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奶牛真菌病

关注奶牛真菌病

一、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论文文献综述)

薛照越,潘玉琨,杨发龙[1](2018)在《山羊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山羊乳房炎大多是由于病原菌的感染,造成乳腺腺体与乳腺叶间结缔组织发炎、乳汁理化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是奶山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对山羊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针对山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谢晓艳[2](2017)在《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山羊乳房炎是奶山羊养殖业中较为常见且危害巨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羊奶及其相关奶产品消费者的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奶山羊乳房炎病因复杂,与病原微生物、动物自身、饲养管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给该病的诊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尚没有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奶山羊乳房炎并且对病原微生物做出精确定位的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陕西部分地区奶山羊乳房炎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奶山羊乳房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次试验从陕西省富平县、陇县两个地区随机选取的11个养殖场采取的55份临床型奶山羊乳房炎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得到形态各异的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8种54株,其中大肠杆菌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蜡状芽孢杆菌7株、绿脓杆菌6株、无乳链球菌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株、真菌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最高,达33.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5.9%。2.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均对氯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等常用药表现中度或重度耐药。3.建立了一种直接以菌液作为模板,能够一次性检测蜡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4种奶山羊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牟珊[3](2010)在《关中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疫苗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乳房炎是奶山羊及奶牛养殖场常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本研究以本实验室从奶山羊临床性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通过乳头管灌注方法建立关中奶山羊临床性乳房炎模型,应用ELISA方法对五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针对这两种病原菌进行乳房炎灭活苗的研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建立关中奶山羊乳房炎模型,用本实验室分离的奶山羊乳房炎病原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大肠杆菌3×103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3×102 cfu/ml剂量,分别对健康关中奶山羊进行乳头管灌注,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测定产奶量、精神状况、饮食欲、乳汁外观、乳房一般性状、体温、体细胞数(LMT法)等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显示,攻菌后奶山羊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降低,乳房有变色、肿胀、发热、有明显触痛等急性炎症症状,乳样变色、粘稠,体温升高,产奶量降低;乳中体细胞数剧增;组织切片显示乳腺泡及间质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大肠杆菌相比,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和病理变化更为严重;从各试验组攻菌侧乳样中分离到了相应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地建立了奶山羊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山羊临床乳房炎模型。2.探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和大肠杆菌乳房炎发生过程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病程中的作用机制。分别于灌注前和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杆菌实验组奶山羊乳样和血清,ELISA法检测IL-1、IL-4、IL-6、IL-8和IFN-γ表达水平,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大肠杆菌乳房炎临床病理特征与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乳房炎发生后,两种病原菌均能导致乳样中5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大肠杆菌组于24h达峰值,随后降低并保持一定量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在72h内持续上升。血清中细胞因子普遍呈降低趋势,甚至低于灌注前表达水平,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房炎与大肠杆菌感染乳房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呈现不同规律。3.自制乳房炎疫苗并对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进行评估。用甲醛37℃过夜灭活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分别制备蜂胶灭活疫苗、转移因子灭活苗及无佐剂疫苗;接种泌乳期奶山羊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免疫羊的血清和乳汁, ELISA测定血清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研究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经甲醛灭活彻底;与免疫前相比,血清和乳汁中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均显着升高;与无佐剂疫苗相比,蜂胶和转移因子均能够显着提高血液和乳汁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转移因子促进抗?体分泌的效果最好;免疫后乳汁中sIgA的含量也显着提高。灭活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免疫后能够刺激奶山羊血液和乳汁中特异性抗体效价的水平,转移因子对促进这些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效价作用优于蜂胶。

李桐[4](2008)在《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调查包头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从包头地区5家奶牛场33头奶牛的77份乳样中分离得到98株病原菌,经生化实验鉴定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98)、表皮葡萄球菌(12/98)、腐生葡萄球菌(7/98)、无乳链球菌(1/98)、乳房链球菌(2/98)、乳链球菌(3/98)、牛链球菌(2/98)、粪链球菌(6/98)、棒状杆菌属(2/98)、酵母菌(2/98)、埃希氏大肠杆菌(13/98)、克雷伯氏菌属(8/98)、变形杆菌属(9/98)、志贺氏菌属(2/98)、肠杆菌属(4/98)、沙门氏杆菌属(3/98)。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对所选的15种抗菌药物中的环丙沙星、壮观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利福平的敏感度在70%以上,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的敏感度次之,但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有的甚至无效。无乳链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已产生了抗药性。

