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雷达被动对抗

现代战争中的雷达被动对抗

一、现代战争中的雷达无源对抗(论文文献综述)

杨润泽[1](2020)在《动态箔条云团的几何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箔条作为历史悠久的无源干扰物,因为其廉价,便捷,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反导、防空等领域。对箔条云团的运动特性和散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能为有效评估箔条云团无源干扰效能提供依据,因此在争夺电磁权的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线矩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推导其相关公式,得到了线矩量法计算箔条云散射场的表达式。随后分别用线矩量法和RWG基函数矩量法计算了单根箔条和多根箔条的RCS,验证了线矩量法正确性,同时通过与RWG基函数矩量法的对比,说明选用脉冲基函数计算箔条云散射问题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未知数数量,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接着,研究了粒子系统理论,并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作为建立箔条云扩散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箔条云的产生方式,根据初始的箔条云状态,再结合每根箔条的受力确定箔条的扩散状态,同时借助随机模型理论得到箔条云的动态扩散模型,并与相关资料对比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然后,研究了并行计算的相关算法,对线矩量法进行计算机CPU并行加速,加快了其阻抗矩阵填充以及方程求解的过程,使其可以更加高效地计算箔条云的散射特性。并应用MPI并行线矩量法计算建立的箔条云几何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得到了一定规模的不同箔条云模型的RCS,分析了箔条云参数和雷达参数对箔条云RCS的影响。根据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箔条云团的RCS,分析得出箔条云团从产生到扩散过程中电磁散射特性的变化规律,由此得到箔条云团干扰性能的演变过程。最后,研究了箔条云的干扰原理,探讨了波束照射下箔条云的电磁散射特性。在研究了近场相关概念和波束照射下目标RCS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计算分析了几个典型目标的在波束照射下的散射特性,并讨论了天线波束和目标RCS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照射等相关问题。再将箔条云作为散射目标,研究了在波束照射下箔条云团的电磁散射特性。

秦兆锐[2](2020)在《对空时二维处理的干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技术是新一代机载预警雷达和机载下视雷达进行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与相控阵体制相结合,具有优越的杂波抑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电子战环境中会对我方重要军事目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研究出针对STAP技术的有效干扰方法,对雷达对抗方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本文从STAP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该技术的薄弱点和局限性,分别研究了对STAP的多普勒维的干扰方法、对STAP的多普勒-方位二维的干扰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研究了STAP技术的基本原理。从处于正侧视工作状态的机载雷达的实际工作环境出发,本文分别建立了机载雷达的阵列天线模型和目标、噪声、杂波、干扰的回波信号模型,介绍了STAP处理器进行回波信号处理的数据模型,通过杂波功率谱和杂波特征谱简要分析了机载雷达杂波的空时特性,并介绍了最优STAP处理器的模型结构和SMI算法的基本原理。这些空时自适应处理的基本理论为STAP干扰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研究了对STAP的多普勒维的干扰方法。经过对传统单一的干扰样式进行改进后,本文提出了三种新型复合干扰方法,包括:基于周期方波卷积的移频干扰、基于延时叠加的分段步进移频干扰和基于噪声卷积的间歇采样循环转发干扰。对于上述三种干扰方法,本文分别建立了干扰信号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干扰方式,本文所提的三种新型复合干扰方法都可以产生数量更多,且幅度分布更随机的假目标群,这些假目标群的引入能够显着提高对STAP多普勒维的干扰效果,从而导致STAP处理器对目标的检测性能严重下降。最后,研究了对STAP的多普勒-方位二维的干扰方法,包括:多方位密集干扰和基于角反射器的空时联合域干扰。其中,多方位密集干扰方法通过使用多部噪声压制干扰机对搭载STAP系统的雷达进行主瓣干扰,可以消耗STAP处理器大量的系统自由度,导致预留给目标检测所用的系统自由度明显不足,进而影响STAP处理器的目标检测性能。而基于角反射器的空时联合域干扰方法根据角反射器反射的干扰信号可以与目标回波信号构成角度欺骗这一干扰机理,通过在地面布置若干个与真实目标具有不同方位信息与多普勒信息的角反射器,即可在空时二维功率谱中产生虚假的空时二维信息,对STAP处理器形成欺骗干扰效果。在角反射器无源干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源-无源协同干扰方法,通过在目标、角反射器所在方位处增加有源干扰,还可以在相应方位的多普勒维形成遮蔽干扰效果。对于上述的干扰方法,本文分别分析了相应的干扰产生原理,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干扰方法的有效性。

李佳姗[3](2020)在《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战争中,侦察设备的隐蔽性十分关键,无源定位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定位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可以不主动发射电磁波就可以实现目标位置确定。分布式无源定位意味着多个测量站协同工作,通过静默地接收辐射源电磁波来发现目标位置,达到定位的目的。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电子侦察与对抗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分布式无源定位系统中可以使用的定位技术有很多,例如测角定位、测时差定位、频差、相位差定位以及混合定位。近年来还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基于空域稀疏的单站以及多站无源定位技术。在这些定位技术中,时差定位具有定位灵活、精度高、算法简单以及鲁棒性高等优点,因此是应用最广、研究最为火热的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之一。时差定位是一种利用到达时间差进行位置确定的定位算法,它需要至少两个TDOA估计值才能对目标进行定位。每一个TDOA估计值可以构成一个双曲线,通过解算几条双曲线的交点来确定目标位置,因此,时差定位又可以称之为双曲线定位。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来系统地研究基于TDOA的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TDOA估计技术;(2)基于TDOA估计的目标位置解算技术;(3)TDOA估计的MATLAB仿真;(4)对影响目标位置定位精度的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下面具体介绍:第一章阐述了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还给出了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现有的TDOA估计技术,时间同步以及信号同步的时差测量技术,并给出了传统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和具体的相位差测时差的方法;紧接着提出了基于压缩传输的TDOA估计技术;之后对基于压缩传输的两种TDOA估计技术:ML以及PDC非重构时差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这种技术对于时差估计具有准确、稳定的性能。