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腺样囊性癌一例

气管腺样囊性癌一例

一、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陆娟,王成,尚玉龙,李赞[1](2021)在《手术后辅助放疗在气管腺样囊性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手术后辅助放疗在治疗气管腺样囊性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呼吸科1996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腺样囊性癌的18例患者,以切除部位局部复发为主要终点,纵隔及远处转移为次要终点进行随访,对其中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18例患者中手术后辅助放疗者10例,其中气管病变者6例,左主支气管病变者1例,右主支气管病变者3例,分为镜下及宏观切除(R0 3例)和仅宏观切除(R1 7例)并予以淋巴结清扫。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予以60~70Gy辅助放疗。截至随访日,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7例患者出现切除部位局部复发,平均再发时间6.8±4.2年,其中3例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在所有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放射性肺炎,1例出现持续咽干咽痛症状,予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腺样囊性癌手术治疗后辅以放射治疗效果较好,副反应较小,可考虑为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罗炳清,柯明耀,曾俊莉,黄锐,林连城,吴雪梅,雍雅智[2](2020)在《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气管腺样囊性癌8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行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8例,对比治疗前后气促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管壁周围病灶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11枚(直筒型支架2枚,L型支架2枚,Y型支架7枚,共使用粒子243颗)。支架置入后2周内出现移位2例,后重新置入并固定,未再移位。中位支架置入时间为2.9(2.3,3.0)个月。治疗后的气促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0.1和3.4,t=8.881,P<0.01);复查支气管镜,1例气道腔内肿瘤残余,其余7例气道腔内肿瘤完全消失,气道黏膜光滑、苍白、部分瘢痕形成(呈放疗后改变);复查胸部CT,病变处管腔直径显着扩大(分别为13.1和3.3 mm,t=-7.839,P<0.01),管壁厚度明显缩小(分别为4.3和14.4 mm,t=7.620,P<0.01),7例管壁周围病灶完全消失,1例病灶缩小>5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24.8,31.5)个月,1例2年内复发,2年无复发6例。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气道、缓解气促症状,同时具有内放疗作用,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观察。

