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斑叶甲虫和二十斑叶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十八斑叶甲虫和二十斑叶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一、柳十八斑叶甲和柳二十斑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悦[1](2021)在《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文中指出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主要危害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polyrhizum、野韭A.ramosum等葱属植物,不仅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草原退化,严重威胁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滞育是昆虫为了躲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并确保种群延续的适应性策略,目前关于昆虫滞育调控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学机理已有深入的了解,而对其分子机制、特别是专性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却较少了解。沙葱萤叶甲一年发生1代,为专性滞育昆虫,以成虫滞育越夏,以卵滞育越冬。本研究采用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及RNA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专性夏滞育及生殖滞育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为发展基于滞育调控的害虫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构建了沙葱萤叶甲成虫滞育前期(PD)、滞育期(D)及滞育后期(TD)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共获得2383个蛋白,其中进入滞育(D/PD)和滞育结束后(TD/D)分别有139和118个蛋白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吞噬体通路、代谢过程、胁迫反应、细胞骨架重组、昆虫保幼激素、钙离子信号通路、核糖体通路及化学感受等有关。2.应用RNA-Seq测序技术构建了外源JH类似物烯虫酯(JHA,methoprene)处理沙葱萤叶甲成虫后的转录组数据库,在JHA施用后24 h和48 h分别得到310和598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表明,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各种代谢通路,主要与能量代谢、生物合成、胁迫反应以及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RNA-Seq和qPCR分析表明,JHA促进了Gd Vg、Gd FOXO和Gd Kr-h1的表达,而抑制了Gd JHBP、Gd JHE、Gd JHAMT、Gd JHEH和Gd FAS的表达,其作用强度随JH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滞育前期注射JHA可抑制脂质蓄积并延缓成虫进入滞育,在滞育期间施用JHA则对滞育和脂质积累没有显着影响。3.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保幼激素酯酶、保幼激素耐受蛋白、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保幼激素环氧化水解酶、叉状头转录因子、卵黄原蛋白、锌指转录因子和脂肪酸合酶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Gd JHE、GdMet、Gd JHAMT、Gd JHEH、Gd FOXO、Gd Vg、Gd Kr-h1和Gd FAS,ORF全长为222~6162bp,编码74~2053个氨基酸。qPCR分析表明,GdMet、Gd JHE、Gd JHAMT及Gd Kr-h1在沙葱萤叶甲滞育前期高表达,滞育期间表达量显着下调,且低水平表达模式持续到滞育后期;Gd Vg在滞育前期和滞育后期的表达量水平显着高于滞育期;Gd JHEH和Gd FAS在滞育前期均下调表达,滞育期均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趋势,Gd JHEH在滞育后期上调表达,Gd FAS在滞育后期下调表达;Gd FOXO仅在25日龄的滞育期高表达,其余发育阶段表达量均维持较低水平。4.利用RNAi技术沉默GdMet,在第48 h沉默效率最佳为84.11%。qPCR分析表明,沉默GdMet抑制了Gd JHBP、Gd JHE、Gd Vg及Gd Kr-h1的表达,促进了Gd FAS的表达,而对Gd JHAMT、Gd JHEH和Gd FOXO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与对照组(ds GFP)相比,注射ds Met试虫的总脂含量显着增加,促进脂肪体发育,导致成虫提前3.1 d进入滞育。5.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和核糖体蛋白S3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Gd HK和Gd RpS3a。Gd HK的cDNA全长为1699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qPCR分析表明,Gd HK在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成虫滞育期间表达量维持在低水平,而滞育结束后表达量急剧上升达最高值。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Gd HK在沙葱萤叶甲成虫体内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d RpS3a的cDNA全长为800 bp,开放阅读框长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Gd RpS3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沙葱萤叶甲体内均有表达,在成虫滞育结束后表达量最高,在卵期和成虫滞育期间低表达。温度对Gd RpS3a的表达有显着的影响,30℃下最高,0℃下最低。

邱晔[2](2021)在《江苏地区西甜瓜重要害虫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甜瓜是西瓜和甜瓜的统称。随着江苏地区西甜瓜产业设施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新品种推陈出新,产业稳步提升。但西甜瓜在其生长季节,经常遭受病虫的为害,为害轻者减产10%~30%,重者减产可达50%左右,严重影响西甜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影响到西甜瓜的经济效益,制约西甜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因此,开展西甜瓜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江苏地区西甜瓜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针对重要害虫瓜绢螟和截形叶螨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瓜蚜、瓜绢螟和截形叶螨的防治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江苏地区西甜瓜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调查2019-2020年在江苏主要产区的西甜瓜上调查收集到的害虫隶属6目12科20种,其中螨类1科3种。