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一、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于治灏[1](2019)在《LncRNA SNHG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肿瘤患者中已得到人们共识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人群与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已被证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于绝大多数lnc RNAs在乳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所知甚少。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许多lnc RNA转录本可以通过竞争性结合micro RNA(mi RNA),来发挥竞争性内源性RNA(endogenous RNAs,ce RNAs)的功能。在本研究中,核仁小RNA宿主基因5(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5,SNHG5)是lnc RNA的成员之一。它最早在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中被提及,定位于染色体转运蛋白的breakpoint。SNHG5也被认为是多种癌症发展和进展的潜在致癌因素,包括结肠直肠癌、胃癌和肝细胞癌等。然而,SNHG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SNHG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乳腺癌的预后提供新的预测指标。研究方法:1.使用siRNA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构建SNHG5降表达细胞系。细胞功能学实验及细胞凋亡分析确定下调SNHG5后乳腺癌细胞在增殖及细胞周期方面的变化。2.构建SNHG5过表达质粒,稳转入T47D细胞。细胞功能学实验确定SNHG5过表达后乳腺癌细胞在增殖方面的变化。小鼠成瘤实验及免疫组化技术确认SNHG5过表达后肿瘤变化,并检测增殖指标Ki-67的变化。3.细胞同步化。流式细胞术分析降低MDA-MB-231中SNHG5表达水平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用western blot检测同步后Cyclin B1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4.双荧光素酶及RIP确定mi R-154-5p与SNHG5之间的相互作用。RT-q PCR检测SNHG5缺失的MDA-MB-231细胞中mi R-154-5p的表达,及上调SNHG5的T47D细胞中mi R-154-5p的表达。对T47D-SNHG5细胞行mi R-154-5p mimic瞬时转染,使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mi R-154-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SNHG5与mi R-154-5p的相互作用关系。5.软件预测mi R-154-5p的靶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双荧光素酶验证mi R-154-5p与靶基因的关系。RT-q PCR检测对比mi R-154-5p和PCNA在mi R-154-5p过表达MDA-MB-231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 R-154-5p和PCNA在mi R-154-5p低表达的T47D和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i R-154-5p和PCNA的表达水平6.RT-qPCR技术检测T47D-SNHG5、T47D-SNHG5-siPCNA、control三组的SNHG5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三组中PCNA、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三组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CNA在T47D-SNHG5及T47D-control两组异种移植肿瘤中的表达。7.RT-qPCR检测原发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NHG5及miR-154-5p的表达。KM-plotter进行生存分析。RT-q PCR检测SNHG5与mi R-154-5p表达的关系。研究结果:1.SNHG5与乳腺癌相关,在各细胞系中均表达,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细胞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体外实验中,SNHG5缺失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2.体外实验中,过表达SNHG5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中,过表达SNHG5的小鼠种植肿瘤,其体积及重量均升高。3.细胞周期方面,SNHG5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促进细胞增殖。4.SNHG5属于细胞质lnc RNA。预测发现mi R-154-5p与SNHG5具结合可能性。SNHG5的表达水平与mi R-154-5p呈负相关。过表达mi R-154-5p可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SNHG5促增殖的机制依赖于对mi R-154-5p的作用。5.PCNA是miR-154-5p的直接作用靶点。6.SNHG5通过对PCNA的调节作用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PCNA的缺失可逆转SNHG5对细胞的促增值影响。SNHG5通过对PCNA的调节作用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SNHG5-mi R-154-5p-PCNA轴在乳腺癌的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SNHG5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mi R-154-5p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SNHG5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mi R-154-5p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为良好;mi R-154-5p的表达水平与SNHG5的表达水平有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本研究显示,SNHG5在体内及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出促进乳腺癌增殖的活性。SNHG5的耗竭显着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SNHG5作为mi R-154-5p的招募“海绵”,降低了mi R-154-5p对PCNA的抑制作用。SNHG5通过上调PCNA表达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进程。在临床中样本,SNHG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升高,而mi R-154-5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相邻正常乳腺组织相比降低,两者呈显着负相关。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数据揭示了SNHG5-mi R-154-5p-PCNA轴,并提供了一种解释乳腺癌增殖的新机制。

