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V网络设备的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

CATV网络设备的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

一、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臣[1](2014)在《基于FPGA的数字电视家庭网关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的快速普及,使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广电厂商重新重视起数字家庭这个市场,屏幕争夺战愈演愈烈。而作为家庭网络中心的家庭网关,也更成为各大公司布局的重点。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广电要成为三网融合的主导力量,也需要借助家庭网关实现数字电视的IP化,才能将音视频方便地推送到多种屏幕终端,实现业务的拓展。目前已经存在的数字电视家庭网关,都集成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中,相关流媒体传输都是用软件实现,处理速度比较慢,并且极大耗费中央处理器(CPU)资源,硬件成本居高不下。本文首先对家庭网关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进行了调研,从而确定支撑主流技术标准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其次,论文对实现数字电视家庭网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数字电视基础知识和TCP/IP协议栈。然后,论文详细分析了系统需求,提出了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作出分解,进行了软硬件功能的划分和定义。接下来,论文采取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对硬件逻辑进行了子模块的划分,并对各个子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和功能验证。最后,为了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开发了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并进行了系统调试。本文设计的数字电视家庭网关,对家庭网络流媒体协议中音视频流的处理进行了硬件加速,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纯软件的数字电视网关,性能从只能处理两路节目码流,提高到了可以处理四路以上节目码流,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因为减轻了CPU的负载,系统方案可以选用低廉的CPU芯片,而硬件加速逻辑经专用集成电路实现后成本低廉,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王渝[2](2008)在《基于嵌入式的便携式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有线电视测量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有线电视信号的仪器。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测量仪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开展基于ARM的便携式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嵌入式系统技术,设计能够完成显示与控制的便携式仪器,为网络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人机交互良好、操作便捷的测量平台。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有线电视测量仪的现状,提出设计一种多功能、数字化、便携式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测量仪。2.根据功能需求,对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方案设计,其中,硬件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主控模块芯片选型、基于主控模块芯片对硬件平台进行外围电路的设计。软件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平台的构建基于宿主机——目标机模式,建立起交叉编译环境。3.对有线数字电视测量仪控制系统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包括根据控制系统软件功能需求,进行软件模块划分,对控制系统进行GUI设计和功能设计。4.对有线数字电视测量仪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调试,并叙述了在软硬件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最后给出软件仿真结果。本文研究了嵌入式Linux与嵌入式GUI技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便携式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软硬件平台的构建和控制终端系统应用软件的编写与调试等工作,设计实现了便携式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的各项要求。

赵淑娟[3](2008)在《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国家信息化战略要求及技术与市场的推拉作用等多方面作用之下,传统的电信服务逐渐向综合电信信息服务转型。从已有的电信运营经验和电信信息服务的特点来看,将管理扩展到单个企业之外、关注生产过程流程运作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为电信信息服务培养供应链组织竞争力的方法。而处于发展阶段中的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管理控制手段不明晰。针对现阶段的供应链结构特点,用特定的绩效评价体系反映供应链关键竞争力,并且掌握这些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有目的地控制这些因素以改善供应链绩效,是实现供应链竞争力的手段,也是本文研究题目的由来。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标与研究设计,第六章进行总结研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二章至第五章为研究核心。