张楠[5](2008)在《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生物利用度及组织分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替米考星(TMS)在肉鸭血浆及组织中的提取净化方法及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方法,并研究替米考星在肉鸭血浆及组织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的情况,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肉鸭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和组织样;通过固相萃取提取净化药物,氮气吹干后加入适量流动相,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组织中TMS的浓度;用3P97药物动力学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剂量校正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达0.9990以上,血浆、肌肉、皮肤、肺脏、肝脏和肾脏中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25μg/mL、0.005μg/g、0.005μg/g、0.01μg/g、0.02μg/g和0.0125μg/g;血浆及各组织中的回收率均在75%以上;日内变异系数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0%。房室模型分析表明,替米考星两种给药途径的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静脉注射给药(5mg/kg·B·W)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为0.076±0.0098h、t1/2β为7.31±0.63h、AUC为4.50±0.30(μg/mL)·h、CLb为1.12±0.069L/(kg·h)、Vd为10.73±0.78 L/kg:口服给药(20mg/kg·B·W)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为1.76±0.49h、t1/2β为25.70±4.74h、t1/2Ka为0.090±0.0092h、AUC为14.03±2.54(μg/mL)·h、CLb为1.46±0.22L/(kg·h)、Tmax为0.47±0.035h、Cmax为0.75±0.056μg/mL、F为78.47±0.15%。组织分布研究表明,替米考星在各组织穿透能力强,吸收迅速,消除缓慢,除在肺脏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外,在其余组织中均符合有吸收一室模型。在肺脏、肝脏、肾脏、肌肉和皮肤的药时曲线分别为C1=24.05e-0.28t+5.08e-0.013t-29.13e-0.35t、C2=6.03 (e-0.029t-e-0.44t)、C3=5.31 (e-0.034t-e-0.52t)、C4=2.66 (e-0.020t-e-0.22t)和C5=2.71 (e-0.032t-e-0.19t)。

孙雪峰[6](2007)在《乳炎康粉针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参照注射粉针剂的相关标准,以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为主药,制备出乳炎康粉针剂,依照粉针剂的一般质量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试验以及药效学试验,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处方设计以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为试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确定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最佳配比为2: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确定乳炎康粉针剂的附加剂为柠檬酸和柠檬酸钠,二者的最佳配比为7:3。无菌称取各药,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制备出乳炎康粉针剂。2.质量检查参照粉针剂的质量要求对乳炎康粉针剂分别进行无菌检查、热原检查、澄明度检查和酸碱度检查。结果显示乳炎康粉针剂水溶液pH在5.79~5.82之间,水溶液澄明度检查未检出可见异物,无热原,无菌检查符合要求。3.稳定性试验对乳炎康粉针剂分别进行高温、高湿、强光照射试验,结果表明,乳炎康粉针剂对光不敏感,但对高温和高湿环境敏感。在加速试验中,乳炎康粉针剂理化性质稳定,符合新药申报临床试验的要求。经典恒温试验估算出该制剂的有效期为2.1年;吸湿性研究表明乳炎康粉针剂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5.3%。4.安全性试验以肌肉刺激试验、黏膜试验、溶血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对乳炎康粉针剂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乳炎康粉针剂无刺激性、无溶血反应,对雏鸡的LD50为222.62 mg/kg。5.药效学试验以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为试验菌,测定乳炎康粉针剂对各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并与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常用药进行药效比较。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乳炎康粉针剂对各菌的效果优于硫酸卡那霉素,不及链霉素,与青霉素效果相当。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表明,乳炎康粉针剂对隐性乳房炎及临床型乳房炎有效率均在80%以上,治愈率在60%以上,优于临床常用的青、链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

