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GPS秒脉冲信号干扰的措施

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GPS秒脉冲信号干扰的措施

一、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干扰GPS秒脉冲信号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宗超[1](2020)在《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一些非线性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大量的接入配电网系统中,造成了潮流的双向流动,对电能的污染增加,严重时超过了的允许限度。电能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优质的电能有利于确保电网和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能够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电能质量,提高电能质量,找出导致电能质量所存在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然需要对电能质量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目前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大多数是局部单点测量,测量的结果只反映局部系统运行状态,但是测量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时间标记和联系,缺乏准确性。对不同地点的电网信号采样时提出基于GPS同步采样的方法,实现对异地电能质量参数的同步测量与分析,系统实时的掌握全网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不同地点的同步采样,提出了基于GPS的同步采样方法。利用GPS高精度的秒脉冲信号(Pulse Per Second,PPS)启动主控芯片外部中断,触发不同地点的采样装置,对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同步采样。同时ADC转换器将采样得到的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转换,再把这些数据打上记录世界时钟的标签实现设备的同步采样和测量。在整个同步采样过程中,先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电压、电流有效值,然后利用傅里叶变换得到了电压、电流的相位,准确的获得电压、电流矢量。对于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的设计实现,先从电能质量参数的检测算法上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主要稳态电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其中闪变检测采用的是现有的IEC平方闪变检测方法。对于谐波检测来说,由于FFT的计算效率较高,在嵌入式系统DSP中能够方便的实现,所以在FFT算法上提出了基于4项莱夫-文森特窗(Rife-Vincent,RV)窗的多谱线插值FFT改进算法。推算出谐波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曲线拟合函数推出了既简单又实用的插值修正表达式。然后对弱信号以及复杂的谐波信号进行相应的仿真计算,并同几个典型的加余弦窗函数FFT算法对比,发现4项RV(Ⅰ)窗函数FFT算法在计算谐波参数时的准确性较好,可以很好的抑制非整周期采样造成的长范围泄露问题,而多谱线插值FFT改进算法可以有效的对短范围泄漏进行修正。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了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该系统在基于GPS时钟信号同步采样和各电能质量测量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ADC+DSP+MCU的硬件构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根据模块化的思想进行了设计,并对测量结果和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刘天柱[2](2020)在《基于时间同步的直流充电桩双芯电能表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实现电能替代的重要举措,对于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直流快充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正逐渐取代交流慢充,因此,直流计量方式必将成为其贸易结算的必然趋势。目前应用在直流充电站的直流电表存在诸多问题,如软硬件一体化、法制计量与非法制计量部分互相干扰、不支持远程升级,在线检测、时钟电池欠压频繁发生、扩展功能有限、无法满足分时电价、电网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等。因此,基于IR46国际标准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同步的双芯(TSDC)直流电能表,采用计量芯和管理芯独立、各功能模块化设计的思想,使得法制计量部分与非法制计量部分互不干扰;将GPS/北斗系统串口时间信息用IRIG-B码解码对电表进行校时;GPS/北斗系统产生的1PPS秒脉冲对电表内部RTC晶振校频,同时还触发计量芯与管理芯实现电能精确计量功能;最后将电能数据以“绝对时间+电能值”的结构体形式存储在内存中。该设计方案不仅解决了电表法制计量与非法制计量部分互相干扰和时钟欠压问题,还支持远程升级和在线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直流电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结合国内外直流电能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制定了 TSDC直流电能表的整体设计方案。然后介绍了 TSDC直流电能表关键技术,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介绍了双芯电能表的结构功能设计,最后根据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对样机进行基本误差测试、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TSDC直流电能表满足规程要求。

严博[3](2020)在《激光扫描阵列数据采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战斗部的威力和毁伤效率直接关系到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破片速度及破片群速度分布规律是考核战斗部作战效能的核心参数之一。梳状差分激光光幕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试精度高及同时识别多破片目标的优点,在破片速度测试过程中,针对其多通道破片过幕信号及过幕时间值同步采集的需求,通用的数据采集设备存在着适用性差的问题,故研制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本文深入分析了梳状差分激光靶在破片测试过程中的数据采集需求,针对输出通道数多、采样速率高及过幕时间分辨率需求高等难题,采用嵌入式采集方法并结合GPS授时技术,设计了一款多通道混合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备多种触发方式,可实现连续或断续采集功能并且多台设备间可级联使用。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以ARM与FPGA为核心实现对16通道的过幕波形信号采集。针对破片过幕时间分辨率需求高的问题,结合GPS授时技术,通过测量本地和外部的时间偏差,对本地晶振输出频率进行校正,形成系统同步时钟,用于对破片过幕波形打时标。破片过幕波形及相应的时标信息组成混合数据包,以DDR2芯片为主要缓冲区,通过USB2.0总线传输。同时对系统缓冲容量、通讯速率及时标精度进行详细论证。测试表明,设计的混合数据采集卡实现了16通道破片过幕波形采集,单通道最高采样速率可达1MSPS,数据无丢包现象。多台设备间可级联使用且时标精度达到微秒级,满足实际应用及技术指标要求。

