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技术来源的 IT 企业可以为其他最终企业用户做什么?

作为技术来源的 IT 企业可以为其他最终企业用户做什么?

一、作为技术源头的IT企业能够为其它终端企业用户作些什么呢(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8)在《ZX公司IT服务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以下背景展开。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应用建设过渡到运营为主的重要阶段。企业级用户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如何管理、维护和利用好专业复杂的IT系统,最大化的发挥信息系统效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对于一家创业型的IT服务企业而言,如何通过完善营销策略,提高竞争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抵抗竞争。具体而言是指,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为IT行业带来良好发展契机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典型IT企业如何主动适应这一快速的市场变化,突破既有业务的羁绊,把握好IT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挖掘和开发信息化带来的潜在市场,有效地制定营销战略,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并快速占领市场。因此,本研究分析了IT服务行业现状,从内部现状和竞争情况分析了ZX公司IT服务产品的局面,在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结合SWOT分析确定ZX公司IT服务产品的战略定位。其次,基于战略定位,制定ZX公司的IT产品在产品类型、价格制定策略和市场推广计划等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产品策略的主要措施是,开发HITSM运营服务产品、HITSM工具服务产品并提供咨询与解决方案服务。价格策略上,除了项目型价格策略外,主要采用PPP型购买服务价格。在市场推广计划上,针对医疗垂直客户群、投资型客户、合作伙伴型客户、政府类型目标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在具体的开发措施上可以采用重点开展政策层意识形态引导与推广、业务信息化层推广、技术层推广、用户圈效应推广、区域战略性推广以及合作类推广策略。本文尝试利用营销管理理论并在结合市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公司在战略转型期遇到的营销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探索出适合ZX公司在这个特殊阶段IT服务产品的营销战略,进而对相关企业提供借鉴。最后,提出服务产品经营战略的实施保障,包括行业标准化的建立,市场和技术团队建设、响应体系构建及反馈体系等内容。

孙屹[2](2017)在《浪潮集团大数据管理能力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而电子商务在历经三十八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全面进入消费者日常生活、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政府事务管理当中,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风险问题。数据管理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为电子商务经济单元的日常运作提供技术支持,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成败。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理念,脱颖而出,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数据管理手段。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创新数据管理平台将成为助力电子商务业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的定义和电子商务的有关内容,并通过阅读当前国内外学者或研究机构在电子商务数据管理、大数据技术方面的研究资料,对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概念、技术原理、数据模型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进行理论分析。另外,结合当前电子商务活动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还分析研究了不同电子商务应用的创新模式,从管理理念的转变到新型管理方式的探索,总结了数据驱动管理的应用价值。最后,重点结合案例企业——浪潮集团的云海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介绍,本研究从大数据资源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预测能力这三个维度来剖析大数据能力,并以实际效益检验大数据的管理效力。本文根据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是低效的,而大数据技术完全契合电子商务的数据特性,大数据管理驱动方式基本能够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案例研究也充分证明大数据平台发挥出了超预期的管理能力,各试点平台均已取得巨大效益。大数据管理能力是切实存在的且能够在行业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从研究还是实用的视角来看,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数据管理都是目前最为恰当的方式。最后,本文依据上述结论对大数据管理如何在电子商务中发挥更大价值提出一些借鉴性建议,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尹若男[3](2017)在《移动终端的营销策略研究 ——以中国市场苹果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兴起和快速发展的移动终端电子设备企业加入到互联网及零售行业。手机、便携式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个人消费品。各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竞争和压力非常激烈,国外大牌从“Black Berry”到“Motorola”在近几年都被市场逐步的淘汰,小规模的国有品牌以微薄的利润辛苦生存。期间,相继涌现了三星阶段性的快速崛起,其契机主要是通过大屏手机和Galaxy系列的发布面世带动移动终端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攀升,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继Note7之后的产品销量便区于平淡。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苹果公司成功的通过iPhone手机系列开启了智能手机新时代,随后,从iPhone 1代只有少数人知晓到iPhone 4的名声大噪,再到iPhone 4S的销售狂潮,iPod系列重新定义了音乐播放器,iPad平板电脑将便携式电脑和移动办公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中国日趋萧条的移动终端市场对比,苹果产品的一路热销,迅速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的30%以上的份额,这一销售的成功除了苹果产品在设计、创新等方面的本身特质外,和苹果公司成功的营销策略与行之有效的执行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结合市场营销的基本概论,以苹果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移动终端销售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结合SWOT分析研究手段,总结和概括苹果公司在移动终端营销策略的主要特点,优劣势,并通过与目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华为公司进行营销策略对比,得出针对苹果公司可执行的改进营销方案。希望对中国的移动终端企业营销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撰写本文是参见了国内外学者及各界近年来对于苹果公司营销策略的相关信息资料。案例分析部分从企业营销理论出发,结合笔者在企业中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其营销策略和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

刘骐宁[4](2016)在《基于大数据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分析文献、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商业模式进行综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各要素的影响,进而研究各要素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各环节的影响程度,并得出基于大数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然后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与访谈获得数据,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分析结果对北京大数据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应用进行优化与评价。文章对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的构成划分为九个要素,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收入来源、成本结构,并依据其共性归结为价值主张、客户层面、设施层面、财务层面四部分,进而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四部分的影响机理。然后,文章选取高端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七个环节中的六个知识密集型环节进行研究,即设计研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制造、订单处理、以及批发零售环节。将六大知识密集型环节归结为设计研发、物流、制造、市场四个环节,进而分析大数据作用下的商业模式各要素对上述四个环节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大数据对前端产生的影响最大,后端次之,中端最小。进而文章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三个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分别是通过大数据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建立大数据收集共享平台,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走向。并通过案例证明了所提出理论的正确性。最后,文章根据调研结果给出六点建议:树立高端装备产业中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安全观,加强对高端装备产业中大数据应用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开展高端装备产业中大数据应用的商业模式研究与经验交流,建设北京高端装备产业大数据应用云中心,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大数据应用予以支持,以及企业制定大数据战略,加大科研力度,重视人才引进。

