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铁路钢板梁横向幅度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探讨

现有铁路钢板梁横向幅度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探讨

一、既有铁路钢板梁横向振幅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孙龙涛[1](2020)在《基于劣化的既有铁路简支梁桥横向振动振动特性分析及加固》文中认为我国早期的铁路桥梁上常采用多片式预制混凝土简支梁桥,服役至今由于设计标准较低、材料的老化、线路荷载提升、复杂环境侵蚀、维管不足等原因,造成桥梁病害严重、结构抗力衰减、横向刚度退化,为桥梁上的行车安全埋下隐患。在早期桥梁设计中,采用的是容许应力法,桥梁竖向刚度储备很大,而横向刚度相对较小;在现今的多数旧桥存在最大的问题即是横向刚度不足,因双片T梁间的横隔板老化、损伤,造成桥梁横向刚度指标超限,危及行车安全。本文依托陕西黄陵铁路专线检测项目,对专线上所有桥梁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现的病害进行评定并判断其对桥梁结构横向的影响,依据影响程度划分主次影响因素,重点讨论在考虑桥梁主梁及桥墩劣化的同时,横隔板不同损伤程度对桥梁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有限元及车桥耦合模型对桥梁的横向反应进行计算分析,提出有效的横向加固方案且对比加固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劣化的主要类型及原因,统计了铁路专线上已运营27年的20座桥梁的劣化情况,并针对32 m简支梁桥的实际病害情况进行整理。桥梁的主梁及桥墩均存在大量裂缝,表面劣化明显,经统计主梁及桥墩的等效混凝土强度平均下降14.34%、11.60%;其中横隔板损伤中湿接缝整体损伤占56.85%,仅上部横隔板损伤占35.27%,仅下部横隔板损伤占7.88%。(2)依据规范对32 m桥梁横向刚度的检测指标进行评定。从数据可知,桥梁桥跨横向自振频率低于通常值,而高于安全限值;横向加速度高于规范限值;而横向振幅虽低于安全限值,却超过通常值,综合考虑后,判断主梁的横向刚度不足;桥墩横向自振频率均远高于通常值,桥墩横向振幅低于通常值,桥墩状态良好。(3)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桥梁在各劣化工况时的横向挠度及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桥梁的次端横隔板及端横隔板对桥梁横向影响很大,而跨中横隔板对桥梁横向影响较小;在横隔板损伤的三种情况上,对桥梁横向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整体损伤、仅上部损伤、仅下部损伤。(4)通过UM软件建立车—桥耦合模型,计算分析桥梁在不同工况下桥梁及车辆的动态反应。对比不同车速下桥梁的横向振幅、加速度及车辆舒适度、脱轨系数的变化可得:桥梁与车辆的动力指标反应规律同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在全桥所有横隔板的湿接缝为整体损伤且厚度减少一半时,桥梁的横向反应剧烈,此时与实测桥梁的动力反应相似。(5)秉承合理、经济、快捷、有效的加固原则,选择采用X型共面钢斜撑,对桥梁横向进行加固,加固后桥梁的一、二阶横向自振频率提升了19.71%、39.18%,横向振幅及加速度下降了60.52%、14.34%;竖向振幅与自振频率增加了1.11%、2.51%;车辆脱轨系数及舒适度减小了34.27%、31.60%。

李孟[2](2019)在《重载铁路桥梁典型病害及桥梁状态分析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重载铁路开始受到世界广泛的应用,在早期按照旧标准和规范设计建造的铁路桥梁承受各种程度的病害,因此有必要专门对重载铁路桥梁典型病害及桥梁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估,为桥梁的维修和养护提供有效技术资料。本文以重载铁路桥梁的受力特点分析为基础,研究其典型病害产生类型与机理,最后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重载铁路桥梁评估模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对重载铁路桥梁进行受力分析,发现在普通列车作用对比下重载列车作用下桥梁内力明显提高,竖向挠度安全裕度的下降幅度约10%20%,增大列车轴重对横向加速度影响较小;用FLAC3D软件对主梁裂缝机理进行分析,发现随裂缝深度的增大,主梁挠度差值不断增大,梁底应变不断减小,并在裂缝发生位置处最明显;分析与总结了重载铁路桥梁的主梁、桥墩和基础、支座和桥面系及其他部分的典型病害;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重载铁路桥梁状态评估体系,根据变权理论研究均衡系数?的取值,得到桥梁结构权重,借鉴模糊理论提出隶属函数确定桥梁分级标准,实现重载铁路桥梁的状态评估。该论文有图37幅,表21个,参考文献53篇。

李锐[3](2019)在《重载运输条件下在役8m钢-混结合梁运营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适应我国重载运输的发展,既有铁路需进行扩能改造。但在扩能改造过程中,由于列车轴重提高和运量增加,既有中小跨混凝土桥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害。为保证桥梁在重载运输下的长期运营安全,采用换梁的方法对其进行强化改造。为检验所换新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对所换新梁进行研究。本文以朔黄铁路保衡路中桥换梁后8m钢-混结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的方法,对21t、23t、25t和30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的8m钢-混结合梁的受力性能及运营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重载铁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满足扩能改造要求的钢-混结合梁的发展现状。(2)对满足扩能改造要求的钢板梁桥的受力机理、构造和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阐述。(3)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civil建立8m钢-混结合梁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在恒载和21t、23t、25t和30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的变形、主应力和动力特性,找到应力幅较大处作为疲劳细节,依据规范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梁跨中挠度、钢梁上翼缘正应力、下翼缘正应力、混凝土顶板的正应力、动力特性、疲劳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4)通过运营性能试验,得到新换钢-混结合梁结构在运营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横向振幅、跨中竖向振幅、跨中动挠度、跨中动应变以及桥墩墩顶横向振幅等运营性能指标,并与规范中的相关量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新换钢-混结合梁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与换梁前运营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检验换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换梁效果显着且换梁后的实测值均满足规范要求。

