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

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

一、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杰[1](2021)在《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在科学规范设计基础上,通过观察“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4例患者分成两组,一为治疗组,二为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腰俞穴穴位注射”针法治疗,疗程为每周一次,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以肾俞(双)、委中(双)、大肠俞(双)、阿是穴为主穴,TDP照射,留针30分钟,一周6次,休息一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M-JOA)评分值及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以两个疗程为治疗期限,结束后运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VAS值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程度均有所降低,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程度(P<0.05);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情况,从中可看出治疗组比对照组在降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程度方面的效果更加显着(P<0.05)。2.腰椎综合(M-JOA)评分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生活活动三方面分值均有所降低,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在降低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综合(M-JOA)评分方面均有效(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分值比较后发现治疗组治疗方案在降低腰椎综(M-JOA)评分方面的效果更加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案的总体临床疗效效果更加显着。4.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月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是18.52%;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俞穴穴位注射”疗法及普通针刺疗法对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腰椎M-JOA及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但“腰俞穴穴位注射”疗法在降低患者疼痛及腰椎M-JOA评分3项方面效果更加明显,远期疗效亦更加显着。

熊垚[2](2021)在《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后评价其疗效,为探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疗法提供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4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运用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完成评价分析36例,对照组完成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等,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改良ODI评分,比较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组内和组间的疗效,以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均高于组内治疗前,次要观察指标VAS评分与改良ODI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次要观察指标VAS评分及改良ODI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但普通针刺疗效不及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2.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组。

祝延蕾[3](2021)在《左归丸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研究以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治肾亦治骨”的学术思想作为指导,探讨“左归丸加减”对于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检验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推广性。方法:本试验采取临床试验方法为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受试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予药品为“左归丸加减”汤剂,口服,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药品为“恒古骨伤愈合剂”水剂,口服,早晚各1次,疗程共4周,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并记录、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进行对比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经秩和检验,对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JOA评分、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JOA评分、VAS评分组内比较,P值均为0.00(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LDH的临床症状均有效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及JOA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在这两方面有显着差异,治疗组在中医证候及JOA方面优于对照组。VAS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方面没有显出差异,疗效相当。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虽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最终疗效结果无相差,但是在治疗方面,治疗组治愈为4人、显效17人、有效10人、无效3人。对照组治愈2人、显效11人、有效16人、无效4人。明显治疗组的显效人数及治愈人数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治疗效果,但是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及JOA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临床依据。

吴鸿斌[4](2021)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寒湿型LDH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其穴位注射的药物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选取肾俞穴、夹脊穴和阿是穴等腧穴进行配伍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每疗程均为7天,共4疗程(28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总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详细记录,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上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和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治疗前的VAS、ODI、JO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量表对比:将两组内治疗前后的VAS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有下降,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疼痛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VAS分值进行比较,治疗组的分值下降幅度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同样的治疗时间下,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减轻寒湿型LDH引起的疼痛方面较有优势,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3.JOA评分量表比较:将JOA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组内治疗后JOA分值均有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JOA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评分增加更多,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优于口服塞来昔布疗法,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相关临床检查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改善更佳。4.ODI评分量表比较:经治疗后两组ODI分值均有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起效。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ODI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分值降低幅度更大,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佳,在改善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程度方面具有优势。5.关于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0.0%,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86.7%,愈显率为43.33%,经统计学检验,此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证明治疗组的疗效更佳,通过两组在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各等级分布人数和愈显率高低,可以看出治疗组对寒湿型LDH的症状改善幅度更大。结论:1.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寒湿型LDH的症状,尤其是对于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方面更有优势,说明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具有相互协同而增强疗效的作用,是治疗寒湿型LDH的一种有效方法。

