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与康复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与康复

一、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理与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1](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王玥[2](2020)在《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是否可以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式,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亳州市某三甲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及相关科室住院已确诊的,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年龄在15-4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跨理论模型进行分阶段干预,共12个月。收集出院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的行为改变阶段人数、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得分、机体功能指数(BASFI)得分、VAS疼痛分数及SF-36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根据IBM SPSS Statistics 21.0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居住情况、AS家族史、最早出现症状时间、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基线资料如行为变化阶段人数、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得分、功能指数(BASFI)得分、疼痛得分、生存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两组行为变化阶段人数较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得分、功能指数(BASFI)得分、疼痛得分相比,干预组数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且干预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存质量8个维度的得分较之干预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生理机能、活力、精神、生理总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总分、心理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促进AS患者的行为阶段的转变;2.在疾病认知行为方面,跨理论模型干预可以强化患者健康行为管理的意向决心,能帮助患者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健康行为习惯;3.在缓解症状方面,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延缓AS病情进展,缓解疼痛、增强机体活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实践依据;4.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AS患者的生存质量。

钱双艳[3](2020)在《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ESR、CRP以及肝肾功能(ALT、Cr)的影响,分析这种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都是来源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之间,在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或风湿病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针灸组采取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的干预措施,针刺选取患处双侧夹脊穴,常规消毒后沿脊柱方向斜刺,进针深度为1-1.2寸,每次留针30min;督脉灸15天治疗1次,每次灸1h。3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药物组的干预措施为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日3次,每次0.5g。3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ESR、CRP;安全性指标为肝肾功能(ALT、Cr)。结果:1.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晨僵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晨僵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枕墙距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枕墙距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胸廓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胸廓活动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Schober试验数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Schober试验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ESR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治疗后ESR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和药物组CRP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CRP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无患者出现ALT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情况,药物组有8例患者出现ALT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情况,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两个疗程后针灸组无患者出现Cr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情况,药物组有8例患者出现ALT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情况,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经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或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VAS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均较治疗前减少,同时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较治疗前增加,ESR、CRP较治疗前下降,说明这两种干预措施均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治疗两个疗程后的组间比较显示,两种干预措施对患者的VAS评分、枕墙距、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针灸组和药物组晨僵时间、ESR、CRP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组。即在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针灸组治疗后ALT、Cr未出现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情况,药物组治疗后ALT、Cr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情况分别有8例和5例,将其分别进行卡方检验时发现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在安全性评价方面,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

李可[4](2020)在《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与意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创伤或非创伤事件导致脊柱骨折或脱位,患者长期的残疾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担。脊髓损伤继原发性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细胞凋亡、炎症和神经变性,是影响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恢复的主要障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inosm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凋亡、自噬,参与机体免疫、代谢等重要机体活动的信号通路之一,对脊髓损伤的发展、治疗、预后至关重要。电针大椎穴、命门穴治疗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取得明确疗效,但相关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阐明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病理损伤的机制,为临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8只,模型组、电针组各54只。模型组、电针组各54只大鼠随机分1天亚组、14天亚组、28天亚组各1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利用改良式Allen’s打击法复制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电针组大鼠每日于大椎穴、命门穴进行电针干预20分钟,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不予电针刺激,仅每日相同时间、相同强度进行抓取、固定,以保证相同的处理条件。1天亚组、14天亚组、28天亚组大鼠分别再干预1天、14天、28天后进行取材、检测。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大鼠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评价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受损脊髓形态组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分析检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受损脊髓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包括PI3K、p-PI3K、AKT、mTOR、p-mTOR、p70 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p-p70S6K、10 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 白 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论证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WB检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受损脊髓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 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 3)评价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受损后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3研究成果3.1 BBB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示:干预1天、14天、28天,模型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电针干预大椎穴、命门穴干预时间越长,脊髓损伤大鼠肢体功能恢复越明显(P<0.01)。3.2 MRI结果示: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无变形、脊髓信号无异常,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脊髓损伤、脊髓受损区域有高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1天、14天、28天),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炎症区面积逐渐减小(P<0.01);电针组大鼠脊髓损伤炎症T2WI高强度区面积减小程度明显高于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1天、14天、28天),差异越明显(P<0.01)。3.3 HE染色结果示: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结构完整,灰质呈蝴蝶状,白质排列致密,与灰质间界限清晰。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明显破坏,随着时间推移,受损脊髓组织有一定的自我恢复。总体来说,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破坏严重,脊髓损伤部位脊髓灰质与白质分界不清、结构混乱,白质松散不规则,且有较多大的坏死空洞存在,血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针组和模型组相比,脊髓空洞腔小,且腔处组织较更紧密,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细胞明显减少。3.4免疫组化结果示:干预1天、14天、28天,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caspase 3、p-PI3K、p-mTOR的MOD值经统计学分析,均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caspase 3的MOD值低于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PI3K和p-mTOR的MOD值高于模型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3.5 WB结果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p-mTOR的表达明显高于腹腔注射mTOR阻滞剂雷帕霉素后,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p-mTOR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天、14天、28天,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 p-PI3K/PI3K、p-mTOR/mTOR、p-p70S6/p70S6、AKT 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PTEN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电针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p-PI3K/PI3K、p-mTOR/mTOR、p-p70S6/p70S6、AKT 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caspase 3、PTEN 则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各指标与一天亚组相比,变化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4.1电针大椎穴、命门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4.2电针大椎穴、命门穴能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受损脊髓部位的组织起到修复作用,且干预时间越长。4.3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干预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受损脊髓组织细胞凋亡、自噬。

