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

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

一、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祥,王云庆[1](2021)在《山东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山东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黄河流域的文明重镇,积淀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和文化习俗,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保护和发掘农业文化遗产也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学界对山东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虽已初具规模,但仍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基于田野调查,对山东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发掘和初步探索,或对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陈代月[2](2020)在《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是四川首个被评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为江油市大康镇吴家后山。该体系具有丰富的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极具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和开发价值。目前吴家后山辛夷花保护区却不为人知,如何尽快提高当地对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务之急。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公共性,非使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等隐形的价值是无形的不能发挥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的价值,通过非使用价值货币化,用经济价值警示人们破坏遗产地系统环境将付出巨额来恢复,因此对遗产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就非常有必要了。本文以江油市大康镇旱丰村农户为调查样本,通过实地调研法研究了农户对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保护的支付意愿,主要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该体系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且探究了农户的支付意愿的影响,更深入的探究了农户支付金额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农户支付意愿的收集整理,将近76.6%的受访农户愿意支付,农户为保护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不被破坏的平均支付意愿值约为71.4元。最后得出2018年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的非使用价值为0.470.62亿元,其中选择价值是0.120.16亿元、遗产价值是0.120.16亿元、存在价值是0.230.30亿元。(2)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环境、信息渠道、价值认知和政府作为是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农户支付金额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环境、认知、价值认知;其中认知因素极显着影响农户为保护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愿意支付的金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保护该体系不被破坏,同时有23.4%的受访农户存在拒绝支付的现象,比重最大的抗议支付原因为保护费用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支付。(3)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户对该体系认知意识层度低、保护重要性宣传工作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辛夷花观光具有季节性等。结合以上分析,提出强化对该体系保护认知意识、加大该体系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该体系的多方参与机制、拓宽渠道加大对该体系保护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等对策建议。

杨馨玥[3](2019)在《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旅游景观评价 ——以巴山大峡谷为例》文中指出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响应扶贫旅游开发,本文从乡村景观和扶贫旅游规划角度,在AVC理论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旅游心理学、内生式发展理论角度,通过专家咨询法、AHP层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体系。以巴山大峡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了解了巴山大峡谷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乡土文化和经济情况的现状,用上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规划前的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AVC评价,总结了其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从提升AVC三力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规划策略,并应用于巴山大峡谷地区的乡村扶贫旅游规划实践中。在规划内容一期建成后,通过实地调研,对建成后的景观效果进行分析。并再次对规划后的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AVC评价,与规划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巴山大峡谷后期建设提出了意见。得到相关结论如下:(1)归纳总结出了影响乡村旅游景观的13个吸引力、6个生命力和9个承载力指标,并对其进行了主观与客观指标的分类,分别确定了其评价标准。对10位专家进行了指标重要性的问卷咨询,使用AHP层析法分析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排序,最终构建了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系统。(2)规划前的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得分为2.4638,与巴山大峡谷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但是打造的旅游景观对游客吸引力不足,当地居民获得的经济收益也较差,完全没有达到发展乡村扶贫旅游目的的事实情况相符。并分析了得分结果,提出了针对巴山大峡谷三力提升的规划策略。(3)按照规划策略,坚持三力兼顾、生命力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巴山大峡谷景区内旅游快速路和内环线上的16个节点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建立了产业长廊、生态茶园、万亩花海、道旁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制定了产旅融合的生态景观规划方案。(4)规划后的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得分为3.6109,虽然受限于实际建设的进度,没能完成规划的全部内容,得分没有达到预期的45分,但相较于规划前的得分有了很大的提升。证明基于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体系的规划实践是行之有效的。

