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治

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治

一、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沈开铖,杨田,戴海粟,苏星星,杨宜恃,张城城,别平,陈志宇[1](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后主刀医师精神创伤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后主刀医师精神创伤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注册登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LC胆道损伤对主刀医师是否造成心理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LC致医源性胆道损伤(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问卷606份。①主刀医师基本信息:606位主刀医师中,男596例,女10例;年龄为(41±7)岁,年龄范围为18~62岁。59.24%(359/606)主刀医师来自非教学医院,64.03%(388/606)主刀医师在初级、中级职称时发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LC致IBI,76.24%(462/606)主刀医师第1次发生LC致IBI时印象最深刻,69.80%(423/606)主刀医师认为在术中仔细操作可以避免IBI。②患者相关信息:主刀医师发生印象最深刻一次LC致IBI患者中,女400例,男206例;<35岁、35~65岁、>65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57%(58/606)、65.51%(397/606)、24.92%(151/606)。③IBI相关信息:57.43%(348/606)主刀医师发生LC致IBI时能及时获得高年资医师帮助。78.88%(478/606)主刀医师邀请更高年资医师参与初次修复手术。主刀医师发生印象最深刻一次LC致IBI时,66.83%(405/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LC术中完成,11.06%(67/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术后3 d内完成,22.11%(134/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术后3 d后完成。主要修复方式中,局部修复、胆管对端吻合、胆肠吻合的比例分别为24.92%(151/606)、30.20%(183/606)、33.17%(201/606)。修复需要切除部分肝脏、发生围术期死亡、需要多次修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8%(15/606)、2.15%(13/606)、9.24%(56/606)。④后续对主刀医师处理的相关信息:发生LC致IBI后,64.85%(393/606)主刀医师获得患者及家属理解,35.15%(213/606)主刀医师陷入医患纠纷。15.68%(95/606)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14.36%(87/606)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6.77%(41/606)主刀医师有医疗责任险赔偿,9.24%(56/606)主刀医师在医患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事件。⑤主刀医师精神心理相关信息:606位主刀医师中,544位发生精神创伤(279位为严重精神创伤)。82.01%(497/606)主刀医师感到焦虑和(或)抑郁时间>1个月;63.37%(384/606)主刀医师想要避免LC,或者在LC中出现紧张情绪;44.72%(271/606)主刀医师回想起损伤时的情景会有生理反应;36.14%(219/606)主刀医师萌生不再从事外科医师的念头;6.44%(39/606)主刀医师寻求心理医师帮助;5.61%(34/606)主刀医师持续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1个月。(2)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刀医师所在医院类型、高年资医师参与修复、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有医疗责任险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χ2=7.688,3.932,19.764,13.837,61.488,24.904,30.976,5.344,26.2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203,2.198,2.922,1.830,2.405,2.171,95%可信区间为1.033~1.402,1.143~4.226,1.944~4.391,1.083~3.093,1.076~5.375,1.002~4.702,P<0.05)。有医疗责任险赔偿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336,95%可信区间为0.126~0.896,P<0.05)。结论国内大部分外科医师受LC致IBI困扰,其中近一半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医疗责任险赔偿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

