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WinDriver Toolbox 开发设备驱动程序

使用 WinDriver Toolbox 开发设备驱动程序

一、用WinDriver工具箱开发设备驱动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何浩[1](2011)在《基于DSP和FPGA的图像处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指出实时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工业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相应的是图像处理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同时对图像处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实时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DSP技术和FPGA技术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烟叶异物剔除系统,本课题主要承担系统中硬件部分的研究。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DSP+FPGA”架构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所采用,这种架构充分发挥了DSP技术和FPGA技术各自的优势,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本系统中,通过Camera Link接口从高性能CCD相机中高速采集图像数据,在FPGA芯片内对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缓存,然后再将其传入DSP芯片进行图像处理,并利用PCI总线将图像数据读入PC机中。本文首先研究了系统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DSP技术、FPGA技术、Camera Link接口技术和PCI总线技术,并选择了适合本课题的芯片。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和硬件设计规则绘制了系统的整体硬件电路原理图,完成PCB印刷电路板设计。再采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完成FPGA内部模块的设计,实现图像数据的高速采集、预处理及缓存功能。其次根据要求选择WinDriver作为系统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完成系统驱动程序的编写。最后在Windows环境下成功调试该图像处理卡的图像采集功能,初步达到了目标。

陈月岩[2](2009)在《串—并混联研抛机床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串-并混联研抛机床是并联机床的进一步发展,运动控制系统是串-并混联研抛机床控制的核心。本文以课题组自主研发的JDYP51型串-并混联研抛机床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机床的控制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为目的,进行了机床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DYP51型研抛机床是一个包含多环闭链机构的复杂多体系统,它的核心部件是3-PTT并联机构。本文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得到简化的串-并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方程式。基于该模型,分别研究了不同控制策略下运动控制系统的响应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高精度模糊控制器补偿的计算力矩控制器可以使得控制系统获得比较理想的跟踪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NURBS曲线快速插补技术和一种抑制伺服系统干扰的离散小波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以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混联机构为平台,进行了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器硬件设计与相应功能软件的开发,形成了具有开放功能的基于TMS320F2812 DSP的PCI运动控制卡。针对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串-并混联研抛机床运动控制系统中主要技术环节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运动控制系统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完成一定高精度的快速控制任务。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仿人高效研抛自由曲面专用机床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研究,编号:20040325)的资助。

王长远[3](2008)在《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不断成熟,FPGA技术已成为目前电路设计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它目前己经广泛地应用于通信、数据处理、网络、仪器、工业控制、军事和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本套图像采集卡系统可应用于烟草异物剔除系统中,用于实时读取流水线上的CCD相机拍照产生的烟叶图像,并经过一定的预处理传输给后台控制程序。本图像采集卡系统在硬件系统上以Lattice的LFXP6 FPGA芯片为核心。系统充分利用FPGA的高性能,用以实现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系统通过专用Camera Link接口芯片获取CCD相机图像数据,通过CH365芯片和PCI总线通讯。在系统学习过程中,以高速CMOS静态RAM作为图像帧存储器来暂存图像数据,以解决FPGA芯片与PCI总线之间的速率不同步的问题。在系统识别过程,通过在图像采集卡内部实现硬件颜色表,对实时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以达到数据传输的高速、高效。论文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对系统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硬件部分前端进行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后端通过PCI总线实现与主机的数据交换。软件部分实现了对目标图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付旺超[4](2007)在《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多功能模块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方案的设计及其相关多功能模块的开发对国内的中厚钢板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PXI总线规范和熟悉超声无损探伤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中厚钢板无损探伤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方案,并开发了基于PXI的超声检测多功能模块。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采用业界的通用结构包含有超声检测仪器子系统、电气自动控制子系统和机械伺服子系统。通过总结国内外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采用了PXI总线与IP总线混合组网的方式,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部分(超声自动探伤部分),采用了兼顾实时性和可靠性的PXI总线,数据处理部分采用了开放式的TCP/IP总线。这种结构保证了探伤实时性和可靠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的便利性。设计开发了基于PXI总线技术,以FPGA为中央逻辑控制处理单元的超声检测多功能模块。该多功能模块有机地整合了包括测速、监视探头状态、产生同步时序、选通探伤采集通道以及传输相关实时数据等多个独立功能单元,提高整个系统的集成度和系统模块间的协同工作效率。模块设计过程涉及到接口电路和功能电路开发,充分考虑了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实际应用表明该多功能模块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扩展应用。