史斌[4](2018)在《重载货运对铁路设施的影响及强化措施研究 ——以朔黄铁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既有铁路线桥隧等基础设施建立在25吨轴重基础之上,既有重载铁路开行30 t及以上轴重重载列车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重点评估基础设施的适应性,采取必要的强化、改造措施。运行30 t轴重下铁路线路设施的适应性以及如何强化成为既有铁路发展30 t轴重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朔黄铁路为例,通过大轴重实车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研究分析了大轴重货车下基础设施强度以及疲劳寿命性能,同时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开展了朔黄铁路实现大轴重重载运输基础设施强化改造技术研发,包括:桥涵结构加固新技术和新工艺、新型重载轨道结构与部件设计与研制,部分强化措施已应用于示范工程并进行了重载列车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各项强化改造措施合理可行,基础设施强化改造后能满足30 t轴重重载列车开行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马遥遥[5](2018)在《重载列车与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耦合振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为代表的大跨度铁路军用梁,在战时后勤保障及平时突发事件的铁路抢修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列车轴重的不断增加,通过研究八七型梁在C70型重载货车作用下的动力行为,进一步分析八七型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多体动力学的发展,利用软件模拟仿真成为研究车-桥耦合作用的主要手段。在国内外关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车-桥动力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本文利用ANSYS中BEAM188单元建立了五种跨度八七型梁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钢梁的自振频率及振型,并对自振特性进行评价。在多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UM中体、铰、力元等元素建立了42自由度车辆模型。通过轮轨关系对车桥模型建立连接,以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激励,在轮轨接触面上的离散信息点进行数据交换。通过计算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验证了车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UM对C70型重载货车编组通过各跨度八七型梁产生的动力响应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研究桥梁跨度、运行车速、不平顺条件、编组形式等参数对桥梁及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各种跨度八七型梁横向刚度较弱,竖向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达到共振车速时,车桥动力响应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轨道不平顺条件的改变使车辆动力响应发生显着变化;重空混编、空车编组较重车编组动力响应大,为保证安全需限制运行速度;结合分析数据,对重车编组在各跨八七型梁的安全运行速度给出合理建议值,仅供参考。

张葆妍[6](2014)在《后加预应力拉索加固铁路桥梁的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列车速度和载重量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既有铁路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桥梁的横向振动问题逐渐被重视。对于出现问题的桥梁,应选用经济合理的加固技术,恢复和提高桥梁的使用功能。本文主要针对桥梁的横向振幅超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后加预应力拉索加固铁路桥墩的新型加固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加固原理、加固用拉索的选择以及钢箍的设计。本文以大准线下脑亥西沟大桥为实例,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对单墩和全桥进行建模分析计算。对单墩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拉索的加固位置、拉索的初应力、拉索的布置角度对铁路桥墩动力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工程建议值;结合桥梁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拉索布置形式。对全桥进行建模分析,首先研究了加固单墩对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其后对有病害桥墩全部加固,经过方案比选,确定了一种最优拉索布置形式;最后,与常用的增大截面法进行对比,本文的方法更加节约成本,是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法。