刘亚杰,王柏利,刘泽友,宫临征,王露,魏玉龙[5](2019)在《太极拳脊椎功法对强直性脊椎炎康复干预的功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极拳脊椎功是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教学实践团队与我校附属医院免疫科诊疗团队通力合作创编的针对强直性脊椎炎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一套功法。其依据有三:1、强直性脊椎炎的病因主要是患者的脊椎部位"元气不足或者受损严重",遭受病邪侵蚀导致的痹症;2、传统太极拳对"脊柱"的训练要求非常高,也有很多的专项训练功法,这些功法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干预机理与依据1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3、在实践层面上,本功法与气功的"三调理论"完全吻合,这为本功法的实践成功奠定了坚实的认识和实践理论基础。

钟静雯[6](2019)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及相关治疗指标的改变,探讨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以评价该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条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强脊汤治疗,对照组给塞来昔布胶囊基础治疗,于治疗12周后进行随访、临床评价、安全性评估及记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BASDAI、BASFI、疼痛VAS和总体VAS的评分)、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脊柱活动度、降低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方面与治疗前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效果ASAS 20评价示:治疗组达标27人,对照组达标19人,表明治疗组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评价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佳。结论:补肾强脊汤治疗肝肾不足证AS的疗效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活动度,降低炎症指标。

赵波[7](2014)在《强直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椎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X线检查23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17.4%;CT检查32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59.4%;MRI检查40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90.0%。MRI显示AS骶髂关节受累的检出率优于X线平片和CT(P<0.05)。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准确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骶髂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骶髂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胡盛武[8](2011)在《30例强直性脊椎炎的功能康复》文中认为强直性脊椎炎(AS)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病因不清且致残率较高,是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为特征的运动系统疾病。也常伴有周围关节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或周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致畸形、强直或残废。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报道关于强直性脊椎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功能障碍的康

冯燕翔,麦伟,罗玉琛,李涛,颜志坚[9](2006)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其处理和对策。方法通过29例(48侧髋)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疼痛、功能以及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1侧髋关节疼痛较明显、4侧髋关节轻度疼痛外,余关节无疼痛。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8°(0°70°),改善为术后平均80°(50°120°);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2°(0°90°)改善为术后平均165°(110°250°)。术后全部患者生活可自理,2例需扶拐,23例可做轻体力劳动,4例可做中等体力劳动。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人工股骨头脱位1例,后期髋臼假体松动和脱位各1例,股骨假体下沉5例。结论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适宜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和髋关节外侧切口,术中强直髋关节处理措施得当,人工假体选择合适,术后康复手段完善和规范,能达到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胡锬,史一峰,俞国文,陈海成[10](2003)在《强直性脊椎炎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与康复治疗(附70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 AS病的 X线表现与病理、残疾程度间的关系及康复治疗。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将1998年以来收住我院患有 AS病的疗养员 70例进行 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康复治疗的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AS病的 X线表现有较明确的病理基础 ,不同程度的 X线表现可提示临床的残疾程度。结论 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疗效显着。