张婕[4](2020)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行业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其庞大和复杂,很难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可靠控制,实时监测和精确估计电网动态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问题。在许多应用场合,电力系统需要实时测量相量幅度和角度以及判断电压和电流信号中存在的谐波,基于相量测量数据采集技术的广域监测系统应运而生,为电网运营商提供了系统实时监测的机会,是国内外公认最新的电网监测与控制手段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相量测量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从相量测量原理和测量装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对相量测量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三种提高相量测量精度的算法,设计开发了相量测量装置的硬、软件系统,并将其中一种改进算法移植到DSP中,从而提高了相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及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电力系统领域的行业标准进行了阐述。(2)提出了一种在稳态及动态条件下估计同步相角和频率的方法,该算法是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泰勒展开傅里叶算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 Taylor Expansion Fourier,WLS-TF)的改进方法。详细介绍了改进WLS-TF算法的推导过程,并提出一种利用二阶多项式插值函数进行频率估计的新方法。在信号模型中考虑不同稳态和动态信号条件下,对比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估计相量参数的自适应块最小均方算法,将未知相量模型建模为线性滤波问题,使用二阶优化技术估计幅值和相位,不需要任何矩阵求逆运算,具有更少的计算复杂性,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收敛性,快速响应能力和准确性。(4)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基于DSP的相量测量装置普遍采用快速傅里叶算法(FFT)作为数据处理计算方法。传统离散傅里叶变换作为电力系统中相量测量的基本算法,虽然计算简便,对谐波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但受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影响严重,为提高电力系统相量的快速准确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离散傅里叶的改进方法,仿真验证算法的实用性,并与前两种算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5)介绍了同步测量装置的基本原理及总体框架,分析了同步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精确性及实时性的影响,表明同步时标最佳位置的选取对于相量测量装置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判断时标位置最优值的方法。(6)介绍了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同步时标形成模块等,给出了各个模块的电路原理图,描述了模块的选型及相关电气特性。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对装置软件进行了分块化设计,为提高电力系统相量测量的精度,以CCS3.3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将改进DFT算法移植到DSP中。(7)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进行调试和运行,在CCS3.3环境下仿真,验证改进DFT算法移植的准确性。用标准源测试装置的整体运行性能,设置标准源的电压电流参数,在CCS环境中读取电压和频率信息。最后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了装置的整机调试,测试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值。

贾秀波[5](2019)在《智能电网站域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电网的规模化建设与普及,在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方向呈现出多专业融合的特点;电网结构的复杂性、长距离输电、骨干网络地区化等问题又增加了输电、供电的安全风险。减小系统扰动对区域电网影响,依靠传统单间隔继电保护整定配合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运行稳定及安全风险控制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分析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定结构和应用技术方式,以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应用为基础研究站域保护系统的实现方案。智能化变电站依靠IEC61850标准化建模实现了变电站全站信息的实时采集,为站域保护系统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站域继电保护系统通过现有的通讯和网络技术,能够完成全站保护信息集中采集和逻辑处理,满足对保护范围内一次设备的控制功能。通过设定保护的目标系统,构建典型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系统性分析研究站域保护功能配置;按照保护功能的配置情况,分析数据算法特点,优化站域保护逻辑,重点分析优化主保护和存在技术难点的保护逻辑,如CT断线、差动保护等完成多个间隔保护逻辑设计方案,实现一套系统完成多间隔元件保护功能:站域保护系统对采样数据的同步有较高的要求,数据同步是保障站域保护各项功能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通过对通讯机理、数据结构等技术方面的分析研究,设计授时、守时、二次插值算法数据同步方案,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站域继电保护对通讯稳定性要求较高,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应用的网络技术分析研究,设计站域保护的组网方案,评估过程层网络流量对站域保护系统接入的影响,设计系统内多种类型数据的采集处理方式,满足多CPU结构系统对数据接入、采集的可靠性要求。通过对站域保护系统实现机理的研究,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工程样机通过了动模试验,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了技术要求,实现了站域保护系统的工程化应用。

林凡强[6](2017)在《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研发与采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瞬变电磁法(TEM)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采用人工场源激发的时间域电磁探测方法,是以大地中岩矿石的导电性和导磁性为物性前提,通过不接地磁性源或接地电性源方式向地下发送脉冲信号,大地受激发产生瞬变电磁场,导电地质体受感应产生涡旋电流,产生二次场。TEM方法通过观测、分析二次磁场的过渡过程,进行地下地质异常体的探测。近年来,国内外对瞬变电磁法的仪器研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需要,新型的多分量、多参数、大深度探测的瞬变电磁仪器进入电磁探测领域,从原有的单一垂直分量测量到电场和磁场同时测量的时频电磁法(TFEM)、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TEM)、以及多通道瞬变电磁法(MTEM)等。其中,发射方式从以磁性源方式居多,朝大功率、大电流发射的电性源方式过渡,发射波形从双极性信号往伪随机信号过渡,为瞬变电磁法在不同深度和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时间域瞬变电磁方法的发展和对仪器功能扩展的需求,设计研发了一种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系统,选用接地电性源方式发射,采用精准时钟同步和高精度GPS授时单元,设计六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可同步采集地面电磁五分量(Ex、Ey、Hx、Hy、Hz)和磁感应强度变化率(dB/dt)。