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一、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晋莹,李舸[1](2021)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106例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Ⅱ组, 40例)、临床蛋白尿组(Ⅲ组, 30例)。比较三组病程,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钙、磷)水平,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Ⅰ组病程为(12.5±3.5)年,Ⅱ组病程为(8.6±2.7)年,Ⅲ组病程为(13.4±4.0)年,三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钙、磷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Ⅱ组、Ⅰ组,钙、磷水平均低于Ⅱ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腰椎骨密度、股骨近端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均低于Ⅰ组,β-胶原降解产物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腰椎骨密度、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低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股骨近端骨密度均和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磷、β-胶原降解产物呈现负相关,与钙、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有异常改变,监测骨代谢各类标志物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降低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意义。

李会敏[2](2021)在《髓系抑制细胞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 Th2 免疫反应导致的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大多数PMN病例(约85%)是由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介导的,而其余的与包含7A的血栓蛋白1型结构域(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或不明机制相关。Th17细胞通过介导基本炎症级联作用在肾脏自身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能促进自身抗体的形成,这是大多数肾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增强组织炎症,并对肾实质细胞有直接影响,然而Th17细胞是否参与PMN的发生发展目前尚不清楚。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免疫抑制细胞,研究发现狼疮肾炎患者中MDSC可促进Th17分化和疾病进展,但在PMN中MDSC的变化及与Th2和Th17细胞的相互作用至今尚无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PMN中MDSC与Th2和Th17免疫反应的关系,为PMN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PMN患者肾脏组织石蜡和冰冻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IF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多色免疫组化(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IL-4、CD3和CD11b抗体在肾组织定位和表达强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MN患者和HC血浆中抗PLA2R抗体的含量及对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应用FCM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 HC和PMN患者中CD4+IL-4+(Th2)和 CD4+IFN-γ+(Th1)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 IL-4、IL-6、IL-10、IL-13和IFN-γ的水平,并分析Th2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及Th1/Th2比例变化;同时检测了 HC和PMN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比例变化。(3)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和PMN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的比例与数目;并分析了 PMN患者的MDSC 比例和数量与疾病活动度和外周血Th2细胞比例的相关性。(4)磁珠分选HC和PMN患者的初始CD4+T细胞,加入CFSE标记;同时流式分选纯化各自相应的MDSC细胞,将MDSC和初始CD4+T应用CD3和CD28抗体共刺激培养3天,流式检测比较HC和PMN患者的MDSC的抑制功能。(5)磁珠分选HC和PMN患者的初始CD4+T细胞,体外建立诱导分化为Th2细胞的极化体系,分别加入MDSC和(或)Arg-1和iNOS抑制剂及IL-6和IL-10因子,通过FCM方法比较CD4+IL-4+(Th2)细胞的变化。(6)免疫荧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PMN患者肾组织中IL-17+细胞和CD11b+细胞的共定位;FCM和ELISA分别检测HC和PMN患者中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A水平,并分别分析了两者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7)磁珠分选HC和PMN患者的初始CD4+T细胞,体外建立诱导分化为Th17细胞的极化体系,加入MDSC和(或)Arg-1抑制剂,通过FCM和ELISA方法比较CD4+IL-17A+(Th17)细胞和培养上清中IL-17A的变化;(8)ELISA检测HC和PMN患者血浆中Arg-1的含量变化,分析PMN患者中Arg-1含量与疾病活动度和MDSC数量的相关性;流式分选PMN患者的MDSC并加入IL-6或IL-10因子共同培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 IL-6 和 IL-10 对 MDSC 中 Arg-1 mRNA表达的影响。(9)应用重组人Ⅳ型胶原蛋白α3链的非胶原(NC)结构域(Non-collagenous(NC)domains of the α3 chain of recombinant human type Ⅳ collagen,rh-α3(IV)NC1)蛋白免疫DBA/1小鼠,构建PMN小鼠模型,并给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去除MDSC,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MDSC、Th2、Th17、Th1和Treg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qRT-PCR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肾脏组织Th2和Th17相应细胞因子IL-13和IL-17A及相关转录因子GATA3、RORγt和RORα的mRNA表达情况;IF染色检测肾组织内IgG沉积;光镜下观察模型小鼠肾脏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模型小鼠肾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1)PMN患者外周血Th2细胞及相关因子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2)PMN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数量显着增加,抑制功能增强,但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3)体外实验证实MDSC抑制Th2细胞分化,IL-6和IL-10增强MDSC抑制能力。(4)PMN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5)PMN患者外周血中MDSC、Arg-1、IL-17三者存在相关性;(6)体外实验证实人MDSC通过产生Arg-1促进Th17细胞分化,并且PMN来源的MDSC有更强的促Th17分化作用且可被Arg-1抑制剂(nor-NOHA)终止;(7)PMN患者血浆中Arg-1含量增加,IL-6和IL-10可以促进MDSC分泌 Arg-1。(8)应用rh-α3NC1成功构建小鼠PMN模型;PMN小鼠外周血中MDSC、Th17和Th2细胞比例随着免疫时间延长增加;而Th1和Treg细胞比例随着免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9)去除MDSC减轻PMN模型小鼠的肾组织损伤;(10)去除MDSC降低Th17和Th2细胞比例及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但增加Th1和Treg细胞比例。结论:MDSC在PMN中显着增加,MDSC可能主要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PMN疾病进展。Th17的分化依赖于MDSC分泌的Arg-1。PMN小鼠模型证实去除MDSC可能主要通过减弱Th17免疫反应减轻小鼠肾脏损伤。