李昂[5](2014)在《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科技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时代大潮中悄然发生着改变。就如同越来越轻薄的手机一样,数字化、便携化、移动化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消费和生活服务选择的重要标准。在出版产业同样如此。传统的出版形态被数字化大潮不断冲击,新型出版形态纷纷涌现,出版领域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纷繁竞争局面。其中,移动阅读终端出版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出版方式。移动阅读终端出版指的是内容供应商将数字化转制的文字、图片、流媒体等信息数据,通过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移动网络发放到用户个人所持有的移动阅读终端硬件设备上,供其进行在线或离线阅读的出版形式。随着商用3G、4G网络的逐渐普及,为移动阅读终端出版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技术条件,加之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传统出版单位开始重视数字出版市场所带来的大量优质内容资源,移动阅读终端出版有希望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数字出版形式。移动阅读终端出版的逐渐普及在技术上是传统出版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使得被传播的数字化信息内容不再受到与载体绑定的束缚,给予内容产品交易行为极大的自由性,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消费流程。因此,移动阅读终端出版在给出版产业带来新鲜血液和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产业结构、运作方式、利益格局、乃至于出版观念都面临着重新大洗牌。我国由于在数字出版领域发展起步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较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政策指导、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等方面仍然还不够健全。如何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次研究将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层面对我国的移动阅读终端出版产业进行研究。首先在理论上归纳提炼出移动阅读终端出版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通过对国内数字出版及移动阅读终端出版市场的现状考察,分析总结出移动阅读终端出版行业在产业链、市场运营、内容体量、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亚马逊模式、苹果模式、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等成功案例的借鉴,提出对我国相关产业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郭宇[6](2014)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被称为是即大型机/小型机时代、个人电脑时代、桌面互联网时代之后改变世界的第四波信息浪潮。移动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其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传统行业规则。电信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面对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多重冲击,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优势正逐步削弱。把握移动互联网的重大创新机遇,探索移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重新赢得行业竞争主导地位的关键。国内外学术界目前对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研究较为分散,从不同角度、不同利益方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类型做了不同程度的归纳和总结,主要观点为移动互联网是以价格免费为基础,以草根大众为服务对象,以信息传递扁平化为特征,但对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索仍停留在实践层面,缺乏较为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企业,尤其是OTT企业,由于其具备开放合作包容的创新机制,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而目前国外运营商采用的智能管道/哑管道、开放平台、业务创新等战略都是非系统化、非结构化的和非全局化的商业模式转型策略。基于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国有体制特色以及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选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是决定电信运营商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核心,以电信运营商为研究主体,沿着不同层级商业模式的选择和执行展开研究。本文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特征、消费行为和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形式进行梳理,揭示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重大创新机遇及挑战;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发展和学术研究热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从各参与方视角筛选、提炼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主要商业模式的发展类型。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三个核心要素“互联网、终端、平台技术”的理解,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供需关系扭转的分析,得出了“支付、渠道和客户服务”三个新增核心要素的结论。本文在产业级层面,提出不同竞争地位的电信运营商应采纳不同的竞合策略,电信运营商要与移动互联网企业加快融合,形成“竞合”关系,通过“跨界经营”产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在企业级层面,提出智能管道战略下加快流量经营步伐,将智能管道与客户服务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在业务级层面,提出业务创新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两轮驱动,业务转型成功后可成为电商推广平台的创新建议。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提出了移动互联网边发展,边研究,边形成的理论体系本文深入比较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新经济、技术特性及消费行为模式。移动互联网具有碎片化、准确化和高隐私化等特点,既继承了桌面互联网的开放协作的特征,又继承了移动通信网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是两者的结合。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信息快速传递,信息资源被广泛共享,信息来源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开始更多地向电子化、虚拟化靠近。由此产生的海量大数据也被充分整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提出了基于“竞合”的产业跨界融合策略(产业级)本文通过建立移动互联网参与方的演化博弈模型,认为影响博弈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益分配机制、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系统的发展阶段,提出博弈双方可能收敛的四种进化稳定策略及系统演化特征改变的临界点。其中鞍点演化策略对初始条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文通过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OTT业务为例,提出了产业共赢的三种策略,就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而言,不推荐保护策略,建议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推行与OTT企业的合作策略,而实力较强的中国移动采取与OTT的竞争策略。(三)提出了基于用户大数据和流量经营的智能管道策略(企业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总结企业级商业模式的三种转型路径,即智慧模式、智能管道模式和哑管道模式,并提炼出影响企业级商业模式选择的六大关键要素,即网络建设、技术选择、终端、内容应用、计费模式和组织变革,通过层次分析法的量化决策方式得出选择智能模式相比较其它商业模式更为合理的结论。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提出对于国内三大运营商而言,成为智能管道的提供商是未来企业层面需遵循的商业模式,依托通信网络基础资源,同时又直面用户,用业务创新、管道模式创新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四)提出了围绕金融和技术创新的业务策略(业务级)本文以电信运营商信息导航业务(116114业务)为例,通过构建业务层面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形成四大重点反馈环,以用户规模和业务收入为导向,分析业务运营、网络投资、产业上下游整合、市场竞争程度分别对116114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电信运营商在经营某项具体业务时,必须以“门户经营、平台共享、开放合作”为理念开展技术和金融创新,整合资源,树立创新宽容失败的新观念,培养大企业家精神,发挥国有企业的领头羊作用。

牟少霞[7](2014)在《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应运而生,是智能终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选择。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具有移动性、即时性、私人性和方便性等特点,使得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交易活动、在线支付和其他综合服务活动得以实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各种商贸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成为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新的增长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起步较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爆发式增长,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其产业发展的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其也是未来企业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其需要更多的产业服务作为支撑,其产业链条将会更长,产业链状况更加复杂。其不确定发展环境的因素也较多,对产业链上的各主体未形成明确的分工。市场方面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瓶颈和挑战,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前景和趋势也未形成明朗,尚无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来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要获得持久利润,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成熟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对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移动电子商务和智能终端技术结合发展的基础上,对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了更加综合的商业模式研究。