在田间为害严重的有8种,分别是半翅目的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烟粉虱Bemisia(Gennadius);双翅目的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Burge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鳞翅目的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蜱螨目的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2、瓜绢螟的外部形态、龄期划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观察描述了瓜绢螟卵、幼虫、雌雄蛹及雌雄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拍摄了各虫态的形态照片;通过测量统计瓜绢螟幼虫的头壳宽度,明确了瓜绢螟幼虫共分为5个龄期。越冬调查发现,江苏地区瓜绢螟主要以蛹越冬。过冷却点测定表明,瓜绢螟卵的过冷却点最低,为-22.86℃,其次为雌雄成虫,分别为-14.95℃和-12.03℃,雌雄蛹的为-13.01℃和-12.08℃,低龄和高龄幼虫过冷却点最高,分别为-12.19℃和-5.38℃。在21-33℃范围内,瓜绢螟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条件下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速率λ最高,分别为0.1792和1.1963,但在30℃条件下净增值率最大(R0=84.2123);世代平均周期从 21℃到 33℃逐渐缩短,分别为 43.0271、36.2189、28.0968、27.6177 和 20.5319;总生殖率GRR在27℃条件下最大,为94.4864,而在33℃下雌虫产卵量开始降低,此温度不利于瓜绢螟繁衍;瓜绢螟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54℃、9.90℃、14.28℃、15.00℃和 13.49℃,有效积温分别为 38.00 日度、287.00 日度、77.72 日度、277.60日度和362.90日度。3、不同西甜瓜品种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截形叶螨取食5个不同西甜瓜品种(西瓜早佳8424、西瓜美都、西瓜嘉美和甜瓜金玉红2号、甜瓜玉菇)对其发育历期、产卵量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早佳8424是最适宜截形叶螨生长和繁殖的品种,而西瓜嘉美具有较高的抗虫性。4、西甜瓜主要害虫的防治试验应用银色膜覆盖对田间瓜蚜的趋避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银色膜覆盖具有较明显趋避蚜虫的作用。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喷施法,用7种药剂对蚜虫进行了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d后10%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效最高,为88.89%,其它药剂的防效均低于70%,因此10%溴氰虫酰胺可作为防治瓜蚜的推广药剂。通过玻片浸渍法和喷施法,测定了 6种药剂对截形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3%炔螨特乳油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优,其防效达95.67%,其次是5%唑螨酯悬浮剂,防效为88.00%。此外,对瓜绢螟幼虫也进行了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防效为91.11%,对瓜绢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张丽丽,曹天棋,殷实,苟馨艺,吴秋丽,许龙,罗志文[3](2020)在《佳木斯市沿江公园害虫种类调查与综合防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掌握和分析佳木斯市沿江公园的害虫种类与危害情况,做好该公园的园林绿化植物害虫的科学防治工作。【方法】采用观察法、网捕法、黄盘法、灯诱法等对沿江公园绿化植物进行害虫调查,并掌握该公园内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共发现园林主要害虫64种,隶属28科58属,其中鞘翅目14种,鳞翅目38种,半翅目4种,膜翅目3种及同翅目5种,从食性上看,可分为食叶害虫54种,根部害虫4种,蛀干害虫3种,潜叶害虫1种,食花害虫2种。危害严重的害虫包括杨潜叶跳象、春尺蠖、柳黑毛蚜、双斑萤叶甲等17种。【意义】针对沿江公园的害虫危害情况,对园林害虫治理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可作为黑龙江省园林害虫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吕晓文,冯铭铭,岳明,薛春梅,苟馨艺,罗志文[4](2019)在《申家店林区林业害虫调查及其生物防治》文中提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申家店林区林木树种丰富,环境保护好,植物种类和数量多,笔者通过对林业害虫进行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研究中观察到的害虫危害严重,个别害虫种类数量较大,害虫的分布对植物的影响较大,部分害虫危害林木的情况非常严重,本调查结果为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吕晓文,王佳宁,杨洪升,薛春梅,许龙,季庆辉,罗志文[5](2019)在《佳木斯市街心公园园林害虫种类调查与防治》文中认为笔者用1年时间对佳木斯市街心公园进行害虫种类多次调查,掌握了公园内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以及危害情况,通过调查共发现害虫66种,隶属于5目27科,其中主要害虫有光肩星天牛、榆紫叶甲以及柳尖胸沫蝉等。针对街心公园的害虫调查,笔者对园林害虫防治提出了建议,本研究可作为黑龙江省地区园林害虫防治的技术参考。

方梅[6](2018)在《光因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在中国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为害茄科蔬菜等植物,是一种典型多食性害虫;而全球光污染面积逐年增大,光污染下害虫发生的时空格局如何变化值得密切关注,害虫行为及节律的改变则是最直观的表现。本研究以茄二十八星瓢虫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光期位点以及不同波长LED光源对其取食、爬行、交配和产卵行为节律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不同光周期下茄二十八星瓢虫雌雄虫取食和爬行行为均具有节律性,且主要发生在光期;雌雄成虫取食行为和雌成虫爬行行为发生率在长光照条件下(L16:D8)最高,雄成虫爬行行为则在L13:D11光周期下最高。本实验结果还表明,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光期,且交配高峰期随着光期的缩短而提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而产卵行为在光期和暗期均有发生。交配和产卵百分率光期明显高于暗期,光期的交配百分率在L13:D11光周期下最高,产卵量在L15:D9下达到最大。光期位点对雌雄虫取食行为具有节律性,雌雄成虫取食行为相对集中发生在上午10:00—12:00;各光期位点处理组白天取食百分率均高于夜间。雌雄虫爬行行为亦具有节律性,雌雄成虫爬行行为虽可发生在白天不同时间段,但绝大部分发生在光期;各光期位点处理组光期爬行百分率均高于暗期。不同光期位点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和爬行行为节律性影响不同,其中对取食行为节律影响甚微,对爬行行为节律影响较大。不同波长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行为节律有影响,在绿光下雌雄虫取食行为发生率最低,但在绿光下爬行行为最高,蓝光下爬行行为最低;交配发生率在绿光下最高,在黑暗处理组最低,蓝光次之;而产卵量也是在绿光下最多,黑暗处理最少,蓝光下次之;茄二十八星瓢虫在绿光交配和产卵行为最活跃。不同光周期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取食、爬行、交配和产卵行为节律影响不同,其中长光照对取食、产卵行为影响较大,短光照对雄虫爬行和交配行为影响大;不同光期位点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取食和爬行行为节律性影响不同,其中对取食行为节律影响甚微,对爬行行为节律影响较大;不同波长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取食、爬行、交配和产卵行为节律均有影响,且绿光和蓝光对行为节律影响最大。