刘珍[7](2005)在《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临床型奶牛乳腺炎(clinical bovine mastitis)主要是由多种非特定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奶牛乳房及乳汁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乳腺疾病。但在诸多病原体中,细菌感染是引发奶牛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中,从呼和浩特地区 5 家奶牛场 33 头奶牛的 77 份乳样中分离得到 98 株病原菌,主要病原经生化实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98)、表皮葡萄球菌(12/98)、腐生葡萄球菌(7/98)、无乳链球菌(1/98)、乳房链球菌(2/98)、乳链球菌(3/98)、牛链球菌(2/98)、粪链球菌(6/98)、棒状杆菌属(2/98)、酵母菌(2/98)、埃希氏大肠杆菌(13/98)、克雷伯氏菌属(8/98)、变形杆菌属(9/98)、志贺氏菌属(2/98)、肠杆菌属(4/98)、沙门氏杆菌属(3/98)。根据生物学特性选取 18 株菌,灭菌生理盐水做适当稀释,用 9×108/ml 的细菌悬液分别腹腔注射接种 23±1 ㎏的健康小白鼠,0.5ml/只。通过观察人工感染小白鼠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于 48h 内进行剖解、取材,进行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的检查。同时取剖解病例的肝脏进行病原的重分离,检测试验菌株对试验小白鼠的致病性。此外,根据培养特性,选取 22 株病原菌进行了对所选的 15 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对所选的 15 种抗菌药物中的环丙沙星、壮观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利福平的敏感度在 70%以上,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的敏感度次之,但对青霉素 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有的甚至无效,如青霉素 G 已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完全失去了抗菌效果。无乳链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已产生了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链球菌菌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轻微,到 48h 未见有死亡病例出现,但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变较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克雷伯氏菌属菌株、肠杆菌属菌株、埃希氏大肠杆菌菌株感染的病例均有死亡病例的出现,其中克雷伯氏菌菌株感染的病例全部死亡,且病理组织学变化尤为明显。眼观病变见肝脏色彩淡,质度脆;脾脏稍肿大,颜色加深;肾脏质度脆,色彩不均一,被膜下有脓性坏死灶;肺脏因出血而色彩明显不均一。组织学病变可见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乳腺、心脏、大肠、12 指肠等组织器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病变以大量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伴有充血、出血和轻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浆液性渗出。表明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致病性较强。克雷伯氏菌菌株在致病性和致死率上强于其它属菌株,其它属菌株在致病性上较相似,而致死率上稍高于链球菌属菌株。

李建成[8](2003)在《替米考星饮水剂的稳定性及其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替米考星(tilmicosin)是大环内酯类新型广谱动物专用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成功地研制了替米考星饮水剂,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对替米考性星饮水剂40℃温度加速试验(6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替米考星饮水剂比较稳定,6个月试验期内药物含量下降范围在3.6%~5.0%之间;本文还研究了该制剂10个月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制剂在常温(16~25℃)下,含量下降范围为3.0%~3.5%,符合我国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要求。 本文分别建立了鸡血浆中替米考星含量和肺脏中替米考星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C18 SPE柱分离和提纯血浆中的替米考星,用乙腈和0.1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提取肺脏中的替米考星,用C18 SPE柱净化,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替米考星,检测波长288nm。在血浆的检测限为0.025μg/mL,定量限为0.05μg/mL,在血浆中0.05、0.5和5μg/mL添加回收率为85.1%~98.1%,变异系数(n=5)为3.5%~8.70%。在肺脏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025μg/g,定量限为0.05μg/g,在肺脏组织中0.05、0.5和5μg/mL添加回收率为90.2%~98.8%,变异系数(n=5)为2.36%~11.8%。 以替米考星50mg/kg剂量内服给予健康肉鸡,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和肺脏中的药物残留量。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处理药-时数据,得出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替米考星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公鸡血液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为0.948±0.043h、t1/2Ka为0.091±0.008h、t1/2β为24.18±3.946h;AUC为15.563±0.342(μg/mL)*h、CL(s)为3.214±0.070mg/kg/h/(μg/mL),Tmax为0.413±0.035h,Cmax为0.868±0.027μg/mL。母鸡血浆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为0.757±0.454h、t1/2ka为0.104±0.045h、t1/2β为29.041±10.288h;AUC为23.788±8.181(μg/mL)*h、CL(s)为2.251±0.652mg/kg/h/(μg/mL),Tmax为0.390±0.145h,Cmax为1.297±0.272μg/mL。公鸡肺脏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 α为2.285±0.657h、t1/2Ka为1.090±0.193h、t1/2β为37.606±4.474h;AUC为530.797±48.050(μg/g)*h、CL(s)为0.095±0.008mg/kg/h/(μg/g)、Tmax为5.256±0.442h、Cmax为9.044±0.016μg/g;母鸡肺脏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为1.556±0.825h、t1/2Ka为0.732±0.101h、t1/2β为23.304±2.320h;AUC为395.073±12.095(μg/g)*h、CL(s)为0.127±0.004mg/kg/h/(μg/g)、Tmax为3.584±0.440h、Cmax为10.691±0.542μg/g。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内服给药在鸡体内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在血浆和肺脏组织中的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尤其药物在肺脏组织浓度很高,公鸡组和母鸡组肺脏组织药物峰浓度分别是血液的10.42倍和8.24倍。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公、母鸡组间经t检验,存在着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或0.01)。

