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和开阔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

保护地和开阔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

一、保护地和露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郝明贤[1](2020)在《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山区,耕地面积总量少、地块小、不集中,不平整,坡地面积占86%。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州市建立37个农业园区,11个设施蔬菜种植园区。为全面了解林州市设施蔬菜现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林州市11个蔬菜种植园区及4个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研,发现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林州市坡地面积大,不利于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结构滞后;蔬菜品种单一,以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常见蔬菜为主,缺少林州市特色蔬菜品种;蔬菜产品营销方式陈旧,品牌意识缺乏;以人工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推广技术服务落后;病虫害防治形式单一,肥水管理不科学。2改进措施和发展对策。根据山坡地区的特点进行集约化蔬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结合设施保温、采光、市场需求,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林州特色菜;运用“互联网+”营销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品牌意识;减少用工,积极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通过招聘蔬菜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扩充农技人员,对农民及园区管理者进行“充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以预防为主,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引进设有电子器及电磁阀的滴灌和施肥系统,根据蔬菜需肥量和利用率进行配方施肥。本研究结合林州实际情况,分析了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对进一步增强全市设施蔬菜生产活力,保障林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王欢[2](2018)在《我国蔬菜生产效率及其时空效应研究》文中认为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农业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的背景下,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受到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双重约束,提高效率是解决未来蔬菜发展问题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在归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BM-DEA、MML生产率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经济重心模型、三阶段Bootstrapped-DEA模型和CGE模型等方法,构建符合蔬菜特征的效率评价框架并对效率的时空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以及蔬菜生产效率在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第二,从产业比较、品种类型和地区差异角度对蔬菜生产效率进行系统性评价;第三,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我国蔬菜生产效率的变动特征;第四,探讨蔬菜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溢出效应。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对蔬菜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表明:蔬菜生产效率可以从要素生产率、产业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层面界定,技术进步体现在效率的提高,且效率的测度主要是基于前沿生产函数。(2)对蔬菜生产效率发展及其贡献度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蔬菜生产要素生产率也不断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蔬菜生产发展具有较大贡献。(3)对蔬菜生产效率的产业对比研究表明:与粮食和经济作物相比,蔬菜生产呈现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率的特征,并且当前具有效率优势,但效率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且增速略低。(4)对蔬菜生产效率的品种对比研究表明:各品种蔬菜中果类菜效率水平最高,叶菜和根茎类较低,且效率损失的主要来源是投入冗余和环境污染的过度排放,各类蔬菜生产效率与生产资源存在错配的不均衡现象。(5)对蔬菜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从地区消费需求、蔬菜生产发展以及农业资源禀赋3个角度考虑可以将全国蔬菜生产划分为6类地区,其中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更具有效率优势,是蔬菜供应的重要潜力地区。(6)对蔬菜生产效率时间变动特征研究表明:蔬菜生产TFP主要呈现“退步”趋势,技术效率是造成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设施蔬菜生产TFP低于露地蔬菜,但存在较快的追赶势头。(7)对蔬菜生产效率空间变动特征研究表明:蔬菜生产效率存在显着的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且呈现显着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种植结构相近的地区之间效率更趋向一致;农业大省以及蔬菜主要产区更接近收敛稳态,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是拉动效率整体提升的重要因素。(8)对蔬菜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生产和管理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是造成蔬菜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各因素主要通过对农户施肥和种苗投入的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其中蔬菜生产劳动力数增加、农户风险态度的保守化和环境保护型技术的采用有利于效率的提高。(9)对蔬菜生产效率经济效应的研究表明: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门,蔬菜生产效率的变化会对其他部门产生联动作用,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总产出增长,提高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释放农业生产资源;蔬菜生产地位越高,地区效率的产出增长效应越为显着。