李阳阳[5](2007)在《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嵌入式控制器》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电液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器都是采用商用的通用型控制器,这类控制器往往存在着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等缺陷。为了推动电液伺服技术的工业化广泛应用,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基于DSP的电液伺服系统的嵌入式控制器。本控制器采用目前国际市场上较先进、功能强大的32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在硬件设计中,利用CPLD和逻辑电平转换接口,本课题完成了A/D扩展、D/A扩展、双端口RAM扩展以及Can Bus通信,串口通信,实现了数据采集、驱动输出和主、目标机通信等功能。在软件设计中,研究了基于WindowsXp的ISA总线驱动程序开发方法,采用WinDriver设计开发了控制卡的WindowsXp下驱动程序以实现主、目标机之间的通信,并应用LabVIEW完成了人机交互界面。为了便于程序的维护和修改,缩短程序的开发时间,采用了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并通过Matlab实现了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快速原型开发技术,编制了信号发生器、AD模块、DA模块和一些基本的保护功能模块。介绍了如何应用Matlab实现对目标板卡进行快速控制原型开发,并对快速控制原型产生的代码效率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对于控制器的开发来说在理论仿真和实际调试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电模拟仿真(即半实物仿真)。设计、制作液压系统的电模拟模型仿真系统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该模型上验证了控制器的可行性。

于清晓[6](2007)在《基于DSP的四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卡的研究》文中认为运动控制卡是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大多数运动控制卡是基于ISA总线结构的,随着PCI总线以优异的性能在工控领域逐渐取代ISA总线,基于PCI总线的运动控制卡必将在未来的工控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了基于PCI总线的低成本、开放式可同时控制四轴交流或直流伺服电机的运动控制卡。该运动控制卡能同时输出四路PWM波,控制伺服电机运行在位置模式下,并能实现梯形或S形加速度曲线运动。通过软件编程,进行插补计算,能实现两轴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该运动控制卡由四部分电路组成:PCI总线接口电路、DSP运动控制电路、编码器及DSP与PCI通讯电路、I/O信号输入输出电路。PCI总线接口电路使用专用总线接口芯片PCI9052来实现;用EPM7032搭建运动控制卡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便于逻辑信号的控制,增强逻辑电路的抗干扰性;对16路I/O信号进行光藕隔离处理,减少了外界电路信号对运动控制卡的干扰。本文利用Visual C++及WinDriver开发了运动控制卡的驱动程序,编写了应用程序操作界面,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便于二次开发。最后,搭建了实验系统,进行了单轴及多轴电机独立控制实验,验证了运动控制卡电机控制的正确性,同时在直角坐标机器人平台上进行了性能测试,验证了两轴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通过PC机与运动控制卡通信实验,验证了运动控制卡的驱动程序及控制界面应用程序的有效性及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赵波涛[7](2007)在《仿真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复合光源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本文以双色半实物仿真系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双色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工作过程,并根据双色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框架,分析了主要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功能。本文着重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讨论了软、硬件的接口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了接口如何选取,计算机端程序如何编写,固件程序如何编写,驱动程序如何开发等具体实现方面的问题。然后描述了复合光源模拟系统的设计,针对光路的合成、扩束做了详细的论述。作为系统的核心结构,该部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仿真的效果。根据虚拟视场样机计算出的双波段辐射数据,光源控制系统对两路激光器进行了能量控制,并使用激光功率计和实际敏感器对合成后的复合红外辐射进行测量,给出了测量结果。