董德宽,刘德娟[9](2003)在《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文中提出

陈美安[10](2014)在《抗畜禽支原体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的研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支原体导致的猪支原体肺炎、鸡毒支原体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目前支原体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欠佳,兽医临床常用的泰乐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和药物残留问题被普遍关注,急需开发廉价、高效、广谱、无毒的中药复方抗畜禽支原体制剂。为进一步研制抗畜禽支原体中药复方,本课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南药两面针、广藿香、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白鲜皮、土槿皮、艾叶等10味中药,通过体外微量药敏试验,结合中兽医理论基础和中药药剂学理论,筛选出有效的抗畜禽支原体单味中药及最佳中药复方,通过药效学试验评价最佳中药复方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将其制成中药复方颗粒剂,同时对该复方颗粒剂进行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1抗畜禽支原体中药复方肺康明确立采用水回流提取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两面针、广藿香、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白鲜皮、土槿皮、艾叶等10味中药进行体外抗畜禽支原体研究。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除了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外,其余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对照药物酒石酸泰乐菌素对试验用3种畜禽支原体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有效的抗畜禽支原体单味中药进行两两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7味中药水提液两两配伍组合,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和羊肺炎支原体的抑制效果表明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白鲜皮间均无拮抗作用,宜配伍。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医方剂组成原则及配伍规律,自拟7组中药复方,通过药敏试验研究表明原复方和7组中药复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其中复方5(南板蓝根、两面针、白鲜皮)作用最好,且药味较少,故选用复方5作为抗畜禽支原体最佳中药复方,命名为肺康明。2中药复方肺康明药效学研究对健康雏鸡进行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肺康明以16g生药/d兑水饮用5d,鸡只内脏各器官无任何异常,提示该方此剂量对鸡安全。采用1×109CCU/mL的MG培养物通过鸡胸气囊接种0.5mL、滴鼻0.3mL、点眼0.2mL,以及创造应激条件建立人工感染鸡毒支原体鸡只模型,并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观察、分离培养、鉴定及血清学诊断,证实了该疾病模型建立成功。临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肺康明高、中剂量组治疗MG人工感染病鸡疗效显着。死亡率方面,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肺康明高、中剂量和酒石酸泰乐菌素组死亡率均为0%,肺康明低剂量组和预防组死亡率很低,分别为5.00%、2.50%。治愈率方面,肺康明高剂量组疗效最好(92.5%),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对照药物酒石酸泰乐菌素组具有相同的疗效(90%);增重方面,各用药组均显着高于感染对照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肺康明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当;料肉比方面,酒石酸泰乐菌素组最低,其他各用药组与健康组相当,感染对照组最高;血清抗体水平方面,各用药组均能明显减少抗体阳性反应数,其中肺康明高剂量组效果最佳;气囊损伤方面,各用药组气囊病变较感染对照组轻,其中肺康明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其次为复方肺康明中剂量组和酒石酸泰乐菌素组。提示本复方对MG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克服抗生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的缺点,可用于本病的防治。推荐肺康明用于MG鸡只的治疗量为0.4%兑水饮用给药浓度,预防量为0.2%兑水饮用给药浓度,连续用药5d,每天配换一次药液。3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根据临床需要、预试验结果、生产条件及技术水平,选择剂型为颗粒剂。本试验主要以多成分多指标综合评价,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考察法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筛选,最终确定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为:取处方比例南板蓝根、两面针、白鲜皮粗粉(10目),精密称定,加入12倍量的水,浸泡0.5h,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3次提取液,超速离心(8000r/min,15min)后,真空减压(温度60℃,真空度0.08~0.10MPaa,蒸汽压力≤0.10MPa)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的流浸膏;取该流浸膏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温度:50~60℃,进液速度:50~60mL/min,进风温度:165~170℃,出风温度:70~75℃,收集干燥浸膏粉,按干浸膏粉:糊精=1:0.6混匀,过80目筛,采用干式制粒法,设定轧辊压力为60~70kgf/cm2,轧辊转速为12~14r/min,送粉速度为14~16r/min制成颗粒1200g,过筛,分装,即得。同时经三批中试试制证明,拟定工艺简单合理、稳定可行,可满足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4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质量标准研究方面,主要进行原料药材及辅料质量标准和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原料药材及辅料质量标准中主要对投料药材饮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相关项下规定进行检查;辅料—糊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关项下规定进行检查。颗粒剂质量标准中对中试生产的三批样品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研究。对方中各味药均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试验,并将南板蓝根、两面针、白鲜皮的薄层色谱鉴别列入本品质量标准正文。检查项下,对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重金属、砷盐、微生物限度等进行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I C颗粒剂项下有关规定,并将其列入本品质量标准正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要有效成分靛蓝、氯化两面针碱和白鲜碱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了系统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并将含量测定列入本品质量标准正文,根据多批样品测定结果,制定了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限度,暂定本品每袋(5.0g)含南板蓝根以靛蓝计,不得低于773.08μg;两面针以氯化两面针碱计,不得低于846.84μg;白鲜皮以白鲜碱计,不得低于3301.67μg。初步稳定性研究方面,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样品采用铝塑复合膜袋为包装材料在考察期内其性状、鉴别、检查等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本品质量标准草案规定,提示本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存6个月,可保证质量稳定。长期稳定试验结果表明9个月的考察期内其性状、鉴别、检查等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本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提示本品在常温条件下保存9个月,可保证质量稳定;试验结束时间为24月末,其后续工作仍在进行当中。5中药复方肺康明化学成分研究按处方量的200倍称取南板蓝根、两面针、白鲜皮粗粉,以水回流提取,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和喷雾干燥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部位分离后,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测定(EI-MS或EIS-MS、1H-NMR、13C-NMR、Dept等)所得数据以及文献对照确定了21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1),大黄酚(chrysophanic acid,2),熊果酸(ursolic acid,3),靛蓝(indigotin,4),靛玉红(indirubin,5),硬脂酸(stearic acid,6),辛夷脂素(fargesin,7),补骨脂内酯(psoralen,8),木犀草素(luteolin,9),香草醛(vanillin,10),棕榈酸(palmitic acid,11),大黄素-8-0-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12),槲皮苷(quercetin-3-rhamnoside,13),棒酮(fraxinellone,14),黄柏酮(obacunone,15),柠檬酸(citric acid,16),白屈菜碱(chelidonine,17),腺苷(adenosine,18),胞苷(cytidine,20),黄芩苷(baicah,20),苯甲酸(benzoicacid,21)。其中化合物3、7、10-13、16-17、19~21均首次在组成肺康明的3味中药南板蓝根、两面针和白鲜皮中发现。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对10味中药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佳中药复方,命名肺康明,对MG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对该方进行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其工艺简单合理、稳定可行,可满足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其制剂基本稳定,安全性高,质量标准稳定、可控。同时从该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其中11个化合物均首次在组成中药复方肺康明的3味中药南板蓝根、两面针和白鲜皮中分得。本课题为新兽药的研发及广泛应用中药防治临床畜禽支原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论文提纲范文)