张润杨[7](2018)在《河北省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省(含京津地区)甲虫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缺少修订与整理。本研究通过对河北大学博物馆保存的河北甲虫定名标本及相关文献整理,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初步得到如下结果:1.种类组成按照Bouchard et al.(2011)的鞘翅目分类体系,整理出河北省(含京、津)甲虫名录,共计2亚目64科864属2064种(亚种),较以往记录增加了726种。其中肉食亚目6科(9.38%)81属(9.47%)275种(13.32%),多食亚目58科(90.62%)774属(90.53%)1789种(86.68%)。在科级阶元组成上,河北省鞘翅目昆虫中占比最高的10个科依次是叶甲科Chrysomelidae 113属(13.08%)270种(13.08%)>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 88属(10.19%)239种(11.58%)>天牛科Cerambycidae 112属(12.96%)230种(11.14%)>步甲科Carabidae 56属(6.48%)205种(9.93%)>金龟科Scarabaeidae 62属(7.18)182种(8.82%)>象甲科Curculionidae 91属(10.53%)181种(8.77%)>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43属(4.98%)89种(4.31%)>瓢虫科Coccinellidae 31属(3.59%)82种(3.97%)>卷叶象科Attelabidae 28属(3.24%)67种(3.25%)>吉丁科Buprestidae 10属(1.16%)54种(2.62%)。在属级阶元组成上,河北甲虫864属中仅包含1种的属有505属(58.45%),其次是含2-5种的属288个(33.33%),含6-10种的属51个(5.90%),含11-20种的属15个(1.74%),含20种以上的属仅有5个(0.58%)。2.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1)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看,河北省甲虫区系组成复杂且均匀,在属级阶元上,仅在华北区有分布的只有109属(12.62%),与华中区共有属最多达558属(64.58%),其次是东北区511属(59.11%)。2)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看,与古北界相似度最高共有属达543属(62.85%),明显显现出河北地处古北界向中日界过渡地带。其次是东洋界353属(40.86%),而与其余各界关系较远,共有属所占比例均低于10%。3.地理分布格局以拟步甲总科为例,比较五个动物地理区中G-F指数,各区F指数均显着高于G指数(p<0.05)。河北平原区G-F指数最高(0.6177),张北坝上高原区(0.5175)与冀西太行山区(0.5093)居于其后,冀北燕山山区(0.3732)G-F指数较弱,而冀西北山间盆地区(0.0901)G-F指数最低。河北省甲虫分布呈现:(1)高海拔区域间相似度较高;(2)高海拔多样性低于低海拔地区;(3)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等明显特征。

章攀[8](2018)在《广东省桑树害虫种类调查与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一些病虫害也相继发生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广东地处亚热带,全年气温高,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桑树害虫为害时间长,有些害虫甚至全年为害,然而,广东省关于桑树害虫的系统鉴定和调查却较少。因此,对我省桑树害虫种类的系统鉴定及其发生状况的调查,为将来指导桑树害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我省蚕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形态和分子(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mtCOI)鉴定的方法对桑树害虫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了16种主要害虫,其中鳞翅目5种:桑螟(Glyphodes pyloalis)、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棉古毒蛾(Orgyia australis)、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半翅目7种: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桑木虱(Anomoneura mori)、桑斑叶蝉(Erythroneura mori)、尖胸沫蝉(Aphrophora sp.)。稻绿蝽(Nezara viridula)、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离斑棉红蝽(Dysdercus cingulatus);缨翅目1种:桑伪棍蓟马(Pseudcden drothrips mori);鞘翅目3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黄星天牛(Psacothea hilaris)、印度黄守瓜(Aulacophora indica)。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离斑棉红蝽(Dysdercus cingulatus)、印度黄守瓜(Aulacophora indica)、尖胸沫蝉(Aphrophora sp.)、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7种害虫为广东省首次报道为害桑树;前4种为国内首次报道为害桑树。其中,棕斑澳黄毒蛾、柑橘长卷叶蛾、大钩翅尺蛾为害较严重,株发生率达到10%—50%。

王慧玲[9](2017)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千山山脉南段,是华北植物区系与东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区内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天然赤松林。保护区承载着重要的生态旅游价值、科研价值,因此,有必要对保护区的昆虫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加强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鞘翅目昆虫的某些种类可以作为监测环境变化的因子。作者于2016年5—9月对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进行采集,并对基于巴氏诱罐法和粪陷阱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依据仙人洞的植被及土壤情况,作者选取了6种不同的森林类型,分别是天然赤松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杂木林及人工落叶松林;选取了2种不同土壤类型,分别为典型棕壤土和棕壤性土。本次实验共采集到鞘翅目昆虫21193头,经整理鉴定,分析结果如下:1.鞘翅目资源分析:所采集的21193头标本,经整理已鉴定出21125头,隶属于13总科39科178属250种。