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频自动闭锁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

移频自动闭锁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

一、移频自动闭塞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龙鹏[1](2021)在《UM71轨道电路接收器故障处理与预防》文中研究表明"自动闭塞系统"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信号控制系统;该文结合朔黄线区间UM71自动闭塞系统运行现状,围绕接收器设备在山区铁路的运行条件,对典型的接收器故障案例以及故障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对故障处理提出建议,针对性地制定了多项防范措施,有效减少接收器故障对运输的干扰,为研究接收器设备超寿命周期运行提供了借鉴。

王玉珏[2](2021)在《高可靠移频信号接收与解调装置设计》文中认为

王梦杰[3](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计轴设备—种在当下环境下比较常用的轨道检测设备,其主要基于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磁感应的原理而开发的。其详细的开发原理便是,在感应线圈的帮助下,对轨道上有车、无车状态下的感应电动势的一些指标——相位、幅值等开展测试,基于测试数据来对是否有车进行分析。通过这样,便能够了解到轨道区段的列车是不是处于空闲还是占用状态,因而被广泛的应用到铁路运输中。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还未能设计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因此还无法对列车的现状进行分析。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计轴仿真系统的开发在当地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对多数计轴系统的功能进行仿真演示,设备利用率较高,同时系统还具有可以完成对列车是不是被占用以及对数据的功能进行存储等,以及分析对比之后的数据是不是符合要求等,在高校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尤为重要。论文在充分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在高校教学与实训需求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并进行了具体的软硬件设计工作。硬件部分详细涵盖了传感器、按键输入电路、单片机、液晶显示器、远程数据控制、掉电保护、温度控制模块和语音播报等,以STC89C51作为主要的用于处理数据的模块,其中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基本上利用HC-SR04超声波设备来采集数据的,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轨道区段列车的空闲或占用,LCD1602部分和JQ8900语音播报部分分别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和对异常的及时警报,并且基于GPRS通信,实现了监控机对计轴设备中提取的重要数据的监控和展现等。模块化编程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子程序包括液晶显示器模块、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按键输入电路以及语音播报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实现了计轴仿真系统检测列车占用与传递行车信息的功能。测试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

何涛[4](2014)在《轨道交通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与系统分析》文中指出随着轨道交通向高速、重载、大运量、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对于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效率的联锁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锁系统的全电子化可使系统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综合成本更低,维护更简便,系统的生命周期更长。全电子化联锁系统作为新兴事物,在理论上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在尚未大量推广应用的情况下,其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指标无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按照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流程,从系统的风险分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对轨道交通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安全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系统分析。本文综合应用故障树分析、原因分析、后果分析、共因失效分析、接口隐患分析等风险分析方法,建立了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风险分析列表,发现了系统的潜在危险状态和风险源,得到了各个风险源引起的原因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技术特征进行了描述,构建了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结构和部件之间的信息模型,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功能和容许危险率(THR)进行了分配和验证;通过对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分析计算,首次获得了影响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安全性指标的关键因素,并综合采用了二取二组合式故障-安全、闭环检测等反应式故障-安全、动态电路等固有式故障-安全技术,建立了系统的电路结构模型,使系统达到了预期的安全指标;以可靠性工程为基础,建立了温备切换、并联等不同结构下的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并定量计算了继电联锁、传统计算机联锁系统、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在不同结构下的RAMS指标以及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最后还对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在考虑工程化应用后的RAMS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在实现工程化应用后整体的RAMS指标没有显着变化。