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度开放性骨折创面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Ⅲ度开放性骨折创面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一、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彬[1](2022)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与其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记录创口感染发生情况,同时采集感染患者的创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其创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结果 20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创口感染87例,感染率为43.50%(87/200);87例引流液标本共分离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占比60.20%(59/9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35.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株(14.29%)、表皮葡萄球菌7株(7.14%);革兰阴性菌34株,占比34.69%(34/9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5株(15.31%)、铜绿假单胞菌10株(10.20%);真菌5株,占比5.10%(5/98);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耐药率低;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妥布霉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呋喃妥因耐药率低。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呈高耐药与多耐药性,临床医师需按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减少病原菌耐药状况发生。

王倩倩[2](2019)在《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部位及其发生率;了解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并鉴定;分析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情况;评估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791例,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感染)与观察组(发生感染)。分别记录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感染部位,采集发生细菌感染患者的切口脓性分泌物、痰液、尿液或血液标本,将其标本放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用细菌鉴定仪进行感染病原菌种检测和药敏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补充完成药敏分析。同时,建立临床资料调查表,分别发放给两组患者,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在完整记录相关资料后进行整合与分析。调查表中包含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症、骨折位置、治疗情况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定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3.4%(58/248),2017年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4.5%(65/265),2018年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为25.5%(71/278),不同年度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16年至2018年患者的感染类型中均以手术部位感染最为常见,其占比分别为58.6%、66.2%与66.2%;手术部位感染位置主要为胫腓骨,其占比分别64.7%、65.1%与63.8%。观察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9株,2016年发生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02株,2017年发生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12株,2018年发生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115株。2016年至2018年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最多,占比为47.1%、50.0%与49.6%。药敏分析表现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福平、四环素、莫西沙星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骨折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侵入性操作、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异体血输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下肢与腰髋部骨折、手术时间≥2h、术中出血量≥300m L、有侵入性操作、引流管留置时间≥3d、住院时间≥14d与有异体血输入为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易发生细菌感染,并且主要以手术部位感染最为常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最高。革兰阴性菌是引发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均有明显的耐药性,需针对药敏分析结果给予合理的抗生素药物。本研究也提示需要对高危患者给予更高的预防意识。

