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及应用前景

加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及应用前景

一、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荆磊[1](2021)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砌体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的易损性,加固是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是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且与砌体材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砌体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试验、理论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界面、构件两个层次对TRC与砖砌体界面黏结性能、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以及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失效机理,分析了界面黏结长度、纤维编织网类型及其表面处理方式对界面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界面有效黏结长度。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与Basalt-TRC相比,Carbon-TRC与砌体界面具有更好的黏结性能,且碳纤维编织网表面涂层后与基体界面的应力传递机制更为有效,Carbon-TRC与砌体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在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收集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明确了TRC与砌体界面的破坏模式及分布情况,对发生界面脱黏和滑移破坏的TRC与砌体界面承载力进行了影响分析,给出了界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了设计目的,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界面承载力的设计特征值。针对TRC与砌体界面发生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界面的滑移破坏,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分析了相应的界面断裂能,并给出了其计算公式。(3)对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编织网类型及层数、额外FRP端部约束以及TRC基体强度等级对约束后砖砌体柱抗压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了不同TRC约束方式对砖砌体柱抗压性能的增强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收集的测试结果研究了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相应的设计特征值。(4)抗压性能的研究表明:TRC约束砖砌体柱主要发生角部区域的纤维编织网断裂破坏;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会提高TRC约束砖砌体柱的抗压性能,但超过2层后进一步的提升效率不明显;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相较于Basalt-TRC,Carbon-TRC约束砖砌体柱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且额外的FRP端部约束会进一步提升抗压承载力和能量耗散,但变形能力有所降低;基体强度等级对TRC约束后砖砌体柱抗压承载力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的影响不明显。与两个已有的抗压强度计算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本文获得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一般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的设计特征值可以满足抗压强度的设计要求。(5)对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利用DIC测试技术分析了TRC加固砖砌体墙的失效过程以及应力传递机制,研究了纤维编织网类型、表面处理方式及层数,TRC加固施加于墙体单侧或双侧以及墙体厚度对加固后砖砌体墙抗剪强度、延性系数以及能量耗散的影响,分析了不同TRC加固方式对砖砌体墙抗剪性能的增强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了ACI 549.4R建议方法导致保守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优化。(6)抗剪性能的研究表明:TRC加固后砖砌体墙破坏时的整体性得到有效保证,且破坏模式具有延性特征;与未加固砖砌体墙相比,不同TRC加固方式砖砌体墙的抗剪强度、延性系数以及能量耗散均得到显着提升,其中TRC双侧加固的提升效果优于单侧加固;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与Carbon-TRC加固相比,Basalt-TRC加固砖砌体墙的裂缝控制能力较差,且抗剪性能的提升效果较低;对于墙体厚度较大的24墙,TRC加固后的抗剪性能也获得了显着提升。DIC测试结果显示,Carbon-TRC加固砖砌体墙在受力过程中具有2-3条应力传递路径,而Basalt-TRC加固仅存在1条应力传递路径。与ACI 549.4R建议的方法相比,优化后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保守性得到有效缓解。

陈瑞雪[2](2021)在《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基础建材的混凝土用砂石骨料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人类在享受煤炭能源的同时,正遭受着煤矸石带来的空气、水体及土壤污染等问题。目前,我国煤矸石的堆存量高达60亿吨,其中过火自燃煤矸石占20%左右,自燃煤矸石作为一种次轻级骨料,以储量大、易开采、价格低廉的特点,在次轻骨料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基础研究薄弱,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成为制约煤矸石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因此,开展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无论对科学研究还是自燃煤矸石混凝土的推广都具有较大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燃煤矸石理化性能特点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制备和性能的关系,并结合工程实际,通过自燃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叠合楼板抗弯性能试验,检验混凝土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和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工程应用的可行性。主要工作如下:(1)以课题组前期大量试验数据为样本,采用Matlab软件的regress函数,修正了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Bolomey强度公式。并给出符合自燃煤矸石骨料特征的单位用水量、砂率选择区间。在充分考虑自燃煤矸石骨料吸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净水胶比的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2)通过改进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投料顺序,以及对其自燃煤矸石粗、细骨料进行预湿处理,有效改善了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以及拌合物坍落度经时损失;引入参数浆体体积(eV)、干砂浆体积(Ves),定量分析了二者与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的关系,为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合物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3)通过对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受力破坏过程的描述和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不同组合形式、不同强度等级的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受力破坏特征及强度增长规律。