论文成果对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也可为今后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工程化应用、制定改造和资金计划、制定运营管理维护规程、制定维修策略、建立可靠性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另外,论文成果也可为正在或将要研究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其他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RAMS性能预测,主要用于发现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源,避免安全隐患。

杨世武[5](2014)在《高铁和重载条件下电气化铁道干扰对室外信号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铁和重载铁路中的信号控制系统大量采用微电子技术,对电磁干扰更加敏感,而电磁环境则趋于复杂和恶劣。电磁干扰可能带来信号设备错误动作,影响行车效率,甚至威胁到运输安全。本论文以此为背景,面向强电磁干扰即牵引电流传导性干扰和大能量瞬态干扰对轨道电路和信号电缆等室外信号设备的影响机理及相应的防护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在牵引供电系统模型基础上,构建了高铁和重载条件下包含桥梁、信号电缆、贯通地线等因素的综合模型,给出了牵引电流分布的节点方程组,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完成了信号电缆中电流推算,并对单端和双端接地下的干扰数值进行理论计算对比,通过仿真测试验证,得出单端接地优于双端接地的结论。2.研究了牵引电流特征和影响轨道电路的机理,设计并实现了高铁和重载站内轨道电路抗牵引电流干扰方案;将Zoom FFT算法应用于轨道电路接收,结合信号和谐波干扰频谱特征,提出了特征分析和信号识别方法。3.研究了与牵引电流相关的大能量瞬态现象,即高铁站内机械绝缘烧损、重载桥梁区段信号电缆烧损问题。通过模拟运行环境设计了测试方案,取得全面的电压电流数据及相关特性,利用Cassie和Mayr理论模型进行综合特征分析,得出了上述瞬态现象发生机理是由于电弧高温引起的结论。4.研究了电磁干扰影响设备的综合监测问题,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外分布式监测方案,评估了信道电磁干扰;设计了图像拼接算法来扩大铁路视频监测系统的视野;以轨道电路故障诊断为例,设计了基于数据的混合算法以获得较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刘鹍鹏[6](2013)在《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发送器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铁路运营线路上的钢轨断裂,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是导致行车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长大隧道内复杂的道床环境使断轨发生的几率更高,断轨一旦发生在空间较为狭小的隧道内而不能被及时发现,会导致严重的行车事故。中央发送、两端直接短路电流接收式实时断轨检测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断轨检测方法受道床环境影响大,需要机械绝缘及实时性差等问题,能够适用于长大隧道内的实时断轨检测。但目前该方案尚未研发出成熟的发送器系统,因此,研发一种能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的发送器系统,对实现长大隧道内全程实时断轨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检测方案优越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长大隧道内的实际应用环境条件,研究确定了发送器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而设计了一种能适应于该检测技术的发送器系统。本文设计的实时断轨检测发送器系统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发送器系统的有效控制。系统下位机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其主要完成检测信号的生成、输出波形幅度的控制、输出波形参数的检测等功能;上位机完成对下位机状态信息的监测和故障信息的报警处理等功能。系统上、下位机间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光纤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发送器系统波形发生部分采用先进的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来合成所需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正弦检测信号,并通过滤波电路滤除DDS频率合成过程中所带来的高次谐波分量,改善了输出波形的质量。通过闭环反馈检测环节对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检测及控制,满足了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安全”的原则。同时由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完成对输出信号幅值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在分析牵引电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防护措施,并结合本检测方案发送器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3阶的巴特沃斯谐振器耦合式带通滤波器,有效的降低了不平衡牵引电流对发送设备的影响。最后对设计的发送器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发送器系统输出波形的质量良好、信号精度高、人机交互性能好、能有效的抵消牵引电流基波及其谐波对发送设备的影响,且系统满足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安全”的要求。

