氧代-2-呋喃基乙酸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步骤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反应机理
        3.4.2 酸性介质选择
        3.4.3 不同金属盐的催化效果
        3.4.4 正交试验设计
        3.4.5 三段梯度加料法对反应的影响
        3.4.6 多元有机酸体系对反应的影响
        3.4.7 除氧脱硝工艺对反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2-甲氧亚氨基-2-呋喃基乙酸的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步骤
    4.4 加料方式的选择
    4.5 pH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6 甲氧胺盐酸盐用量的确定
    4.7 红色杂质的鉴定
    4.8 萃取条件优化
        4.8.1 盐析作用对萃取的影响
        4.8.2 pH对萃取的影响
        4.8.3 萃取剂的选择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2-甲氧亚氨基-2-呋喃基乙酸铵的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步骤
    5.4 产品稳定性的研究
    5.5 成盐方式的选择
    5.6 滴定终点pH的确定
    5.7 洗液和洗涤方式的选择
    5.8 呋喃铵盐的晶型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呋喃铵盐反式异构体的重排反应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试剂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步骤
    6.4 反应温度的优化
    6.5 反应液pH的优化
    6.6 催化剂的选择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呋喃铵盐的纯化技术
    7.1 引言
    7.2 实验仪器与试剂
        7.2.1 实验试剂
        7.2.2 实验仪器
    7.3 实验步骤
    7.4 结晶溶剂
    7.5 结晶方式
    7.6 呋喃铵盐产品形貌
    7.7 呋喃铵盐的分析报告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胞嘧啶(Cytosine)合成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胞嘧啶合成进展
        1.2.1 官能团转化法合成胞嘧啶
        1.2.2 Pinner法合成胞嘧啶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结束语
第二章 关键中间体4-氨基-2-巯基嘧啶的合成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合成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试剂与药品
        2.3.2 实验过程及方法
    2.4 前体丙烯腈氧钠盐的合成工艺优化
        2.4.1 丙烯腈氧钠盐的检测方法
        2.4.2 丙烯腈氧钠盐合成工艺结果与讨论
    2.5 关键中间体4-氨基-2-巯基嘧啶的合成工艺优化
        2.5.1 4-氨基-2-巯基嘧啶的标准曲线绘制
        2.5.2 4-氨基-2-巯基嘧啶的合成工艺结果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胞嘧啶的合成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合成原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药品
        3.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3 实验过程及方法
        3.3.4 胞嘧啶质量分析方法
    3.4 胞嘧啶的合成工艺优化
        3.4.1 胞嘧啶的表征
        3.4.2 胞嘧啶合成工艺结果与讨论
    3.5 一锅法合成工艺研究
        3.5.1 一锅法工艺描述
        3.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胞嘧啶工艺条件工业化论证
    4.1 引言
    4.2 丙烯腈氧钠盐遗留问题论证
        4.2.1 工艺操作描述
        4.2.2 主要生产设备
        4.2.3 原辅料
        4.2.4 一氧化碳用量和釜内压力对丙烯腈氧钠盐合成的影响考察
        4.2.5 一氧化碳不同来源对丙烯腈氧钠盐合成的影响考察
        4.2.6 回收甲苯套用对丙烯腈氧钠盐合成的影响考察
    4.3 4-氨基-2-巯基嘧啶合成工艺工业化论证
        4.3.1 工艺描述
        4.3.2 主要生产设备
        4.3.3 原辅料
    4.4 胞嘧啶合成工艺的工业化论证
        4.4.1 工艺描述
        4.4.2 工艺流程框图
        4.4.3 主要生产设备
        4.4.4 原辅料
        4.4.5 结果与讨论
    4.5 原辅料消耗定额和物料平衡
        4.5.1 原辅料消耗定额和质量标准
        4.5.2 物料平衡
    4.6 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罗汉果渣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1.1.1 染料的概述
        1.1.2 染料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1.3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1.4 小结
    1.2 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1.2.1 吸附剂的种类
        1.2.2 吸附剂的研究前景
        1.2.3 吸附剂的优缺点
    1.3 农林废弃物的研究现状
        1.3.1 农林废弃物的特点
        1.3.2 农林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1.3.3 农林废弃物的发展前景
    1.4 罗汉果渣的研究现状
        1.4.1 罗汉果的特点
        1.4.2 罗汉果的研究进展
        1.4.3 罗汉果渣的应用前景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5.1 主要研究的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创新之处
        1.5.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改性罗汉果渣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预处理罗汉果渣的制备
        2.2.2 碱化改性罗汉果渣的制备
        2.2.3 无水乙醇改性罗汉果渣的制备
        2.2.4 无水乙醇和乙酸混合液改性罗汉果渣的制备
        2.2.5 一水合柠檬酸改性罗汉果渣的制备
        2.2.6 吸附实验方法
        2.2.7 预处理罗汉果渣和碱化改性罗汉果渣的表征方法
    2.3 罗汉果渣对染料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分析