第三章介绍时差定位的模型和原理,之后介绍了具体的两大类时差定位算法:非线性定位算法以及线性定位算法,非线性定位算法包括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NLS)和最大似然算法(ML),线性定位算法包括线性最小二乘算法(LLS)和加权线性最小二乘算法(WLLS)。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分别对这四种定位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时差测量误差、布站方式、布站基线长度、定位算法、测量站数量以及基于压缩传输的TDOA估计中的压缩率等。

杜绍岩[4](2020)在《高速机动辐射源时差估计与被动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战争中,对敌方辐射源进行高精度定位,是己方引导精确打击武器摧毁敌方辐射源及其载体,从而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效能,夺取战场电磁频谱控制权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高速机动辐射源的侦察定位问题,围绕高速机动辐射源时差估计问题、接收机位置准确已知/含有误差时的辐射源定位两方面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于高速(匀速)运动辐射源,在对其信号进行相参积累过程中,信号能量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距离单元,从而出现距离徙动,导致时差估计误差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反转变换的时差快速估计算法。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分段处理,人为划分出等效脉冲信号,而后利用序列反转变换来校正目标运动引起的距离徙动,最后将目标信号在对应时差处积累成峰值,从而实现时差估计。该算法可以通过复数乘法、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快速实现,无需任何搜索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于高速(匀速)运动辐射源的时差估计性能要优于现有算法,且计算复杂度较低。2、对于高速机动(匀加速)辐射源,在对其信号进行相参积累过程中,目标辐射源的运动将导致积累峰值在距离维度和多普勒频率维度发生扩展和偏移,从而产生距离徙动和多普勒频率徙动,导致时差估计误差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反转变换和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时差快速估计算法。基本思路是首先利用序列反转变换来校正距离徙动,然后在慢时间维进行非均匀傅里叶变换,从而将目标信号在对应时差处积累成峰值。该算法可以通过复数乘法、快速傅里叶变换、逆快速傅里叶变换、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快速实现,无需任何搜索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于高速机动(匀加速)辐射源的时差估计性能要优于现有算法,且计算复杂度较低。3、在基于时差的多站辐射源定位中,当场景中同时出现多个辐射源目标,且不同辐射源目标对应的时差测量误差存在相关性时,此时对各辐射源分别定位将难以得到最优定位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代数解算法。算法基于两步加权最小二乘基本框架,首先在第一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中,通过构建辅助向量,将对应全部辐射源目标的时差测量方程转化为伪线性形式,继而得到辐射源位置的粗略解;然后在第二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中,利用辅助参数与辐射源位置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再次构建方程,得到辐射源位置的精确解。与现有算法的显着不同在于,所提算法的第二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避免了矩阵求逆时存在的缺秩问题,并且无需进行额外的开方操作。理论分析表明,算法的定位误差可以达到克拉美罗界。仿真实验表明,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健性均优于现有算法。4、针对接收机位置存在误差时基于时差的多辐射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加权最小二乘代数解算法。算法同样遵循两步加权最小二乘基本框架,但是在第二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中,采用了与传统两步加权最小二乘不同的线性化方法,从而避免了额外的开方运算和矩阵求逆时存在的缺秩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接收机位置存在误差时,对多个辐射源目标的定位均方误差可以达到克拉美罗界,并且与现有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定位误差和更高的稳健性。5、为了从克拉美罗界的层面上降低接收机位置误差对基于时差的辐射源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接收机位置误差校正算法。算法同时利用校正辐射源和目标辐射源对应的时差测量方程,构建关于接收机位置误差的线性方程,并结合接收机位置误差的统计特性,采用贝叶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对方程求解,得到接收机位置误差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接收机位置误差的校正效果优于现有算法。

陈刚[5](2020)在《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和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体制雷达,外辐射源雷达利用外部不受控的电磁辐射源作为雷达的照射源,以被动探测的方式工作,实现热点区域的探测预警。由于利用低频段的信号、以双/多基地的模式工作,外辐射源雷达在低空探测和反隐身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作为现有探测手段的一种补充,外辐射源雷达具有结构灵活、生存能力强和费效比高的优点,在地面情报雷达、预警监视雷达以及空天目标监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存在诸多优势,但由于体制的特殊性,相比于传统的单基地有源雷达,外辐射源雷达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针对参考信号提纯、参考信号预处理、杂波及干扰抑制以及长时间积累等外辐射源雷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论文的研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1.研究了外辐射源雷达参考信号提纯方法。外辐射源雷达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单独的通道用以接收直达波。但实际中,外辐射源雷达参考通道中接收到的信号除直达波外,可能还混有多路径杂波,这些多路径信号影响系统的目标参数估计性能。针对参考通道中掺杂多路径杂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处理的参考信号提纯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将回波信号投影至由参考信号构建的子空间中以获取回波通道中的直达波信号。