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强度与骨灰比呈负相关,减小骨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同种骨料组合形式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斜率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同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斜率和下降段斜率皆随自燃煤矸石骨料掺量的增大而减小;依据过镇海模型,建立了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模型,模型精度大于0.9,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度。(4)采用本文建立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制备半自燃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半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及全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各一块,室内三分点静力加载抗弯试验表明,两块叠合板受力破坏特征相似,均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较高的刚度及承载力,说明混凝土设计方法可靠,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作为结构楼板使用可行。该论文有图50幅,表22个,参考文献53篇。

胡铨铨[3](2021)在《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体的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响应我国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各省、市政府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再生骨料混凝土也开始被开发利用起来,并逐步运用到建筑结构中。煤矸石的产生是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排放出的工业废料,随着我国对煤炭用量的增加,使得大量的煤矸石也被开采出来。煤矸石的随意堆积、弃置,不仅对耕地造成了污染,而且也将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促使煤矸石被合理、充分的再利用,国、内外在煤矸石的开发与再次利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将煤矸石作为粗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并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秸秆纤维配制出双掺煤矸石和秸秆纤维混凝土。本文试验通过试验以煤矸石和秸秆纤维为变量,首先,根据配合比设计与调整以及试验结果提出最佳配合比,并采用该配合比制作出强度等级为MU10.0的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其次,试验对该混凝土砌块的力学性能与热工性能进行了测试,提出了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体的破坏形态与机理、强度设计的规范修正公式;最后,分析了建筑节能导热性,以此保证该自保温砌块既满足北方寒冷、严寒地区的力学与热工性能,又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双掺煤矸石和秸秆自保温砌块是将玉米秸秆经过机械破碎加工成粒径大约为2.5cm的絮状物,并按一定的比例与煤矸石一同加到混凝土制作成煤矸石和秸秆纤维混凝土砌块。这种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轻质、环保、延性好、能够延缓裂缝的开展速率以及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等优点,制作成的砌块具有质量轻、保温隔热的优点,能够满足北方寒冷、严寒地区人们对于外墙保温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1)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煤矸石和秸秆纤维掺量情况下的混凝土,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弹性模量(E)、劈裂抗拉强度(fs)等力学性能以及导热系数,并观察记录与分析破坏形态。2)根据文献分析与统计及规范要求,确定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的试配计算公式。本文以煤矸石和秸秆纤维作为变量设计出12组配合比,煤矸石的取代率分别设置为30%、40%、50%,秸秆纤维的掺入设置为0、4%、6%、8%,通过对7d、14d、28d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利用Origin软件对影响抗压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试验室的最优配合比。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对砌块的构造要求,提出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砌块的构造设计,并测试了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观察记录与分析砌块的破坏形态与机理。4)根据规范要求对该砌块的外观尺寸、含水率、质量等进行检测,其结果均能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通过试验对砌块的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冻融强度、抗折强度等进行检测均能达到强度等级MU10.0的标准。5)对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砌体进行抗压、抗剪试验,并分析试验值。在现行规范的混凝土砌体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设计公式基础上对规范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体的强度设计修正公式。根据得出的试验值使用软件进行分析拟合,提出混凝土砌体抗压强度的规范修正公式,其中修正系数k3为0.57,α为0.81;同时提出抗剪强度公式的规范修正公式,修正系数ks为0.087。6)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的力学和热工性能进行软件模拟,对照分析模拟值与试验值,导出砌块在受力时的应力分布及裂缝发展规律;同时,分析砌块在规定热环境中的热流密度、温度梯度分布及传热系数等热工性能,并得出此砌块的热工性能明显超过国家65%的建筑节能的标准。

赵国豪[4](2020)在《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煤炭的消耗量一直居高不下,煤矸石作为煤炭在开采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因其利用率低,大量煤矸石的堆放严重占用了我国的土地资源。为了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利用煤矸石按一定比例取代普通混凝土中来源紧张的原材料来制备新型建筑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众所周知,在外部约束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其核心混凝土也不易被环境等因素所影响,因此钢管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煤矸石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故本文采用煤矸石混凝土作为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核心混凝土,以煤矸石混凝土、圆钢筋煤矸石混凝土为试验参照,得到煤矸石取代率对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性能劣化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煤矸石取代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制备设计强度为C45(0%,25%,50%,100%)和C60(0%,50%,100%)的七组不同取代率制备煤矸石混凝土,通过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显示煤矸石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随着煤矸石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提出了预测煤矸石混凝土强度的模型;并利用规范中已有的模型,提出了预测煤矸石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常数。