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56例治疗及转归

慢性精神分裂症56例治疗及转归

一、56例慢性分裂症的治疗与归宿(论文文献综述)

郝晓芳[1](2018)在《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乙肝肝硬化逆转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乙肝肝硬化逆转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或住院部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治疗时间不同、NAs药物不同和肝硬化分期不同分组,比较抗病毒治疗1年、2年、3年、4年、5年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肝脏硬度值(LSM)、门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改善情况。用SPSS22.0版相关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全部研究对象治疗不同时间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LSM等指标比较基线时ALT、AST、TBIL、ALB、HA、LN、LSM、脾脏厚度与治疗后各随访点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TBIL在治疗1年和5年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A、LN、LSM值、脾脏厚度均可得到改善,肝功能趋于稳定。2.不同药物治疗前后情况2.1组内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LSM等指标不同时间比较全部研究对象,应用三种药物抗病毒治疗后ALT、AST、TBIL、ALB、HA、LN、LSM值、脾脏厚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显着(P值均为0.000,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T、AST、TBIL、ALB、HA、LN、LSM值、脾脏厚度均可得到改善。2.2组间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LSM等指标不同时间比较抗病毒治疗后ALT、AST、TBIL、ALB、LN和门静脉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M值及脾脏厚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V组和LAM+ADV组优于ADV组(在HA方面),ETV组优于ADV组和LAM+ADV组(在LSM值和脾脏厚度方面)。3.不同分期治疗前后情况3.1组内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LSM等指标不同时间比较代偿期全部研究对象基线ALT、AST、TBIL、ALB、HA、LN、LSM值、脾脏厚度与治疗后各随访点比较差异显着(P值均为0.000,P<0.05),门静脉宽度基线与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T、AST、TBIL、ALB、HA、LN、LSM值、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均可得到改善。失代偿期全部研究对象基线ALT、AST、TBIL、ALB、HA、LN、LSM值与治疗后各随访点比较差异显着(P值均为0.000,P<0.05)。门静脉宽度基线和治疗1年与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脾脏厚度基线与治疗4年和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T、AST、TBIL、ALB、HA、LN、LSM值、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均可得到改善。3.2组间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LSM等指标不同时间比较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组间比较,ALT、AST在1年、2年、3年、4年、5年,两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代偿期TBIL、ALB、HA、LN、LSM值、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明显低于失代偿期,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NAs药物治疗,达到病毒学长期抑制后,治疗时间越长,减轻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的疗效越好。2.ADV、ETV和LAM+ADV三种药物,达到病毒学长期抑制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且在HA方面ETV组和LAM+ADV组优于ADV组,在LSM值和脾脏厚度方面ETV组优于ADV组和LAM+ADV组。3.不论肝硬化分期如何,达到病毒学长期抑制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代偿期较失代偿期改善明显。

顾韵斐[2](2018)在《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 ——上海阳光心园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精神障碍疾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而对应的精神卫生资源则相对匮乏,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其患者普遍存在着受到社会歧视的问题,加之一些有关的暴力事件通过媒体被渲染放大,导致了许多患者由于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意愿等的原因,不被社会或是家庭接纳、无法回归或是不愿意回归社会,导致家庭经济负担重,康复进程缓慢等问题的产生。因而,患者回归社会、参与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无论是2003年世卫组织发布的《精神卫生政策与服务指南》,还是2013年经过20余年历程终获颁布的《精神卫生法》都提到了要以社区康复服务为主导帮助解决精神障碍患者在离开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后漫长的康复问题。对于上海而言,社区康复服务开展相对较早,目前已经在全市建立了212个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阳光心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患者而言,阳光心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是患者在社区的家,是患者昂首迈向社会的桥梁。因而,本研究期望以上海阳光心园为实例,从其现状及服务对象入手,在社会融入理论的框架下,系统地分析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不足以及产生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为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样本阳光心园工作人员的访谈和对患者的问卷调查,结合其他研究资料,研究结论表明:(1)社区康复服务对患者回归社会的外部环境构建作用是通过福利保障减轻了家庭与经济负担;让患者走出家庭;提供了回归社会资源的整合渠道。而其对于患者个体内部的提升作用则反映在患者回归社会的意愿增强以及自身能力与信心的提升。并且,社区康复服务还促进了社会的认知和包容。(2)对于社区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作用的不足则表现在康复服务覆盖面小;康复环境相对封闭;缺乏有效地家庭社会支持融入;回归社会的引导不足;对患者心理健康帮助不足。(3)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从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政府目标的差异、资源配置的匮乏、服务形式的局限、专业力量支持的缺乏等因素。而同时家庭社会认知和支持途径的缺失以及患者个体的因素也导致了这些不足。(4)为提升社区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从平台建设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政府目标转变;进一步加强资源投入与引导并行;不断增强规范与透明建设;提升专业量化水平的改进建议。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更为开放的社会参与平台;加强精神障碍及阳光心园的社会宣传的改进建议。从帮助患者个人增能的角度,提出了回归社会引导方式的转变以及制定个性化社区康复服务计划的改进建议。