罗忠仁[2](2020)在《ERCP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医源性胆道损伤22例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iary Duct Injuries,IBD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胆囊切除术后发现的胆道损伤,不仅会给病人带来严重伤害,且治疗费用巨大,对医生而言损伤后的治疗也十分棘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于1960年开始应于临床,近年来随着ERCP设备的完善及技术的娴熟发展,ERCP以其更小的创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各类胆道损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使大多数胆道损伤的患者避免再次开腹手术。本篇文章为探讨ERCP治疗胆囊切除术后IBDI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22名胆囊切除术后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且在我院接受通过ERCP治疗的临床病例。采用SPSS 22.0版本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术前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等逐一统计分析,采用单样本配对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探究治疗效果。结果:1.患者年龄中位数58岁,最高为74岁,最年轻为35岁;男性稍多,占59.09%,而女性占40.91%;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10天,住院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为28天。2.治疗前所有患者的总胆红素平均为85.23±130.686 umol/L,而接受ERCP治疗后术后第1日平均值下降至24.80±27.474 u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肝功能检测而言,术前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平均值为225.455±168.608U/L,经过治疗后平均值下降至64.091±16.218U/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术前平均值为170.409±132.461U/L,经过治疗后术后AST平均值降低至45.182±29.187U/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谷氨酰基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T)平均值由373.145±308.931 U/L降至189.136±192.455 U/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患者经过ERCP治疗后术后第1日总胆红素、ALT、AST及?-GT指标均呈显着性下降趋势。3.按照Stewart-way分型,I类损伤有15例,Ⅱ类损伤有6例,Ⅳ类损伤类型有1例。其中仅IV类损伤患者因胆总管变异导致异常狭窄,无法进入导丝,遂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暂时缓解胆道压力,待局部炎症恢复,择期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进一步治疗,其余患者均经ERCP治疗后治愈,治疗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1例患者因需要拔除胆道内支架治疗2次,1例患者因更换胆道内支架管共治疗3次。本组患者中4例术后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2-3天后恢复正常,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5例胆漏患者中除ERCP治疗未成功的IV型患者之外均完全治愈。21例经ERCP治愈的患者除1例患者失联,其余患者随访均未发现反复发热、黄疸、腹痛等胆道感染症状,也无胆管狭窄症状。结论:1.IBDI一旦发生,术中乃至术后都应及时诊断并分型,尽早制定治疗方案。2.ERCP可用于术中未及时诊断的IBDI的管理,有助于胆管损伤区域的定位,提供更准确的解剖信息,诊断同时配合治疗,对于Stewart-way I型、II型避免外科手术干预。3.在Stewart-way损伤标准下,通过22例病例总结,对I型、II型患者,建议尽早行ERCP治疗,III型、IV型患者治愈仍需要行外科手术干预。

刘明新,徐剑军[3](2018)在《医源性胆道损伤13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胆道损伤病人的病历资料,归纳胆道损伤的原因、损伤部位、临床分型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损伤原因:13例病人中2例为副右肝管被误切,7例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致胆管误伤,2例为胆管电灼伤穿孔,1例为过分牵拉致胆总管夹闭,1例为生物胶粘连压迫。治疗方法:4例行胆管间断缝合和T管引流,5例行胆管端端吻合和T管引流,4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除1例D级愈合,治疗失败再次手术外,其余12例均在初次手术治疗成功。结论胆管损伤多由于解剖不清和操作粗暴造成,损伤部位多位于胆总管中上部;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预防才是避免胆道损伤的根本途径。

李明皓,杨志琦,刘晶[4](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处理3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特点、修复手术时机及方式、放置胆道支撑管的必要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宁夏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以及宁夏周边地区县级医院共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病例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Ⅱ1、Ⅱ2、Ⅱ3、Ⅱ4型分别为9、4、2、15例,其中17例术中修复,13例于术后早期行修复手术。全部病例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1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随访率为83.3%。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患者于术后9个月拔除T管后仍存在吻合口狭窄、并于术后13个月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例因胆肠吻合口瘢痕性狭窄、结石形成等造成梗阻性黄疸及反复性胆管炎于术后13、14、13、17个月行原吻合口切除再吻合术;其余病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以高位胆管损伤多见。修复手术方式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为主,多数预后较为满意。