亓志杰[4](2018)在《彩色生漆制备工艺及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漆是从漆树韧皮部乳汁道分泌出的乳白色液体,接触空气后氧化聚合成为漆膜。生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韧性,也可当做黏结剂来使用。生漆固化成膜后具有高硬度、高光泽度、耐高温、耐腐蚀、超耐久性等优良性能。生漆自古以来就被用做髹饰涂料而广泛使用,在秦汉至隋唐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现今的精制生漆主要用在家具、漆器、漆画、文物修复等领域。本研究通过控制生漆精制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条件,如搅拌时间和红外照射时间,对生漆精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精制后的漆膜性能进行优化测定,筛选出最优精制加工工艺。在对色漆颜料调配比例进行系统研究后,测定了精制彩色漆漆膜的表干时间、硬度、光泽度等性能参数。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搅拌时间和红外照射时间对生漆含水量、表干时间、硬度、光泽度、黏度都有较大的影响。黏度会随着搅拌时间的加长而逐步增加,在每批次加工1公斤生漆的情况下,搅拌时间12h时黏度达到了60万mpa.s。在含水量的测定中,含水量与搅拌时间和红外照射时间成反比。在搅拌时间(4h、6h、8h、10h、12h)中红外时间每增加一小时,含水量就会随着而下降。搅拌时间12h红外照射4h的处理中,含水量在最低点。表干时间随着搅拌时间和红外照射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呈反比趋势。如图2-8所知,搅拌时间为4h、6h的过程中,表干时间的变化不明显;在搅拌时间12h红外照射3h的处理中,表干时间最短。在对漆膜硬度的测定中,漆膜硬度的变化是随着搅拌时间和红外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趋势。其中搅拌时间10h红外照射4h和搅拌时间12h红外照射3h的处理中漆膜硬度达到了5H的级别。2.不同种类的颜料和不同的颜料配比都对色漆漆膜的表干时间、硬度、光泽度有较大的影响。在五种颜色(银朱、永固黄、永固橙、酞青蓝、酞青绿)配比中,表干时间会随着配比中颜料的增加而降低,呈反比趋势。透明漆与五种颜料在配比为透明漆:颜料=1:1.4时,表干时间都表现为2h左右。而光泽度的表现都达到了80/GU以上,其中银朱和永固橙最佳的配比是1:1.2;永固黄为1:1.4;酞青蓝和酞青绿的最佳配比是1:1。在硬度指标测定中,颜料比例越低漆膜的硬度就越高。调配比例为1:0.6和1:0.8时,硬度都达到了5H的级别,但在调配比例为1:1.4时,硬度却在3H以下。结果表明,颜料添加的越多,漆膜硬度越低。总之,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制工艺中搅拌时间12h红外照射3h的处理是精制生漆较优加工工艺。在色漆调配工艺中银朱和永固橙1:1.2的调配比例为最佳,永固黄为1:1.4,酞青蓝和酞青绿1:1的调配比例为最佳。

张越[5](2018)在《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泰兴银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泰兴先民辛勤劳动的产物。千百年来,泰兴人民对银杏情有独钟,在银杏种植栽培和加工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泰兴特色饮食文化的内涵。因泰兴古银杏群落自然景观留存完好,文化传统特色鲜明,已经获批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因此,对泰兴银杏文化遗产进行专题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论述了泰兴银杏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了泰兴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当地气候、土壤、水文特点,探讨了银杏生长习性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大量地方志等文史资料的搜集查阅,梳理了泰兴银杏从唐至今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历史演变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和民国至今三个历史时段,分析了其栽培技术的变化和特点。第二章探讨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的现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梳理了泰兴古银杏的数量、分布及特征,概述了银杏栽培系统和生产管理模式,并从食用、药用、其他加工利用以及旅游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泰兴银杏的加工与利用。从银杏生活习俗和祭祀习俗两个方面对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系统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从农业系统本身角度来看,银杏古树生长环境堪忧且银杏种植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政府部门保护和扶持角度来看,银杏古树保护法规与档案建立并不健全,古树保护资金短缺,优惠政策不尽到位;从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来看,市场意识薄弱、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无序、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开发相对滞后;从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来看,银杏古树保护意识缺乏,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建设投入不足等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最后一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从农业系统本身来看,要改善银杏古树的生长环境,改善银杏种植和产业结构;从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银杏古树保护法规与档案,其次要多渠道加大古树保护资金投入,还有各项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从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来说,要增强市场意识、提高银杏生产管理水平、有序经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从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来说,首先要增强银杏古树保护意识,其次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还要加大旅游建设投入等。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细致地梳理了泰兴古银杏保存的数量、分布及特征,分析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李璐茜[6](2018)在《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调查分析与优化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利用可以体现出本地区的植物景观特点,尤其是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不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高、易于后期管理等优点,而且它有一定的文化,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绵阳市正在努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但是由于缺乏园林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存在绿化树种形式单一,一些有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树种应用量较少,在树种选择上没有充分利用植物优势,以及新兴的观赏果树费约果园林应用开发等问题。本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力求为以后园林绿化树种以及费约果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绵阳人民公园、绵阳五一广场、西南科技大学等不同绿地的园林绿化树种的种类、生长状况、观赏效果以及应用形式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绵阳城区园林绿化现有树种共58科101属132种,乡土树种共35科46属55种,分别占园林绿化现有树种的科属种60%,46%,42%,遵循了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2)绵阳城区乡土树种相对占优势的有:豆科4属6种、杨柳科2属4种、木犀科3属4种,分别占园林绿化现有树种的10%、7%、7%。其余乡土树种所属的属、种平均在1-3之间,并且大多数都是1属1种,在整体上种类较单一;(3)过量的使用了生长情况较差的外来树种,没有充分利用树种本身特点规划利用树种;(4)在各个绿地落叶树种的比例均大于常绿树种以及观赏果树在园林应用中种类较少;(5)由以上分析结果结合调查记录,现绵阳城区园林绿化树种应用存在树种种类不够丰富、地方特色体现不够突出、没有充分利用树种特点、绿化形式比较单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搭配不尽合理、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了30种乡土树种与15种外来树种,分别从生长特性、观赏价值、适应环境能力、抵抗力、生态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比分析,提出了具体优化对策:把绵阳的基调树种重新调整为乡土树种大叶榕(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Priorz.)、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以及外来树种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垂叶榕(Ficus microcarpa.),替换了基调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骨干树种是乡土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 L.)、国槐(Sophora japonica L.)、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atropurpurea(Jacq.)Rehd.)、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以及外来树种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 in Loud.)、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英国梧桐(Platanus×acerifolia(Ait.)Willd.)。树种搭配需要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合理搭配,继续坚持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依据树种本身特点应用在不同绿地。其次选取了常用的6种灌木与新兴观赏果树费约果对比分析,得出了费约果在园林应用中的优势。