宣海富[7](2014)在《重载化线路80m下承式钢桁梁桥横向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载铁路运输是缓解我国铁路运能紧张局面、使我国铁路运能进一步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一种特别有效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同时也是我国今后铁路货运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大批客运专线的相继运营,既有线的运输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有计划、有选择地对既有铁路线进行重载化技术改造,开行大轴重重载列车,即能充分利用既有线设备条件,又能节约大量资金投入,从而达到增加线路运输能力、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的目的。随着很多既有铁路线上重载列车的开行和列车速度的提高,铁路线上既有桥梁横向刚度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横向振幅超过《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现象普遍发生,严重时将会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因此给既有铁路线重载化过程中桥梁的横向加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跨度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在列车重载化运营过程中,横向振幅超过《铁路桥梁检定规范》安全限值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整治措施并分析了其加固效果。所做具体工作如下:(1)对跨度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进行横向加固措施研究。首先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钢桁梁桥加固方法,然后具体分析了钢桁梁桥的横向加固机理,根据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的加固技术要求,提出具体的横向加固措施,并且提出多种加固方案。(2)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加固前后跨度80m栓焊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进行静力分析,验算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的挠度和强度,并分别分析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的空间自振特性,对比分析其加固效果。(3)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固前后跨度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分析加固前后钢桁梁桥的跨中最大动挠度、跨中最大横向振幅和跨中最大横向振动加速度,并分析其加固效果。本文针对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在既有线重载化过程中的横向加固技术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的具体加固整治方案,对国内其它类似钢桁梁桥的加固整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龙卫国[8](2013)在《既有重载铁路桥梁提高轴重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国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增大轴重能够显着提高运输效率,重载运输发达国家大多是在没有进行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既有线改造采用预防性养护维修体制和完善轮轨管理等措施来实现重载运输。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重载铁路大秦线和朔黄线主要开行21t-25t轴重0.5-2万吨重载列车,年运量大,列车开行密度高,但在养护维修和轴重两个方面与国外重载铁路存在较大差距。提高轴重会给既有铁路桥梁带来新的挑战,解决既有桥梁对轴重提高的适应性将成为制约既有重载铁路运输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从重载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的角度出发,以朔黄重载铁路为工程背景,进行了以下创新研究:(1)将转向架分为摇枕和侧架两部分,建立车体、摇枕、侧架和轮对等多刚体组成的车辆空间振动分析模型,改进传统将转向架作为一个整体的车桥耦合分析模型,使其更接近货车实际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货车车辆的作用特征;将轨枕和道床视为刚性Euler梁,利用均布线性弹簧和阻尼模拟道砟,建立三层(钢轨、轨枕和道床)支撑体系的有砟轨道结构空间振动模型;将轨道结构与桥梁结构的相互作用离散成一系列点与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轨桥之间采用连续均布线性弹簧和阻尼连接,考虑轨道系统不平顺的影响,建立重载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及有限元形式的微分方程。(2)基于提出的重载铁路桥梁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利用MATLAB及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开发重载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的三维动力分析仿真软件HTBS1.0:以朔黄重载铁路温塘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营运列车和试验列车作用下重载铁路桥梁综合动力性能现场试验研究,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和仿真计算软件的可靠性。(3)研制基于WIFI+3G的重载铁路桥梁服役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诊断与报警系统五大部分构成,可实现无线网络传输和在任何有Internet网的地方都能实时观测重载铁路桥梁在运营中的动态行为,并根据评定指标设置了桥梁各项指标限值,当桥梁某一指标到达或超过限值时,系统将自动报警。(4)基于国内外铁路桥梁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确定既有重载铁路桥梁的服役状态评定指标,并以朔黄重载铁路温塘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理论分析、在线监控结果和试验结果,对其服役状态进评估,并分析其对提高轴重的适应性。(5)针对朔黄重载铁路温塘河特大桥的轴重提高到28t-40t的辅助钢梁、分离式主梁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和自平衡体外预应力等三种加固改造方案,进行静力性能、动力性能和适应的具体轴重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理论分析与部分试验研究结果,得到重载铁路桥梁不同加固方案适应的轴重和行车速度。

张传东,李荣昌,陈学民,张晶[9](2011)在《既有铁路重载化桥梁问题分析与对策》文中提出在不断向重载化发展的形势下,既有铁路桥梁必须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和加强,本文从存在问题的理论分析、工程实践总结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技术对策,进行了全面有益的分析探讨,以便使桥梁设备更好地适应既有线重载化发展的运营要求,以期更好地指导运营管理的实践,确保实现重载化发展的运输效率及铁路运营安全。

