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内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65例

支架内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65例

一、支架固定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5例(论文文献综述)

陆琳[1](2019)在《DDH复位后二次手术指征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寻找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初次复位后需要二次手术的指征,预测患儿的预后情况,同时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且随访记录和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排除外伤或其他先天性畸形引起的髋脱位和首次治疗已行骨盆截骨术的患儿。根据是否行二次手术分为2组:S组(二次手术组)和NS组(非二次手术组)。根据末次随访时Severin评分是否满意采用ROC曲线确定NS组术后一年AI、CEA的临界值,同时绘制NS组和S组的散点图,将临界值和散点图相结合,直观分析临界值对2组病人预后结果满意度预测情况的准确性。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或Fisher检验(计数资料)。结果:收集符合入组条件患儿共65例(78髋),其中男3例(4.6%),女62例(95.4%),左侧57髋,右侧21髋。患儿性别、侧别、初次治疗时年龄、初次治疗前Tonnis分级、初始AI、复位后沈通氏线连续性以及眉弓形态对预测是否进行二次手术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术后一年AI(P=0.005)、CEA(P=0.013)对预测是否进行二次手术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法r=-0.486,P<0.001)。通过ROC曲线得到NS组AI临界值为24°,CEA临界值为15.5°,结合散点图分析后发现,术后一年AI≥24°且CEA≤15.5°的患儿将受益于二次手术。结论:术后一年AI≥24°且CEA≤15.5°可能是DDH治疗后二次手术的指征。

陆洪军,李长德,解云川,唐海波,李晓涛,宋丽娜,孟祥君,袁世伟,孙放[2](2015)在《改良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如诊治不及时,将会使小儿下肢畸形,行走受限,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终生残疾。20052010年我院对原外展支具进行改良,采用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DDH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使用可滑动外展支具有效的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几率,同时减轻了患儿及患儿家长的痛苦,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选用髋关节脱位病人67例,其中

李炳钻[3](2012)在《造影监测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造影监测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闭合复位的疗效。方法:比较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1月初诊年龄在12-24个月内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60名。造影组为:采用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松解、术中关节造影监测、闭合复位、可调节支具固定治疗的30例(36髋)患者。对照组为:采用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松解、髋关节闭合复位、可调节支具固定治疗的30例(34髋)患者。两组均由同一个临床小组人员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头臼内侧间距、髋关节固定外展角度等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记录复位后再脱位及髋臼内软组织松解术情况。所有数据处理由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造影组30例(36髋)和对照组30例(34髋)均获3个月以上的随访。①头臼内侧间距:术中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显影的髋关节部分进行测量,头臼内侧间距造影监测组为0.2~6.1mm,平均1.69mm;对照组为0.9~9.3mm,平均5.95mm。两组头臼内侧间距经统计学处理,t=-9.5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髋关节固定外展角度:造影组30~75度,平均为56度;对照组50~85度,平均75度。两组髋关节固定外展角度经统计学处理,t=-8.8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复位后再脱位:造影组0例(0髋),对照组3例(3髋)。④髋臼内软组织松解:造影组5例术中造影显示股骨头与髋臼间距离较大,未达中心性复位,予从内收肌切口进入,行Ferguson手术,术中见圆韧带粗大,予切除圆韧带,再次复位,达中心性复位;对照组1例术中复位安全角小,只有10度,予从内收肌切口进入,行Ferguson手术,术中见圆韧带粗大,予切除圆韧带,再次复位,复位稳定。结论:⒈造影监测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治疗中能评估髋关节的解剖形态,清楚显示股骨头的实际大小及髋臼的大体形态。⒉能及时查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有无阻挡头臼同心圆复位的软组织因素。⒊监测复位的稳定性及中心性复位的准确性,减少再脱位的风险,提高中心性复位的准确性。⒋指导髋关节支具固定外展角度的选择。⒌具有操作简便、直观有效的优点。

