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一、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祝英,黄品同,雷志锴,楼军,孔凡雷,陈龙[1](2021)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杭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瘤体体积,计算瘤体体积缩小率(FSR)并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分级将子宫肌瘤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供血组,根据子宫肌瘤术前肌瘤最大直径分为直径<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根据瘤体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和黏膜下肌瘤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瘤体血供组、瘤体大小组及瘤体类型组间的FSR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瘤体硬化治疗术后瘤体体积呈持续缩小趋势,术后1、3、6、12个月的FSR中位数分别为16.98%、51.69%、68.07%、80.83%。术后3、6、12个月SSS中位数较术前(中位数为28.13分)显着下降(中位数分别为21.88分,12.50分,9.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90、-9.035、-9.464,P均<0.001)。各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Ⅲ级血供组、>5 cm组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组的FSR最低,Ⅲ级血供组FSR中位数为78.16%,>5 cm组肌瘤FSR中位数为66.35%,浆膜下肌瘤组FSR中位数为76.97%。术中及术后出现无需治疗的不良反应者19例(30.1%,19/63),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创伤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但对>5 cm、血供丰富或浆膜下肌瘤疗效欠佳。

肖爽[2](2021)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疗效,分析年龄、肌瘤大小、类型对术后1个月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超诊科就诊,并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病人51人(59个肌瘤)。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情况和严重程度,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分;根据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协会的(SIR)并发症标准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术后第1、2、3、6及9个月复查超声,观察肌瘤大小、血供及弹性评分的变化,并计算肌瘤的缩小率;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6、9个月均填写UFS-QOL问卷;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术后1个月疗效的因素。结果1 51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术后肌瘤缩小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血流信号逐渐减少、弹性评分明显增高,肌瘤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于术后6个月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术后随着时间延长有效率明显增加。2不同年龄患者肌瘤缩小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SSS、HQRL评分在术后均有明显改善(P<0.001),基本在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血流等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血流信号明显减少(P<0.001);术后不同时点组间血流等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弹性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瘤体硬度增加(P<0.001);术后不同时点组间弹性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治疗有效率均逐渐增加,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不同均径肌瘤术后肌瘤缩小率D≤4cm高于4<D≤7cm肌瘤(P<0.05)。SSS、HQRL评分D≤4cm组均优于4<D≤7cm组(P<0.001)。术前4<D≤7cm组血流信号较D≤4cm组较丰富(P<0.001),术后两组血流信号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但D≤4cm组血流信号消失情况较4<D≤7cm组更明显(P<0.05)。术前弹性评分比较无差异(P<0.001);术后不同时点的弹性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肌瘤硬度增加(P<0.001);术后不同时点组间弹性评分比较,术后T2、T3、T9两组比较D≤4cm组弹性评分较4<D≤7cm组增加的更明显(P<0.05)。术后1、2月D≤4cm组有效率明显高于4<D≤7cm组(P<0.05),此后不同均径肌瘤的疗效无差异(P>0.05)。4粘膜下肌瘤组的肌瘤缩小率高于肌壁间肌瘤(P<0.001)。术前粘膜下肌瘤组的患者子宫肌瘤症状较肌壁间肌瘤组的患者明显严重(P=0.045<0.05);术后1个月粘膜下肌瘤组子宫肌瘤症状仍较肌壁间肌瘤组严重(P<0.001),此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粘膜下肌瘤组血流信号消失情况较肌壁间肌瘤组较丰富(P=0.02<0.05)术后1、2个月粘膜下肌瘤组血流信号较肌壁间肌瘤组(P<0.05),余随访月份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粘膜下肌瘤弹性评分低于肌壁间肌瘤(P<0.05),术后9个月粘膜下肌瘤组弹性评分高于肌壁间肌瘤组(P<0.05)。术后1个月粘膜下肌瘤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肌壁间肌瘤组(P<0.05),余随访月份无明显差异(P>0.05)。5本研究发现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02%。6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D≤4cm有效率高于4cm<D≤7cm,肌壁间肌瘤有效率高于粘膜下肌瘤。结论1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技术可有效缩小瘤体体积、减少肌瘤血供、增加瘤体硬度,并且可以改善子宫肌瘤引起的一些症状,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2通过对术后一周内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出现的不适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并没有引起不良的后果,而且患者普遍可以忍受、疗效亦佳、无需住院,是一种更加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图0幅;表23个;参101篇。