马培锋[8](2006)在《CAN总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信的研究》文中提出非线性负载的广泛使用导致电能质量日益下降,同时精密电气和电子设备也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电能质量问题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电能质量问题已不仅仅关系到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还关系到供用电市场的规范化。只有对电能质量进行有效地监测与分析,才能为电能质量的改善、供用电双方的协调和供用电市场的规范提供可靠依据。因此,研究与开发一种新型的集测量、分析、控制和通信于一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和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信技术是研究与开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通信的性能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制定了通信协议,完成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并对系统通信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和通信网络,通过比较,选择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与高可靠性等优点的CAN总线作为其通信网络;选择PLX公司的PCI接口芯片PCI9052设计了PCI CAN通信板卡,并利用WinDriver编写了板卡的驱动程序。从而实现了工控机与电能质量分析仪之间的数据通信。制定了CAN总线的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数据帧格式、标识符具体含义、数据传送策略和数据编码等;依照所制定的应用层协议,编写了数据采集程序,并采用RSview32软件编制了人机界面程序;通过所设计的EXCEL DDE服务器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与人机界面模块的连接,实现了电能质量参数的实时显示、趋势分析、录波和事件记录等功能。根据报文传送延时模型,分析了CAN总线的传输净延时和MAC访问机制。提出了一种CAN MAC延时的数学模型及一种基于动态时分复用的访问策略,已应用于本系统。最后对CAN总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时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系统已投入运行。运行表明系统通信稳定、可靠,效果良好。

谈玲[9](2006)在《基于ARM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虚拟仪器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仪器的思想。它们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强大的软硬件资源,把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它通过上位电脑和下位仪器的结合,不仅具备传统示波器的功能,而且能够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硬件不具备的一些功能,还能降低示波器的整体成本。本文主要是完成了底层硬件的设计并对上位机软件进行了探讨。本文所讨论的虚拟示波器包括下位机的模拟信号调理、模数转换、数据发送、上位机的数字信号处理、软面板显示、下位机管理等功能。 本虚拟示波器的硬件核心部件使用的是SUMSANG公司的S3C44BOX芯片,开发软件使用的是NI的LabVIEW。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概述虚拟示波器及嵌入式系统;第三部分给出虚拟示波器的下位机设计;第四部分给出虚拟示波器的上位机软件设计;第五部分讨论了系统的抗干扰设计和误差处理;最后一部分讨论了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在整个设计研究中,作者的任务是系统地规划整个系统中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结和协调,完成了仪器的硬件电路设计,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的方案设计,上位机的软件模块设计等内容。

宋万广[10](2006)在《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传感器、信号测量与处理、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与测试测量仪器技术的结合,出现了新的测试仪器—虚拟仪器。采用虚拟仪器的软件战略是第三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对基于PCI总线技术的多通道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数据采集的基本理论和PCI总线技术作了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选用KPCI-811采集卡作为数据采集工具,搭建了数据采集系统;然后,利用WinDriver开发了该采集卡在Windows2000环境下的WDM模式驱动程序;最后,在VB编译环境下编写了系统上层应用软件。其中,数据采集模块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调用驱动程序来实现对采集卡硬件的访问,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功能,经测试各项功能正确,有效提高了A/D板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数据处理模块应用基于COM组件的VB与Matlab的接口编程,实现了上层应用软件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能够完成对所采集数据常用的信号处理与分析,达到了“虚拟仪器”的预期目的。

