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

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

一、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邱实[1](2014)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货物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点。金融服务是经济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经济增长与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它既可以改变资本积累,又会影响其他部门生产效率;即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又影响一国的经济安全。本文首先对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把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做了总结,使本文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要研究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要了解金融服务贸易的有关内容及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方式、主要内容,以及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统计现状和我国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发展基本状况。然后阐明金融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讨论金融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外在效应分析。进而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作用途径进行探究。最后根据本文理论分析及实践检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张晓明[2](2011)在《作为宪法权利的劳动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宪法权利的劳动权,为方便计在本文中称之为“劳动基本权利”。在我国的劳动生活领域中,普通法层次上对劳动权的保护存在不少弊端,理应回归到宪法层次,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前述问题。论文对作为宪法的劳动权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释,并从国家义务的角度对劳动基本权利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保障进行了论述。还建议构建劳动宪法部门,以便加强劳动权宪法规范对劳动生活的影响,使其真正成为“劳动生活基本秩序宪法规范”。第一章对劳动基本权利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公民概念的核心部分是指公民享有一种面对国家的资格、地位或权利,而公民概念变迁与国家进化存在关联。而国家不但代表法律秩序,还代表正当性,负有维持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以及保存、发展社会资源的责任。国家可分为夜警国家与福利国家两种类型,也存在着从最小国、中间国到积极国家的角色转变,还有从立法国家到行政国家再到司法国家变迁的历程。国家角色的变迁,又受到特定时空下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公民概念之内涵的扩大过程中,同时也见证国家角色的变化。国家希望公民对其忠诚,而国家也需相对地对其公民尽生存照顾的责任;并且,国家目的实现能促进公民权利更大程度的享有。近代立宪主义型的市民宪法带来了一种以自由权为中心的人权保障体制,此时的劳动权当然也是自由权层面的。这对以工人为中心的民众来说,甚至意味着保障失业的自由。而随着各国宪法对劳动权等权利实行与自由权相异的规定和保障,出现了社会权的概念以及社会权与自由权的分类。社会权的目的,在于消除伴随资本主义的高度化发展而产生的失业和贫困等社会弊病,为此要求国家积极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保护和帮助弱者。故社会权存在要求国家承担起解决社会问题的职责,积极履行照顾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义务。社会权这种基本权利理念的兴起,是对自由权缺陷的一种补充,使得基本权利体系更加完整,更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宪法中规定劳动基本权利以后,劳动基本权利的拥有者究竟能向国家主张什么,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而在宪政理论的变迁过程中,旧宪政论与新宪政论的区别对劳动权保障的影响,具体到劳动权领域,则是国家该怎么干预,而又干预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之差别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与宪政是相契合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过程中,“宪政中国”的建设又会对劳动权的保障产生积极影响。从我国的宪法文本看来,劳动权先是以营业自由、职业自由的形式出现在宪法条文里的,后是以工作权、劳动权的面目出现。而各国劳动权宪法规范,则有权利性规范和权利一义务型规范这些不同的类型。劳动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除了公民之外,外国人能否成为主体?国外规定的差异较大、莫衷一是。我国的代表性认识是肯定外国人成为劳动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如今外国人纷纷进入中国,追寻“中国梦”;在此背景下该如何保护好外国人的劳动权,值得我们筹划。而国家作为义务主体则是肯定的。劳动基本权利具有未来取向的性质,其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完整性的劳动基本权利内容,应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就业保障权、集体劳动权这些内容;而职业自由的内容也应包括在内。