安至超[3](2021)在《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芪地糖肾方干预DN小鼠纤维化及胆汁酸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肾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肾脏纤维化是糖尿病肾脏病重要的病理表现之一。既往的研究认为,胆汁酸与糖脂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学者发现肾脏中也存在着丰富的胆汁酸受体,有证据显示胆汁酸通路与纤维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肝肾同源是重要的中医学概念,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胆汁酸——肾脏纤维化”通路与中医肝肾同源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现在还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胆汁酸和肾脏纤维化指标的水平与肝肾同源相关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阐释肝肾同源的物质基础,以丰富肝肾同源的科学内涵。蛋白尿是糖尿病肾脏病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前期研究认为芪地糖肾方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蛋白尿水平但是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芪地糖肾方是否通过胆汁酸途径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纤维化状态和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的问题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芪地糖肾方干预db/db糖尿病肾脏病小鼠模型,揭示了该组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通过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附近社区体检中的糖尿病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8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础资料和尿液、血清标本,根据本团队的中医证素量表对收集的患者进行相关症状采集和评分,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肾脏病(DKD)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的尿液胆汁酸、P-ⅢCOL、Ⅳ-COL、LN、HA和血清中TGF-β 1。分别比较DM组和DKD组患者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关证素和胆汁酸、P-ⅢCOL、Ⅳ-COL、LN、HA和血清中TGF-β 1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胆汁酸、P-ⅢCOL、Ⅳ-COL、LN、HA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关证素和症状的相关性。实验部分通过饲养8周龄肥胖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雄性小鼠(SPF级)以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同时购买30只8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做为对照组。将14周龄的小鼠进行分组,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20只、造模组45只。其中正常鼠分为正常组和正常给药组,造模组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各组用生理盐水配制具体药物药灌胃,每天1次,灌胃液体积相等,具体药量依据前期研究有效剂量。给药期间所有小鼠每2周称重,每2周尾尖采血测血糖,每4周放入代谢笼中收集8小时尿液。于给药后的第12周末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结构和纤维化染色改变,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病理结构表现,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纤维化指标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小鼠血清胆汁酸谱,分析胆汁酸谱与肾脏纤维化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FXR表达,初步探究胆汁酸调节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结果临床部分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脏病组ALT、AST、尿素氮、eGFR、肌酐、总胆固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肾脏病组肝纤维化四项、胆汁酸和TGF-β 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脏病组患者肝血虚评分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证候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胆汁酸、TGF-β 1、P-ⅢCOL、Ⅳ-COL、LN、HA分别与肝虚、肾虚、肝血虚、肝阴虚、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和肝肾亏虚评分及相关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胆汁酸与肝血虚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A与肾精亏虚评分以及肝肾亏虚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胶原3与肾精亏虚评分和肝肾亏虚评分呈现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LN与视物昏花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TGF-β 1与视物昏花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胆汁酸与视物昏花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LN与腰膝冷痛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HA与耳轮干枯萎缩评分呈正相关(P<0.05),HA与小便短赤、腰膝冷痛评分呈负相关(P<0.05),胆汁酸与精神萎靡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实验部分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给药组生化指标之间变化无差异(P>0.05),西药组谷草转氨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谷草转氨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谷丙转氨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给药组血糖和体重变化无差异(P>0.05),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血糖和体重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灌胃前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之后三次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灌胃前西药组和中药组无差异,灌胃后三次检测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F-β 1、Smad2、Smad3和α-SMA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TGF-β 1、Smad2、Smad3和α-SMA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son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间质纤维化增生改变更为明显,而对于西药组和中药组来说,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并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也未见明显增厚,尤其是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好转。在胆汁酸成分分析中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A、Tβ-MC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β-MCA、T β-MCA和TC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WB方法检测肾脏FXR水平发现,各组水平变化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各胆汁酸成分与纤维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TBAs、CDCA、α-MCA、TCDCA、Tβ-MCA 与 Smad3 呈正相关,T β-MCA 与 TGF-β 1呈正相关,T β-MCA和TCA与Smad2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而言,胆汁酸和纤维化因子与肝虚证和肾虚证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丰富了肝肾同源理论的科学内涵。芪地糖肾方可以调节胆汁酸的分泌,进而改善肾脏的纤维化,也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郭晓媛[4](2021)在《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滋肾丸(ZiShenWan,ZSW)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ZSW治疗DN的靶点及通路,为ZSW治疗D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雄性6周龄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ZSW高剂量组、ZSW中剂量组、ZSW低剂量组(n=10);非糖尿病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适应性喂养2周后,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灌胃(高剂量:6.0g/kg;中剂量:3.0g/kg;低剂量:1.5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灌胃(1.0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每2周检测体重、尾静脉FBG;每4周检测尿液ACR、NAG酶、NGAL和CysC;给药12周后摘眼球取血,称量右肾脏重量,固定或冻存肾组织。血清检测HbA1c、BUN和CRE。肾组织经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后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病理半定量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强度;TUNEL染色观察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的损伤水平;Western blot及RT-qPCR分别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以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2.细胞实验: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复苏、传代及培养。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筛选细胞培养条件及药物干预剂量,以高渗葡萄糖(45μmol/L)培养HK-2细胞48 h诱导焦亡及EMT,分为高糖组、ZSW低剂量组、ZWS中剂量组、ZSW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干预(高剂量:15μg/ml;中剂量:7.5μg/ml;低剂量:3.75μg/ml);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干预(0.1μmol/L)。