穆大伟[3](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王方舟[4](2011)在《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省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己经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仅次于拥有“世界三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河北省蔬菜产业是一种内部需求拉动下形成的快速增长的产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整个蔬菜产业也开始向过剩时期转化,使得蔬菜生产开始由价格竞争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外汇和蔬菜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困境,未来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影响与决定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究竟何在?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如何让河北省蔬菜产业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省政府应该如何规范蔬菜产业竞争并引导蔬菜实施正确的战略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传统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为基础,以影响和决定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为主线,结合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实际,采用因素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生产要素贡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等工具,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这些模型所使用数据包含的政策含义,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评价模型对河北蔬菜产业进行计量分析与测评。最后,制定出可行性发展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建议。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一)在导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回顾及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二)在理论基础部分。对与蔬菜产业竞争力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本论文采用的蔬菜分类方法,阐明了竞争力的“金字塔”层次体系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综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决定因素,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三)在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部分。论述了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分类、选取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蔬菜产业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是全国蔬菜产业划分为五大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蔬菜产业实际情况,选取了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十个蔬菜大省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是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和排在前四位的省份相比,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现状分析部分。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利资源和农机六方面对河北省农业概况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又从供给、消费和贸易现状三个层面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五)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部分。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重点分析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四个组成成份,即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显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从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相关产业三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市场环境竞争力,回答了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从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性,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是,外延式的增长效率不高。从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和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蔬菜出口总量(额)、蔬菜出口结构和蔬菜出口流向分析了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构建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和进口份额七个指标,来测定与评价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河北省蔬菜产品显示竞争力位居第3位,但代表出口竞争力态势的主成分得分并不理想,显示竞争实力比较弱,但是,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根基是很好的。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四个方面。用价格和成本分析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结合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现状,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的芹菜如何进入北京蔬菜市场为例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六)战略、对策与建议部分。在前文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即“生态立菜”、“科技强菜”、“出口带菜”、“品牌建菜”战略。最后,根据四项战略选择,从政府政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蔬菜出口和蔬菜品牌六个不同角度,给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根据论文六部分的内容分析、论述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得出14条结论。由于本研究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未来研究中需要从4个方面加以改进。本论文创新点是:(1)结合竞争力相关理论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准确的把握蔬菜产业的竞争状况提供一个分析框架。(2)根据蔬菜产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函数,分析目前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要素贡献结构。(3)制定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模型”,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提高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建议。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5](2009)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文中提出我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制定并实施《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将有利于促进蔬菜产业

