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喜树组培苗离体生根的因素

影响喜树组培苗离体生根的因素

一、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沈光[1](2021)在《橡胶草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中含有2.89~27.89%的天然橡胶和25~40%的菊糖,还可作为模式植物研究天然橡胶合成机制,具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由于其良好的商业化前景,美国、欧洲和中国纷纷成立了橡胶草产业联盟推进其产业化进程,解决本国天然橡胶不能自给自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以橡胶草优良品系K445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结果如下:1、高效繁育技术:(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高锰酸钾浓度、浸泡时间和温度对橡胶草种子萌发率、萌发整齐度、萌发指数等的影响,揭示了温度是影响橡胶草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发现了新的橡胶草种子萌发技术:即橡胶草种子浸泡在0.7%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h,处理温度为23℃。(2)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消毒时间、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橡胶草组织诱导率和生根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橡胶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即用0.1%氯化汞消毒叶片6 min,然后在MS+2.0 mg·L-16-BA+1.0 mg·L-12,4-D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在MS+2.0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分化,在1/2MS+0.2mg·L-1NAA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为93.3%。(3)在建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基础之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渗透性化合物种类和生长抑制剂种类对橡胶草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形成了橡胶草种质离体保存技术:在基本培养基降至1/2MS培养基中添加30 mg·L-1甘露醇和2.0 mg·L-1脱落酸,橡胶草组培苗保存期限可达10个月,恢复生长好。2、栽培技术:(1)通过盆栽单因素试验,使用方差分析和趋势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发现了橡胶草生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8.0%,并明确了土壤含水量与橡胶草产量的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从22.8%增加到38.9%时,橡胶草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立方多项式方程;橡胶草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立方多项式方程。(2)通过田间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方差分析和趋势分析法研究了氮、钾、钾基肥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橡胶草当地的适宜施量为:尿素107.2 g·m-2,过磷酸钙43.4 g·m-2,氯化钾10.5 g·m-2。发现了(A)氮基肥与橡胶草产量关系为:当施氮基肥从0增加到107.2 g·m-2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B)发现了磷基肥与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当施磷基肥从0增加到10.5g·m-2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C)发现了钾基肥与橡胶草产量关系为:当施钾基肥从0增加到35.3 g·m-2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平方多项式方程,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3)通过大田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推荐橡胶草栽培密度为20×20 cm,此时橡胶产量最高;并发现了栽培密度与橡胶草产量的关系为:当栽培密度从9.9株/m2增加到53.8株/m2时,橡胶产量变化显着符合线性模型,总糖产量变化显着符合线性模型。(4)通过大田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橡胶草叶片生物量和产量在不同土壤pH环境下的响应,确定了适宜橡胶草生长的土壤pH,推荐土壤pH为8.3,此时橡胶产量最高;并发现了土壤pH与橡胶草产量之间的关系:当土壤pH从6.8提高到8.3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平方多项式方程,当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平方多项式方程。3、橡胶草生物量估计与栽培技术优化:(1)叶片生物量估计模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橡胶草叶片生物量与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的估计模型:即,LB=11.8334.465*L+23.5*W+0.004*L*W+49.945*L0.5-115.611*W0.5+0.011*L2-0.219*W2,其中LB为叶片生物量(干重,mg),L为叶片长度(mm),W为叶片宽度(mm),模型最少采样数量为15个叶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2)根生物量估计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发现了根生物量与分根数、茎直径、叶簇数、叶片干重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橡胶草根生物量估计模型;即RD=-0.902+1.316LD-2+0.139SD-0.049LN,式中RD为根生物量(g),LD为叶片干重(g),LN为叶簇数,SD为茎直径(cm)。(3)在前面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橡胶草叶片生物量、根生物量、橡胶产量和总糖产量与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土壤含水量、栽培密度、土壤pH的回归方程,形成了橡胶草栽培技术优化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0、82.4、302 mg·kg-1,栽培密度为53.8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叶片生物量最高,为227.0 g·m-2;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328、87.8、357.2 mg.kg-1,栽培密度为13.4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根生物量最高,为221.0 g·m-2;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0、76.9、339 mg·kg-1,栽培密度为53.8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橡胶产量最高,为16.1 g·m-2;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0、76.9、339 mg·kg-1,栽培密度为53.8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总糖产量最高,为111.2 g·m-2。

徐盼盼[2](2020)在《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钻蔓绿绒(Philodendron‘con-go’)是天南星科(Araceae)、喜林芋属(Philodendron Schott)观叶类花卉,是居家及公共场所绿化的优良植物,市场需求量大,组培快繁是金钻蔓绿绒种苗繁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金钻蔓绿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蔗糖、甘露醇和生长抑制剂及培养基对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将保存后的组培苗进行恢复生长,并开展了驯化移栽,建立了完整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体系,为金钻蔓绿绒组培苗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研究添加0~5g/L的蔗糖、15~30g/L的甘露醇,金钻蔓绿绒离体保存成活率高,分别为80%、90%,70%、80.5%;株高变化较小,SPAD值分别为33.32、43.86,37.47、20.77;相对电导率分别为33.19、35.40,33.21~34.16;增殖系数分别为3、3.67、8.67、12;蔗糖处理组培苗生物量增加,甘露醇处理组培苗生物量减小,组培苗显微结构良好,有利于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添加3~4mg/L的ABA,组培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分别为83.33%、80%,SPAD值为57.34、58.88,相对电导率29.88、33.21,增殖系数3.67、3。添加1.0~1.5mg/L的PP333,组培苗成活率为70%、80.33%,生长势佳,利于壮苗;SPAD值为58.08、60.90,相对电导率24.09、27.86,增殖系数4、3。添加3~4mg/L的B9,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83.33%、80%,生长势佳,株高变化小,SPAD值为57.34、58.88,相对电导率29.88、33.21,增殖系数3.67、3。在生长抑制剂处理下,在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生物量变化小,组培苗叶片显微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逐渐加厚,有利于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不同培养基营养成分试验:减少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含量,成活率较低,在50%~62.5%之间,组培苗枯叶严重,保存效果不佳,不利于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对金钻蔓绿绒组培苗进行相关性分析:株高和增殖系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增殖系数和SPAD值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说明组培苗株高和增殖系数成反比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离体保存效果:B3>A4>P3>P2>B2>T0、T5>G15>CK>A3>G30。2.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恢复生长研究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恢复生长60d中,比较株高,茎粗,恢复生长率及SPAD值等地上部生物学特征和组培苗生根情况发现,离体保存后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与对照苗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恢复生长率均达100%;离体保存后的组培苗POD和SOD酶活性逐渐与对照苗酶活性相近,恢复生长的组培苗与对照苗在生物学特征上无显着性差异。离体保存后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保持了其遗传稳定性,离体保存方法可行。3.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驯化移栽研究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驯化移栽,离体保存后的组培苗移栽后其生物学特征、SPAD值及生根能力与对照组培苗无显着性差异。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及生根方面均与对照组培苗一致。离体保存后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可以恢复至正常的生长状态。