另设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甘露醇组为高渗对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评估细胞核的损伤、LDH试验评估细胞膜的损伤、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焦亡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 及 RT-qPCR 分别检测细胞 NLRP3、ASC、Caspase-1、IL-1β、cleaved IL-1 β、IL-18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3.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ZSW的药物活性成分和DN的疾病靶点,获得ZSW治疗DN的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ZSW治疗DN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ZSW治疗DN的关键靶点的PPI网络,筛选ZSW治疗DN的核心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和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1.动物实验:(1)药效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HbAlc、BUN、血CRE及尿ACR、NAG酶、NGAL、CysC显着升高(P<0.01)。经ZSW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2)肾组织病理学:模型组肾小球出现体积增大、基底膜不均匀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出现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染色面积、基底膜厚度、肾小管损伤指数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显着降低病理半定量评分(P<0.01)。(3)肾小管上皮细胞EM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强度、肾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强度、肾组织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ZSW显着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E-cadherin表达强度,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肾组织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或P<0.01)。(4)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碎裂增多,TUNEL染色阳性率显着升高,肾组织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碎裂,显着降低细胞TUNEL染色阳性率,显着降低肾组织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P<0.01)。(5)肾组织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降低上述指标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显着降低NLRP3、ASC mRNA表达(P<0.01),高剂量ZSW显着降低Caspase-1 mRNA表达(P<0.01)。2.细胞实验:(1)EMT:高糖培养使HK-2细胞形态发生间质细胞样改变,迁移能力显着增强,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ZSW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的间质样改变,显着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显着降低α-SMA蛋白及mRNA表达,不同程度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P<0.05或P<0.01)。(2)焦亡:高糖培养使HK-2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膜损伤加重,焦亡水平升高,IL-1β、IL-18释放增加,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明显减轻细胞核及细胞膜损伤,显着降低焦亡水平,显着减少IL-1β、IL-18释放以及 IL-1β、cleaved IL-1β 和 IL-18 蛋白及 mRNA 表达(P<0.01)。(3)NLRP3炎症小体活化:高糖培养使HK-2细胞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降低上述指标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 或 P<0.01)。3.网络药理学:经筛选获得ZSW的56个有效活性成分,与数据库中DN的疾病靶点映射获得166个ZSW治疗DN的靶点,与51个ZSW的有效活性成分共同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获得154个关键核心靶点,诸多靶点涉及炎症反应相关,主要富集在钙通道复合体、膜区、突触和细胞质等细胞组分;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神经递质结合等分子功能;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氧化还原、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包含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在内的炎症反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细胞增殖分化、内分泌抵抗、神经组织传导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1.ZSW有效降低db/db小鼠血糖,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及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小管上皮EMT及焦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2.ZSW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EMT及焦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3.ZSW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N,干预炎症反应是ZSW治疗DN的重要作用机制。

周学锋[5](2021)在《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种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3%(4.63亿人),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45年上升到10.9%(7亿人),大约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变成DKD患者。DKD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肾脏纤维化是DKD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进程,目前针对DKD肾脏纤维化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证明,TGFβ1/Smad3通路能够通过调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调节肾脏纤维化。相关研究发现,LncRNA MEG3(GENEID:55384)的过表达加重了细胞增殖,并诱导了细胞凋亡。LncRNA MEG3可以通过调节miR-181a/Egr-1/TLR4轴调节DKD大鼠的肾脏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在DKD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可引起DKD患者早期系膜细胞肥大、系膜扩张、细胞外基质蛋白积聚、肾小球硬化、内皮细胞损伤、足细胞凋亡、蛋白尿、肾脏功能障碍。Keap1/Nrf2是非常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途径。DKD属于中医学“水肿”、“肾消”、“消渴”、“关格”等病证范畴。DKD肾脏纤维化属于典型的“久病入络”、“肾络瘀阻”。DKD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产生痰浊、瘀血等产物阻滞肾络,痰瘀互结日久则络脉淤塞成积,治疗应该益气养阴,通络祛邪。糖肾方是本课题组负责人李平教授研制的治疗DKD的中药复方,由黄芪、生地黄、山茱萸、卫矛、三七、熟大黄、枳壳共七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功效。前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糖肾方能够显着降低DKD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并且改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但是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机制仍未被深入探索。因此本课题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潜在机制;2.基于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明确不同剂量糖肾方的治疗作用。3.基于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模型,探索糖肾方对DKD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参与活动以及作用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图、PPI图,并进行数据分析。2.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观察糖肾方低剂量、糖肾方中剂量、糖肾方高剂量的疗效。8周龄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测量基础数据:体重、血糖、尿量、尿蛋白定量。然后根据血糖和体重随机分组,Sham组和DKD组,DKD组进行单侧肾切除以及STZ注射造模手术;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以下5组:DKD组、DKD+糖肾方低剂量组(1.2 g/kg/d)、DKD+糖肾方中剂量组(2.4g/kg/d)、DKD+糖肾方高剂量组(4.8g/kg/d)、福辛普利钠组(1.33mg/kg/d)。