王婕[3](2018)在《益气活血方调控Sig-1R、SERCA2a、IP3R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igma 1受体(sigmal receptor,Sig-1R)作为内质网重要分子伴侣蛋白,通过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的相互作用调控内质网线粒体间的Ca2+转运,保护线粒体结构,促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产生,增加心肌肌浆网 Ca2+-ATP 酶(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ERCA2a)的活性,改善Ca2+循环和能量代谢障碍,发挥心肌细胞保护的作用,是决定细胞存活的关键,在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逆转心室重构、缓解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医学对心衰的认识,针对心衰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益气活血方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着。以Sig-1R为切入点研究益气活血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分子机制,将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在亚细胞器水平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客观的实验证据,为心力衰竭的防治研究开辟新的思路。目的:以亚细胞器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为切入点,观察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作用的益气活血方对Sig-1R及相关分子SERCA2a、IP3R的表达及线粒体形态结构、功能,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药在心衰的治疗中通过Sig-1R调控SERCA2a、IP3R表达,改善能量代谢障碍,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机制。拟从亚细胞器及其相互联系角度,为益气活血中药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和氟伏沙明对照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连续给予相应药物8周后,通过大鼠心脏超声心动检测、心脏质量指数测定评估心功能以及心肌结构的变化;HE染色、透射电镜进行心肌细胞、线粒体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取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Sig-1R、SERCA2a、IP3R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变化;ATP荧光强度法分析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含量的变化。结果:1.术后8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及其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在冠状动脉结扎术后8周,大鼠的心室结构发生了重构,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 VoL;d)、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 VoL;s)显着增加(P<0.01),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e thickness,LVPWTd)、左室后壁收缩末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systolic thickness,LVPWTs)显着降低(P<0.01),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而各药物组大鼠的上述心肌重构指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1)。2.各组超声心动图功能学指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显着降低(P<0.01),而各药物组可以显着改善心梗大鼠心脏EF%、FS%(P<0.01)。3.模型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和氟伏沙明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都显着降低(P<0.01)。4.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有序,胞浆着色均匀。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浆染色不均,核固缩,心肌纤维走形断裂,结构破坏。益气活血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减小。氟伏沙明组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类似,也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胞浆着色不均,核固缩等病理改变。5.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Sig-1R、SERCA2a、IP3RmRNA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Sig-1RmRNA的表达降低(P<0.05)。益气活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氟伏沙明组Sig-1RmRNA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SERCA2amRNA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低剂量组SERCA2amRNA表达增加,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活血高剂量组SERCA2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氟伏沙明组与之相比,其SERCA2amRNA表达亦增加(P<0.05);模型组IP3Rm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低剂量组、益气活血高剂量组IP3RmRNA的表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氟伏沙明组与之比较,IP3R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6.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Sig-1R、SERCA2a、IP3R蛋白表达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ig-1R、SERCA2a、IP3R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Sig-1R表达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益气活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氟伏沙明组Sig-1R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ERCA2a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在α=0.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活血低剂量组、氟伏沙明组与模型组相比较SERCA2a表达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ERCA2a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P3R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低组IP3R表达降低(P<0.05),益高组IP3R表达显着降低(P<0.01),氟伏沙明组IP3R亦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7.益气活血方对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心肌梗死术后8周心肌组织取材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测。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紧密、无断裂,横纹清晰可见,肌小节完整,胞浆中有丰富的线粒体,为圆形或椭圆形,线粒体形态正常,无肿胀,膜连续完整,结构清晰,排列有序,线粒体内无空泡化现象;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断裂、排列紊乱甚至发生溶解,线粒体形态大小不等,线粒体肿胀明显,嵴结构破坏、模糊不清,嵴间基质密度增高,线粒体膜不完整,部分空泡化明显;益低组、益高组与氟伏沙明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病理改变轻,线粒体排列规则,呈圆形、椭圆形,嵴较清晰,排列规整。8.益气活血方对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影响:模型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ATP浓度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氟伏沙明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ATP浓度均升高(益低组、氟伏沙明组P<0.05;益高组 P<0.01)。结论:低剂量和高剂量益气活血方能不同程度抑制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气活血方促进心肌细胞Sig-1R、SERCA2a的表达,抑制IP3R表达,恢复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但亚细胞器间信号转导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对于Sig-1R在保护心肌细胞及益气活血方对其影响的更为深入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地研究。