(2)按照煤矸石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了七组圆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和七组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根据轴压试验现象表明圆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与圆钢筋普通混凝土短柱均发生了剪切破坏,即一条由柱端延伸而出的明显的斜裂缝。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与圆钢管普通混凝土短柱的破坏模式类似,试件在拆除外钢管后,核心混凝土都有着近乎相同的一条由柱端到柱中心附近的斜裂缝。可见,煤矸石取代率对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和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的破坏模式几乎没有影响。(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取代率的增加,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和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强度和初始刚度降低;增强系数和约束系数随着煤矸石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煤矸石取代率的增加,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峰值后的承载力退化减小,说明相较于钢筋混凝土短柱,煤矸石更适合作为钢管混凝土短柱核心混凝土中粗骨料的取代物。(4)针对煤矸石取代率,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改进设计方法。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和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的轴向强度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对钢管混凝土强度退化进行全程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用煤矸石作为粗骨料制备钢管混凝土应采用相对较高的钢材强度和较低的混凝土强度。

王昆[5](2020)在《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体系及其采煤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安全环保高效地回收煤炭资源,且广泛适用于保水开采、“三下”开采等特殊开采环境,并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对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及煤炭企业经济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长壁采煤法控制地表沉降效果有待提高,传统条带采煤法存在回采率低等缺陷,完全充填开采具有生产成本高等缺陷。若能将上述传统采煤方法的优点结合,尽可能规避其缺陷,产生一种新的地下支撑方法和采煤方法,则可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水平。鉴于此,本论文提出了“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体系”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另外以煤矸石混凝土支撑材料研究为基础,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其对应的采煤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采煤方法、充填开采、充填材料的技术特点与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预应力间隔高强度人工材料构筑支撑体系,与关键层覆岩联合支撑,从而最大限度避免顶板下沉的新型地下支撑体系。(2)研究了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体系采煤方法、预应力施加方法及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覆岩变形规律。通过对大同矿区条带式开采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宽度与最大留设间距。(3)通过配比试验,研究了矸石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选择煤矸石作为混凝土骨料,以C20混凝土为强度指标,对其试样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C20矸石混凝土最佳配比方案。(4)进行了矸石混凝土矿井水浸泡试验和长期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其长期强度满足间隔支撑采煤技术要求。得到了矸石混凝土柱在蠕变和酸性采空区积水化学耦合作用下的变形规律。(5)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矸石混凝土支撑柱宽度和控顶区宽度组合方案的矸石混凝土柱、顶板上覆岩层和地表的垂直、水平位移和应力变化特征。通过对各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5m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柱——15m控顶区”方案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均较优。(6)利用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时效应力、位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m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柱——15m控顶区”方案,基本顶未发生较大变形,回采完毕后混凝土柱完好,地表基本未发生沉陷。上覆岩层的应力与位移随时间趋于稳定。(7)以同煤集团四老沟矿为例,进行了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方法的工业应用研究。以矸石混凝土长距离输送为标准,研究了矸石混凝土制备与管道输送系统。对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方法进行了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从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采出遗弃煤炭资源等全方位分析,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方法具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广泛的推广价值。

王庆贺,李喆,周梅,张玉琢[6](2020)在《自燃煤矸石骨料取代率对煤矸石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大宗工业固废——自燃煤矸石破碎得到的骨料配制煤矸石混凝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工程建设对天然砂石的需求。为研究自燃煤矸石粗、细骨料掺量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组(每组3个)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同的受弯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包括单掺100%煤矸石细骨料,双掺100%煤矸石粗、细骨料以及钢筋普通混凝土对比试件,通过静力试验得到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等;基于前期试验结果提出自燃煤矸石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预测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钢筋煤矸石混凝土梁受弯构件有限元模型,利用现有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足尺模型参数分析进一步量化煤矸石粗、细骨料取代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燃煤矸石骨料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较小,相比普通混凝土梁,单掺100%自燃煤矸石细骨料时,开裂弯矩与极限弯矩分别提高5.44%和2.00%,双掺100%煤矸石粗、细骨料时,开裂弯矩与极限弯矩分别降低3.91%和5.91%;自燃煤矸石骨料的掺入对正常使用阶段的抗弯刚度影响明显,采用单掺100%自燃煤矸石细骨料及双掺100%煤矸石骨料时构件抗弯刚度分别降低4.1%和28.1%。煤矸石粗、细骨料对钢筋煤矸石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是耦合的,与钢筋普通混凝土梁相比,采用单掺50%粗骨料取代率、单掺100%细骨料取代率或者双掺50%粗、细骨料取代率时,钢筋煤矸石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指标降低幅度均在10%以内。