实验动物10周龄开始灌胃给药,实验期间每周测体重,每4周测血糖,连续灌胃给药20周后结束实验。取材,收集大鼠血清、肾脏、肝脏等标本,并进行血、尿生化检测,Elisa测定尿蛋白等。病理组织切片PAS、MASSON染色等评估肾脏损伤情况。3.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纤维化模型研究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机制。基于药效学实验结果,选择糖肾方低剂量组完成本章节机制研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Real-time PCR 等实验技术评估糖肾方对 DKD 大鼠的肾脏皮质中 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TGFβ1,Smad 3,p-Smad 3,p-Smad 2/3,LncRNA MEG3 表达水平的影响。糖肾方给药干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之后,观察HK2细胞中Collagen Ⅰ,Fibronectin,p-Smad 2/3,LncRNA MEG3mRNA 的变化情况。4.利用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以及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研究糖肾方治疗DKD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实验分组与方法3相同,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Real-time PCR等实验技术评估糖肾方对DKD大鼠的肾脏皮质中Keap1,Nrf2,HO1,3-NT的影响。利用DHE染色法检测DKD大鼠的肾脏皮质中ROS的含量。糖肾方给药干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之后,观察HK2细胞中Keap1,Nrf2,HO1的变化情况。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糖肾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素,beta-谷甾醇,山奈酚,DiincarviloneA,阿魏酸甲酯,地黄苦苷元,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豆甾醇,4-羟基肉桂酸甲酯,7-O-methylisomucronulatol;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核心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纤连蛋白 1(fibronectin 1,FN1),TGFβ1,SMAD3,SMAD2等。GO富集分析发现糖肾方参与了抗氧化的生物过程,据此,我们挖掘了与糖肾方有关的氧化应激相关靶点,超氧化物歧物酶1(Superoxidedismutase,SOD1),HO1,Keap1,Nrf2。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可能是通过调整TGFβ/Smad通路以及Keap1/Nrf2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2.药效学结果证明糖肾方能够改善DKD大鼠的肾脏损伤。DKD组大鼠从实验开始时,体重和状态较Sham组较差,随着实验的进行,体重差异持续增加。药物干预第20周时,与DKD组相比较,各给药组的大鼠状态均有改善。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组大鼠体重从药物干预第14周时体重高于DKD组,并持续到实验结束。DKD组大鼠血糖水平从实验开始时即明显高于Sham组,直到实验结束。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组的血糖水平从实验药物干预第16周开始下降,持续到实验第20周时,显着低于DKD组血糖水平。DKD大鼠的脏器指数、24h尿量、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水平等均显着高于Sham组,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治疗DKD大鼠20周之后,均能够显着降低24h尿量,减少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脏功能、肝脏功能,纠正血脂紊乱;PAS和Masson’s Trichrome染色显示,DKD组大鼠肾脏出现了显着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纤维化,糖肾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以及福辛普利钠干预治疗后,能够改善DKD大鼠肾脏的病理损伤.3.糖肾方能够通过调节TGFβ1/Smad 3通路以及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与Sham组相比较,DKD大鼠肾脏皮质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TGFβ1,p-Smad 2/3,Smad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DKD大鼠肾脏皮质中LncRNA MEG3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给予糖肾方干预治疗20周后,可以显着降低DKD大鼠的Collagen Ⅰ,Collagen Ⅳ,Fibronectin,TGFβ1,p-Smad2/3,Smad3,p-Smad3,LncRNA MEG3的表达。糖肾方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Collagen Ⅰ,Fibronectin蛋白的沉积以及Smad 2/3蛋白的磷酸化。下调TGFβ1 mRNA以及Lnc RNA MEG3 mRNA的表达水平。4.糖肾方能够通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DKD大鼠中MDA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SOD含量明显低于Sham组。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3-NT、Keap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KD大鼠肾脏皮质中的ROS含量增加;给予糖肾方干预治疗20周后,能够显着降低DKD大鼠3-NT、Kea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DKD大鼠肾脏皮质中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糖肾方可以降低NOX4基因表达水平,提高TXNRD1和GCLC基因表达水平。糖肾方可以减少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ROS的含量,提高Nrf2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降低Keap1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并在DKD动物模型以及HG诱导的HK2细胞中进行验证,明确了糖肾方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以及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通过调控Keap1/Nrf 2信号通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

史扬[6](2021)在《基于“精损络痹”理论探讨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文中指出目的:本团队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肾精亏虚证是糖尿病肾脏病(Diabet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最主要的本虚证型,以填补肾精为核心的治疗大法在DKD临床治疗中收效显着,中医辨证施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DKD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目前,肾精亏虚的证型评判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实施,尚缺乏客观化的生物学评判指标,掣肘了填补肾精这一有效治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拮抗纤维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Klotho蛋白具有类似“肾精”的生物学效应,相关课题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以“精损络痹”理论为指导的填补肾精治法可抑制DKD促纤维化因子如TGF-β1等的表达,故本次研究旨在探索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以求为DKD肾精亏虚证的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依托课题“探讨线粒体损伤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虚证的相关性”(课题编号2020-JYB-XJSJJ-062)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Ⅲ~Ⅳ期DKD患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再依据课题前期研究形成的中医证素评判量表将DKD组分为肾精亏虚组(精亏组)、非肾精亏虚组(非精亏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理化检查结果及血清样本,用Elisa检测方法评估上述受试者血清TGF-β1、Klotho、MMP-9、TIMP-1水平。对DKD组、DM组与精亏组、非精亏组的临床资料及上述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对比;探索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Klotho、MMP-9、TIMP-1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Ⅲ~Ⅳ期DKD患者56例、DM患者29例,并依据课题前期研究形成的中医证素评判量表将DKD组分为精亏组36例、非精亏组20例。