故劳动基本权利性质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个人得向国家主张的主观权利,也是宪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而防御权功能是基本权利作为主观权利的核心功能,我国宪法上的包括劳动权在内的所有基本权利,包含了要求国家不得侵害的意义,都具有这种最起码的防御权功能。受益权功能最初是从社会权导出的,只是社会权的一项权能,而且是社会权的主要权能。我国宪法中,包括劳动权在内的所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都有受益权功能。古典基本权时期的劳动权,系自由性劳动权,即职业自由。不过在后来增加了“积极自由”的内容,增添了社会权的性质。故劳动基本权既有自由权性质的侧面,也有社会权性质的侧面,兼具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双重属性。第二章继续探讨劳动基本权利的基础理论问题。先是在阐释基本权利效力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来分析劳动基本权利的效力,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所产生的影响。劳动基本权利的效力直接约束着立法者和立法过程,促使立法者遵循过剩禁止原则和比例原则,控制其立法裁量权的行使,以防止侵害劳动权的法律被制定出来。而行政权不仅不得侵犯劳动基本权利,还必须积极行使促使其实现。而劳动基本权利则是直接拘束司法权的所有活动。劳动基本权利还存在水平效力问题。无论是“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理论,还是“州政府行为”理论,都支持基本权利不仅对抗国家的不法侵害,还更进一步对抗第三人对基本权利主体的基本权利侵害。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理论的新发展则使得其更为细致。而我国确实存在着将基本权利效力扩充至私人领域的实际要求,不然就无法管治现实生活中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就业歧视现象。劳动基本权利的限制则是在分析基本权利限制的依据、目的、原则和形式的一般问题探讨对劳动基本权利的具体限制。在分析比较德日两国对职业自由的限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劳动基本权利限制的具体情形:不但对特殊职业人群的职业自由进行了限制,还对某些特定职业资格限制,以及规定就业禁止条款等。而劳动基本权利的冲突与竞合,则在援引基本权利冲突与竞合的概念,分析德美等国解决方法和模式得出解决基本权利冲突要遵循的原则,确定基本权利的价值位阶等方法以及基本权利竞合的解决。在劳动基本权利领域,具体探讨了劳动权与人性尊严、生存权、平等权、环境权的冲突与竞合。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国家的义务。而劳动基本权利所对应的国家义务,有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而这些国家义务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具体承担。第三章则探讨劳动基本权利的立法保障问题。先是对立法和立法权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述,并分析立法机关该如何将劳动基本权利具体化。宪法是根本法、最高法,应是“最好的法律”。宪法通过其功能的实现以凸显其重要性,而宪法委托是宪法得以具体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立法可把宪法上的劳动基本权利转化为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立法上的权利。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立法既有劳动立法,也有刑法等其他形式的立法。宪法与劳动立法之间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劳动立法肯定要合乎宪法,劳动立法也对宪法的完善也能产生积极影响。实际上,我国的部门法立法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去影响宪法的修改和完善。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的具体立法,无论是国内劳动立法,还是国际劳动立法都对劳动基本权利的保障产生重大影响。在本章中,不仅对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史作了简单概述,还对英、日、美这些西方国家的典型劳动立法进行了概括描述。并在对劳动立法进行一个纵向、横向的比较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劳动立法进行优化?路径是我国不但要进行立法模式的转换,还要优化立法的程序。模式转换是以服务型立法代替管制型立法,以积极性立法模式取代消极性立法模式;程序优化则通过扩大公众参与,理性对待专家立法与利益集团的要求。劳动基本权利的核心是劳动条件基准法定。故应通过劳动立法的借鉴与移植来适当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动基准,评估劳动立法的效果,通过修改与解释提高劳动立法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劳动立法的漏洞予以填补,追究劳动立法不作为的责任而弥补劳动立法的缺陷而完善劳动立法,以实现劳动基本权利的立法理想,促进劳动立法进一步科学化。当然,劳动基本权利的保障也离不开其他部门立法的扶持。而刑法可通过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途径实现劳动基本权利的刑事保障。第四章则分析了劳动基本权利的行政保障的理论、实践与问题解决。行政权是最具权力特征的权力,比立法权、司法权更为活跃,是国家治理中依赖最多与最不能缺少的权力,通过立法机关向行政机关合法性传递的传送带,实现行政过程的合法性。而行政权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扩张,并从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模式转变,这使得国家确立了公共服务的行政理念,积极为公民提供尽可能的“生存照顾”。而国家的实质演变为服务,推动服务型的政府出现。而西方行政国家的实践既有其高效的一面,也存在异化的可能。劳动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对应着政府的给付行政义务。