王世鑫[7](2020)在《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渐严重,因此开辟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建筑发展道路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建筑业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业发展较快,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显着,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建筑工业化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煤矸石作为一种煤炭生产过程中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能将煤矸石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并对其进行工业化生产,一方面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的建筑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水平往复荷载试验以及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煤矸石替代率为0、50%以及100%的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施加水平往复荷载,得到试验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以及骨架曲线,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各剪力墙的破坏机理以及抗震性能,包括延性性能、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力性能与破坏形态极为相似,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的特性大致相同。随着煤矸石替代率的增加,3个剪力墙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延性越来越差,强度退化逐渐显着,耗能能力变差,但是差别并不明显,均能满足抗震性能的要求。此外随着煤矸石替代率的增加,刚度退化更加缓慢,因此通过煤矸石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制作剪力墙具有可行性。(2)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建立试验中煤矸石替代率为100%的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对得到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以及骨架曲线进行分析,观察模拟所得混凝土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压缩损伤云图、拉伸损伤云图以及钢筋的应力云图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破坏形态及裂缝开展情况,证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具有合理性。(3)通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煤矸石替代率为100%的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进行参数分析,参数主要包括轴压比、高宽比以及强度等级,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的骨架曲线,研究不同参数对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的增加使得墙体的初始刚度以及水平极限承载力有一定提高,但延性越来越差;高宽比的增加降低了墙体的初始刚度,水平极限承载力也逐渐减小,但高宽比越大,延性越好;强度等级的提高使得墙体的水平极限承载力不断增加,初始刚度提高,但延性逐渐变差。该论文有图48幅,表14个,参考文献71篇。

陈顺霖[8](2020)在《整体式装配式隔墙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碳绿色、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正影响着建筑行业,使得建筑设计标准统一、构件制造严格、生产装配标准的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体积整体式内隔墙的设计理念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和传统建筑的砌体内隔墙结构相比,具有自重轻、精度高、质量可控、施工便利等明显优势,整体式隔墙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也更符合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本文选取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关于新型大体积先装整体式内隔墙抗震性能作为研究课题,传统的砖类隔墙砌块强度低,自重大,生产耗能高,复杂的砌筑工艺难以控制隔墙质量,预制整体式隔墙具有大体积一体化生产,集成化施工的特点,避免了传统隔墙繁琐的生产和安装工艺。为研究先装法整体式内隔墙对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影响,先通过强度试验了解各类隔墙材料特点,并设计几榀不同材料和连接方式的内隔墙框架试件,其中新型整体式隔墙与框架梁、柱间留有20mm缝隙,采用橡胶填缝,隔墙与框架梁通过角钢固定,传统隔墙框架体系间仅采用橡胶填缝,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分析。在软件中采用拟静力试验的位移控制制度模拟地震力,计算隔墙—框架体系的抗震能力,并得出各类体系的滞回曲线、刚度曲线、以及耗能和延性系数等,结果表明在地震力作用下,预制生产得到的轻质整体式隔墙的受力特点与传统隔墙体系相同,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综合比照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预制先装整体式隔墙—框架体系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情况和损伤发展与普通混凝土隔墙—框架体系基本一致,结构各构件均由弹性变形发展至塑性破坏阶段,最终结构的受力情况接近单框架体系。(2)预制先装整体式隔墙可改善结构的承载能力,加强结构刚度,提高了结构耗能总量,耗能约为传统砖类砌体隔墙的2.23倍,结构整体有良好的抗震能力。(3)预制先装整体式隔墙刚度强于传统砖类砌体隔墙,结构延性系数与普通混凝土类隔墙相近,结构强度和刚度衰退更平缓,有良好的的耗能储备。(4)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之间特殊的连接方式可以影响隔墙—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隔墙与框架间采用角钢、插筋等连接方式,可改变整体式隔墙墙身的刚度,结构在弹塑性阶段隔墙的整体承载能力利用率有待提高。图[55]表[12]参[55]