赵天伦[3](2019)在《陆地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合成机理及全基因组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不仅是纺织工业自然纤维的最大来源,其棉籽也是优质食用油和蛋白质的巨大来源。色素腺体是棉属及其近缘植物所特有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最主要的物质是棉酚。棉酚是主要储存在棉花色素腺体中的重要次生代谢物,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对人和非反刍动物的毒性却大大地影响了棉籽的综合利用。因此,近年来关于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包括色素腺体的形态差异、形态建成、分布规律、遗传机制、棉酚合成部位、合成途径、检测分析和调控机制,旨在更有效地进行精准分子育种,培育出植株有色素腺体种子无色素腺体的棉花品种,在保持植株有棉酚的病虫害防御机制的前提下,实现低酚棉籽的综合利用。本研究选取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有色素腺体和无色素腺体的近等基因系等材料,研究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和棉酚的生物合成,分析色素腺体和棉酚的关系,并通过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全基因组比较,解析色素腺体形成与棉酚合成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陆地棉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以中棉所17、珂字棉312、单节显性系1(Gl2Gl2g13gl3)、单节显性2(gl2gl2Gl3Gl3)和TM-1为材料,调查了各个组织的色素腺体形态,包括大小和密度。结果表明,器官之间色素腺体大小和密度差异显着,其中铃壳的色素腺体最大,其次为萼片,上部叶、花瓣和棉仁中的色素腺体较小;色素腺体密度以棉仁最密,其次为叶片和花瓣,铃壳的色素腺体密度最小。从不同色素腺体基因之间来看,Gl2对色素腺体的大小起主要作用,而Gl2和Gl3共同决定了色素腺体的密度。种胚发育过程的连续石蜡切片观察结果发现,花后18 d左右幼胚组织出现一些细胞质密度高,细胞核大,胞间间隙小,核染色较深的特殊色素腺体细胞群,2 d后,该群细胞以溶生型的方式从里到外开始裂解,形成成熟腔体,完成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2)陆地棉棉酚的生物合成通过监测有色素腺体和无色素腺体棉花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棉酚动态变化、有色素腺体棉与无色素腺体棉之间的嫁接、有色素腺体棉与向日葵之间的嫁接、根和无根苗离体培养试验以及苗期各器官的色素腺体和棉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棉花的主要合成器官是根部,其他部位也有一定棉酚合成能力,但是能力相对较弱。有色素腺体和无色素腺体棉花的根部均有较强的棉酚合成能力,通过对棉酚旋光体分析,发现棉花根部合成消旋棉酚,而根外部分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棉酚。(3)陆地棉色素腺体和棉酚的关系棉花中色素腺体和棉酚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器官中的色素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而色素腺体大小和棉酚含量只在部分器官中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无色素腺体棉和向日葵作为砧木对有色素腺体棉接穗的色素腺体表达没有影响。表达谱分析发现,色素腺体和棉酚合成基因表达并不一致,二者的通路具有一定独立性。种胚中色素腺体形成前后的棉酚含量变化、有色素腺体和无色素腺体之间各个器官棉酚含量的差异以及根和无根苗离体培养进一步发现色素腺体和棉酚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色素腺体是棉酚的储存组织,棉酚是色素腺体的储存物。(4)两对不同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基于陆地棉TM-1全基因组信息,对中棉所12、中棉所12无、珂字棉312和珂字棉312无四个材料进行了深度(34×)重测序。经比对,分别挖掘了 2034021、1974262、2371614和 2045733 个 SNPs,177324、167971、181706 和 180714 个 Indels,3963、3771、4208,4026个SVs,以及36388、34765、46765和35976个CNVs。比对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差异发现,珂棉312和珂棉312无之间存有18083个基因存在SNPs的差异,14913个基因存在Indels的差异;中棉所12和中棉所12无之间存在7172个基因存在SNPs的差异,8087个基因存在SNPs和Indels的差异。GO富集分析发现,显性和隐性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富集项不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两对近等基因系存在SNPs和Indels的基因有共同的显着富集的通路,包括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等。显性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之间存在Indels的基因和隐性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之间存在SNPs和Indels的基因均富集到唯一的一条三者共有的通路,即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通路。该通路与棉酚生物合成紧密相关,包括己报道的TPS1和CDN基因,以及未报道过的候选基因。对这些未报道的基因进行了表达谱的验证,发现其表达模式与棉酚合成通路的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相似。本研究通过组织培养、嫁接和石蜡切片等方法揭示了陆地棉不同器官色素腺体和棉酚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色素腺体形态建成和棉酚体内合成的机制,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挖掘了与色素腺体形态建成和棉酚合成相关的重要位点,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植株高酚而种子低酚的新型低酚棉种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吉训志,秦晓威,胡丽松,王晓阳,李付鹏,郝朝运[4](2019)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文中研究表明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再生方式、关键因素与突出问题3个方面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的木本植物离体再生研究提供参考。

肖小君,陈文年[5](2015)在《珙桐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处理及消毒、培养基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论述了珙桐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珙桐科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多采用成熟胚、芽、茎段、茎尖等,通过低温、预培养或流水冲洗加上酒精和氯化汞表面消毒的处理方式可成功诱导不定芽或愈伤组织,在低盐浓度的培养基中配合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再生新的植株.此外,还探讨了组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珙桐科植物组培研究提供参考.