田野[4](2012)在《不同治疗方法对“学步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响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学步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于199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患儿,资料完整者125例,150髋,均不合并有其他疾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年龄12~18月,平均15.1月。其中女性99例,男性26例,双侧25例,单侧100例。其中Tonnis分级:Ⅱ度90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者37髋,保守治疗者53髋,Ⅲ度60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者36髋,保守治疗者24髋。其中,单纯行Salter骨盆截骨49髋,行Salter骨盆截骨加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24髋,保守治疗77髋。结果:125例均获随访,时间3年~5年8个月,平均随访50个月。按照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Salter评估标准,其中Ⅱ度预后手术组优22髋(59.46%),良12髋(32.43%),差3髋(8.01%),优良率91.89%,但有2髋(5.41%)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保守组预后优35髋(66.04%),良16髋(30.19%),差2髋(3.77%),优良率96.23%。两种治疗方法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有2(5.41%)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Ⅲ度预后手术组优23髋(63.89%),良10髋(27.78%),可3髋(8.33%),优良率91.67%;保守组优14髋(58.33%),良6髋(25.00%),差4髋(16..67%),优良率83.33%,但有3髋(12..5%)出现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两种治疗方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学步期”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Ⅱ度的患儿更适合采取保守治疗,而对于“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Ⅲ度的患儿更适合手术治疗。另外,复位固定3个月后更换可调节外展支架固定并配合中医手法按摩和手法牵引,无论是对髋关节后期功能恢复还是预防股骨头骨骺缺血都具有临床意义。

艾沙江·卡卡江[5](2012)在《同期手术治疗小儿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同期手术治疗小儿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评估该手术方法的意义。方法:通过对25例同期手术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随访,采用Pemberton截骨或Salter截骨+股骨近端截骨的联合截骨治疗,行Pemberton截骨+股骨近端截骨29个髋关节,行股骨近端截骨32个髋关节,行Pemberton截骨2个髋关节,行Salter截骨2个髋关节,,对同期手术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一步的阐明同期手术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的意义。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4年,根据周永德等的术后恢复参考标准,优17例,良5例,可2例,1例术后髋关节屈曲受限,关节轻度强直。髋臼指数由手术前30°45°减少到手术后的15°20°;前倾角由手术前45°60°减少到手术后的15°30°。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小儿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小儿双侧发育性髋关节的方法,缩短整体治疗时间,有助于患儿术后髋关节功能锻炼。

王康,赵群[6](2011)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婴幼儿DDH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为主,但各家医院在治疗的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其预后股骨头坏死率也各不相同。国内国际对改良蛙式石膏及人位石膏固定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详细比较,相关报道较少。本

杨军林,孙鸿涛,廖威明,周雪梅,杨子波,黄紫房,谢超凡,王永胜,费志军,王惟,李军[7](2010)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新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手术方法。方法以选择性深度扩臼术并新型髋膝活动式支架治疗12名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术后随访7~9年,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选择性深度扩臼术出血量小(66±7)ml,时间短(58±6)min,复位满意。术后患儿在短期内(3周左右)均可进行髋膝功能锻炼,无一例出现髋关节僵硬、术后再脱位及患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新手术方法头臼复位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可选择的另一种新术式。

葛孚章,刘复奇[8](2010)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闭合复位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3年随访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率进行观察,但报道多为某一时间点的观察研究,缺乏3年或更长期的连续跟踪随访及综合分析,作者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目的:螺旋CT三维重建下,连续跟踪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经保守治疗后3年内髋臼股骨头覆盖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73例行手法闭合复位铝支架固定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整复前1d和整复后12,24,36个月分别行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测量髋臼股骨头平均覆盖率动态变化。以患儿正常侧髋关节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及结论:随访时间为3年6个月~4年5个月,65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后患髋髋臼股骨头覆盖率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1),随访3年内逐渐接近正常,其中治疗后1年内是髋臼发育塑性的关键时期。