王亚龙[3](2020)在《第一部 分气管支气管腺涎型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气管和支气管的涎腺型癌是来源于下呼吸道粘膜下腺体的罕见恶性肿瘤,其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obronchi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Tracheo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TMEC)。由于发病率低,气管和支气管涎腺型癌尚缺乏大宗病例报道研究,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结局、决定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和两种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异同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单中心TACC和TMEC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效果、预后和预后因素、不同组织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等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了解这一疾病特征、为患者提供最佳综合治疗策略和判断患者生存结局等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196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诊断并接受治疗的TACC和TMEC患者资料。对以上两种涎腺型癌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涎腺型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和综合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无复发/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使用Log-rank检验对比不同肿瘤和同一肿瘤不同治疗方式患者预后;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复发/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以及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共计纳入306例患者,其中TACC 191例,TMEC 115例。TAC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岁;男女发病比例相当(男性占50%);绝大多数患者(68%)无吸烟史;绝大多数(95%)患者有症状,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胸闷或呼吸不畅;肿瘤位于气管者居多(65%);绝大多数患者(85%)接受手术为主的治疗。TME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0岁;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男性占56%);绝大多数(77%)无吸烟史;绝大多数患者(86%)有症状,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呼吸不畅和发热等;肿瘤主要位于支气管(89%);绝大多数患者(93%)接受手术为主的治疗。相比TACC,TMEC患者平均年龄更小,患者主诉持续时间短,有症状者少,肿瘤位于支气管的更多,更有可能接受手术治疗并实现R0切除(TACC和TMEC R0切除率分别为99.0%和45.5%,P<0.001),总生存时间也更长(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191例TACC患者中,163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余28例接受非手术治疗。TACC手术组患者5年、10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63.40%和47.00%,非手术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70%和46.40%,手术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显着优于非手术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R0切除、R1切除后放疗、R1切除后未放疗)和患者主诉的持续时间(<7个月或≥7个月)是影响R0/1切除患者无复发/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3cm或>3cm)和治疗方法(R0切除、R1切除后放疗、R1切除后未放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R0/1切除组患者有64例(45.1%)出现复发/进展,复发/进展后接受局部治疗(进展病灶和/或转移灶手术或放疗)组患者预后显着优于单纯化疗或支持治疗患者(P<0.05);晚期复发/进展(复发/进展时间≥34月)患者复发/进展后预后显着优于早期复发/进展(复发/进展时间<34月)患者。115名TMEC患者中,107名接受了手术治疗,8名接受了非手术治疗。手术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9%、94.17%和90.50%,非手术组分别为83.33%、41.67%和0.00%,手术组患者预后显着优于非手术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病理N分期是影响手术组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ACC和TMEC虽然同属涎腺型癌,但两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因而两者临床特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TACC和TMEC属低度恶性肿瘤,整体预后较好,可手术治疗者预后更佳。由于有更高的R0切除率,TMEC患者整体预后显着优于TACC。对于TACC,患者主诉持续时间和无病生存期显着相关,及时就诊和治疗可大大改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肿瘤大小同TACC患者总生存密切相关,对于超过3cm肿瘤,临床医生治疗时需更加注重根治性。原发肿瘤的完全切除、切缘阳性患者的术后辅助放疗以及术后复发/进展后的局部治疗都可改善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可手术TMEC,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包含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治疗和术后密切随访至关重要。背景既往多原发肺癌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多原发肺癌和肺癌肺内转移的鉴别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提出的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首次详细描述了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的诊断、分类和分期标准。在新的分期系统中,根据多发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多发性磨玻璃(影像特征)/附壁样(病理特征)(Ground-glass/lepidic,GG/L)结节、第二原发性肺癌(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SPLC)、肺内卫星结节和炎性肺癌,其中前两类为MPLC,后两种为肺癌伴肺内转移。然而,根据新标准分类和分期的不同类型MPLC临床特征和预后尚未得到评估。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2011-2013年的手术肺癌患者数据,从中连续筛选出多灶肺癌,并进一步依据第8版肺癌分期标准筛选出MPLC,对不同类型MP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和预后因素进行总结和对比。结果202例经手术治疗的MPLC患者,按疾病类型和诊断时间分为不同的组(多灶GG/L 样肺腺癌,n=139;SPLC,n=63;同时 MPLC(Simultaneous MPLC,sMPLC),n=171,异时MPLC(Metachronous MPLC,mMPLC),n=31)。多发GG/L样肺腺癌和SPLC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显着差异。MPLC的整体1、3、5年肺癌特异性生存率为97.98%、90.18%、82.81%。MPLC中多发GG/L样肺腺癌的1、3、5年生存率为 99.27%、94.76%、87.94%,SPLC 的 1、3、5 年生存率为 95.11%、78.20%、71.29%。MPLC 中 sMPLC 1、3、5 年生存率为 97.60%、88.34%、80.88%,mMPLC 1、3、5年生存率为100.00%、100.00%、93.10%。多发GG/L样肺腺癌组5年生存率显着高于SPLC组(87.94%vs 71.29%,P<0.05)。性别是sMPLC的独立预后因素(女性与男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与69.5%,P<0.05)。多原发肺癌病灶的最高肿瘤病理分期是所有类型MPLC的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中MPLC的诊断分期标准,证实MPLC的两种类型(多发GG/L样肺腺癌和SPLC)有着显着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在诸多因素中,性别是sMPLC强有力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第8版肺癌分期的MPLC多灶肿瘤的最高病理分期对于判断所有类型(多发GG/L样肺腺癌或SPLC,同时或异时)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将治疗重点优先放在病理分期最高的肿瘤上。背景和目的MPLC患者数量近年来迅速增加,然而MPLC发生的病因尚不明确。在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中,MPLC可分为多发磨玻璃/附壁样肺癌和第二原发肺癌。既往报道提示含磨玻璃成分MPLC有独特分子特征,我们的研究也提示不同类型MPLC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我们发现,在MPLC患者中高达16.3%的患者存在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我们一项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发现在一个MPLC肺癌家系中兄弟姐妹8人均先后患有肺癌且其中多人为MPLC。EGFR胚系突变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EGFR-T790M胚系突变首先在一个有MPLC病史的欧洲家庭中发现,并且这一突变和靶向药耐药有关。其它一些研究也在MPLC患者家族中发现了EGFR-T790M胚系突变。我们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EGFR-R776H胚系突变存在于一个超级MPLC患者家族中,该研究中一名MPLC先证者肺部有多达一百余个肺结节,其中5个证实为腺癌。这些研究一定程度揭示了EGFR胚系突变在MPLC发生中的作用。由于MPLC患者中EGFR突变发生频率较低,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少数病例还不足以揭示EGFR突变和MPLC发生的遗传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大样本人群中描述肺癌家系中MPLC先证者EGFR的独特胚系和肿瘤体细胞突变特征,并明确肺癌家系MPLC先证者中EGFR突变情况同散发性肺癌患者EGFR突变频率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Sanger测序法对162例肺癌家系中的MPLC先证者(162例肺正常组织和366例多原发肺癌病变)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计算胚系和体细胞突变频率。对3243例肺腺癌患者的10基因组套测序数据结果进行再次分析,以确定散发肺腺癌中EGFR体细胞突变频率。对MPLC先证者患者和散发性肺腺癌患者肿瘤EGFR突变频率进行对比。结果162例MPLC正常组织标本中,19号外显子(3例,1.85%)、20号外显子(8例,4.94%)和21号外显子(5例,3.10%)均存在胚系突变,总发生率为9.88%(16/162)。胚系突变位点包括:外显子 19:p.746750del(2,1.23%),p.746751del(1,0.62);外显子20:p.V769delinsVASV(2,1.23%),p.S768I(3,1.85%),p.S768N(1,0.62%),p.T790M(1,0.62%)和 p.Q791*(1,0.62%);外显子 21:p.V843I(1,0.62%)和 p.L858R(4,2.74%)。共发现63例MPLC先证者存在肿瘤EGFR体细胞突变(63/162,38.89%),这些突变包括外显子 18 p.G719S(1例,0.62%)、19p.del(21例,12.96%)、20 p.delins(8例,4.94%)以及外显子20(10例,6.17%)和21(34例,20.99%)的错义突变。在63名存在肿瘤体细胞突变的MPLC先证者中,8名患者同时有多个不同突变。163例先证者患者中,仅有9例显示多个肿瘤病变之间存在EGFR突变一致性。3243例肺腺癌患者中1813例(55.91%)患者肿瘤存在EGFR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包含外显子18 p.G719A/S/C(78 例,2.41%)、19 p.del(668 例,20.60%)、20 p.delins(4例,0.09%)、20p.S768I(36,1.11%)、20 p.R776H/G/C(12,0.37%)、20 p.T790M(68,2.10%)、21p.L858R(911 例,28.09%)和 21p.L861Q(36 例,1.11%)。MPLC 先证者肿瘤中外显子 19 p.747-752del、20 p.V769delinsVASV 和 20 p.D770delinsDSVD的发生频率显着高于散发性肺腺癌患者。结论本研究首次在肺癌家系MPLC先证者中发现了独特的EGFR突变特征;首次在MPLC先证者中筛选出高频的EGFR胚系突变如外显子19 p.del、20 p.delins、20 p.S768I/N和21 p.L861R。与散发性肺腺癌患者相比,肺癌家系MPLC先证者外显子 19 p.747-752del、20 p.V769delinsVASV 和 20 p.D770delinsDSVD 的频率显着增高。这些结果可能为MPLC高危患者的病因学研究、筛查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初步证据。