张彦波,张晓婕,肖磊,张希太[6](2015)在《喜树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喜树不仅是绿化树种,也是具有抗癌功效的药用植物。概述了喜树组织培养中不同外植体的选择方法;总结了培养条件中外植体的处理,激素和培养基的选择,以及附加物的添加;分析了继代与再生培养中诱导芽和根产生以及炼苗与壮苗的最适培养条件,并对喜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林榕燕[7](2014)在《霍山石斛离体培养物生物碱合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是兰科石斛属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药用价值也极高。本研究以霍山石斛原球茎、茎段和试管苗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测定了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霍山石斛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同时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克隆了倍半萜类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的两个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HMGR基因和FPS基因,并对不同离体培养条件处理下的HMGR基因和FPS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1霍山石斛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以霍山石斛离体培养的原球茎、茎段以及试管苗为材料,优化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不定芽诱导与增殖、试管苗生长与生根及移栽等离体培养条件。①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基本培养基、6-BA、NAA、KT配合使用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发现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2mg/L+NAA0.1mg/L+KT0.1mg/L。另外,试验还比较了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发现白光处理条件下其增殖效果最好,绿光处理下的效果最不理想。②采用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浓度的6-BA、NAA、2,4-D对霍山石斛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霍山石斛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培养基均为MS+6-BA2.0mg/L+NAA0.5mg/L+2.4-D0.1mg/L。③在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和生根方面的研究,发现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效果较好的情况出现在NAA和IBA的添加浓度为0.5mgL以及香蕉匀浆物的浓度为200g/L时。在该条件下,霍山石斛的生根状况也相对较好。④试验还比较了不同移栽基质对霍山石斛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发现水草基质中较适合霍山石斛移栽苗的生长。2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霍山石斛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的测定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霍山石斛试管苗为材料,比较了霍山石斛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在不同光质下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白光处理条件下的SOD、POD、CAT活性均大于其它三组,而红光处理条件下的SOD、POD、CAT酶活性均小于其它各组。生物碱合成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研究中发现,白光条件下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而绿光处理条件下生物碱含量较其它组别低,同时蓝光条件下生物碱含量要高于红光处理。以不同茉莉酸甲酯处理下的霍山石斛原球茎作为测定材料,测定其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添加200μmol/L茉莉酸甲酯后,不仅SOD、POD、CAT活性达到最高值,生物碱含量同样也出现最高值。试验还发现,随茉莉酸甲酯浓度的提高,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添加适当浓度的茉莉酸甲酯不仅有利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也可以促进生物碱的合成和积累。3霍山石斛HMGR基因和FPS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同源克隆与RACE技术结合,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克隆获得HMGR基因cDNA全长,序列全长2240bp,共编码562个氨基酸,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KF011508。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MGR蛋白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的不稳定的跨膜疏水蛋白,不具有信号肽,无卷曲螺旋结构,含有典型的]HMG-CoAreductaseclassl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组成,通过三维结构的预测,进一步验证了二级结构预测的结果。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霍山石斛HMGR与黄姜HMGR的亲缘关系比较近。本研究同时克隆获得了FPS基因2条cDNA全长。一条全长为1587bp,登录号为KF891313.1;一条全长为1559bp,登录号为KF891314.1。这2条基因的c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一样,均编码348个氨基酸,该现象可能是由于Poly(A)多聚腺苷酸化导致的结果。对FPS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其有可能形成卷曲螺旋结构,且在微体上定位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发现该蛋白属于IsoprenoidBiosynC1超家族,含有典型的TransIPPSHT保守结构域。经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由a螺旋、无规则卷曲和p折叠组成,且三维结构的结构与二级结构推测的一致。进行进化树构建时发现霍山石斛在陆生植物这一分支。4霍山石斛HMGR基因和FPS基因定量表达分析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对HMGR基因和FPS基因在不同茉莉酸甲酯和不同光质处理下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表达分析。①HMGR基因在红光和蓝光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较高,而绿光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明显偏低。②FPS基因在白光和蓝光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较高,而红光和绿光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相对较低。③HMGR基因和FPS基因在在各个茉莉酸甲酯处理下都能检测到,且随茉莉酸甲酯添加浓度的升高,HMGR基因和FPS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下表达量最高。④在霍山石斛不同组织中HMGR基因的表达水平为茎>幼叶>根,F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为幼叶>茎>根。结合生物碱含量测定的结果,发现2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霍山石斛生物碱含量及HMGR基因和FPS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提升相对有利,而绿光处理却明显抑制。试验结果还表明FPS基因表达水平与生物碱的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FPS基因可能是霍山石斛倍半萜类生物碱合成的关键基因。

刘慧娟[8](2013)在《NaCI胁迫下喜树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喜树组培苗的耐盐机理,并为耐盐株系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在喜树组织培养的两个阶段开展组培苗的耐盐生理特性研究,并利用甲基化敏感酶MspⅠ和HapⅡ结合ISSR-PCR方法分析了不同NaCl胁迫浓度下喜树组培苗中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WPM+BA0.5mg·L-1,芽增殖系数为5.6,最长芽长为0.6cm;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WPM+IBA0.5mg·L-1,生根率为95%,最大根长为4.7cm;喜树壮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WPM+IBA0.1mg·L-1+ZT0.5mg·L-1,苗高增量最大,为2.5cm,平均苗直径最长,为1.15mm。(2)在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时,NaCl15mmol/L的胁迫有利于喜树组培苗的生长,表现为促进苗高增量的增加,增殖系数的提高,芽长增加;在喜树生根培养时,NaCl30mmol/L促进生根数和根长的增加。NaCl120mmol/L胁迫抑制喜树组培苗的生长,表现为抑制苗高的增加,增殖系数降低,芽长变短,生根率下降,根数和根长减少。(3)NaCl30mmol/L胁迫下喜树组培苗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在喜树组培苗的不定芽增殖期和生根期均高于对照组。(4)NaCl胁迫使喜树组培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着增加,且随着盐胁迫的加剧,其含量上升幅度增加。(5)NaCl胁迫使喜树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含量下降,说明喜树组培苗的叶绿素在NaCl胁迫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方差分析表明,NaCl30mmol/L的处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6)NaCl90-105mmol/L处理的生根培养DNA甲基化程度较大,表明受NaCl胁迫较为严重;NaCl30mmol/L胁迫的甲基化程度较低,表明受盐胁迫程度较轻;且不定芽增殖培养的甲基化程度高于生根培养。(7)综合分析表明,喜树组培苗在NaCl30mmol/L的胁迫下能较好的生长,则喜树组培苗能耐NaCl30mmol/L的胁迫。