蒋超[10](2010)在《采用粘滞阻尼器抑制中小跨度铁路钢桥横向振动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铁路在1997-2007年间先后进行了六次铁路大提速,经过6次大面积提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建设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最高行车速度可达到甚至超过400 km/h。列车提速后,既有铁路桥梁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桥梁横向刚度不足。桥梁横向振动幅度过大,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性,是铁路提速的最大障碍,是全线提速的“瓶颈”。因此,对既有线上的桥梁进行加固抑制其横向振动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本文采用耗能减震加固方法中的粘滞阻尼器对既有铁路桥梁进行加固,探讨采用粘滞阻尼器抑制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的可行性以及效果。首先,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公式的结果确定了数值模拟分析加载方式。其次,总结前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采用SAP2000软件对列车过桥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对列车质量、速度等因素对桥梁横向振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从分析结果中,确定列车通过铁路桥梁时桥梁工作性能的最不利情况。再次,本文通过SAP2000软件对粘滞阻尼器在铁路桥梁上的布置位置及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模拟分析,阐述了粘滞阻尼器不同布置位置及方式对铁路桥梁横向振幅的影响,并对阻尼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阻尼器实行参数优化,用较经济合理的方式布置阻尼器达到抑制桥梁横向振动的目的,从而指导实际工程中的桥梁横向振动加固。最后,本文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总结,从计算模拟分析中可以看出,采用粘滞阻尼器抑制铁路桥梁横向振动是可行的,并且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既有铁路钢板梁横向振幅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既有铁路钢板梁横向振幅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劣化的既有铁路简支梁桥横向振动振动特性分析及加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桥梁线路概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既有铁路桥梁的劣化
    2.1 混凝土桥梁损伤因素及其机理
        2.1.1 钢筋锈蚀对结构的影响
        2.1.2 混凝土碳化对结构的影响
        2.1.3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影响
        2.1.4 混凝土表面损伤及强度的下降
        2.1.5 横隔板损伤分析
    2.2 既有桥梁检查情况
        2.2.1 梁体病害
        2.2.2 支座病害
        2.2.3 墩台病害
        2.2.4 基础病害
    2.3 本章小结
3 既有桥梁的横向振动
    3.1 铁路桥梁横向振动标准
        3.1.1 桥梁横向设计规范
        3.1.2 桥梁横向检定规范
    3.2 桥梁横向振动实测值
        3.2.1 桥梁横向振动特性
        3.2.2 桥墩横向振动特性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有限元理论桥梁横向特性分析
    4.1 桥梁模型的建立
        4.1.1 桥梁结构参数与荷载布置
        4.1.2 桥梁损伤工况模拟
        4.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桥梁横向静力等效分析
        4.2.1 横隔板整体损伤
        4.2.2 横隔板上部损伤
        4.2.3 横隔板下部损伤
    4.3 桥梁横向自振频率分析
        4.3.1 横隔板整体损伤
        4.3.2 横隔板上部损伤
        4.3.3 横隔板下部损伤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5.1 车辆振动性能评定标准
        5.1.1 车辆安全性标准
        5.1.2 车辆平稳性标准
    5.2 建立车-桥耦合模型
        5.2.1 车-桥耦合分析
        5.2.2 车-桥耦合系统激励
        5.2.3 车-桥耦合模型
    5.3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5.3.1 横隔板整体损伤
        5.3.2 横隔板仅上部损伤
        5.3.3 横隔板仅下部损伤
    5.4 本章小结
6 桥梁横向加固及动力分析
    6.1 加固方案
        6.1.1 加固原则
        6.1.2 加固设计
        6.1.3 加固模型建立
    6.2 桥梁加固后动力响应
        6.2.1 桥梁自振频率
        6.2.2 桥梁及车辆动力响应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重载铁路桥梁典型病害及桥梁状态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重载铁路的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桥梁评估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重载铁路桥梁的受力特性
    2.1 我国铁路活载标准状况
    2.2 桥梁的静力分析
    2.3 桥梁的动力分析
    2.4 重载体铁路桥梁的检测
    2.5 本章小结
3 重载铁路桥梁典型病害分析
    3.1 概述
    3.2 主梁病害机理分析
    3.3 桥墩和基础病害
    3.4 支座病害
    3.5 桥面系及其他病害
    3.6 本章小结
4 重载铁路桥梁的状态评估
    4.1 概述
    4.2 桥梁评估方法
    4.3 评价体系的建立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重载铁路桥梁状态评定等级
    4.6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
    5.1 研究背景
    5.2 桥梁的状态评估
    5.3 桥梁维修与加固管理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重载运输条件下在役8m钢-混结合梁运营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重载铁路的发展