其中5种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EpuraeahisamatsuiJelinek,Scaphidium amurense Solsky,远东拟天 Oedemera amurensis Hey den,Luperormorpha pryeri(Baly),AsphalmusjaponicusSharp;5种为辽宁新记录种,分别为半亮疑步甲Asaphidionsemilucidum(Motschulsky),木棉梳角叩甲 Pectocera fortunei Candeze,眼蛤露尾甲Haptoncus ocularis(Fairmaire),狄短角露尾甲Omosita discoidea(Fabricius),短毛隐毒甲Cryphaeus barbellatus Wu and Ren。经统计,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金龟科Scarabaeidae、步甲科Carabidae、阎甲科Histeridae、葬甲科Silphidae是出现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五个科,其中隐翅虫科20属33种7213头,占此次采集到的鞘翅目总数的34.0%;金龟科4属13种6085头,占此次采集到的鞘翅目总数的28.7%;步甲科15属34种2803头,占此次采集到的鞘翅目总数的13.2%;阎甲科2属3种1720头,占此次采集到的鞘翅目总数的8.1%;葬甲科共计5属10种534头,占此次采集到的鞘翅目总数的2.5%。2.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中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进行相似性分析及差异显着性分析后发现:仙人洞自然保护区各种森林类型之间物种相似性趋于较高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各森林类型中包含的物种数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合。6种森林类型之间物种丰富度在P=0.05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着性差异。3.对不同森林类型中基于两种采集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的物种多度、物种多样性以及均匀度指数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后发现:5-9月份,6种不同森林类型中除人工落叶松林外,其他5种森林类型中地表甲虫的物种多度都很高,但变化幅度较大;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很高,但变化幅度不大,几乎呈一条直线。人工落叶松林中地表甲虫的物种多度、多样性指数在6种森林类型中都最低,且时间动态变化幅度大。4.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相似性分析:通过运用组内连接法和组间连接法对6种不同森林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地带性植被天然赤松林和分布范围较广的落叶阔叶林划分到一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杂木林、人工落叶松林划分到一组。5.不同森林类型中常见种的相关关系分析:同艾嗡蜣螂Onthophagusu niformis Heyden、横角脊隐翅虫Anotyluslaticornis(Sharp)、莱维斯隐翅虫Ocypuslewisius Sharp、谢氏阎甲Hister sedakovi Marseul是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4个种,占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7.84%、9.13%、9.02%和6.85%。横角脊隐翅虫和莱维斯隐翅虫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260。同艾嗡蜣螂与谢氏阎甲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619,相关程度高;莱维斯隐翅虫和谢氏阎甲呈负相关关系,r值为-0,459,相关程度较高。同艾嗡蜣螂与莱维斯隐翅虫、横角脊隐翅虫呈负相关关系,r值为-0.354和-0.06。6.不同土壤类型上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多样性研究:两种土壤类型上地表甲虫相似性极高,相似性系数达到0.716;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明显差异。

王明[10](2017)在《苹果小吉丁虫的寄主选择及相关化学通讯化合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upr estidae)、窄吉丁属(Agrilus),是我国新疆野果林地区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主要以幼虫在枝条韧皮部钻蛀取食,破坏输导水分及养分的组织,使枝条干枯死亡。成虫主要取食叶片补充营养,传播植物病害。苹果小吉丁虫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加之野果林分布区域地形复杂,常规的防治手段防效甚微(如打孔注药或喷杀成虫)。因此,利用昆虫的化学通讯发展新的防治策略是目前解决该虫治理问题的较佳途径。为了明确苹果小吉丁虫不同寄主植物相关诱导挥发物的具体种类、含量及其与苹果小吉丁虫寄主选择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苹果小吉丁虫的4个不同(新疆野苹果、秦冠、黄元帅和红星)寄主植物作为供试材料,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苹果小吉丁雌、雄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分别使用动态顶空吸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两种方法收集不同处理及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成分及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此外,本文还测定了苹果小吉丁虫虫体和虫粪的挥发物组分及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苹果小吉丁雌、雄成虫对4个不同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苹果小吉丁雌虫对黄元帅的选择趋性最大,接着依次为红星、新疆野苹果,对秦冠的选择趋性最小。对黄元帅的趋性反应和对照相比达到显着水平,对另外3个寄主的趋性反应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对成对寄主之间的选择性均无显着差异。苹果小吉丁雄虫对红星和秦冠的选择趋性最大,新疆野苹果居中,对黄元帅的选择趋性最小。对红星的趋性反应和对照相比达到显着水平,对另外三个寄主的趋性反应同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着。对红星的趋性选择与秦冠相比达到显着性差异,对其他成对寄主之间的选择性均无显着差异。(2)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收集、鉴定苹果小吉丁虫4个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结果表明,4个寄主植物总共收集到挥发性化合物72种。其中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收集到48种,黄元帅苹果枝条中收集到44种,秦冠苹果枝条中收集到29种,红星苹果枝条中收集到35种。4个不同寄主植物收集到共有挥发物总共14种,以萜烯类、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3)通过动态顶空吸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方法及气质联用技术对健康、机械损伤处理、茉莉酸甲酯处理及苹果小吉丁成虫危害后的新疆野苹果植株所释放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和鉴定。