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对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辨识和分析。从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定义出发,结合信息服务产业的分析,通过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特征辨识国内外市场上的六大类几十个具体产品,并进一步针对这些具体产品分析了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特点及关键成功要素。第三章:对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系统结构的研究。在供应链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供应链拓扑结构的细化,构建了描述了供应链功能主体及主体间关系的系统结构模型,并分析了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类型。第四章:对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在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上,借鉴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提出了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指标的测量指标和定性定量类型。第五章:对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前面系统结构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绩效因果关系的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得到了关于绩效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结论,其中包含对28个变量的仿真控制、11个原因树分析和3个基模分析,并针对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8条建议,最终完成了对于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实现了研究设计中的三个预期目标。不足之处是由于供应链数据积累的不足,定量分析不完整,没有针对供应链的全部环节进行仿真控制,得到的定量结论数量较少,管理建议也相应的不足。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刚刚兴起,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的深入,这一课题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李敏[4](2007)在《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网络带宽需求的增加和通信业的飞速发展,网络传输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此时接入网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成为了整个网络的发展瓶颈。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Ethernet PON)由于具有与传统以太网的完全兼容、支持三网合一、系统结构简单、带宽利用率高、成本低、易升级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接入网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EPON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EPON系统上行链路多个ONU共享带宽的拓扑结构,为了使系统的上行带宽取得更高的利用率,且保证不同业务的QoS,设计一种公平、高效、支持不同业务QoS的上行接入带宽分配算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现有的两种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一些典型的技术难点,总结了各个难点的主要解决方法,并在分析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DBA算法。在新的算法中,为了同时兼顾各个ONU之间的公平性和每个ONU内各种业务之间的公平性,将带宽分配分为ONU内带宽分配和ONU间带宽分配。另外,为了保证实时业务的QoS要求,引用了区分业务的思想,即支持多业务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并且将总的上行带宽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留出一部分作为每个ONU中实时业务的固定授权带宽,而实时性要求低的业务则使用剩余带宽。而后为了同时考虑链路利用率问题,针对剩余带宽提出了在重负载的ONU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思想。最后,用OPNET仿真软件对本文提出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的结果表明,新的DBA算法在延迟和网络公平性两个重要指标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徐晓雷[5](2006)在《HFC网络双向对称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层出不穷,其主流两大接入技术是电话线运营商采用的ADSL接入技术和广电运营商所采用的CM(cable modem,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本文侧重于研究CM的宽带接入方式的关键技术。目前对于各个运营商来说,随着竞争的加剧,所有的电信业务进一步放开,已经不能找到一种或几种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业务形式,都试图用自己已有的网络进行多业务的开展,用多种业务来捆绑用户,提供用户的忠诚度。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其中的两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第一,是需要运营商有一张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网络;第二,是能够在一张网络上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从而实现在业务上的“三网合一”。这样不仅能够节省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以及扩容上的开销,而且对于用户来说更能够只接入一根线缆就能够解决自己所有的日常所需,减少了麻烦也节省了用户室内的空间,不需要用户在家中频繁的布放电缆。