该设计方案符合未来瞬变电磁观测系统的多分量、大深度探测和多参数解释的发展方向,可实现同步多通道、多分量张量灵活组合的测量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在电法勘探中电磁感应方法的理论指导下,以电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通过进一步研究瞬变电磁收发系统的特点、信息的采集方法和数据的处理技术,开发设计了低噪声电源电路板、采集与存储控制板,以及通道数可灵活组合的模拟信号采集板,可以实现两通道、四通道或六通道三种组合方式的新型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系统。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设计,该系统既可以作为电磁场信息的大地响应接收系统,也可以作为瞬变电磁发射系统的电流波形记录装置,具有灵活、多样、高效等特点。第二,在接收仪的程序设计中,采用跨时钟域同步技术,实现了高达128k采样速率的、多通道同步的数据采集及存储功能,还兼具控制器之间的信息同步传输和数据交换。研发设计过程中,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了一个28位的高精度计时器来配合GPS秒脉冲信号,使各接收采集单元与发射系统的电流波形高精度同步,实现了时间信息和采集数据共同存储;同时,为了对接收仪进行标定,设计了外置标定单元电路;此外,采用超低功耗器件设计了无线监测模块,实现了接收仪运行状态的远距离监测。第三,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能够同步接收磁感应强度变化率,还可以同步对两个方向的电场分量及三个方向的磁场分量进行观测。因此,该方法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大,空间覆盖广;随着接收仪器动态范围的扩大和采样率的提高,在相同时间内,可以记录更加丰富的有用信息。此外,该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兼容多种发射机,如加拿大CRONE公司的Digital PEM系统,凤凰公司T-4、TXU-30发射机,以及ZONGE公司的GDP-32电法仪等;接收传感器可使用空心线圈、不极化电极、磁探头等装置。第四,在实验室完成了直流信号输入时的性能测试,及交流信号输入时的测试实验;并进行了信号精度测量及信噪比计算分析,还开展了仪器的稳定性及道间一致性测试,验证了本接收仪在高速采样率下能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与存储,且可靠性很高。在不断完善电路和改进系统程序的过程中,完成了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的研制。为了进一步测试仪器的性能,还在空旷地区使用凤凰公司T-4发射机以接地电性源发射方式,开展仪器的功能及性能测试,完成了两条测线的同步接收与采集试验,形成了两条测线的剖面图;并将本接收仪与凤凰公司的V8系统同步采集的二次场单点数据进行了对比,两套系统生成的衰减曲线形态一致性良好。第五,为验证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的勘探实用性,在四川省乐山市某矿区开展了仪器对比测试,通过采集横跨矿脉测线的瞬变电磁数据,提取瞬变的二次场信息,之后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去噪,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在时间抽道后,对应高异常的采集点与矿脉的走向趋势一致,还与对应化探数据曲线中铜元素的高异常分布位置相吻合。在开展场地测试过程中,选取了一个采集点,将本接收仪与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的采集站进行电场信息的并联同步采集,两个采集系统接收的电场波形一致。综上所述,本接收仪可通过程序灵活配置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变化率以及磁场强度信息的采集系统,可以实现一机发射,多机、多通道同步采集及发射电流记录于一体的观测系统。多通道主要表现为在同一偏移距上多个测点的信息同步采集和存储,采用接地电性源方式发射,接收电场及磁感应强度等信息,对同偏移距的信息处理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相似,通过共偏移距剖面图来推测地下某一深度目标的地电信息,是一套集采样通道多、动态范围宽、存储容量大及同步精度高等特点于一体的接收系统,在数据去噪方面还引入了深度学习方法。该仪器的设计研究对于开展深部矿体的精细探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能大幅度的提高勘探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杨增健[7](2017)在《电网故障脉冲到达时间精确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故障定位技术在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中显得愈发重要。为了满足电力系统中低功耗故障指示器的精确定位需求,本文基于双端行波定位技术提出一种电网故障脉冲到达时间精确测量的方法,该方法测量精度高、功耗低,提高了电力系统故障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系统相关原理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然后根据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电网故障脉冲到达时间精确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具有低功耗模式的GPS接收机和本地有源晶振组成时间同步系统,利用微处理器的定时器捕获来自于故障脉冲检测电路输出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等待GPS接收机输出的PPS稳定后记录下一个标准时间,再通过时间倒推的方法推算出电网故障脉冲的到达时间。最后根据该方法设计出相应的定位电路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行波传感线圈和故障脉冲处理电路部分、STM32处理器和本地有源晶振部分以及GPS接收机部分。行波传感线圈用于检测输电线路故障脉冲信号;故障脉冲处理电路用于将故障脉冲信号转换为STM32处理器可识别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有源晶振为STM32处理器提供本地时钟信号:GPS接收机通过串口输出UTC时间和PPS秒脉冲信号,为系统提供卫星同步时间。将该模块应用到实际的故障指示器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块的时间同步精度优于100ns,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165mW,满足低功耗应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对故障行波定位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郭翔[8](2016)在《基于GPS时钟同步分流测试功能的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接地系统作为确保电力系统安稳运行的一个重要组分,也是场站内运维人员人身和电气设备财产安全的主要依托。随着现代高电压技术的稳步发展,高电压变电站越来越多,特别是超高压及特高压变电站的不断建设和投产,其地网结构和与其相连的构架更加复杂多样。如果无法准确评估构架的分流状况,将会导致现场接地装置的阻抗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对现场各种进出线的分流矢量状况进行准确测量,以便对接地阻抗测试进行修正,就变得非常之必要。传统的理论计算分流系数的方式存在着计算过程略显复杂、参数不易取值以及实用性较差的诸般不足。以往通过测量分流大小并把分流当做标量进行简单的求和计算,由于进出线架构电感分量的存在,各进出线分流呈现出与注入电流存在一定的相角差的表现情况,并不总是相同或相反,故不能直接进行最基础的加减计算。此外,目前市场上提出的无线信号发射技术进行分流相角测量的方式易受现场测试环境的影响,不仅在现场存在各种叠加电场的影响下会降低无线信号输送水平,若现场存在一些特定障碍物,还会限制其传输的有效距离。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关系,本文主要开展了基于GPS时钟同步分流测试功能的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接地装置特性参数类工频法测试原理、现场分流作用对接地阻抗测试的影响机理、GPS时钟同步分流测试原理、系统设计及其现场测试应用。