李丽秀[9](2013)在《枇杷种质限制生长保存及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克隆及表达》文中指出本试验首先以“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进行胚培养及其试管苗保存条件的优化研究,并离体保存了21份枇杷资源的试管苗;同时,以“早钟6号”试管苗叶片为材料,克隆得到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TR、ERS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CAT的cDNA全长序列,并以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不同时期叶片为材料,进行ETR、ERS、CAT等3个基因及本实验室音建华(2010)已克隆的2个基因ACS和ACO在离体保存过程中表达量的qPCR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枇杷胚培养及试管苗的获得以早钟6号枇杷幼胚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A3及光质对幼胚萌发率的影响。不同浓度GA3对幼胚的萌发影响较大,其中1/2MS+0.2mg·L-1NAA+0.5mg·L-16-BA+0.5mg·L-1GA3的萌发率最高;不同光质对枇杷幼胚对幼胚萌发率影响不大,红光、蓝光均促进幼胚萌发。在枇杷成熟胚培养中,6-BA对枇杷成熟胚萌发率影响最大,NAA影响最小,适合的萌发培养基为MS+0.5mg·L-12,4-D+1.0mg·L-16-BA+0.5mg·L-1NAA。2枇杷试管苗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将枇杷幼胚萌发得到的试管苗,接入添加不同浓度的TDZ或KT的增殖培养基中,研究TDZ或KT对枇杷试管苗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合枇杷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MS+0.1mg·L-1NAA+1.0mg·L-1TDZ或MS+0.1mg·L-1NAA+0.5mg·L-1KT。最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0.5mg·L-1NAA+0.2mg·L-1IBA+1/2MS,生根率为93.095%。321份枇杷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离体保存研究本试验将枇杷试管苗接入1/3MS+4.0mg·L-1PP333培养基上,分别置于4种不同光质下培养,探讨不同光质对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红光有利于枇杷试管苗的离体保存,枇杷试管苗在红光条件下,离体保存效果较好,保存11个月时,试管苗存活率仍有70%以上。另外,收集21份枇杷资源,将枇杷胚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并直接对21份枇杷资源进行离体保存,21份枇杷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存在差异。4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基因ETR基因的克隆以枇杷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3条ETR1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Ej-ETR1a、Ej-ETR1b、Ej-ETR1c,编码相同的741个氨基酸;4条ETR2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Ej-ETR2a、Ej-ETR2b、Ej-ETR2c、Ej-ETR2d,编码相同的741个氨基酸。各基因cDNA序列GenBank检索号分别为JX307084、JX307087、JX996185、JX307089、JX307090、JX307091、KC709505。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两类ETR蛋白均是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在N-端疏水区存在3个跨膜区,属于跨膜蛋白;有一个螺旋卷曲结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中,具有8个保守结构域,均属于ethylene sensor家族;ETR1蛋白具有30个功能位点,32个磷酸化位点,ETR2蛋白有28个功能位点,35个磷酸化位点,两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28%,均属于乙烯受体ETR1亚家族5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基因ERS基因的克隆从枇杷试管苗叶片中克隆得到1条ERS cDNA序列,全长2170bp,编码673个氨基酸,GenBank检索号为JX307088。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该蛋白为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除了近N-端的3个跨膜区域外,Ej-ERS蛋白还有294-315aa及320-341aa两处跨膜区;该蛋白有1个螺旋卷曲结构,28个功能位点,26个磷酸化位点,与枇杷ETR1、ETR2同属于乙烯受体ETR1亚家族。6枇杷试管苗叶片CAT基因的克隆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枇杷试管苗叶片中得到6条CAT cDNA序列全长,其中1条CAT1序列、5条CAT2序列,分别命名为Ej-CAT1、Ej-CAT2、Ej-CAT2-2、Ej-CAT2-3、Ej-CAT2-4、Ej-CAT2-5。GenBank检索号分别为:JX307086、JX307085、JX996184、JX996186、JX996187、JX996188。对CAT1及CAT2推到的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个蛋白均编码492个氨基酸,是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螺旋卷曲结构,是非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CAT1及CAT2蛋白分别有18、17个功能位点,22、19个磷酸化位点,是以Ser为主,Thr、Tyr为辅发生磷酸化反应。7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表达的qPCR分析本试验以在1/3MS+4.0mg·L-1PP333培养基上离体保存的不同时期枇杷试管苗叶片为材料,以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qPCR方法分析枇杷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TR、ERS、ACS、ACO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CAT在离体保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6个不同保存时期均有表达。其中,ETR基因整体表达量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向平稳,保存1个月时表达量最高,保存5个月表达量最低;ERS基因表达量呈“W”状,保存7个月表达量最高,保存5个月时表达量相对最低;ACS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复杂,整体趋势先上升后下降,之后又有所上升,最后又开始下降直至降到最低值(保存11个月);ACO基因的表达量在保存1个月及4个月时较高,其后的4个时期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而CAT基因表达量的整体趋势呈字母“W”形状,保存1个月时表达量最高,7个月时表达量最低。在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整个过程中,乙烯受体基因ETR、ERS与ACS表达模式基本相似,但在保存4个月、11个月时ACS表达量与受体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反,4个月ACS表达量增加,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则降低;11个月时,ACS表达量下降,ETR、ERS表达量则略升。枇杷ACO基因除了在4、7个月表达量动态变化不一致外,其余几个时期的变化规律几乎与ETR、ERS表达量变化趋势类似。ACS与ACO表达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ACS每个时期表达量均高于ACO的表达量。前2个时期表达量增加,可能是由于试管苗生长发育进入叶片成熟和衰老阶段,乙烯合成量增加;而在离体保存后4个时期,试管苗新的侧芽开始生长,抽出新的枝叶,并慢慢发育成熟,但ACO表达量却无明显变化,乙烯生成量趋于稳定,这可能跟乙烯受体表达量变化有关。ACS处于ACO的上游,每个时期的ACS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ACO基因的表达量,说明经ACS合成的ACC可能除了生成乙烯外,还转化成N-丙二酰-ACC进行分流,从而调节乙烯的生物合成。离体保存条件下,乙烯受体基因ETR和ERS基因表达量整体变化具有类似的规律。而且两个受体基因ETR、ERS可能除了结合乙烯外,还起到调节乙烯敏感性的作用。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湘阳,曾炳山,裘珍飞,刘英[10](2012)在《“罗宾戈登”银桦组培苗不定根的诱导》文中认为对"罗宾戈登"银桦组织培养中影响不定根诱导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蔗糖及活性炭的浓度变化对"罗宾戈登"银桦的生根有显着影响;IBA对"罗宾戈登"银桦的生根有促进作用;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MS大量元素+1/2MS微量元素+IBA 0.75mg/L+糖35g/L+活性炭0.05g/L。