在移动电子商务相关理论、产业链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产业链相关方发展趋势和盈利模式进行了探索,对基于产业价值链以参与方为核心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进行了总结。结合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从产业链中智能终端的角度,对智能终端产业链与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就我国智能终端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在安全、支付产业监管、产业链协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外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获得启示,相应地提出了适应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发展的具体的策略建议。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基础上,对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使其发展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对经济产业提升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孟令全[8](2013)在《我国网上药店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上药店是指企业依法建立的,能够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实现与个人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进行医药商品的交易,是医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属B2C型交易模式。其主要功能是网上药品零售和在线药学服务。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优劣关系到用药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通过网上药店这种虚拟渠道所进行的药品交易,消费者的购药的安全保障系数会更低。网上药店需要加强内、外部的管理,使之良性发展。本文以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安全性为着眼点,在研究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别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接触性和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应用了管理学、虚拟企业、信息生态群落、规制等理论。首先,以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开展网上药店企业的影响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科学系统地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应用对网上药店企业的影响,包括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归纳总结了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网上药店应具备的条件,同时提取了网上药店管理的10个一般性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具有电子商务企业运作模式的意识,支撑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网络,复合型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的忠诚消费群体,口碑良好的诚信企业信用评价,信息传递流畅的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安全可靠、方便的网络支付工具,及时进行服务传递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对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其次,在得出网上药店管理的10个一般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工具对数据做相应的处理,推导出网上药店管理的8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包括相对宽松的外部运行的政策环境,口碑良好的诚信企业信用评价,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具有新型商业企业运作模式的意识,电子商务交易的忠诚消费群体,复合型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及时进行服务传递的物流配送体系,安全可靠、方便的网络支付工具。并针对关键性影响因素,试着给出成因的分析。再次,在得出网上药店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网上药店信息生态群落理论、电子商务的直接经济理论和虚拟企业理论的研究,梳理网上药店的交易过程理想化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即网上药店的规范化研究,分别给出网上药店交易特殊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提出需要加入药品入场的审计系统,从源头保证交易药品的安全。第四,基于网上药店的规范性研究及药品审计系统的引入,并结合药品不同于一般性的商品,面对虚拟的网络,药品的网上交易会放大对消费者伤害,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规制来规定网上药店交易主体的准入和规范交易行为,以此来降低风险。研究国内外网上药店的规制与监管,对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给以启示。第五,通过对网上药店信息生态群落理论的研究以及在网上药店关键影响因素和国内外规制的研究等的基础上,可将这些关键影响因素按不同解决主体分为政府、网上药店和第三方,并分别从这三个视角对网上药店的法规政策建设、网上药店企业美誉度培育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网上药店管理发展的可行性促进策略。最后,本文中也探讨了论文的进一步研究的想法,对于虚拟交易环境来说,网上药店的企业诚信对于网上药店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在论文中提到的网上药店的企业官方信用评价建设还是将来要研究的消费者对网上药店的评价体系,由于时间的原因,都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并没有做出更加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拟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进一步进行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继续完善本课题。

孙立宏[9](2012)在《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电信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越来越依赖于其组织创新能力、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与合作能力。电信行业的竞争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演变到产业链间的竞争,更升级到价值网络企业群之间的竞争。本文对电信价值网络的界定是指,以电信运营企业为核心,和内容提供商、系统提供商、设备终端提供商等各类企业所形成的一个集合体,资金、产品、信息、知识乃至人员等有形和无形资源都在这个集合体内流动与转移。电信价值网络作为特殊的、“虚拟的”、动态的网络组织形式,是以组织的存续性和利益关联为前提,以信任、学习、共享、合作与竞争结盟为内涵,并以网络化、虚拟化和动态性实时整合为标志,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组织形式。毫无疑问,电信价值网路内部的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各不相同。基于这一因素,电信价值网络内部拥有互补性知识的企业开始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心进行相互的合纵联合,最终形成了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已经成为电信价值网络形成的内在动因。因此,本文将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行为及机制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关策略,以提升电信价值网络的整体竞争力。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构造出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的行为模型,据此有针对性地对电信运营企业员工以及了解电信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做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了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细分成网络环境、转移能力、转移模式、转移环境、知识特征、成功的知识转移等7个1级变量,24个2级变量。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电信行业知识转移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得出电信行业各参与成员已经具备良好的知识转移认知意识和知识转移能力的结论。同时,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电信运营企业与价值网络内部其他企业知识转移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电信运营企业主导整个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过程的结论。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创造和谐的知识转移环境,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电信价值网络内的知识转移队伍中来,形成合作共赢的知识转移局面,进而凭借知识转移提升电信价值网络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成功的知识转移界定为最终实证模型的因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信价值网络结构的视角,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的主导知识转移包括电信运营企业向服务企业的知识转移以及服务企业向电信运营企业的知识转移。同时,鉴于电信价值网络的结构与特性,将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重点集中在电信运营企业接受网络内其他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随后,根据所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检验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删除不合理问卷数据,然后对变量作相关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问卷设计和数据质量。通过对电信价值网络主导知识转移模型的回归分析,本文得出影响价值网络内部知识成功转移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知识转移环境、知识转移模式、网络环境和知识转移能力。其中,电信企业价值网络内部的知识转移环境是影响知识有效转移最为显着的因素,良好的知识转移环境,将促使网络内知识的有效转移。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是知识有效转移的次显着因素,一般而言以编码和序列式的转移方式转移的知识更容易被接收,复杂和关系式的知识转移不易实现,必须要与所转移的知识相匹配才能够成功地实现知识转移。