石秀兰[4](2017)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现状。(2)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湖南省某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应用Epidata3.1软件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的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3.24±12.10)分;三个维度条目均分中,躯体领域最高为(2.62±0.67)分,其次为其他领域为(2.49±0.63)分,最低为情绪领域为(2.46±0.78)分。(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2.13±8.32)分,处于轻度自我感受负担的患者50例(22.7%),处于中度自我感受负担的患者80例(36.4%),处于重度自我感受负担的患者58例(26.4%)。(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应对维度得分为(18.81±3.19)分,回避应对维度为(14.63±2.60)分,屈服应对维度为(9.86±2.14)分。面对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常模,屈服应对维度评分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应对维度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方式、住院次数、合并症种类及心功能分级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次数、合并症种类、心功能分级进入回归模型。(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回避应对、屈服应对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应对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住院次数、合并症种类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负担,总体处于中度水平,且较多地采用屈服应对方式,较少采用面对应对方式。(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回避应对、屈服应对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即自我感受负担越重,采取回避、屈服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越差;面对应对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即采取面对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越好。

齐洪军[5](2016)在《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王常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继承部分及相关临床研究部分。(一)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继承部分王常绮名老中医,为青海省名医,悬壶济患五十载,擅治脾胃病,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老尤其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法则与临床经验如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务必调畅气机,升降并用,升清降浊,气机畅达则痛胀可平;须标本兼顾,补泻并用,治本为主,重在扶正,正气得助则病邪易祛;宜运脾化湿,芳香醒脾,和胃降浊,湿浊尽去则脾得健运;必理气活血,气血同治,重在化瘀,气畅血行则疾病可愈;倡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寒热尽去则痞满可除;重清热解毒,热毒得解则病根可除;遣方用药以平润为宜,以平衡为期,燥润相济,凉温相宜,勿过滋过燥。此外,王老擅治久泻,认为治疗久泻应从湿论治,注重化湿渗湿,健脾益气,脾健湿化则久泻可止;治疗久泻不可一味温补固涩,宜视兼夹证之不同而分别佐用调畅气机、消食化滞、化湿止泻、清热利湿、升清降浊等法。除上述所述疾病外,王老还擅于治疗其它脾胃疾病,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胃,开膈化痰,活血化瘀,降逆清热为要,兼以养阴生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则必当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清泄胆热,化痰散结;治疗消化性溃疡重在补虚,治病求本;强调活血,促进愈合;结合辨病,灵活施治;疏木培土,从肝论治。(二)临床研究部分1.目的:(1)系统观察与研究王常绮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和预防控制复发的效果。(2)观察研究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的关系。(3)观察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2.方法:(1)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即采用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方治疗的中医治疗组及常规西药治疗的西药对照组,两组均收集50例病例。两组病例治疗方法如下:中医治疗组:采用王常绮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方研细末,装胶囊口服治疗,每粒0.4g,每次服3粒,每日3次,饭后服。西药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mg口服,每日1次,莫沙比利分散片5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均复查胃镜,分别计算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采用GerdQ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并在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病例均再次复查胃镜,分别计算两组的复发率。(2)对上述已经分组的两组病例,在治疗前依据诊断标准,结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例进行抑郁症、焦虑症筛查诊断,统计两组病例中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总病例数以及两组病例中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观察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3.结果:(1)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48.98%,显效率26.53%,有效率18.37%,总有效率93.88%,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54.35%,显效率21.74%,有效率19.57%,总有效率95.65%,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2)中医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2.5%、19.15%、22.22%,而西药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32.61%、37.78%、40.91%,两组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3)两组共100例病例中有伴发抑郁症患者39例,占39%,伴发焦虑症患者41例,占41%。(4)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如下: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10%,显效率50%,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临床治愈率5.26%,显效率15.79%,有效率36.84%,总有效率57.89%。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焦虑症的疗效如下: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14.29%,显效率57.14%,有效率19.05%,总有效率90.48%,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临床治愈率5%,显效率25%,有效率25%,总有效率55%。两组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两组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焦虑症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5)。4.结论:(1)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相当,但王常绮名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且药价低廉,可以认为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独特优势与自身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并为临床推广应用调和肝胃,开膈化痰,理气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可靠依据。(2)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还表明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其预防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反流性食管炎复发提供了有效措施,以有效降低该病复发率。(3)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4)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疗效显着,优于西药对照组,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同时也从临床治疗效果印证了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弋新[6](2016)在《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运用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焦虑症状实施干预,探讨其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日间疲劳、生活质量、照护者负担以及血压和心率的效果,以促进五行音乐疗法干预CHF患者焦虑症状的时间效应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推动五行音乐疗法干预疾病的规范化研究,推广其临床应用;弘扬中医护理特色,促进中医护理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5年1月至5月在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阳虚证CHF焦虑症状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由心内科医师按心衰指南给予的慢性心衰基础治疗方案:联合运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根据病情加用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和洋地黄类药物,严格控制心衰病因和诱因。