二、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橡胶草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天然橡胶
    1.2 橡胶草形态特征与价值
        1.2.1 橡胶草形态特征
        1.2.2 橡胶草价值
    1.3 橡胶草发展历史
    1.4 橡胶草产业化现状
    1.5 橡胶草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1.5.1 种子萌发技术
        1.5.2 组织培养技术
        1.5.3 根茎扦插技术
    1.6 橡胶草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6.1 营养元素对橡胶草产量的影响
        1.6.2 水分对橡胶草橡胶产量的影响
        1.6.3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产量的影响
        1.6.4 土壤pH对橡胶草橡胶产量的影响
        1.6.5 其它影响橡胶草橡胶产量的因素
    1.7 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地点和试验方法
    2.1 前言
    2.2 研究地点
    2.3 植物材料
    2.4 试验方法
        2.4.1 土壤理化性质
        2.4.2 橡胶草形态指标
        2.4.3 橡胶草理化指标
3 橡胶草种子高效萌发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正交试验
        3.3.2 结果验证实验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橡胶草组织培养技术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植体选择
        4.3.2 外植体消毒时间
        4.3.3 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4.3.4 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4.3.5 不同培养基对橡胶草生根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橡胶草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培养基养分水平对橡胶草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5.3.2 渗透性调节化合物对橡胶草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5.3.3 生长抑制剂对橡胶草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灌溉频率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研究方法
        6.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
        6.3.2 灌溉频率对橡胶草地上部位的影响
        6.3.3 灌溉频度对橡胶草地下部位的影响
        6.3.4 灌溉频率对根叶比的影响
        6.3.5 灌溉频率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6.3.6 水分利用效率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氮磷钾基肥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7.1 引言
    7.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7.2.1 试验设计
        7.2.2 整地与定植
        7.2.3 测定指标
        7.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氮基肥对橡胶草生长的动态影响
        7.3.2 磷基肥对橡胶草生长的动态影响
        7.3.3 钾基肥对橡胶草生长的动态影响
        7.3.4 氮基肥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7.3.5 磷基肥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7.3.6 钾基肥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研究材料
        8.2.2 试验设计
        8.2.3 整地与定植
        8.2.4 指标测定
        8.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地上部位的影响
        8.3.2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地下部位的影响
        8.3.3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根叶比的影响
        8.3.4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8.4 讨论
    8.5 本章小结
9 土壤pH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研究材料
        9.2.2 试验设计
        9.2.3 整地与定植
        9.2.4 指标测定
        9.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土壤pH对橡胶草地上部分的影响
        9.3.2 土壤pH对橡胶草地下部分的影响
        9.3.3 土壤pH对橡胶草根叶比的影响
        9.3.4 土壤pH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9.4 讨论
    9.5 本章小结
10 橡胶草生物量无损估计与栽培技术优化
    10.1 引言
    10.2 研究方法
        10.2.1 叶片生物量估计模型建立方法
        10.2.2 根生物量估计模型建立方法
        10.2.3 栽培技术优化模型建立方法
        10.2.4 数据处理与作图使用的软件包
    10.3 结果与分析
        10.3.1 橡胶草叶片生物量估计模型
        10.3.2 橡胶草根生物量估计模型
        10.3.3 橡胶草栽培技术优化模型
    10.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橡胶含量测定红外光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研究进展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及其分化过程
    1.3 组织培养的微环境及其特征
    1.4 国内外组培苗微环境调控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5 植物组织培养限制生长离体保存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6 组培苗驯化移栽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技术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观察与生长情况统计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启动生长及驯化移栽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3.2 数据的测定
    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陆地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合成机理及全基因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1.1.1 棉花色素腺体的生物学特征
        1.1.2 棉花色素腺体的类型
        1.1.3 棉花色素腺体形成
        1.1.4 棉花色素腺体的遗传研究
    1.2 棉酚的研究进展
        1.2.1 棉酚的结构
        1.2.2 棉酚的用途
        1.2.3 棉酚代谢及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
        1.2.4 棉酚的分析测定
    1.3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1.3.1 不同器官的色素腺体对棉酚含量的影响
        1.3.2 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对棉酚含量的影响
        1.3.3 色素腺体和棉酚之间的关系
        1.3.4 低酚棉育种的研究进展
    1.4 棉花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1.4.1 棉花基因组测序的进展
        1.4.2 棉花比较基因组学的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陆地棉色素腺体的形态特征及形态建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色素腺体特性观察
        2.1.3 色素腺体大小及密度测定
        2.1.4 石蜡切片及染色
        2.1.5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器官色素腺体的形态
        2.2.2 不同器官色素腺体的大小和密度
        2.2.3 色素腺体基因型对色素腺体的影响
        2.2.4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
    2.3 本章讨论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陆地棉植株的棉酚分布与生物合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左右旋棉酚含量的测定
        3.1.3 嫁接
        3.1.4 根和无根苗离体培养
        3.1.5 总RNA提取,cDNA合成与qRT-PCR分析
        3.1.6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基因型各器官的棉酚含量
        3.2.2 棉花种子萌发至苗期各组织棉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3.2.3 不同色素腺体类型的棉花嫁接对种子棉酚含量的影响
        3.2.4 向日葵根系对棉花接穗叶片棉酚含量的影响
        3.2.5 离体培养根系的棉酚含量
        3.2.6 离体培养无根苗的棉酚含量
        3.2.7 棉酚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谱
    3.3 本章讨论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陆地棉色素腺体和棉酚之间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腺体大小及密度的测定和统计
        4.1.3 棉酚含量的测定
        4.1.4 棉花的嫁接
        4.1.5 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色素腺体大小及密度与棉酚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2 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含量
        4.2.3 不同色素腺体类型的砧木嫁接对植株腺体的影响
    4.3 本章讨论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全基因组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棉酚含量的测定
        5.1.3 DNA提取
        5.1.4 文库构建及基因组重测序
        5.1.5 数据过滤和比对
        5.1.6 变异类型的鉴定及注释
        5.1.7 GO及KEGG分析
        5.1.8 总RNA提取,cDNA合成与qRT-PCR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两对近等基因系的色素腺体和棉酚含量的差异
        5.2.2 重测序数据分析
        5.2.3 SNP和Indel鉴定和分析
        5.2.4 CNV和SV鉴定和分析
        5.2.5 近等基因系中色素腺体和棉酚关键基因的基因组差异
        5.2.6 近等基因系之间差异的色素腺体及棉酚关键基因的表达
        5.2.7 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
        5.2.8 近等基因系间显着差异基因的功能验证
    5.3 本章讨论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4)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中再生方式
    1.1 器官发生
    1.2 体细胞胚诱导
    1.3 体细胞胚再生
    1.4 再生植株移栽
2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关键因素
    2.1 基本培养基
    2.2 植物激素
        2.2.1 生长素
        2.2.2 细胞分裂素
        2.2.3 赤霉素
        2.2.4 乙烯
        2.2.5 脱落酸
    2.3 碳源
    2.4 pH值
3 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的突出问题
    3.1 外植体灭菌
    3.2 外植体褐化
    3.3 愈伤组织褐化
4 结语