接着利用上一步获取的直达波信号对消参考信号中的多路径杂波,得到纯净度较高的参考信号。利用提纯后的参考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作距离-多普勒二维相干处理不会产生由多路径杂波与目标回波匹配的峰值。仿真试验说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参考通道中的多路径杂波,实现参考信号提纯。2.研究了外辐射源雷达参考信号预处理方法。外界的电磁照射源信号并不是为雷达而设计,其模糊函数中往往存在着距离维和多普勒维的模糊副峰,这些模糊副峰会严重影响目标峰值的识别。针对模糊副峰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距离-多普勒二维副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代价函数约束二维副峰的能量,可以在抑制距离维和多普勒维副峰的同时,减少信噪比损失。针对参考通道中直达波信噪比较低时副峰抑制方法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健的副峰抑制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差性能最优的思想构建新的优化模型,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最优解,以实现该情况下的副峰抑制。此外,针对副峰残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处理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残余副峰进行预处理,以降低残余副峰对目标检测的影响,接着利用恒虚警检测的方法对剩余的副峰作进一步处理。上述方法的性能均通过仿真及实际录取的数据进行了验证。3.研究了外辐射源雷达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首先研究了已有的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针对现有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的对消性能和运算量无法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空三步级联处理的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天线阵列划分成若干子阵,分别利用低副瓣空域滤波、时域干扰对消以及稳健的空域滤波方法实现杂波及干扰的抑制。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接着,针对实际系统中天线阵列不能自适应形成零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处理的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比对消后各个波束中剩余信号的能量来确定干扰的来向并获取其样本,利用时域干扰对消的方法以级联相消的方式按能量大小依次消除回波中的干扰信号。所提方法的性能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录取的数据进行了验证。4.研究了外辐射源雷达长时间积累方法。首先研究了长时间信号处理对检测的影响。针对多普勒敏感信号中距离走动校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帧处理的长时间积累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对信号进行分段,接着对每段信号作距离-多普勒处理,同时估计各段信号间的距离走动量并计算各段信号间固有的相位关系,各段信号处理的结果通过估计得到的走动量以及相位关系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处理结果。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校正多普勒敏感信号中的距离走动。针对辐射源载频变化导致信号无法相参积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预补偿的跳频信号长时间相参积累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多普勒通道与速度的对应关系,首先预估计每个多普勒通道对于不同载频回波信号的频率差值,然后利用该估计值对每个多普勒单元进行频差补偿完成跳频信号的相参积累。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在辐射源载频变化的情况下实现长时间相参积累。

陈娇娇[6](2020)在《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实力的较量,也是科技水平的抗衡。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作战力量,对其进行研究是现代化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仿真手段对电子对抗进行研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与传统实际对抗实验相比,仿真的方法在效率和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传统的仿真平台存在资源利用率低、部署和扩展难度大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而以“云计算”理念为基础构建的云仿真平台正好解决了传统仿真平台所面临的问题,云平台硬件条件优越、计算速度快,同时数据访问不受地域限制,能实现资源共享。运用云平台进行仿真,将有效提高作战效率和作战力量。课题通过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地空电子对抗的仿真,进而为军事决策提供辅助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学习作战仿真技术和云技术的理论知识,研究目前国内外这两方面技术的发展现况,将电子对抗和干扰技术的相关内容引入分布交互仿真系统中,完成了云仿真平台下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基本组成框架的分析。(2)学习研究了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对参与地空电子对抗系统仿真的成员进行建模,主要包括地空雷达仿真模型、防空导弹仿真模型、飞机运动模型、电子干扰模型等。(3)基于坐标系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并构建了多个战场空间一致性坐标系,主要包括地面坐标系、弹体坐标系、弹道坐标系等,以应对仿真实体的移动、打击、姿态改变等动作,通过快速的坐标转换计算,实现了仿真实体在不同坐标系中的空间一致性,提高了仿真的效率。(4)应用Docker容器技术,对云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仿真云平台的搭建。然后,从分布交互仿真体系和逻辑拓扑结构两个方面对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仿真系统的模块设计和想定设计,并以流程图形式展示了地空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整体的运行流程。通过作战仿真,可以实现仿真系统中飞机、雷达等实体的位置监测,以便更好地为军事决策提供辅助分析。可以看出,本仿真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张利飞[7](2020)在《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的大数量高密度箔条云团动态散射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雷达识别和雷达干扰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的关键技术。作为雷达识别技术的对立面,无源干扰技术采用无源干扰材料散射敌方雷达入射波从而形成假的目标回波,干扰诱导敌方雷达,使其无法对真实目标进行识别和追踪。而箔条云团无源干扰技术因其成本低、干扰效果好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本论文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研究了大数量扩散箔条云团动态实时RCS、回波多普勒特性以及不同情景下的干扰方式。