周文策,张辉,李汛[5](2017)在《ERCP在医源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价值》文中提出胆道损伤多由各种胆道手术所致,临床上时有发生。最常见原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移植术及胆道重建术后等。胆道损伤包括胆漏型胆道损伤及狭窄型胆道损伤,有时合并存在。胆道损伤临床治疗棘手,治疗的时机及恰当的治疗手段是治疗胆道损伤的关键所在。不同类型的胆道损伤需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其微创、疗效佳、可反复进行等优势在胆道损伤的治疗中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多数病人需反复多次ERCP方能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部分疗效不佳的病人,ERCP可进一步明确损伤程度,为进一步确定性外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孙东兴[6](2017)在《探讨肝外胆道系统手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胆道损伤发病相关原因和病理机制,探讨肝外胆道系统手术胆道损伤(IBD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避免胆道损伤(IBDI)的发生提供防治经验。方法:收集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于2010年-2016年实施肝外胆道系统相关手术患者2092例,其中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IBDI)者共51例。统计患者相关信息(性别、发生损伤时年龄、体重指数BMI、原发病因、胆系感染程度、引起损伤的操作、手术方式、修复方案及总住院时间、愈后随访),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13版)[1]为依据判定分型。分析胆道损伤(IBDI)分布情况,并探讨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体型(超重体型与正常体型)、手术方式(开腹与腔镜)、胆系感染病程(急性胆系感染与慢性胆系感染)、手术时机(急症手术与择期手术)、胆系结石分布情况(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或合并多发结石)、胆总管探查术有无T管引流、初诊医院等级情况、手术医师经验等危险因素对胆道损伤(IBDI)发生的影响,分组比较不同人群组胆道损伤(IBDI)发生有无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统计样本共有2092例胆道相关手术患者,经术前辅助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手术记录,确认共计51例胆道损伤(IBDI),51例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手术记录、相关辅助检查(腹部B超、MRCP、CT等)确认损伤发生,其中男女比例为21:28,平均年龄为51.59岁,发生在本院的有18例,发生率为0.85%,于外院治疗后出现损伤转入我院33例,损伤整体发生率为2.41%。参考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分型标准,Ⅰ型(胰十二指肠区)6例,Ⅱ1型(汇合部至胰十二指肠上缘区)30例,Ⅱ2型(左右肝管汇合部)9例,Ⅱ3型(左右肝管、损伤)6例。按主要临床表现分型,胆漏型占25.5%(13),梗阻型68.6%(35),胆漏并梗阻型5.9%(3)。将整体样本分为胆道损伤(IBDI)组与未损伤组后,统计分析不同因素所致影响,其结果如下:胆道损伤(IBDI)组按体型差异区分(BMI>=23为超重),分为超重体型组21例(1287),正常体型组30例(805),偏瘦组无例数,χ2=0.21076851<3.84,故P>0.05,无统计学意义。按操作类型分为开腹手术17例(907)(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取石术(加T管引流术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无T管引流11例),腹腔镜手术27例(118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4例),χ 2=7.9945>3.84,故P<0.05,腹腔镜手术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2.86%)远远高于开腹手术发生率(1.87%)。胆系感染入院者46例,以炎症持续时间划分,急性感染组为19例(502),慢性感染组27例(1050),χ2=0.7631<3.84,故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不能认为急性感染组与慢性感染组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胆系结石入院者46例,按结石分布分组,单纯胆囊结石22例(1231),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24例(321),χ 2=12.9680>3.84,故P<0.05,即胆系结石分布对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有影响,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其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7.47%)更高。急症手术共计417例,择期手术共计1675例,按手术时机分组,急症手术者18例,择期手术者33例,χ 2=5.5068>3.84,故P<0.05,即不能认为急症手术与择期手术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相同,急诊手术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4.32%)明显高于择期手术(1.97%)。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共978例,术中放置T管引流术者482例,未放置T管引流者496例,胆道损伤(IBDI)者术中放置T管引流者4例,未放置T管引流者11例,χ2=3.98>3.84,故P<0.05,不能认为放置T管组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与未放置T管组相同,放置T管组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0.83%)明显低于未放置组(2.21%)。从胆道损伤(IBDI)者收治医院情况而言,三级医院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明显低,而手术医师经验与胆道损伤(IBDI)发生率关系复杂,本次研究不能明确。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IBDI)原因复杂,本次研究收集病例,胆囊切除术(包含或不含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仍是胆道损伤(IBDI)最主要致损伤操作,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其中重要致伤操作。在胆道损伤(IBDI)分型中,Ⅱ1型损伤最常见,其损伤可能与缺血、钳夹物理损伤等有关,在进行肝外胆道系统手术时应格外注意汇合部至胰十二指肠上缘区的胆管,仔细操作。腹腔镜手术、胆系结石分布广泛、急症手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未放置T管是医源性胆道损伤(IBDI)发生的危险因素,体型超重(BMI>23)、感染病程(急性胆系感染与慢性胆系感染)并非胆道损伤(IBDI)发生危险因素。在深刻认识胆道损伤(IBDI)危害的基础上,外科医师应当加强预防。进行胆道手术之前,应当行腹部MRCP、胆道造影等胆道重建检查,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应仔细辨认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分清胆囊管、肝内胆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之间的关系,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损伤发生的关键,手术结束时仔细检查创口及手术视野,做到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或者常规通过术后腹部MRCP、胆道造影相关检查确认胆道结构无缺损。