李磊[7](2013)在《轨道电路高压脉冲测量仪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轨道电路是用以检查一定区段上是否有列车和车辆占用的设备。轨道电路的工作是否稳定、可靠是决定列车运行安全的首要因素。高压脉冲轨道电路,也称为高压不对称轨道电路,用于解决钢轨表面生锈、撒沙和油污引起列车分路不良现象,广泛用于直流、交流电化区段的车站和区间。高压脉冲测量表是不对称脉冲电路的专用仪表,用以测量不对称脉冲的峰值电压和显示不对称脉冲波形。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压脉冲测量表的详细设计研究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轨道电路的详细类别,然后对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包括不对称高压脉冲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优势,然后根据其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且通过实验进行模型验证。通过研究测量对象,根据高压脉冲信号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其中主要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硬件电路重点介绍了中央处理器芯片的选择、电源电路、整形滤波电路、增益放大电路、有效值测量电路、电源控制电路、按键电路、报警电路、背光控制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同时为了验证部分核心电路的准确性,对这些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系统软件设计、汉字和字符的显示设计、峰值测量及波形显示软件设计、有效值测量软件设计、电源控制软件设计和信号控制软件设计。介绍了各个部分软件设计的思想和功能实现过程,并且用流程图进一步解释了软件设计实现的逻辑过程。对本测量表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

苏宝平,周刚[8](2012)在《便携式机车信号发码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机车信号发码器主要用来检测机车信号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针对目前便携式机车信号发码器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等缺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便携式机车信号发码器。采用高性能单片机产生高精度移频信号,通过二阶低通滤波器滤波和音频功率放大芯片放大后,由集成线圈发射信号。实践证明,该发码器性能稳定、设计合理、使用效果良好,满足机车和轨道车的使用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周国华[9](2012)在《移频信号检测仪表主板软硬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迅猛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也大大提高,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行驶,对铁路信号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我国在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符合国情的ZPW2000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然而,与之相配套的信号检测设备相对较少,给该系统的维护造成了不便。针对此情况,本文设计了一款移频信号检测仪表主板,配合何守兵同学的信号检测板,共同实现ZPW2000型移频信号的检测功能,主要完成了以下几点工作:(1)调查了现有移频信号检测仪表的功能,并在研究了移频信号和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确定本仪表的主要检测目标为移频信号的上、下边频,调制频率和电压有效值;仪表主板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键盘、显示、A/D转换器、数据存储器、与PC机通信的串行接口。另外,为丰富本仪表的功能,增加了单频交流信号和直流电压的检测;(2)在参考了大量资料后,给出了以AVR3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电路设计方案,并完成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计;(3)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仪表主板和信号检测板进行了系统调试,得出了相应的测量结果:移频信号边频、调制信号频率测量误差不超过±0.3Hz;单频交流信号频率测量误差不超过±0.2Hz;所有的电压测量误差不超过±1%FS。本仪表采用电池供电,并选用低功耗器件进行电路设计,对实现其产品化作了前期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张焕增[10](2011)在《基于车地通信的可靠性检测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车地通信(TWC)系统是在ATC信号系统中,实现车载设备与轨旁设备之间数据信息传输的非安全通信子系统,分为车载TWC和轨旁TWC。在实际应用中,随着温度及电磁环境的变化,轨旁FSK信号收发装置电感、电容值会发生漂移,进而影响到FSK通信的LC谐振电路,使得谐振电路的中心频率发生偏移,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会影响车地通信数据传输,最终造成列车运行出现晚点、不停站或冲出站台等问题。由于车地通信系统中列车接收信号质量不仅仅与LC振荡频率有关,还与周围电磁环境,列车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检测FSK通信信号的检测装置,找到被测FSK信号的参数与环线通信装置谐振频率、补偿电容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对于指导维护人员进行补偿电容调整,提高FSK通信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鉴于检测装置对实时性、防电磁等性能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NI公司硬件产品及其软件LabVIEW的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对TWC系统中FSK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可对FSK信号进行调制、发送、接收、解调等操作,由硬件(数据采集卡PXI6251及相关设备)和软件(LabVIEW8.5)组成,具有实时、可靠、防电磁干扰的特点,可对接收到的波形、解调数据、误码率等信息进行实时存储、分析和显示,可为TWC系统的维护提供实用资料,解决了地铁车地通信信号没有专用检测设备的问题。对于电容值的漂移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系统的电容自适应闭环控制装置,该装置以51单片机为核心硬件,用C语言编程,能够实现电容发生漂移后的自动补偿。其原理为:由于LC谐振电路在发生谐振时电容两端电压最大,当电容值因外界因素变化后,电容两端电压会变小,因此,可利用检测装置采集电容两端电压信号,分析后做出反馈,对连接在电容两端的电容排进行调节,实现电容自动补偿。本文利用Proteus软件对电容的自动补偿进行了研究,模拟实现了电容发生变化后闭环控制装置对电容的自动补偿,为TWC系统的电容自动补偿提供了基础研究方法。