房延凤,刘雁声,南岩东,刘伟,张红军,孙亚妮,金发光,姜华[4](2020)在《50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治疗经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部分临床特征及其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确诊并治疗随访的50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分为支气管镜介入组(24例)及手术组(26例)。回顾性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技术、手术对其治疗疗效的部分比较。结果 50例病例中位年龄为49.62岁,女30例,男20例;主要症状为气短、咳嗽、咳痰,部分有咯血、胸痛;主要发病部位为气管中下段(23例);气促指数1级8例,2级18例,3级11例,4级13例。26例首次行手术治疗,24例首次行2种以上的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2组治疗狭窄程度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0);支气管镜介入组治疗前后气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2,P<0.001);手术组治疗前后气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53,P<0.001)。支气管镜介入组1例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多出血。结论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好发于气管中下段、气短、未行手术的患者。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可降低气促指数、缓解气短,且管腔狭窄缓解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鄢丽敏,邸吉廷,农琳,梁丽,王微,李鑫,熊焰,李挺[5](2019)在《肺原发涎腺型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肺原发涎腺型肿瘤(salivary gland-type tumors,SGT)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涎腺原发的相应肿瘤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肺原发SGT病例共23例,对其组织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基因型和预后进行全面的研究。结果 23例SGT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3~79岁,中位年龄54岁。23例SGT包括腺样囊性癌11例,黏液表皮样癌10例,透明细胞癌1例,肌上皮瘤1例,其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均与涎腺原发者具有高度相似性。11例腺样囊性癌中1例检测到MYB基因易位。10例黏液表皮样癌均检测到MAML2基因易位。1例透明细胞癌检测到EWSR1基因易位。随访显示,3例腺样囊性癌生存时间大于60个月,1例生存时间52个月,3例生存时间12~36个月。7例有随访结果的黏液表皮样癌,均无复发和死亡。1例透明细胞癌随访52个月复发。结论 肺原发SGT和涎腺原发的相应肿瘤,虽然两者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基因型和预后诸多方面相似,但亦存在差异。涎腺原发腺样囊性癌大多存在MYB基因易位,而肺原发腺样囊性癌则仅有罕见病例检测到MYB基因易位;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好于涎腺原发者,肺原发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差于涎腺原发者。

