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一、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杨朝娜[1](2016)在《闻喜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地处山西省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南部的闻喜县,山丘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3.03%,水土流失面积占山丘区面积的97.42%。由于全县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建国后各时期采取建淤地坝、修水平梯田、造林、种草等多种治理和修复措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回顾总结了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闻喜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措施。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李晓明[2](2013)在《浅谈坝系农业》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林业、畜牧、水务、水保以及计划等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整个西北地区及黄土高原的山川秀美,如何实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如何布局退耕还林的林草和基本农田,以及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如何发挥坝系农业在的地位和作用等,本文研究中,针对以上问题对坝系农业建设问题浅谈几点认识。

张莹莹[3](2010)在《沟壑坝系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沟壑坝系规划建设逐渐完善,坝系的开发利用是其最终目的,但是现阶段坝系开发利用还不够深入。该文在坝系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研究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坝系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的方法。以甘肃省安家沟小流域和田家沟小流域为例,首先应用数学的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小流域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多目标线性规划,然后对小流域进行农、林、牧多目标规划,最后结合景观,提出发展景观农、林、牧业的建议。安家沟流域的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主要体现在农、林、牧业的多目标开发。安家沟流域农业、果园、放牧等都比较成熟,因此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园等景观旅游。田家沟流域的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主要体现流域景观的开发上。该流域坝系开发型式有:生态旅游开发型、森林资源开发型、果品产业开发型和草畜产业开发型。流域内建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及生态旅游风景区,成效良好。

赵建民[4](2010)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以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农林水事活动。为了评价水土保持的实施效果、明确水土保持的目的与意义、对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比较与优选,有必要进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水土保持涉及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单一指标不可能评价其综合效益,因此,人们常用两类方法进行评价:即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通过优选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确定了评价模型中的基本参数;以延河流域中尺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评价了水土保持对研究区域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驱动因子,分析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对科学地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因子、完善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多目标评价方法,需要从水土保持对方方面面的影响中选择出评价指标并归一化,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值和权重,最后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将水土保持对各方面的影响转化为一个最终的评价值,但该值只是一个相对值,并不具有真实的生态学或经济学、社会学意义,在评价指标选取、归一化和权重因子确定等方面常常因人而异,差距甚大,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之间不能直接比较。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提出的若干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出现的频率在67个评价指中选定了13个常用的评价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理论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价值与使用价值,可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足迹、能值、虚拟水等指标衡量。但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理论与方法尚不成熟。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区分了存量价值与增量价值;在生态足迹核算中初步提出并解决了中间产品、产量因子计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能值划分为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与生态系统维持能值,并根据二者间的关系将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在进行虚拟水计算时区分了“蓝虚拟水”与“绿虚拟水”,初步构建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评价体系。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理论与模型,本文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的水圈、土圈、生物圈、大气圈效应对研究区域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评价模型,并将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用四个指标表示,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能值与虚拟水量。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初步确定了评价模型中的基本参数。实证研究表明:从1997年到2004年,研究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66元增加到2364元,其中人均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农业增加值)由1300元增加到1487元,人均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由666元增加到877元;研究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3hm2增加到2.28hm2,其中内部生态承载力由人均1.20hm2增加到1.24hm2,外部生态承载力由人均0.83hm2增加到1.04hm2;人均生态系统服务能值输由3024.6Gsej增加到3745.1Gsej,其中内部能值由586.2Gsej增加到697.8Gsej,外部能值由2438.4Gsej增加到3047.3Gsej;研究区水土保持提高改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的效益由1997年的2435m3/人增加到2004年的2884m3/人,其中内部效益由898m3/人增加到1084m3/人,外部效益由1537m3/人增加到1800m3/人。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内部价值高于外部价值,但外部使用价值高于内部使用价值。且生态系统外部服务的增速较快。上述4种评价结果显示:林地的生态系统边际服务功能最高,其次是梯田与果园,草地最低。农田与果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表现为内部服务与经济效益,林地与草地的生态系统主要表现为外部服务与生态、社会效益。基于系统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显示,研究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由65.95%增加到72.90%,研究区社会效益方面目标实现程度较高,生态效益方面提高较快,尤其是治理程度和植被覆盖率等方面成效尤为显着。目前,人均基本农田、人均粮食等指标已经达标,治理程度与林草覆盖度等指标也完成了目标值的70%-90%,但在侵蚀模数、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等指标方面目标实现程度仍较低,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之重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基于系统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其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一般而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更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基于系统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主要特点是其判别功能,可以指出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理论上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扩大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与模型,确定了模型中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初步完成了预定目标,即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杨国安,徐勇,郭腾云[5](2010)在《基于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视角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文中认为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在国际上倍受关注,脆弱性分析和可持续生计方法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工具,该文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为视角,对黄土高原现行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进行审视,认为坝系退耕、赈济退耕、梯田退耕、集雨工程、生态移民5种模式的实质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黄土高原水沙运移的时空特征,遏止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同模式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脆弱性,其应用和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必须适应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分异特点,必须考虑地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不能以偏概全,要统筹考虑。