林晓庆[3](2021)在《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UPMWA)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AM)这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术式优势。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为微波消融组(48例)、腹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50例)。统计微波消融组最大肌瘤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体积和缩小率,观察各时期超声图像,术前、术后1个月的超声造影(CEUS)及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情况,统计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三组间围手术期中的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值、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换药次数、是否止痛、是否发热、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1.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术前最大肌瘤平均体积为187.22±46.65cm3,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95.20±57.03cm3、58.06±38.68cm3、42.16±29.30cm3和28.20±19.04cm3,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3.88±18.90%、65.42±18.59%、74.47±16.56%和82.39±12.99%。2.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影像学变化所有肌瘤微波消融前超声图像呈低-中等回声、有血流信号的结节,CEUS及MRI均见强化。消融后超声呈不均质回声、未见血流信号的结节,术后1个月CEUS全程未见造影剂灌注,MRI未见强化。3.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微波消融术后12个月随访追踪,月经症状改善的有25位(25/28),贫血症状改善8位(8/8),下腹不适好转11位(11/13),泌尿系压迫症状好转5位(5/5)。4.三种术式围术期疗效比较微波消融组的皮肤切口大小总体分布为0.25(0.20,0.30)cm,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3.00(3.00,3.5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8.00(8.00,8.0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中出血量总体分布为5.00(2.00,5.00)ml,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00(10.00,5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少于开腹组的50.00(27.50,10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平均下降了9.69±7.26g/L,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19.23±10.84g/L,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的16.01±11.60g/L,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手术时长为109.46±39.64min,长于开腹组的71.54±20.8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腹腔镜组的121.20±35.81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术后换药次数总体分布为0(0,0)次,少于腹腔镜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少于开腹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总住院天数为6.63±2.15天,少于腹腔镜组的7.57±1.3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少于开腹组的8.72±1.5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总体分布为4.00(3.00,5.00)天,少于开腹组的6.00(5.00,6.00)天,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但与腹腔镜组的4.00(4.00,5.00)天无统计学差异(Adj.P>0.05)。微波消融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在术后24小时内为100%,早于腹腔镜组的34.1%,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早于开腹组的2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是否发热、止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临床疗效确切,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李亚茹[4](2021)在《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至2020年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微波消融组(40例)和肌瘤剔除术组(40例)。采用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子宫肌瘤症状评分(UFS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值(Hb)的差异性。结果1.手术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2.术中出血量:微波消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3.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4.留置导尿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留置导尿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5.住院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6.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率均为0%;微波消融组与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7%,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低于肌瘤剔除术组(χ2=9.308,P<0.05)。7.VAS评分: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0天VAS评分降至0分。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10天、20天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30天VAS评分降至0分。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10天、20天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VAS评分低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术后30天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VAS评分与肌瘤剔除术组相同(P>0.05)。8.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评分(UFS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组内比较UF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3月组间比较,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UFS评分高于肌瘤剔除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组间比较,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9.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组内比较QOL评分逐渐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组间比较,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0.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黏膜下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肌壁间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浆膜下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3种类型子宫肌瘤消融有效率:效果非常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0,P>0.05),效果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0,P>0.05),治疗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0,P>0.05)。3种类型子宫肌瘤术后消融总体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1月、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压迫症状、贫血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与肌瘤剔除术组中贫血患者术后1月、3月、6月血红蛋白值显着升高,于术后12月均升至正常值范围。结论1、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相当。2、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优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好。