李飞[7](2016)在《基于China-NIAHS框架下的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中国农业部推进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带动下,国内掀起农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热潮。林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遗产,深化林业科学研究,抢救性保存重要林业资源,创新现代林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前国家新农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China-NIAHS项目框架,林业文化遗产有生态性和区域性两大突出特征,根据具体内容又可分为技术型、物种型和景观型3大类。保护与发展策略方面,在完善政策保障的基础上,数据普查和个性化保护是重要途径。

刘慧燕,苏薇薇,彭维[8](2015)在《生态环境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生态环境和种质遗传分析中药化橘红道地性的形成,阐述环境对药用植物道地性的影响途径,提示从地质-土壤-植物元素指纹图谱研究化橘红的道地性,为深入研究化橘红产地鉴别、栽培施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刘轩[9](2011)在《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开发新能源、培育新的能源资源、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目前发达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从能源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上,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考虑,积极开发包括生物质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木本油料能源是一种清洁、环保、高效、完全可再生的低碳能源,可以对化石燃料进行部分替代,对于减缓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促进能源高效清洁化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近年来,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虽然对于木本油料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木本油料资源丰富,适合规模化发展的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较多,且有大规模适宜发展木本油料能源原料林的待开发土地。同时,我国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具有以下优点:(1)木本油料能源树种再生能力强,在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可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燃料。(2)木本油料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有毒物质比石化燃料少,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3)木本油料能源原料林的种植还能绿化荒山,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环境。(4)木本油料能源没有危险性和局限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不与农业争地,能达到能源、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的指引下,一些小规模的木本油料能源示范性开发项目在我国陆续开展起来,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木本油料能源的研究多集中于资源数量与类型调查、能源树种的筛选、良种繁育及生产技术的研发方面,无法为项目开发与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依据。因此建立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木本油料产业开发理论体系,对我国木本油料能源开发利用进行理论指导,促进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木本油料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所涉及的经济研究理论和相关研究背景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对木本油料能源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炼总结出目前研究的趋势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研究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在油料植物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从能源战略发展的角度,根据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当前我国相关示范性项目案例成果与经验,以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及其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围绕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潜力、原料供应能力与供应模式、木本生物柴油市场潜力、以及其他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角度论证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可行性:从一系列示范性项目案例来分析论证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建设与木本生物柴油生产的经济可行性与技术工艺可行性;最后从能源战略发展的角度,根据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设计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方案框架,引导和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可持续化协调发展。本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油料树种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133种主要油料树种中油桐、黄连木、乌桕、漆树、文冠果、山桐子、油棕、小桐子、光皮树、绿玉树已在人工种植方面取得成功经验,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开发生物柴油价值;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经粗略计算,可利用的宜林荒山荒地以及其它可利用土地面积为4452.78万公顷;我国野生油料林缺乏管护,产量低下且不稳定,木本油料能源林基地尚处于建设阶段,相应的培育管理技术目前应用不多,但随着野生低产低效林丰产改造以及人工林的规模化建设完成,产出水平仍有很大提升潜力。综合来看,现阶段木本油料资源产出量低下,但是具备很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潜力提升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良好。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其资源产出量会不断快速增加,为生物柴油制备提供充足的原料供给。(2)现阶段,我国木本油料能源化利用项目刚刚兴起,原料资源以现有野生资源为主,自然堆积密度低,资源收集和处理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可利用规模较小,采取多路径的供应模式可以优势互补,减少原料供应风险。从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化趋势来看,采取以油料能源林为主的供应模式,积极培育油料能源树种,建立与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规模相匹配的油料能源林基地产业是实现原料供应经济化、规模化、可持续化的唯一途径。