    2.4 预处理罗汉果渣和碱化改性罗汉果渣的作用机理分析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2.4.2 扫描电镜(SEM)
        2.4.3 X射线衍射(XRD)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罗汉果渣吸附性能的探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吸附实验方法
        3.2.2 阴、阳离子染料的制备方法
        3.2.3 阴、阳离子染料的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3.2.4 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染料的表征方法
        3.2.5 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吸附染料的表征方法
    3.3 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性能的探究
        3.3.1 阴、阳离子染料的标准曲线
        3.3.2 预处理罗汉果渣对阴、阳离子染料的吸附
        3.3.3 探究预处理罗汉果渣吸附中性红、甲基紫和罗丹明B的影响因素
        3.3.4 确定最优吸附条件
        3.3.5 作用机理分析
    3.4 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吸附性能的研究
        3.4.1 阴、阳离子染料的标准曲线
        3.4.2 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对阴、阳离子染料的吸附
        3.4.3 探究碱化改性罗汉果渣吸附亚甲蓝的影响因素
        3.4.4 确定最优吸附条件
        3.4.5 作用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罗汉果渣吸附机理的探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吸附实验方法
        4.2.2 解吸附实验
        4.2.3 动态吸附实验
    4.3 吸附动力学的探究
    4.4 吸附等温线的探究
    4.5 解吸附实验的探究
        4.5.1 酸洗脱
        4.5.2 碱洗脱
        4.5.3 解吸附实验
    4.6 动态吸附实验初步探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对硝基苯甲醚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工艺方案及后处理数据
2 结果与讨论
    2.1 预处理方案比较及选择
    2.2 萃取比例的选择
    2.3 冷析温度的选择
3 结语

(5)新型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PH_3和H_2S的来源及危害
        2.1.1 PH_3和H_2S的特性
        2.1.2 PH_3和H_2S的危害
    2.2 PH_3和H_2S的污染控制技术
        2.2.1 PH_3和H_2S的干法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2.2.2 PH_3和H_2S的湿法脱除研究进展
    2.3 电解锰矿渣性能及应用
        2.3.1 电解锰矿渣及其危害
        2.3.2 电解锰矿渣的成分和应用
第三章 实验及理论研究方法
    3.1 研究技术路线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
    3.3 脱除剂制备
    3.4 脱除剂活性评价
    3.5 脱除剂的表征
        3.5.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3.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5.3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3.5.4 离子色谱(IC)
        3.5.5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3.5.6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
        3.5.7 定量化学分析法
第四章 新型锰渣浆液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4.1 新型锰渣浆液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4.1.1 活性组分种类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4.1.2 活性组分前驱体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4.1.3 CuSO_4含量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4.1.4 第二金属活性组分种类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4.1.5 FeSO_4含量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艺条件优化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5.1 工艺条件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5.1.1 锰渣浓度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5.1.2 反应温度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5.1.3 气体流量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5.1.4 锰渣粒径对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5.2 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5.2.1 内扩散的去除
        5.2.2 外扩散的去除
        5.2.3 反应动力学实验及方程
    5.3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6)两种五倍子废渣分解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代码和缩略词表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五倍子
        1.1.1 五倍子简介
        1.1.2 五倍子主要活性成分
        1.1.2.1 五倍子单宁
        1.1.2.2 没食子酸
        1.1.3 五倍子废弃物处理方式
        1.1.3.1 废渣处理
        1.1.3.2 废液处理
    1.2 中药废渣的生物利用
        1.2.1 中药废渣
        1.2.2 中药废渣的生物利用现状
        1.2.2.1 食用菌培养基质
        1.2.2.2 农作物育苗基质
        1.2.2.3 饲料添加剂
    1.3 五倍子废渣生物利用及植物的化感作用
        1.3.1 化感作用
        1.3.2 酚酸类物质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