        1.1.1 国外重载铁路发展现状
        1.1.2 国内重载铁路发展现状
    1.2 钢-混结合结构的发展
        1.2.1 典型换梁工程实例
        1.2.2 钢-混结合梁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钢-混结合梁受力机理
    2.1 钢-混结合梁的作用机理
        2.1.1 钢混结合梁的弹性分析方法
        2.1.2 有效分布宽度和剪力滞系数的计算方法
        2.1.3 栓钉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2.2 钢板梁构造及机理
        2.2.1 主梁
        2.2.2 端加劲肋
        2.2.3 竖向加劲肋和水平加劲肋
    2.3 钢板梁的动力性能
        2.3.1 动力性能评定
        2.3.2 梁的自振特性
        2.3.3 钢板梁动力特性评定标准
        2.3.4 钢板梁桥疲劳寿命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混结合梁静动力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模型简介
        3.1.1 桥梁模型简介
        3.1.2 有限元计算模型
    3.2 恒载及恒载—活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结合梁静力分析
        3.2.1 恒载及恒载—活载作用下钢-混结合梁变形分析
        3.2.2 恒载—活载作用下钢-混结合梁的正应力分析
    3.3 动力特性分析
        3.3.1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3.3.2 模态结果与分析
    3.4 疲劳计算
        3.4.1 疲劳细节
        3.4.2 疲劳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载铁路8m简支梁换梁前后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换梁前、后运营试验内容
        4.2.1 换梁前试验内容
        4.2.2 换梁后试验内容
    4.3 换梁前试验结果
    4.4 换梁后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重载货运对铁路设施的影响及强化措施研究 ——以朔黄铁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外重载铁路现状
        1.1.1 美国
        1.1.2 南非
        1.1.3 澳大利亚
    1.2 国内重载铁路现状
        1.2.1 大秦铁路
        1.2.2 朔黄铁路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桥涵结构状态评估与强化改造技术
    3.1 桥涵改造活载标准
    3.2 既有桥涵结构适应性评估
        3.2.1 钢筋混凝土梁
        3.2.2 钢筋混凝土涵
        3.2.3 预应力混凝土梁
        3.2.4 钢桁梁
        3.2.5 墩台与基础
        3.2.6 桥梁支座
    3.3 既有桥涵结构重载强化改造技术
        3.3.1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
        3.3.2 荷载调配式辅助钢梁加固技术
        3.3.3 钢-混结合梁技术
        3.3.4 钢桁梁加固技术
        3.3.5 涵洞加固技术
        3.3.6 墩台基础加固技术
        3.3.7 新型重载支座改造技术
    3.4 桥涵结构验证试验
        3.4.1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验证
        3.4.2 荷载调配式辅助钢梁加固技术验证
        3.4.3 钢-混结合梁技术验证
        3.4.4 钢桁梁加固技术验证
        3.4.5 涵洞加固技术验证
    3.5 小结
        3.5.1 桥涵结构评估技术
        3.5.2 桥涵结构强化技术
第四章 轨道结构状态评估与强化技术
    4.1 轮轨动力学仿真分析
        4.1.1 仿真分析模型
        4.1.2 轮轨动力仿真分析
    4.2 既有轨道结构适应性评估
        4.2.1 大轴重货车下荷载特征
        4.2.2 小半径曲线适应性分析
        4.2.3 轨道部件适应性分析
        4.2.4 道岔适应性分析
    4.3 轨道结构强化改造技术
        4.3.1 新型重载轨枕与扣件
        4.3.2 SH-J型强化扣件
        4.3.3 刚性基础轨道结构优化
        4.3.4 重载道岔技术
        4.3.5 75kg/m钢轨移动闪光焊
        4.3.6 轮轨型面匹配
    4.4 综合试验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30t轴重下基础设施评估技术
        5.1.2 基础设施强化改造技术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重载列车与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耦合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应急抢修钢梁概述
    1.2 车桥耦合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2.1 桥梁结构动力学方程
    2.2 工程背景
        2.2.1 组成结构
        2.2.2 设计主要参数
        2.2.3 桥梁结构简图
    2.3 有限元模型
    2.4 自振特性分析
        2.4.1 五种不同跨度八七型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4.2 计算结果分析
    2.5 桥梁自振频率评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及仿真模型
    3.1 UM软件简介
    3.2 车辆模型的建立
        3.2.1 系统定义四要素
        3.2.2 车辆动力学参数
        3.2.3 车辆模型的建立
    3.3 轮轨关系
        3.3.1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3.3.2 轮轨法向力计算
        3.3.3 轮轨蠕滑力计算
    3.4 系统激励源
        3.4.1 轨道几何不平顺
        3.4.2 轨道不平顺的功率谱统计
    3.5 车辆运行稳定性分析
    3.6 ANSYS与UM软件联合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桥耦合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4.1 列车运行安全性与振动性能评价标准