郗静[6](2006)在《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退耕还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平台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毁林开荒的历史,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新世纪,陕北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但其目前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与能源基地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措施,探索在目前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 从追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和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入手,剖析了近期人为毁林毁草不合理耕垦而导致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提出必须将退耕还林作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 (2) 将榆林市米脂县作为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区域,以该县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退耕还林前(1998年)的社会、经济、生态情况为对照,对退耕还林后(2003年)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相比,该县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均有显着增长。 (3) 人口资源变化中农业劳动力和外出劳务人口变化显着。与退耕前相比,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中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0.67%,外出劳务人口增加了3956人;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为特征。退耕后,米脂县耕地面积减少了25.37%,13个乡镇中,耕地减少幅度大于25.37%的有9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69%,并集中分布于米脂县东部。 (4) 退耕还林对米脂县国民生产总值、林业产品产值、牧业产值的增长有一定贡献,且随着退耕年数越长,贡献越大。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幅度最大,与

王继军,刘国彬,谢永生,权松安[7](2003)在《退耕还林还草下坝系及坝系农业发展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方塔流域为实例,讨论了退耕还林还草下的坝系及坝系农业发展问题,笔者认为淤地坝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机结合,构成了流域阻止泥沙出沟入黄的稳固屏障。建议在对流域生态经济问题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淤地坝建设及坝系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

刘占宽[8](2002)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农业建设模式》文中认为近几年来 ,五寨县把坝系农业建设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来抓 ,总结出“淤、控、配、改、用”建设模式 ,并在实践中取得显着成效 ,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李英明[9](2002)在《采用新机制 水保迈大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 ,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又面临着新的机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指示 ,全省水保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坚持“小开发 ,大保护”的治理方略 ,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 ,实行报账制资金管理 ,积极培植治理大户 ,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加强管护 ,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赵昕,李毓祥,韩学士[10](2001)在《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文中认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坝系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组成部分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内依靠坝系建设发展沟坝地、缩河造地、引洪淤地。利用坝库拦蓄的径流发展水浇地。增加粮食产量 ,为荒山退耕还林还草奠定基础

二、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闻喜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2 建国后治理水土流失的几个阶段
    2.1 1949~1956年重视治理水土流失的阶段
    2.2 1957~1978年水土流失治理方针迷惘阶段
    2.3 1979~1982年水土流失治理拨乱反正阶段
    2.4 1983~1990年水土流失治理快速发展阶段
    2.5 1991~2012年水土流失治理法制规范阶段
3 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3.1 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3.1.1 大修“水平梯田”
        3.1.2 大搞“坝系农业”
        3.1.3 大兴“造林种草”
    3.2 21世纪以来水土流失失治理措施
        3.2.1 加快“坝系农业”速度
        3.2.2 加快“水保造林”力度
        3.2.3 加快“生态闻喜”热度
        3.2.4 加快“产业调整”程度
    3.3 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3.3.1 提高植被覆盖程度,减少水土流失
        3.3.2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
        3.3.3 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控制水土流失

(2)浅谈坝系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1 以坝系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2 坝系农业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2.1 沟坝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基本农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坝系建设能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 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3 坝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化进程
    2.4 坝系农业建设是退耕还林草实现荒山绿化的基础
3 加快坝系农业建设的意见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讲求协调配合
    3.2 合理安排布局, 加强工程管护
    3.3 提高科技水平, 高水平高质量实施
    3.4 搞好典型示范
    3.5 深化产权, 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
    3.6 严格财经纪律, 形成规范的资金运行机制
    3.7 加强预防保护, 巩固建设成果