(3)传统能源市场面临各种挑战,改变现行以石化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补偿世界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生物柴油产业投资额度和产业规模也明显增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我国生物柴油市场开发较晚,但随着我国柴油市场的供需紧张,近些年来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生物柴油原料目前仍将以废弃油脂为主,但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深入发展,木本油料能源林的大规模建立,木本生物柴油将在我国未来生物柴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潜力短期来看具有不确定性,但随着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木本生物柴油市场未来潜力巨大。木本油料资源分布密集、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和当地柴油市场供不应求的地区木本生物柴油市场潜力最大,为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的优先开发区域。(4)从社会需求、产业发展方向、技术条件、经济实力、资源基础来看我国具备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木本油料能源产业以优选树种培育与木本生物柴油开发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以提高经济产出为突破口,以生态治理、社会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林业建设要求,也符合项目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5)在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阻碍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我国当前的生物质能发展政策存在诸多不足,对于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方案框架的设计,应该遵循产业发展的动态性以及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关联性这种纵横交织的思路。在产业发展初期,主要目的是构建可以推动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其之后步入产业化做好政策辅助,这一阶段产业发展以政府支持导向为主;规模经营开始出现,产业体系开始形成,该阶段主要是对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完善,政策重心是推动木本生物柴油进入市场,增强其竞争能力以及时加大研发环节的资金投入,实现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该阶段的政策仍以政府主导,市场自主调节为辅;随着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化的实现,行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拥有持续稳健的发展前景,木本生物柴油竞争实力的大幅增强,相关优惠政策与补贴逐渐取消,此阶段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市场自发调节,政府作用及政府行为只起辅助作用。

孙孝龙[10](2011)在《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文中提出我国是栽桑养蚕文明古国,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蚕桑茧丝绸世界闻名。研究和建立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古老的蚕桑业,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较多,但针对桑树栽培技术的信息化研究很少,桑树病虫害防治系统、基于C/S模式的桑树栽培系统以及蚕桑专业网站提供的技术信息和访问方式还不能完全满足蚕桑生产技术指导的需要,特别需要构建功能完整、数据可靠、知识丰富和规范、专业、适合农村推广应用的桑树栽培信息系统。研究以江苏省重点蚕区的蚕桑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合作社以及生产大户等为调查对象,选取苏北、苏中和苏南蚕桑重点产区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桑树栽培实用技术、系统功能、系统应用等内容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桑树栽培技术涉及面广、内容较多,缺乏专业标准;面向桑树栽培生产实际、具有专家知识和经验、能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关键技术需求紧迫;需要建立专业数据库和技术信息库,以方便用户根据需要查询和参考,能实时指导桑树栽培生产与管理;急需开发对用户终端设备要求低、界面友好、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互动交流的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综合利用植物生理学、桑树栽培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蚕桑综合利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广泛收集和提炼桑树品种数据、虫害数据、病害数据、生产与管理措施以及特色产业开发等专业资源和多媒体信息,构建了包括品种数据、病害数据、虫害数据的桑树栽培数据库,设计了信息采集、咨询、查询、统计、维护、输出、更新等系统服务功能。系统以VS2008和ASP.net三层架构开发应用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8管理系统,运用ADO数据库接口技术与后台数据库连接开发数据库访问模块。页面开发工具采用Adobe Dreamweaver CS3,界面制作工具还使用了Frontpage、Autherware、potoshop、Flash等图形软件工具,研发了基于B/S模式的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Mulberry Pla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PIMS),并完成了该系统的应用测试。本系统依托“盐城蚕桑丝绸网”(//www.jsyccs.com),以“专题服务”的形式实现推广应用。在行业主管以及推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系统在江苏省南通、盐城蚕区等6个乡镇示范基地、62个技术推广单位以及3600名蚕农中应用,服务桑园30万亩,提高了技术普及率62.4%,增加了技术服务项目50%,桑园综合利用增加了68.3%,间接增加桑树栽培产业3000多万元。系统应用解决了桑树栽培知识量大、关键技术缺乏、推广服务形式单一、实时指导困难等难点,深受地方技术服务部门和广大蚕农欢迎。系统研究和推广促进了新形势下蚕桑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为蚕桑技术推广服务提供了科学途径和推广范例。

二、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二、山东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概况与分布特点
    (一)山东农业文化遗产概况
    (二)山东农业文化遗产分布特点
三、山东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存续困境
    (一)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
    (二)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产业融合程度有待加深,经济增速缓慢
    (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利用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
    (四)农耕文化的认识有待加强,缺乏多方合作与稳定支撑
四、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遗产地传统农耕方式,实现活态传承
    (二)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三)建立多部门联合保护管理体制,制定“山、水、遗、村、人”全覆盖的保护措施
    (四)尊重乡风民约,转变产品推广方式,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2)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贡献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文化遗产
        2.1.2 农业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遗产经济学理论
第3章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现状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采集
        3.2.1 问卷设计
        3.2.2 调查实施
        3.2.3 偏差处理
    3.3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的现状分析
        3.3.1 农户基本特征
        3.3.2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的保护总体概况
第4章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评估与保护意愿实证分析
    4.1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非使用价值评估