劳动基本权利保障国家义务的行政承担,则由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的一般机构和特设机构履行相应的保障职责而实现。无论是美国、英国、日本和机构,还是中国、韩国、新加坡的机构,基本上通过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制度和劳动监察这些方式来具体履行职责。并在介绍和比较美、英、日等国的劳动监察制度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劳动监察的基本问题和完善构想。而劳动权行政保障的规制,常见的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至于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的监督,则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督等方式,尤其是可以通过劳动行政复议来实现。而劳动权行政保障的完善则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重塑政府,完善保障劳动权的行政机构设置,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强化处罚措施,完善公民参与等途径予以落实。第五章探讨了劳动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梳理了普通法程序对劳动权保障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劳动基本权利宪法诉讼救济的可能性。司法的独特性在于解决纠纷。而司法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宪法或法律是否得到了如实的实施。司法权在行使上有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的区分。司法权角色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劳动基本权利保护。司法能动主义在美印等国有过成功先例。我国可实行司法能动主义,不过应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涵。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应在宪法和普通法律两个层面上进行,并遵循穷尽法律救济原则,优先适用普通法程序救济。劳动基本权利普通法程序保障则有劳动争议诉讼,劳动行政诉讼和劳动刑事诉讼。劳动争议诉讼,则有普通法院模式和专门劳动司法机构审判模式两类。美国、日本等国均采取普通法院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普通法院模式,而德法等国则采取专门劳动司法机构审判模式。专门劳动司法机构的审判模式有其特定的优势。一些国家放弃原有的普通法院模式而转向专门劳动司法机构的模式。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劳动诉讼机制,由国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并没有什么定准。而我国应建立专门的劳动法庭是目前可行的途径。我国的劳动争议诉讼,受理费用极低。并在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中遵循注重调解的原则,充分发挥调解的功能。劳动行政诉讼在我国主要为劳动、社会保障类行政案件。在我国的劳动权保障司法实践中,劳动者既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诉讼,也可以通过劳动行政诉讼维护劳动权,即所谓行民交叉案件。而劳动者有舍弃劳动争议诉讼而采取劳动行政诉讼的趋向。劳动刑事诉讼是针对严重受侵害的劳动权而进行的刑事救济,应严格按刑法的规定进行。总的说来,普通法程序救济存在审判机构不堪重负、维权存在体制性障碍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劳动争议代表人诉讼制度予以完善。我国法院的判决中有援引宪法条文或精神的尝试,这是“遵守宪法”以弥补立法不足,并不构成学者们所期待的违宪审查。作为宪法权利的劳动权到底是纲领性权利、抽象性权利,还是一种具体性权利?这在日本的宪法学界有过长期的争论。“具体性权利论”代表着这种社会权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审判来对劳动权的侵害进行救济,在宪法上是理所当然的。故无论是自由性还是社会性劳动权,都具有可诉性。某些国际公约提出有可能以满足“可审判性”的所有要求的方式来制定有关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条约条款。而在印度、南非等国则有社会权的宪法诉讼实践。在社会权具备了“可司法性”之后,宪法上所有的基本权利就具备了请求司法救济的“司法受益权功能”,而国家的“司法救济义务”就是具有绝对性的国家义务。故劳动权在原则上都应当是可诉的,不可诉的现象是暂时的,这种不可诉现象可以通过法律逐步加以消除。因而劳动基本权利具有可诉性,可适用宪法救济。违宪审查制度是宪法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经常性的保障方法,有专门机构审查、普通法院审查和代表机关审查制度类型。而包含在违宪审查制度内的宪法诉愿制度对劳动基本权利保障有着重要的价值。我国宪法救济制度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而依《立法法》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进行推断,各级人民法院违宪疑问权,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劳动者或是用人单位也可行使违宪疑问权。违宪疑问权行使的后果因主体不同而后果效力不同。前述宪法救济制度基本上虚置昭示了其存在的缺陷,理应进行完善。完善的主要路径是针对实施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发。具体可通过设置宪法委员会、确立违宪审查的标准等途径来进行。当然,一个国家的违宪审查制度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可进行适当的类型转换。这对我国也是适用的。余论则主张通过对在德国法释义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部门宪法论述”来建构劳动宪法部门,以便认真对待劳动权宪法规范,加强宪法对劳动生活领域的影响,使其真正成为“劳动生活基本秩序宪法规范”。而使宪法规范的体系化,可以说是劳动宪法的最突出功用。