黄小燕[6](2009)在《安徽沿淮水涝灾害气候分析及棚室蔬菜避洪减灾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安徽沿淮地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区,是水涝灾害频发的地区。水涝灾害不仅使人民财产遭受惨重的损失,而且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严重影响各项建设和经济发展。沿淮地区水涝灾害主要由梅汛期强降水造成的。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旱涝灾害的形成。本文根据沿淮地区梅汛期易遭水灾、无汛期适宜发展大棚蔬菜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安徽沿淮地区降水量基本特征、洪涝灾情特征、棚室蔬菜避洪种植热量资源特征、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和无汛期蔬菜棚室光热资源特征,探讨了安徽沿淮地区无汛期棚室蔬菜作物高效避灾栽培的作用机理和栽培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安徽沿淮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安徽沿淮地区棚室蔬菜作物避洪减灾高效种植的技术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无汛期发展大棚蔬菜拓展思路,并为农村大棚蔬菜避洪减灾和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模式。现将本项研究的主要结果简述如下:1.安徽沿淮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蚌埠站为例,沿淮地区夏季的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量的54%;冬季最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7%。各月平均降水量变化基本呈现明显的“单峰型”。2.安徽沿淮水涝灾情特征:受水涝灾害影响,沿淮11站历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经济损失和受灾面积都呈上升趋势。历年平均受灾面积为29511.0 hm2。其中阜南站受灾面积最大,蚌埠站最小。安徽省沿淮地区水涝受灾面积各站分布总趋势为自西向东的“降—升—降—升”W型。3.安徽沿淮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以蚌埠站为例,分析沿淮地区近57a来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变化,结果均呈上升趋势。无汛期积温多在2900℃~3500℃,平均积温为3207.8℃,历年无汛期积温及其五年滑动平均值变化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4.安徽沿淮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沿淮地区蚌埠站历年来≥10℃的起止日期和积温的变化,结果发现起始日期有逐步提前趋势,而终止日期有逐渐推迟趋势,持续日数有逐渐延长趋势。蚌埠站历年活动积温及其五年滑动平均值变化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5.安徽沿淮无汛期蔬菜棚室光热资源特征:棚室内气温白天的变化与棚室外气温的变化同步。棚内温度均高于棚外温度,不同材质的棚室其气温日变化幅度不同:春季,胖龙温室>钢架拱棚(双层膜)>钢架大棚(旧,单层膜)>室外;冬季,钢架大棚(新,单层膜)>钢架拱棚(双层膜)>室外。棚室内外气温日变化晴天为单峰型曲线。夜间棚内温度缓慢下降。最低温度出现在早晨7:00左右。棚室内光照强度均比露地光照强度弱。6.安徽沿淮棚室蔬菜作物避洪减灾高效的种植模式:①双层膜塑料大棚栽培模式:(秋)番茄—(春)辣椒;(秋)番茄—(春)芹菜—(春)黄瓜。②单层膜塑料大棚栽培模式:(秋)辣椒—(春)芹菜—苋菜;(秋)芹菜—(春)小白菜—(春)黄瓜;(秋)番茄—(春)芹菜—(春)小白菜—马齿苋;(秋)黄瓜—(春)辣椒—(春)黄瓜。这些种植模式的共同点是利用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的无汛期进行蔬菜作物棚室高效栽培,以实现避洪减灾,丰产丰收。

郑秋道[7](2005)在《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无公害蔬菜可以全面提高我国的蔬菜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新乡市不仅具有蔬菜生产的悠久历史,而且也非常适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发展。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乡市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分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与蔬菜生产的关系,调查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的现状和优势,找出影响新乡市目前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因素和主要问题,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要求和国内外成功经验,通过比较、归纳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试图提出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整体发展布局,研究出一套适合新乡市各县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模式,并就今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提出建议。新乡市现有蔬菜播种面积4.667万公顷,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7%,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栽培面积占蔬菜总面积的14%。蔬菜总产21亿kg,除满足当地市场供应外,向外省市蔬菜市场提供新鲜蔬菜12亿kg。2004年底,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的面积1.154万公顷,通过产品认证品种21个。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5个方面优势:种植历史悠久、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明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无公害蔬菜市场已经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框架基本形成等。目前存在5个突出问题:生产模式单一、设施相对落后、规模较小;品种布局不合理;蔬菜深加工业薄弱;专业科技人员匮乏;具有发展潜力的外向型、野生蔬菜、观光旅游式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还未形成。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发挥现有基地优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新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技术培训,采取跟踪生产全过程监控的措施,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把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整体发展布局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区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产模式和高科技示范园模式;在太行山区和黄河滩区发展野生蔬菜生产模式和生态农庄模式;在离大城市较近的县区发展芽苗菜生产模式;在畜牧业发达的县区配合目前新乡市正在推广的沼气工程,发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区应着重点发展外向型露地蔬菜生产模式;全市露地无公害蔬菜重点发展防虫网、遮阳网生产模式;在无公害蔬菜生产成熟地区发展高标准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配合推广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施肥等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深加工产业。