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本地坐标系与观察坐标系下建立单根箔条散射模型,利用天线原理计算箔条散射矩阵,推导两坐标系之间矢量转化矩阵和极化转化矩阵。分析了箔条姿态、入射频率以及入射方向和散射方向夹角对单根箔条RCS的影响。2.根据箔条云团的随机介质性,建立箔条云团矢量输运方程。根据输运方程级数解的马尔科夫性,建立箔条云团散射输运的蒙特卡罗模拟仿真流程,详细介绍了输运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抽样方法。模拟计算了球形箔条云团RCS,将稀疏箔条云团仿真结果与传统简单叠加方法以及文献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入射频率、箔条数量以及极化方式对大数量箔条云团RCS的影响。3.针对箔条云团运动扩散过程,分析了在快速散开和稳定扩散过程中箔条的姿态取向角和初速度对箔条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移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箔条云团在任意时刻的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模拟计算了不同入射方式下圆柱形和椭球形扩散箔条云团RCS。4.结合箔条云团干扰实际场景,介绍并分析了箔条云团无源干扰的不同干扰方式。计算了箔条云团动态实时后向RCS以及回波的多普勒特性,以目标飞机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扰方式下箔条云团对目标飞机的掩护效果。最后介绍了基于箔条云团回波多普勒频移和展宽特点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李惠东[8](2020)在《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雷达有源干扰样式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现在往往只要摧毁敌方的雷达探测系统,就能获得整场战争的胜利。电子战分为雷达侦察、雷达干扰、电子摧毁等几部分,其中雷达干扰能够让敌方雷达失去目标探测能力,从而无法检测到我方战斗机、导弹等战略武器,所以雷达干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雷达干扰同样分为好几个部分,包括干扰样式的产生及选择,干扰策略的选择等。在实际情况中选择正确的干扰样式和干扰策略尤为重要,这往往能决定着整场战争的走势。本文针对干扰样式和干扰策略选择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干扰样式并进行了硬件实现,并将灰狼优化算法应用到了干扰资源分配问题中。首先,本文介绍了雷达干扰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雷达干扰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数字射频存储技术,然后介绍了三种常用的雷达有源干扰样式:灵巧噪声干扰、移频叠加干扰和线性移频干扰的产生原理,并对它们的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介绍了两种在干扰资源分配问题中常用的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其次,以间歇采样干扰为引,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新型干扰样式。这种干扰样式有两种形态:压制型干扰和欺骗型干扰。接着详细介绍了这两种形态的干扰样式的产生原理及过程,并对它们的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传统干扰样式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这种新型干扰样式在工程应用上的可能性。接下来,将灰狼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引入到干扰资源分配问题中来,首先以干扰机、雷达、干扰样式为元素建立了干扰资源分配模型,并确立了目标函数以及干扰资源分配的约束条件,接着介绍了灰狼算法的由来以及运算过程,并对其做出改进,最后对灰狼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在干扰资源分配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灰狼算法在干扰资源分配问题上应用的可能性以及改进后灰狼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在性能上的提升。最后,将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新型干扰样式进行了硬件实现并验证了其干扰效果。

李磊[9](2019)在《箔条无源干扰装备设计及其仿真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箔条作为无源干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历史上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干扰物之一,在防空、反导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如今箔条干扰被应用到太空中执行特殊任务。但在太空中发射箔条就会引起新的挑战,而现阶段国内外只是对箔条在太空中的扩散模型和回波特性有着很多理论知识研究,但有关在太空中箔条发射器的研发较少,基于此情况下,本文就箔条弹为参考对象,通过设计研制出一种新的箔条干扰设备来实现在太空中发射箔条弹。首先,通过对箔条的抗干扰特性研究,了解箔条干扰原理,对箔条包装技术和快速散开进行研究,得出箔条的排布方式。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对箔条无源干扰设备进行模块划分,也即是将设备分为三个模块:发射装置的物料储存及整体结构的研究、发射装置料盘运动方式及定位方式的研究、装置密封性及物料扩散方式的研究模块,然后设计出相对应的组件,利用CREO2.0三维软件对以上重要的组件进行装配。其次,通过分析单根箔条的受力情况,经过计算推理建立单根箔条的扩散模型,从而进一步建立起整个箔条云的扩散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处于高轨道和低轨道的箔条云团扩散情况仿真,在低轨道时箔条云团的扩散是以“两端密集,中间空心”的分布在类似于橄榄球表面上;箔条云团在高轨道抛射时,大气作用力对箔条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在此种情况下箔条的运动是近似于自由扩散,最后还依据雷达的三种不同的信号带宽建立起相对应的箔条云雷达回波模型。最后,通过研制出一个模型机来验证第三章的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然后研制出设备的样机。通过现场试验,该样机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满足设备的设计要求与技术要求。通过对样机进行地面和真空中试验,在地面试验得出二维/轴对称喷嘴干扰效果大于风刀,在真空中试验下可以通过箔条团运动矢量图知道箔条扩散方向、扩散形状和扩散速度。