赵越[9](2020)在《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承板受力性能分析》文中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缩短工期,实现机械化作业,而且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现场直接进行装配、连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利于环境保护,能有效促进传统建筑结构的转型升级。楼板是现场浇筑量较大的构件,所以选择合适的楼板能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化和施工质量,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响应绿色节能的号召,有效利用固体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对泡沫陶瓷轻骨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本课题研究的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承板正符合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向,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对其受力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及模拟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泡沫陶瓷轻骨料进行材性试验,选择合适粒径等体积部分取代粗骨料,并设计配合比,试配混凝土。2.通过对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破坏形貌、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并对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探究泡沫陶瓷轻骨料取代率及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选择适用于泡沫陶瓷-钢筋桁架混凝土单向板的配合比。3.结合钢筋桁架单向板的特点,对其施工阶段的刚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不考虑底部镀锌钢板、考虑底部镀锌钢板全截面情况下的刚度计算公式。4.对使用阶段钢筋桁架混凝土单向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在满足基本假定的条件下,提出了不考虑底部镀锌钢板、考虑底部镀锌钢板全截面、考虑底部镀锌钢板有效宽度和考虑底部镀锌钢板焊接节点界面情况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基本计算公式。5.利用有限元软件,进一步对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对其影响因素逐一分析。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对比,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张海辉[10](2020)在《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开发及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是一种通过某些构造方面的有效措施,使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成一个整体协同工作的组合结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能加快施工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和钢材各自的材料性能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当中。近年来,随着新建建筑向着大跨度、高层和超高层方向发展,在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中使用传统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由于其跨度增加,自重必然增大,此种楼板已经难以适应安全、经济、耐久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开发一种整体性能好,重量轻,造价低,满足使用要求且便于装配式施工的新型组合楼板形式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内容是基于大量相关学者和专家在对组合楼板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压型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楼板,解决了现有大跨度梁板结构楼盖自重较大等问题。在此种新型组合楼板的基础上,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受弯承载力研究。分析了压型钢板厚度、组合楼板高度、剪跨比等不同参数对不同跨度下的开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和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小跨度和大跨度开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均发生纵向剪切破坏,而小跨度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发生趋于弯曲破坏的弯剪破坏,大跨度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在荷载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弯曲破坏,同时,闭口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远大于开口型空心组合楼板的极限承载力。压型钢板厚度、组合楼板高度、剪跨比等参数对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承载力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各参数对不同跨度不同板型的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得出:增大压型钢板厚度可以提高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其中压型钢板厚度变化对大跨度楼板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增大压型钢板厚度使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荷载下的端部滑移也随之增大;增大空心组合楼板高度对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影响较为显着,随着组合楼板高度的增加,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随之增大,相应的组合楼板在极限荷载下的端部滑移有所减小;剪跨比对新型空心组合楼板的影响最为显着,随着剪跨长度的增加,构件的承载力降低,刚度减小,端部滑移减小,构件整体性能越好,空心组合楼板的破坏形态趋于弯曲破坏。

二、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2 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界面滑移破坏失效机理与断裂能分析
    2.5 结论
3 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的统计分析
    3.1 引言
    3.2 收集的试验结果
    3.3 界面破坏模式分析
    3.4 TRC与砌体界面承载力
    3.5 界面断裂能的影响分析
    3.6 结论
4 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
5 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
    5.1 引言
    5.2 数据和预测模型
    5.3 抗压强度的计算
    5.4 结论
6 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
7 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7.1 引言
    7.2 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的分析方法
    7.3 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7.4 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优化
    7.5 算例分析
    7.6 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方法及试验设备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设备
    2.4 本章小结
3 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制备
    3.1 引言
    3.2 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3.3 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3.4 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制备工艺