根据新乡市各县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各县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模式分别是,牧野区应重点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芽苗菜、和高科技示范园生产模式;辉县市应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野生蔬菜生产模式、外向型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生态农庄模式;新乡县应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芽苗菜生产模式,建立七里营甜椒生产中心;卫辉市应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生产模式、野菜生产模式,建立唐庄镇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心和尚乐村镇特菜生产中心;原阳县应重点发展外向型保护地和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适度发展芽苗菜生产模式、野菜生产模式;长垣县应重点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产模式,结合建立大型蔬菜加工企业,重点发展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和野菜生产模式;延津县应重点发展塑料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建立小潭乡胡萝卜生产加工中心;封邱县应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外向型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建立王村乡芹菜生产中心;获嘉县应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建立太山乡优质无公害大白菜生产中心;凤泉区重点发展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了促进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今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笔者提出9点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污染;继续提高蔬菜质量;迅速引进和培养一批蔬菜专业科技人员;进一步发展无公害蔬菜深加工业;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改变土地经营体制;加强无公害蔬菜的检查和监管;合理引导消费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和生产规模。

叶一强[8](2005)在《南宁市叶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报道了南宁市郊叶菜类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动态、苋菜害虫群落结构动态、几种不同蔬菜间、混种和生物农药对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 1.明确南宁市郊蔬菜基地叶菜上发生的害虫40种,有害动物5种;常年普遍严重发生为害的害虫7种,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粉蝶、黄曲条跳甲、桃蚜、萝卜蚜等。对芥菜系统调查表明,小菜蛾、黄曲条跳甲周年均可发生为害,而甜菜夜蛾发生为害期为4~12月;发生数量大小依次为: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三种害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均属双峰型,小菜蛾发生峰期出现在1~3月和5~6月,以5月数量最大,黄曲条跳甲发生峰期现于4~5月和9月~次年1月,以5月和11月数量最大,甜菜夜蛾在6~7月和10月发生量较大。空心菜上害虫种类和发生数量少于十字花科蔬菜,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甘薯台龟甲,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为6~7月,甘薯台龟甲在8~9月发生数量较大。生菜、波菜、茼蒿菜等除11月偶有甜菜夜蛾发生外,基本上无害虫为害。2004年逐月用速测卡检测南宁市安吉蔬菜基地芥菜和空心菜的农药残留量,芥菜超标率50%以上,空心菜只有1次超标。调查发现为害白菜类的1种螟蛾(Loxosteg sp.)是叶菜上新出现的害虫,在局部菜地发生严重,需要引起重视,以免演变为主要害虫。

黄志农,刘勇,周祖新,陈浩涛,卢仕平,周军徐,徐雨顺[9](2004)在《浏阳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浏阳生态环境优良,为湖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其蔬菜栽培模式有两种,即农田露地常规栽培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为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在基地上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集成及组装配套,并研究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经大面积试验示范,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

孙世海[10](2004)在《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蔬菜食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论述了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及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在对蔬菜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若干对策。 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其次为蔬菜硝酸盐污染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以及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是造成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天津市蔬菜生产以超小规模经营为主、菜农组织化程度低,对农户的蔬菜生产(包括农药、化肥的施用情况等)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无公害蔬菜生产推广等政府服务不到位,菜农科学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和蔬菜食用安全意识薄弱,蔬菜产品安全质量难以识别、有效的无公害蔬菜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等,都严重地影响了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 为发展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目前应该大力调整蔬菜生产布局、治理菜田生态环境;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发挥政府干预、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的作用;推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等。

二、保护地和露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和露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外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1.1.2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1.1.3 河南省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查阅
        2.2.2 实地调查
        2.2.3 问卷调查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条件
第三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概况
    3.1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自然气候条件
        3.1.2 地理位置
        3.1.3 水资源
        3.1.4 劳动力资源
        3.1.5 市场需求
    3.2 林州市设施蔬菜园区及种植大户生产现状
        3.2.1 西赵无公害果蔬种植精品园
        3.2.2 梅平现代农业精品园
        3.2.3 林州丰乐农业生态园
        3.2.4 林州市土楼果蔬农业示范园
        3.2.5 五龙镇城峪村种植合作社
        3.2.6 原康镇李家村
        3.2.7 田壮壮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3.2.8 安阳市京亿鑫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3.2.9 刘家街方家庄
        3.2.10 原康镇岸下村
第四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4.1 坡地制约设施蔬菜发展
    4.2 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4.3 设施蔬菜种类单一、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4.4 营销策略不完善、品牌意识薄弱
    4.5 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下
    4.6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推广服务滞后
    4.7 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不规范