宋鲲鹏[10](2019)在《电控可调方向回溯阵及其雷达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搭载雷达系统的武器平台日趋呈现“察打一体化”和“发现即摧毁”能力,这种强大的作战效能大大降低了战场高价值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如何对高价值目标进行有效的电子防护已经成为电子对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传统的大型有源支援干扰系统存在着辐射功率大、易暴露、反应慢、易受攻击等问题,而新型电磁调控表面无源干扰存在着灵活性、方向性和能量不足等问题,本文将Van Atta方向回溯阵列引入电子对抗领域以实现目标无源电子防护。在分析Van Atta阵列电磁回溯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幅度和相位调控两种电磁调控方法,设计制作了幅度和相位电控可调的Van Atta阵列,该两种调制方法均可以有效的调控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影响雷达检测和成像,同时改善电磁调控表面的方向性问题、能量问题。本文对电控可调Van Atta阵及其雷达效应的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本文分析推导了Van Atta方向回溯阵的相位共轭原理以及实现方向回溯的必要条件,再此基础上推导了Van Atta线阵和平面阵的场分布,得到了Van Atta线阵和平面阵的单站和双站辐射场,并给出了典型角度辐射场分布图。通过理论推导得到Van Atta阵列的双站辐射场场强为幅度和相位加权的阵因子,单站辐射场为幅度相位加权的天线单元方向性系数。二是设计层面,本文利用微带串联谐振天线和微带接地共面波导传输线设计了一个平面Van Atta阵列,通过CST仿真得到设计Van Atta阵列在平面波倾斜入射条件下RCS高于同等大小的平面金属板10dB以上,具有较好的方位回溯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微带单刀单掷和双掷开关,将其应用于设计的Van Atta阵列以实现通断调控和相位调控。通过微波暗室测试,设计的电控可调Van Atta阵列具有较好的电磁调控特性。三是雷达效应层面,本文在分析雷达检测和成像的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设计的电控可调Van Atta阵两种调制对恒虚警检测器和SAR成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Van Atta阵列通断和相位调控均可以有效干扰雷达的检测和成像,并且通过控制调制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干扰效果,这也证明电控可调Van Atta阵这种新型干扰技术在电子对抗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现代战争中的雷达无源对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战争中的雷达无源对抗(论文提纲范文)

(1)动态箔条云团的几何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箔条干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箔条干扰的发展趋势
        1.2.2 箔条云的动态几何建模
        1.2.3 箔条云的电磁散射计算
        1.2.4 箔条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线矩量法基本原理
    2.1 矩量法基本原理
    2.2 矩量法应用于箔条散射问题
    2.3 线矩量法的基础理论
        2.3.1 积分方程的构建
        2.3.2 积分方程的离散
        2.3.3 选配过程
        2.3.4 矩阵元素的计算
        2.3.5 辐射远场的计算
    2.4 单根箔条的散射特性
        2.4.1 单根箔条RCS计算公式推导
        2.4.2 用矩量法计算单根箔条的RCS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箔条云动态几何模型的建立
    3.1 粒子系统理论的介绍
    3.2 箔条的物理特性
        3.2.1 箔条的类型
        3.2.2 箔条长度和直径的选取
    3.3 不同场景下箔条云团的模拟
        3.3.1 箔条弹爆炸产生的箔条云模型
        3.3.2 抛撒器抛撒产生的箔条云模型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并行线矩量法计算箔条云电磁散射特性
    4.1 矩量法的并行计算
        4.1.1 并行计算的相关理论
        4.1.2 共轭梯度法求解矩阵方程
    4.2 矩量法的并行效率研究
    4.3 并行线矩量法计算箔条云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
    4.4 动态扩散箔条云的散射特性
        4.4.1 爆炸生成箔条云的RCS变化
        4.4.2 抛洒器产生箔条云的RCS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波束照射下的箔条云RCS计算
    5.1 箔条云的干扰原理
        5.1.1 质心式干扰
        5.1.2 冲淡式干扰
        5.1.3 转发式干扰
        5.1.4 箔条走廊式干扰
    5.2 波束照射下的目标RCS计算
        5.2.1 近场的相关概念
        5.2.2 波束照射下目标的RCS计算方法
        5.2.3 波束照射下典型目标的RCS计算
    5.3 波束照射下的箔条云RCS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对空时二维处理的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
        1.2.1 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空时自适应处理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研究
    2.1 引言
    2.2 机载雷达阵列天线模型
        2.2.1 阵列天线几何模型
        2.2.2 阵列天线方向图
    2.3 机载雷达回波信号模型
        2.3.1 目标信号模型
        2.3.2 噪声信号模型
        2.3.3 杂波信号模型
        2.3.4 干扰信号模型
    2.4 空时自适应处理基本理论
        2.4.1 STAP处理数据模型
        2.4.2 杂波特性分析
        2.4.3 STAP处理器模型
        2.4.4 STAP算法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STAP的多普勒维干扰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周期方波卷积的移频干扰
        3.2.1 干扰信号模型
        3.2.2 仿真实验分析
    3.3 基于延时叠加的分段步进移频干扰
        3.3.1 干扰信号模型
        3.3.2 仿真实验分析
    3.4 基于噪声卷积的间歇采样循环转发干扰
        3.4.1 干扰信号模型
        3.4.2 仿真实验分析
    3.5 干扰算法性能对比
        3.5.1 SINR损失
        3.5.2 空时特征谱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STAP的多普勒-方位二维干扰研究
    4.1 引言
    4.2 多方位密集干扰
        4.2.1 干扰原理
        4.2.2 仿真实验分析
    4.3 基于角反射器的空时联合域干扰
        4.3.1 角反射器介绍
        4.3.2 干扰信号模型
        4.3.3 仿真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课题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压缩传输的TDOA估计技术
    2.1 引言
    2.2 TDOA估计的现有方法
        2.2.1 信号同步的时差测量
        2.2.2 时间同步的时差测量
        2.2.3 传统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
        2.2.4 相位法时差测量技术
    2.3 基于压缩传输的TDOA估计方法
        2.3.1 背景介绍
        2.3.2 理论推导
    2.4 TDOA估计仿真分析
        2.4.1 ML非重构时差估计算法仿真分析
        2.4.2 PDC非重构时差估计算法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TDOA的分布式无源定位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TDOA定位模型及原理
    3.3 TDOA的定位算法
        3.3.1 NLS算法