干预前,经咨询专家及查阅文献,对五行音乐疗法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实施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施乐时辰为午时和酉时;对照组实施五行音乐疗法,施乐时辰避开午时和酉时。所有患者接受干预均为2次/天,30分钟/次,共60分钟,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干预结束后第4周进行随访。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Flinders疲劳量表(FFS)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评价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改善情况;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和心衰患者照顾者客观负担量表(DOBI)于干预前、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和照护者负担改善情况;同时于干预前、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评价患者血压和心率改善情况。结果共有70例CHF焦虑症状患者完成资料全部收集,其中试验组35例(剔除1例,脱落3例),对照组35例(剔除2例,脱落2例)。结果显示:1.焦虑症状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第4周、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SAS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AS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时间点SAS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睡眠质量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第4周、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时间点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患者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以及日间功能障碍3个维度得分后一时间点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只有PSQI总分后一时间点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日间疲劳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第4周、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FFS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FS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时间点FFS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MLHFQ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LHFQ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时间点MLHFQ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MLHFQ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但干预结束后第4周MLHFQ得分与干预第8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5.照护者负担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DOBI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DOBI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时间点DOBI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DOBI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结束后第4周DOBI得分与干预第8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压和心率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第8周和干预结束后第4周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可缓解CHF患者焦虑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日间疲劳和照护者负担,其疗效优于常规五行音乐疗法,且随干预时间延长疗效愈佳;同时也可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将子午流注理论用于指导五行音乐疗法择时施乐,可提高其对CHF焦虑症状患者的干预疗效,促进中医护理和中医时间医学发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

于艳丽[7](2014)在《行为干预改善慢性心衰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慢性心衰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提出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实验性研究设计,将62例慢性心衰合并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31)和行为干预组(n=31),两组均给予心血管病和尿失禁常规护理,干预组另外给予行为干预。行为干预的措施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耻骨肌锻炼、重建排尿习惯等。分别在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收集测量的指标数据。测量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编制的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数据建立数据库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对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有61例患者参与并完成了本项研究,其中干预组30例,对照组31例。干预前两组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ICI-Q-SF)、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干预6周后,组间相比结果显示,干预组ICI-Q-SF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两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职能四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躯体疼痛和精力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慢性心衰尿失禁患者的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闫冠韫[8](2013)在《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的历程》文中研究说明天然药物是指来源于自然界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具有明确疗效的单一化学成分或多组分物质,其中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的转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过程,但目前尚无对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发展史的系统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上述历史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中外药学发展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其次,论述了化学药物在中国炼丹术、阿拉伯炼金术、欧洲炼金术的基础上,历经由粗到精、由盲目到自觉、由经验性实验到科学合理设计的过程,即发现、发展和设计贯穿于化学药物发展的全部历程;最后,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四类药物:码啡、奎宁、喜树碱、扁豆碱及其衍生物为例,介绍了天然药物从提取到合成的发展路径,揭示了化学、药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对药学发展的伟大贡献,对未来新药研制具有良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研究结论:一、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的根本原因是:天然药物的局限性和化学药物的优势。同时,天然药物要发挥优势,与化学药物取长补短,继承发展;二、化学药物诞生在欧洲是因为:(一)希腊学术传统与近代科学兴起有着内在联系.(二)文艺复兴开辟了生理学、化学等学科.(三)研究者的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重要药物长期应用的宝贵经验;三、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于慧杰[9](2012)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酸枣仁汤干预》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文所从事的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中医“肝藏血、血舍魂”理论探讨失眠的生物学基础(基金编号:No.30973687)的分支。