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收集到的挥发物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使用动态顶空法总共收集到70种挥发性化合物,健康、机械损伤处理、茉莉酸甲酯处理及苹果小吉丁成虫危害植株分别收集到54种、28种、46种及49种。同健康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其他三个处理植株上含量变化比较大的物质主要包括水杨酸甲酯、石竹烯、壬醛、α-蒎烯、芳樟醇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总共收集到挥发性化合物58种,4个处理依次收集到37种、40种、32种及34种。同健康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其他三个处理植株上含量变化比较大的物质主要包括顺-3-己烯-1-醇、3-己烯醛、4-己烯-1-醇乙酸酯、α-罗勒烯、石竹烯等。(4)采用浸提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及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收集、鉴定苹果小吉丁虫虫体挥发物组分,同时使用玻璃棒沾染的方法检测苹果小吉丁雌、雄成虫对浸提液的接触感应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挥发物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浸提法总共收集到挥发性化合物29种,雌、雄虫分别收集到25种、19种。雌、雄虫体间含量具有显着差异的挥发物有顺-7-十六烯醛、反-2-十三烯醛、十六烷等。通过固相微萃取法总共收集到挥发性化合物20种,雌、雄虫分别收集到13种、14种。雌、雄虫体间含量具有显着差异的挥发物有1-辛烯-3-醇、顺-3-己烯-1-醇、十六烷等。接触感应试验表明苹果小吉丁雌、雄虫对涂有成虫浸提液的玻璃棒产生了主动上前、立即兴奋起来的行为表现,雄虫对雌虫浸提液的兴奋率达到60.00%,而雌虫对雄虫浸提液的兴奋率仅为13.33%。(5)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收集、鉴定苹果小吉丁成虫和幼虫虫粪挥发物组分及含量。结果显示,总共收集到挥发性化合物46种。两者共有挥发物总共有13种,成虫与幼虫虫粪挥发物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成虫虫粪收集到36种,幼虫虫粪收集到23种。成虫虫粪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3-己烯-1-醇、壬醛、水杨酸甲酯、6-甲基-5-庚烯-2-酮等。幼虫虫粪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1-辛烯-3-醇、十六烷、右旋柠檬烯等。

二、柳十八斑叶甲和柳二十斑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十八斑叶甲和柳二十斑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沙葱萤叶甲研究概况
    1.2 滞育研究概况
        1.2.1 滞育简介
        1.2.2 滞育的调控机制
        1.2.3 保幼激素通路关键基因
        1.2.4 保幼激素对滞育的调控
    1.3 组学技术
        1.3.1 蛋白组学概述
        1.3.2 蛋白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3.3 转录组学概述
        1.3.4 转录组学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
    1.4 RNAi干扰技术
        1.4.1 RNAi的概述
        1.4.2 RNAi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样品制备
        2.1.3 蛋白质消化和TMT标记
        2.1.4 高PH反向分离
        2.1.5 低PH nano-HPLC-MS/MS分析
        2.1.6 数据库搜索
        2.1.7 蛋白质鉴定与定量
        2.1.8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定性质控分析
        2.2.2 蛋白质i TRAQ鉴定
        2.2.3 差异表达蛋白定量
        2.2.4 差异蛋白GO分析
        2.2.5 差异蛋白KEGG分析
    2.3 讨论
        2.3.1 吞噬体通路
        2.3.2 代谢变化
        2.3.3 保幼激素
        2.3.4 胁迫反应
        2.3.5 Ca~(2+)信号传导
        2.3.6 细胞骨架重组
        2.3.7 核糖体蛋白
        2.3.8 化学感受蛋白
3 烯虫酯处理沙葱萤叶甲转录组学分析
    3.1 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3.2 方法
        3.2.1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
        3.2.2 转录组测序
        3.2.3 qPCR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及de novo组装
        3.3.2 Unigenes功能注释
        3.3.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4 差异表达基因的qPCR验证
    3.4 讨论
        3.4.1 能量代谢变化
        3.4.2 生物合成通路
        3.4.3 胁迫反应
        3.4.4 信号传导通路
4 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4.1 材料
        4.1.1 供试昆虫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 方法
        4.2.1 总RNA提取
        4.2.2 第一链cDNA合成
        4.2.3 基因鉴定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et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2 JHE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3 FOXO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4 Vg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5 JHAMT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6 Kr-h1 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7 JHEH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3.8 FAS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4.4 讨论
5 烯虫酯对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滞育的影响
    5.1 材料
        5.1.1 供试昆虫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5.2 方法
        5.2.1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
        5.2.2 总RNA提取
        5.2.3 第一链cDNA合成
        5.2.4 引物设计及合成
        5.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6 JHA处理后脂肪含量的测定