价值网络环境情况是知识有效转移的第三影响因素,电信价值网络的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知识的有效转移。电信价值网络内企业的知识转移能力是知识有效转移的第四个影响因子,且为正相关,也就是说,电信运营企业的知识接受能力越高、服务企业的知识传递能力越高及转移意愿越强烈,知识转移越趋于成功。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理论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价值网络的实际情况,为电信运营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管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促进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的机制,并围绕国内3G产业价值网络的知识转移,以国内某电信运营企业的3G业务运营为案例,剖析了该电信运营企业与终端厂家、内容及应用提供商、渠道合作商之间的知识转移策略与实践效果。针对价值网络内终端、内容、软件乃至互联网企业,应坚持开放性和一体化的原则,建立对所有内容、软件和互联网等电信价值网络内部企业均能够开放使用的“聚合平台”,搭建知识数据库与知识共享平台,建设良好的知识环境。该平台将集成更多性质的应用,设计出能够有效进行知识转移的知识共享平台,并保障知识在电信价值网络内部流动的通畅,从而促进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交流所涉及的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新知识的产生,达到知识共享“1+1>2”的效果,达到提升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重点研究了电信运营企业接受服务企业的知识转移模型。考虑到电信价值网络的规模逐渐增大,加入其中的服务企业也将越来越多,虽然电信运营企业和服务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仍是知识转移的主要过程,但服务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情况也将逐渐增加,下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应从服务企业角度进一步考量电信价值网络的知识转移过程。

杨全城[10](2011)在《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社会中,信息已成为和物质与能量并重的基础资源。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潮头正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内容产业也随之迅速兴起。值此之际,研究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撑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如何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这一主题,从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出发,结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剖析了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内涵、机理和实现路径,建立了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架构,分析了我国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要采取的调控方式,提出了促进我国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主要研究及创新性工作如下:1.将近年来经济界和理论界对信息内容产业的新发展、新认识,融入到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特征和范畴中,定义了信息内容产业。在阐述产业发展模式概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体系:链式发展模式解决产业组织形式问题,集群发展模式解决产业空间布局问题,融合发展模式解决产业信息内容来源问题。2.在明确信息内容产业链定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构成,即内容素材、内容创意、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内容消费、衍生品开发及配套服务;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就是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构建、延伸和整合,主要包括纵向链式发展、横向链式发展和混合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机理的实质是通过信息内容产业组织的持续变化,寻求分工深化和交易费用降低,实现产业价值增值;提出了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要用链式发展的思路,选择股权并购和战略联盟等纽带方式建立产业链,把握信息内容开发、产业终端掌控、衍生品拓展等链式发展的要点。3.在剖析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力在于集群主体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作用关系,集群发展具有获取整体效应、降低企业成本、催生新的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和打造“区域品牌”等优势;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内柔性生产组织网络的产生、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和缄默知识的传播,诠释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提出了借助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才优势、产业特色和资本技术等基础,按照信息内容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合理布局产业园区等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实现途径。4.在阐述产业融合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是信息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同其他产业及其内部的渗透、延伸和重组;从融合发展过程和融合发展中如何产生新的信息内容产业两个方面解释了融合发展的机理:信息内容产业在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一方面信息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其他产业,产生“隐性”信息内容产业,另一方面利用其他产业不断提供的“信息内容”,形成新的信息内容产业;提出了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推进产业链内融合和融合创新等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5.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信息内容产业要采取的调控方式,既要以市场为基础,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根据产业发展周期,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的调控主要依靠调控政策。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构建的目标、原则,建立了由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行政政策和思想政策四个方面构建的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二、作为技术源头的IT企业能够为其它终端企业用户作些什么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作为技术源头的IT企业能够为其它终端企业用户作些什么呢(论文提纲范文)

(1)ZX公司IT服务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
    1.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IT服务外部环境及客户需求分析
    2.1 IT服务与IT服务管理
        2.1.1 IT服务的进程和定义
        2.1.2 IT服务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2.1.3 IT服务外包
        2.1.4 IT服务模式的过渡与转变
    2.2 IT服务行业环境分析
        2.2.1 信息化行业由硬件建设转向软性服务需求引发契机
        2.2.2 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专业化IT服务成为新的趋势
        2.2.3 IT服务在客户环境的作用点变化
    2.3 国内IT服务的特征及障碍
        2.3.1 国内市场特征
        2.3.2 IT服务产品及其特征分析
        2.3.3 IT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障碍
第三章 ZX产品定位分析
    3.1 ZX介绍
    3.2 ZX所在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行业内竞争分析
        3.2.2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2.3 服务需求方的议价能力
        3.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5 替代品/服务的威胁
        3.2.6 总结
    3.3 SWOT分析
        3.3.1 机会威胁分析
        3.3.2 优劣势分析
        3.3.3 小结
    3.4 ZX产品的定位
        3.4.1 IT服务市场的细分
        3.4.2 ZX目标市场分析
        3.4.3 ZX的定位
第四章 营销策略构建
    4.1 产品策略
        4.1.1 目标客户的需求分析
        4.1.2 产品设计
    4.2 价格策略
        4.2.1 项目型价格制定策略
        4.2.2 PPP型购买服务价格策略
    4.3 客户渠道及开发策略
        4.3.1 市场开发策略
        4.3.2 具体推广措施
第五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5.1 建立标准化
        5.1.1 行业服务标准的建立
        5.1.2 服务运营标准的建设
        5.1.3 建立规避性原则
    5.2 市场和技术团队建设
        5.2.1 团队组建和管理
        5.2.2 集中服务台建设
        5.2.3 技术人才发展
    5.3 考核指标的完善
        5.3.1 客户反馈体系
        5.3.2 内部指标体系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6.1 总结和不足
    6.2 对IT服务企业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2)浪潮集团大数据管理能力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大数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1.1.1. 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
        1.1.2. 电子商务已全社会覆盖
        1.1.3. 大数据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1.2. 国内外大数据应用价值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4. 研究难点
2. 理论基础
    2.1.大数据概念及研究
        2.1.1. 大数据定义
        2.1.2. 大数据特征