本文针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HFC(Hybrid Fiber Coax,光电混合)网络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由于HFC固有的树型结构以及它通信的共享方式,使整个信道产生了噪声汇聚——即“漏斗效应”。为了尽量降低噪声的影响,采用S-CDMA的方式替代从前的TDMA的方式,提高CMTS(Cable Modem Terminal System,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抵抗噪声的能力,在同等信噪比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误码率,从而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增强其对噪声的抵抗能力。在HFC网络中提供QoS(Qualif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是本文的另一个研究要点。在CM的数据业务中从前的方式均是“尽力而为”的传递标准,并没有对相应的业务进行优先级的划分。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在CM上进行多种实时业务的开展(例如:VOIP业务、IPTV业务等)。通过建立对QoS的支持以及相应的MIB(Manager Information Batabase,管理信息库)库,使CM具有区分业务等级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CM对实时业务的支持能力。

刘志学,徐化卿[6](2001)在《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计算机时代 ,EDA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已成为有线电视网络设备仿真测量高科技史上一个最为奇妙的催化剂 ,也是设备电路设计与仿真测量的最高效和最方便的途径。EWB5.0仿真软件就是常用的EDA软件之一。EWB5.0软件的电路仿真测量与传统测量手段相比 ,具有省时间、省元器件、安全多变等特点 ,特别适合于现代有线设备的短周期产品的开发和缺乏设备实验测量手段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魏秀虹[7](2002)在《基于EDA软件的彩电维修教学及其仿真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涉及通信、国防、航天、医学、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中,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含量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电子类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也逾益依赖于EDA技术的应用。即使是普通的电子产品的开发,EDA技术常常使一些原来的技术瓶颈得以轻松突破,从而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性能价格比大幅提高。不言而喻,EDA技术将迅速成为电子设计领域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彩色电视机电路计算机仿真系统在家电维修教学中走出一条新的路子,集EDA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家电维修技术为一体。将仿真系统应用于家电维修教学,可以说对家电维修教学现代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本文着重介绍了EDA技术在彩色电视机电路计算机仿真系统中的应用。概述了OrCAD/Pspice软件的功能特点和几类基本电路特性分析。论述了EDA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新模式的引入以及对以后发展的一些思路。文章也针对彩色电视机电路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作了详尽的介绍。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几个难点、具体的解决方案及结果。当然,由于Pspice本身的局限,系统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过笔者相信,随着EDA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局限一定会得到突破。

林俏伶,胡曦明,李鹏[8](2021)在《疫情下面向大规模直播教学的组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直播成为在线教学主模式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大规模线上直播教学对数据承载网络提出了持续大规模高密度同步传输、分组式成员动态管理和资源跨域共享安全控制等组网性能新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了将VPN的安全性与组播数据传输的高效性相结合的"VPN+组播"组网技术,具体给出了域内组播、全域组播和域间混合组播等三种方案设计并从数据传输控制层面详细分析了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eNSP仿真平台通过组成员管理、GRE隧道搭建、IPSec安全协商以及安全策略调用等步骤给出"VPN+组播"组网技术的仿真实现,并进一步通过数据测量与性能分析验证该组网技术具有组成员管理、交互式安全协商和数据加密传输等性能,从而为大规模线上直播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关键性基础网络技术支撑。

樊星[9](2019)在《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半导体元器件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器件组成,这些射频器件的性能也影响着整个通信设备的性能。因此,测试移动通信设备性能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就是测试其内部模拟器件的性能。传统方法中对于射频器件性能的测试一般是通过对器件多个指标一一测试来获取器件的不同参数指标,最后对所获得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再以综合评估的结果来判断器件性能的优劣性。不仅测试过程繁琐无比,而且需要多种昂贵的测试设备,造成大量人力财力资源浪费。针对此问题,本课题提出一种测试方法测试CDMA(码分多址技术)制式下的通信设备中射频器件的性能。