1.DKD与DM组间比较在性别、年龄、BMI、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DM组相比,DK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着下降(P<0.01),总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显着升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等其余临床理化结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与DM组相比,DKD组患者血清TGF-β1、TIMP-1显着升高(P<0.01),MMP-9/TIMP-1显着降低(P<0.01),Klotho水平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MP-9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与DKD非精亏组比较,DKD精亏组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BMI、家族史等其余一般资料比较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DKD非精亏组相比,DKD精亏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着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总量水平显着升高(P<0.01),DKD精亏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与DKD非精亏组相比,DKD精亏组患者兼夹痰浊证的证素积分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与DKD非精亏组相比,DKD精亏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着升高(P<0.01),TIMP-1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KD精亏组患者Klotho水平较DKD非精亏组患者显着下降(P<0.01),两组间MMP-9及MMP-9/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TGF-β1、Klotho与肾精亏虚证明显相关,TGF-β1水平与肾精亏虚证积分呈正相关(r=0.426,P<0.01),Klotho 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0.375,P<0.01)。结论:DKD肾精亏虚证积分与TGF-β1呈正相关,与Klotho呈负相关;TGF-β1、Klotho可能参与了 DKD肾精亏虚证的发病过程。

王青青[7](2021)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至2020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内分泌科诊断为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37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63例。再将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三个亚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例,弥漫性糖尿病肾病组28例,结节性糖尿病肾病组27例。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分析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可见: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补体C3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补体C4水平高于糖尿病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血清补体C3(OR:0.046,95%CI:0.007-0.315,P<0.05)、白蛋白(OR:0.744,95%CI:0.641-0.863,P<0.05)、免疫球蛋白G(OR:0.737,95%CI:0.544-0.999,P<0.05)是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因子,其中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分析糖尿病肾病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可见:三组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依次下降,结节性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3)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后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与肌酐、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存在负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G与肌酐、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存在负相关;血清补体C3与肌酐存在负相关,与eGFR存在正相关。研究结论:(1)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预测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相关,随着肾功能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水平下降,提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王文文[8](2021)在《基于肾小管EMT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探究肾康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小管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的]肾康注射液(SKI)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常用中药复方制剂。SKI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不仅在临床中有实践应用,更有基础研究证实其有效性。此外,SKI与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方案联合,可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从而用于治疗早、中期糖尿病(DKD)患者。然而,目前尚无SKI直接干预DKD肾小管损伤临床疗效的报道。因此,对于一些伴有肾小管损伤的早、中期DKD患者,我们推测,SKI联合常规处理方式的治疗方案可改善肾功能,而且,能减轻肾小管损伤,延缓DKD进展。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单中心、小样本的SKI改善DKD患者肾小管损伤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G3b期DKD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4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评估和研究。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的治疗措施;B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治疗+SKI”的治疗措施。在患者接受上述治疗措施前,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参数;再比较其在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2周后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常规生化指标、肾小管损伤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等。[结果]对于G3b期DKD患者,“常规基础治疗+SKI”能改善其中医证候,常规生化指标如Scr、BUN、UA、eGFR、CYS-C、RBP、UACR以及肾小管损伤指标如UNAG等得到改善;但是,对其血清TCO2、血清NO、血清RBP以及其它安全性生化指标,如ALT、RBC、AST、Hb等均无影响。[结论]我们发现,对于在本研究中所收集的40例G3b期DKD患者的病例资料,“常规基础治疗+SKI”能改善部分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部分常规生化指标以及肾小管损伤指标。其中,与“常规基础治疗”相比,对于Scr、eGFR、UNAG、UACR、CYS-C的改善作用,“常规基础治疗+SKI”疗效更优。[背景/目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肾小管病(DT)可能早于肾小球和微血管病变,并在糖尿病肾病(D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肾康注射液(SKI)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病(CKD)的常用药物,但是,SKI是否能减轻DT仍不清楚。我们以探索新的DT治疗策略为目的,试图基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和内质网应激(ERS)诱导的细胞凋亡来阐明SKI减轻DT的作用和深层机制,将其与罗格列酮(ROS)——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相对比,进而,针对ERS相关的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来揭示SKI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子靶点。[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法”、“高脂饲料喂养法”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动物模型,建立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4个组别,设置如下:正常组(每天2mL双蒸水喂养),DKD模型组(DKD造模不经其它处理,每天2mL双蒸水喂养)、SKI组(DKD造模后经SKI治疗,每天灌胃给予5g·kg-1的SKI溶液)和ROS组(DKD造模后经ROS处理,5 mg·kg-1的计量每天灌胃给予)。给药6周后,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检测各项指标。采集模型鼠疗效学指标、肾小管损伤指标、肾小管EMT指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标、肾小管ERS指标以及相关的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此外,在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NRK-52E细胞,观察SKI和ROS对凋亡指标、ERS指标以及相关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借助基于DKD的DT大鼠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我们阐明:①SKI和ROS能改善模型鼠的一般情况、肾脏形态和部分常规生化指标以及尿酶;②SKI和ROS能改善或抑制肾小管损伤和EMT;③SKI和ROS能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ERS;④SKI和ROS能抑制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活性。[结论]SKI通过抑制肾小管EMT和ERS诱导的细胞凋亡而减轻DT,而且,SKI的作用与ROS相似。该发现将促进SKI在DT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