近年肝病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但其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有必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地探讨肝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生理、病理学变化。本文仅就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酸枣仁汤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1.本项研究选取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患者共13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0年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制定的关于非器质性失眠的诊断标准。由专业中医人员采用门诊询问填表的方式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的病例。然后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相关检查(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ABO血型等),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酸枣仁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艾司唑仑治疗组)各65例,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酸枣仁汤和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定期复诊,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记录一次临床症状、PSQI积分、SAS积分、SDS积分,及儿茶类神经递质检查。治疗结束后再度评估患者的睡眠障碍特征,并再次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前进行比较。3.治疗4周后进行不良反应观察,作出安全性评价。观察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观察停药后两组患者反跳性失眠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类型分布存在差异,难入睡型和多梦型较多,早醒型、睡眠间断型、彻夜不寐型相对较少。在130例观察对象中女性较男性多,而在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中性别分布亦存在差异,难入睡型和多梦型中女性较多,早醒型、睡眠间断型、彻夜不寐型中男性较女性多。各睡眠障碍类型患者在年龄构成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青年期患者中,难入睡、多梦的发生率高,中年患者中难入睡、多梦、彻夜不寐的发生率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ABO血型分布在各睡眠障碍类型间存在差异,0型血主要分布在多梦型;A型血主要分布在多梦型和难入睡型;B型血主要分布在难入睡型;AB型血主要分布在彻夜不寐型。通过对不同睡眠障碍类型患者的PSQI积分、SAS积分、SDS积分分析,发现各睡眠障碍类型患者在PSQI积分、SAS积分、SDS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彻夜不寐型PSQI积分、SDS积分皆高于其他四种睡眠障碍类型;彻夜不寐型和难入睡型SAS积分显着高于其他三种睡眠障碍类型。2.酸枣仁汤疗效观察: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并与西药艾司唑仑进行对比,经过一个疗程(4周)治疗后,酸枣仁汤治疗组65例,完全缓解例6,显效例17,有效例25,无效例17,总有效率73.83%;艾司唑仑治疗组完全缓解例8,显效例11,有效例21,无效例25,总有效率61.54%。两组经统计学分析,酸枣仁汤组与艾司唑仑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酸枣仁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临床总疗效优于艾司唑仑。3.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根据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PSQI各项因子的评分比较显示,两药均对睡眠障碍的各项因子有改善作用,在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使睡眠障碍患者日间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比较,西药艾司唑仑的药效作用比中药酸枣仁汤起效迅速,而经过一个疗程(4周)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在提高睡眠效率、减少催眠药物应用及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方面改善较西药对照组更为显着,说明中药的综合疗效比西药艾司唑仑更好。此外通过对治疗前后SAS积分、SDS积分进行比较,发现酸枣仁汤在抗焦虑、抗抑郁方面作用优于艾司唑仑。4.治疗前后神经递质的变化本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均高于正常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疗程(4周)的治疗后,中药治疗组(酸枣仁汤组)和西药对照组(艾司唑仑组)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多巴胺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酸枣仁汤组与艾司唑仑组比较,前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5.安全性、不良反应及失眠反跳性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显示,酸枣仁汤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根据停药两周后PSQI总分评分变化来观察用药反跳情况,其结果显示酸枣仁汤组有2例出现反跳性失眠,其发生率为3.08%;艾司唑仑组有8例出现反跳性失眠,发生率为12.31%。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年龄、性别、ABO血型、PSQI积分、SAS积分、SDS积分在睡眠障碍类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酸枣仁汤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方面总有效率优于艾司唑仑,主要体现在提高睡眠效率、减少催眠药物应用及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方面。另外酸枣仁汤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优于西药艾司唑仑。酸枣仁汤对患者儿茶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够使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多巴胺水平下降,而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未见明显影响。

朱晓丹[10](2012)在《变应性咳嗽中医证候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变应性咳嗽是临床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一种,又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使空气质量下降,呼吸道过敏患者日益增多,导致变应性咳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本病迁延难愈,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医学界对变应性咳嗽辨证论治取得了长足进步,体现出中医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优势。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研究多限于临床疗效报道,以个人观点为主,其中医辨证尚无统一规范,认识也不尽一致,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至今未见有关运用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变应性咳嗽中医证候规律的文献报道。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以中医相关基础理论为指导,探讨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发现其辨证规律,丰富中医药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理论,为辨证论治提供指导依据,提高临床疗效。内容与方法:本课题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建立数据库,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变应性咳嗽中医证候学特征。制定变应性咳嗽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总结出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证候特征。具体来讲,随机收集68例变应性咳嗽患者,详细采集病史、症状、体征、舌脉,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应用EpiData3.1数据库软件建立证候学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处理,归纳总结中医证候学特征。结果:纳入的68例变应性咳嗽患者中,男性(38.24%)与女性(61.76%)患者之比为1:1.62,平均年龄(45.93±1.677)岁,其中以中青年为主,占85.2%,工人在职业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61.8%。存在明显诱因者高达95.6%,包括单一、两重及多重诱因。主症频次在50%以上者8个,依次为咳嗽(100%)、咽痒(95.6%)、咽干(80.9%)、口干(70.6%)、咳嗽有少量痰(67.6%)、气短(55.9%)、胸闷胸痛(54.4%)、咽部黏膜充血(50.0%)。舌色有五种,淡红(27.9%)、暗红(26.5%)、红(19.1%)、淡暗(19.1%)、紫暗(7.4%)。舌胖大或边有齿痕者19.1%。舌苔以薄白苔和薄黄苔为主,分别占52.9%和32.4%,苔腻及花剥者分别占10.3%及5.9%。脉象以细及弦滑者多见,脉细者41.2%,脉弦滑者25.0%。变应性咳嗽患者经辨证可分为四型: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肺气虚证。其中以风寒袭肺证和肺气虚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2.6%和41.2%。风热犯肺证和燥邪伤肺证少,但也有分布,分别为7.4%和8.8%。对68例变应性咳嗽患者的症状进行聚类分析,亦可聚为四型: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肺气虚证。与临床辨证结果基本相符结论:变应性咳嗽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几乎均存在不同程度发病诱因,或伴有过敏性病史,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当属“风咳”范畴,病位主要在肺,病性虚实夹杂,风邪恋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过程。其证候规律,主要分为四型: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和肺气虚证。