马媛媛,叶红[5](2020)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在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年龄为30~50岁,且在该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其中40~50岁女性发病率为51.2%~60%,50岁时发病率高达70%~80%[1]。目前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肌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通常适用于有生育要求、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6](2020)在《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指出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是一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手段,以MRI为引导,精准地将超声波聚焦于肌瘤瘤体组织,产生65~85 ℃的高温,使肿瘤细胞蛋白质失活、细胞凋亡并凝固坏死,在精准消融肌瘤组织的同时避免损伤治疗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子宫肌瘤的MRgFUS治疗水平,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治疗,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何玉春[7](2020)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FUA)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探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FUA治疗的761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其中子宫肌瘤患者48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2278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25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2例、胎盘植入患者47例、宫角妊娠患者16例。根据国际放射介入学会不良反应分级法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所有患者均在镇静镇痛下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治疗区痛5261例(69.10%)、骶尾部痛3816例(50.12%)、皮肤烫痛2777例(36.47%)、放射痛805例(10.57%)、腹股沟痛501例(6.58%)、臀部皱褶处疼痛251例(3.30%)、其他部位疼痛234例(3.07%),疼痛评分均低于4分。2.FUA术后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事件共3320例。观察到A级不良反应3069例(40.31%),B级213例(2.80%),C级16例(0.21%),D级22例(0.29%),没有D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3.我们将C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2011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2012年为0.78%,2013年为0.40%,2014年为0.54%,2015年为0.75%,2016年为0.40%,2017年为0.59%,2018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至0.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4.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UA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安全地用于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2.随着技术发展及医师经验的积累,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进一步降低;该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治疗应用方面可进一步趋于成熟。

郭丽艳[8](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可能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工作中对患者预后的预判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8年间83例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时磁共振检查资料,评估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变化;研究术前及术后1、3、6、12月电话随访记录,总结并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98.8%(82/83),1例行单侧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97.6%(81/8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下腹疼痛,通过镇痛治疗后平均1周内(6.24±5.18天)可完全缓解;72.3%(60/83)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10.95±10.40天内可自行消失;2例(2.4%)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 1例(13.2%)患者出现闭经;9例(10.8%)患者出现肌瘤脱出:1例(1.2%)患者磁共振表现子宫破裂;3例(3.6%)患者术后正常怀孕分娩。术后12个月时子宫体积较前缩小37.4%,肌瘤体积较前缩小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缓解有效率88.2%(30/34),术后较术前VAS评分降低3.00±2.57分;84.6%(11/13)、88.9%(15/18)存在直肠、膀胱压迫症状患者在手术后症状消失。术前28例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患者年龄、肌瘤类型、肌瘤体积、经量增大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术后肌瘤体积缩小相关的因素:肌瘤类型(P=0.049<0.05),经量增大(P=0.046<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疗效与术前月经量增多相关,与肌瘤类型无关。术前月经量增多的患者,术后肌瘤体积缩小较,明显。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多可在一周内缓解。年龄、肌瘤类型、肌瘤体积等不能作为疗效评估的指标,术前月经量增多可作为术后肌瘤体积缩小明显的独立预测因素。

周蕾蕾[9](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我们收集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目前常用的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了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获益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通过手动检索以尽量查全文献,搜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3月公开发表的文献。总共包括了八项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纳入的总研究人数为875名妇女,总有476人接受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121人接受了子宫(次)全切除术,122人接受了子宫肌瘤剔除术,113人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或者(次)全子宫切除术,43人接受了聚焦超声消融术,476名UAE组对比399名其他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组有更高的2年之内再干预率[OR=2.23,95%CI(1.36,3.66),P=0.001],2至5年再干预率显示无明显统计学意义[OR=3.51,95%CI(0.95,9.41),P=0.06]。UAE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手术组显着减少[OR=0.32,95%CI(0.17,0.61),P=0.002],轻微并发症发生率较手术组显着增多[OR=2.24,95%CI(1.60,3.40),P<0.0001]。在1年之内卵巢衰竭发生率风险是相似的[OR=1.14,95%CI(0.35,3.68),P=0.82],UAE组对比手术组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是明显更短的。结论:UAE具有较短的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更少的严重并发症,更高的再干预率,再次干预主要发生在术后2年之内,再次干预措施主要为全子宫切除术,而2至5年的再干预率无统计学意义。在1年之内卵巢衰竭发生率风险是相似的,但UAE对有患者未来生育力的影响研究证据仍缺乏,长期效益仍需更多前瞻性高质量研究来补充说明。