有别于传统方法需要多种设备多次测试,本文提出的新型测试方法只需要一次测试便能得到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产生标准的基带信号作为系统输入信号,输入信号通过待测试器件之后得到输出信号,提取输出信号的星座图,最终根据星座图特性对器件性能进行判断从而不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基于以上所述,本文首先详述了新型测试系统的框架结构,然后介绍了产生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所需要遵守的移动通信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规范。接下来本文对标准基带信号产生过程中遇到的码间干扰这一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且对减少码间干扰所使用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进行了重点研究,与现有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中使用乘法器数量相比,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更少数目的乘法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方法。目前,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基于序列的卷积运算,卷积运算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乘法运算过程。然而,对于一个数字系统而言,乘法器会消耗较多的资源,提高成本。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累加结构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将该方法运用到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中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物理信道中,下行DPCH(专用物理信道)和下行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是极具代表性的两条信道,本论文中实现了下行DPCH、下行S-CCPCH以及下行复合多信道的I路和Q路信号仿真。在此基础上,以下行DPCH为例在新型测试系统下对不同射频器件性能进行仿真,将标准下行DPCH基带信号通过待测器件,获取输出信号的星座图,根据星座图所反映的指标参数对待测器件进行了性能分析。实际中,由于项目的需求,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并不能止步于仿真阶段,所以在本文的最后,软硬件结合分模块地实现了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同样地,以下行DPCH、下行S-CCPCH以及下行复合多信道为例给出了FPGA实现的时序仿真图以及示波器实际测试图,通过将示波器实际测试图与MATLAB仿真结果相比较说明基带信号的实现结果是正确的。

胡凯[10](2019)在《基于泵浦光直接调制的SBS微波光子滤波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G通信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的业务需求。由于接入网络的设备数急剧增加,提升网络容量就显得刻不容缓。而基于毫米波的无线接入方案以其巨大的带宽优势成为了提升网络容量的绝佳选择。不过高频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和处理让传统的电器件显得捉襟见肘,微波光子学方案则展示出了极强的优势。微波光子滤波器作为典型的微波光子学应用,也由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较低的布里渊阈值、极窄的自然布里渊线宽、较高的布里渊增益,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成为了实现微波光子滤波器的绝佳方案。通过对泵浦光功率谱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任意形状的微波光子滤波。本文在详细分析直接调制过程中的啁啾效应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注入电流与输出光功率谱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此关系进行了合理性论证。基于此关系,本文实现了860MHz带宽的矩形微波光子滤波器,并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纤长度和注入电流波形平均重复周期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滤波器带内抖动及滤波形状的变化,本文发现当电流波形平均重复周期处于9ns至13ns之间时,滤波器具有最佳性能,且换用不同长度的光纤时,该关系依然成立。由此,本文得出了基于直接调制泵浦的受激布里渊散射微波光子滤波器设计的一般准则,并发现了其在短光纤或波导情形下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滤波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的数字电视家庭网关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网关的发展
        1.2.2 家庭网关的技术标准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及TCP/IP协议
    2.1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2.1.1 数字电视概念
        2.1.2 数字电视标准
        2.1.3 MPEG-2系统层标准
    2.2 TCP/IP协议简介
        2.2.1 TCP/IP协议体系结构
        2.2.2 数据链路层协议
        2.2.3 网络层协议
        2.2.4 传输层协议
    2.3 FPGA验证技术
        2.3.1 FPGA基本概念
        2.3.2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2.4 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方案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思路
    3.3 系统整体方案
    3.4 硬件逻辑方案
    3.5 片上总线的选取
    3.6 高级DMA
    3.7 小结
第四章 硬件设计与仿真
    4.1 子模块划分
    4.2 模块设计
        4.2.1 TS复用模块设计
        4.2.2 TS打包模块设计
        4.2.3 以太网事务层接口TLI模块设计
    4.3 功能仿真
        4.3.1 简述
        4.3.2 系统模块行为级仿真