刘待见,高崴崴[6](2019)在《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69岁;中央型10例,周围型1例。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咯血。行手术治疗7例,化疗5例,放疗3例,气管镜下介入治疗4例。随访结果显示,10例获得随访,占91%,1 a生存率100%、3 a生存率90%、5 a生存率80%。结论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少见,发病年龄跨度大,症状主要是中央气道阻塞表现,手术治疗效果佳,放疗有效,个别化疗有效,但易复发,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对减轻症状疗效确切,有待尝试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

彭丹,周舒畅,祝婷婷,王玉锦,陈豫[7](2019)在《MSCT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收治的44例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患者的MSCT及其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结果,观察占位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累及范围、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程度、肿瘤与隆突关系、肿瘤内部特征,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44例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患者中,腺样囊性癌15例,鳞癌16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类癌2例,腺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气管1例,气管平滑肌瘤2例,气管神经鞘瘤1例,气管内异物1例,气管内结核伴慢性炎性病变2例。MSCT及其后处理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与病理结果对比,1例气管平滑肌瘤,1例气管内结核伴慢性炎性病变误诊为恶性,2例早期支气管腔内鳞癌漏诊。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诊断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优势明显,可从病灶大小、部位、形态、累及范围、管腔狭窄程度、纵向累及长度、强化方式和表面特征等多个维度来表征病灶特点,有助于区分病灶的良/恶性,提高气管、支气管肿瘤的诊断精度。

林睿鹤,李光[8](2019)在《气管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管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恶性肿瘤,多采取以局部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及放射治疗在综合治疗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对气管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讨论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对气管恶性肿瘤的贡献。

房延凤,李王平,金发光,李傲,鲁曦,张红军,南岩东[9](2019)在《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唐都医院呼吸科确诊并治疗随访的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收集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随访生存信息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位年龄53.5岁,女11例,男1例;均无吸烟史,6例既往无任何疾病史;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气短,部分有咯血、胸痛; 8例发病于主气管中下段,主气管上段2例,右中间段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1例;胸部CT以结节、占位为主,部分见钙化、肉芽;支气管镜下表现为菜花样、结节样、肉芽样及球形新生物;气促指数2级5例,3级3例,4级4例; 1例右肺全切,11例行2种以上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Ⅰ级缓解率、临床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均100%; 3例无基线及复发转移,余9例以肺、骨转移多见;生存期均大于5个月。结论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低度恶性、好发于气管中下段、临床易出现气短症状的肿瘤,以肺、骨转移多见,支气管镜可明确病变范围及气道阻塞程度,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生存时间长。