二、56例慢性分裂症的治疗与归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6例慢性分裂症的治疗与归宿(论文提纲范文)

(1)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乙肝肝硬化逆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六、致谢
七、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硕士期间获得奖励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

(2)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 ——上海阳光心园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康复服务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精神障碍患者自身相关的研究
        二、精神障碍患者受到的歧视研究
        三、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研究
        四、社区康复服务效果研究
    第五节 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精神障碍与社区康复服务概述
        一、精神障碍疾病的界定
        二、社区康复服务的内涵
        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特殊性
    第二节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与社会回归的理论分析
        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融入与社会回归
        三、基于社会回归的社区康复服务供给方式
第三章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
        一、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政策
        二、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实践
    第二节 以阳光心园为核心的上海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一、上海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历程
        二、社区康复服务的基本形式
        三、社区康复服务的资源配置
        四、社区康复服务的经费支持
    第三节 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现状与困难
        一、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现状
        二、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困难
第四章 阳光心园社区康复服务对患者回归社会作用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个体内部提升作用
        一、阳光心园患者基本情况
        二、患者回归社会的意愿
    第二节 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外部环境构建作用
        一、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
        二、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三、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满意度
    第三节 外部环境构建对内部提升的影响
第五章 社区康复服务对患者回归社会的成效与不足
    第一节 社区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成效
        一、构建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平台
        二、从个体角度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三、促进社会认知和包容
    第二节 社区康复服务对于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不足
        一、康复服务覆盖面小
        二、康复环境相对封闭
        三、缺乏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融入
        四、回归社会的引导不足
        五、对患者心理健康帮助的不足
    第三节 回归社会作用不足的原因
        一、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角度
        二、家庭社会支持的角度
        三、患者个体的因素
第六章 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平台建设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政府目标转变
        二、进一步加强资源投入与引导并行
        三、不断增强规范与透明建设
        四、提升专业量化水平
    第二节 社会支持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精神障碍及阳光心园的社会宣传
        二、构建更为开放的社会参与渠道
    第三节 帮助患者个人增能的建议
        一、回归社会引导方式的转变
        二、制定个性化的社区康复服务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益气活血方调控Sig-1R、SERCA2a、IP3R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Sigma-1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益气活血法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一、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Sig-1R及相关分子IP_3R、SERCA2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三、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线粒体结构形态及ATP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1.2.2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现状
        1.2.3 慢性心衰患者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的估计
        2.2.2 研究工具
        2.2.3 技术路线
        2.2.4 资料收集
        2.2.5 统计分析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设计阶段
        2.3.2 研究实施阶段
        2.3.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2.4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3.1.1 慢性心衰患者人口学资料情况
        3.1.2 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情况
    3.2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3.3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
        3.3.1 慢性心衰患者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情况
        3.3.2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情况
    3.4 慢性心衰患者应对方式情况
    3.5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5.2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6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1 慢性心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4.1.2 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