汤蕊嘉[10](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不同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行UAE或HIFU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检查,填写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Uterine fibroids sever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life,UFS-QOL)及月经情况日记分析卡,计算并记录肌瘤体积、个数,及记录肌瘤MRI特征,包括T1对比增强(T1 weighted image and contrast enhanced,T1WI+C)强化程度(轻度、中度、明显强化),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信号强度(低、等、高、混杂信号),肌瘤位置(前壁、侧壁、后壁、宫底),肌瘤分型(浆膜下、肌壁间、粘膜下),子宫位置(前位、中位、后位)。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种类及频次,术后第6个月对患者行MRI检查及再次填写UFS-QOL及月经情况日记分析卡,计算术后第6月肌瘤体积缩小率及UFS-QOL及月经情况日记分析卡得分,评估UAE或HIFU治疗不同特征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子宫肌瘤患者共53例,其中UAE组患者23例,HIFU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包括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类型、最大肌瘤位置、最大肌瘤T2WI信号、最大肌瘤T1WI+C信号,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在术后第6个月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肌瘤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6月的UFS-QOL评分及月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组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17例(73.91%),为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症反应及阴道流液;其中1例(4.34%)发生肌瘤脱落并发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HIFU组AEs24例(80%),为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及阴道流液。两组治疗方法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两组间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比较,单/多发肌瘤、不同T2WI信号特征肌瘤在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位置、类型及T1增强信号特征子宫肌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位于子宫后壁、粘膜下子宫肌瘤、T1WI+C明显强化的子宫肌瘤,UAE组临床疗效高于HIFU组。[结论]1、UAE与HIFU均能显着缩小肌瘤体积,安全性好,且UAE能在短期内(术后1-3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2、对后壁、粘膜下、T1WI明显强化的子宫肌瘤,UAE疗效优于HIFU。

二、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设备与方法
        1. 仪器:
        2. 术前检查:
        3. 治疗方法:
        4. 随访:
        5. 分组: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并发症发生情况
    二、治疗前后超声造影情况
    三、随访疗效
    四、瘤体血供对疗效的影响
    五、瘤体大小对疗效的影响
    六、瘤体类型对疗效的影响
讨论

(2)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术前准备
        1.1.4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
        1.1.5 术后不良反应观察及随访
        1.1.6 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
        1.1.7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术后疗效情况
        1.2.3 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2.4 术后1个月影响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超声方面的评价
        1.3.2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肌瘤症状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
        1.3.3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分析
        1.3.4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
        1.3.5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
        1.3.6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发展前景
        1.3.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
    2.1 子宫肌瘤概述
    2.2 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子宫肌瘤流行病学趋势
    2.4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
    2.5 子宫肌瘤治疗方法
        2.5.1 手术治疗
        2.5.2 药物治疗
        2.5.3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nery Embolization,UAE)
        2.5.4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
    2.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治疗子宫肌瘤知情同意书
附录B 附图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微波消融组的疗效
    3.2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
第四章 讨论
    4.1 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趋势
    4.2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原理
    4.3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分析
    4.4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变化及分析
    4.5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分析
    4.6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子宫肌瘤剔除术在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育力评估
    1.1 年龄及子宫肌瘤剔除对生育力的影响
    1.2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风险
2 手术风险及术后复发再干预
    2.1 手术风险
    2.2 术后复发再干预及术后满意度
3 子宫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
    3.1 与年龄相关子宫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
    3.2 使用子宫肌瘤粉碎器对恶性肿瘤播散的风险
4 结语

(7)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般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术前准备
    3.仪器设备
    4.手术过程
    5.术后处理
    6.疗效评价标准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1.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
    2.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
    3.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
    4.其他评价
讨论
    1.子宫肌瘤诊疗现状
    2.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
    3.UAE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
    4.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
    5.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6.UAE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探讨
    7.本文章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9)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数据提取
    2.7 统计学分析
        2.7.1 异质性检验
        2.7.2 合并统计量
        2.7.3 异质性来源
第3章 结果
    3.1 纳入文献结果
    3.2 数据提取结果
        3.2.1 再干预率
        3.2.2 并发症
40mIu/ml)'>3.2.3 卵巢储备功能(FSH>40mIu/ml)
        3.2.4 UAE手术失败率
        3.2.5 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
        3.2.6 生活质量评分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性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10)子宫动脉栓塞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创新点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子宫动脉栓塞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痼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J]. 吕祝英,黄品同,雷志锴,楼军,孔凡雷,陈龙.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10)
  • [2]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 肖爽.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D]. 林晓庆. 汕头大学, 2021(02)
  • [4]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D]. 李亚茹.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子宫肌瘤剔除术在40岁以上绝经前女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马媛媛,叶红.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11)
  • [6]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08)
  • [7]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D]. 何玉春.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郭丽艳. 苏州大学, 2020(02)
  • [9]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周蕾蕾.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子宫动脉栓塞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D]. 汤蕊嘉.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