(5)珙桐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外植体的选择
2外植体的处理及消毒
    2.1以离体胚为外植体
    2.2以冬芽、茎段、带芽茎段和嫩梢为外植体
    2.3以根、叶片等其他部位为外植体
3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3.1直接器官发生途径
        3.1.1初代培养
        3.1.2继代培养
        3.1.3生根培养
    3.2间接器官发生途径

(6)喜树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外植体的选择
2培养条件的选择
    2.1外植体处理
    2.2培养基与激素
    2.3附加物的添加
3继代与再生培养
    3.1芽的诱导
    3.2根的诱导
    3.3壮苗与炼苗
4展望

(7)霍山石斛离体培养物生物碱合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兰科植物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1.1 兰科植物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
        1.2 兰科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石斛属植物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2.1 石斛属植物生物碱的种类
        2.2 石斛属植物生物碱的含量
        2.3 石斛属植物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3 环境及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3.1 环境因子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3.2 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4 植物倍半萜类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4.1 植物HMGR基因的研究进展
        4.2 植物FPS基因的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霍山石斛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第一节 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正交试验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2 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2.3 霍山石斛原球茎分化的研究
        3 讨论
        3.1 1/2MS培养基促进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3.3 光质在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中的作用
    第二节 正交试验对霍山石斛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正交试验对霍山石斛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对霍山石斛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处理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和生根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基本培养条件
        1.4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 讨论
        3.1 适宜浓度的香蕉匀浆物促进霍山石斛试管苗生长和生根
        3.2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
    第四节 霍山石斛试管苗移栽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移栽方法
        1.3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基质对霍山石斛移栽苗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移栽基质对霍山石斛移栽存活率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离体培养条件对霍山石斛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合成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光质处理对霍山石斛试管苗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合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测定项目和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SOD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POD酶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CAT酶活性的影响
        2.4 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红光对霍山石斛试管苗抗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3.2 不同光质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生物碱含量积累具有显着差异
    第二节 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霍山石斛原球茎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测定项目和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霍山石斛原球茎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SOD酶活性的变化
        2.2 霍山石斛原球茎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POD酶活性的变化
        2.3 霍山石斛原球茎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CAT酶活性的变化
        2.4 霍山石斛原球茎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茉莉酸甲酯的应用对霍山石斛抗氧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3.2 添加适当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够促进霍山石斛生物碱含量的积累
第四章 霍山石斛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一节 霍山石斛HMGR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霍山石斛总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2 霍山石斛HMGR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2.3 霍山石斛HMGR基因cDNA3'RACE的克隆结果
        2.4 霍山石斛HMGR基因cDNA5'RACE的克隆结果
        2.5 霍山石斛HMGR基因全长拼接结果
        2.6 霍山石斛HMGR基因ORF扩增结果
        3 讨论
        3.1 植物HMGR基因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3.2 霍山石斛HMGR基因克隆的意义
    第二节 霍山石斛FPS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霍山石斛FPS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2.2 霍山石斛FPS基因cDNA3'RACE的克隆结果
        2.3 霍山石斛FPS基因cDNA5'RACE的克隆结果
        2.4 霍山石斛FPS基因全长拼接结果
        2.5 霍山石斛FPS基因ORF扩增结果
        3 讨论
        3.1 霍山石斛FPS基因克隆的意义
        3.2 植物FPS基因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第三节 霍山石斛HMG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霍山石斛HMGR蛋白理化性质预测与分析
        2.2 霍山石斛HMGR蛋白的亲疏水特性预测及分析
        2.3 霍山石斛HMGR蛋白的跨膜结构预测与分析
        2.4 霍山石斛HMGR蛋白信号肽预测与分析
        2.5 霍山石斛HMGR亚细胞定位预测与分析
        2.6 霍山石斛HMGR磷酸化位点和功能位点的预测与分析
        2.7 霍山石斛HMGR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
        2.8 霍山石斛HMGR蛋白质卷曲螺旋预测与分析
        2.9 霍山石斛HMGR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2.10 霍山石斛HMGR蛋白系统进化树构建
        3 讨论
        3.1 霍山石斛HMGR蛋白的结构功能具有高度保守性
        3.2 HMGR基因在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第四节 霍山石斛FP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霍山石斛FPS蛋白理化性质预测与分析
        2.2 霍山石斛FPS蛋白的亲疏水特性预测及分析
        2.3 霍山石斛FPS蛋白的跨膜结构预测与分析
        2.4 霍山石斛FPS蛋白信号肽预测与分析
        2.5 霍山石斛FPS亚细胞定位预测与分析
        2.6 霍山石斛FPS磷酸化位点和功能位点的预测与分析
        2.7 霍山石斛FPS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
        2.8 霍山石斛FPS蛋白质卷曲螺旋预测与分析
        2.9 霍山石斛FPS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2.10 霍山石斛FPS蛋白系统进化树构建
        3 讨论
        3.1 霍山石斛FPS蛋白的结构功能与其它植物FPS的相似性
        3.2 FPS基因在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第五章 霍山石斛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定量表达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质量分析
        2.2 18S RRNA基因、HMGR基因和FPS基因标准曲线分析
        2.3 霍山石斛HMGR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2.4 霍山石斛FPS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茉莉酸甲酯对HMGR基因和FPS基因表达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3.2 绿光对HMGR基因和FPS基因表达水平起明显抑制作用
        3.3 HMGR基因和F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霍山石斛生物碱含量积累的关系
第六章 小结
    1 霍山石斛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2 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霍山石斛抗氧化酶活性和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3 霍山石斛HMGR基因和F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霍山石斛HMGR基因和FPS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及图版说明
致谢