        2.1.3.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
    2.2.电子商务概念及研究
        2.2.1. 电子商务定义
        2.2.2. 电子商务模式
        2.2.3. 大数据与电子商务
    2.3.数据治理的概述
        2.3.1. 数据治理概念
        2.3.2. 数据治理维度
        2.3.3. 大数据与数据治理
    2.4.大数据管理能力研究
        2.4.1. 大数据管理能力的概念内涵
        2.4.2. 大数据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2.4.3. 大数据管理影响下的企业绩效
3. 电子商务企业大数据管理分析
    3.1. 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必要性
        3.1.1.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常见问题
        3.1.2.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
        3.1.3. 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的潜在问题
    3.2. 电子商务数据管理方式演进
        3.2.1. 传统数据治理
        3.2.2. 大数据治理的新型方式
    3.3. 企业大数据管理能力分析
        3.3.1. 大数据资源能力
        3.3.2. 大数据分析能力
        3.3.3. 大数据预测能力
4. 浪潮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应用的案例研究
    4.1. 浪潮大数据解决方案
        4.1.1. 浪潮公司简介
        4.1.2. 浪潮大数据平台监控管理方式
        4.1.3. 浪潮大数据能力研究
    4.2. 浪潮大数据电子商务应用案例及分析
        4.2.1. 电子商务税务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4.2.2. 电子商务质量风险大数据分析平台
        4.2.3. 电子商务信用大数据预警体系
    4.3. 大数据能力为电子商务业带来的效益分析
        4.3.1. 提升市场主体行为管控能力
        4.3.2. 完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能力
        4.3.3. 提高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决策能力
5. 研究结论和启示
    5.1. 研究结论与不足
    5.2. 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移动终端的营销策略研究 ——以中国市场苹果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移动终端的概念界定
        2.1.1 移动终端的基本概念
        2.1.2 移动终端行业基本特点
    2.2 研究现状
        2.2.1 市场营销的概念研究
        2.2.2 移动终端行业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2.2.3 苹果公司为例的体验式营销研究
3 苹果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3.1 中国移动终端行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移动终端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3.1.2 各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情况
    3.2 苹果公司的发展背景及大事记
        3.2.1 苹果公司的品牌发展历程
        3.2.2 苹果公司的发展大事记
    3.3 苹果公司营销策略特征
        3.3.1 口碑营销-借助大宗宣传的威力
        3.3.2 品牌营销-发挥品牌独特的魅力
        3.3.3 服务营销-以顾客为中心,建立顾客忠诚度
        3.3.4 广告营销-与众不同的广告宣传
4 苹果公司与华为公司在华营销策略对比
    4.1 SWOT分析-苹果公司营销策略
        4.1.1 企业优势分析
        4.1.2 企业劣势分析
        4.1.3 府场机遇分析
        4.1.4 市场风险分析
        4.1.5 苹果公司SWOT分析小结
    4.2 SWOT分析-华为公司营销策略
        4.2.1 企业优势分析
        4.2.2 企业劣势分析
        4.2.3 市场机遇分析
        4.2.4 市场风险分析
        4.2.5 华为公司SWOT分析小结
    4.3 苹果公司和华为公司在华营销策略对比小结
    4.4 4P模型下苹果公司营销策略的不足
5 营销策略可行性方案
    5.1 本土化产品开发-基于产品/价格角度
    5.2 注重软硬件生态链的建立-基于产品角度
    5.3 加强分销渠道建设-基于渠道角度
    5.4 拓展商务和教育领域-基于渠道角度
    5.5 致力于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建立-基于宣传角度
6 保障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大数据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大数据概述
        2.1.1 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及处理流程
        2.1.2 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3 大数据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2 高端装备制造业概述及北京发展环境分析
        2.2.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定义、特点及环节
        2.2.2 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大数据的应用
        2.2.3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2.4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创新瓶颈分析
    2.3 商业模式概述
        2.3.1 商业模式的定义及特点
        2.3.2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分类
        2.3.3 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3.4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概述
第三章 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影响机理分析
    3.1 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3.1.1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3.1.2 大数据提升企业价值主张
        3.1.3 大数据改善客户层面
        3.1.4 大数据转变设施层面
        3.1.5 大数据丰富财务层面
    3.2 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各环节的影响分析
        3.2.1 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
        3.2.2 大数据影响下的商业模式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各环节中的影响程度分析
        3.2.3 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影响的总结
    3.3 基于大数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
        3.3.1 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三个环节上的创新
        3.3.2 通过大数据实现制造业服务化
        3.3.3 建立大数据收集共享平台
        3.3.4 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走向
        3.3.5 小结
第四章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大数据调查及商业模式案例分析
    4.1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4.2 大数据对工业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4.2.1 机科公司简介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4.2.2 数字化铸造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4.2.3 结论与展望
    4.3 大数据对3D打印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4.3.1 北京上拓公司简介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4.3.2 大数据应用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4.3.3 结论与展望
    4.4 大数据对家用服务型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4.4.1 北京康力优蓝公司简介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4.4.2 公司项目简介及大数据应用
        4.4.3 结论与展望
    4.5 大数据对工业生产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4.5.1 公司简介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4.5.2 公司项目简介及大数据应用
        4.5.3 结论与展望
    4.6 案例分析总结
第五章 大数据助推北京高端装备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5.1 树立高端装备产业中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安全观
    5.2 加强对高端装备产业中大数据应用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5.3 开展高端装备产业中大数据应用的商业模式研究与经验交流
    5.4 建设北京高端装备产业大数据应用云中心
    5.5 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大数据应用予以支持
    5.6 企业制定大数据战略,加大科研力度,重视人才引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及所用理论
        1.3.2 研究的重点内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发展概述
    2.1 移动阅读终端出版的概念和特点
        2.1.1 移动阅读终端出版的概念界定
        2.1.2 移动阅读终端出版的特点
    2.2 数字阅读发展现状
    2.3 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产业链格局
        2.3.1 电信运营商
        2.3.2 内容提供商
        2.3.3 服务提供商
第3章 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存在的问题
    3.1 内容资源基础薄弱
    3.2 产业链内耗过多
    3.3 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
    3.4 硬件、内容产品价格较高
    3.5 版权管理无序
第4章 对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终端+内容+渠道”的商业模式
        4.1.1 亚马逊的Kindle模式
        4.1.2 苹果的“硬件设备+Appstore应用商店”模式
    4.2 借鉴互联网领域的新型商业模式——“Freemium”