郭宏伟,刘小北,谭文翔,冯众一,王晓光,赵昌志[7](2016)在《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文中认为总结1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经验教训。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月因手术导致肝外胆管横断4例,血管钳洞穿胆管3例,胆总管探查时胆道探子通过胆总管下端损伤5例。其中肝外胆管横断4例中的3例经胆肠吻合后恢复好,1例出现肝胆管结石;血管钳洞穿肝总管3例均术中修补缝合,术后无胆道狭窄及胆漏发生;胆道探子损伤5例中4例为术中发现,及时修补,愈合好,另1例术后发现腹膜后脓肿形成,经彩超引导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医源性胆道损伤重在预防,出现损伤应慎重对待,术中发现损伤应及时修补并断端精细吻合,术后发现应个体化治疗。

别平,何宇,徐土炳[8](2014)在《医源性胆管损伤胆肠吻合术手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医源性胆道损伤后,胆肠吻合术是修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术前应充分评估损伤情况,术中采用精细外科操作,包括剔除周围炎性瘢痕组织、修剪炎性坏死胆管组织、精细高位胆管整形及胆管空肠吻合术,成功的手术依赖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及技术。

寇桂香[9](2014)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文中指出背景: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IBDI)是肝胆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于胆囊切除术。文献报道,国外O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15%-0.5%,国内为0.27%-0.78%;LC引起的IBDI发生率达到传统胆囊切除手术的2-7倍,有个别报道甚至高达5.9%,病死率为1.0%-7.2%,在基层医院的发生率较高。IBDI一旦发生,给患者在健康、经济方面均带来巨大的痛苦。胆道损伤的原因、分型、诊断时间,特别是处理的时机和方式,都直接影响预后。现今在一些专科中心IBDI的发生率不到0.1%,治疗的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但IBDI总的发生率随着腔镜下胆囊切除、胃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广泛开展而呈上升趋势并持续在一定水平,且在非专科中心手术修复的疗效仅有20%-27%可以达到良好。可见,尽管IBDI的临床诊治一直以来倍受外科学者们的重视,但如何避免损伤、如何早期发现损伤、胆管损伤后应采取何种方式的处理等等,至今仍是每位胆道外科医生必须关注和严肃对待的课题。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进一步为诊治IBDI和降低其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同时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一科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述IBDI的发生原因、损伤类型、诊断、处理及预防策略。结果:IBDI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分主观、客观两方面)、局部解剖变异(血管、胆管)因素、病理因素(充血、水肿、粘连、瘢痕挛缩扭曲)。容易损伤的部位包括胆总管、肝总管、右肝管、副右肝管等。依据损伤诊断时间和局部的病理状态,可以选择胆道一期缝合修补术、胆管端端吻合术、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道空肠Roux-en-Y I吻合术+空肠人工瓣膜成形术等方式手术修复。若并发胆道远端的单纯狭窄也可在ERCP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或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本组收治的21例病例中,均为术后发现,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腔积液、黄疸等症状,进而结合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得以证实。其中15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有明显黄疸,行PTCD引流减黄后再施行胆肠吻合术):1例胆总管被缝扎者拆除胆总管缝扎线后予以T型管支撑引流术;3例胆瘘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至消失;1例行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狭窄扩张+T型管引流治愈;1例在胃癌根治术后1年因胆总管远端狭窄出现黄疸,予以ERCP+EPBD治疗。本组所有患者的随访到目前短的术后3个月、长的已达3年,疗效较满意。结论:胆管损伤是每一个胆道外科医生难以回避的问题。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术中仔细辨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解剖关系是关键。一旦发生IBDI,如能术中发现并进行一期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半数以上患者在术后出现胆瘘或黄疸才被发现,得以确诊。因此,对术后发现的胆管损伤的合理处理显得更为重要,手术者、修复方式和修复时机是决定修复成功的三大要素。具体术式应视胆道损伤的时间、部位、程度和类型决定,其中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目前公认的确定性修复手术,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IBDI整体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正确的手术时机、恰当的修复方式、精准的手术技术和手术者的丰富经验。