(8)NaCI胁迫下喜树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利用植物组培苗进行逆境生理研究的进展
        1.1.1 利用组培苗进行盐胁迫的研究进展
        1.1.2 其他
    1.2 喜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2.1 喜树组织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
        1.2.2 喜树组织培养芽的诱导
        1.2.3 喜树组织培养生根培养
        1.2.4 喜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3 喜树抗性生理的研究进展
        1.3.1 pH 值胁迫
        1.3.2 温度胁迫
        1.3.3 水分胁迫
        1.3.4 盐胁迫
        1.3.5 Cu~(2+)胁迫
    1.4 植物 DNA 甲基化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材料培育
        2.1.2.1 材料处理
        2.1.2.2 培养基与生长条件
        2.1.3 实验设计
        2.1.3.1 外植体污染指标
        2.1.3.2 腋芽增殖
        2.1.3.3 壮苗培养
        2.1.3.4 生根培养
        2.1.3.5 炼苗与移栽
        2.1.3.6 NaCl 胁迫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生长指标的测定
        2.2.1.1 苗高的测量
        2.2.1.2 芽数和根数的测定
        2.2.1.3 芽长和根长的测量
        2.2.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2.2.2 叶片保护酶活性测定
        2.2.2.3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2.2.2.4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2.3 DNA 甲基化的测定
        2.2.3.1 DNA 的提取与纯化
        2.2.3.2 ISSR 检测
    2.3 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喜树组培苗培养基的选择
        3.1.1 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选择
        3.1.2 壮苗培养基的选择
        3.1.3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3.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2.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3.2.1.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苗高增量的影响
        3.2.1.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芽长的影响
        3.2.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3.2.2.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的生根率和苗高增量的影响
        3.2.2.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的生根数和根长的影响20
    3.3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3.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3.1.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 SOD 和 CAT 活性的影响
        3.3.1.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 POD 活性的影响21
        3.3.1.3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22
        3.3.1.4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腋芽增殖培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1.5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 含量的影响
        3.3.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3.2.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 SOD 和 CAT 活性的影响24
        3.3.2.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 POD 活性的影响
        3.3.2.3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2.4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25
        3.3.2.5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叶片相对电导率和 MDA 含量的影响
    3.4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色素的影响
        3.4.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含量的影响
        3.4.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含量的影响
    3.5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 DNA 甲基化的影响
        3.5.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培养 DNA 甲基化的影响
        3.5.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根培养 DNA 甲基化的影响
4 讨论
    4.1 喜树组培苗培养基的选择
    4.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4.3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3.1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3.2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渗透调节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4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色素的影响
    4.5 NaCl 胁迫对喜树组培苗 DNA 甲基化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枇杷种质限制生长保存及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克隆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1.1 植物离体保存的优缺点
        1.2 植物离体保存方法
        1.2.1 限制生长保存
        1.2.2 低温保存
        1.2.3 超低温保存
    2 植物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
        2.1 乙烯代谢
        2.2 ACS 和 ACO 基因研究
        2.3 乙烯受体基因 ETR 和 ERS
    3 植物 CAT 基因研究进展
        3.1 CAT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3.2 CAT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4 枇杷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4.1 枇杷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4.1.1 胚培养
        4.1.2 茎尖培养
        4.1.3 花药培养
        4.1.4 原生质体培养
        4.1.5 胚乳培养
        4.2 枇杷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4.3 枇杷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枇杷离体培养
    第一节 枇杷胚培养与试管苗的获得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枇杷幼果的处理
        1.2.2 枇杷胚萌发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GA3对枇杷幼胚萌发率的影响
        2.2 光质对枇杷幼胚萌发率的影响
        2.3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枇杷成熟胚萌发的影响
        3 讨论
        3.1 GA3有利于枇杷幼胚的萌发
        3.2 红光能够促进幼胚萌发
    第二节 枇杷试管苗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枇杷试管苗的增殖培养
        1.2.2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TDZ 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2 KT 对枇杷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 枇杷试管苗的生根
        3 讨论
        3.1 适当浓度的 TDZ 或 KT 有利于枇杷试管苗的增殖
        3.2 枇杷试管苗生根培养中激素的作用
第三章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21 份枇杷资源在同一培养基离体保存的时间差异
        1.2.2 不同光质条件对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21 份枇杷资源在同一培养基离体保存的时间差异
        2.2 不同光质条件对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基因型枇杷试管苗的保存时间存在差异
        3.2 红光有利于枇杷试管苗保存
第四章 枇杷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一节 枇杷 ETR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剂
        1.2 方法
        1.2.1 总 RNA 的提取和检测
        1.2.2 cDNA 第一链合成及 5’RACE cDNA 合成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4 目的片段的扩增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1.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试管苗总 RNA 的提取
        2.2 枇杷 ETR 基因 cDNA 保守区的克隆
        2.3 枇杷 ETR 基因 3’RACE 扩增
        2.4 枇杷 ETR 基因 5’末端的获得
        2.5 枇杷 ETR 基因全长序列 ORF 及分析
        2.6 枇杷 ETR 不同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6.1 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与分析
        2.6.2 蛋白质亲疏水特性预测
        2.6.3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2.6.4 蛋白质跨膜结构预测与分析
        2.6.5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与分析
        2.6.6 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2.6.7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和分析
        2.6.8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