本文设计了一套适宜现场应用的软硬件测试系统,通过采用GPS时钟同步分流测试技术,并配合高精度的Rogowski柔性电流线圈,以实现接地装置分流矢量的测试。此外,还运用高质量的数字滤波技术,以有效抑制现场工频干扰影响,以达成对测试信号的准确采集。最后,通过对某500kV换流站和某两个220kV变电站等的接地网特性参数及现场分流状况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有效验证本课题开发的软、硬件平台综合性能及现场实用性。该课题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大型地网的运行状况,从而对于保证发电厂、变电站接地网及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使用前景,必可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韩磊[9](2015)在《SEP发射机GPS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CSAMT)是一种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具有勘探深度范围大、测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找矿、地下水探测、环境污染探测、石油勘探、工程地质勘查等领域。人工场源电磁勘探系统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负责向大地提供具有一定功率的脉冲电流作为场源;接收机实现高效的电磁信号数据采集工作,再通过地球物理反演将原始观测数据转变成地球物理模型,从而能够反映地质状况。作为可控源人工电磁场的激励源,地面电磁探测(Surface Electromagnetics Prospecting,SEP)发射机的研制是整个电磁勘探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整个SEP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发射机精准的GPS同步时间和实时的采集处理发射电压、发射电流、发射频率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上位机显示和存储。本文对GPS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软硬件设计与实验验证,完成了基于DSP+FPGA的低噪声、低漂移、高精度的SEP发射机GPS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制任务,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GPS时间同步模块的设计。首先分析了GPS的授时原理和GPS授时误差的来源,引出了GPS失锁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利用GPS/本地时钟双模授时的时间同步技术,给出了时间同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原理框图,并阐述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对时间同步方案软硬件进行了详细设计,重点介绍了恒温晶振频率校正和授时工作模式切换的方法;最后对时间同步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及分析。第二部分,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的设计。首先给出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原理框图,采用DSP和FPGA作为主控制器,对发射电压、电流和频率进行实时测量和显示;其次,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流程;最后重点介绍了DSP对发射电压、发射电流信号的采样和处理及FPGA对发射频率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在线配置发射机的工作模式和发射参数,并具有数据显示和波形显示的双重功能,对发射机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此外还具有自动存储功能,以便后期数据分析。第四部分,实验验证。首先通过实验对GPS时间同步精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采样精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时间同步系统同步精度优于±0.1μs,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采样精度也达到99%以上,符合系统设计要求。最后与代表国外先进水平的发射机同时于野外进行发射对比实验,通过发射频率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发射机发射性能上接近代表国外先进水平的发射机,能胜任野外地质勘探的性能需求。

陈丽娟[10](2015)在《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地空同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有限的矿产资源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找矿工作重点逐渐转变为在隐伏区、矿区深部及矿区外围寻找隐伏矿和盲矿。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是近年来电法勘探领域发展较快的一种重要方法。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电偶源向地下发送一次场,在一次场的间歇期间利用回线或电偶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瞬变电磁勘探方法中“涡流”从产生到结束的时间十分短暂,对取样时间要求十分精确。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使发射电流关断后,在精确的某一时刻开始测量,从而接收系统与发射系统就必须实现精确的同步。本文立足于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基于无人机的半航空瞬变电磁勘查技术研究”,主要对其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地面发射系统,地面接收系统及无人机接收系统三者之间的采样信号同步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种同步技术,振荡器同步技术、无线同步技术、GPS同步技术的原理及实现,并用GPS同步技术在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中进行了实验,同时对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应用。振荡器同步技术用了时钟芯片PCF8563的可编程时钟输出,报警器及定时器功能,设置TI/TP=1,此时中断信号为脉冲方式。让PCF8563每秒钟在/INT端产生一个脉冲给单片机,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读取时钟以供显示。以此时钟来作为发射系统,接收系统的同步时标。无线同步技术的实现利用了具有丰富的位时钟信息的曼彻斯特编码。在发送数据时,主控机将恒温晶振和电磁信号的数据字节逐个送往编码模块,由编码模块将其转换成曼彻斯特码。再经过平滑滤波调整、功率驱动及音频变压器隔离后,送到发射系统发射。接收过程是解码器收到发射端传来的信号后,首先将信号经过音频变压器隔离,再通过带通滤波、放大整形为矩形波信号,然后送入解码模块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器通过“结束标志字节”判断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解调出的数据通过中断请求方式实现MCU读取。GPS同步技术的实现是,GPS接收模块通过天线接收卫星传送的授时信息,获得需要的时间信号,该信号和UTC国际标准时间高精度同步,同时,还要校正恒温晶振的秒脉冲。在FPGA中设计能够测量GPS秒时钟与恒温晶振秒信号之间误差的测量模块,主控机对数据进行存储与处理,利用测量的时间差序列,对GPS信号的随机误差的统计方差进行估计,恒温晶振输出信号做实时校正,从而产生高精度的时钟信号。由于同步采样装置在强电磁环境中长期连续工作,所受到的干扰比较严重,若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能使装置工作不正常,造成同步采样的失败。所以,同步采样的抗干扰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中对于同步采样装置抗干扰措施,数据采集部分抗干扰措施,及抑制外部电磁噪声干扰进行了研究,有效减少了同步采样系统中的干扰。本文在实验时利用GPS同步技术,充分融合GPS秒时钟信号优良的长期稳定特性与恒温晶振优良的短期稳定特性,将两者的长处有机的结合起来,对GPS信号进行一定处理后,用于校正恒温晶振输出,实现一个高精度的时钟系统,使得时钟精度即使在GPS信号失效3个小时仍能保持小于±1μs,为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供应精确的时间标准。本文中的方法与传统采用GPS脉冲信号调节压控晶振的电压来修正晶振输出频率获得同步时钟相比,同步精度得到提高,同步时序调节更加方便,通用性强,更加适合在野外工作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系统使用。