        3.3.2 ML算法
        3.3.3 LLS算法
        3.3.4 WLLS算法
    3.4 GDOP分析
    3.5 TDOA定位精度仿真分析
        3.5.1 时差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分析
        3.5.2 布站方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分析
        3.5.3 基线长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分析
        3.5.4 定位算法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分析
        3.5.5 测量站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分析
        3.5.6 不同压缩率下的时差估计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高速机动辐射源时差估计与被动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源定位系统发展概况
        1.2.2 无源定位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辐射源定位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时差定位基本原理
    2.3 时差定位基本算法
        2.3.1 单步定位算法
        2.3.2 两步定位算法
    2.4 辐射源侦察性能评估
        2.4.1 侦察作用距离
        2.4.2 侦察直视距离
        2.4.3 侦察作用距离与雷达作用距离的比较
        2.4.4 对辐射源旁瓣信号的侦察
    2.5 总结
第三章 高速机动辐射源目标时差参数估计
    3.1 引言
    3.2 基于SRT的高速运动辐射源时差估计算法
        3.2.1 信号模型
        3.2.2 算法原理
        3.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基于SRT-NUFFT的高速机动辐射源时差估计算法
        3.3.1 信号模型
        3.3.2 算法原理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总结
第四章 基于时差的稳健高精度辐射源定位
    4.1 引言
    4.2 接收机位置准确已知时的多辐射源定位代数解算法
        4.2.1 定位场景
        4.2.2 算法原理
        4.2.3 理论性能分析
        4.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接收机位置误差条件下的多辐射源定位代数解算法
        4.3.1 定位场景
        4.3.2 算法原理
        4.3.3 理论性能分析
        4.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使用位置已知辐射源的接收机位置误差校正算法
        4.4.1 定位场景
        4.4.2 算法原理
        4.4.3 理论性能分析
        4.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和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外辐射源雷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外辐射源雷达参考信号提纯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信号模型
    2.3 参考通道中多路径杂波抑制方法
        2.3.1 回波通道中直达波信号提取
        2.3.2 参考通道中多路径杂波抑制
        2.3.3 回波通道杂波抑制与相干处理
    2.4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辐射源雷达参考信号预处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信号特性及模糊函数分析
    3.3 失配滤波算法介绍
    3.4 距离-多普勒二维副峰抑制方法
        3.4.1 算法介绍
        3.4.2 仿真分析
        3.4.3 实测数据验证
    3.5 低信噪比下的副峰抑制方法
        3.5.1 算法介绍
        3.5.2 仿真分析
        3.5.3 实测数据验证
    3.6 副峰抑制后目标检测方法
        3.6.1 算法介绍
        3.6.2 仿真分析
        3.6.3 实测数据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辐射源雷达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空域、时域级联处理的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
        4.2.1 信号模型
        4.2.2 算法介绍
        4.2.3 仿真分析
    4.3 基于多级处理的杂波及干扰抑制方法
        4.3.1 信号模型
        4.3.2 算法介绍
        4.3.3 仿真分析
        4.3.4 实测数据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辐射源雷达长时间积累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多帧信号处理的长时间相参积累算法
        5.2.1 信号模型
        5.2.2 Keystone变换介绍
        5.2.3 算法介绍
        5.2.4 仿真分析
    5.3 基于相位补偿的跳频信号长时间相参积累算法
        5.3.1 信号模型
        5.3.2 常规相参处理介绍
        5.3.3 算法介绍
        5.3.4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
    1.4 论文内容安排
2 电子对抗相关基础理论与干扰技术研究
    2.1 电子对抗基础理论概述
        2.1.1 电子对抗的定义
        2.1.2 电子对抗的基本内容
        2.1.3 电子对抗的分类
        2.1.4 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概述
    2.2 雷达及雷达对抗基础理论概述
        2.2.1 雷达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2.2 雷达对抗的定义
        2.2.3 雷达对抗的基本内容
        2.2.4 雷达对抗的作战对象
    2.3 电子干扰及其干扰技术
        2.3.1 电子干扰概述
        2.3.2 干扰技术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地空电子对抗仿真成员建模
    3.1 雷达电子对抗仿真模型库层次设计
    3.2 地空雷达探测模型
        3.2.1 雷达方程
        3.2.2 雷达探测与侦察距离的建模
        3.2.3 地空雷达探测模型
        3.2.4 目标检测
    3.3 导弹功能仿真模型
        3.3.1 常用的坐标系
        3.3.2 坐标系的转换
        3.3.3 导弹运动方程组
        3.3.4 导弹导引头概述
        3.3.5 导弹导引头探测模型
    3.4 飞机的运动模型
    3.5 干扰模型
        3.5.1 压制性干扰模型
        3.5.2 欺骗性干扰模型
        3.5.3 无源箔条干扰模型
    3.6 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探测能力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Docker与容器
        4.1.1 容器技术简述
        4.1.2 Docker容器