    3.5 本章小结
4 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评价
    4.3 立方体抗压强度
    4.4 劈裂抗拉强度
    4.5 轴心抗压强度
    4.6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4.7 本章小结
5 自燃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在叠合板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叠合板的设计与制备
    5.3 叠合板静力加载抗弯试验方法
    5.4 试验现象、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体的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秸秆混凝土发展现状
        1.2.2 混凝土相关砌块发展现状
        1.2.3 秸秆混凝土相关砌块研究现状
        1.2.4 煤矸石混凝土相关砌块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配合比研究
    2.1 配合比设计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1.3 设计强度
        2.1.4 计算水灰比(W/C)
        2.1.5 单位用水量及单位水泥用量
        2.1.6 混凝土试块浇筑及坍落度试验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混凝土试块强度测试
        2.2.2 试验结果分析
        2.2.3 试验结果分析
    2.3 极限承载力计算
    2.4 导热系数测定
    2.5 冻融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掺秸秆和煤矸石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砌块模具制作
    3.2 砌块尺寸偏差及外观检查
        3.2.1 尺寸测量
    3.3 质量吸水率及密度等级
    3.4 砌块抗压强度试验
    3.5 砌块抗折强度试验
    3.6 软化系数
    3.7 干缩率试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块有限元分析
    4.1 构造设计
    4.2 砌块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4.2.1 砌块模型建立
        4.2.2 砌块单元类型及属性
        4.2.3 加载方式
        4.2.4 砌块强度分析
    4.3 热工性能分析
        4.3.1 热工要求
        4.3.2 热工性能分析
        4.3.3 砌块热工性能计算
    4.4 砌块有限元热工性能分析
        4.4.1 砌块热工性能理论值与模拟值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体力学性能研究
    5.1 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5.1.1 试验设计方案
        5.1.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2 砌体结构抗剪强度试验
        5.2.1 试验设计方案
        5.2.2 试验过程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3.2 煤矸石作为混凝土集料的研究现状
        1.3.3 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1.3.4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件准备及试验方案
    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 试验原材料
        2.2.1 常规原材料
        2.2.2 煤矸石
    2.3 混凝土试配
    2.4 钢材材性
    2.5 试件制备
        2.5.1 煤矸石混凝土的制备
        2.5.2 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的制备
        2.5.3 圆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的制备
        2.5.4 试件的制备及养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矸石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3.1 煤矸石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3.2 煤矸石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3.3 煤矸石混凝土劈裂抗拉
    3.4 煤矸石混凝土弹性模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4.1 试验方案
        4.1.1 钢筋煤矸石混凝土参数
        4.1.2 试验器具和数据采集
        4.1.3 钢筋煤矸石混凝土预计承载力
        4.1.4 加载方式
    4.2 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
        4.2.1 试验过程
        4.2.2 试验结果
        4.2.3 荷载-纵向应变关系
        4.2.4 荷载-位移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5.1 试验方案
        5.1.1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参数
        5.1.2 试验器具和数据采集
        5.1.3 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预计承载力
        5.1.4 加载方式
    5.2 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
        5.2.1 试验过程
        5.2.2 试验结果
        5.2.3 荷载-应变关系
        5.2.4 荷载-位移关系
        5.2.5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的残余承载力
        5.2.6 试件的延性
        5.2.7 压缩弹性模量
        5.2.8 短柱约束效应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承载力设计方法
    6.1 强度折减系数
    6.2 修正设计方法
    6.3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的全范围预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体系及其采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煤方法研究现状
        1.2.2 充填开采方法研究现状
        1.2.3 充填材料研究现状
        1.2.4 条带与充填采煤岩层控制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预应力间隔支撑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2.1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体系研究
    2.2 预应力的施加方法研究
        2.2.1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柱构筑体系
        2.2.2 矸石混凝土柱支撑柱预应力施加方法研究
    2.3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支撑采煤方法研究
        2.3.1 预应力支撑柱间煤体回采方法研究
        2.3.2 巷道支护及通风方式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矸石混凝土制备方法与特性的试验研究
    3.1 煤矸石主要性能指标与骨料制备研究
        3.1.1 煤矸石成分分析
        3.1.2 煤矸石淋溶试验
        3.1.3 煤矸石作为矸石混凝土骨料研究
    3.2 矸石混凝土制备方法研究
        3.2.1 配比方案
        3.2.2 矸石混凝土配比方案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2.3 最佳配比优化选择