        1.3.3 酚酸类物质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研究
        1.3.4 酚酸类物质对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
        1.3.5 酚酸类物质对植物栽植土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2.1 供体材料
        3.2.2 受体材料
        3.2.3 栽植容器与栽植土壤
    3.3 试验设计
        3.3.1 试验内容
        3.3.2 试验分组与管理
        3.3.2.1 五倍子酸法废渣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作用
        3.3.2.2 五倍子水浸法废渣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作用
        3.3.2.3 玉米栽植管理和样品采集
    3.4 测定内容和测定方法
        3.4.1 形态特征和生物产量的测定
        3.4.2 玉米生理指标测定
        3.4.2.1 玉米抗性生理指标的测定
        3.4.2.2 玉米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3.4.2.3 土壤生化指标的测定
    3.5 技术路线
    3.6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两种五倍子废渣在土壤中分解对玉米形态特征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1.1 对玉米株高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1.2 对玉米地径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1.3 对玉米叶面积影响及施肥缓解效应
        4.1.4 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1.5 酸法五倍子废渣分解对玉米生物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2 两种五倍子废渣在土壤中分解对玉米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2.1 对玉米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2.2 对玉米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2.3 水浸法五倍子废渣分解对玉米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2.4 对玉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2.5 五倍子废渣及施肥对玉米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交互效应
    4.3 两种五倍子废渣土壤中分解对玉米光合生理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3.1 对玉米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3.2 对玉米光合-光响应(Pn-PAR)曲线和光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3.3 对玉米光合-CO_2响应曲线和CO_2特征参数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4 两种五倍子废渣对玉米栽植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4.1 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4.2 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4.4.3 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
5 讨论
    5.1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2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抗性生理的影响
        5.2.1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5.2.2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5.3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5.3.1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三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5.3.2 五倍子废渣分解对玉米叶片光合响应的影响
    5.4 五倍子废渣对玉米栽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浅谈黄山学院化学、生物、食品实验室废渣废液处理方法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液废渣未科学处理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安全意识不强, 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1.2 废渣废液处理困难
    1.3 实验任务繁重, 且没有形成规范
2 废液废渣合理处置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实验室制度, 提高师生自觉意识
    2.2 校企合作, 统一回收, 统一处理
    2.3 建立相关专业实验室, 带动产学研
    2.4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
    2.5 申请政府环保待遇
3 结语

(9)逐级减量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炼油碱渣废水的来源、组成及危害
        1.1.1 炼油碱渣废水的来源
        1.1.2 炼油碱渣废水的组成
        1.1.3 炼油碱渣废水的危害
    1.2 炼油碱渣废水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
        1.2.1 处理方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1.3.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3.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4.1 课题研究的思路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炼油碱渣废水的水质分析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测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和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实验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内容
        3.2.1 中和实验原理
        3.2.2 实验方法与设计