二、用WinDriver工具箱开发设备驱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WinDriver工具箱开发设备驱动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SP和FPGA的图像处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图像处理的运用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图像处理卡的关键技术研究
    2.1 DSP 技术
        2.1.1 DSP 概述
        2.1.2 DSP 型号选择
        2.1.3 CCS 平台
    2.2 FPGA 技术
        2.2.1 FPGA 概述
        2.2.2 FPGA 型号选择
        2.2.3 Verilog HDL 语言
    2.3 Camera Link 接口协议
    2.4 PCI 总线技术
        2.4.1 PCI 总线
        2.4.2 DM642 的PCI 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系统外围设计
        3.2.1 时钟电路设计
        3.2.2 电源电路设计
        3.2.3 复位电路设计
        3.2.4 配置电路设计
    3.3 图像采集模块
        3.3.1 Camera Link 接口电路设计
        3.3.2 DM642 与FPGA 芯片的接口电路设计
    3.4 图像处理模块
        3.4.1 DM642 与FLASH 存储器的接口设计
        3.4.2 DM642 与SDRAM 的接口设计
        3.4.3 PCI 接口设计
    3.5 PCB 设计
        3.5.1 板层设计
        3.5.2 PCB 布线要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FPGA 内部模块设计
        4.1.1 顶层模块设计
        4.1.2 数据接收模块
        4.1.3 预处理模块
        4.1.4 数据缓冲模块
        4.1.5 控制模块
    4.2 PCI 驱动程序设计
        4.2.1 WDM 驱动技术
        4.2.2 驱动程序开发平台的选择
        4.2.3 驱动程序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图像采集模块测试
    5.2 图像处理模块测试
        5.2.1 SDRAM 读写测试
        5.2.2 FLASH 读写测试
    5.3 系统联合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串—并混联研抛机床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串-并混联机床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串-并混联机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运动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3 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1.2.4 串-并混联机床动力学建模及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
    2.1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结构描述
        2.1.1 机床的工作原理
        2.1.2 研抛机床的并联机构自由度
    2.2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位置分析
        2.2.1 并联机构动平台与滑鞍运动学关系分析
        2.2.2 并联机构支杆与滑鞍运动学关系分析
    2.3 研抛机床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
        2.3.1 并联机构Lagrange 函数的求解
        2.3.2 并联机构开链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2.3.3 并联机构闭链约束方程的求解
        2.3.4 简化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运动控制策略研究
    3.1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PD 控制器开发
        3.1.1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PD 控制器建模
        3.1.2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PD 控制稳定性分析
        3.1.3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PD 控制器仿真研究
    3.2 并联机构计算力矩控制器开发
        3.2.1 并联机构计算力矩控制器建模
        3.2.2 并联机构计算力矩控制稳定性分析
        3.2.3 并联机构计算力矩控制器仿真研究
    3.3 计算力矩的模糊控制补偿
        3.3.1 模糊系统函数的逼近特性
        3.3.2 基于并联机构完全动力学模型的模糊补偿控制器
        3.3.3 模糊补偿控制器结构
        3.3.4 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3.3.5 基于并联机构模糊补偿计算力矩控制器仿真研究
    3.4 改进的模糊控制补偿器
        3.4.1 自调整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
        3.4.2 基于输入模糊化误差补偿的模糊控制器
        3.4.3 开关式双模模糊控制器
        3.4.4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并联机构运动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抛机床并联机构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研究
    4.1 NURBS 曲线快速插补技术
        4.1.1 NURBS 曲线快速插补
        4.1.2 弓高误差分析与控制
    4.2 运动控制系统去噪技术研究
        4.2.1 运动控制系统噪声分析
        4.2.2 小波变换在去噪中的意义
        4.2.3 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抛机床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器的研究
    5.1 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器总体规划
        5.1.1 系统功能指标定位
        5.1.2 系统硬件规划
        5.1.3 系统软件规划
    5.2 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器硬件设计
        5.2.1 DSP 硬件电路设计
        5.2.2 运动控制接口
        5.2.3 编码器信号的处理
        5.2.4 精插补电路
    5.3 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器软件开发
        5.3.1 驱动程序开发环境与步骤
        5.3.2 PCI9052 驱动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运动控制实验研究
    6.1 串-并混联研抛机床运动控制系统组成
        6.1.1 系统硬件与实验平台
        6.1.2 测试软件
    6.2 伺服系统实验与分析
        6.2.1 速度跟踪实验
        6.2.2 信号去噪实验
    6.3 插补算法实验与分析
        6.3.1 加减速控制
        6.3.2 NURBS 插补实验
        6.3.3 DDA 直线插补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摘要
Abstract