    4.2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4.2.1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4.2.2 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分析
    4.4 慢性心衰患者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4.5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5.1 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5.2 慢性心衰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前言
四、综述
    导师小传
    王常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渊源
    各相关流派、各家学说及观点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
        参考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综述
        参考文献
五、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一)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1.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2.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3.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4.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5.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久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6.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二)王常绮名老中医经验方撷英
    (三)王常绮名老中医常用药对举隅
    (四)典型病案搴芳
六、继承人自己的创新或特色
    (一)关于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
    (三)充分重视痰浊在胃癌前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注重应用祛湿化痰降浊法治疗胃癌前病变
    (四)气血同治,益气、理气、活血并举治疗胃癌前病变
    (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化痰降浊并用,不可偏废
七、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一)该临床研究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该临床研究的研究计划
    (三)该临床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案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六)不足和缺憾
    参考文献
八、小结
九、致谢
十、个人简历
十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慢性心衰(CHF)焦虑症状概述及研究现状
        (一) 西医学对CHF焦虑症状的概述及研究现状
        1.CHF概念及流行病学
        2.CHF焦虑症状的产生及其流行病学
        3.“CHF-焦虑症状-CHF加重”的恶性循环
        4.西医学对CHF焦虑症状的研究现状
        (二) 中医学对CHF焦虑症状的概述及研究现状
        1.中医学对CHF的认识
        2.中医学对CHF焦虑症状的研究现状
    二、五行音乐疗法概述及其干预CHF焦虑症状的研究现状
        (一) 五行音乐疗法概述
        1.五行音乐疗法概念
        2.五行音乐疗法的作用原理
        (二) 五行音乐疗法干预CHF焦虑症状的研究现状
    三、子午流注理论概述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一) 子午流注理论概述
        1.子午流注理论的概念
        2.子午流注择时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 子午流注理论的临床应用现状
        1.子午流注择时服药
        2.子午流注择时针灸疗法
        3.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疗法
        4.子午流注择时足浴疗法
        (三)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的理论研究现状
    四、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
        (二) 研究样本
    三、样本含量的计算
    四、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五、分组方法
    六、盲法
    七、研究方案
        (一) 基础治疗
        (二) 干预方案
        1.优化操作流程
        2.试验组(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组)
        3.对照组(五音疗法组)
    八、测量指标和评价工具
        (一) 一般情况调查表
        (二) 研究指标和评价工具
    九、资料收集步骤
    十、统计分析方法
    十一、科研伦理原则
    十二、质量控制
        (一) 干预前的质量控制
        (二) 干预中的质量控制
        (三) 干预后的质量控制
    十三、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一)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二、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日间疲劳、生活质量、照护者负担以及血压和心率比较
    三、干预中两组患者音乐治疗时的反应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日间疲劳比较
    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八、干预后两组患者照护者负担比较
    九、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二) 优化五音疗法操作流程的现实意义
        (三)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的理论基础
        (四) 西医学对音乐疗法作用原理的认识
        (五)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焦虑症状
        (六)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可提高CHF焦虑症状患者睡眠质量
        (七)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可减轻CHF焦虑症状患者日间疲劳
        (八)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可提高CHF焦虑症状患者生活质量
        (九)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可减轻CHF焦虑症状患者照护者负担
        (十)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可降低CHF焦虑症状患者血压和心率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慢性心衰焦虑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2 SAS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
    附录4 Flinders疲劳量表(FFS)
    附录5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
    附录6 照护者负担(DOBI)量表
    附录7 血压和心率
    附录8 音乐治疗记录卡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7)行为干预改善慢性心衰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设计和流程
    2 研究对象
    3 干预措施
    4 研究工具
    5 资料的收集
    6 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的伦理考虑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1 结论
    2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3 研究的意义
    4 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的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天然药物、化学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
    二、天然药物与中药
    三、中药与西药
第一部分 药物发展简述
    一、药物的起源
    二、古代药学发展
        (一) 古埃及的药物
        (二) 巴比伦人—亚述人的药物
        (三) 古希腊的药物(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四) 古罗马的药物(前9世纪初—476年—1453年)
        (五) 古印度的药物(公元前2000—公元18世纪)
        (六) 古阿拉伯的药物(公元前8世纪—1285年)
        (七)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药物
        (八) 中国古代药物(1840年以前)
        1、中国古代药物的萌芽时期
        2、中国古代药物的奠基时期
        3、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时期