二、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干扰GPS秒脉冲信号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干扰GPS秒脉冲信号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能质量的定义及各指标
        1.2.1 电压偏差
        1.2.2 频率偏差
        1.2.3 三相不平衡
        1.2.4 电压波动与闪变
        1.2.5 谐波
    1.3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的优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GPS同步时钟同步测量技术
    2.1 基于GPS时钟信号同步采样介绍
        2.1.1 GPS的授时原理
        2.1.2 基于GPS时钟同步采样
    2.2 电压矢量的测量
        2.2.1 电压有效值的计算
        2.2.2 电压矢量的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能质量的检测方法
    3.1 电压偏差检测
    3.2 频率偏差检测
    3.3 三相不平衡度检测
    3.4 电压波动与闪变的检测
    3.5 谐波检测方法
        3.5.1 莱夫-文森特窗
        3.5.2 多谱线插值算法
        3.5.3 基于莱夫-文森特窗多谱线插值FFT算法
        3.5.4 谐波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组成
        4.1.1 系统设计要求
        4.1.2 系统的组成及整体框图
    4.2 模拟信号采集变换模块
        4.2.1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
        4.2.2 模数转换电路
    4.3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4.3.1 SRAM和 FLASH外部存储电路
        4.3.2 DSP的数据传输
    4.4 数据管理模块
        4.4.1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4.4.2 LCD液晶数据显示模块
        4.4.3 数据的存储模块
        4.4.4 GPS同步时钟模块
    4.5 电源模块
    4.6 系统硬件平台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平台和设计原则
        5.1.1 CCS4.12软件开发平台
        5.1.2 软件设计原则
    5.2 主程序设计
    5.3 数据的采集处理模块
    5.4 SPI双向通信传输
    5.5 数据管理模块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性能分析和误差分析
    6.1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性能分析
    6.2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误差分析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基于时间同步的直流充电桩双芯电能表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TSDC直流电能表系统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参数设计
    2.3. 功能设计
    2.4. 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TSDC直流电能表关键技术
    3.1. 直流电能计量方法
    3.2. 基于时间同步的电能计量技术
        3.2.1. GPS/北斗系统授时
        3.2.2. 电能表时钟管理方案
        3.2.3. 1PPS秒脉冲同步
    3.3. 直流电能表的双芯设计
        3.3.1. 计量芯与管理芯功能划分原则
        3.3.2. 双芯电能表结构设计
        3.3.3. 电源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SDC直流电能表硬件设计
    4.1. 硬件整体结构与设计
    4.2. 计量芯控制模块
        4.2.1. 信号采样电路
        4.2.2. 计量芯控制电路
        4.2.3. 数字隔离电路
    4.3. 管理芯控制模块
    4.4. GPS/北斗模块
    4.5. 电源模块
    4.6. 通信模块
    4.7. 存储模块
    4.8. 人机交互模块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TSDC直流电能表软件设计
    5.1. 软件整体结构与设计
    5.2. 计量芯模块软件设计
    5.3. 管理芯模块软件设计
    5.4. GPS/北斗模块软件设计
    5.5. 通讯模块软件设计
    5.6. 人机交互模块软件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误差分析与性能测试
    6.1. 基本误差分析
        6.1.1. 潜动试验
        6.1.2. 起动试验
        6.1.3. 电流电压精度测试
        6.1.4. 电能误差测试
    6.2. 性能测试
        6.2.1. 静电抗扰度试验
        6.2.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6.2.3. 浪涌抗扰度试验
    6.3. 功能测试
        6.3.1. 显示功能
        6.3.2. 事件记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产品硬件实物图及检测报告)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激光扫描阵列数据采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破片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2.2 数据采集技术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梳状差分激光光幕探测技术研究
    2.1 梳状差分激光光幕探测技术
        2.1.1 系统组成与原理
        2.1.2 梳状差分激光光幕结构分析
        2.1.3 过幕信号特性分析
    2.2 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2.3 数据采集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破片过幕波形数据采集
        3.2.1 数据采集方案
        3.2.2 关键技术分析
    3.3 破片过幕波形时间采集
        3.3.1 时标原理与方案
        3.3.2 时标误差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采集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主控电路
    4.2 数据采集模块
    4.3 同步授时模块
    4.4 缓冲及通讯模块
    4.5 电源模块
    4.6 PCB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FPGA逻辑设计
    5.1 整体结构
        5.1.1 FPGA接口及时钟域划分
        5.1.2 FPGA逻辑功能描述
    5.2 时标信息
        5.2.1 时钟同步