        4.1.1 列车运行安全性
        4.1.2 列车运行振动性能
    4.2 桥梁结构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4.2.1 桥梁竖向挠度
        4.2.2 桥梁横向振幅
        4.2.3 桥梁振动加速度
    4.3 本章车桥振动动力性能评价标准的选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桥耦合系统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5.1 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5.1.1 64 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5.1.2 72 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5.1.3 80 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5.1.4 88 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5.1.5 96 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5.2 桥梁跨度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5.3 运行车速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5.4 轨道不平顺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5.5 货车编组形式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车桥耦合系统车辆动力响应分析
    6.1 重载列车通过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6.1.1 重载列车通过64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6.1.2 重载列车通过72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6.1.3 重载列车通过80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6.1.4 重载列车通过88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6.1.5 重载列车通过96m八七型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6.2 桥梁跨度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
    6.3 运行车速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
    6.4 轨道不平顺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
    6.5 货车编组形式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后加预应力拉索加固铁路桥梁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铁路桥梁的桥墩类型
    1.3 铁路桥梁横向振幅超限原因
    1.4 现有旧桥墩加固技术
        1.4.1 增大截面加固技术
        1.4.2 包裹FRP片材加固技术
        1.4.3 嵌入式加固技术
        1.4.4 体外预应力法加固技术
    1.5 本文工作
2 桥梁概况及加固方案概述
    2.1 桥梁概况及病害情况
    2.2 《铁路桥梁检定规范》中对桥墩自振频率和横向振幅的规定
    2.3 加固方案概述
        2.3.1 加固原理
        2.3.2 加固用拉索的选择
        2.3.3 钢箍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单缴的加固设计及自振频率分析
    3.1 加固前桥墩的自振频率分析
        3.1.1 桥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2 运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3.1.3 加固前桥墩的自振频率分析
    3.2 拉索加固位置的选择
    3.3 拉索初应力对桥墩自振频率的影响
        3.3.1 不同拉索初应力下桥墩自振频率分析
        3.3.2 预应力构件的柱效应
    3.4 拉索的角度对桥墩自振频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加固前后全桥的动力响应分析
    4.1 瞬态动力分析在ANSYS中的实现
    4.2 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方法
        4.2.1 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描述
        4.2.2 国内外典型轨道谱
    4.3 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加固前全桥的动力响应分析
        4.3.1 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自振频率分析
        4.3.2 加固前全桥的动力响应
    4.4 加固后全桥的动力响应
        4.4.1 加固单墩对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4.4.2 加固全部激对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
    4.5 经济性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重载化线路80m下承式钢桁梁桥横向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重载铁路概况
        1.1.2 既有线重载化的必要性
        1.1.3 既有线重载化线路上桥梁加固的必要性
    1.2 桥梁加固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跨度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横向加固措施研究
    2.1 钢桁梁桥常用加固方法简介
    2.2 简支钢桁梁桥横向加固机理分析研究
        2.2.1 加固上、下平纵联
        2.2.2 加固弦杆
    2.3 简支钢桁梁桥横向加固主要措施
    2.4 加固方案的选取
    2.5 各加固方案加固效果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3 跨度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加固前后静力仿真分析
    3.1 大型通用土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简介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3.3.1 单元特性