第五章 加快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5.1 根据坡地蔬菜种植特点进行集约化种植
    5.2 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
    5.3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蔬菜
    5.4 建设信息网络、提高品牌意识
    5.5 减少用工、提高蔬菜设施机械化水平
    5.6 引进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5.7 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规范化
        5.7.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7.2 科学浇水、平衡施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我国蔬菜生产效率及其时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2 农业生产效率测度的理论依据
    2.3 不同理论下的农业生产效率
    2.4 关于蔬菜生产效率的研究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及效率贡献度
    3.1 蔬菜生产历史演变和现状
    3.2 蔬菜生产效率的表现
    3.3 蔬菜生产效率的贡献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产业比较分析
    4.1 蔬菜产业的地位分析
    4.2 蔬菜和其他农业部门生产效益对比
    4.3 蔬菜和其他农业部门生产效率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品种比较分析
    5.1 蔬菜生产的品种多样性与特性差异
    5.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5.3 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其来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地区比较分析
    6.1 不同地区资源差异与蔬菜生产的区域性
    6.2 蔬菜生产的地区分类
    6.3 蔬菜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时间效应及其分解
    7.1 蔬菜生产效率时间效应的理论分析
    7.2 蔬菜生产效率时间效应的模型构建
    7.3 蔬菜生产效率时间效应测度及其分解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其收敛性
    8.1 蔬菜生产效率空间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8.2 蔬菜生产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8.3 蔬菜生产效率的收敛性检验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蔬菜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9.1 蔬菜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9.2 蔬菜种植户生产效率模型构建
    9.3 四大因素对蔬菜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蔬菜生产效率经济效应的模拟分析
    10.1 蔬菜生产效率经济效应的理论机制
    10.2 一般均衡模型原理
    10.3 蔬菜生产效率变化对经济影响的CGE模拟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对策建议
    11.3 存在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蔬菜概念的界定
        2.1.2 蔬菜产业概念的界定
        2.1.3 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2.2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2.2.1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
        2.2.2 区域竞争力的特征
    2.3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2.3.1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
        2.3.2 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2.3.3 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2.4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4.1 传统贸易理论
        2.4.2 产业组织理论
        2.4.3 比较优势理论
        2.4.4 竞争优势理论
        2.4.5 资源基础理论
    2.5 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
        2.5.1 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观点综述
        2.5.2 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农业概况
        3.1.1 行政区划
        3.1.2 地理位置
        3.1.3 地形地貌
        3.1.4 气候
        3.1.5 水利资源
        3.1.6 农机
    3.2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供给现状
        3.2.1 面积和产量
        3.2.2 品种结构
        3.2.3 生产布局
    3.3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消费现状
        3.3.1 蔬菜消费量
        3.3.2 蔬菜消费品种
        3.3.3 蔬菜消费区域差异
    3.4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贸易现状
        3.4.1 河北省蔬菜进出口贸易概况
        3.4.2 河北省蔬菜贸易品种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
    4.1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4.3 指标选取的依据
        4.3.1 环境竞争力指标
        4.3.2 要素竞争力指标
        4.3.3 显示竞争力指标
        4.3.4 产品竞争力指标
    4.4 全国31 省市蔬菜产业系统聚类分析
        4.4.1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4.4.2 全国31 省市蔬菜产业聚类分析结果
    4.5 全国10 大省份蔬菜产业的因子分析
        4.5.1 因子分析方法
        4.5.2 蔬菜省份选取和指标选取
        4.5.3 数据标准化
        4.5.4 因子分析过程
    4.6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分析
    5.1 河北蔬菜产业生态环境竞争力
        5.1.1 河北省森林覆盖率
        5.1.2 水土流失面积
        5.1.3 自然灾害发生率
    5.2 河北省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竞争力
        5.2.1 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的特点
        5.2.2 河北省城乡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5.2.3 影响城镇居民蔬菜消费量因素的因子分析
        5.2.4 影响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因素的因子分析
    5.3 河北蔬菜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
        5.3.1 蔬菜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中政府的作用机理
        5.3.2 制度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尺度
    5.4 河北蔬菜产业相关产业竞争力
        5.4.1 蔬菜生产设施装备
        5.4.2 蔬菜良种繁育体系
        5.4.3 蔬菜产品加工
        5.4.4 蔬菜冷藏链装备
    5.5 本章小结
6. 河北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分析