        5.2.2 时标管理
    5.3 数据帧管理
        5.3.1 数据帧生成
        5.3.2 数据帧缓冲
        5.3.3 数据帧上传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硬件调试
    6.2 时标精度测试
    6.3 数据完整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4)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PMU发展历史及应用状况
        1.2.2 相量测量算法的研究现状
        1.2.3 行业标准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泰勒展开傅里叶的改进方法
    2.1 算法简介
        2.1.1 改进WLS-TF算法
        2.1.2 频率估计方法的改进
    2.2 算法仿真
        2.2.1 稳态信号测试
        2.2.2 动态信号测试
        2.2.3 实际信号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共轭梯度的BLMS实时相量快速估计算法
    3.1 算法简介
    3.2 相量估计模型建立
        3.2.1 含谐波分量的相量估计模型
        3.2.2 含直流衰减分量的相量估计模型
    3.3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BLMS算法
        3.3.1 块最小均方算法
        3.3.2 共轭梯度法
    3.4 算法步骤及收敛性分析
        3.4.1 算法流程
        3.4.2 收敛性分析
    3.5 仿真结果分析
        3.5.1 噪声测试
        3.5.2 静态测试
        3.5.3 动态测试
        3.5.4 实际信号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频率跟踪的改进DFT算法及三种算法的比较
    4.1 改进DFT
        4.1.1 算法简介
        4.1.2 频率和幅值计算
    4.2 实例分析
        4.2.1 稳态信号分析
        4.2.2 动态信号分析
    4.3 不同算法测量精度对比
        4.3.1 稳态测量结果对比
        4.3.2 动态测量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量测量装置总体框架及同步时标问题
    5.1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简介
        5.1.1 同步相量测量系统原理
        5.1.2 基于DSP的相量测量装置结构
    5.2 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5.2.1 同步时标定义
        5.2.2 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精度的影响
        5.2.3 时标位置对上送延时时间的影响
    5.3 时标位置最优值选择
        5.3.1 模型建立
        5.3.2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6.1 硬件电路的总体框架
    6.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6.2.1 信号调理模块及选型
        6.2.2 模数转换模块
    6.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6.3.1 数据处理模块选型
        6.3.2 外围电路设计
    6.4 同步时标形成模块设计
        6.4.1 授时模块选型
        6.4.2 授时模块的构成
    6.5 同步测量装置的软件设计
        6.5.1 DSP开发环境
        6.5.2 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6.6 改进DFT算法的实现
        6.6.1 DSP实现步骤
        6.6.2 算法的C程序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调试运行
    7.1 CCS仿真结果
    7.2 标准源测试结果
    7.3 整机调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
    8.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智能电网站域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站域保护系统配置方案研究
    2.1 引言
    2.2 智能站基本概况
    2.3 站域保护设计方案
        2.3.1 目标系统设定
        2.3.2 站域保护配置
    2.4 站域保护功能优化
        2.4.1 后备保护功能优化
        2.4.2 母线保护功能优化
        2.4.2.1 保护逻辑基本情况
        2.4.2.2 站域母线保护逻辑优化
    2.5 自适应旁路
        2.5.1 传统的旁路切换形式
        2.5.2 自适应的旁路保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站域保护算法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保护算法应用分析
        3.2.1 差分算法
        3.2.2 傅氏算法
        3.2.3 遥测量算法
    3.3 保护逻辑优化设计
        3.3.1 主变差动逻辑优化
        3.3.2 CT饱和判据优化
    3.4 保护功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站域保护系统数据同步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时钟同步方案
        4.2.1 授时方式
        4.2.2 授时方案设计
    4.3 守时方案研究
    4.4 采样同步技术研究
        4.4.1 针对点对点传输采样值实现
        4.4.2 二次采样基准时刻同步
    4.5 站域保护同步的实现
        4.5.1 软硬件同步应用
        4.5.2 SMV点对点方式软件同步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站域保护系统通讯方案研究
    5.1 引言
    5.2 过程层组网方式
        5.2.1 过程层网络结构设计
        5.2.2 过程层SV/GOOSE组网方式
        5.2.3 流量分析
    5.3 内部通讯方式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研发与采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接收仪的指标对比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多通道瞬变电磁测量原理及方法
    2.1 瞬变电磁法介绍
        2.1.1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特点
        2.1.2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2.1.3 瞬变电磁场的激发方式
        2.1.4 瞬变电磁的分类方法
    2.2 瞬变电磁法的理论基础
        2.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2.2.2 瞬变电磁场的频谱特征
        2.2.3 不同场源形式下瞬变电磁的响应
        2.2.4 微弱信号检测
    2.3 瞬变电磁发射源的波形及工作装置
        2.3.1 瞬变电磁法常用的发射波形
        2.3.2 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
        2.3.3 瞬变电磁采集接收的分量
        2.3.4 多通道瞬变电磁法的技术特点
    2.4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设计思路
        2.4.1 接收仪的框架设计
        2.4.2 接收仪的主要用途
        2.4.3 接收仪的主要特点
        2.4.4 接收仪的技术指标
    2.5 深度学习去噪方法概述
        2.5.1 去噪自编码器