    4.2 传统虚拟化技术与Docker容器架构对比
    4.3 基于Docker的云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4.3.1 总体架构设计
        4.3.2 功能模块设计
        4.3.3 云平台搭建和容器初始化部署流程
    4.4 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4.1 分布交互仿真体系
        4.4.2 分布交互仿真逻辑拓扑结构
    4.5 地空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整体设计
    4.6 模块设计
        4.6.1 仿真运行管理模块
        4.6.2 实验数据处理模块
    4.7 仿真系统运行效果想定设计
    4.8 仿真系统运行效果截图与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7)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的大数量高密度箔条云团动态散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箔条无源干扰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雷达技术与雷达干扰技术
        1.1.2 雷达干扰技术介绍
    1.2 箔条无源干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箔条运动扩散研究现状
        1.2.2 箔条散射特性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单根箔条散射截面计算
    2.1 雷达散射截面介绍
    2.2 单根箔条电磁散射理论
        2.2.1 本地坐标系下箔条RCS计算
        2.2.2 观察坐标系下箔条RCS计算
    2.3 单根箔条RCS计算结果分析
        2.3.1 姿态取向对箔条RCS影响
        2.3.2 入射频率对箔条RCS影响
        2.3.3 散射方向对箔条RCS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箔条云团散射特性研究
    3.1 箔条云团矢量输运理论
        3.1.1 箔条云团的随机介质性
        3.1.2 箔条云团矢量输运理论介绍
        3.1.3 箔条云团输运方程级数解
    3.2 箔条云团RCS蒙特卡罗模拟仿真
        3.2.1 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3.2.2 箔条云团蒙特卡罗模拟流程
        3.2.3 模拟过程随机参数抽样
    3.3 箔条云团RCS仿真结果分析
        3.3.1 稀疏箔条云团RCS
        3.3.2 入射波频率影响
        3.3.3 密度非均匀分布箔条云团RCS
        3.3.4 箔条数量对RCS影响
        3.3.5 箔条姿态取向角对RCS极化特性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散箔条云团RCS计算
    4.1 单根箔条运动扩散特性
        4.1.1 箔条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
        4.1.2 单根箔条稳定扩散过程
    4.2 箔条云团完整运动扩散模拟
        4.2.1 蒙特卡罗模拟设置
        4.2.2 模拟结果分析
    4.3 扩散箔条云团RCS仿真计算
        4.3.1 扩散箔条云团形状数学建模
        4.3.2 扩散云团RCS模拟流程
        4.3.3 扩散云团RCS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箔条云团雷达干扰对抗分析
    5.1 箔条云团实时回波及其多普勒特性
        5.1.1 箔条云团实时回波RCS仿真计算
        5.1.2 单根箔条回波多普勒特性仿真
        5.1.3 箔条云团多普勒特性仿真
    5.2 箔条云团雷达干扰方式及干扰效果分析
        5.2.1 箔条云团干扰使用场景
        5.2.2 目标飞机RCS计算
        5.2.3 箔条云团干扰方式及干扰效果分析
    5.3 基于多普勒频移和展宽的抗箔条干扰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雷达有源干扰样式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雷达有源干扰及常用智能优化算法介绍
    2.1 数字射频存储(DRFM)技术
    2.2 雷达有源干扰样式
        2.2.1 灵巧噪声干扰
        2.2.2 移频叠加干扰
        2.2.3 线性移频干扰
    2.3 干扰资源分配常用智能优化算法
        2.3.1 遗传算法
        2.3.2 粒子群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新型干扰样式
    3.1 间歇采样干扰
    3.2 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压制干扰
        3.2.1 压制干扰信号采样脉冲串的产生方式
        3.2.2 压制干扰信号的产生方式
    3.3 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欺骗干扰
        3.3.1 欺骗干扰信号采样脉冲串的产生方式
        3.3.2 欺骗干扰的产生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干扰资源分配研究
    4.1 干扰资源分配
        4.1.1 干扰资源分配模型
        4.1.2 干扰资源分配目标函数的选取
        4.1.3 干扰资源分配约束条件
    4.2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干扰资源分配方案研究
        4.2.1 灰狼优化算法介绍及其运算流程
        4.2.2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及其运算流程
    4.3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干扰资源分配仿真效果分析
        4.3.1 空间对抗场景
        4.3.2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仿真分析
        4.3.3 算法仿真效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干扰样式硬件实现
    5.1 雷达有源干扰硬件系统介绍
        5.1.1 系统结构
        5.1.2 单机结构
    5.2 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干扰样式软件程序实现
        5.2.1 侦察模块
        5.2.2 干扰模块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箔条无源干扰装备设计及其仿真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h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作战案例
        1.2.2 箔条在太空中扩散模型研究
        1.2.3 箔条散射回波特性分析
    1.3 论文工作内容安排
第二章 箔条抗干扰特性研究
    2.1 箔条的干扰原理
    2.2 半波振子箔条直径和长度
    2.3 箔条的频率响应
    2.4 箔条云RCS的计算
    2.5 箔条的极化特性
    2.6 箔条回波信号的多普勒性
        2.6.1 平动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2.6.2 单根箔条所引起的多普勒效应
        2.6.3 有关箔条云的多普勒效应
    2.7 回波信号频域特性
    2.8 箔条包装密度及装填系数
        2.8.1 箔条包装密度
        2.8.2 装填系数