    6.1 河北蔬菜产业资源竞争力
        6.1.1 气候条件
        6.1.2 蔬菜产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
    6.2 河北蔬菜产业资本竞争力
        6.2.1 政府专项资金的补贴
        6.2.2 菜农的融资渠道
    6.3 河北蔬菜产业技术竞争力
        6.3.1 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优势
        6.3.2 河北省蔬菜产业劣势
    6.4 河北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竞争力
        6.4.1 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分类
        6.4.2 河北省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结构的特点
    6.5 河北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竞争力
        6.5.1 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
        6.5.2 水利化程度
        6.5.3 农村人口年人均用电量
        6.5.4 河北省人均公路拥有量
    6.6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
        6.6.1 生产要素贡献分析模型的构建
        6.6.2 指标和样本数据
        6.6.3 生产要素贡献分析的结果及结论
    6.7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分析
    7.1 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
        7.1.1 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
        7.1.2 蔬菜出口在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
        7.1.3 蔬菜出口总量(额)
        7.1.4 蔬菜出口结构
        7.1.5 蔬菜出口流向
    7.2 河北省蔬菜出口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7.2.1 出口竞争力的概念
        7.2.2 评价的指标体系
    7.3 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分析
    8.1 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8.1.1 蔬菜价格
        8.1.2 蔬菜成本
    8.2 蔬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8.2.1 河北省蔬菜质量的现状
        8.2.2 河北省蔬菜质量存在的问题
    8.3 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以张家口的芹菜为例
    8.4 蔬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8.4.1 蔬菜产品品牌的涵义
        8.4.2 河北省蔬菜产品品牌现状
        8.4.3 河北省蔬菜产品品牌存在的问题
    8.5 蔬菜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力
    8.6 本章小结
9. 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9.1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环境
    9.2 制定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战略的指导思想
        9.2.1 保持现有竞争优势
        9.2.2 扩大竞争优势范围
    9.3 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9.3.1 实施“生态立菜”战略
        9.3.2 实施“科技强菜”战略
        9.3.3 实施“出口带菜”战略
        9.3.4 实施“品牌建菜”战略
    9.4 提升河北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9.4.1 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
        9.4.2 改善蔬菜产业生态环境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4.3 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
        9.4.4 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
        9.4.5 加快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发展成效
        ① 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② 供应状况明显改善。
        ③ 产品质量显着提高。
        ④ 国际贸易快速攀升。
    1.2 产业地位
        ① 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② 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产业。
        ③ 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产业。
        ④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需产业。
    1.3 主要问题
        ① 生产布局不尽合理。
        ②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③ 生产技术落后。
        ④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
        ⑤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⑥ 采后处理和加工落后。
2 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2.1 市场前景分析
        ① 国内市场前景分析。
        ② 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2.2 竞争力分析
        ① 国际竞争力分析
        ② 国内竞争力分析
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1 指导思想
    3.2 基本原则
        ① 坚持以满足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② 坚持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③ 坚持确保蔬菜安全生产的原则。
        ④ 坚持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⑤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3.3 发展目标
4 确定重点区域的主要依据
    4.1 地理与气象
    4.2 产业基础
    4.3 发展潜力
5 蔬菜重点区域布局
    5.1 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2 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3 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4 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5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6 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7 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5.8 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① 基本情况。
        ② 发展目标。
        ③ 主攻方向。
6 推进重点区域布局的工作措施
    6.1 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6.2 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 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6.3 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4 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 提高产品采后产值