        2.5.2 去噪模型理论推导
    2.6 小结
第3章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硬件系统设计
    3.1 接收仪硬件系统框架介绍
    3.2 接收仪电源系统设计
    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1 信号调理
        3.3.2 前置放大器设计
        3.3.3 输入级保护
        3.3.4 程控放大电路设计
    3.4 自然电位补偿电路设计
    3.5 滤波器设计
        3.5.1 工频陷波器设计
        3.5.2 低通滤波器
    3.6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6.1 模拟转换技术
        3.6.2 模数转换器对比
        3.6.3 模拟板电源电路
        3.6.4 模数转换的特性分析
        3.6.5 AD7767 电路设计
    3.7 FPGA采集单元电路设计
        3.7.1 FPGA采集单元概述
        3.7.2 FPGA单元电源电路
        3.7.3 外扩存储器SRAM
        3.7.4 配置电路
        3.7.5 SD卡存储器电路
        3.7.6 FPGA与 STM32 接口
        3.7.7 FPGA与模拟板接口电路
    3.8 STM32 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3.8.1 STM32 控制器单元概述
        3.8.2 STM32F407 芯片概述
        3.8.3 STM32与FPGA接口
        3.8.4 LCD电路设计
        3.8.5 GPS时间同步单元
        3.8.6 键盘电路设计
        3.8.7 模拟板DAC接口
    3.9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监测模块
        3.9.1 ZIGBEE技术简介
        3.9.2 ZIGBEE无线收发模块
        3.9.3 CC2530 状态监测电路设计
    3.10 增益微调及标定单元设计
    3.11 小结
第4章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软件系统设计
    4.1 接收仪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4.2 STM32 控制单元程序设计
        4.2.1 人机交互设计
        4.2.2 DAC7714 补偿电压输出
        4.2.3 STM32F407与XC6SLX9 通信接口
        4.2.4 GPS信息接收
        4.2.5 通道状态信息的传输
    4.3 FPGA采集控制单元程序设计
        4.3.1 FPGA顶层程序设计
        4.3.2 FPGA接收STM32F407 参数流程
        4.3.3 滤波器频率控制输出
        4.3.4 多通道数据采集控制
        4.3.5 SD卡及文件系统控制程序
        4.3.6 FPGA与 STM32 通信接口
        4.3.7 数据缓存单元
    4.4 ZigBee无线监测模块
        4.4.1 监测状态显示流程
        4.4.2 ZigBee收发程序流程
    4.5 小结
第5章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性能测试
    5.1 单元电路及程序功能调试
        5.1.1 主要测试设备
        5.1.2 硬件测试步骤及方法
        5.1.3 程序代码调试
        5.1.4 系统调试总结
    5.2 采集试验及分析
        5.2.1 电阻网络直流性能测试
        5.2.2 系统稳定性测试
        5.2.3 通道间一致性测试
        5.2.4 交流输入性能测试
        5.2.5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5.3 已存储数据处理
    5.4 影响精度因素
        5.4.1 ADC及动态范围
        5.4.2 接地技术
        5.4.3 各类噪声
    5.5 小结
第6章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采集试验研究
    6.1 仪器采集测试试验
        6.1.1 试验装置介绍
        6.1.2 低采样率采集试验
    6.2 场地数据采集试验
    6.3 矿区测试试验
    6.4 场地试验结果分析
    6.5 瞬变电磁数据的去噪分析
        6.5.1 数据集的获取
        6.5.2 小波变换与卡尔曼滤波
        6.5.3 堆叠式自编码器降噪滤波器
        6.5.4 降噪效果分析与对比
    6.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A

(7)电网故障脉冲到达时间精确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同步时钟源的研究现状
        1.2.2 时间同步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原理和总体方案设计
    2.1 GPS授时原理
        2.1.1 GPS的构成
        2.1.2 GPS系统的授时和定位原理
    2.2 基于GPS同步时钟产生原理
    2.3 同步时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误差分析
        2.3.1 同步时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3.2 误差分析及校正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电网故障脉冲提取电路的设计
        3.1.1 线路故障行波的产生
        3.1.2 故障行波在线路上的传播分析
        3.1.3 PCB行波传感器提取行波
    3.2 电网故障脉冲处理电路的设计
        3.2.1 核心芯片的选型
        3.2.2 电网故障脉冲处理电路原理图
    3.3 GPS接收机的选型和电路设计
    3.4 本地晶振电路的选型和设计
    3.5 处理器及外围电路的设计
        3.5.1 处理器的选型和设计
        3.5.2 串口通讯模块电路的设计
        3.5.3 电源电路的设计
        3.5.4 下载电路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基于GPS的时间同步方法
        4.2.1 基于数字锁相环原理产生同步时钟
        4.2.2 RTC时间与GPS时间同步方法
        4.2.3 时间倒推方法
    4.3 GPS干扰屏蔽
    4.4 软件流程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
    5.1 电网故障脉冲处理电路同步性分析
    5.2 实验结果
    5.3 功耗测试
    5.4 实物及技术指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GPS时钟同步分流测试功能的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1 接地装置的作用
        1.1.2 选题来源
        1.1.3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检测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做工作概述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所做的工作概述
第2章 类工频法测量技术概述
    2.1 产生背景
    2.2 类工频法的优势与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GPS时钟同步分流测量技术研究
    3.1 概述
    3.2 GPS时钟同步原理
    3.3 分流相移测量实现方案
        3.3.1 GPS分流相移测量机理
        3.3.2 GPS同步接收装置设计
        3.3.3 分流相移测量步骤
    3.4 柔性电流采样技术研究
    3.5 现场分流矢量测试步骤
    3.6 影响因素及难点
        3.6.1 影响因素
        3.6.2 研究难点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4.1 系统组成结构
    4.2 硬件设计
        4.2.1 类工频信号输出单元设计