        2.6.9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与分析
        2.6.10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2.6.11 蛋白质家族及保守结构域分析
        2.6.12 蛋白质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
        3 讨论
        3.1 枇杷总 RNA 提取的技术关键
        3.2 Ej-ETR1a、Ej-ETR2a 预测结果符合已报道 ETR1 结构和功能
        3.3 枇杷 ETR 蛋白的功能多样性
    第二节 枇杷 ERS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总 RNA 的提取和检测
        1.2.2 cDNA 第一链合成和 5’RACE cDNA 的合成
        1.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4 目的片段的扩增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1.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 ERS 基因 cDNA 全长的克隆
        2.2 枇杷 ERS 基因 ORF 分析
        2.3 枇杷 ERS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Ej-ERS 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2.3.2 Ej-ERS 蛋白亲疏水特性预测与分析
        2.3.3 Ej-ERS 蛋白跨膜结构预测
        2.3.4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2.3.5 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的预测
        2.3.6 蛋白质信号肽的预测
        2.3.7 蛋白质功能位点的预测
        2.3.8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
        2.3.9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
        2.3.10 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预测
        2.3.11 蛋白质家族及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
        2.3.12 氨基酸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3 讨论
        3.1 Ej-ERS 的结构与功能
        3.2 Ej-ERS 蛋白可能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
第五章 枇杷 CAT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cDNA 第一链合成和 5’RACE cDNA 的合成
        1.2.2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1.2.3 目的片段的扩增
        1.2.4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1.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 CAT 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2.2 枇杷 CAT 基因 3’RACE
        2.3 枇杷 CAT 基因 5’端扩增
        2.4 枇杷 CAT 基因 ORF 验证及分析
        2.5 枇杷 CAT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枇杷 CAT 蛋白理化性质预测
        2.5.2 蛋白亲疏水性预测与分析
        2.5.3 蛋白质跨膜结构预测
        2.5.4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
        2.5.5 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预测
        2.5.6 蛋白质功能位点预测
        2.6.7 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
        2.6.8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
        2.6.9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2.6.10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2.6.11 蛋白质家族与保守结构域预测与分析
        2.6.12 氨基酸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3 讨论
        3.1 枇杷 CAT 在试管苗离体保存中可能的作用机理
        3.2 枇杷 CAT 蛋白质的可能翻译后修饰方式
        3.3 枇杷 CAT2 基因 3’UTR 的多态性调控
第六章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枇杷叶片总 RNA 的提取及 cDNA 的合成
        1.2.2 引物设计
        1.2.3 Real Time PCR 反应
        1.2.4 标准曲线的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叶片不同时期总 RNA 提取
        2.2 各目的基因 qPCR 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分析
        2.3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ACS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4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ACO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5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ETR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6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ERS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2.7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CAT 基因的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的 ACS、ACO 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互联系
        3.2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 ETR、ERS 表达量具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3.3 枇杷 CAT 基因在试管苗离体保存中的作用
第七章 小结
    1 枇杷胚培养及试管苗的获得
    2 枇杷试管苗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
    3 21 份枇杷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离体保存研究
    4 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 ETR 基因的克隆
    5 枇杷试管苗叶片乙烯受体 ERS 基因的克隆
    6 枇杷试管苗叶片 CAT 基因的克隆
    7 枇杷试管苗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表达的 qPCR 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1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2 枇杷 Ej-ETR1a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3 枇杷 Ej-ETR1b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4 枇杷 Ej-ETR1c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5 枇杷 Ej-ETR2a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6 枇杷 Ej-ETR2b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7 枇杷 Ej-ETR2c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8 枇杷 Ej-ETR2d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9 枇杷 Ej-ERS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0 枇杷 Ej-CAT1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1 枇杷 Ej-CAT2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2 枇杷 Ej-CAT2-2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3 枇杷 Ej-CAT 2-3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4 枇杷 Ej-CAT 2-4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5 枇杷 Ej-CAT 2-5 基因(cDNA)序列登录 GenBank 信息
附录 16 枇杷离体保存过程中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 qPCR 分析相关曲线图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与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四、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橡胶草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优化研究[D]. 沈光.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2]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技术研究[D]. 徐盼盼. 宁夏大学, 2020(03)
  • [3]陆地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合成机理及全基因组解析[D]. 赵天伦. 浙江大学, 2019(04)
  • [4]木本植物组织培养[J]. 吉训志,秦晓威,胡丽松,王晓阳,李付鹏,郝朝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04)
  • [5]珙桐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肖小君,陈文年.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 [6]喜树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张彦波,张晓婕,肖磊,张希太. 河北农业科学, 2015(04)
  • [7]霍山石斛离体培养物生物碱合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D]. 林榕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1)
  • [8]NaCI胁迫下喜树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 刘慧娟.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9]枇杷种质限制生长保存及乙烯代谢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克隆及表达[D]. 李丽秀.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10]“罗宾戈登”银桦组培苗不定根的诱导[J]. 李湘阳,曾炳山,裘珍飞,刘英. 北方园艺, 2012(19)

标签:;  ;  ;  ;  ;  

影响喜树组培苗离体生根的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