        4.2.1“Freemium”商业模式的发展概述
        4.2.2“Freemium”模式对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产业的启示
        4.2.3 应用“Freemium”模式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4.3 完善对数字出版物格式、版权等项目的管理规范
    4.4 基于各终端特性,深入开发各自的利基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信行业发展背景
        1.1.2 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1.3 传统电信运营商创新转型的出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内容和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商业模式述评
        2.1.1 商业模式概念内涵
        2.1.2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2.1.3 商业模式分类研究
        2.1.4 研究述评
    2.2 移动互联网述评
        2.2.1 移动互联网概念内涵
        2.2.2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2.2.3 研究述评
    2.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述评
        2.3.1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
        2.3.2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类型
        2.3.3 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3.4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2.3.5 研究述评
3 分析框架和研究设计
    3.1 研究分析框架
        3.1.1 研究出发点
        3.1.2 分析框架
    3.2 各层级研究思路
        3.2.1 产业级商业模式的研究思路
        3.2.2 企业级商业模式的研究思路
        3.2.3 业务级商业模式的研究思路
    3.3 研究变量
    3.4 样本采集
    3.5 统计分析
4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业级商业模式创新
    4.1 产业级商业模式现状
        4.1.1 产业价值理论综述
        4.1.2 产业级商业模式变化
        4.1.3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现状
    4.2 产业级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以OTT为例
    4.3 产业级商业模式创新举措——以OTT为例
        4.3.1 理论模型建立
        4.3.2 理论模型分析
        4.3.3 产业级商业模式举措
    4.4 本章小结
5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企业级商业模式创新
    5.1 企业级商业模式现状
        5.1.1 国外电信运营商
        5.1.2 互联网企业
        5.1.3 国内电信运营商
    5.2 企业级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5.3 企业级商业模式创新举措
        5.3.1 理论模型建立
        5.3.2 理论模型分析
        5.3.3 企业级商业模式举措
    5.4 本章小结
6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级商业模式创新——116114业务
    6.1 业务级商业模式现状
    6.2 业务级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6.3 业务级商业模式创新举措
        6.3.1 理论模型建立
        6.3.2 理论模型分析
        6.3.3 业务级商业模式举措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2.1 研究局限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1.2.2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1.2.3 综述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智能终端
        2.1.2 移动电子商务
        2.1.3 商业模式
        2.1.4 移动应用
        2.1.5 移动互联网
    2.2 相关理论
        2.2.1 移动电子商务理论
        2.2.2 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理论
        2.2.3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理论
第3章 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研究
    3.1 传统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比较研究
    3.2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分析研究
        3.2.1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3.2.2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
    3.3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相关方的发展趋势研究
        3.3.1 用户方的发展趋势研究
        3.3.2 商家的发展趋势研究
        3.3.3 第三方的发展趋势研究
    3.4 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分析研究
        3.4.1 实物产品或服务盈利模式
        3.4.2 虚拟产品盈利模式
        3.4.3 移动电子商务基础服务盈利模式
    3.5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
        3.5.1 互联网企业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3.5.2 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3.5.3 平台集成商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3.5.4 金融机构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的安全问题
    4.2 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问题
    4.3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协作竞争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启示
    5.1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5.2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成功经验
    5.3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成功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
    6.1 智能终端的发展研究
        6.1.1 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6.1.2 智能终端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6.1.3 智能终端的运营商流量
        6.1.4 智能终端的品牌化及制式发展
    6.2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应用分析研究
        6.2.1 移动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
        6.2.2 移动应用分类和特征
    6.3 智能终端生态链与商业模式研究
        6.3.1 智能终端生态链
        6.3.2 智能终端的商业模式结构模型
        6.3.3 智能终端的商业模式研究
    6.4 应用商店生态系统的实例研究-苹果 APP STORE 生态链
        6.4.1 业务介绍
        6.4.2 封闭性平台的商业模式研究
    6.5 基于 LBS 服务的 O2O 商业模式的实例研究-大众点评
        6.5.1 LBS 和 O2O 的内涵
        6.5.2 基于 LBS 的 O2O 商业模式研究
        6.5.3 大众点评商业模式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策略建议
    7.2 移动支付方面的策略建议
        7.2.1 监管和政策方面
        7.2.2 银行方面
        7.2.3 第三方支付机构方面
    7.3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协作竞争的对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网上药店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的理论
    2.1 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2.2 信息生态群落相关理论
    2.3 虚拟企业的相关理论
        2.3.1 虚拟企业的概念
        2.3.2 虚拟企业的特征
        2.3.3 虚拟企业的主要特点
        2.3.4 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
        2.3.5 虚拟企业的战略结构分析
    2.4 规制的相关理论
        2.4.1 规制的原因
        2.4.2 规制的概念
        2.4.3 规制的主体
        2.4.4 规制的内容
第3章 网上药店管理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研究
    3.1 企业信息化与网上药店
        3.1.1 信息化与人类文明发展
        3.1.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企业
        3.1.3 企业电子商务
        3.1.4 电子企业与电子商务
        3.1.5 电子商务与网上药店
    3.2 电子商务对网上药店企业的影响
        3.2.1 电子商务对企业影响的文献研究
        3.2.2 电子商务对企业影响综述
    3.3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机遇
        3.3.1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3.2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3.3 便于收集和管理客户信息
        3.3.4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4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挑战
        3.4.1 短缺的复合型人才
        3.4.2 成本透明的商品定价
        3.4.3 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
    3.5 传统企业如何蜕变为电子商务企业
        3.5.1 提高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
        3.5.2 坚持电子商务开展原则
        3.5.3 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3.5.4 集成企业内外管理信息系统
        3.5.5 加强虚拟化的合作经营