    4.4 FPGA实现与验证
        4.4.1 FPGA验证平台介绍
        4.4.2 FPGA芯片介绍
        4.4.3 FPGA综合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软件实现与系统测试
    5.1 TS over UDP软件实现与测试
        5.1.1 测试软件开发
        5.1.2 测试结果
    5.2 TS over TCP软件实现与测试
        5.2.1 测试软件开发
        5.2.2 测试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于嵌入式的便携式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有线电视测量仪发展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测量的性能指标
    2.1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2.2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HFC网络的测量
        2.2.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电平的测量
        2.2.2 误码率(BER)的测量
        2.2.3 载噪比(C/N)的测量
        2.2.4 调制误差率(MER)的测量
    2.3 总结
第三章 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
    3.1 概述
    3.2 硬件方案
        3.2.1 处理器选型
        3.2.2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3.3 软件方案
        3.3.1 操作系统选型
        3.3.2 软件体系结构
        3.3.3 建立软件开发环境
    3.4 总结
第四章 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总体软件设计
        4.1.1 总体功能需求
        4.1.2 功能模块分析
        4.1.3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 绘图方法分析与实现
        4.2.1 数据接口设计
        4.2.2 绘图机制
        4.2.3 实时绘图技术比较
        4.2.4 动态坐标实现
    4.3 Qt事件处理分析与设计
        4.3.1 事件处理详细设计
    4.4 定时器的使用
        4.4.1 QObject类的定时器
        4.4.2 定时器类QTimer
        4.4.3 系统中定时器的设计
    4.5 参数保存设计
    4.6 图形用户界面
        4.6.1 图形用户界面详细设计
    4.7 底层驱动设计
        4.7.1 键盘驱动设计
    4.8 Qt键盘重映射
        4.8.1 Qt/Embedded的事件驱动基础
        4.8.2 键盘重映射详细设计
    4.9 总结
第五章 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软硬件调试
    5.1 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硬件调试
    5.2 有线数字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软件调试与仿真
        5.2.1 星座图仿真
        5.2.2 斜率仿真
        5.2.3 扫描仿真
        5.2.4 模拟测量仿真
    5.3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研究范围与研究目标
    1.3.技术路线与内容结构
第2章 电信信息服务产品辨识和分析
    2.1.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特征
    2.2.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的结构
    2.3.国内外市场上的电信信息服务产品
    2.4.电信信息服务产品特点及关键成功因素
第3章 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系统结构研究
    3.1.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拓扑图
        3.1.1.供应链元结构和供应链网链
        3.1.2.ICT行业供应链结构的相关研究
        3.1.3.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拓扑图
    3.2.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系统结构模型
        3.2.1.构建原则
        3.2.2.系统边界界定
        3.2.3.系统主体辨识和主体间关系分析
        3.2.4.系统结构模型建立
    3.3.供应链结构特点和分类
    3.4.小结
第4章 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4.1.供应链绩效管理理论方法
        4.1.1.传统财务绩效评价
        4.1.2.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法KPI
        4.1.3.平衡记分卡
        4.1.4.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2.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4.3.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4.3.1.相关绩效评价指标研究成果
        4.3.2.评价体系及指标建立
        4.3.3.指标测量及定性定量选择
第5章 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5.1.供应链模型研究方法
        5.1.1.供应链模型类型
        5.1.2.供应链建模工具方法
        5.1.3.供应链建模策略
    5.2.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相关研究
    5.3.系统动力学绩效模型方法设计
    5.4.系统动力学绩效模型建立
    5.5.绩效影响因素静态分析
        5.5.1.原因树分析
        5.5.2.基模分析
    5.6.绩效影响因素动态仿真控制分析
        5.6.1.仿真控制说明
        5.6.2.仿真分析、结论与管理建议