李嫣,杨琴,夏黎明[10](2018)在《气管支气管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分析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气管支气管少见原发肿瘤的临床和CT表现(5例仅平扫,7例仅增强,4例平扫加增强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中,7例为腺样囊性癌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年龄43.4岁),其中6例位于气管,表现为宽基底结块,呈均匀的等密度;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青年人(平均年龄34.8岁),多位于叶、段支气管,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结节或肿块;2例为不典型类癌,均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3岁),均位于右侧支气管,表现为沿支气管蔓延的肿块,1例呈特征性的"冰山征",CT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例为少见的中央型肉瘤样癌,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外沿支气管蔓延的肿块,轻度强化;2例叶支气管内含脂肪成分的病变,其中1例均匀脂肪密度的为脂肪瘤,1例软组织结节合并钙化灶的为错构瘤。结论:部分少见的气管支气管原发肿瘤临床和CT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仔细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后辅助放疗在气管腺样囊性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讨 论

(3)第一部 分气管支气管腺涎型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信息收集和随访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
        1.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1.3 142例R0/1手术切除患者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
        1.4 64例R0/1切除术后复发/进展患者复发/进展后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
    2.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2.1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2.3 影响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3.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对比
        3.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3.2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对比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临床研究: 基于第8版肺癌分期标准诊断的不同类型多原发肺癌临床特征和预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患者情况
        2. 临床信息收集和随访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不同类型多原发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1.1 多灶磨玻璃/附壁样肺腺癌和第二原发肺癌的对比
        1.2 同时多原发肺癌和异时多原发肺癌的对比
        1.3 第二原发肺腺癌和第二原发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对比
        2. 不同类型多原发肺癌的预后和预后相关因素
        2.1 多发磨玻璃/附壁样肺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2.2 第二原发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2.3 同时多原发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2.4 异时多原发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讨论
    小结
二、基础研究:162例肺癌家系中多原发肺腺癌先证者EGFR胚系和肿瘤体细胞突变情况及与3243例散发性肺腺癌患者的比较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FFPE制备和组织DNA提取
        3. EGFR突变检测、识别和统计分析
    结果
        1. 患者和样本情况
        2. 162例肺癌家系中MPLC先证者EGFR胚系突变的分布
        3. 162例肺癌家系中MPLC先证者肿瘤体细胞EGFR突变的分布
        4. 162例MPLC先证者与3243例肺腺癌肿瘤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本论文相关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多原发肺癌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特点
        1.2.1 一般资料
        1.2.2 症状
        1.2.3 病变部位及范围
        1.2.4 影像学
        1.2.5 气管镜
    1.3 治疗
    1.4 随访
    1.5 结果
2 讨论

(7)MSCT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MSCT检查方法
    1.3 MSCT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MSCT与术中所见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部位比较
    2.2 MSCT与术中所见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形态比较
    2.3 MSCT与术中所见气管、支气管形态和狭窄程度比较
    2.4 MSCT与术中所见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的纵向累及长度比较
    2.5 MSCT下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的强化方式
    2.6 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表面特征
3 讨论

(8)气管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
3 药物治疗

(9)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
    二、检查治疗及效果
    三、基线及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期随访
讨论

(10)气管支气管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CT扫描及图像重组方法
    3.CT阅片与病理对照
结果
讨论

四、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后辅助放疗在气管腺样囊性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陆娟,王成,尚玉龙,李赞. 临床肺科杂志, 2021(03)
  • [2]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气管腺样囊性癌8例[J]. 罗炳清,柯明耀,曾俊莉,黄锐,林连城,吴雪梅,雍雅智.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07)
  • [3]第一部 分气管支气管腺涎型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 王亚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4]50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治疗经验分析[J]. 房延凤,刘雁声,南岩东,刘伟,张红军,孙亚妮,金发光,姜华. 国际呼吸杂志, 2020(04)
  • [5]肺原发涎腺型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J]. 鄢丽敏,邸吉廷,农琳,梁丽,王微,李鑫,熊焰,李挺.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12)
  • [6]1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J]. 刘待见,高崴崴.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04)
  • [7]MSCT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彭丹,周舒畅,祝婷婷,王玉锦,陈豫.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8)
  • [8]气管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模式[J]. 林睿鹤,李光. 现代肿瘤医学, 2019(16)
  • [9]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J]. 房延凤,李王平,金发光,李傲,鲁曦,张红军,南岩东.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02)
  • [10]气管支气管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分析[J]. 李嫣,杨琴,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18(11)

标签:;  ;  ;  ;  ;  

气管腺样囊性癌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