        3.2.3 中和法处理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考察
    3.3 中和后常规水质指标测试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吸附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实验及工艺优化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吸附剂的表征与筛选
        4.2.1 吸附剂表征
        4.2.2 吸附剂的筛选
    4.3 静态实验
        4.3.1 静态吸附实验的方法
        4.3.2 静态吸附实验各影响因素的考察
    4.4 动态实验
        4.4.1 动态吸附实验
        4.4.2 穿透曲线实验
    4.5 吸附动力学研究
        4.5.1 吸附动力学研究方法
        4.5.2 吸附动力学实验内容
        4.5.3 动力学数据分析与讨论
    4.6 吸附等温线研究
        4.6.1 吸附等温线研究方法
        4.6.2 等温线研究实验内容
        4.6.3 吸附等温线数据分析
    4.7 吸附热力学研究
        4.7.1 吸附热力学研究方法
        4.7.2 吸附热力学数据分析
    4.8 正交试验优化吸附处理碱渣废水的工艺条件
        4.8.1 实验设计
        4.8.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8.3 验证实验
        4.8.4 最佳条件的选择
    4.9 吸附后常规水质指标测试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蒸气蒸馏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实验
    5.1 实验仪器及试剂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2 实验内容
        5.2.1 实验原理
        5.2.2 实验装置图
        5.2.3 实验方法与设计
    5.3 水蒸气蒸馏处理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考察
        5.3.1 蒸馏时间的影响
        5.3.2 pH值的影响
    5.4 蒸馏后常规水质指标测试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艺方案设计
    6.1 工艺方案设计依据
    6.2 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6.2.1 工艺流程框图及流程说明
        6.2.2 工艺流程简图及流程说明
    6.3 物料衡算
        6.3.1 物料衡算的依据
        6.3.2 物料衡算的过程
    6.4 主要设备选型
    6.5 技术经济分析
        6.5.1 投资估算
        6.5.2 处理成本估算
        6.5.3 经济评价
        6.5.4 生产过程安全及环境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10)Y公司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2.1 产品介绍
    2.2 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
        2.2.1 柴油供需分析及预测
        2.2.2 石脑油供需分析及预测
        2.2.3 液化石油气供需分析及预测
    2.3 价格分析和预测
        2.3.1 柴油
        2.3.2 石脑油
        2.3.3 液化石油气
第三章 总工艺流程
    3.1 空分装置工艺流程
    3.2 气化装置工艺流程
    3.3 净化装置工艺流程
    3.4 合成装置工艺流程
    3.5 油品加工装置工艺流程
    3.6 尾气处理装置工艺流程
第四章 环境影响
    4.1 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
        4.1.1 建设地点
        4.1.2 自然环境概况
        4.1.3 环境质量现状
        4.1.4 环境敏感目标及环境容量
    4.2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
        4.2.1 废气
        4.2.2 废水
        4.2.3 废渣
        4.2.4 噪声
    4.3 环境保护措施
        4.3.1 废气污染防止措施
        4.3.2 污水处理设施
        4.3.3 固体废物处置方案
        4.3.4 噪声防治措施
第五章 财务评价
    5.1 财务评价依据
    5.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
    5.3 成本费用估算及分析
        5.3.1 项目运营期内产品生产总成本
        5.3.2 生产成本和其他成本费用
    5.4 财务评价指标
    5.5 不确定性分析
        5.5.1 盈亏平衡分析
        5.5.2 敏感性分析
        5.5.3 财务评价结论
第六章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活性炭废渣液的回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头孢呋辛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D]. 邢飞. 济南大学, 2020(01)
  • [2]胞嘧啶(Cytosine)合成工艺优化研究[D]. 张利娜.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3]罗汉果渣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 陈燕群.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4]对硝基苯甲醚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J]. 阮海良,章泽栋,赵伟明. 化工管理, 2019(16)
  • [5]新型锰渣浆液同时脱除PH3和H2S研究[D]. 孙丽娜.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6]两种五倍子废渣分解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施肥的缓解效应[D]. 廖玉华.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7]浅谈黄山学院化学、生物、食品实验室废渣废液处理方法及改进措施[J]. 姚婷,王国进,程满环. 黄山学院学报, 2016(05)
  • [8]螯合基团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A]. 刘立华,王易峰,李童,唐安平,周智华.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 2016
  • [9]逐级减量法处理炼油碱渣废水的工艺研究[D]. 张文霞. 宁夏大学, 2016(02)
  • [10]Y公司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D]. 武杰. 内蒙古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活性炭废渣的回收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