        4.1.1 非使用价值估算
        4.1.2 非使用价值各构成部分价值分析
    4.2 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4.3 农户支付金额的影响因素
        4.3.1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4.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强化对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保护认知意识
        5.2.2 加大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保护宣传力度
        5.2.3 充分利用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的多方参与机制
        5.2.4 拓宽渠道、加大对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保护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旅游景观评价 ——以巴山大峡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旅游的兴起
        1.1.2 扶贫政策带来的机遇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2.1.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景观及乡村景观
        2.2.2 乡村旅游
        2.2.3 扶贫旅游
        2.2.4 乡村旅游景观
    2.3 相关理论的概述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旅游心理学理论
        2.3.4 内生式发展理论
        2.3.5 AVC理论
3 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体系构建
    3.1 体系构建的原则
        3.1.1 系统性原则
        3.1.2 代表性原则
        3.1.3 可行性原则
        3.1.4 动态性原则
    3.2 体系评价的流程
    3.3 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定
        3.3.1 吸引力指标的选定
        3.3.2 生命力指标的选定
        3.3.3 承载力指标的选定
    3.4 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3.5 指标分类与评价标准
        3.5.1 客观性指标
        3.5.2 主观性指标
        3.5.3 评价标准
4 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规划前景观AVC评价分析
    4.1 巴山大峡谷现状分析
        4.1.1 场地概况
        4.1.2 区位分析
        4.1.3 上位规划分析
        4.1.4 自然资源分析
        4.1.5 乡土文化资源
        4.1.6 经济现状分析
    4.2 规划前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
        4.2.1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2.2 AVC评价得分情况
        4.2.3 AVC评价得分情况分析
5 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践
    5.1 项目概况
    5.2 规划思路
    5.3 规划原则
        5.3.1 三力兼顾原则
        5.3.2 生命力优先原则
        5.3.3 可持续性原则
    5.4 规划目标
    5.5 总体规划
    5.6 重要景观节点规划
        5.6.1 民宿旅游类——凉风垭中药产业新村聚居点
        5.6.2 民宿旅游类——白果村银杏主题新村聚居点
        5.6.3 休闲体验类——池岸村生态茶园
        5.6.4 休闲体验类——朝阳洞溶洞探险
        5.6.5 产业示范类——堰塘湾梯田花海
        5.6.6 产业示范类——新华镇甜柿长廊停车休息平台
        5.6.7 文化景观类——桑树坪桑蚕主题产业园
        5.6.8 文化景观类——陶家堡土家文化爱情园
6 建成后巴山大峡谷综合情况
    6.1 一期建成后的景观效果及分析
    6.2 一期建成后巴山大峡谷乡村旅游景观AVC评价
        6.2.1 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
        6.2.2 AVC评价得分情况
        6.2.3 AVC 评价情况分析
    6.3 基于AVC理论的巴山大峡谷后期建设意见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评价方法
        7.2.2 评价客观性
        7.2.3 调查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Ⅱ 主观性指标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Ⅲ 苗木配置表

(4)彩色生漆制备工艺及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漆树资源
        1.1.1 漆树的科属
        1.1.2 漆树的分布
        1.1.3 漆树的品种
    1.2 生漆
        1.2.1 生漆历史发展
        1.2.2 生漆主要成分
        1.2.3 生漆主要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漆精制加工试验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生漆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其它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滤漆
        2.2.2 搅漆
        2.2.3 红外灯照射
    2.3 指标测定方法
        2.3.1 表干时间的测定
        2.3.2 固体含量的测定
        2.3.3 光泽度的测定
        2.3.4 黏度的测定
        2.3.5 漆膜硬度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搅拌时间对各方面参数的影响
        2.4.2 红外灯照射对漆膜参数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色漆的调配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其它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配色
        3.2.2 稀释剂的添加
        3.2.3 研磨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银朱颜料调配对漆膜参数的影响
        3.3.2 永固黄颜料调配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3.3.3 永固橙颜料配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3.3.4 酞青蓝和酞青绿颜料配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不足
    4.1 结论
    4.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重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泰兴银杏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泰兴银杏起源发展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泰兴银杏发展历程
    第三节 泰兴银杏栽培技术发展
第二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现状
    第一节 泰兴古银杏保存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泰兴银杏栽培系统和生产管理
    第三节 泰兴银杏的加工和利用
    第四节 泰兴银杏文化
第三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古树生长环境和农业系统本身问题
    第二节 政府部门保护和扶持力度不足
    第三节 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不足
    第四节 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第四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措施
    第一节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价值
    第二节 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和农业系统本身问题
    第三节 加大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第四节 加强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
    第五节 提高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调查分析与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