(3)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图像采集系统概述
    1.2 图像采集卡的技术发展
    1.3 烟草异物剔除系统
    1.4 课题的提出
    1.5 本课题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图像采集卡中的关键技术
    2.1 CAMERA LINK 接口协议
    2.2 PCI 总线技术
    2.3 FPGA 技术
        2.3.1 FPGA 概述
        2.3.2 FPGA 结构
        2.3.3 FPGA 与CPU、ASIC、CPLD 相比较
    2.4 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
        2.4.1 硬件描述语言概述
        2.4.2 硬件描述语言的优越性
        2.4.3 Verilog HDL 与VHDL 的比较
    2.5 WDM 驱动技术
        2.5.1 Win2000 与WDM
        2.5.2 WDM 驱动程序模型
        2.5.3 设备和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1 系统总体结构图
    3.2 CAMERALINK 接口部分设计方案
    3.3 数据存储部分设计方案
        3.3.1 数据存储概述
        3.3.2 图像数据存储部分
        3.3.3 颜色表部分
    3.4 PCI 接口部分设计方案
        3.4.1 PCI 接口方案选择
        3.4.2 CH365 芯片的特点
        3.4.3 PCI 接口设计
    3.5 CH365 和LFXP6 连接方案
        3.5.1 连接方案选择
        3.5.2 电平转换芯片接口电路
    3.6 FPGA 控制模块设计方案
        3.6.1 控制芯片方案选择
        3.6.2 LFXP 系列芯片特点
        3.6.3 LFXP6 内系统流程图
        3.6.4 LFXP6 内部寄存器结构
        3.6.5 LFXP6 固件程序
第四章 设备驱动程序和WIN32 应用程序的开发
    4.1 PCI 总线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4.2 驱动程序开发平台的搭建
    4.3 DriverStudio 主要模块
    4.4 WDM 驱动程序的编制
    4.5 Win32 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的安装
    5.2 系统离线测试
        5.2.1 系统的安装调试
        5.2.2 通过标准样本进行测试
        5.2.3 动态图像测试
    5.3 系统在线测试
        5.3.1 图像质量测试
        5.3.2 实时性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4)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多功能模块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的章节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主要相关技术概述
    2.1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2.1.1 无损检测
        2.1.2 超声检测技术
        2.1.3 中厚钢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2.2 虚拟仪器技术及PXI总线技术
        2.2.1 虚拟仪器技术
        2.2.2 PXI总线技术
第三章 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3.1 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3.1.1 国外某公司的中厚板超声自动检测系统
        3.1.2 国内某钢厂的中厚板超声自动检测系统
    3.2 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
        3.2.1 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3.2.2 多通道超声检测仪器子系统简介
        3.2.3 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检测仪器子系统的总体方案
        3.2.3.1 超声前置发射/接收模块设计方案
        3.2.3.2 超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设计方案
        3.2.3.3 多通道超声检测仪器设计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XI的超声检测多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4.3 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
        4.3.1 PLC开关量信号的读取
        4.3.2 正交编码器信号的采集
        4.3.2.1 反馈编码器的选型及相关知识
        4.3.2.2 编码信号输入接收电路方案
        4.3.2.3 编码信号输入接收电路实现的注意事项
        4.3.3 同步时序发生器
        4.3.4 多通道模拟信号的选通
        4.3.4.1 模拟开关的选型及相关知识
        4.3.4.2 扩展多通道选通功能的实现思路
        4.3.5 实时数据的通讯
    4.4 PXI总线接口技术的实现
        4.4.1 PXI总线体系结构
        4.4.1.1 PXI机械规范及其特性
        4.4.1.2 PXI电气规范及其性能
        4.4.1.3 PXI软件规范及其性能
        4.4.2 PXI总线技术实现方案
        4.4.3 PCI总线接口技术实现
        4.4.3.1 PCI总线接口技术方案选择
        4.4.3.2 PCI9054简介及其应用
        4.4.3.3 PCI9054的接口实现与寄存器配置
        4.4.4 PXI总线面向仪器领域的扩展特性应用
    4.5 FPGA的具体功能实现
        4.5.1 FPGA技术简介
        4.5.2 FPGA选型
        4.5.3 FPGA的具体功能设计开发
        4.5.3.1 PCI本地总线数据通讯的时序逻辑实现
        4.5.3.2 PXI局部总线数据通讯的时序逻辑设计实现
        4.5.3.3 FPGA开发经验
    4.6 驱动程序及相关总站程序开发
        4.6.1 驱动程序的开发
        4.6.1.1 驱动开发工具的介绍
        4.6.1.2 驱动开发工具的选择及WinDrivet的详细介绍
        4.6.1.3 应用WinDriver开发模块的驱动程序
        4.6.2 相关总站程序的开发
    4.7 模块调试
        4.7.1 调试目的和内容