苏宇[10](2014)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损伤24例进行分析,采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内镜下治疗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75.0%)成功接受内镜下治疗,其中12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有效避免了再次手术,患者满意率为66.7%。结论对于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能够对损伤进行定位,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术后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痊愈,有效避免了再次手术造成的创伤。

二、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ERCP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医源性胆道损伤22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 医源性胆道损伤分类
        2.2 胆管损伤及诊断
        2.3 ERCP手术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经ERCP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比较
    3.IBDI患者经ERCP治疗效果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3)医源性胆道损伤13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2. 胆管损伤的临床分型:
    3. 损伤原因:
    4. 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5)ERCP在医源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胆道损伤的病因
2 胆道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3 ERCP在胆道损伤中的应用
    3.1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
        3.1.1 胆漏型胆道损伤
        3.1.2 狭窄型胆道损伤
    3.2 肝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
    3.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3.4 肝包虫病术后胆道并发症
    3.5 胆肠吻合后胆道并发症
    3.6 ERCP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并发症防治
4 ERCP治疗胆道损伤的不足

(6)探讨肝外胆道系统手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列表
绪论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7)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损伤的发现及诊断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讨论

(8)医源性胆管损伤胆肠吻合术手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术前对伤情精准的判断
2手术时机的选择
3胆管空肠吻合术技术要点

(9)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损伤原因
    2.3 胆道损伤分型、诊断
    2.4 胆道损伤的处理
    2.5 典型病例
    2.6 治疗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IBD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3.1.1 人为因素
        3.1.2 局部解剖因素
        3.1.3 病理因素
    3.2 损伤部位及特点
    3.3 IBDI诊断
        3.3.1 术中诊断
        3.3.2 术后诊断
    3.4 IBDI处理
        3.4.1 手术时机的选择
        3.4.2 修复方式的选择
    3.5 预防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四、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后主刀医师精神创伤的调查研究[J]. 沈开铖,杨田,戴海粟,苏星星,杨宜恃,张城城,别平,陈志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05)
  • [2]ERCP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医源性胆道损伤22例临床病例分析[D]. 罗忠仁.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医源性胆道损伤13例诊治分析[J]. 刘明新,徐剑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8(10)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处理30例临床分析[J]. 李明皓,杨志琦,刘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08)
  • [5]ERCP在医源性胆道损伤治疗中的价值[J]. 周文策,张辉,李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08)
  • [6]探讨肝外胆道系统手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D]. 孙东兴. 山东大学, 2017(09)
  • [7]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J]. 郭宏伟,刘小北,谭文翔,冯众一,王晓光,赵昌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6(07)
  • [8]医源性胆管损伤胆肠吻合术手术要点[J]. 别平,何宇,徐土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10)
  • [9]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诊治[D]. 寇桂香. 兰州大学, 2014(11)
  • [10]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 苏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14(04)

标签:;  ;  ;  ;  ;  

医源性胆道损伤20例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