平建锋,孙文东,车斌,陈雪荣[3](2019)在《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分析与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5例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96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创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6例上肢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的骨折位置以肱骨骨折的患者最多(85.83%)、致伤原因中以交通意外伤患者数量最多(40.63%)、损伤程度上,custilo分型Ⅲ型比例最高(64.58%)。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与骨折损伤程度、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5例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创口感染96例,感染率17.61%,96例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87株,革兰阴性菌51株(58.62%),革兰阳性菌31株(35.63%),真菌5株(5.7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多发于肱骨骨折位置,与骨折损伤程度、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病原菌类型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因此加强对骨折位置的保护,合理高效提升手术时间,加强个性化护理,减少住院时间,同时针对病原菌的敏感度合理选择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上肢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马良[4](2018)在《基于风险调整模型的骨盆骨折手术医疗质量的院间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骼创伤,主要由高能量外力所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由于患者之间损伤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对于骨盆骨折治疗的院间医疗质量评价工作难度相对较高。风险调整模型是一种通过患者基础风险因素来准确地预测其最终医疗结局的概率预测模型,它使各医疗机构原本不具有可比性的粗结局指标,能够以模型预测得到期望值为标尺,通过间接标准化的方法,最终得到具有足够可比性且真实反映医疗质量水平的校正后结局指标。但截止目前尚无针对骨盆骨折单一病种的基于风险调整模型的医疗质量评价研究出现。【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专家访谈,总结归纳影响骨盆骨折患者医疗结局的潜在风险因素,并确定最终反映医疗结局的质量指标,然后通过现况调查收集患者风险因素和结局质量指标以开展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初筛,对P<0.2的风险因素变量进行划分并形成若干不同组合,并利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多个对应的风险调整模型。利用10折校验法对上述备选模型进行校验评价,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来分别反映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以此选出最优风险调整模型。最后利用最优风险调整模型对粗结局质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以调整后的指标作为评价各院医疗质量的依据。【研究结果】收集得到三家医院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478例骨盆骨折患者病历,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54例,平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0%。在20项潜在风险因素中,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共有13项风险因素变量被纳入模型构建步骤。通过建模及校验评价后得到的最优风险调整模型为:Logit(P)=ln(p/1-p)=2.705×(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013×(盆腔动脉大出血)+1.412×(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6.541,其中p表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期望概率。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风险调整前各院医疗质量排名由高到低为A医院(6.94%)、C医院(11.86%)、B医院(13.89%);风险调整后各院医疗质量排名由高到低变化为B医院(8.73%)、A医院(10.40%)、C医院(16.71%)。【研究结论】各医疗机构风险调整后的医疗质量排名情况相比风险调整前有较大变化,风险调整后的结果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各医疗机构的真实医疗质量,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相对准确可信的评价依据。未来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风险调整模型在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实证研究,推动医疗质量评价朝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叶慧明,范珍,廖青松[5](2018)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收治的417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院内感染患者与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留取感染患者创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417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62例出现创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4.87%。年龄大、创口留空腔、使用内固定、住院时间长以及患有基础病患者感染发生率显着提高(P<0.05);而不同性别及手术时间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67株病原菌,其中排前5位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28.36%、19.40%、17.91%、11.94%、11.94%。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较为敏感。结论:年龄偏大、留置空腔、内固定、住院时间长以及患有基础病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较易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杨彪,赵晓光,王磊,王瑶[6](2017)在《2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9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出现医院感染的23例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9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7.72%。其中切口感染占39.13%,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1.74%和17.39%。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与年龄(>60岁)、基础性疾病、骨折分型为Ⅲ型、曾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住院时间长(≥20 d)相关(P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骨折分型(P=0.006)、侵入性操作(P=0.017)、基础性疾病(P=0.023)和患者年龄(P=0.048)。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贾丙申,于鹏,周立义,李君,纪志华[7](2017)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分析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1020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另选择同期1020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583例、对照组437例,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月内创面细菌转阴率及愈合率。结果 1020例患者院内感染20例,感染率为1.96%;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60岁、损伤程度为ⅢB或ⅢC、治疗间隔>6h、手术时长>2.5h、住院时间>10d、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或激素、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及术后未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等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93±10.88)d、(211.32±18.03)d和(15.96±2.43)d均短于对照组(19.07±1.69)d、(263.42±20.49)d和(24.01±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内细菌转阴率及创面愈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具有缩短愈合时间、加速创口愈合、降低医院感染率等特点,治疗效果优良。

蒲世周,唐燕[8](2017)在《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高龄骨折患者198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2周、23周及>3周)、年龄(<75岁及≥75岁)、抗生素应用时间(<1周及≥1周)、合并基础疾病(是,否)及手术时间(≤2 h及>2 h),分析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20例,包括呼吸道感染10例,创口感染6例,泌尿道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1例,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20)和未感染组(n=178),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106,95%CI(1.515,8.758)]、住院时间[OR=2.452,95%CI(1.208,6.415)]、抗生素应用时间[OR=2.875,95%CI(1.376,7.763)]、合并基础疾病[OR=4.186,95%CI(2.054,16.350)]及手术时间[OR=3.241,95%CI(1.642,15.246)]是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是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薄占东,罗富,劳山,罗高斌[9](2013)在《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开放性骨折的分类、清创时间与感染的关系、骨折固定与感染、创口闭合及有关截肢等几方面作一浅要综述。

禹铭杨,张宇,谷贵山[10](2011)在《开放性骨折伤口治疗方法及闭合时机的选择》文中提出开放性骨折通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肌腱、血管及神经外露,甚至是骨缺损,且往往污染严重。预防伤口的感染,成为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伤口的闭合方法与时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模糊的领域,并且成为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检索并学习了国外5年之内的大量文献,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略,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开放性骨折的定义及分类1.1开放性骨折的定义凡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