        5.6.3.控制分析、结论与管理建议
    5.7.分析小结
第6章 总结
    6.1.论文的主要成果
    6.2.主要创新点
    6.3.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6.4.附录1:电信运营产业供应链系统模型
    6.5.附录2: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系统动力学模型
    6.6.附录3: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公式
    6.7.附录4:业务量成长上限基模仿真控制中的公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接入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
    1.3 无源光网络技术
        1.3.1 PON 的发展历程
        1.3.2 EPON 与APON、GPON 技术比较
        1.3.3 以太无源光网络
    1.4 EPON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EPON 系统概述
    2.1 EPON 的系统结构
        2.1.1 EPON 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要求
        2.1.1.1 OLT 功能要求
        2.1.1.2 ODN 功能要求
        2.1.1.3 ONU 功能要求
        2.1.2 EPON 的拓扑结构
        2.1.3 EPON 的体系结构
    2.2 EPON 的工作原理
    2.3 EPON 的上下行数据帧结构
    2.4 EPON 的关键技术
        2.4.1 测距
        2.4.2 系统同步
        2.4.3 ONU 自动识别
        2.4.4 QoS
        2.4.5 带宽分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ON 系统上行带宽分配
    3.1 DBA 概述
    3.2 DBA 的设计原则
    3.3 现有的DBA 算法
        3.3.1 基于轮询的“IPACT”算法
        3.3.1.1 IPACT 算法分析
        3.3.1.2 IPACT 算法特点
        3.3.2 基于固定周期的多业务DBA 算法
        3.3.2.1 算法描述
        3.3.2.2 算法特点
    3.4 改进的新型DBA 算法
        3.4.1 ONU 内部拥塞管理
        3.4.2 PQ 概述
        3.4.3 WFQ 概述
        3.4.4 新型的DBA 算法
        3.4.4.1 ONU 之间的调度
        3.4.4.2 ONU 内部各业务队列之间的调度
        3.4.4.3 剩余带宽二次分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PNET 模型及新 DBA 算法的仿真分析
    4.1 仿真工具OPNET 简介
        4.1.1 OPNET 仿真思想
        4.1.2 OPNET 建模机制
    4.2 OPNET 建模步骤
    4.3 基于OPNET 的EPON 仿真模型
        4.3.1 EPON 的节点模型
        4.3.1.1 ONU 节点模型
        4.3.1.2 OLT 节点模型
        4.3.2 EPON 的进程模型
        4.3.2.1 ONU 进程模型
        4.3.2.2 OLT 进程模型
        4.3.3 EPON 的网络模型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HFC网络双向对称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HFC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HFC网络上行调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HFC网络多路复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1.2.4 QoS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HFC网络的基本原理
    2.1 HFC网络组成及分类
    2.2 HFC网络基本的传输模式
    2.3 HFC光纤网络基本拓扑结构
    2.4 模拟和数字信道在HFC网上的融合
        2.4.1 信号源及前端设备
        2.4.2 光链路系统
        2.4.3 用户终端设备
    2.5 HFC双向技术的原理
        2.5.1 多址接入技术
        2.5.2 HFC上行信道的特点
        2.5.3 接入模式
        2.5.4 时隙同步和功率控制
        2.5.5 冲突解决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HFC网络S-CDMA技术的研究
    3.1 引言
    3.2 S-CDMA原理介绍
        3.2.1 CDMA技术的应用原因
        3.2.2 码分技术的概念
        3.2.3 S-CDMA技术
    3.3 基于S-CDMA的HFC网络
        3.3.1 HFC上行信道的S-CDMA系统组成
        3.3.2 基于S-CDMA的上行物理层
        3.3.3 S-CDMA系统数学模型
    3.4 课题关键技术
        3.4.1 系统噪声
        3.4.2 功率控制
        3.4.3 系统容量和速率
        3.4.4 重点抽样理论
    3.5 仿真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HFC网络中QOS的研究
    4.1 IP网络中的QoS机制
        4.1.1 QoS的概念
        4.1.2 QoS的分类
    4.2 SNMP的介绍
        4.2.1 SNMP的管理模型
        4.2.2 管理信息库(MIB)
        4.2.3 MIB访问的实现
    4.3 HFC中QoS的实现机制
        4.3.1 CM的上线过程
        4.3.2 QoS业务和接入模式
        4.3.3 上行带宽管理帧MAP
        4.3.4 业务流
        4.3.5 队列
        4.3.6 实现方式
    4.4 构建HFC的QoS-MIB
        4.4.1 结构
        4.4.2 QoS的外部分类
    4.5 QoS的验证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序言
2 EWB软件仿真测量应用
    2.1 EWB软件简介
    2.2 EWB5.0软件仿真测量的环境与运行
        2.2.1 EWB5.0软件的安装与应用环境