        4.7.2 调试流程和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5)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嵌入式控制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电液伺服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1.2.1 Atos 电液伺服控制器
        1.2.2 Rexroth 电液伺服控制器
    1.3 嵌入式系统定义和发展
    1.4 本课题任务
第2章 总体方案
    2.1 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2.2 方案设计
    2.3 硬件方案设计
        2.3.1 A/D 模块
        2.3.2 CPLD 模块
        2.3.3 双端口RAM 模块
        2.3.4 信号电平转换接口
    2.4 软件方案设计
        2.4.1 上位机软件介绍
        2.4.2 下位机软件系统
    2.5 实时性的保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下位机的通信
    3.1 驱动程序开发
        3.1.1 驱动开发工具的选取
        3.1.2 WinDriver 的介绍
        3.1.3 WinDriver 体系结构
    3.2 驱动程序的结构
    3.3 使用WinDriver 生成板卡驱动程序
    3.4 ISA 板卡驱动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控制原型
    4.1 快速控制原型
    4.2 软件方案设计
        4.2.1 Embedded Target for C 2000 DSP 工具箱
        4.2.2 Code Composer Studio
        4.2.3 Link for CCS
    4.3 开发流程
    4.4 对于定点DSP 的精度问题
    4.5 对于定点处理器的效率问题
    4.6 基于Link for CCS 的调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模拟仿真实验
    5.1 电模拟仿真实验的可行性
    5.2 单缸位置控制系统
    5.3 电模拟仿真实验电路
        5.3.1 比例环节
        5.3.2 二阶振荡环节
        5.3.3 惯性环节
        5.3.4 电压跟随器
        5.3.5 实际电路
    5.4 控制器实物图
    5.5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DSP的四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运动控制卡的发展现状和分类
        1.2.1 运动控制卡发展现状
        1.2.2 运动控制卡的分类
    1.3 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2章 运动控制卡硬件电路设计
    2.1 运动控制卡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2.2 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2.2.1 电机控制专用芯片TMS320LF2407 简介
        2.2.2 TMS320LF2407 外围电路设计
    2.3 DSP与PC机的PCI总线通讯设计
        2.3.1 PCI总线和PCI9052 接口芯片
        2.3.2 基于PCI9052 的板卡的配置
        2.3.3 基于双端口RAM的DSP和PCI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2.4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2.4.1 硬件抗干扰技术
        2.4.2 硬件抗干扰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动控制卡的软件设计
    3.1 软件总体结构
    3.2 交流伺服电机控制软件设计
        3.2.1 S形曲线运动方式的软件实现
        3.2.2 搜索极限点运动
        3.2.3 X轴与Y轴联动的运动方式
        3.2.4 三轴联动直线插补
        3.2.5 TMS320LF2407A与双端口RAM的通讯软件设计
    3.3 PCI设备驱动程序开发与控制界面编写
        3.3.1 驱动开发工具的选取
        3.3.2 WinDriver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
        3.3.3 驱动程序要实现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3.3.4 在Visual C++中自制框架开发驱动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动控制卡实验研究
    4.1 运动控制卡中处理器与PC机之间通讯实验
        4.1.1 DSP2407 与双端口RAM之间的通讯
        4.1.2 双端口RAM与PCI总线接口之间的通讯
    4.2 脉冲频率测试实验
    4.3 运动控制卡功能测试实验
        4.3.1 电机控制及对信号响应实验
        4.3.2 两轴联动控制实验
    4.4 控制界面及驱动程序调试实验
    4.5 调试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仿真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复合光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2.1 半实物仿真发展现状
        1.2.2 计算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1.2.3 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发展方向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3.3 本文的特点
第二章 双色半实物仿真系统总体框架
    2.1 系统整体功能及设计思想
    2.2 系统总体框架
        2.2.1 虚拟场景仿真系统
        2.2.2 复合光源模拟系统
        2.2.3 控制、采集系统
第三章 硬件仿真系统接口及控制软件设计
    3.1 仿真系统软硬件接口描述
    3.2 主机端控制软件设计
        3.2.1 USB 总线概述
        3.2.2 软件接口描述
        3.2.3 软件实现以及自定义协议描述
    3.3 固件程序设计
        3.3.1 CY7C68013a 介绍
        3.3.2 固件程序流程介绍
        3.3.3 USB 初始化下载过程
        3.3.4 半实物仿真系统控制器实现效果图
    3.4 驱动程序设计
        3.4.1 WDM 驱动程序介绍
        3.4.2 WDM 驱动程序开发方法
第四章 复合光源模拟系统设计
    4.1 复合光源模拟系统框架结构
    4.2 光源控制器