    2.9 箔条快速散开运动特性及技术研究
        2.9.1 箔条快速散开运动特性
        2.9.2 箔条快速散开技术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箔条无源干扰设备方案设计
    3.1 干扰作战方式的选择
    3.2 技术指标要求和功能要求
        3.2.1 技术指标要求
        3.2.2 功能要求
    3.3 无源干扰设备的方案选择
        3.3.1 基于改进型加特林的物料存储及发射
        3.3.2 旋转盘侧向出料机构
        3.3.3 电机驱动式多层蜂窝机构
    3.4 无源干扰装置的模块划分
        3.4.1 模块划分原则
        3.4.2 无源干扰装置的模块划分
        3.4.3 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
    3.5 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
        3.5.1 装置箔条弹的储存结构及整体机构模块的设计
        3.5.2 装置传动方式及定位方式模块的设计
        3.5.3 装置密封性的研究及物料扩散机构模块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箔条云团运动扩散和雷达回波模型建立
    4.1 箔条云团的运动扩散模型
        4.1.1 基于雷诺数流理论的单根箔条受力分析
        4.1.2 立单根箔条的扩散模型
        4.1.3 箔条云扩散模型
    4.2 箔条云团运动仿真
    4.3 箔条云的雷达回波模型
        4.3.1 简单脉冲波形箔条云雷达回波模型
        4.3.2 窄带LFM波形箔条云雷达回波模型
        4.3.3 宽带LFM波形箔条云雷达回波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箔条无源干扰装置组装以及样机调试
    5.1 装置的可行性分析
        5.1.1 实验原理
        5.1.2 实验步骤
        5.1.3 实验小结
    5.2 装置样机的调试及喷射实验
        5.2.1 样机调试
        5.2.2 无源干扰装置的喷射实验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10)电控可调方向回溯阵及其雷达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支援式电子防护技术
        1.2.2 自卫式电子防护技术
        1.2.3 方位回溯阵列技术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Van Atta阵列原理与设计
    2.1 方向回溯阵列的相位共轭原理
    2.2 Van Atta阵列的相位共轭原理
        2.2.1 Van Atta线阵的相位共轭原理
        2.2.2 Van Atta平面阵的相位共轭原理
    2.3 Van Atta阵列场分析
        2.3.1 Van Atta线阵的场分析
        2.3.2 Van Atta平面阵的场分析
    2.4 Van Atta阵列设计
        2.4.1 Van Atta阵列天线设计
        2.4.2 接地共面波导传输线设计
        2.4.3 设计Van Atta的RCS特性
    2.5 Van Atta阵列测试
        2.5.1 Van Atta阵列天线测试
        2.5.2 Van Atta阵列传输线测试
        2.5.3 Van Atta阵列RCS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幅度可调Van Atta阵列设计及其雷达效应
    3.1 Van Atta阵列幅度控制模型建立
    3.2 传输线通断状态下的场分析
        3.2.1 截止状态下Van Atta线阵场分析
        3.2.2 截止状态下Van Atta平面阵场分析
    3.3 幅度可调Van Atta阵列设计
        3.3.1 PIN二极管
        3.3.2 微波单刀单掷开关网络
        3.3.3 微波单刀单掷开关设计与测试
        3.3.4 幅度可控Van Atta阵列测试
    3.4 幅度可控Van Atta阵列的信号模型
    3.5 幅度可控Van Atta阵列对检测的影响
        3.5.1 CFAR检测原理
        3.5.2 Van Atta阵列调制信号能量分布
        3.5.3 Van Atta阵列调制参数对检测影响
        3.5.4 Van Atta阵列入射角度对检测影响
    3.6 通断Van Atta阵列对SAR成像的影响
        3.6.1 SAR成像原理
        3.6.2 距离相调制
        3.6.3 方位相调制
        3.6.4 二维混合调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位可调Van Atta阵列设计及其雷达效应
    4.1 Van Atta阵列相位控制模型建立
    4.2 微波单刀双掷开关设计
        4.2.1 基于集总元件的微波单刀双掷开关设计
        4.2.2 基于分立元件的微波单刀双掷开关设计
    4.3 相位可调Van Atta阵列设计与测试
        4.3.1 相位可调Van Atta阵列设计
        4.3.2 相位可调Van Atta阵列测试
    4.4 相位调制Van Atta阵列的信号模型
    4.5 相位调制Van Atta阵列的检测欺骗效应
        4.5.1 相位调制假目标检测性能
        4.5.2 相位调制频率对假目标检测影响
        4.5.3 Van Atta阵列入射角度对检测影响
    4.6 相位调制Van Atta阵列对SAR成像的影响
        4.6.1 距离相调制
        4.6.2 方位相调制
        4.6.3 二维混合调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1.1 论文工作
        5.1.2 研究成果
    5.2 后续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现代战争中的雷达无源对抗(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态箔条云团的几何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D]. 杨润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对空时二维处理的干扰技术研究[D]. 秦兆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分布式无源定位技术[D]. 李佳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高速机动辐射源时差估计与被动定位技术研究[D]. 杜绍岩.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1)
  • [5]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和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陈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6]基于云技术的地空电子对抗仿真[D]. 陈娇娇.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7]基于矢量输运理论的大数量高密度箔条云团动态散射特性研究[D]. 张利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的雷达有源干扰样式及策略研究[D]. 李惠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9]箔条无源干扰装备设计及其仿真实验[D]. 李磊. 厦门理工学院, 2019(01)
  • [10]电控可调方向回溯阵及其雷达效应研究[D]. 宋鲲鹏.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现代战争中的雷达被动对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