        3.3.2 计算方法
    3.4 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静力分析结果
        3.4.1 加固前简支钢桁梁桥静挠度和应力的计算
        3.4.2 加固后简支钢桁梁桥静挠度和应力的计算
    3.5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3.5.1 桥梁固有振动分析的有限元法(振动方程的建立)
        3.5.2 特征方程的求解方法
    3.6 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自振特性的分析结果
        3.6.1 加固前简支钢桁梁桥自振特性的计算
        3.6.2 加固后简支钢桁梁桥自振特性的计算
    3.7 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的对比分析
        3.7.1 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挠度和强度对比分析
        3.7.2 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自振频率对比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跨度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加固前后动力仿真分析
    4.1 大型土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4.2 桥梁横向振动机理及计算方法
        4.2.1 桥梁横向振动机理
        4.2.2 计算方法
    4.3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 加固前后简支钢桁梁桥的动力仿真分析
        4.4.1 80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动力响应评价指标
        4.4.2 列车编组方式及速度等级
        4.4.3 加固前简支钢桁梁桥的动力响应
        4.4.4 加固后简支钢桁梁桥的动力响应
    4.5 加固前后钢桁梁桥的动力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既有重载铁路桥梁提高轴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重载铁路桥梁动力学
    1.3.2 重载铁路桥梁监控与评估
    1.3.3 既有重载铁路桥梁加固
1.4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重载铁路列车-有砟轨道-桥梁动力学分析理论
2.1 引言
2.2 重载列车车辆动力分析模型
    2.2.1 重载列车车辆模型
    2.2.2 重载列车车辆各构件所作的功
    2.2.3 车辆有限元形式的空间振动微分方程组
2.3 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
    2.3.1 有砟轨道空间振动分析
    2.3.2 有砟轨道空间振动方程
2.4 重载铁路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2.4.1 局部坐标下的空间梁单元刚度矩阵
    2.4.2 局部坐标下的空间梁单元质量矩阵
    2.4.3 局部坐标下的空间梁段单元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2.4.4 阻尼矩阵
    2.4.5 重载铁路桥梁空间振动有限元微分方程
2.5 重载列车-有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2.5.1 车辆与轨道的耦合关系
    2.5.2 桥梁与轨道的耦合关系
    2.5.3 轨道不平顺分析
    2.5.4 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载铁路列车-有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学计算软件及验证
3.1 引言
3.2 重载铁路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计算软件
3.3 重载铁路桥梁现场综合动力性能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4 正常运营重载列车通过桥梁的动力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
    3.4.1 试验概况
    3.4.2 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载铁路桥梁服役状态的在线监控
4.1 引言
4.2 重载铁路桥梁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4.2.1 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4.2.2 在线监控系统的描述
4.3 重载铁路桥梁在线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
    4.3.1 在线监控数据采集设备
    4.3.2 在线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与信号调理
4.4 重载铁路桥梁在监控数据的远程传输
    4.4.1 不同监控数据的远程传输方法
    4.4.2 监控数据远程传输方案
4.5 重载铁路桥梁在线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监控软件
    4.5.1 数据处理与存储方案
    4.5.2 在线监控软件系统
4.6 重载铁路桥梁服役状态实时监控示范工程
    4.6.1 实际工程测点布置
    4.6.2 实时监测数据及其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重载铁路桥梁服役状态评定及提高轴重的适应性分析
5.1 引言
5.2 铁路桥梁状态评定的原理与依据
    5.2.1 评定原理
    5.2.2 理论依据
    5.2.3 试验依据
5.3 评定标准的确定
    5.3.1 桥梁自振特性
    5.3.2 桥梁的振动响应
    5.3.3 列车运行动力指标
    5.3.4 本文所采用的评定标准及依据
5.4 朔黄重载铁路桥梁的状态评定及提高轴重的适应性
    5.4.1 温塘河特大桥服役状态评定
    5.4.2 提高轴重适应性分析
    5.4.3 提速适应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大轴重列车的既有重载铁路桥梁加固方法
6.1 引言
6.2 适应大轴重列车的既有重载铁路桥梁加固方法
    6.2.1 辅助钢梁加固法
    6.2.2 分离式主梁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
    6.2.3 桥梁结构自平衡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6.3 三种加固方法的静力性能分析比较
    6.3.1 辅助钢梁加固法的静力性能