        4.2.1 长、短波激光器介绍
        4.2.2 控制部分原理实现
    4.3 光路合成系统
        4.3.1 合成原理
        4.3.2 光路调试过程
        4.3.3 光源模拟系统测试
        4.3.4 实现结果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8)CAN总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电能质量及其评价指标
        1.1.2 研究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信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电能质量监测的研究现状
        1.2.2 现场总线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1.2.3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PCI CAN通信板卡设计
    2.1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1.1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
        2.1.2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组成
    2.2 PCI CAN板卡硬件设计
        2.2.1 PCI总线接口方案
        2.2.2 复用模式PCI 9052 CAN板卡硬件电路
        2.2.3 PCI 9052 寄存器的配置
    2.3 PCI CAN板卡驱动程序设计
        2.3.1 PCI CAN板卡驱动开发工具的选择
        2.3.2 WinDriver开发工具
        2.3.3 WinDriver驱动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CAN通信协议制定及软件设计
    3.1 协议制定思想
    3.2 CAN应用层通信协议制定
        3.2.1 仲裁场
        3.2.2 控制场
        3.2.3 数据场
    3.3 数据编码
        3.3.1 非科学计数法数据编码转换
        3.3.2 科学计数法数据编码转换
    3.4 精度等级
    3.5 通信软件设计
        3.5.1 编程思想
        3.5.2 下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3.5.3 上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3.6 人机界面设计
        3.6.1 引言
        3.6.2 人机界面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CAN总线通信实时性分析
    4.1 实时性概述
    4.2 传送延时模型
        4.2.1 报文发送净延时
        4.2.2 MAC延时分析
    4.3 CAN总线实时性的改进
        4.3.1 动态时分复用原理分析
        4.3.2 系统时钟的同步
        4.3.3 通信系统的调度
    4.4 CAN总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时性分析
        4.4.1 CAN总线中断最小时间
        4.4.2 PCI CAN板卡中断处理速度
        4.4.3 上位机软件处理速度
        4.4.4 系统延时时间估算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ARM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系统整体框图、系统参数要求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虚拟示波器及嵌入式系统概述
    2.1 传统示波器的基本特点、分类及发展现状
    2.2 虚拟仪器的概述
        2.2.1 虚拟仪器基本概念
        2.2.2 虚拟示波器与传统示波器的比较
    2.3 虚拟仪器的构成
    2.4 研究虚拟示波器的意义
    2.5 嵌入式系统概论
        2.5.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2.5.2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5.3 嵌入式系统在本课题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虚拟示波器下位机设计
    3.1 硬件电路设计及系统流程
    3.2 模拟信号调理
        3.2.1 信号衰减
        3.2.2 信号放大
        3.2.3 电路保护及滤波处理
    3.3 模数转换
        3.3.1 与 ADC相关的性能指标分析
        3.3.2 MAX1121的性能特点
        3.3.3 数据采集的工作原理
    3.4 数据存储设计方案
        3.4.1 FIFO简介
        3.4.2 用 FPGA设计异步 FIFO的方案
        3.4.3 系统存储器设计
    3.5 时钟电路的设计
    3.6 电源设计
        3.6.1 电源芯片的选择
        3.6.2 电源芯片的布线
        3.6.3 电源的抗干扰设计
    3.7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数据传输方案
        3.7.1 USB体系结构简介
        3.7.2 USB硬件电路设计
        3.7.3 USB软件程序设计
    3.8 硬件控制程序编制
第四章 虚拟示波器上位机软件设计
    4.1 LabVIEW设计软件的方案
        4.1.1 虚拟示波器上位机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4.1.2 虚拟示波器上位机软件设计方法
        4.1.3 虚拟示波器上位机软件总体方案
    4.2 软件设计模块
        4.2.1 数据测量模块
        4.2.2 数据分析模块
        4.2.3 数据滤波模块
        4.2.4 波形显示模块
        4.2.5 数据存储及回放模块
第五章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及误差处理
    5.1 硬件抗干扰措施
        5.1.1 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5.2 软件抗干扰措施
    5.3 误差分析及处理
        5.3.1 误差分析
        5.3.2 误差处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系统的改进和完善
        6.1.1 系统优缺点
        6.1.2 系统改进的探讨
    6.2 结论与展望
        6.2.1 总结
        6.2.2 展望
        6.2.3 个人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附录