陆竹仙[5](2021)在《穴位注射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以病位肝肾为基础,制定穴位注射干预方案,并开展临床研究,验证其改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方面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丰富中医护理内涵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针灸科住院的80例肝肾亏虚型老年LD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腰背肌锻炼及针灸科的日常治疗及护理。运用VAS量表和ODI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结果: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2周后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ODI改善方面,治疗1周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干预组疼痛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对改善老年LDH肝肾亏虚型患者的疼痛和腰椎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何翔宇[6](2019)在《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目前针灸科的常见病种之一,其导致的腰腿疼痛可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通过设计试验,探究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的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在腹针治疗后进行穴位注射(使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腹针及常规针刺每次治疗均留针30分钟。3日治疗1次,8次为1疗程。以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15分钟后和1个疗程后各进行一次VAS评分记录,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进行JOA评分记录,其结果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成果:1.首次治疗15min后,两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2.1个疗程后,两组组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个疗程后,两组组内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进行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4.疗效评价:观察组33例,其中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33例,其中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85%。经秩和检验,z=-2.070,P<0.0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腹针结合穴位注射及常规针刺疗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但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而且在缓解急性腰痛的症状方面,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更具有优势。本研究说明了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不仅止痛效果显着,而且能很好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同时具有简单易行,痛苦小,安全性好等特点,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晓芳[7](2018)在《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久坐久躺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老年龄人高发的疾病也逐渐年轻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已逐渐成为变通大众普遍熟悉的疾病。此病属骨科、针灸科、康复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就诊时时常表现为突发腰痛,活动受限,转腰不能活动,或慢性腰痛,近期加重等,临床有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临床症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关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且疾病容易复发,因此探讨一种较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疑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我们选取了 90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整脊组、电针组及电针加整脊组,整脊组采用澳洲通行、广泛使用的西式diversify技术;电针组选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位,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器,取疏密波进行治疗;电针加整脊组是在电针治疗后进行整脊治疗。三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JOA、ODI、SF-MPQ、SF-36、腰椎活动前屈后伸角度变化、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三组在JOA、ODI、SF-MPQ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的治疗结果,在SF-36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各维度的比较中,也呈现出较治疗前明显的改善。组间治疗除了在JOA、SF-36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治疗疗效构成比中显示三组无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显示出存在组间差异,其中电针加整脊组在多项指标比较中显示出较其他两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整脊、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电针加整脊组治疗较任何单一治疗方法显示出更好的改善作用3.整脊、电针、电针加整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侯云霞[8](2014)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3年11月,逐层筛查共检出41篇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RCT文献。采用Microsoft Access20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信息的提取和管理。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41篇文献中30篇对组间均衡性进行了比较,明确指出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程等方面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随机方法的使用方面,38篇文献只是提及随机一词,2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篇文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随机数字分配法。对于随机方案的隐藏,没有文献提到。也没有文献采用盲法。3篇文献提及随访,没有文献提及不良反应。Jadad评分中没有一篇文献得3分,得1分的文献有5篇,剩余的文献得分均为0分。11篇文献对所用的统计工具进行了描述,22篇文献说明了使用的统计学方法。Meta分析的结果初步表明:穴位注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单纯穴位注射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的对照组;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非穴位注射疗法的对照组;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优于不同干预方法单独使用;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差异。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非穴位注射疗法,而且穴位注射疗法选穴及治疗次数都相对较少,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同时我们还需要设计更多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方法学科学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取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杨波[9](2012)在《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一、糖皮质激素是骶管注射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易滥用导致诸多临床意外发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易导致钠水潴留,以及引起肝脏肿大和哮喘等不良反应,不同的激素引起以上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为此,考察不同的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但既往文献多为临床病例的报道或不同激素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基础研究匮乏。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一主要研究临床常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及曲安奈得硬膜外腔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为规范化的激素安全选择与药物配伍提供实验依据。二、骶管注射疗法是从麻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糖皮质激素注入硬膜外腔直接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了对神经根的刺激,并抑制无菌性炎症,消除水肿及抑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以致临床上有人随意加大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期增加临床疗效。关于麻药用量的安全性已有相关的深入研究,且已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关于激素的用量,由于其部分不良反应并非立即出现,比如对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的影响等,需要经过数天甚至数周才有一定变化,故有许多医师盲目加大激素的用量,甚至将两种激素一起使用,对于激素的用量没有严格的控制。