        5.2.7 JHA处理后对滞育情况的观察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源JHA对羽化3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2 外源JHA对羽化5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3 外源JHA对羽化15d沙葱萤叶甲J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5.3.4 外源JHA对沙葱萤叶甲总脂含量的影响
        5.3.5 外源JHA对沙葱萤叶甲成虫滞育的影响
    5.4 讨论
6 RNAi介导沙葱萤叶甲GdMet基因功能研究
    6.1 材料
        6.1.1 供试昆虫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2 方法
        6.2.1 dsRNA合成
        6.2.2 dsRNA体外注射
        6.2.3 沉默效率检测
        6.2.4 沉默GdMet后 JH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6.2.5 沉默GdMet后脂肪含量测定
        6.2.6 沉默GdMet后脂肪体的观察
        6.2.7 沉默GdMet后滞育情况的观察
        6.2.8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dsRNA的合成
        6.3.2 GdMet基因的沉默效率
        6.3.3 沉默GdMet对 JH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4 沉默GdMet对沙葱萤叶甲总脂含量的影响
        6.3.5 沉默GdMet对沙葱萤叶甲滞育的影响
    6.4 讨论
7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Gd HK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7.1 材料
        7.1.1 供试虫源
        7.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7.2 方法
        7.2.1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7.2.2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2.3 不同发育阶段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2.4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2.5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7.3.2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的序列比对
        7.3.3 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的系统进化分析
        7.3.4 不同发育阶段中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3.5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己糖激酶基因的表达
    7.4 讨论
8 沙葱萤叶甲核糖体蛋白基因GdRpS3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8.1 材料
        8.1.1 供试虫源
        8.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8.2 方法
        8.2.1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8.2.2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2.3 沙葱萤叶甲RpS3a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8.2.4 数据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沙葱萤叶甲RpS3a的 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8.3.2 沙葱萤叶甲GdRpS3a的同源序列对比及系统进化分析
        8.3.3 沙葱萤叶甲RpS3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8.3.4 不同温度下沙葱萤叶甲RpS3a的表达模式
    8.4 讨论
9 全文总结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江苏地区西甜瓜重要害虫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江苏省西甜瓜概况
        1.1.1 西甜瓜种植概况
        1.1.2 江苏省西甜瓜种植品种概况
    1.2 江苏省西甜瓜主要害虫的种类、危害及发生
    1.3 江苏省西甜瓜主要害虫防治研究概述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4 化学防治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江苏地区西甜瓜害虫发生为害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地点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江苏地区西甜瓜害虫种类及为害
        2.2.2 江苏地区西甜瓜主要害虫发生为害特点
    2.3 讨论
第三章 西甜瓜重要害虫瓜绢螟的形态及龄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瓜绢螟的形态特征
        3.2.2 瓜绢螟的龄期划分研究
    3.3 讨论
第四章 西甜瓜重要害虫瓜绢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与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瓜绢螟不同虫态越冬调查
        4.2.2 瓜绢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
        4.2.3 不同温度条件对瓜绢螟发育历期的影响
        4.2.4 瓜绢螟不同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4.2.5 瓜绢螟不同温度下的特定时间存活生命表
        4.2.6 瓜绢螟不同温度下的特定时间存活生命表
        4.2.7 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繁殖力及生命表参数
    4.3 讨论
第五章 取食不同西甜瓜品种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西甜瓜品种对截形叶螨发育历期的影响
        5.2.2 不同西甜瓜品种对截形叶螨孵化率及存活率
        5.2.3 不同西甜瓜品种对截形叶螨雌成螨历期和繁殖的影响
        5.2.4 截形叶螨在不同西甜瓜品种上的种群参数
    5.3 讨论
第六章 江苏地区西甜瓜主要害虫的防治试验
    6.1 瓜蚜的防治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结果与分析
    6.2 截形叶螨的毒力试验
        6.2.1 材料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瓜绢螟的毒力试验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致谢

(3)佳木斯市沿江公园害虫种类调查与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害虫采集与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4 综合防治
    4.1 田间管理
    4.2 物理防治
    4.3 化学防治