    6.5 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
    6.6 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 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7 推进重点区域布局的保障措施
    7.1 增加重点区域的基本建设投资
    7.2 实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政策
    7.3 建设覆盖全国的绿色通道网络
    7.4 加强产业风险防范

(6)安徽沿淮水涝灾害气候分析及棚室蔬菜避洪减灾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洪涝灾害的研究概况
        1.3.2 国内外棚室蔬菜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处理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数据采集
    2.3 测定项目及使用仪器
        2.3.1 气温的测定
        2.3.2 空气湿度的测定
        2.3.3 地温的测定
        2.3.4 光照强度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2.4.1 相关分析
        2.4.2 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沿淮水涝灾害气候分析
        3.1.1 安徽沿淮降水量的基本特征
        3.1.2 安徽沿淮梅汛期降水的特征分析
        3.1.2.1 安徽沿淮梅雨期的基本特征
        3.1.2.2 安徽沿淮梅汛期雨量的基本特征
        3.1.3 安徽沿淮梅汛期降水的地域差异特征分析
        3.1.4 安徽沿淮水涝对农业的影响
        3.1.5 安徽沿淮农业水涝灾期特征分析
        3.1.6 安徽沿淮地区水涝灾情分析
    3.2 安徽沿淮水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3.2.1 黄河夺淮恶果所致
        3.2.2 特殊的地形
        3.2.3 特殊的气候,暴雨集中、雨型恶劣
        3.2.4 生态失衡人水争地
    3.3 棚室蔬菜避洪种植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3.3.1 安徽沿淮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3.3.2 安徽沿淮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3.4 安徽沿淮无汛期蔬菜棚室光热资源特征
        3.4.1 棚室内气温变化特征
        3.4.2 设施内光照的变化特征
    3.5 蔬菜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和反应
    3.6 棚室蔬菜避洪减灾高效种植的机理与模式
        3.6.1 棚室蔬菜避洪减灾高效栽培的机理分析
        3.6.2 棚室蔬菜避洪种植的茬口安排
        3.6.3 棚室蔬菜避洪减灾高效种植的技术模式
4. 结论
    4.1 安徽沿淮水涝灾害气候特征
        4.1.1 安徽沿淮降水量的基本特征
        4.1.2 安徽沿淮地区水涝灾情特征
    4.2 棚室蔬菜避洪种植农业气候特征
        4.2.1 安徽沿淮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
        4.2.2 安徽沿淮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4.2.3 安徽沿淮无汛期蔬菜棚室光热资源特征
    4.3 安徽沿淮棚室蔬菜作物避洪减灾高效的种植模式
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1.2 国内外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1.3 国内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
2. 引言
3. 研究方法和思路
4. 国内外主要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的特点分析
    4.1 无土栽培生产模式
    4.2 以沼气为纽带的无公害蔬菜生产
    4.3 野生蔬菜生产
    4.4 观光旅游式无公害蔬菜生产
    4.5 遮阳网覆盖生产
    4.6 防虫网覆盖生产
    4.7 外向型无公害蔬菜生产
    4.8 芽苗菜生产
5. 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研究
    5.1 新乡市的自然条件与蔬菜生产的关系
        5.1.1 新乡市气候特点及其与蔬菜生产的关系
        5.1.2 新乡市土壤条件与蔬菜生产的关系
    5.2 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和优势分析
        5.2.1 蔬菜种植历史悠久
        5.2.2 环境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5.2.3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5.2.4 无公害蔬菜市场已经起步
        5.2.5 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框架基本形成
    5.3 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5.3.1 无公害蔬菜生产设施相对落后
        5.3.2 蔬菜生产经营体制不够合理
        5.3.3 无公害蔬菜的总体生产规模较小
        5.3.4 蔬菜生产品种结构不合理
        5.3.5 土传病害严重,造成用药量增加
        5.3.6 无公害蔬菜检测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5.3.7 无公害蔬菜加工环节薄弱,不能适应大市场的要求
        5.3.8 无公害蔬菜没有实现优质优价
        5.3.9 卫河沿岸污染较重,对发展无公害蔬菜不利
        5.3.10 蔬菜科技人员缺乏
        5.3.11 政府投入资金较少,缺乏正确的引导
    5.4 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模式和建议
        5.4.1 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4.2 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的发展战略和布局
        5.4.3 新乡市各县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模式
        5.4.4 新乡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8)南宁市叶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南宁市郊露地叶菜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
    1.1 调查方法
        1.1.1 南宁市郊叶菜生产栽培管理情况调查
        1.1.2 害虫种类的调查
        1.1.3 不同蔬菜品种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1.1.4 主要害虫发生消长情况的考查
        1.1.5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2 调查结果
        1.2.1 叶菜类栽培管理情况
        1.2.1.1 品种构成
        1.2.1.2 种植季节
        1.2.1.3 对害虫的防治情况
        1.2.2 南宁市郊露地叶菜害虫种类
        1.2.3 叶菜主要害虫种类发生消长情况
        1.2.3.1 感虫叶菜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发生情况
        1.2.3.2 三种主要害虫在芥菜上的种群数量动态
        1.2.3.3 空心菜主要害虫及其种群数量变动情况
        1.2.3.4 抗虫品种叶菜的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
        1.2.4 白菜上新出现的一种螟蛾科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1.2.5 叶菜农药残留情况
        1.2.5.1 芥菜农药残留情况
        1.2.5.2 空心菜上农药残留情况
    1.3 讨论
2.苋菜害虫群落与发生动态研究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考查及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害虫种类
        2.2.2 害虫群落构成
        2.2.3 田间害虫群落构成变动情况
        2.2.4 主要种类种群数量消长情况