(10)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数据采集理论与 PCI 总线技术
    2.1 数据采集基本理论
        2.1.1 信号采样
        2.1.2 量化
        2.1.3 编码
    2.2 PCI 总线技术
        2.2.1 概述
        2.2.2 PCI 总线的特点
        2.2.3 PCI 总线系统结构
        2.2.4 PCI 总线信号定义及命令描述
        2.2.5 PCI 配置空间
        2.2.6 PLX9050 接口芯片
    2.3 小结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驱动程序开发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组成
    3.2 系统驱动程序设计
        3.2.1 WDM 驱动程序模型
        3.2.2 驱动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
        3.2.3 WinDriver 简介
        3.2.4 使用 WinDriver 开发 PCI 板卡驱动程序
    3.3 驱动程序的安装
    3.4 小结
第4章 上层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4.1 应用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2 开发平台的搭建
        4.2.1 Visual Basic 6.0 简介
        4.2.2 Visual Basic 应用程序的结构
    4.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数据采集卡简介
        4.3.2 数据采集卡设置
        4.3.3 信号接入方式及注意事项
        4.3.4 数据采集程序编写
        4.3.5 数据采集模块界面
    4.4 信号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信号的时域分析
        4.4.2 信号的频域分析
        4.4.3 联合时频分析
    4.5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1 加窗处理
        4.5.2 滤波处理
    4.6 数据显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7 上层应用软件关键技术
        4.7.1 VB 中 I/O 端口访问的实现
        4.7.2 基于 COM 组件的 VB 与 Matlab 混合编程
    4.8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组装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标准正弦信号的采集
        5.2.2 自相关性分析
        5.2.3 频谱分析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文详细摘要

四、用WinDriver工具箱开发设备驱动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SP和FPGA的图像处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D]. 何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1)
  • [2]串—并混联研抛机床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陈月岩. 吉林大学, 2009(08)
  • [3]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卡的研究与实现[D]. 王长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4]基于PXI的多通道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多功能模块的开发[D]. 付旺超. 北京化工大学, 2007(11)
  • [5]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嵌入式控制器[D]. 李阳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3)
  • [6]基于DSP的四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卡的研究[D]. 于清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3)
  • [7]仿真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复合光源系统设计[D]. 赵波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5)
  • [8]CAN总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信的研究[D]. 马培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4)
  • [9]基于ARM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研究[D]. 谈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08)
  • [10]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D]. 宋万广. 大庆石油学院, 2006(08)

标签:;  ;  ;  ;  ;  

使用 WinDriver Toolbox 开发设备驱动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