    4.4 生物防治
    4.3植物杀虫剂
5 展望

(5)佳木斯市街心公园园林害虫种类调查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方法
    1.2 昆虫的采集与标本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3 防治建议
    3.1 园林田间管理
    3.2 物理防治
    3.3 化学防治
    3.4 生物防治

(6)光因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1 鞘翅目昆虫行为节律研究进展
        1.1.1.1 羽化行为节律
        1.1.1.2 交配行为节律
        1.1.1.3 产卵行为节律
        1.1.1.4 孵化行为节律
        1.1.1.5 其他行为节律
        1.1.2 光周期对昆虫行为节律的影响
        1.1.3 光波长对昆虫行为节律的影响
        1.1.4 光强度对昆虫行为节律的影响
    1.2 茄二十八星瓢虫分类地位和分布
    1.3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危害
    1.4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光周期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与饲养方法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光周期对成虫行为频次和产卵量的影响
        2.2.2 光周期对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2.2.3 光周期对成虫爬行行为的影响
        2.2.4 光周期对成虫交配行为的影响
        2.2.5 光周期对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光周期对成虫取食和爬行行为的影响
        2.3.2 光周期对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的影响
第3章 光期位点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与饲养方法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雌虫取食行为节律
        3.2.2 雄虫取食行为节律
        3.2.3 光期位点对成虫白天与夜间取食行为发生的影响
        3.2.4 雌虫爬行行为节律
        3.2.5 雄虫爬行行为节律
        3.2.6 光期位点对成虫光期与暗期爬行行为发生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3.3.1 光期位点对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3.3.2 光期位点对成虫爬行行为的影响
第4章 光波长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与饲养方法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LED光源对成虫行为频次和产卵量的影响
        4.2.2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4.2.3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成虫爬行行为的影响
        4.2.4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成虫交配行为的影响
        4.2.5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成虫取食和爬行的影响
        4.3.2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成虫交配和产卵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光周期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5.2 光期位点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5.3 光波长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5.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河北省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形地貌
        1.1.3. 气候特征
    1.2. 自然资源
        1.2.1. 生物资源
        1.2.2. 海洋资源
        1.2.3. 湿地资源
第2章 研究背景与课题提出
    2.1. 研究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方案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京津冀地区甲虫名录的建立
        3.2.2. 区系性质研究
        3.2.3. 物种多样性分析
        3.2.4. 地理分布格局与聚类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物种组成
        4.1.1. 科级阶元组成
        4.1.2. 属级阶元组成
    4.2. 区系分析
        4.2.1. 河北甲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类型
        4.2.2. 河北甲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类型
    4.3. 河北省内动物地理分布格局
第5章 研究意义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广东省桑树害虫种类调查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桑树害虫种类
    1.2 昆虫鉴定技术
        1.2.1 形态鉴定
        1.2.2 分子鉴定技术概述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虫源采集及为害调查
        2.1.1 调查采样方法
        2.1.2 室内饲养方法
    2.2 昆虫标本的制作
    2.3 昆虫形态鉴定
    2.4 昆虫分子鉴定
        2.4.1 主要试剂
        2.4.2 主要实验仪器
        2.4.3 昆虫DNA的提取
        2.4.4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2.4.5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及纯化
        2.4.6 序列分析及发育树建立
3 结果与分析
    3.1 鳞翅目害虫
        3.1.1 桑绢野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
        3.1.2 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
        3.1.3 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 Walker)
        3.1.4 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
        3.1.5 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 Walker)
    3.2 半翅目害虫
        3.2.1 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 cockerell)
        3.2.2 桑木虱(Anomoneura mori Schwarz)
        3.2.3 尖胸沫蝉(Aphrophora sp.)