陆梦兰[9](2021)在《固肾泄浊和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以糖尿病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肾脏疾病,一般都有较长的血糖控制不佳病史,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基数的增大,患有糖尿病肾病的人群数也随之不断上升,因糖尿病肾病控制不佳而走向肾脏病终点的患者也逐年增多[1],固肾泄浊和络方是导师郑艳辉主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特效方,我们在临床过程中发现服用固肾泄浊和络方后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乏力、水肿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实验室相关指标证明本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固肾泄浊和络方是否能改善肾脏病理,以及基于什么样的机制对肾脏起保护作用尚未可知。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固肾泄浊和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和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DN组)、厄贝沙坦组(Ⅰ组)、固肾泄浊和络方低剂量组(GSL组)、固肾泄浊和络方中剂量组(GSM组)、固肾泄浊和络方高剂量组(GSH组),N组、DN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余治疗组用相应药物灌胃,给药体积均为10ml/kg/d,给药干预时间为6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分别测定大鼠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取肾后,肾组织切片后行HE及PAS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wnt4,β-catenin及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GSM组、GSH组及Ⅰ组均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糖、24小时尿蛋白;HE、PAS染色见固肾泄浊和络方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能明显改善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炎细胞浸润,减少基质增生,改善基底膜增厚;固肾泄浊和络方高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能有效改善肾组织wnt4、β-catenin表达,且与厄贝沙坦组相比,固肾泄浊和络方高剂量组肾组织表达的wnt4、β-catenin进一步下降;固肾泄浊和络方高剂量组有效减少Ⅳ型胶原的表达的功能。结论:固肾泄浊和络方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24小时尿蛋白、Scr及BUN,并减少wnt4、β-catenin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对肾脏病理有改善作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减少wnt4、β-catenin及Ⅳ型胶原的过度表达有关。

张蓓蓓[10](2021)在《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肾小管损伤标志物,评价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设计,纳入40例中医辨证属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标准方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基础上,探讨潜阳育阴颗粒能否通过抑制纤维化反应、降低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极显着差异(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61.1%,对照组有效率为22.2%,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相比,组间无差异性(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脉压差优于其治疗前(P<0.01)。③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TGF-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血清HA、LN、PⅢ-NP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差异(P<0.05),血清Ⅳ-C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尿NGAL、KIM-1、IL-18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着的差异(P<0.01);⑤治疗后试验组的杨氏模量Emean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杨氏模量值有极显着的差异(P<0.01)。结论:①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可显着改善阴虚阳亢型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②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降低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水平;③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着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NGAL、KIM-1、IL-18的含量。④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中TGF-β、HA、LN、PⅢ-NP的表达水平,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⑤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协助评估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纤维化的程度,恢复肾脏弹性,从而降低其肾脏的杨氏模量值。

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病程
        1.2.2 血液生化指标和骨代谢指标
        1.2.3 骨密度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病程比较
    2.2 三组血液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2.3 三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情况比较
    2.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髓系抑制细胞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原发性膜性肾病
        1.1.1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
        1.1.2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1.1.3 治疗上的新进展
    1.2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免疫细胞间的关系
        1.2.1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Th2细胞
        1.2.2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B淋巴细胞
        1.2.3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Th17细胞
        1.2.4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
        1.2.5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Treg
    1.3 MDSC
        1.3.1 MDSC的生物分类和功能特征
        1.3.2 MDS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1.3.3 MDSC在肿瘤中的作用
        1.3.4 MDSC在免疫相关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1.3.5 MDSC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1.4 Th1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4.1 Th17细胞的分化和表达调控
        1.4.2 Th17细胞功能
        1.4.3 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
        1.4.4 Th17细胞在肾脏炎症和肾脏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第2章 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MDSC通过促进Th17细胞极化促进疾病进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研究对象入组及排除标准
        2.3.2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2.3.3 磁珠分选初始CD4~+ T细胞
        2.3.4 流式分选MDSC
        2.3.5 MDSC抑制功能实验
        2.3.6 Th17极化实验
        2.3.7 Th2极化实验
        2.3.8 培养MDSC
        2.3.9 细胞外染色
        2.3.10 细胞内IFN-γ/IL-4/IL-17A染色
        2.3.11 Treg染色
        2.3.12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IgG
        2.3.13 人Th1/Th2/Th17 细胞因子检测
        2.3.14 血浆Arg-1 和IL- 13 检测
        2.3.15 荧光定量PCR
        2.3.16 组织染色
        2.3.17 多色免疫组化(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3.18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PMN患者病变肾组织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2.4.2 PMN患者血浆中抗PLA2R抗体含量与尿蛋白定量正相关