黄真真[3](2009)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压力下。为了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双边贸易关系,由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加上内地与香港签订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两地的经济合作活动将日趋频繁。人民币升值对香港贸易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人民币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汇率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纽带,汇率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汇率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这两种汇率表示方法所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本文首先研究人民币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进行利与弊的分析。接着描述CEPA实施后的香港经济概况,CEPA是一个“双赢”的贸易协议,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向香港的企业逐步开放内地市场,促进了两地的长远发展,开阔了港商在内地分发展业务的空间。然后提到中央政府于2009年4月宣布推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计划,对于香港而言,该计划将可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未雨绸缪,预订应对之策,拓展新的商机,使香港和内地能达至互惠双赢的局势。

潘继红[4](2001)在《权利 义务 平衡》文中指出在深圳标志性建筑──帝王大厦60层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香港华润集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谷永江。尽管他已调企业工作多年,记者还是和经贸部的同志们一样,习惯而尊敬地称他为谷部长。1993年至1996年,他曾作为中国谈判代表团第三任?

刘二亮,纪艳彬,孙军[5](2001)在《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文中提出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为了应付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保护民族工商业,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强调企业和政府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安排
第2章 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及我国的发展现状
    2.1 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2.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四个阶段
    2.3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及主要模式
        2.3.1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2.3.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主要模式
    2.4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
        2.4.1 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2.4.2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3章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3.1 金融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
        3.1.1 金融服务贸易促进金融深化的水平
        3.1.2 金融服务贸易促进投资和资本积累
        3.1.3 金融服务贸易促进金融储蓄的增加
    3.2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效应分析
        3.2.1 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制度效应
        3.2.2 金融服务贸易的产业带动效应
        3.2.3 金融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效应
        3.2.4 金融服务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第4章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4.1 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4.1.1 模型变量的选取
        4.1.2 模型的建立
        4.1.3 检验方法
        4.1.4 实证检验结果
    4.2 金融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实证检验
        4.2.1 模型变量的选取
        4.2.2 模型的建立
        4.2.3 实证检验结果
第5章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应用创新技术
    5.2 兼容并包,有序开放我国金融市场
    5.3 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
    5.4 培育尖端人才,加强金融业高素质人才建设
    5.5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金融贸易往来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作为宪法权利的劳动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劳动基本权利之基础理论(上)
    第一节 公民、国家与劳动权
        一、公民与国家
        二、劳动权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劳动权宪法规范之分析
        一、劳动权宪法规范的源起
        二、我国劳动权宪法规范的变迁
        三、劳动权宪法规范分析
    第三节 劳动基本权利的主体
        一、劳动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
        二、劳动基本权利的义务主体
    第四节 劳动基本权利之内容
        一、劳动基本权利内容的理论阐释
        二、劳动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第五节 劳动基本权利的性质
        一、"主观权利"还是"客观法"
        二、防御权与受益权
        三、自由性劳动权与社会性劳动权
第二章 劳动基本权利之基础理论(下)
    第一节 劳动基本权利之效力
        一、基本权利效力的一般理论
        二、劳动基本权利对国家机关之效力
        三、劳动基本权利的"水平"效力
    第二节 劳动基本权利之限制
        一、基本权利限制的一般理论
        二、劳动基本权利的具体限制
        三、我国对劳动基本权利的限制
    第三节 劳动基本权利之冲突与竞合
        一、基本权利冲突与竞合的一般理论
        二、具体的冲突与竞合
    第四节 劳动基本权利之义务承担
        一、劳动权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
        二、国家义务的具体承担
第三章 劳动基本权利之立法保障
    第一节 劳动基本权利立法的基本认识
        一、立法机关与立法简述
        二、宪法委托与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立法
        三、宪法与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立法的关系
        四、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立法的合宪性
        五 劳动立法与宪法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劳动基本权利保障的具体立法
        一、西方国家的典型劳动立法
        二、我国的劳动立法简述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
        四、劳动立法的比较与借鉴
        五、劳动立法的效果评估
    第三节 劳动立法的优化
        一、劳动立法模式的转换
        二、劳动立法程序的优化
    第四节 劳动立法的问题与解决
        一、劳动立法的漏洞与填补
        二、劳动立法不作为及处理
    第五节 劳动基本权利立法的理想与实现
        一、劳动基本权利的立法理想
        二、劳动立法的完善
        三、保障劳动基本权利的其他立法的完善
第四章 劳动基本权利之行政保障
    第一节 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之基础理论
        一、行政与行政权概述
        二、行政权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 劳动基本权利保障义务之行政承担
        一、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的机构
        二、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职责的履行
    第三节 劳动权行政保障职责之具体履行
        一、政府机构的职业培训
        二、政府机构的就业援助制度
        三、劳动监察
    第四节 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之规制与救济
        一、劳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二、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的监督
    第五节 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之完善
        一、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存在的问题
        二、劳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的完善
第五章 劳动基本权利之司法救济
    第一节 司法与司法权略论
        一、司法的概念与功能
        二、司法权角色与权利保护
        三、劳动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的原则
    第二节 劳动基本权利的普通法程序救济
        一、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
        二、劳动行政诉讼
        三、劳动刑事诉讼
        四、普通法程序救济的问题与完善
        五、劳动诉讼中援引宪法的尝试
    第三节 劳动基本权利宪法救济的完善
        一、劳动基本权利的可诉性
        二、违宪审查制度主要类型与劳动权具体审查
        三、我国劳动基本权利宪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余论:走向劳动宪法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论文框架和创新
2 汇率的变动影响贸易的文献综述
    2.1 汇率的概念界定
    2.2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3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及内地因素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3.1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概述及波动的原因
    3.2 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贸易关系
    3.3 内地因素对香港经济的促进
4 人民币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及CEPA的意义
    4.1 人民币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
    4.2 CEPA实施后的香港经济
    4.3 香港经贸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
5 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影响
    5.1 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进程
    5.2 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
    5.3 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方向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人民币走势的预测
    6.2 结论
    6.3 对策建议
    6.4 论文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邱实.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9)
  • [2]作为宪法权利的劳动权研究[D]. 张晓明. 武汉大学, 2011(05)
  • [3]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香港贸易的影响研究[D]. 黄真真. 暨南大学, 2009(09)
  • [4]权利 义务 平衡[N]. 潘继红. 国际商报, 2001
  • [5]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应对[J]. 刘二亮,纪艳彬,孙军.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1(03)

标签:;  ;  ;  ;  ;  

中国“入世”对香港经济的有利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