(3)沟壑坝系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淤地坝的应用
        1.2.2 国内淤地坝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步骤
        1.3.3 技术路线
2 淤地坝及坝系综述
    2.1 淤地坝的基本介绍
        2.1.1 淤地坝的定义
        2.1.2 淤地坝的地位与作用
    2.2 坝系的基本介绍
        2.2.1 坝系的概念
        2.2.2 坝系布置原则
    2.3 坝系规划的基本介绍
        2.3.1 坝系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2.3.2 坝系规划的原则
        2.3.3 坝系规划的效益
3 沟壑坝系多目标统筹规划研究
    3.1 理论与方法
        3.1.1 多目标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3.1.2 景观生态学
    3.2 坝系多目标开发规划
        3.2.1 农业开发规划
        3.2.2 林业开发规划
        3.2.3 草畜开发规划
        3.2.4 沟壑坝系景观开发规划
4 多目标规划与景观结合的规划研究
    4.1 景观农业开发规划
        4.1.1 景观农业及规划的涵义
        4.1.2 景观农业构建
        4.1.3 景观农业的意义
    4.2 景观林业开发规划
        4.2.1 景观林业的类型及意义
        4.2.2 景观林业构建原则
    4.3 景观草畜开发规划
        4.3.1 景观草场类型
        4.3.2 畜牧养殖景观类型
5 安家沟流域坝系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研究
    5.1 安家沟流域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自然条件
        5.1.3 社会状况
    5.2 多目标规划方法
        5.2.1 安家沟土地利用情况
        5.2.2 研究方法
        5.2.3 规划结果
    5.3 多目标开发规划
        5.3.1 发展观光农业
        5.3.2 开发生态景观林业
        5.3.3 景观旅游开发
6 田家沟流域坝系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研究
    6.1 田家沟流域概况
        6.1.1 地理位置
        6.1.2 自然条件
        6.1.3 治理现状
    6.2 多目标规划方法
        6.2.1 田家沟土地利用情况
        6.2.2 研究方法
        6.2.3 规划结果
    6.3 田家沟小流域坝系景观规划
        6.3.1 流域坝系规划工程简介
        6.3.2 流域坝系开发型式
    6.4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及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
        6.4.1 建设现状
        6.4.2 建设的成效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以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1.1.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
        1.1.2 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
        1.1.3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1.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现状
        1.2.1 水土保持效益的内涵与外延
        1.2.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评析
    2.1 水土保持单项效益评价方法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2.2.1 基于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2.2 基于其他方法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3.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
        3.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3.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存在的问题
    3.3 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
        3.3.1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理论
        3.3.2 能值与能流理论
        3.3.3 水帐户与虚拟水理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4.1 水土保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4.1.1 土圈效益
        4.1.2 水圈效益
        4.1.3 大气气圈效益
        4.1.4 生物圈效益
    4.2 水土保持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影响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4.2.1 水土保持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4.2.2 水土保持对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4.2.3 水土保持对流域能值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5.1 研究区概况
        5.1.1 研究区自然特征
        5.1.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
    5.2 实证研究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5.3 水土保持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5.3.1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评价
        5.3.2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评价
        5.3.3 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
    5.4 水土保持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的影响
        5.4.1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
        5.4.2 基于能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
        5.4.3 基于虚拟水与水帐户的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
        5.4.4 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综合评价与比较
    5.5 研究区水土保持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综合分析
    5.6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1 系统理论及其在多目标评价中的应用
        6.1.1 系统及系统理论的基本特点
        6.1.2 基于系统理论进行多目标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6.2 水土保持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6.2.2 权重因子确定
        6.2.3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
    6.3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计算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不同农产品与工业品能值含量计算
附录二 几种农用生产资料的生态足迹计算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视角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
3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分析
    3.1 赈济退耕
    3.2 坝系退耕
    3.3 梯田退耕
    3.4 集雨工程
    3.5 生态移民
4 讨论和结论