        3.5.6 标准化电子商务平台
        3.5.7 完善网络支付系统,预留医保支付的接口
        3.5.8 集成现代化的物流及配送体系
    3.6 电子商务(B2C)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研究
        3.6.1 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
        3.6.2 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上药店管理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
    4.1 网上药店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与分析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分析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上药店管理影响因素排序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2.2 网上药店关键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的实施
    4.3 网上药店管理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成因分析
        4.3.1 关于外部政策环境因素——政策限制多多,准入门槛高
        4.3.2 关于诚信企业信用因素——诚信信号显示不强势
        4.3.3 关于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因素——自建电子交易平台投入大、维护困难
        4.3.4 关于运作模式意识因素——行业进入意识不强
        4.3.5 关于忠诚的消费群体因素——网上药店消费群体问题多
        4.3.6 关于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因素——人才支撑短时间内不易到位
        4.3.7 关于物流配送体系因素——自建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不经济
        4.3.8 关于支付工具因素——网上药店医保支付不对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上药店管理的规范性研究
    5.1 网上药店管理的规范性研究的理论
        5.1.1 网上药店的信息生态群落理论研究
        5.1.2 网上药店的直接经济理论研究
        5.1.3 网上药店的虚拟企业理论研究
        5.1.4 基于理论研究构建的网上药店管理流程图
    5.2 网上药店管理的药品交易体系规范性研究
        5.2.1 网上药店电子商务平台的职责及药监部门的审计系统
        5.2.2 网上药店特殊药品交易的规范化流程
        5.2.3 网上药店处方药品交易的规范化流程
        5.2.4 网上药店非处方药品交易的规范化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内外网上药店的规制与监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6.1 网上药店的经营需规制原因分析
        6.1.1 网络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化放大效用的负面影响
        6.1.2 药品使用的专业性特点要求需安全、合理用药指导
    6.2 国外网上药店的规制体系研究
        6.2.1 网上药店的主体准入规制
        6.2.2 网上药店销售的药品的范围
    6.3 国外网上药店的监管体系研究
        6.3.1 美国
        6.3.2 英国
    6.4 国内网上药店的规制体系研究
        6.4.1 网上药店的主体准入规制
        6.4.2 网上药店销售药品的范围
    6.5 国内网上药店的监管体系研究
        6.5.1 网上药店的法律法规
        6.5.2 网上药店的监管机构
        6.5.3 网上药店监管的实施
    6.6 国内外网上药店的规制与监管的比较分析
        6.6.1 网上药店的准入门槛高
        6.6.2 网上药店的法律规范层次低
        6.6.3 网上药店的行政处罚轻
        6.6.4 网上药店的经营范围窄
        6.6.5 网上药店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
    6.7 国外网上药店规制与监管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
        6.7.1 针对网上药店的主体准入
        6.7.2 针对网上药店的多元化经营
        6.7.3 针对网上药店购药费用的支付
        6.7.4 针对网上药店行业自律
        6.7.5 针对国外网上药店多样化的发展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促进我国网上药店管理的对策研究
    7.1 政府视角
        7.1.1 完善网上药店的法规规制内容
        7.1.2 推进网上药店的医保支付系统的建设
        7.1.3 推进网上药店官方统一交易平台建设
        7.1.4 逐步放开网上药店处方药的经营
        7.1.5 提升医药电子政务系统的水平,建立网上药店药品的审计系统
        7.1.6 推进网上药店的企业官方信用评价建设
    7.2 企业视角
        7.2.1 增强企业进入网上药店行业意识
        7.2.2 网上药店消费者忠诚度维持管理
        7.2.3 网上药店企业美誉度的培育
        7.2.4 网上药店运营团队及人才培育
        7.2.5 网上药店交易平台运营的模式选择
    7.3 第三方视角
        7.3.1 网上药店虚拟企业的战略结构分析
        7.3.2 第三方主导的网上药店电子市场的培育
        7.3.3 基于第四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药店连锁店的管理与运营
        7.3.4 第三方专业医药物流的发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束语
    8.1 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9)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信市场需求个性化促使业务向多样化发展
        1.1.2 电信业务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1.1.3 产业价值网络不断扩大
        1.1.4 云计算背景下的技术集成增多
        1.1.5 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
        1.1.6 知识转移比知识存量更重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知识转移研究现状
        2.1.1 知识转移概念的界定
        2.1.2 知识转移的动因研究
        2.1.3 知识转移的过程研究
        2.1.4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2.1.5 知识转移模型研究
        2.1.6 知识转移风险研究
        2.1.7 知识分类研究
    2.2 价值网络研究现状
        2.2.1 价值网络概念及本质
        2.2.2 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框架
        2.2.3 价值网络中企业的知识特征和转移模式
    2.3 电信价值网络的研究综述
        2.3.1 从垄断竞争上升到集群竞争
        2.3.2 电信价值网络具有敏捷性和灵敏性
        2.3.3 产业融合正在有效促进电信价值网络的合作和系统化
        2.3.4 电信价值网络具有动态调整和演进特性
        2.3.5 价值网络具有高效沟通机制
    2.4 价值网络与知识转移关系
        2.4.1 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目标
        2.4.2 合作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机制研究
        2.4.3 影响价值网络的知识转移能力的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评价
    3.1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特征分析
        3.1.1 知识转移价值网络环境因素
        3.1.2 电信价值网络转移知识的内容、载体和路径
        3.1.3 电信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的动因分析
        3.1.4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成功的标准
    3.2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评价指标体系
        3.2.1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2.2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3.2.3 评价指标体系细节指标的确定与问卷设计
        3.2.4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评价指标释义
    3.3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现状评价
        3.3.1 层次分析法简介及判断矩阵构造方法
        3.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3.3 层次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信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博弈分析
    4.1 知识转移博弈理论基础
    4.2 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过程及其博弈特征
        4.2.1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过程的特征
        4.2.2 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博弈特征
    4.3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4.4 知识转移的囚徒困境博弈
    4.5 不同企业间知识转移一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4.6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分析
    4.7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动因的博弈分析
        4.7.1 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的本利模型
        4.7.2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本利模型分析
    4.8 电信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策略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信价值网络内知识转移路径及影响机理
    5.1 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路径
        5.1.1 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模型
        5.1.2 定义模型变量
        5.1.3 研究方法简介
        5.1.4 主要研究参数说明
    5.2 问卷数据收集及其信度和效度分析
        5.2.1 样本及数据的收集