二、移频自动闭塞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频自动闭塞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UM71轨道电路接收器故障处理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UM71轨道电路
2 接收器作用及原理
    2.1 接收器作用
    2.2 接收器工作原理
3 接收器运行状况
4 典型案例分析
5 设备继续运行建议
6 预防措施探析
7 结语

(3)城市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课题研究思路
2 系统组成及原理
    2.1 系统组成及功能
    2.2 计轴系统
        2.2.1 计轴设备特点
        2.2.2 计轴设备组成及特点
        2.2.3 计轴设备工作方式
        2.2.4 计轴传感器
        2.2.5 主要计轴设备
    2.3 计轴系统的工作原理
        2.3.1 计轴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2.3.2 车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4 计轴系统的应用
    2.5 计轴仿真系统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硬件设计
    3.1 系统设计思路
    3.2 系统功能
    3.3 硬件电路模块
        3.3.1 单片机模块
        3.3.2 电源模块
        3.3.3 晶振电路
        3.3.4 复位电路
        3.3.5 传感器模块
        3.3.6 DS18B20温度校正模块
        3.3.7 液晶显示模块
        3.3.8 掉电保护模块
        3.3.9 供电模块
        3.3.10 语音播报模块
        3.3.11 按键输入模块
        3.3.12 远程数据通信模块
    3.4 抗干扰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软件设计
    4.1 车轮数LCD1602显示部分
    4.2 超声波测距LCD1602显示部分
    4.3 语音播报模块部分
    4.4 DS18B20 温度检测LCD1602 显示部分
    4.5 温度校正部分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条件
    5.2 测试方法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主函数程序
    附录 B-LCD函数程序
    附录 C-TEMP函数程序
    附录 D-DISTANCE函数程序
    附录 E-BROADCAST函数程序
    附录 F-GPRS函数程序
    附录 G-原理图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轨道交通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与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外轨道交通联锁系统概况
    1.2 国内轨道交通联锁系统概况
    1.3 传统联锁系统的不足
    1.4 全电子化联锁的概念
    1.5 轨道交通全电子化联锁系统技术要素
        1.5.1 电力电子开关技术
        1.5.2 安全分析技术
        1.5.3 安全设计技术
        1.5.4 安全通信技术
        1.5.5 国际轨道交通电子系统安全标准
    1.6 论文主要工作
2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风险分析
    2.1 风险接受准则
    2.2 风险源识别与分析
        2.2.1 故障树分析
        2.2.2 原因分析
        2.2.3 后果分析
        2.2.4 共因失效分析
        2.2.5 接口隐患分析
    2.3 系统安全目标的确定
    2.4 安全目标的分解
    2.5 小结
3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需求分析及体系架构
    3.1 全电子联锁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
    3.2 全电子联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2.1 联锁关系逻辑运算功能
        3.2.2 道岔控制和状态采集功能
        3.2.3 信号机控制和状态采集功能
        3.2.4 轨道电路状态采集功能
        3.2.5 联系电路控制和采集功能
    3.3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3.3.1 转辙机接口
        3.3.2 信号机接口
        3.3.3 轨道电路接口
        3.3.4 开关量驱动采集接口
        3.3.5 邻站联锁系统接口
        3.3.6 与调度指挥系统的接口
        3.3.7 与维护监测系统接口
        3.3.8 系统内部接口
    3.4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结构设计
        3.4.1 传统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分析
        3.4.2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结构模型
        3.4.3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信息流
    3.5 系统需求分配和 THR 分配
    3.6 小结
4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安全性设计技术
    4.2 基础设计数据计算
        4.2.1 元器件基本失效率计算
        4.2.2 考虑失效模式的元器件失效率
    4.3 关键单元模块设计
        4.3.1 道岔模块结构设计
        4.3.2 道岔模块表示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3.3 道岔模块动作电路设计
