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看法

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看法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论文文献综述)

黄莹博,李岩[1](2017)在《网络时代基础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问题审视》文中指出回眸和展望人类文明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已踏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后现代时期。人的长足健康发展便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真正的教育目的在于承认人所存在的价值。过去注重人的发展,现在以网络为主旋律的时代关注的是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悄无声息中这种内在的人文教育精神被剥夺或扭变,因此,实现教育的"生态化"发展是时代对于人文教育的迫切呼唤。

高吉平[2](2010)在《新课程实施难点探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在于新课程评价遭遇现实瓶颈:功能转变遭遇制度制约,质性评价遭遇观念固着,系统建构遭遇整合难题。突破瓶颈的方法是进行全民课改教育,建立新课改评价体系,做好学校出口与社会入口工作的对接。本文认为,课程评价制度与用人制度的协调是新课改实施的保证,新课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新课改更离不开全民的参与,不治理好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学校教育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挤压,在夹缝中求生存。生存竞争的功利性、残酷性会不断消解教育理想的高远追求,使教育萎缩为社会的奴婢,最终导致社会的整体平庸。

时贇,安江燕[3](2004)在《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出调查表明,农科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综合创新素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利用。部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创新能力一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方式和途径有待拓宽,克服困难和承担风险的意识需要加强,团结协作精神需要强化。

吴文蓉[4](2002)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文中认为社会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各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改革传统教育势在必行,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我国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还有待完善,教育创新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2)新课程实施难点探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功能转变遭遇制度制约
二、质性评价遭遇观念固着
三、系统建构遭遇整合难题
    (一) 进行一次全民参与的新课程改革启蒙教育, 使新课程理念得到全民的普遍认同, 使社会各界理解新课改, 支持新课改, 参与新课改。
    (二) 要特别重视对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具体研究和实验。
    (三) 要处理好学校出口和社会入口的对接。

(3)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状况
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状况的评价及期望

(4)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断强化基础教育
    (一) 重视通识教育, 强化创新基础
    (二) 拓展学生素质, 培养人文精神
二、注重教学创新
    (一) 教学制度突出灵活性
    (二) 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
    (三) 教学方法突出信息化
    (四) 教学过程突出参与性
三、重视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创新能力
        1.从熊·彼得提出创新理论开始, 创新一词就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2.积极培育良好的创造环境。
        3.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培养科研能力。
    (二) 培养合作、沟通及表达的能力。
    (三)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营造人才培养的和谐环境
    (一) 软环境
    (二) 硬环境

四、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时代基础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问题审视[J]. 黄莹博,李岩. 中小学电教, 2017(03)
  • [2]新课程实施难点探因及对策[J]. 高吉平. 文教资料, 2010(01)
  • [3]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J]. 时贇,安江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4(04)
  • [4]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视点[J]. 吴文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2(04)

标签:;  

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