        5.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3 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5.3.1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3.2 服务企业向电信运营企业知识流出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5.3.3 电信价值网络内部知识转移的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机制设计
    6.1 影响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
    6.2 电信价值网路内知识转移策略
        6.2.1 电信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具体策略
        6.2.2 电信运营企业引导知识转移的方式
        6.2.3 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范围和合作伙伴选择
        6.2.4 电信运营企业选择知识转移重点的相关建议
    6.3 价值网络成员间知识转移价值增值分析逻辑
        6.3.1 电信价值网络不同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
        6.3.2 价值网络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电信价值网络成员间 3G 业务知识转移案例
    7.1 3G 业务运营价值网络框架结构
    7.2 3G 运营初期价值网络面临的问题
    7.3 国内某电信运营商 3G 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策略
        7.3.1 与终端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策略
        7.3.2 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策略
        7.3.3 与社会渠道之间的知识转移策略
    7.4 国内某电信运营商 3G 运营策略及发展现状
        7.4.1 3G 业务运营策略
        7.4.2 3G 业务发展现状
        7.4.3 2012 年 3G 发展思路与目标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过程和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和理论贡献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
        1.3.2 信息内容产业调控方式的相关研究
        1.3.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现状的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信息内容产业的基础理论
    2.1 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辨析
        2.1.1 信息内容产业概念的演变
        2.1.2 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
        2.1.3 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概念辨析
    2.2 信息内容产业的特征
        2.2.1 信息的特征
        2.2.2 信息内容产业的特征
    2.3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
        2.3.1 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3.2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内容产业的链式发展模式
    3.1 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概念和构成
        3.1.1 信息内容产业链的定义
        3.1.2 信息内容产业链的构成
    3.2 信息内容产业的链式发展
        3.2.1 信息内容产业的纵向链式发展
        3.2.2 信息内容产业的横向链式发展
    3.3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机理
        3.3.1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动机
        3.3.2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经济解释
    3.4 信息内容产业链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3.4.1 确立链式发展的思路
        3.4.2 选择链式发展的方式
        3.4.3 把握链式发展的要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4.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4.1.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定义
        4.1.2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特征
    4.2 信息内容产业的集群发展
        4.2.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4.2.2 集群模式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的优势
    4.3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机理
        4.3.1 柔性生产组织网络的产生
        4.3.2 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
        4.3.3 缄默知识的传播
    4.4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发展的实现途径
        4.4.1 以本地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4.4.2 以经济技术联系为纽带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4.4.3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1 产业融合的概念和特征
        5.1.1 产业融合的概念
        5.1.2 产业融合的特征
    5.2 信息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
        5.2.1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分类
        5.2.2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特征
    5.3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5.3.1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
        5.3.2 融合发展中信息内容产业的产生
    5.4 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5.4.1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5.4.2 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5.4.3 推进信息内容产业链内融合
        5.4.4 推动信息内容产业融合创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调控
    6.1 政府在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6.2 发达国家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调控
        6.2.1 美国的宏观管理与市场自由调节相结合的调控方式
        6.2.2 日本的基于中观产业层次的调控方式
        6.2.3 德国的地方分权调控方式
        6.2.4 各国政府调控方式的比较
    6.3 我国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调控方式选择
        6.3.1 选择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调控方式的考虑因素
        6.3.2 我国政府引导市场的信息内容产业调控方式
    6.4 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6.4.1 培育社会对信息内容的需求
        6.4.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4.3 加快市场化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6.4.4 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息内容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
    7.1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中政策的作用
    7.2 国内外信息内容产业相关政策现状分析
        7.2.1 境外政策现状
        7.2.2 国内政策现状
        7.2.3 现状评价
    7.3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7.4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
        7.4.1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目标
        7.4.2 信息内容产业政策的原则
    7.5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构建
        7.5.1 法律法规体系
        7.5.2 经济政策体系
        7.5.3 行政政策体系
        7.5.4 思想政策体系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与科研工作
附录

四、作为技术源头的IT企业能够为其它终端企业用户作些什么呢(论文参考文献)

  • [1]ZX公司IT服务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陈曦.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2]浪潮集团大数据管理能力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研究[D]. 孙屹. 浙江工业大学, 2017(12)
  • [3]移动终端的营销策略研究 ——以中国市场苹果公司为例[D]. 尹若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3)
  • [4]基于大数据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研究[D]. 刘骐宁. 北方工业大学, 2016(08)
  • [5]我国移动阅读终端出版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昂. 河北大学, 2014(12)
  • [6]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郭宇. 江西财经大学, 2014(12)
  • [7]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D]. 牟少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8]我国网上药店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D]. 孟令全. 沈阳药科大学, 2013(10)
  • [9]电信价值网络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 孙立宏. 吉林大学, 2012(08)
  • [10]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 杨全城. 合肥工业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作为技术来源的 IT 企业可以为其他最终企业用户做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