        2.4.3 CD3~+ T细胞与CD11b~+ 细胞在PMN患者病变肾组织中沉积
        2.4.4 PMN患者Th2反应增强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2.4.5 PMN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下调
        2.4.6 PM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下调
        2.4.7 PMN患者外周血MDSC及亚群数量显着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2.4.8 PMN患者的MDSC具有更强的抑制自体初始CD4+ T细胞增殖的功能
        2.4.9 PMN患者Th2比例增加与MDSC增加正相关
        2.4.10 体外IL -6 和IL-10 增强MDSC抑制Th2分化的能力
        2.4.11 IL-17~+ 细胞和CD11b~+ 细胞在PMN患者病变肾组织中沉积
        2.4.12 PMN患者Th17反应增强并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
        2.4.13 PMN患者Th17反应与MDSC正相关
        2.4.14 MDSC以Arg-1 依赖的方式促进Th17细胞分化
        2.4.15 PMN 患者血浆 Arg-1 含量增加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2.4.16 IL-6 和IL-10 促进MDSC分泌Arg-1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去除MDSC缓解PMN模型小鼠的肾脏损伤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膜性肾病小鼠模型的构建及GEM治疗
        3.3.2 PBMC的分离
        3.3.3 背部和腋窝淋巴结细胞分离
        3.3.4 脾脏单细胞悬液制备
        3.3.5 流式检测MDSC
        3.3.6 Treg细胞内染色
        3.3.7 Th1/2/17 细胞内染色
        3.3.8 荧光定量PCR
        3.3.9 小鼠尿白蛋白/尿肌酐比率的测定
        3.3.10 小鼠血清尿素氮测定
        3.3.11 肾组织病理染色
        3.3.12 肾脏透射电镜制备
        3.3.13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应用rh-α3NC1成功构建小鼠PMN模型
        3.4.2 PMN小鼠MDSC及其亚群比例增加
        3.4.3 GEM可有效去除小鼠外周血中MDSC
        3.4.4 去除MDSC减轻PMN模型小鼠的肾组织损伤
        3.4.5 去除MDSC减弱PMN小鼠Th17免疫反应
        3.4.6 去除MDSC减弱PMN小鼠Th2免疫反应
        3.4.7 去除MDSC增强PMN小鼠Th1免疫反应
        3.4.8 去除MDSC增加PMN小鼠Treg比例
    3.5 实验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芪地糖肾方干预DN小鼠纤维化及胆汁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与肝、肾关系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糖尿病与肝脏的关系
        2 胆汁酸和FXR的研究进展
        3 纤维化与胆汁酸及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病与肝肾相关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对“肝”、“肾”相关以及和消渴病肾病关系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学肝肾相关研究及其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应用
        3 胆汁酸和FXR与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4 纤维化与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糖尿病肾脏病胆汁酸及纤维化因子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芪地糖肾方对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肾脏纤维化因子的干预研究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芪地糖肾方对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胆汁酸通路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胆汁酸成分与纤维化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医证候评定表
个人简介

(4)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
        3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4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中医病机与辨证
        5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6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现代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滋肾丸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滋肾丸的源流与命名
        3 滋肾丸的方证与方义
        4 滋肾丸的制方与化裁
        5 滋肾丸的名家应用经验
        6 滋肾丸的临床应用研究
        7 滋肾丸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滋肾丸干预高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滋肾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LncRNA在DKD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药改善DKD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糖肾方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机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二章 糖肾方治疗单侧肾切除合并STZ注射诱导的DKD大鼠的疗效观察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三章 糖肾方通过调控TGFβ1/Smad3和LncRNA MEG3改善DKD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四章 糖肾方通过调控Keap1/Nrf2减轻DKD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精损络痹”理论探讨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DKD流行病学及机制
        2. 纤维化相关常见指标
        3. 纤维化因子与DKD的关系
        4. 临床干预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脏病与纤维化关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DKD本虚标实的病机理论研究
        2. 纤维化因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3. DKD与纤维化因子的中医临证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排标准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结果
        1. DKD肾精亏虚证患者的一般情况
        2. DKD肾精亏虚证的中医证候、兼夹证素分析
        3. DKD肾精亏虚证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点
        4. 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
    讨论
        1. 肾精亏虚证的中医证候、兼夹证素特点分析
        2. 肾精亏虚证的临床资料分析
        3. 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系分析
        4. “精损络痹”理论的科学内涵
结语
    结论
    创新点与特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医证素评定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2.1.1 糖尿病
        2.1.2 糖尿病肾病
    2.2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
        2.2.1 免疫球蛋白
        2.2.2 补体系统
    2.3 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与糖尿病肾病
        2.3.1 免疫球蛋白与糖尿病肾病
        2.3.2 补体系统与糖尿病肾病
    2.4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临床资料
        3.2.1 临床资料
        3.2.2 数据计算
        3.2.3 诊断标准及分组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各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4.2 糖尿病肾病发病预测因子分析
        4.2.1 Logistic回归分析
        4.2.2 ROC曲线
    4.3 糖尿病肾病各亚组之间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4.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基于肾小管EMT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探究肾康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小管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糖尿病肾小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肾康注射液组分的干预作用
    引言
    1.糖尿病肾小管病的发病机制
    2. 糖尿病肾小管病的临床特征