(1)山羊乳房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山羊乳房炎的危害
2 山羊乳房炎的分类
3 山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3.1 病原微生物因素
        3.1.1 链球菌
        3.1.2 葡萄球菌
        3.1.3 大肠杆菌
        3.1.4 真菌
        3.1.5 病毒
        3.1.6 支原体
    3.2 饲养环境因素
    3.3 山羊自身因素
4 山羊乳房炎的诊断
    4.1 临床检查法
    4.2 乳汁体细胞计数法
    4.3 乳汁理化检测法
    4.4 乳汁中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法
    4.5 PCR检测法
5 山羊乳房炎的预防
    5.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5.2 接种疫苗
6 山羊乳房炎的治疗
    6.1 抗生素治疗
    6.2 中药治疗

(2)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山羊乳房炎研究现状
        1.1 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1.1 病原微生物因素
        1.1.2 饲养管理因素
        1.1.3 动物自身因素
        1.2 乳房炎的诊断
        1.2.1 乳房外观检查
        1.2.2 乳汁微生物学检查
        1.2.3 乳汁pH检测法
        1.2.4 体细胞数计数法
        1.2.5 导电性检验法
        1.2.6 PCR法
        1.3 药物治疗
试验内容
    第二章 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乳样采集
        2.2.2 乳样检测
        2.2.3 病原菌分离、培养
        2.2.4 病原菌鉴定
        2.3 结果
        2.3.1 乳样采集及阳性检出率
        2.3.2 病原菌分离
        2.3.3 病原菌鉴定
        2.4 病原菌鉴定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病原菌药敏试验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菌液浓度的调节
        3.2.2 病原菌涂布接种和贴药敏纸片
        3.2.3 抑菌圈的测量与记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多重PCR检测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方法
        4.2.1 引物设计
        4.2.2 模板准备
        4.2.4 多重PCR体系建立与优化
        4.3 结果
        4.3.1 引物设计
        4.3.2 单一PCR建立
        4.3.3 多重PCR建立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关中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疫苗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山羊乳房炎研究进展
        1.1 乳房炎病原学研究
        1.1.1 葡萄球菌
        1.1.2 链球菌
        1.1.3 大肠杆菌
        1.1.4 霉形体
        1.1.5 真菌
        1.1.6 病毒
        1.2 乳房炎临床病理学
        1.2.1 临床症状表现
        1.2.2 病理学变化
        1.2.3 组织和细胞变化
        1.2.4 乳汁成分的变化
        1.3 诊断技术
        1.3.1 临床型乳房炎
        1.3.2 隐性乳房炎的实验室诊断
        1.4 预防研究进展
        1.4.1 兽医公共卫生
        1.4.2 疫苗研究进展
        1.5 治疗方法
        1.6 小结
实验研究
    第二章 关中奶山羊乳房炎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菌株
        2.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液的制备
        2.2.2 乳房炎模型的建立
        2.2.3 乳房炎模型的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临床表现
        2.3.2 LMT 检测结果
        2.3.3 细菌学检查
        2.3.4 病理组织学检查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奶山羊实验性乳房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IL-1、IL-6 和IL-8 浓度变化
        3.2.2 IFN-γ浓度变化
        3.2.3 IL-4 浓度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关中奶山羊乳房炎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抗体效价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灭活检验结果
        4.2.2 ELISA 测定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优化条件
        4.2.3 乳汁中IgA 抗体的测定结果
        4.2.4 血液和乳汁中葡萄球菌抗体的测定结果
        4.2.5 血液和乳汁中大肠杆菌抗体的测定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 病原学
        1.1 主要病原
        1.2 次要病原
    2 流行病学
        2.1 乳腺炎病原的宿主、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
        2.2 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史及其造成的损失
        2.2.1 奶产量的下降
        2.2.2 乳腺炎病牛的淘汰