针对以上情况设计实验二主要研究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SD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形态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激素的浓度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三、目前,注射不同的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已成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且运用肌电图等检查手段对骶管注射前后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的研究,已进一步证实了骶管内药物注射疗法是肯定的。常用的复合药液一般多从神经根阻滞、炎症消除、血管扩张、粘连剥离及神经营养等角度考虑,但也有学者从改变骶管内环境的pH值角度着手,在治疗药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直接提高pH值,通过减轻局部组织酸中毒,降低H+和局部致痛物质的生成,以增强治疗效果。根据pH值的分配学说,如果pH值越大,则离解度越小,非离子状态的局麻药物浓度就会愈高,继而抵达神经细胞发挥作用的非离子局麻药物明显增多,最终使局麻药物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缩短。这种碱化溶液疗法从临床报道看来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此碱性液体是否会对硬膜外腔内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尚缺乏基础实验的支持,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三初步地探索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SD大鼠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碱化溶液提供依据。方法:一、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其中第1组为泼尼松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1ml:2ml:17m1;第2组为地塞米松组,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l;第3组为曲安奈得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1.第4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1: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1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注射及评估方法参照文献介绍的硬膜外穿刺造模及评估方式,将药液由腰椎5、6间隙注入到大鼠硬膜外腔。第4周统时间段采取大鼠血液,离心后仔细收集上清,用大鼠皮质醇(Cortisol)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并取各组大鼠双侧肾上腺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的比例。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SD法)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数,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比例。二、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分别为泼尼松低、中、高浓度组,其中泼尼松低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泼尼松中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2ml:2ml:16ml,泼尼松高浓度组用药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4ml:2ml:14ml。第4、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l: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第1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1周均取血1次,连续对比观察各组的血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的变化,于第4周用过量的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取双侧股骨头,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钙,清水浸泡过夜,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采用多重比较方法(LSD方法)。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实验组,即碱化溶液组,不加碱化溶液的对照组,以及正常组。碱化溶液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用药比例为lml:2ml:12ml:5ml,对照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测量实验前及第4周大鼠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与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并于第4周将经电生理检测完毕的大鼠取各组大鼠脊膜脊髓及神经根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第1、4、5组均分别与第2组、3组比较,血清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肾上腺组织HE染色观察测量显示,2组和3组的束状带所占皮质的比例与1、4、5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数:第3周(即第2次注射后)泼尼松组死亡大鼠1只,地塞米松组和曲安奈得组均先后死亡2只,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是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对照组与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实验过程中麻醉药物过量。二、(1)泼尼松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用药后1周GLU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2)高浓度组的血清CHO, TG均在用药后1周其升高趋势就开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药后2周达到峰值,中浓度组CHO, TG用药后2周其升高变化趋势高于低浓度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而低浓度组相对于对照组和正常组也有轻微升高血清TG的作用;(3)高浓度组股骨头出现空骨陷窝,骨小梁排列紊乱,变短变细的情况比中、低浓度组更多见、更严重。实验过程泼尼松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有1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对照组和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三、实验前后各组大鼠机械刺激后肢缩爪阈值及马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神经根病理切片也未见明显损害改变。在实验过程中碱化溶液组中的钠水潴留发生率较其他组别高,有4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其中3只死亡,而对照组中有2只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正常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均为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结论:一、硬膜外腔注射对全身影响大的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会引起雄性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导致肾上腺组织学上的萎缩改变,而使用对全身影响较小的中效激素醋酸泼尼松不会引起此类变化,可能是由于长效激素的半衰期时间较长,连续给药导致药物浓度蓄积过高,长期抑制肾上腺的正常功能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激素其效价不同引起。而且醋酸泼尼松引起钠水潴留风险较低,故进行硬膜外腔激素注射治疗时,选用以局部效应为主的中效制剂醋酸泼尼松,相对于对全身影响较大的长效制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而言更为安全。硬膜外激素注射还存在一些少见的、潜在的、甚至严重的神经系统、周围组织器官及其他系统等并发症,如脑和脊髓梗塞、硬膜外血肿、椎间隙感染、月经紊乱、过敏等。部分并发症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面对以上的不安全因素,应该尽快制定一套标准的规范化操作程序来指导临床应用。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关注硬膜外注射的基础研究,并在将来的临床试验中运用标准统一的疗效监测指标与时间评估终点,且长期观察临床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效果差异,建议多个临床中心联合研究,集合有效的资料进行循征医学分析,用科学的结论指导临床应用。二、高浓度泼尼松硬膜外腔注射对血糖、血脂产生不良影响,并使股骨头产生类似坏死的病理学变化,故行硬膜外腔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时,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血脂较高的患者,以及严重的骨质疏松,主要靠单侧股骨头负重,应力较为集中的患者应慎用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治疗,并注意不可多次注射。在多次硬膜外腔注射的其他患者中,应注意常规监测血糖、血脂、血小板及血浆黏度等这些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便捷指标。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硬膜外腔少次低浓度的激素使用是更为安全的选择。三、碱化药液组、常规硬膜外注射药液的普通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神经根功能未发生明显敏感或迟钝的改变,也未见到明显的神经根组织学损害。表明本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药物组成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影响,是相对安全的药物选择,即碱化溶液骶管注射不会造成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有害影响,可作为安全的配方选择。但由于长效激素有易导致钠水潴留的可能,若再加入碱化溶液更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从而引发钠水潴留或使钠水潴留的情况加重。考虑到钠水潴留风险的存在,相信通过减少目前临床常规的5%碳酸氢钠5ml的用量能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至于具体的理想用量需进一步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指导,从而更好地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临床价值。