        4.2.2 可调频率万用表设计
    4.3 软件设计
        4.3.1 测试程序设计
        4.3.2 接地装置检测智能辅助终端软件设计
    4.4 系统工作过程
    4.5 系统性能
        4.5.1 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功能
        4.5.2 系统达到的主要指标
    4.6 数据处理
    4.7 效益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某 500kV换流站测试结果
        5.1.1 现场布线
        5.1.2 试验结果
        5.1.3 结果分析
    5.2 某 220kV变电站测试结果
        5.2.1 现场布线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某风电场 220kV升压站接地网改造前后测试
        5.3.1 改造前测试结果
        5.3.2 改造后测试结果
    5.4 现场应用总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9)SEP发射机GPS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来源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
    2.1 SEP发射机系统总体设计
        2.1.1 SEP发射机系统技术指标
        2.1.2 SEP发射机系统总体设计
    2.2 SEP发射机输出波形分析
    2.3 系统控制器方案选择
    2.4 系统对时方案选择
    2.5 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选择
    2.6 系统上位机设计
    2.7 SEP发射机发射性能评判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SEP发射机GPS时间同步研究与实现
    3.1 GPS时间系统和授时
    3.2 GPS授时误差
        3.2.1 GPS授时误差来源
        3.2.2 GPS秒脉冲误差分析
    3.3 时间同步授时方案
    3.4 时间同步总体设计
    3.5 时间同步硬件设计
        3.5.1 OCXO频率校正电路设计
        3.5.2 串口通信单元设计
        3.5.3 GPS接收模块设计
    3.6 时间同步软件设计
    3.7 时间同步的实现
        3.7.1 晶振频率校正的实现
        3.7.2 外部时间基准信号的判断
        3.7.3 秒脉冲信号切换的实现
        3.7.3.1 GPS_1PPS信号处理
        3.7.3.2 OCXO_1PPS信号的生成与同步处理
        3.7.4 同步精度检测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SEP发射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4.1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硬件设计
        4.2.1 采样电路设计
        4.2.2 信号调理电路
        4.2.3 测频电路
        4.2.4 模数转换(ADC)电路
    4.3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软件设计
    4.4 DSP数据处理
    4.5 频率测量
        4.5.1 频率测量方法
        4.5.2 频率测量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
    5.1 GPS时钟同步的实验与测试结果
        5.1.1 时间同步精度测试方法
        5.1.2 时间同步精度测试结果
    5.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试验与测试结果
        5.2.1 噪声测试
        5.2.2 AD7606精度测试
        5.2.3 实际输出信号采集测试
    5.3 发射机发射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地空同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同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第2章 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地空同步原理
    2.1 瞬变电磁法原理
    2.2 半航空电磁测量接收系统
    2.3 地空同步系统原理
第3章 同步技术研究及其实现
    3.1 振荡器同步技术研究
        3.1.1 PCF8563芯片
        3.1.2 振荡器同步采样原理
        3.1.3 振荡器同步技术实现
    3.2 无线同步技术研究
        3.2.1 无线同步技术原理
        3.2.2 无线同步技术实现
    3.3 GPS同步技术研究
        3.3.1 GPS脉冲信号原理
        3.3.2 GPS同步采样原理
        3.3.3 GPS同步技术实现
    3.4 同步技术比较
第4章 GPS同步技术应用于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中
    4.1 GPS同步在发射机中应用
    4.2 GPS同步在地空接收系统中应用
    4.3 GPS同步在电流监控中应用
第5章 系统抗干扰措施
    5.1 同步采样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5.2 数据采集系统抗干扰措施
    5.3 抑制外部电磁噪声干扰
第6章 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测试
    6.1 发射机固定频率产生
    6.2 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室内测试
        6.2.1 同步测试结果
        6.2.2 同步误差分析
    6.3 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应用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装置实物照片

四、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干扰GPS秒脉冲信号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D]. 张宗超.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时间同步的直流充电桩双芯电能表的研究与应用[D]. 刘天柱. 南昌大学, 2020(01)
  • [3]激光扫描阵列数据采集技术研究[D]. 严博.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4]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D]. 张婕.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智能电网站域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D]. 贾秀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研发与采集研究[D]. 林凡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7]电网故障脉冲到达时间精确测量方法研究[D]. 杨增健.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5)
  • [8]基于GPS时钟同步分流测试功能的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D]. 郭翔. 华侨大学, 2016(04)
  • [9]SEP发射机GPS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韩磊. 北京工业大学, 2015(03)
  • [10]半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地空同步技术研究[D]. 陈丽娟.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GPS同步采样装置中防止GPS秒脉冲信号干扰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