        4、中国古代药物的成熟时期
    三、近代药学发展(1840年—1919年)
        (一) 近代药学相关科学的发展
        1、近代化学的发展
        2、近代生物学的发展
        3、近代医学的发展
        (二) 近代药学的发展
        1、药学进步
        2、药理学的形成
        3、化学合成药的发现
    四、现代药学发展
        (一) 抗感染药物的发展
        (二) 非感染性疾病药物的发展
        (三)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五、小结
第二部分 从化学药物到药物化学
    一、化学药物的起源
        (一) 中国的炼丹术
        (二) 阿拉伯的炼金术
        (三) 欧洲的炼金术
    二、化学药物的发展
        (一) 发现阶段(19世纪—20世纪30年代)
        (二) 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三) 设计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三、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四、小结
第三部分 比较典型的天然药物向化学合成药物转化的案例
    一、吗啡
        (一) 罂粟
        (二) 神奇的鸦片
        (三) 吗啡的提取与合成
        1、提取
        2、合成
        (四) 阿片类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奎宁
        (一) 金鸡纳树
        (二) 奎宁的提取与合成
        1、提取
        2、合成
        (三) 喹啉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三、喜树碱
        (一) 喜树
        (二) 喜树碱的提取与合成
        1、提取
        2、合成
        (三) 喜树碱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四、毒扁豆碱
        (一) 毒扁豆
        (二) 毒扁豆碱的提取与合成
        1、提取
        2、合成
        (三) 抗胆碱酯酶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五、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一、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的动因分析
        (一) 天然药物的局限性
        1、基源混淆
        2、炮制不当
        3、合理用药难辨别
        4、量效关系不明确
        5、药物质量难判断
        (二) 化学药物的优势
        1、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分类清晰
        2、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举世瞩目
        3、药物质量保证措施完善
        4、以自然科学为母体,具有可持续性
        (三) 天然药物的再认识
        1、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2、构效关系的研究
        3、分离方法的研究
    二、化学药物何以诞生在欧洲
        (一) 希腊学术传统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内在联系
        1、古希腊繁荣的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2、古希腊自然哲学“主客二分”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古希腊自然哲学寻找现象背后原因的努力成为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巨大推动力
        4、古希腊自然哲学注重逻辑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创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二) 文艺复兴开辟了生理学、化学等学科独立发展的道路
        (三) 研究者的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重要药物长期应用的宝贵经验
    三、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的意义
结语
致谢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课题、成果及教材
个人简历
附录

(9)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酸枣仁汤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观察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退出标准(即病例脱落标准)
    7 一般资料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2 观察指标
    3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不同睡眠障碍类型一般情况比较
    2 治疗前后总疗效比较
    3 相关因素及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分析
    5 反跳症状分析
    6 病例脱落分析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睡眠障碍类型与ABO血型系统的相关性
    3 酸枣仁汤方药分析及应用心得
    4 西药治疗睡眠障碍的机理
    5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不足
结语
    1 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
    2 酸枣仁汤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睡眠状况调查表
附录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6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变应性咳嗽中医证候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变应性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AC的研究历史
        2. AC的概念
        3. AC的一般流行病学调查
        4. AC的发病诱因
        5. AC的发病机制
        6. AC的临床表现
        7. AC的诊断标准
        8. AC的鉴别诊断
        9. AC的治疗
        10.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临床经验方及用药经验
        5. 调护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临床硏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标
        2. 病例来源
        3. 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及临床信息采集表的设计
        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资料
        2. 发病及病史情况
        3. 症状分布规律
        4. 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讨论
        1. AC的一般情况分析
        2. AC发病及病史情况分析
        3. AC的症状及舌脉分布规律
        4. AC的证候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四、56例慢性分裂症的治疗与归宿(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乙肝肝硬化逆转的影响[D]. 郝晓芳. 延安大学, 2018(05)
  • [2]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 ——上海阳光心园案例研究[D]. 顾韵斐.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3]益气活血方调控Sig-1R、SERCA2a、IP3R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衰的研究[D]. 王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石秀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5]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D]. 齐洪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的干预研究[D]. 弋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7]行为干预改善慢性心衰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D]. 于艳丽. 山东大学, 2014(04)
  • [8]天然药物向化学药物转化的历程[D]. 闫冠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慢性乙型肝炎(肝血虚型)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酸枣仁汤干预[D]. 于慧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
  • [10]变应性咳嗽中医证候初步研究[D]. 朱晓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标签:;  ;  ;  ;  

慢性精神分裂症56例治疗及转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