        2.2.3 治疗的费用
    3 奶牛乳腺炎发生的综合因素
        3.1 奶牛乳腺炎发生的诱因
        3.1.1 自身因素
        3.1.2 营养因素
        3.1.3 环境因素
        3.1.4 管理因素
    4 诊断
        4.1 监控方法
        4.1.1 临床检查
        4.1.2 奶样体细胞计数
        4.2 微生物学诊断
        4.2.1 肉眼观察
        4.2.2 直接微生物学诊断
    5 预防和治疗
        5.1 抗生素治疗
        5.2 基因工程疫苗
        5.3 重组牛 γ-干扰素
        5.4 抗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复合卵黄抗体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7 课题的总体设计
第二章 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奶样采集用具
        1.1.2 培养基
        1.1.3 牛奶中体细胞含量测定用试剂及仪器
        1.1.4 标准菌株
        1.1.5 药敏纸片
        1.2 试验方法
        1.2.1 临床病例临床症状的观察
        1.2.2 奶样的采集
        1.2.3 病原菌的分离
        1.2.4 病原菌的鉴定
        1.2.5 奶样中体细胞含量测定
        1.2.6 药物敏感性试验
    2 结果
        2.1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1 牛场 N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2 牛场 B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3 牛场 D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4 牛场 H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5 牛场 G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2 包头地区临床型乳腺炎病例乳样特征总结
        2.3 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分离及初步鉴定结果
        2.3.1 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3.2 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的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3.3 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3.4 革兰氏阳性杆菌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4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生化鉴定项目及鉴定结果
        2.4.1 五家牛场临床型病例总的病原菌鉴定项目及结果
        2.4.2 五家牛场病原菌总的分离鉴定结果
        2.4.3 包头地区五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病原菌分离情况比较
        2.4.4 五家牛场临床型病例乳样特征、SCC、病原类型对照
        2.5 五家牛场乳汁体细胞种类和数量计数结果
        2.6 五家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病例乳样体细胞数出现率分类
        2.7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生物利用度及组织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1.2.1 概述
        1.2.2 药理学
        1.2.3 药代动力学
        1.2.4 残留分析
        1.2.5 毒理学
        1.2.6 临床应用
        1.2.7 环境毒性
        1.2.8 公共健康风险评估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仪器与设备
        2.1.2 药品及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血液及组织中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2.2.1 血液中替米考星的测定方法
        2.2.2 组织中替米考星的测定方法
    2.3 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试验设计
        2.3.1 药物动力代谢学分组及试验设计
        2.3.2 药物组织分布分组及试验设计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标准曲线
    3.2 方法学验证数据
        3.2.1 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数据
        3.2.2 灵敏度考察数据
    3.3 药物动力学数据
    3.4 药物组织分布数据
4 讨论
    4.1 色谱条件的选择
    4.2 药物在血浆及组织中的提取净化
        4.2.1 药物在血浆中的净化
        4.2.2 药物在组织中的提取净化
    4.3 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4.4 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
    4.5 给药方案的制定
5 结论
    5.1 建立了替米考星在肉鸭血浆及组织中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5.2 分析了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5.3 分析了替米考星在肉鸭组织中的药物分布及消除规律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标准工作曲线
    附录2 血浆及各组织加样色谱图及空白对照图
    附录3 替米考星标准色谱图