        4.3.4 道岔模块与联锁计算机的通信设计
        4.3.5 三相交流动作电源鉴别电路
    4.4 关键单元模块的可靠性分析
    4.5 关键单元模块的安全性计算
    4.6 关键单元模块的测试和验证
    4.7 小结
5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 RAMS 分析与验证
    5.1 传统联锁系统的 RAM 分析
        5.1.1 继电联锁系统的 RAM 指标
        5.1.2 传统计算机联锁系统的 RAM 指标
    5.2 执行层单机情况下系统的 RAM 分析
        5.2.1 单机情况下的系统可靠性
        5.2.2 单机情况下的系统维修性
        5.2.3 单机情况下的系统可用性
    5.3 采用温备切换方式单元模块的 RAM 分析
        5.3.1 温备切换方式单元模块的可靠性
        5.3.2 温备方式单元模块的可用性分析
    5.4 采用匹配单元并联方式单元模块的 RAM 分析
        5.4.1 单元模块采用并联方式后的可靠性
        5.4.2 单元模块采用并联方式后的可用性分析
    5.5 采用直接并联方式单元模块的 RAM 分析
        5.5.1 采用直接并联方式单元模块的可靠性
        5.5.2 采用直接并联方式单元模块的可用性分析
    5.6 采用冗余方式后的系统 RAMS 分析
        5.6.1 采用冗余方式后的系统安全性分析
        5.6.2 采用冗余方式后的系统 RAM 分析
    5.7 小结
6 全电子化联锁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
    6.1 与电码化的结合
        6.1.1 与电码化的结合需求
        6.1.2 与电码化设备以接点方式接口
        6.1.3 与电码化设备以通信方式接口
    6.2 与多机牵引道岔的结合
        6.2.1 与多机牵引道岔结合的原理
        6.2.2 与多机牵引道岔结合的安全性分析
    6.3 与闭塞的结合
        6.3.1 与半自动闭塞的结合
        6.3.2 与计轴站间闭塞的结合
        6.3.3 与移频自动闭塞的结合
    6.4 与集中监测系统的结合
    6.5 全电子化区域联锁模式研究
        6.5.1 系统组成
        6.5.2 全电子化区域性联锁系统的 RAMS 分析
        6.5.3 全电子化区域性联锁系统技术特点
    6.6 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的工程应用研究
        6.6.1 系统特点
        6.6.2 系统的 RAMS 分析
    6.7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本元件失效率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高铁和重载条件下电气化铁道干扰对室外信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牵引供电系统与室外信号设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牵引电流回流分布及对信号电缆影响研究
    2.1 AT供电基础模型及分析
        2.1.1 AT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
        2.1.2 高铁和重载铁路的接地系统对模型影响
        2.1.3 AT供电系统连续方程分析方法
        2.1.4 节点电压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2.2 综合模型构建及高铁和重载牵引电流分布
        2.2.1 牵引供电综合模型及节点电压方程组
        2.2.2 参数计算和基础模型验证
        2.2.3 高铁和重载铁路的牵引电流分布
    2.3 桥梁区段节点方程及电流分布
    2.4 牵引电流对信号电缆的影响
        2.4.1 信号电缆中牵引电流分析和验证
        2.4.2 桥梁因素对电缆中电流分配的影响
        2.4.3 牵引网短路条件下信号电缆电位和电流
    2.5 高铁和重载条件下电缆接地方式研究
        2.5.1 研究基础
        2.5.2 电缆LEF测试方案及理论计算
        2.5.3 测试数据及相关分析
    2.6 小结
3 牵引电流传导性干扰对轨道电路影响及防护技术
    3.1 高铁和重载条件下传导性干扰测试和分析
        3.1.1 传导性干扰及其限值
        3.1.2 暂态过程仿真及测试验证
        3.1.3 牵引电流谐波成分影响分析
        3.1.4 牵引电流直流成分影响分析
    3.2 基于阻抗匹配装置的站内轨道电路干扰防护方案
        3.2.1 需求和主要技术指标
        3.2.2 阻抗匹配方案分析
        3.2.3 仿真及关键参数计算
        3.2.4 轨道电路系统抗干扰对比实验
    3.3 Zoom FFT算法应用和干扰谐波特征分析
        3.3.1 FSK信号特征和解调方法
        3.3.2 ZPW-2000特点和带内谐波干扰影响因素分析
        3.3.3 Zoom FFT算法和谐波干扰特征综合分析
    3.4 小结
4 瞬态大能量干扰对室外信号影响分析和测试验证
    4.1 高铁和重载铁路信号中的瞬态干扰
        4.1.1 瞬态干扰产生原因
        4.1.2 瞬态干扰分析方法
    4.2 高铁绝缘节烧损测试及模拟仿真分析
        4.2.1 问题描述
        4.2.2 模拟测试方案及测试简析
        4.2.3 特征辨识和机理分析
        4.2.4 电弧危害及防护对策简析
    4.3 重载线信号电缆烧损特征和机理分析
        4.3.1 现象初步分析
        4.3.2 仿真测试方法和数据
        4.3.3 电弧特征分析
        4.3.4 防护策略及简要分析
    4.4 小结
5 电磁干扰对室外信号影响监测和故障诊断
    5.1 信号监测现状及需求
    5.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监测方案
        5.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ZigBee
        5.2.2 室外信号设备监测方案
        5.2.3 桥梁隧道区段贯通地线监测案例
    5.3 铁路视频监测中的图像拼接算法
        5.3.1 主要算法及原理
        5.3.2 SURF算法的应用
        5.3.3 图像拼接算法的实现
        5.3.4 拼接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轨道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多算法融合
        5.4.1 研究设想
        5.4.2 BP-LM-PSO-GA混合算法简述