二、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理与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理与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自然病程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病理变化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1.1.7 诊断标准
        1.1.8 活动性评价
        1.1.9 西医治疗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3 辨证论治
        1.2.4 中医药疗法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分组方法
        2.3.1 样本量
        2.3.2 随机化
        2.3.3 对照
        2.3.4 盲法
    2.4 治疗方案
        2.4.1 治疗耗材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2.4.6 疗程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观察时间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2.9 疗效评价标准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3.3.2 血沉
        3.3.3 C反应蛋白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3.5.2 脊柱痛VAS评分
        3.5.3 病人总体评价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3.6.3 功能指数
        3.6.4 测量学指数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3.8 临床疗效评价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4.2.2 学术内涵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4.3.2 药对配伍
    4.4 结局指标选择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4.4.2 量表选择
    4.5 结果分析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4.6 结果讨论
    4.7 研究的创新性
    4.8 不足与展望
    4.9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
        1.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1.3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干预现状
        1.4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现状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确定
        1.4 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干预方案
        2.3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结果
    1 样本流失情况
    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行为改变阶段人数比较
    4 基于TTM的干预对AS患者的效果评价
        4.1 干预对AS患者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的影响
        4.2 干预对AS患者机体功能指数(BASFI)的影响
        4.3 干预对AS患者夜间疼痛和总体疼痛程度的影响
        4.4 干预对AS患者SF-36各维度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TTM护理干预可促进AS患者行为阶段的改变
        1.1 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是干预前大多数患者所处的阶段
        1.2 基于TTM干预促进准备阶段患者的迅速转变
        1.3 基于TTM干预可促进行为动机转变为实际行动
        1.4 基于TTM干预可使维持阶段趋向稳定
    2 基于TTM的干预可缓解AS患者临床症状
    3 基于TTM的干预可提高AS患者的机体活动功能
    4 基于TTM的干预可明显减轻AS患者的疼痛
    5 基于TTM的干预可提高AS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3)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项目及方法
        3.3 检测时间
        3.4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VAS评分结果
        4.3 晨僵积分结果
        4.4 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的结果
        4.5 炎症指标ESR、CRP结果
        4.6 肝肾功能(ALT、Cr)结果
讨论
    1 西医学对AS的认识
        1.1 AS的病因分析
        1.2 AS的病理改变
        1.3 AS的通路分析
        1.4 AS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2.1 古代中医对AS病名的认识
        2.2 古代中医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古代中医对AS的论治
        2.4 现代中医对AS病名的认识
        2.5 现代中医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2.6 现代中医对AS的论治
        2.7 督脉灸治疗AS的理论依据
        2.8 针刺夹脊穴治疗AS的理论依据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疗效
        3.2 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3.3 安全性评价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附表
    附件3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大椎穴、命门穴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1 脑卒中
        2 认知功能障碍
        3 阿尔兹海默病
        4 颈椎病
        5 脊髓损伤
        6 腰椎间盘突出症
        7 小儿脑性瘫痪
        8 其他
        9 小结
    综述二 人体神经系统PI3K/AKT/m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概况
        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3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
        4 小结
    综述三 脊髓损伤临床治疗进展
        1 手术
        2 升高血压
        3 干细胞移植
        4 药理学治疗
        5 中医药
        6 运动训练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受损脊髓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 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mTOR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四 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研究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与治疗研究进展状况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药内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三、刘晓玲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与分型论治
第二章 补肾强脊汤的临床研究分析
    第一节 研究数据材料与研究方法
        一、纳入研究对象
        二、西医诊断标准
        三、中医辨证标准法
        四、研究纳入标准
        五、研究排除标准
        六、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随机分组
        二、研究治疗方法
        三、疗效标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研究基线资料比较
        二、临床疗效分析
        三、药物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研究的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补肾强脊汤组成、功效及相关药理研究
        一、补肾强脊汤方药文献研究
        二、组方理法方药解析
        三、补肾强脊汤组方药理研究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及展望
        一、研究结果分析
        二、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强直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检查
    1.3 影像表现的判定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对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的比较
    2.2 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3 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殊表现
3 讨论
    3.1 正常骶髂关节解剖特点
    3.2 AS的临床的特点及病理基础
    3.3 AS骶髂关节影像学诊断价值的比较
    3.4 AS骶髂关节炎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密性骨炎、骶髂关节结核等鉴别

(8)30例强直性脊椎炎的功能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评估指标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强直性脊椎炎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与康复治疗(附7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X线检查:
    1.4 实验室检查:
    1.5 临床分级及残疾评估方法:
    1.6 残疾评估:
2 康复治疗方法
    2.1 矿泉浸浴法:
    2.2 按摩疗法:
    2.3 拔火罐疗法:
    2.4 机械体育疗法:
    2.5 药物治疗:
3 结果
    3.1 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70例AS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
    3.2 临床分级结果与X线对照:见表2。
    3.3 康复治疗前后残疾程度比较:见表3。
4 讨论
    4.1 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
    4.2 X线表现与临床残疾判定评估间关系初探:
    4.3 AS患者的康复治疗:

四、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理与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基于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 王玥. 郑州大学, 2020(02)
  • [3]针刺夹脊穴联合督脉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 钱双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电针大椎穴、命门穴对脊髓损伤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D]. 李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太极拳脊椎功法对强直性脊椎炎康复干预的功理分析[A]. 刘亚杰,王柏利,刘泽友,宫临征,王露,魏玉龙.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2019
  • [6]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D]. 钟静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强直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析[J]. 赵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14(24)
  • [8]30例强直性脊椎炎的功能康复[J]. 胡盛武.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5)
  • [9]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J]. 冯燕翔,麦伟,罗玉琛,李涛,颜志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17)
  • [10]强直性脊椎炎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与康复治疗(附70例分析)[J]. 胡锬,史一峰,俞国文,陈海成. 福建医药杂志, 2003(03)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与康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