        3.2.4 桑斑叶蝉(Erythroneura mori Matsumura)
        3.2.5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
        3.2.6 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 Linnaeus)
        3.2.7 离斑棉红蝽(Dysdercus cingulatus Fabricius)
    3.3 缨翅目—桑伪棍蓟马(Pseudoden drothrips mori Niwa)
    3.4 鞘翅目害虫
        3.4.1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
        3.4.2 黄星天牛(Psacothea hilaris Pascoe)
        3.4.3 印度黄守瓜(Aulacophora indica Gmelin)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鳞翅目桑树害虫
        4.1.2 半翅目桑树害虫
        4.1.3 缨翅目桑树害虫
        4.1.4 鞘翅目桑树害虫
    4.2 讨论
        4.2.1 鳞翅目害虫
        4.2.2 半翅目害虫
        4.2.3 鞘翅目害虫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生物多样性
    1.2 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我国鞘翅目昆虫的多样性研究
    1.3 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自然保护区关系
    1.4 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多样性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样地选择及布置
        2.1.1 植被类型的选择
        2.1.2 土壤类型的选择
        2.1.3 样地布置
    2.2 调查时间
    2.3 采集方法
    2.4 昆虫标本鉴定
    2.5 昆虫标本制作、拍摄与保存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
    3.1 步甲总科
    3.2 隐翅虫总科
    3.3 水龟甲总科
    3.4 金龟总科
    3.5 吉丁虫总科
    3.6 叩甲总科
    3.7 花萤总科
    3.8 皮蠹总科
    3.9 郭公虫总科
    3.10 扁甲总科
    3.11 拟步甲总科
    3.12 叶甲总科
    3.13 象甲总科
第四章 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多样性研究
    4.1 物种累积曲线与期望丰富度
    4.2 6种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物种相似性分
    4.3 6种不同森林类型下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分析
    4.4 6种不同森林类型下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时间动态
    4.5 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相似性分析
    4.6 不同土壤类型上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多样性研究
        4.6.1 不同的土壤类型上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相似性分析
        4.6.2 不同土壤类型上基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仙人洞鞘翅目昆虫名录
致谢

(10)苹果小吉丁虫的寄主选择及相关化学通讯化合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苹果小吉丁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苹果小吉丁虫的防治及存在的问题
    1.2 植物挥发物
        1.2.1 植物挥发物概述
        1.2.2 植物挥发物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机制
        1.2.3 植物挥发物与苹果小吉丁虫寄主选择关系的研究状况
    1.3 昆虫化学信息物质
        1.3.1 昆虫化学信息物质简介
        1.3.2 昆虫化学信息物质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苹果小吉丁雌、雄成虫对四个不同寄主的行为试验
        2.1.1 相关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苹果小吉丁虫四个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收集
        2.2.1 相关材料
        2.2.2 研究方法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四种不同处理条件下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的收集
        2.3.1 相关材料
        2.3.2 研究方法
        2.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苹果小吉丁虫虫体及虫粪挥发物的收集
        2.4.1 相关材料
        2.4.2 研究方法
        2.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小吉丁雌、雄成虫对四个不同寄主的行为试验结果
        3.1.1 苹果小吉丁雌虫对四个不同寄主的行为试验结果
        3.1.2 苹果小吉丁雄虫对四个不同寄主的行为试验结果
    3.2 苹果小吉丁虫四个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组分分析结果
    3.3 四种不同处理条件下新疆野苹果植株的挥发物组分分析结果
        3.3.1 动态顶空法所收集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3.3.2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所收集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3.4 苹果小吉丁虫虫体及虫粪挥发物组分分析结果
        3.4.1 苹果小吉丁虫虫体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分析结果
        3.4.2 苹果小吉丁虫虫粪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分析结果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苹果小吉丁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研究
        4.1.2 苹果小吉丁虫相关化学通讯化合物研究
    4.2 讨论
        4.2.1 苹果小吉丁虫对不同寄主植物选择特性的讨论
        4.2.2 苹果小吉丁虫相关化学通讯化合物的讨论
    4.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柳十八斑叶甲和柳二十斑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调控的分子机理[D]. 马红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江苏地区西甜瓜重要害虫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D]. 邱晔. 扬州大学, 2021(08)
  • [3]佳木斯市沿江公园害虫种类调查与综合防治[J]. 张丽丽,曹天棋,殷实,苟馨艺,吴秋丽,许龙,罗志文. 生物灾害科学, 2020(02)
  • [4]申家店林区林业害虫调查及其生物防治[J]. 吕晓文,冯铭铭,岳明,薛春梅,苟馨艺,罗志文. 生物灾害科学, 2019(04)
  • [5]佳木斯市街心公园园林害虫种类调查与防治[J]. 吕晓文,王佳宁,杨洪升,薛春梅,许龙,季庆辉,罗志文. 生物灾害科学, 2019(03)
  • [6]光因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方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9)
  • [7]河北省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D]. 张润杨. 河北大学, 2018(01)
  • [8]广东省桑树害虫种类调查与鉴定[D]. 章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9]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D]. 王慧玲.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10]苹果小吉丁虫的寄主选择及相关化学通讯化合物分析[D]. 王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十八斑叶甲虫和二十斑叶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