        1.2.2 概念比较
    1.3 国内外园林绿化树种研究进展
        1.3.1 园林植物种类资源调查的研究进展
        1.3.2 乡土树种研究进展
        1.3.3 观赏果树在园林应用的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绵阳城区园林绿化树种调查
    2.1 绵阳城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
    2.2 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概况
        2.2.1 绵阳市绿化概况
        2.2.2 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概况
    2.3 乡土树种在绵阳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2.3.1 乡土树种的功能和优势
        2.3.2 在绵阳园林中应用的乡土树种调研
        2.3.3 在绵阳园林中乡土树种应用结果分析
    2.4 绵阳市外来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4.1 外来树种的优势
        2.4.2 外来树种在绵阳市园林绿化的应用情况
    2.5 小结
3 绵阳城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对比分析
    3.1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对比分析
    3.2 绵阳绿化树种价值的综合评价
        3.2.1 园林树种选择的依据与标准
        3.2.2 评价指标的建立
        3.2.3 确定评价权重指标
        3.2.4 绵阳市常用园林绿化树种价值的综合评价与分级
        3.2.5 绵阳市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应用分析
        3.2.6 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优化对策
    3.3 小结
4 外来树种费约果的园林应用前景分析
    4.1 费约果简介
    4.2 费约果园林应用特性
        4.2.1 园林应用特性概述
        4.2.2 费约果与绵阳常用绿化树种对比
    4.3 费约果在园林应用开发优化对策
        4.3.1 加大费约果的宣传,增加费约果的生产
        4.3.2 加强优良品种的栽培研究
    4.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与优化对策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7)基于China-NIAHS框架下的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林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征
    ( 一) 概念
    ( 二) 特征
二、林业文化遗产的分类原则及类型
    ( 一) 分类原则
    ( 二) 主要类型
        1. 林业技术类遗产
        2. 林业物种类遗产
        3. 林业景观类遗产
三、林业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探索和思考
    ( 一) 政策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林业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
        2. 加大政府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林业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 二) 途径建议
        1. 加强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挖掘和保护
        2. 探讨多样化的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模式
        3. 开展林业文化遗产普查,建立遗产数据库系统

(8)生态环境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环境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
    1.1 化橘红适生的气候、地理环境
    1.2 化橘红的生境土壤特征
    1.3 化橘红的宏量、微量元素特征
2 遗传因素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
3 环境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途径
    3.1 从地质到植物的元素指纹图谱分析
    3.2 稀土元素对药材道地性的影响
    3.3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4 结语

(9)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研究
        1.2.2 木本油料能源开发经济性研究
        1.2.3 木本油料能源开发相关法规政策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总结
    1.3 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技术路线
2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概述与选择
    2.1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的内涵
    2.2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的特点
    2.3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的外延
    2.4 中国重点发展木本油料能源树种的选择
        2.4.1 进行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重点选择的意义
        2.4.2 中国重点发展木本油料能源树种的选择标准
        2.4.3 中国重点发展的几种本油料能源树种的选择
    2.5 小结
3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潜力研究
    3.1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潜力定义
        3.1.1 潜力的定义
        3.1.2 资源潜力的定义
        3.1.3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潜力的定义
    3.2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潜力的计算方法
    3.3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性土地潜力分析
        3.3.1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性土地潜力的定义
        3.3.2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性土地潜力的“理论上限”
        3.3.3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性土地潜力的“考虑自然条件后的上限”
        3.3.4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性土地潜力的“结合原有野生林分布的上限”
    3.4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产量水平分析
    3.5 小结
4 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潜力的测算—以四川省小桐子为例
    4.1 四川省小桐子适宜性土地潜力分析
        4.1.1 四川省小桐子适宜性土地潜力的“理论上限”
        4.1.2 四川省小桐子适宜性土地潜力的“考虑自然条件后的上限”
        4.1.3 四川省小桐子适宜性土地潜力的“结合原有野生林分布的上限”
    4.2 四川小桐子产出水平分析
        4.2.1 四川省小桐子野生林产出水平分析
        4.2.2 四川省小桐子人工林产出水平分析
    4.3 四川省小桐了资源潜力测算
        4.3.1 理想条件下的最大资源供给量
        4.3.2 产业准备阶段的资源潜力(2006-2010)
        4.3.3 产业起步阶段的资源潜力(2011-2015)
        4.3.4 产业发展阶段的资源潜力(2016-2020)
        4.3.5 产业繁荣阶段的资源潜力(2021-2050)
    4.4 小结
5 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系统研究
    5.1 研究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系统的重要性
    5.2 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技术路线
        5.2.1 育苗和造林
        5.2.2 果实采收
        5.2.3 处理与储藏
        5.2.4 运输
    5.3 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模式
        5.3.1 直接收购供应模式
        5.3.2 设置收购点供应模式
        5.3.3 油料能源林供应模式