(6)乳炎康粉针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2 阿米卡星研究进展
    3 替米考星在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第二章 乳炎康粉针剂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1.1.2 药品与试剂
        1.1.3 菌种
        1.1.4 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理化性状的考察
        1.2.2 单价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1.2.3 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联合药敏试验
        1.2.4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最佳配比的确定
        1.2.5 乳炎康粉针剂处方的筛选
        1.2.6 乳炎康粉针剂的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理化性状考察结果
        2.1.1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物理性状的考察结果
        2.1.2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化学性状考察结果
        2.2 单价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2.2.1 单价药物MBC 测定结果
        2.2.2 单价药物MIC 测定结果
        2.3 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2.3.1 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2.3.2 结果判定
        2.4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最佳配比结果
        2.5 乳炎康粉针剂处方的筛选结果
        2.5.1 辅料筛选结果
        2.5.2 辅料中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最佳配比
    3 讨论
        3.1 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联合用药
        3.2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配伍最佳配比的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乳炎康粉针剂的质量检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1.1.2 菌种
        1.1.3 实验动物
        1.1.4 药品
        1.2 试验方法
        1.2.1 无菌检查
        1.2.2 热原检查
        1.2.3 澄明度检查
        1.2.4 酸碱度检查
    2 结果
        2.1 无菌检查结果
        2.2 热原检查结果
        2.3 澄明度检查结果
        2.4 酸碱度检查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乳炎康粉针剂稳定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1.1.2 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含量测定
        1.2.2 稳定性试验
    2 结果
        2.1 含量测定
        2.1.1 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2 样品含量测定
        2.2 稳定性试验结果
        2.2.1 高温试验结果
        2.2.2 高湿度试验结果
        2.2.3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2.2.4 加速试验结果
        2.2.5 经典恒温试验
        2.2.6 有效期的计算
        2.2.7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含量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3.2 有效期的确定
    4 小结
第五章 乳炎康粉针剂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器材
        1.1.2 实验动物
        1.1.3 药品
        1.2 试验方法
        1.2.1 乳炎康粉针剂对雏鸡的急性毒性试验
        1.2.2 乳炎康粉针剂对局部刺激试验
        1.2.3 溶血试验
    2 结果
        2.1 乳炎康粉针剂对雏鸡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乳炎康粉针剂对局部刺激试验
        2.2.1 家兔股四头肌试验结果
        2.2.2 黏膜试验结果
        2.3 溶血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乳炎康粉针药效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病原学
    1.1 主要病原
    1.2 次要病原
2 流行病学
    2.1 乳腺炎病原的宿主、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
    2.2 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史及其造成的损失
        2.2.1 奶产量的下降
        2.2.2 乳腺炎病牛的淘汰
        2.2.3 治疗的费用
3 病理学
    3.1 奶牛乳腺炎病例眼观病变
    3.2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理组织学变化
        3.2.1 急性弥漫性乳腺炎
        3.2.2 慢性弥漫性乳腺炎
        3.2.3 化脓性乳腺炎
4 奶牛乳腺炎发生的综合因素
    4.1 奶牛乳腺炎发生的诱因
        4.1.1 自身因素
        4.1.2 营养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1.4 管理因素
5 诊断
    5.1 监控方法
        5.1.1 临床检查
        5.1.2 奶样中体细胞计数
    5.2 微生物学诊断
        5.2.1 肉眼观察
        5.2.2 直接微生物学诊断
6 预防和治疗
    6.1 抗生素治疗
    6.2 基因工程疫苗
    6.3 重组牛γ-干扰素
    6.4 抗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复合卵黄抗体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奶样采集用具
        1.1.2 培养基
        1.1.3 牛奶中体细胞含量测定用试剂及仪器
        1.1.4 标准菌株
        1.1.5 药敏纸片
        1.1.6 动物致病性试验
        1.2 实验方法
        1.2.1 临床病例临床症状的观察
        1.2.2 奶样的采集
        1.2.3 病原菌的分离
        1.2.4 病原菌的鉴定
        1.2.5 奶样中体细胞含量测定
        1.2.6 药物敏感性试验
        1.2.7 动物致病性试验试验方法
        1.2.8 病原的重分离
        1.2.9 人工感染小白鼠的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1 牛场 N 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2 牛场 B 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3 牛场 D 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4 牛场 H 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1.5 牛场 G 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
        2.2 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乳腺炎病例乳样特征总结
        2.3 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分离及初步鉴定结果
        2.3.1 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3.2 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的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3.3 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3.4 革兰氏阳性杆菌生长情况及生长印象
        2.4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生化鉴定项目及鉴定结果
        2.4.1 五家牛场临床型病例总的病原菌鉴定项目及结果
        2.4.2 五家牛场病原菌总的分离鉴定结果
        2.4.3 呼和浩特地区五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病例病原菌分离情况比较
        2.4.4 五家牛场临床型病例乳样特征、SCC、病原类型对照
        2.6 五家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病例乳样体细胞数出现率分类
        2.7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8 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
        2.9 病原重分离结果
        2.10 人工感染小白鼠后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
        2.10.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组织学变化
        2.10.2 链球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组织学变化
        2.10.3 克雷伯氏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组织学变化
        2.10.4 大肠杆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组织学变化
        2.10.5 肠杆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组织学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替米考星饮水剂的稳定性及其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替米考星饮水剂的稳定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测定鸡血液中替米考星含量的HPLC方法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测定鸡肺脏中替米考星残留量的HPLC方法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替米考星在鸡血液和肺脏组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论文提纲范文)