    6.3.2 分离式主梁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的静力性能
    6.3.3 桥梁结构自平衡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静力性能
    6.3.4 三种加固法的静力性能比较
6.4 三种加固方法的动力性能分析比较
    6.4.1 辅助钢梁加固法的动力性能
    6.4.2 分离式主梁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的动力性能
    6.4.3 桥梁结构自平衡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动力性能
    6.4.4 三种加固法的动力性能比较
6.5 重载铁路桥梁加固后提高轴重的适应性分析
    6.5.1 加固桥梁未加固桥墩提高轴重的适应性分析
    6.5.2 既加固桥梁又加固桥墩提高轴重的适应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创新工作
7.2 主要研究结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10)采用粘滞阻尼器抑制中小跨度铁路钢桥横向振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2.1 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的原因
        1.2.2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1.2.3 上承式钢板梁桥
        1.2.4 钢桁梁桥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数值模拟分析理论基础
    2.1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概述
        2.1.1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演进
        2.1.2 国内车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固定简谐荷载作用下梁的动力响应
        2.2.2 匀速移动常量力作用下梁的动力响应
        2.2.3 匀速移动简谐力作用下梁的动力响应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列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1 桥梁横向振动性能评价的相关规定
        3.1.1 桥梁横向振幅的相关规定
        3.1.2 桥梁自振频率的相关规定
        3.1.3 桥梁横向加速度的相关规定
    3.2 计算模型
    3.3 列车运行速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3.1 客车运行速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模拟分析
        3.3.2 货车运行速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模拟分析
    3.4 列车质量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4.1 客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分析
        3.4.2 空载货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分析
        3.4.3 重载货车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分析
    3.5 列车荷载激振频率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5.1 客车荷载频率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5.2 空载货车荷载频率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5.3 重载货车荷载频率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粘滞阻尼器对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的抑制作用
    4.1 粘滞阻尼器概述
        4.1.1 液体阻尼器的历史
        4.1.2 粘滞阻尼器工作性能及特点
    4.2 阻尼器位置及布置方式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4.2.1 阻尼器布置方式对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4.2.2 阻尼器布置位置对桥梁横向振动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值模拟分析及粘滞阻尼器设计
    5.1 粘滞阻尼器设计概述
    5.2 数值分析及粘滞阻尼器参数优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既有铁路钢板梁横向振幅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劣化的既有铁路简支梁桥横向振动振动特性分析及加固[D]. 孙龙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2]重载铁路桥梁典型病害及桥梁状态分析与评估[D]. 李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3]重载运输条件下在役8m钢-混结合梁运营性能试验研究[D]. 李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4]重载货运对铁路设施的影响及强化措施研究 ——以朔黄铁路为例[D]. 史斌.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5]重载列车与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耦合振动分析[D]. 马遥遥.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6]后加预应力拉索加固铁路桥梁的力学性能研究[D]. 张葆妍.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7]重载化线路80m下承式钢桁梁桥横向加固技术研究[D]. 宣海富.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5)
  • [8]既有重载铁路桥梁提高轴重适应性研究[D]. 龙卫国. 中南大学, 2013(02)
  • [9]既有铁路重载化桥梁问题分析与对策[A]. 张传东,李荣昌,陈学民,张晶. 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 2011
  • [10]采用粘滞阻尼器抑制中小跨度铁路钢桥横向振动的研究[D]. 蒋超. 燕山大学, 2010(08)

标签:;  ;  ;  ;  

现有铁路钢板梁横向幅度超限原因及减振措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