        5.3.4 原料供应模式比较
    5.4 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成本分析
        5.4.1 作业成本法概念
        5.4.2 木本油料生产作业确认
        5.4.3 木本油料生产作业环节
        5.4.4 木本油料生产成本要素构成
        5.4.5 作业成本测算
    5.5 成本约束下的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量(收集半径)测算
        5.5.1 相关假设条件设定
        5.5.2 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量与收集半径的关系
        5.5.3 木本油料能源原料供应成本与收集半径的关系
        5.5.4 成本约束下的木本油料能源原料收集半径测算
    5.6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建设
        5.6.1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种植现状
        5.6.2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经营模式
        5.6.3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建设区域选择分析
        5.6.4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建设阶段分析
    5.7 小结
6 木本油料液体燃料—生物柴油市场分析
    6.1 生物柴油概述
        6.1.1 生物柴油定义
        6.1.2 生物柴油产品特性
        6.1.3 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
        6.1.4 生物柴油原料来源
    6.2 国际生物柴油市场现状分析
        6.2.1 传统能源市场面临挑战
        6.2.2 国际生物柴油市场现状
    6.3 我国生物柴油市场现状分析
        6.3.1 我国柴油市场供需紧张
        6.3.2 我国生物柴油市场供应能力
        6.3.3 我国生物柴油价格分析
    6.4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潜力分析
        6.4.1 木本生物柴油市场潜力的定义
        6.4.2 木本生物柴油在我国未来生物柴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6.4.3 基于ARIMA时间序列模型的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需求量预测
        6.4.4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的供给潜力分析
        6.4.5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的市场潜力分析
    6.5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优先开发区域选择
        6.5.1 进行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优先开发区域选择的意义
        6.5.2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优先开发区域选择指标的选取
        6.5.3 BODRA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6.5.4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优先开发区域选择的实证研究
    6.6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竞争力的SWOT分析
        6.6.1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的优势分析
        6.6.2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的劣势分析
        6.6.3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的机遇分析
        6.6.4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市场的威胁分析
    6.7 推进木本油料生物柴油市场的发展对策
        6.7.1 建立木本生物柴油产品市场推广模式
        6.7.2 建立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和产业规范
        6.7.3 优势与威胁结合,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6.7.4 确定合理的生物柴油定价机制
    6.8 小结
7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经济分析
    7.1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7.1.1 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符合国家的利益及产业发展需求
        7.1.2 我国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技术条件成熟
        7.1.3 我国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经济实力雄厚
        7.1.4 我国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资源潜力巨大
    7.2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分析
    7.3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7.3.1 零星生产阶段
        7.3.2 项目推广阶段
        7.3.3 产业化阶段
    7.4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林建设的经济性分析
        7.4.1 木本油料能源林项目经济性评价中用到的评价方法
        7.4.2 木本油料能源林项目经济性评价中不确定性经济分析
        7.4.3 小桐子油料能源林项目的经济性评价
        7.4.4 文冠果油料能源林项目的经济性评价
    7.5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生产经济性分析
        7.5.1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可行性分析
        7.5.2 我国木本生物柴油生产经济可行性分析
    7.6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外部经济性分析
        7.6.1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外部经济性
        7.6.2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外部经济性量化方法
        7.6.3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外部经济性分析
    7.7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的总效益分析
    7.8 小结
8 案例研究—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案例
    8.1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概述
        8.1.1 天镇县基本情况
        8.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1.3 项目建设目标
        8.1.4 项目产品
        8.1.5 项目建设期
    8.2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适宜性土地分析
        8.2.1 天镇县自然条件介绍
        8.2.2 天镇县文冠果适生性分析
        8.2.3 天镇县文冠果适宜性土地分析
    8.3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选址
        8.3.1 能源林基地选择
        8.3.2 植物油粗加工站选择
        8.3.3 生物柴油加工厂地址选择
    8.4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技术路线
        8.4.1 文冠果资源培育
        8.4.2 原料收集与处理
        8.4.3 原料供给
        8.4.4 植物油榨取、生物柴油加工和副产品开发
    8.5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8.5.1 组织机构
        8.5.2 运行管理
    8.6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8.6.1 育苗工程投资及单位成本
        8.6.2 优良种源基地建设投资
        8.6.3 文冠果造林单位投资构成
        8.6.4 项目建设期能源林基地造林投资估算
        8.6.5 项目建设期总投资估算
    8.7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经济性评价