    2.3 讨论
3.不同蔬菜种类间种对叶菜主要害虫发生数量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茴香与不同叶菜间种对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发生量的影响
        3.2.2 紫苏与快菜和芥菜间种对黄曲条跳甲和猿叶甲发生量的影响
        3.2.3 蒜与大白菜、菜心间种对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发生量的影响
        3.2.4 芹菜与不同蔬菜间种对害虫发生量的影响
        3.2.5 葱与不同蔬菜间种对叶菜主要害虫发生量的影响
        3.2.6 番茄与不同蔬菜间种对几种害虫发生量的影响
    3.3 讨论
4.无公害防治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害虫
        4.1.2 供试药剂
        4.1.3 有效药剂的筛选
        4.1.3.1 几种生物药剂对斜纹夜蛾及小菜蛾的药效试验
        4.1.3.2 几种生物药剂对菜蚜的药效试验
        4.1.4 有效药剂的毒力测定
        4.1.4.1 抑太保和蛾克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4.1.4.2 卡死克和蛾克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
        4.1.4.3 绿宇和丫丫对菜蚜的毒力测定
        4.1.4.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及水分散性粒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
        4.1.5 几种药剂田间试验
        4.1.5.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两种剂型对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4.1.5.2 几种植物油复配剂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几种生物农药对叶菜主要害虫的室内药效
        4.2.1.1 几种生物药剂对斜纹夜蛾的药效
        4.2.1.2 几种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药效
        4.2.1.3 几种生物农药对菜蚜的药效
        4.2.2 有效药剂对主要害虫的毒力
        4.2.2.1 抑太保和蛾克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
        4.2.2.2 蛾克和卡死克对小菜蛾的毒力
        4.2.2.3 绿宇和丫丫对菜蚜的毒力
        4.2.2.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两种制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
        4.2.3 几种药剂的田间药效
        4.2.3.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两种剂型对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
        4.2.3.2 几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药效
    4.3 讨论
5.总结与讨论
    5.1 课题根据蔬菜无公害生产要求开展研究
    5.2 南宁市郊露地叶菜害虫发生情况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5.3 苋菜害虫群落动态及其研究意义
    5.4 不同蔬菜间种对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无公害生产中意义
    5.5 试验筛选出的防治药剂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5.6 南宁市露地叶菜害虫综合治理建议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浏阳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2 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集成及组装配套
    2.1 总结建立了蔬菜健身栽培技术规程
    2.2 研究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3 试验示范了种衣剂、微生物药肥和氨基酸等多项成果
    2.4 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各种蔬菜害虫
        2.4.1 应用多功能频振式杀虫灯结合人工捕杀防治害虫
        2.4.2 采用防虫网、遮阳网隔离技术
        2.4.3 采用了黄板诱虫技术
        2.4.4 引进了性信息素诱虫技术
        2.4.5 试验了仿生农药阿米西达无毒高脂膜和臭氧防治器
        2.4.6 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
    2.5 推行辣椒与玉米套作技术
3 无公害蔬菜基地三大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3.2 生态效益
    3.3 社会效益

(10)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天津市蔬菜产业概述与蔬菜食用安全问题
    2.1 天津市蔬菜产业概述
    2.2 天津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2.3 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
第三章 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3.1 无公害蔬菜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3.2 天津市农业环境问题导致的蔬菜污染
    3.3 天津市农业投入品(农药、化肥等)导致的蔬菜污染
    3.4 天津市蔬菜生产经营组织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制约
    3.5 天津市无公害蔬菜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3.6 其它原因
第四章 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4.1 加大力度调整蔬菜生产布局
    4.2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4.3 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
    4.4 政府干预、政府服务与政府政策支持
    4.5 其它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保护地和露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 郝明贤.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2]我国蔬菜生产效率及其时空效应研究[D]. 王欢.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3]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4]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方舟.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5]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J].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长江蔬菜, 2009(13)
  • [6]安徽沿淮水涝灾害气候分析及棚室蔬菜避洪减灾技术研究[D]. 黄小燕. 安徽农业大学, 2009(07)
  • [7]新乡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研究[D]. 郑秋道. 河南农业大学, 2005(09)
  • [8]南宁市叶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D]. 叶一强. 广西大学, 2005(05)
  • [9]浏阳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J]. 黄志农,刘勇,周祖新,陈浩涛,卢仕平,周军徐,徐雨顺. 湖南农业科学, 2004(03)
  • [10]天津市蔬菜食用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世海.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标签:;  ;  ;  ;  

保护地和开阔地无公害芹菜生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