    3.3 矿井水长期浸泡矸石混凝土特性试验研究
        3.3.1 矿井酸性环境特性
        3.3.2 矿井水长期浸泡矸石混凝土特性变化试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应力支撑体系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4.1 蠕变试验设备与方法
    4.2 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4.3 顶板和矸石混凝土的蠕变本构方程和长期强度
    4.4 预应力支撑柱高应力与矿井水化学耦合作用的时效变形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应力支撑体系对岩层控制研究
    5.0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布置方案研究
        5.0.1 矸石混凝土支撑柱合理间距研究
        5.0.2 条带式采煤成功历史资料对比研究
    5.1 数值模拟模型
        5.1.1 力学模型简化
        5.1.2 边界条件
        5.1.3 计算模型的各岩层力学特性参数
        5.1.4 计算过程的若干说明
    5.2 岩层应力位移分布规律研究
        5.2.1 垂直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5.2.2 垂直位移分布规律研究
        5.2.3 水平位移分布规律研究
        5.2.4 安全系数研究
    5.3 预应力间隔支撑最佳方案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预应力支撑体系覆岩稳定性研究
    6.1 试验方法概述
    6.2 采动覆岩应力变化特征
        6.2.1 回采后直接顶应力变化
        6.2.2 回采后基本顶应力变化
    6.3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6.3.1 回采后直接顶位移变化
        6.3.2 回采后基本顶位移变化
        6.3.3 巷道壁及支撑柱的稳定性分析
        6.3.4 回采后的地表沉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预应力支撑采煤方法工业应用方案设计
    7.1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开拓方案研究
    7.2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支撑柱构筑系统研究
        7.2.1 预应力支撑柱构筑系统研究
        7.2.2 输送管道及附属系统研究
    7.3 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采煤方法经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自燃煤矸石骨料取代率对煤矸石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及制作
    1.2 材料性能
    1.3 试验加载及测量
2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2.1 试验现象
    2.2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弯承载力
    2.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弯刚度
3 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有限元模型验证
    3.3 基于足尺模型的有限元参数分析
        3.3.1 煤矸石取代率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
        3.3.2 煤矸石取代率对抗弯刚度的影响
4 结论

(7)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煤矸石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理论分析
    2.1 剪力墙抗震性能指标
    2.2 剪力墙破坏机理
    2.3 承载能力理论计算
    2.4 有限元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往复荷载试验设计
    3.1 试验目的与意义
    3.2 试件设计及制作
    3.3 试验装置与测试内容
    3.4 本章小结
4 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试验结果分析
    4.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5.1 概述
    5.2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5.3 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建立
    5.4 剪力墙有限元模型验证
    5.5 剪力墙有限元参数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整体式装配式隔墙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的必要性
    1.2 隔墙的研究情况
        1.2.1 隔墙的发展趋势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常见隔墙材料性能研究
    2.1 常见隔墙材料
        2.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2.1.2 石膏隔墙板
    2.2 轻集料混凝土
        2.2.1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实例
        2.2.2 轻集料混凝土材料特点
        2.2.3 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
    2.3 隔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2.3.1 隔墙对结构的有利影响
        2.3.2 隔墙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 材料本构试验
    3.1 实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3.2.1 试验原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3 抗压强度试验
        3.3.1 试块制备
        3.3.2 试验过程
        3.3.3 实验现象和结果
    3.4 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试验
        3.4.1 试验过程
        3.4.2 实验结果
第四章 隔墙—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模型建立
        4.1.1 隔墙—墙框架体系构件设计
        4.1.2 隔墙—框架模型单元选择
        4.1.3 隔墙—框架模型荷载和约束
    4.2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
        4.2.1 混凝土塑性损伤因子
        4.2.2 混凝土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4.2.3 有限元软件中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4.3 钢筋材料本构关系
    4.4 砌体材料本构关系
    4.5 隔墙—框架计算模型建立
    4.6 隔墙—框架模型受力分析和破坏形式
        4.6.1 框架WKJ模型
        4.6.2 隔墙—框架ZW模型
        4.6.3 隔墙—框架CW模型
        4.6.4 隔墙—框架LCW模型
        4.6.5 破坏形式对比
        4.6.6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4.6.7 结构抗震性能指标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成果

(9)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承板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1.2.1 轻骨料混凝土简介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泡沫陶瓷简介
    1.3 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钢筋桁架楼承板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泡沫陶瓷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