(6)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2.1 基本理论观点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1.2.5 资料来源
    1.3 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综述
        1.3.1 国外退耕还林实践与研究
        1.3.2 国内退耕还林实践与研究
        1.3.3 国内外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2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2.1 自然环境概况及社会经济背景
        2.1.1 地理位置及分布范围
        2.1.2 自然状况
        2.1.3 土地利用状况
        2.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2.2.1 第四纪地质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变
        2.2.2 历史时期人类地域开发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环境演变
        2.2.3 近期人口增长、耕垦发展与林草植被的破坏
        2.2.4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3 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3.1 水土流失强烈,土壤侵蚀复杂多样
        2.3.2 植被稀少,覆盖度差,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2.3.3 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严重
        2.3.4 小城镇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4 现阶段生态安全存在的隐患
    2.5 西部大开发为陕北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契机
3 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退耕还林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1.1 退耕还林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3.1.2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3.2 退耕还林的概念与内涵
        3.2.1 退耕还林的概念
        3.2.2 退耕还林的内涵
    3.3 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
        3.3.1 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
        3.3.2 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
        3.3.3 社会学基础
    3.4 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
        3.4.1 评价目标
        3.4.2 评价方法
        3.4.3 评价指标体系
        3.4.4 预测方法
4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实例分析——以榆林市米脂县为例
    4.1 研究区概况
        4.1.1 自然生态环境背景
        4.1.2 土地利用现状
        4.1.3 社会经济状况
    4.2 退耕还林概况
    4.3 米脂县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4.3.1 社会效益评价
        4.3.2 经济效益评价
        4.3.3 生态效益评价
    4.4 主要评价结论
        4.4.1 社会效益显着增长
        4.4.2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4.4.3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5 退耕后粮食供需前景预测
        4.5.1 粮食作物面积GM(1,1)预测
        4.5.2 粮食作物单产预测
        4.5.3 粮食作物总产量预测
        4.5.4 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4.6 米脂县退耕还林政策取向分析
        4.6.1 对米脂县退耕还林政策的反思
        4.6.2 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建议
5 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6 几点说明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后记

(7)退耕还林还草下坝系及坝系农业发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黄土高原坝系及坝系农业研究综述
    1.1 坝系农业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坝系农业建设规模
2 一个实例——对方塔流域的调查
3 讨 论
    3.1 坝地农业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重要措施
    3.2 淤地坝建设能够改善流域农民生存环境
    3.3 淤地坝的地位
    3.4 淤地坝规模
4 结 语

(8)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农业建设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概况
2 坝系农业建设模式
    2.1“淤”是指打坝淤地先行。
    2.2“控”是指骨干坝控制, 上淤下保。
    2.3“配”是指配套径流聚散工程。
    2.4“改”是指坝系农业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2.5“用”是指流域的治沟工程及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3 综合效益
    3.1 经济效益
    3.2 生态效益
    3.3 社会效益

(9)采用新机制 水保迈大步(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认识, 理清思路
2 适应形势, 创新机制
3 注重科技, 提高效益
4 搞好宣传, 强化管理

(10)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2 坝系农业是丘陵沟壑山区的发展方向
    (1) 沟坝地建设是丘陵沟壑山区基本农田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坝系是控制水土流失, 拦泥蓄水, 合理调节径流利用水资源的关键工程。
    (3) 坝系农业建设是实现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
3 合理布局、科学治理、协调发展
    3.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2 搞好示范典型引路
    3.3 及时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
    3.4 提高科技水平, 高水平高质量实施
    3.5 管理与法制

四、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闻喜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杨朝娜.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2]浅谈坝系农业[J]. 李晓明. 中国农业信息, 2013(23)
  • [3]沟壑坝系多目标开发统筹规划方法研究[D]. 张莹莹.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以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为例[D]. 赵建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0)
  • [5]基于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视角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研究[J]. 杨国安,徐勇,郭腾云.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2)
  • [6]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 郗静. 西北大学, 2006(09)
  • [7]退耕还林还草下坝系及坝系农业发展初探[J]. 王继军,刘国彬,谢永生,权松安. 水土保持研究, 2003(04)
  • [8]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坝系农业建设模式[J]. 刘占宽.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03)
  • [9]采用新机制 水保迈大步[J]. 李英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01)
  • [10]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J]. 赵昕,李毓祥,韩学士. 水土保持研究, 2001(04)

标签:;  ;  ;  ;  ;  

坝系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