1 由霉形体引发的奶牛疾病
    1.1 乳腺炎
    1.2 眼疾
    1.3 脑病
    1.4 垂耳症
    1.5 皮肤肿
    1.6 肺炎
    1.7 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1.8 可能引起流产
    1.9 关节炎
2 监控措施
3 结语

(10)抗畜禽支原体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的研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抗畜禽支原体中药复方肺康明确立
    1 材料与仪器
    2 单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筛选
    3 单味中药两两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
    4 抗畜禽支原体复方组成筛选
    5 本章小结与论
第二章 中药复方肺康明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处方、剂型、工艺技术与依据
    3 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4 提取工艺研究
    5 纯化除杂工艺研究
    6 浓缩工艺
    7 干燥工艺
    8 成型工艺研究
    9 中试放大试验研究
    10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原料药材及辅料的质量标准
    3 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的质量标准
    4 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质量标准草案说明
    5 初步稳定性研究
    6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中药复方肺康明化学成分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山羊乳房炎的研究进展[J]. 薛照越,潘玉琨,杨发龙. 今日畜牧兽医, 2018(03)
  • [2]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D]. 谢晓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3]关中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疫苗研制[D]. 牟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2)
  • [4]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D]. 李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5]替米考星在肉鸭体内生物利用度及组织分布研究[D]. 张楠.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6]乳炎康粉针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D]. 孙雪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7]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的研究[D]. 刘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05)
  • [8]替米考星饮水剂的稳定性及其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李建成.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9]关注奶牛的霉形体病[J]. 董德宽,刘德娟. 中国奶牛, 2003(01)
  • [10]抗畜禽支原体中药复方肺康明颗粒剂的研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 陈美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关注奶牛真菌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