        5.4.3 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网络的构建和验证
    5.5 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发送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断轨检测的国内外现状
        1.2.2 铁路发送器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2 发送器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2.1 实时断轨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2.2 发送器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2.2.1 检测轨道电路数学建模
        2.2.2 发送端轨面电压
        2.2.3 发送端功率分析
        2.2.4 发送端频率分析
3 实时断轨检测发送器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 信号发生模块
        3.1.1 DDS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1.2 DDS 输出特性分析
    3.2 幅度控制模块
    3.3 防护和检测模块
        3.3.1 牵引回流防护设计
        3.3.2 检测模块设计
    3.4 功率放大模块
    3.5 上位机和信息传输模块
        3.5.1 系统上位机
        3.5.2 通信设计
4 发送器系统硬件设计
    4.1 发送器系统总体硬件框图
    4.2 DDS 信号发送设计
    4.3 增益控制单元设计
    4.4 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4.5 牵引回流防护设计
    4.6 通信模块设计
    4.7 电源模块设计
5 发送器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主程序设计
    5.2 上位机程序设计
        5.2.1 数据接收
        5.2.2 数据监测和管理
6 系统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轨道电路高压脉冲测量仪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轨道电路的特点及发展
    1.3 不对称轨道电路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轨道电路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2.2.1 轨道电路的组成
        2.2.2 轨道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3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2.4 轨道电路的数学模型
        2.4.1 轨道电路钢轨阻抗的构成与数学模型
        2.4.2 单轨条钢轨阻抗与钢轨至大地回路间互感抗的数学模型
    2.5 模型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脉冲测量表的设计方案
    3.1 引言
    3.2 高压脉冲测量表主要技术指标及需求分析
        3.2.1 技术指标
        3.2.2 需求分析
    3.3 设计方案
    3.4 高压脉冲测量表的硬件设计
        3.4.1 硬件开发平台介绍
        3.4.2 硬件电路设计
    3.5 高压脉冲测量表的软件设计
        3.5.1 系统软件设计
        3.5.2 系统时钟配置
        3.5.3 RTC 实时时钟模块设计
        3.5.4 GPIO 和 NVIC 配置
        3.5.5 汉字和字符显示软件设计
        3.5.6 峰值测量及波形显示软件设计
        3.5.7 有效值测量软件设计
        3.5.8 电源控制软件设计
        3.5.9 信号抗干扰软件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脉冲测量表的调试和功能测试
    4.1 引言
    4.2 高压脉冲测量表的硬件调试
        4.2.1 硬件静态调试
        4.2.2 动态电路调试
        4.2.3. 指标测试
    4.3 高压脉冲测量表的软件调试
    4.4 不对称脉冲峰值检测测试
        4.4.1. 开机界面显示
        4.4.2 一级菜单界面显示
        4.4.3 二级菜单界面显示
        4.4.4 峰值及波形测试显示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得专利
致谢

(8)便携式机车信号发码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ZPW-2000机车信号简介
2 发码器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单片机选择
    3.2 电源电路
    3.3 滤波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
    3.4 线圈设计
4 软件设计
5 结束语

(9)移频信号检测仪表主板软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轨道电路研究及应用状况
        1.2.2 轨道电路检测设备研究及应用状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移频轨道电路介绍
    2.1 轨道电路组成及原理
    2.2 闭塞
        2.2.1 半自动闭塞
        2.2.2 自动闭塞
    2.3 移频自动闭塞
        2.3.1 移频信号
        2.3.2 ZPW2000型移频自动闭塞
    2.4 移频信号检测仪表介绍
        2.4.1 仪表功能及结构
        2.4.2 仪表检测参数及指标
第三章 仪表主板硬件设计
    3.1 仪表主板硬件组成
    3.2 AVR32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3.2.1 处理器的选择
        3.2.2 时钟电路
        3.2.3 复位电路
        3.2.4 JTAG接口
        3.2.5 MCU电源去耦电容阵列
    3.3 移频信号检测仪表电源设计
        3.3.1 电源要求及作用
        3.3.2 模拟电源
        3.3.3 处理器及外设电源
        3.3.4 DDRSDRAM存储器电源
    3.4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3.4.1 A/D转换器的选型
        3.4.2 A/D转换电路