        8.7.1 项目基础财务数据分析
        8.7.2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8.7.3 项目不确定性经济分析
    8.8 山西省天镇县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效益分析
        8.8.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8.8.2 项目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9 小结
9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政策方案研究
    9.1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9.1.1 原料供应环节存在的问题
        9.1.2 生产投资环节存在的问题
        9.1.3 消费环节存在的问题
        9.1.4 研发环节存在的问题
    9.2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9.2.1 行业政策法规和发展纲要
        9.2.2 财政补贴政策
        9.2.3 税收政策
        9.2.4 配额政策
        9.2.5 信贷扶持政策
    9.3 我国木本油料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方案研究
        9.3.1 政策方案制定思路
        9.3.2 政策方案框架
        9.3.3 政策方案框架内容分析
    9.4 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表
        附表1:中国主要油料树种分布
        附表2:木本油料能源树种适宜发展区域可利用十地面积上限
        附表3:总成本费用估算
        附表4:产品销售收入及利润估算
        附表5: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估算
    2 附图
        附图1:四川小桐子能源林发展区域布局
        附图2:天镇县年平均降雨量
        附图3:天镇县气候区划
        附图4:天镇县30万亩文冠果能源林基地建设布局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2.1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2.2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广方式
        2.3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广状况
    3 我国蚕桑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3.1 我国蚕桑信息化研究进展
        3.2 我国桑树栽培信息系统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4.2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1 研究思路
        1.2 研究内容
        1.3 关键技术与路线
        1.4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技术
    2 资料来源
        2.1 文献资料
        2.2 专家咨询
        2.3 网络资料
        2.4 科研成果
第三章 技术需求现状与系统功能分析
    1 桑树栽培信息系统需求调查
        1.1 调查对象与形式
        1.2 调查内容
    2 桑树栽培技术需求现状分析
        2.1 桑树栽培技术信息来源
        2.2 桑树栽培技术与产业需求
        2.3 桑树栽培实用技术缺乏
        2.4 桑树栽培关键技术转化
    3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 专业技术资源信息建设
        3.2 桑树栽培技术信息推广
        3.3 用户终端需求
        3.4 系统界面要求
        3.5 系统服务模式需求
    4 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方式
        4.1 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2 突出技术服务和推广重点
        4.3 加快向桑树栽培一线转化
第四章 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原则
        1.2 系统功能设计
        1.3 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1.4 桑树栽培信息库构建
    2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2.1 系统选型与体系结构
        2.2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2.3 系统程序设计与实现
    3 系统测试
        3.1 用户查询模块测试
        3.2 系统管理模块测试
        3.3 系统推广应用模块测试
        3.4 安全性测试
        3.5 系统测试小结
第五章 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
    1 系统推广应用
        1.1 推广应用背景
        1.2 推广应用概况
    2 推广应用效果
        2.1 桑园增产增效明显
        2.2 节约推广服务成本
        2.3 促进桑树栽培农民增收
        2.4 创新了科技推广模式
        2.5 新技术应用增效显着
    3 推广应用建议
        3.1 加强宣传和示范应用是推广的基础
        3.2 多部门集成推广是系统应用的保障
        3.3 改进和完善信息系统是应用的关键
        3.4 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亟待解决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桑树栽培信息资源组织与整理
        1.2 桑树栽培数据库构建
        1.3 系统研究与推广需求分析
        1.4 系统功能设计
        1.5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1.6 系统推广应用效果
        1.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1.8 今后的研究设想
    2 结论
        2.1 整理桑树栽培信息资源并构建数据库
        2.2 生产一线技术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
        2.3 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在学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
附录Ⅱ 在学期间发表或投稿的论文
附录Ⅲ 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问卷
附录Ⅳ 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推广服务调查表(3份)

四、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析[J]. 陈祥,王云庆. 人文天下, 2021(06)
  • [2]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D]. 陈代月.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3]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旅游景观评价 ——以巴山大峡谷为例[D]. 杨馨玥.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彩色生漆制备工艺及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D]. 亓志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5]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张越.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调查分析与优化对策[D]. 李璐茜.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7]基于China-NIAHS框架下的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 李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8]生态环境对化橘红道地性的影响研究[J]. 刘慧燕,苏薇薇,彭维.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5)
  • [9]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D]. 刘轩.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10]桑树栽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D]. 孙孝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漆树栽培系统工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