卢雄才[10](2011)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文中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刺激或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其病因为风寒湿邪、跌扑、劳损而致气血凝滞,脉筋不利,并与肾气不

二、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附录二 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 评分)
    附录三:文献综述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附录 B 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
    附录 C 改良 ODI 量表
    附录 D:综述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左归丸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病因病机
    2.中医药治疗LDH的方法
    3.现代医学对LDH的治疗
    4.总结与体会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排及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案
    5 观察指标
    6 症状证候评分
    7 疗效判定标准
    8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9 统计分析方法
    10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引用文献
致谢
附录
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的处理
        1.7 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化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3 观察指标
        2.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3.2 下腰痛评分标准(JOA)
        2.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年龄分布
        1.2 性别分布
        1.3 病程长短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总体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
        2.3 治疗前后的JOA评分
        2.4 治疗前后的ODI评分
    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1.1 中医对LDH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LDH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LDH的治疗
        1.3.1 中药口服
        1.3.2 中药外用
        1.3.3 单纯针刺
        1.3.4 艾灸
        1.3.5 穴位注射
        1.3.6 温针灸
        1.3.7 电针疗法
        1.3.8 推拿疗法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2.1 西医对LDH病因的认识
        2.1.1 生理性退变
        2.1.2 脊柱结构异常
        2.1.3 职业因素
        2.1.4 其他因素
        2.2 西医对LDH疼痛机制的认识
        2.2.1 机械压迫与异常受力
        2.2.2 神经根炎性刺激
        2.2.3 自身免疫反应
        2.3 西医对LDH的治疗
        2.3.1 卧床休息
        2.3.2 牵引治疗
        2.3.3 药物治疗
        2.3.4 封闭疗法
        2.3.5 手术治疗
    3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1 温针灸选择依据
        3.2 穴位注射
        3.2.1 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2.2 注射药物的选择依据
        3.3 治疗腧穴的选择依据
    4 观察量表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总体疗效比较
        5.2 VAS评分量表对比
        5.3 JOA评分量表比较
        5.4 ODI评分量表比较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穴位注射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穴位注射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现状
        2.1 穴位注射的理论基础
        2.2 穴位注射治疗LDH的相关研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分组
        2.3 干预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观察时间
        3.2 基线资料
        3.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3.4 ODI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
    4 伦理原则
    5 质量控制
    6 注意事项
    7 统计方法
    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对比
        1.2 两组患者年龄对比
        1.3 两组患者病程对比
    2 疼痛评分变化趋势研究
    3 ODI评分变化趋势研究
第四章 讨论
    1 西医对LDH的认识
    2 中医对LDH的认识
    3 临床分析
        3.1 穴位注射治疗LDH(肝肾亏虚型)的分析
        3.2 选穴分析
        3.3 药物分析
        3.4 临床结果的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件
致谢

(6)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的认识
        四、中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剔除标准
        六、观察中止标准
        七、病例脱落或剔除后的处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观察指标及项目
        五、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基本情况对比
        二、研究结果
        三、安全性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结果分析
        三、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腰椎及椎间盘的生理病理
        1.1.1 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1.1.2 腰椎及椎间盘的生理病理概述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概况
        1.2.1 概述
        1.2.2 病因病机
    1.3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概况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
        1.4.1 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
        1.4.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分组
        2.2.3 实验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腰椎前屈后伸角度的估算
        2.2.6 中医症状临床观察表评分疗效标准
        2.2.7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2 治疗前各结局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
        2.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2.4 不良事件处理
        2.4.1 晕针
        2.4.2 滞针
        2.4.3 血肿
        2.4.4 断针
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穴位的选择
    3.3 治疗方案的选择
    3.4 结果讨论
    3.5 整脊与推拿的研究
    3.6 整脊联合电针的治疗机制
        3.6.1 腰椎间盘退变
        3.6.2 机械性压迫或损伤
        3.6.3 炎症反应
        3.6.4 自身免疫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
    2. 文献选择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标准
    4. 统计学分析
文献信息提取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结果分析
        2.1 纳入样本的基本情况
        2.2 随机方法及盲法的运用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与统计工具的运用情况
        2.4 诊断标准
        2.5 纳入、排除标准
        2.6 疗效标准
        2.7 随访及安全性评价
        2.8 测量指标
        2.9 Jadad 评分情况
META 分析结果
    1. 有效率的比较
        1.1 总有效率的比较
        1.2 单纯穴位注射与其它疗法有效率比较
        1.3 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2. 亚组分型的比较
        2.1 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2.2 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3. 其他结局指标的比较
        3.1 临床治愈时间的 Meta 分析
        3.2 VAS 评分的 Meta 分析
        3.3 症状及功能评分的 Meta 分析
        3.4 治疗前后血浆内β-EP 含量升高值的比较
讨论
    1. 总有效率的比较
    2. 单纯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优于其他疗法
    3. 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4. 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干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
    5. 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差异
    6.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愈时间少于其他疗法
    7. 穴位注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VAS 评分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8.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症状及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9. 穴位注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内Β-EP 值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9)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组织学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大鼠神经根功能和组织学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综述
    一、骶管注射疗法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二、经骶管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10)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服中药治疗
2 综合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针灸治疗

四、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腰俞穴穴位注射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亚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熊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左归丸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D]. 祝延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吴鸿斌.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5]穴位注射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干预研究[D]. 陆竹仙.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6]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何翔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晓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D]. 侯云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D]. 杨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10]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J]. 卢雄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7)

标签:;  ;  ;  ;  

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