二、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创口感染
    2.2 病原菌分布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2.4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3 讨 论

(2)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验方法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类型
    2.2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部位
    2.3 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2.4 观察组患者常见病原菌的抗生素药物耐药情况
    2.5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6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开放性骨折手术感染患者的感染特征、病原菌及耐药菌分析
    3.2 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分析与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上肢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骨折位置与致伤原因及损伤程度
    2.2 上肢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创口感染因素分析
    2.3 上肢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创口感染病原菌分析
3 讨 论

(4)基于风险调整模型的骨盆骨折手术医疗质量的院间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骨盆骨折概述
        1.1.2 医疗质量评价概述
        1.1.3 风险调整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风险调整思想在医疗质量评价领域的发展历程
        1.2.2 风险调整模型在骨盆骨折手术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及专家访谈法
        2.1.1 文献研究法
        2.1.2 专家访谈法
    2.2 调查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2.2.1 调查对象的范围
        2.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3 数据收集的方式
        2.2.4 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 风险调整模型的构建方法
        2.3.1 风险因素与结果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2.3.2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备选模型
        2.3.3 备选风险调整模型效能的校验与评价
    2.4 粗结果指标的间接标准化方法
    2.5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及检验水准
    2.6 医学伦理问题
    2.7 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结果
    3.1 风险调整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
        3.1.1 作为自变量的患者基础风险因素
        3.1.2 作为因变量的医疗质量结果指标
    3.2 调查资料的基本情况
    3.3 患者基础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模型构建
    3.5 备选风险调整模型的校验与评价
    3.6 基于最优风险调整模型的各院粗结果指标的标准化
    3.7 对于质量最佳医院的新型手术方式的评价
四、讨论
    4.1 骨盆骨折及其手术治疗
    4.2 反映骨盆骨折手术质量的结果指标选择
    4.3 患者风险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关联分析
        4.3.1 简明损伤评分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4.3.2 修正创伤评分与入院时昏迷指数及收缩压
        4.3.3 盆腔动脉大出血
        4.3.4 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
        4.3.5 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
    4.4 风险调整模型在骨盆骨折手术院间质量评价中的必要性
    4.5 医院层面影响骨盆骨折手术质量的因素
    4.6 医院层面降低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建议
    4.7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4.7.1 本研究的创新点
        4.7.2 本研究不足之处
    4.8 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目录

(5)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统计调查
        1.2.2 标本采集与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基础资料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
    2.2 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3 主要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
3 讨论

(6)2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部位
    二、单因素分析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7)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指标[8]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单因素分析
    2.2 术后院内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2.4 两组术后3月内创面细菌转阴率及愈合率
3 讨论

(8)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9)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二、清创时间与感染的关系
三、骨折固定与感染
四、创口闭合
五、关于截肢

四、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 刘海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01)
  • [2]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调查研究[D]. 王倩倩. 青岛大学, 2019(01)
  • [3]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分析与预防措施[J]. 平建锋,孙文东,车斌,陈雪荣.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9(05)
  • [4]基于风险调整模型的骨盆骨折手术医疗质量的院间评价研究[D]. 马良.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5]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叶慧明,范珍,廖青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2)
  • [6]2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 杨彪,赵晓光,王磊,王瑶.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7(05)
  • [7]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疗效评价[J]. 贾丙申,于鹏,周立义,李君,纪志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19)
  • [8]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蒲世周,唐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6)
  • [9]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J]. 薄占东,罗富,劳山,罗高斌.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3(02)
  • [10]开放性骨折伤口治疗方法及闭合时机的选择[J]. 禹铭杨,张宇,谷贵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1(09)

标签:;  ;  ;  ;  ;  

Ⅲ度开放性骨折创面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