    2.1 试验内容
        2.1.1 试验目的
        2.1.2 泡沫陶瓷轻骨料材性试验
        2.1.3 试验原材料
        2.1.4 配合比设计
        2.1.5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2.1.6 试验依据和方法
    2.2 试验过程和结果
        2.2.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2.2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表观密度
        2.3.2 破坏形态
        2.3.3 抗压强度
        2.3.4 界面区微观分析(SEM)
    2.4 泡沫陶瓷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结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设计及理论分析
    3.1 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特点及优势
    3.2 钢筋桁架楼承板制作工艺
    3.3 钢筋桁架楼承板单向板设计
    3.4 钢筋桁架楼承板单向板施工阶段理论分析
        3.4.1 不考虑底部镀锌钢板的影响
        3.4.2 考虑底部镀锌钢板的影响
    3.5 钢筋桁架楼承板单向板使用阶段理论分析
        3.5.1 基本假定
        3.5.2 受压区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3.5.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3.5.4 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单向板正截面承载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单向板有限元分析
    4.1 单向板有限元模型建立
    4.2 有限元结果分析
        4.2.1 下弦钢筋直径的影响
        4.2.2 上弦钢筋直径的影响
        4.2.3 底部镀锌钢板厚度的影响
    4.3 正截面承载力理论计算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开发及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形式及特点
        1.2.1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分类
        1.2.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连接形式
        1.2.3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特点
    1.3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基础理论
    2.1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破坏模式
    2.2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现行设计方法
        2.2.1 m-k系数法
        2.2.2 部分剪力法(PSC法)
    2.3 本章小结
3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的开发及构造要求
    3.1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的开发
    3.2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构造要求
    3.3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施工技术
    3.4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的优点
        3.4.1 经济效益方面
        3.4.2 环保效益方面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1.2 材料本构关系的选取
        4.1.3 界面接触的设定
        4.1.4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4.1.5 求解分析步的设定
    4.2 小跨度开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4.2.1 小跨度开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构件设计
        4.2.2 破坏形态
        4.2.3 荷载-压型钢板应变曲线分析
        4.2.4 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
        4.2.5 参数分析
    4.3 大跨度开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大跨度开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构件设计
        4.3.2 破坏形态
        4.3.3 荷载-压型钢板应变曲线分析
        4.3.4 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
        4.3.5 参数分析
    4.4 小跨度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4.4.1 小跨度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构件设计
        4.4.2 破坏形态
        4.4.3 荷载-压型钢板应变曲线分析
        4.4.4 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
        4.4.5 参数分析
    4.5 大跨度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4.5.1 大跨度闭口型新型空心组合楼板构件设计
        4.5.2 破坏形态
        4.5.3 荷载-压型钢板应变曲线分析
        4.5.4 荷载-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
        4.5.5 参数分析
    4.6 新型空心组合楼板中和轴变化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 荆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2]自燃煤矸石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D]. 陈瑞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3]双掺煤矸石和秸秆混凝土自保温砌体的力学及热工性能研究[D]. 胡铨铨. 延边大学, 2021(02)
  • [4]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 赵国豪. 西京学院, 2020(05)
  • [5]预应力矸石混凝土柱支撑体系及其采煤方法研究[D]. 王昆.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6]自燃煤矸石骨料取代率对煤矸石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J]. 王庆贺,李喆,周梅,张玉琢. 建筑结构学报, 2020(12)
  • [7]煤矸石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试验[D]. 王世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8]整体式装配式隔墙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研究[D]. 陈顺霖.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9]泡沫陶瓷轻骨料-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承板受力性能分析[D]. 赵越.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10]新型空心组合楼板开发及受力性能研究[D]. 张海辉.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加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及应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