    3. 糖尿病肾小管病的治疗策略
    4. SKI组分对糖尿病肾小管损伤的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肾康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2. 一般资料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的变化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eGFR以及UA的变化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NAG、UACR的变化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YS-C、TCO_2、NO以及RBP的变化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以及RBC、Hb的变化
    讨论
        1. 对DKD患者肾小管损伤中医病机特点的认识
        2. SKI对DKD患者肾小管损伤的影响
        3. SKI对DKD患者肾功能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基于肾小管EMT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探究肾康注射液减轻糖尿病肾小管病的作用和机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结果
        1. SKI和ROS对DT模型大鼠一般情况、肾脏形态、常规生化指标以及UNAG的影响
        2. SKI和ROS对DT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的影响
        3. SKI和ROS对DT模型大鼠肾小管EMT的影响
        4. SKI和ROS对DT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5. SKI和ROS在体外对HG诱导的NRK-52E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6. SKI和ROS在体外对HG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的影响
        7. SKI和ROS在体内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8. SKI和ROS对DT大鼠模型肾组织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
        9. SKI和ROS在体外对HG诱导的NRK-52E细胞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
    讨论
        1. DT大鼠模型的肾小管损伤特征以及SKI和ROS在体内的干预作用
        2. DT大鼠模型的肾小管EMT特征以及SKI和ROS在体内的干预作用
        3. DT大鼠模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特征以及SKI和ROS在体内外的干预作用
        4. DT大鼠模型的肾组织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特征以及SKI和ROS在体内外的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结语
英文缩略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固肾泄浊和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1.2 糖尿病肾病常用治法
        1.3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进展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3 Ⅳ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2.4 糖尿病肾病病理特征
    3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与wnt4、β-catenin及Ⅳ型胶原的关系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2.2 分组情况
        2.3 实验干预方法
        2.4 检测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糖尿病肾病大鼠成模率及死亡率
        4.2 体重变化
        4.3 血中生化指标变化
        4.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4.5 肾组织病理改变
        4.6 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肾脏wnt4、β-catenin及Ⅳ型胶原的表达
第三章 讨论
    1 糖尿病肾病大鼠造模方法及成模标准
    2 选用厄贝沙坦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的原因
    3 选择固肾泄浊和络方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4 实验结果分析
    5 实验设计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词简表
    附录2 实验所用液体配置
    附录3 HE染色步骤
    附录4 PAS染色步骤
    附录5 Western blot法检测步骤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1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机制
        1.2 评价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生化指标
        1.3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程度评价
        1.4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
    2.中医学对高血压肾病的认识
        2.1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名认识
        2.2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3 高血压肾病的辩证分期
        2.4 高血压肾病的中医治疗
    3.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经验浅析
    4.潜阳育阴颗粒研究进展
        4.1 潜阳育阴颗粒的组成配伍及药理作用
        4.2 潜阳育阴颗粒通过调控肾纤维化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假说建立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试验病例的终止
        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3.研究方法
        3.1 随机
        3.2 分组
        3.3 给药方法
        3.4 疗程
        3.5 合并用药及规定
    4.实验药品和仪器
        4.1 实验药品
        4.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5.研究内容及观察指标
        5.1 中医证候积分
        5.2 血压参数
        5.3 血清纤维化指标
        5.4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5.5 肾脏杨氏模量值
        5.6 安全性观察
    6.统计方法
    7.研究结果
        7.1 治疗前一般资料对比
        7.2 疗效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结果讨论
        1.1 潜阳育阴颗粒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2 潜阳育阴颗粒对早期高血压肾小管损害标志物的影响
        1.3 潜阳育阴颗粒对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1.4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2.总结
    3.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3.2 未来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主要缩写词
    附表2: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表3: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4: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5: 病例随访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 李晋莹,李舸.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1)
  • [2]髓系抑制细胞通过增强Th17反应促进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D]. 李会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肝肾同源探讨芪地糖肾方干预DN小鼠纤维化及胆汁酸的研究[D]. 安至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郭晓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D]. 周学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精损络痹”理论探讨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D]. 史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 王青青. 吉林大学, 2021(01)
  • [8]基于肾小管EMT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探究肾康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小管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D]. 王文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固肾泄浊和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D]. 陆梦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D]. 张蓓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IV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