        2.2.2 EWB5.0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1) EWB5.0软件的启动与主窗口界面
        (2) 退出EWB5.0软件
    2.3 EWB5.0软件的元器件模型库
        2.3.1 EWB5.0软件元器件的主要类型
        (1) 有源器件
        (2) 基本器件
        (3) 二极管类
        (4) 模拟类IC
        (5) 混合类IC
        (6) 数字类IC
        (7) 逻辑门
        (8) 数字器件
        (9) 提示器件
        (10) 控制器件
        (11) 多功能器件
        2.3.2 EWB5.0软件元器件库应用举例
    2.4 EWB5.0软件的虚拟仪器、仪表库
        2.4.1 EWB5.0软件7种仪器的性能
        (1) 万用表
        (2) 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字符发生器
        (5) 逻辑分析仪
        (6) 逻辑转换器
        (7) 扫频仪
        2.4.2 EWB5.0软件7种仪器测量举例
    2.5 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电路图输入方式
        2.5.1 EWB5.0软件的文件输入方式
        (1) 打开设备电路文件
        (2) 建立设备电路文件
        (3) 设备电路文件的存盘
        2.5.2 EWB5.0软件的文件编辑
        (1) 设备电路文件剪切
        (2) 设备电路文件复制
        (3) 设备电路文件粘贴
        (4) 设备电路文件删除
        (5) 设备电路文件全选
        (6) 设备电路文件部分复制
        (7) 查看剪贴板
        2.5.3 EWB5.0软件设备电路输入举例
    2.6 EWB5.0软件的电路仿真模式
        2.6.1
        2.6.2
        2.6.3 EWB5.0软件的仿真模式与测量
        2.6.3.1 实时仿真模式
        2.6.3.2 设备模拟电路的仿真测量
        (1) 显示模式的设置
        (2) 模式分析的设置
        (3) 设备电路仿真的启动、暂停与停止
        (4) 仿真仪器的基本功能
        2.6.3.3 设备数字电路的仿真测量
        2.6.3.4 设备电路仿真测量实例
        (1) 放大电路仿真测量
        ①测量静态工作电压
        ②显示输出波形
        ③频率特性曲线仿真测量
        ④字符发生器与逻辑分析仪的仿真测量
        ⑤逻辑转换器的仿真测量
        (2) 设备电路故障模拟仿真测量
    2.7 EWB5.0软件的通用性与兼容性
3 结论

(7)基于EDA软件的彩电维修教学及其仿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 仿真技术
        1.2 CAO与EDA概述
        1.3 OrCAD软件系统
    第二节 本论文的工作
        2.1 研究对象
        2.2 开发难点
        2.3 主要特点
        2.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电路仿真软件OrCAD/Pspice
    第一节 开设Pspice课程的必要性
    第二节 OrCAD/Pspice软件的功能特点
        2.1 PspiceA/D支持的元器件类型
        2.2 PspiceA/D分析的电路特性
        2.3 PspiceA/D的配套功能软件(模块)
    第三节 Pspice的基本电路特性分析
        1、 直流分析
        2、 交流分析
        3、 噪声分析
        4、 瞬态分析
        5、 参数分析
        6、 温度分析
        7、 蒙特卡罗分析
        8、 最坏情况分析
        9、 数字分析
    第四节 几种电路仿真软件的简介及比较
第三章 EDA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1.1 传统的教学的特点
        1.2 实验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新维修实验教学的引入
        2.1 EDA软件OrCAD的引入
        2.2 软件和硬件
    第三节 EDA彩电维修教学系统
        3.1 第一个模块为基础教学模块
        3.2 第二模块为电路仿真模块
        3.3 第三模块为综合测试模块
    第四节 今后的思路
第四章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 数据量大
    第二节 A/D混合仿真
    第三节 高频低频混合仿真
    第四节 仿真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EDA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节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EDA技术的基本设计思路
    第三节 EDA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8)疫情下面向大规模直播教学的组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大规模线上直播教学的组网需求
    1.1 持续大规模高密度同步传输
    1.2 分组式成员动态管理
    1.3 资源跨域共享安全控制
2 基于“VPN+组播”的组网技术
    2.1 方案设计
        (1)方案一:域内组播。
        (2)方案二:全域组播。
        (3)方案三:域间混合组播。
    2.2 工作机制
        (1)阶段一:组成员管理。
        (2)阶段二:交互式安全协商。
        (3)阶段三:数据加密传输。
3 仿真实现
    3.1 组网拓扑
    3.2 技术实现
        3.2.1 实现步骤
        (1)配置组播信息。
        (2)配置GRE隧道。
        (3)配置GRE over IPSec VPN。
        3.2.2 实现过程
    3.3 数据测量与性能分析
        3.3.1 组成员管理
        3.3.2 交互式安全协商
        3.3.3 数据加密传输
4 结束语

(9)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2.2 现阶段测试设备及其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CDMA系统下射频器件新型测试方法研究
    2.1 新型测试系统框架