    3.5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6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3.7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8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3.8.1 键盘
        3.8.2 显示屏
    3.9 硬件抗干扰设计
第四章 仪表主板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功能介绍
    4.2 开发环境简介
    4.3 主程序设计
    4.4 SPI通信接口设计
        4.4.1 UC3A0512的SPI通信方式介绍
        4.4.2 SPI通信软件
    4.5 程控滤波器设计
        4.5.1 MAX260工作方式介绍
        4.5.2 全通和带通滤波器软件
    4.6 信号检测软件设计
        4.6.1 直流电压检测
        4.6.2 移频信号检测
        4.6.2.1 FPGA测频原理介绍
        4.6.2.2 移频信号检测软件
        4.6.3 单频交流信号检测
    4.7 串口通信软件设计
    4.8 键盘和显示软件设计
        4.8.1 键盘软件
        4.8.2 显示屏软件
    4.9 存储器读写软件设计
    4.10 软件抗干扰设计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电压校准原理介绍
    5.2 测试结果展示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车地通信的可靠性检测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理论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车地通信系统及应用软件
    2.1 虚拟仪器
        2.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2.1.3 虚拟仪器的组成
        2.1.4 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车地通信系统
        2.2.1 TWC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2.2.2 TWC系统组成
        2.2.3 TWC系统作用
        2.2.4 TWC系统原理
    2.3 proteus软件
        2.3.1 proteus软件概述
        2.3.2 Proteus软件构成
        2.3.3 Proteus软件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地通信FSK信号检测装置
    3.1 FSK信号的调制原理
    3.2 FSK信号常用的解调方法
        3.2.1 过零检测法
        3.2.2 包络检波法
        3.2.3 同步检波法
    3.3 基于NI工具包的解调法
    3.4 检测装置的组成
        3.4.1 检测装置硬件部分
        3.4.2 检测装置软件部分
    3.5 LabVIEW中FSK信号的解调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分析及现场测试
    4.1 实验室软硬件联调测试
        4.1.1 TWC信号传输
        4.1.2 TWC测试过程
        4.1.3 实验室测试分析
    4.2 现场测试
        4.2.1 检测装置环线测试
        4.2.2 现场测试数据分析
    4.3 检测装置可实现的主要功能
        4.3.1 频率纠错的实时性
        4.3.2 信号的防电磁性能和实时显示、存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容自动补偿闭环控制装置的模拟仿真
    5.1 闭环控制装置原理
    5.2 LC谐振电路
        5.2.1 LC电路感抗容抗及特性
        5.2.2 串联谐振(RLC)
        5.2.3 并联谐振(RLC)
        5.2.4 串联谐振电路的通频带和选择性
    5.3 模拟闭环控制装置中核心芯片
        5.3.1 AT89C51单片机简介
        5.3.2 ADC0832简介
    5.4 Proteus模拟电路及仿真过程
        5.4.1 Proteus中LC振荡电路
        5.4.2 Proteus中交流变直流的电路及分析
        5.4.3 电容排
        5.4.4 电容自动补偿实验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移频自动闭塞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UM71轨道电路接收器故障处理与预防[J]. 龙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21)
  • [2]高可靠移频信号接收与解调装置设计[D]. 王玉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城市轨道交通计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梦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4]轨道交通全电子化联锁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与系统分析[D]. 何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5]高铁和重载条件下电气化铁道干扰对室外信号影响研究[D]. 杨世武.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6]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发送器设计与研究[D]. 刘鹍鹏.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
  • [7]轨道电路高压脉冲测量仪表的研究[D]. 李磊. 长安大学, 2013(05)
  • [8]便携式机车信号发码器设计与实现[J]. 苏宝平,周刚.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2(05)
  • [9]移频信号检测仪表主板软硬件设计[D]. 周国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10]基于车地通信的可靠性检测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D]. 张焕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移频自动闭锁中移频振荡器的电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