郭海青[9](2008)在《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评估术后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与年龄、股骨粗隆下截估量不同的关系。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3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至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开始主动功能锻炼并辅助以CPM活动髋关节;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在四个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是不同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截骨量充分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明显减少,统计学差异显着。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年龄的限制是必要的,大于12岁的患儿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7-10岁可能是手术相对较为安全的年龄段。股骨近端粗隆下充分短缩截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李光镐[10](2008)在《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7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析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于自2000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采用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的67例97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经5个月至8年,平均3年6个月的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2例91髋,占93.8%,髋臼指数术前检查X线片平均为42.82°±5°,术后平均为18.83±5°,平均减小23.99°。【结论】改良Pemberton手术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不用内固定,可避免二次取出内固定的小手术;二是即使髋臼轻度旋转,便能获得较大的矫正效果;三是有效避免了传统Pemberton手术因所旋转的髋臼Y形软骨薄而引起呈水平状而带来的点状负重的弊端。但本手术技术较难,并可改变髋臼的上下径,使髋臼容积减小,从而导致股骨头与髋臼不匹配,髋臼需进一步塑形。

二、支架固定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架固定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5例(论文提纲范文)

(1)DDH复位后二次手术指征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2、病例分组
    3、相关因素
    4、影像学指标及评价指标
    5、手术方式
    6、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进展与现状
    参考文献
英汉双解缩略语
致谢

(2)改良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2.1 将复位时年龄分两组随访
    2.2 疗效评定
3 讨论
    3.1 复位年龄, 脱位程度与治愈的关系
    3.2 改良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特点

(3)造影监测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不同治疗方法对“学步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响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实验对象
2 治疗方法
3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同期手术治疗小儿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
    2. 方法
        2.1 Salter 截骨术的操作步骤
        2.2 Pemberton 骨盆截骨术操作步骤
        2.3 股骨近端截骨术的操作步骤
        2.4 术后处理
        2.5 术后恢复参考标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病理
2 保守治疗
    2.1 保守治疗简史
    2.2 保守治疗的理论基础
    2.3 保守治疗常用方法
    2.4 闭合复位整复手法及其辅助措施。
        2.4.1 闭合复位+改良蛙式石膏固定
        2.4.2 辅助措施
        2.4.3 改良蛙式石膏与人位石膏固定的比较
3 并发症

(7)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新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结 果
讨 论

(8)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闭合复位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3年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设计:
    时间及地点:
    对象: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治疗支具:
    方法:
        治疗步骤:
    观察及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
        定性观察:
        定量指标:
        设计、实施、评估者: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治疗前后髋臼股骨头平均覆盖率变化
    2.3 不良事件及副反应
3 讨论

(9)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患儿来源
        1.2 随访方式和内容
        1.3 患儿一般资料
    2. 手术方式
        2.1 软组织处理
        2.2 骨性畸形的处理
        2.3 术后处理
    3. 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1.年龄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手术的影响
    2.术中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的重要性
    3.粗隆下截骨长度的探讨
    4.术后并发症分析
    5.术后其它并发症
    6.CT 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近端畸形的认识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绪论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支架固定治疗先天性髋脱位6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DDH复位后二次手术指征的回顾性分析[D]. 陆琳. 苏州大学, 2019(04)
  • [2]改良可滑动外展支具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临床研究[J]. 陆洪军,李长德,解云川,唐海波,李晓涛,宋丽娜,孟祥君,袁世伟,孙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02)
  • [3]造影监测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治疗中的应用[D]. 李炳钻. 福建医科大学, 2012(01)
  • [4]不同治疗方法对“学步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响及意义[D]. 田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5]同期手术治疗小儿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疗效分析[D]. 艾沙江·卡卡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6]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治疗进展[J]. 王康,赵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13)
  • [7]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新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J]. 杨军林,孙鸿涛,廖威明,周雪梅,杨子波,黄紫房,谢超凡,王永胜,费志军,王惟,李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06)
  • [8]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闭合复位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3年随访分析[J]. 葛孚章,刘复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04)
  • [9]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D]. 郭海青.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
  • [10]改良Pemberton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7例分析[D]. 李光镐. 吉林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支架内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6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