    2.2 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的产生
        2.2.1 WCDMA空中接口的框架
        2.2.2 WCDMA空中接口的信道
        2.2.3 WCDMA空中接口的信息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信号源产生中码间干扰的研究
    3.1 WCDMA空中接口技术中码间干扰的产生
        3.1.1 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建立
        3.1.2 码间干扰的产生
        3.1.3 无码间干扰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
    3.2 基于差分-累加结构的新型滤波器设计
        3.2.1 数字滤波器基本概念
        3.2.2 传统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3.2.3 新方法设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算法实现
    4.1 系统输入基带信号仿真中的关键步骤
    4.2 系统输入基带信号仿真结果的表示方式
    4.3 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的仿真结果
        4.3.1 下行DPCH单信道仿真
        4.3.2 下行S-CCPCH单信道仿真
        4.3.3 多信道仿真
    4.4 新型测试系统下对器件的测试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信号源的软硬件实现
    5.1 系统软硬件平台介绍
    5.2 基带信号产生整体框架
        5.2.1 总体实现思想
        5.2.2 滤波器模块的实现
    5.3 FPGA仿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泵浦光直接调制的SBS微波光子滤波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光子学的应用研究
        1.1.1 微波信号的光子学产生
        1.1.2 基于光子学的微波测量
        1.1.3 光子真时延波束成形
        1.1.4 光载无线通信(RoF,radio over fiber)
        1.1.5 光子模数转换
        1.1.6 微波光子滤波器
    1.2 微波光子学滤波器研究现状
        1.2.1 基于抽头延时线的微波光子学滤波器
        1.2.2 基于光滤波器的微波光子学滤波器
        1.2.3 基于集成微波光子芯片的微波光子学滤波器
        1.2.4 总结与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基本理论
    2.1 自发布里渊散射效应
    2.2 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
        2.2.1 布里渊增益谱与损耗谱
        2.2.2 布里渊频移
        2.2.3 布里渊阈值
        2.2.4 偏振相关性
    2.3 受激布里渊散射滤波器的关键控制技术
        2.3.1 滤波器中心频率调谐
        2.3.2 滤波器带宽控制
        2.3.3 滤波强度控制
        2.3.4 滤波器形状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调制及其泵浦展宽研究
    3.1 半导体激光器简介
    3.2 分布反馈式激光器
        3.2.1 DFB激光器的结构
        3.2.2 DFB激光器的调制特性
    3.3 基于直接调制的泵浦展宽方案分析
        3.3.1 基于伪随机序列直接调制的泵浦展宽
        3.3.2 基于电流噪声源直接调制的泵浦展宽
        3.3.3 基于直接电流波形合成的泵浦展宽
    3.4 基于直接电流波形合成的SBS滤波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泵浦光直接调制的SBS滤波器设计及优化
    4.1 泵浦光源的直接调制特性分析
    4.2 基于直接调制泵浦的滤波器仿真研究
        4.2.1 仿真目的及仿真参数设定
        4.2.2 仿真程序设计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3 基于泵浦光直接调制的SBS滤波器性能优化
        4.3.1 实验光路设计
        4.3.2 滤波器通带抖动及增益轮廓的变化分析
    4.4 直接调制和外调制方案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的数字电视家庭网关设计与实现[D]. 孙国臣.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3)
  • [2]基于嵌入式的便携式有线电视综合测量仪控制系统设计[D]. 王渝.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3]电信信息服务产品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赵淑娟.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4]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D]. 李敏. 天津大学, 2007(04)
  • [5]HFC网络双向对称传输关键技术的研究[D]. 徐晓雷.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08)
  • [6]有线电视网络设备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J]. 刘志学,徐化卿. 中国有线电视, 2001(01)
  • [7]基于EDA软件的彩电维修教学及其仿真系统的研究[D]. 魏秀虹. 浙江大学, 2002(02)
  • [8]疫情下面向大规模直播教学的组网技术研究[J]. 林俏伶,胡曦明,李鹏.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1(06)
  • [9]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D]. 樊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基于泵浦光直接调制的SBS微波光子滤波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 胡凯.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CATV网络设备的EWB软件仿真测量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