霍奇[2](2017)在《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量研究结果显示MDIG基因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肺癌等)的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是MDIG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肝细胞癌细胞中过表达IKZF1或干扰IKZF1的表达可以影响MDIG的表达水平,MDIG与IKZF1两者之间的m 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 IP)结果显示,IKZF1直接结合MDIG的启动子区域,在转录水平上调控MDIG的表达。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MDIG促进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稳定干扰MDIG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裸小鼠肝脏原位成瘤实验结果显示MDIG促进肝细胞癌细胞体内成瘤。体外进一步实验显示,MDIG降低肝细胞癌细胞对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的敏感性。MDIG含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实验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细胞中MDIG影响组蛋白3赖氨酸9三甲基化表达水平(H3K9me3),H3K9me3在表观遗传上调控p21(CIP1/WAF1)的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H3K9me3直接结合p21(CIP1/WAF1)的转录区而影响其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5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样本分析,发现MDIG在肝细胞癌中表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MDIG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MDIG在肝细胞癌中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有望作为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一个候选分子靶标。

李宏权[3](2016)在《Sal B-PLC-NPs防治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丹酚酸B防治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以下简称OPMDs)的有效性,以及比较丹酚酸B磷脂复合纳米颗粒(Sal B-PLC-NPs,以下简称Nano)防治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的活性是否比单纯的丹酚酸B(以下简称Free)更强。方法:本课题从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体内实验两个方面(四个部分)展开。(一)体外细胞实验方面(包括第一部分实验):本部分实验采用Nano和Free作用于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HN13和HN30细胞(以下分别简称癌细胞A、癌细胞B)、口腔白斑细胞系Leuk1(以下简称白斑细胞),作相关比较研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研究200μg/ml的Nano和Free分别作用于癌细胞A、癌细胞B和白斑细胞的2h细胞摄取药物的定性差异。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研究分析Nano和Free在2h时间节点上25、50、100、200μg/ml的浓度梯度以及200μg/ml浓度条件下5、10、20、30min、1h、2h时间梯度的癌细胞A、癌细胞B和白斑细胞摄取药物的定量差异。用MTS方法研究阴性空白对照组、Nano组和Free组对于癌细胞A、癌细胞B和白斑细胞在25、50、100、200μg/ml浓度梯度条件下,其24、48、72、96h时间梯度抑制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的差异。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Nano和Free作用于癌细胞A(200μg/ml-24h)、癌细胞B(100μg/ml-48h)、白斑细胞(200μg/ml-48h)的条件下,阻滞细胞增殖周期的差异。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Nano和Free作用于癌细胞A(200μg/ml)、癌细胞B(100μg/ml)、白斑细胞(200μg/ml)的条件下,在24h和48h两个时间点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二)体内动物模型实验方面(包括第二、第三、第四部分实验):采用4NQO致癌剂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上皮癌变动物模型,灌胃给药干预实验动物1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4周,总共22周。进行大体观察和解剖记录、组织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指标表达的变化情况,比较Nano和Free防治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上皮癌变的活性。结果:(一)体外细胞实验结果: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到,在Nano处理后的细胞内直观地显示出更多更强的亮蓝色荧光团。提示纳米剂型更容易被细胞摄取。2、Nano对癌细胞A在25、50、100、200μg/ml浓度、对癌细胞B在200μg/ml浓度、对白斑细胞在25、200μg/ml浓度作用2h后细胞内荧光强度比Free更强,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对于不同系的癌细胞和OPMDs(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细胞,其摄取纳米化药物峰值的药物浓度和时间节点是不同的。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ano和Free均具有抑制癌细胞A、癌细胞B和白斑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其中:Nano对癌细胞A在200μg/ml-48h时、对癌细胞B在100μg/ml-96h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Free;对白斑细胞在200μg/ml-96h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有强于Free的趋势。提示:丹酚酸B无论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或口腔白斑细胞都有抑制其生长增殖的作用,而纳米剂型对不同细胞系在特定时间和浓度条件下,其抑制活性优于非纳米剂型。4、Nano分别作用于癌细胞A(200μg/ml-24h)、癌细胞B(100μg/ml-48h)后,其增殖周期阻滞活性都比Free强。而Free作用于白斑细胞(200μg/ml-48h)后,阻滞作用比Nano更明显。细胞周期阻滞实验结果与细胞生长抑制曲线相符。5、Free诱导癌细胞A在200μg/ml-24h后凋亡率比Nano高;诱导癌细胞B在100μg/ml-48h后的早期凋亡率比Nano高;Free诱导白斑细胞在200μg/ml-24h和200μg/ml-48h后凋亡率比Nano更高。本实验结果与细胞生长抑制曲线相符。提示: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以不同角度观察,均表现出丹酚酸B纳米剂型在特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条件下,优于非纳米剂型。(二)体内动物模型实验结果:1、从8到30周小鼠生长发育良好,饮水先减、后增、再减,体重先增后减,没有出现意外死亡和其他疾病。小鼠自由饮用4NQO水溶液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4NQO对各组小鼠诱导致癌作用等同。根据小鼠体重变化曲线,早期小鼠体重平行增长,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各组药物处理方式对小鼠没有明显毒性。2、根据4NQO阳性对照组小鼠的4、8、14、18、22周末大体解剖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小鼠舌黏膜上皮经历了“正常黏膜上皮→良性增生→轻度异常增生→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黏膜上皮癌变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逐渐加重的程序式变化,说明本次实验所建立的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动物模型是成功的。3、对药物干预组小鼠在8、14、18和22周末大体解剖检查和组织病理结果,进行评分和统计分析,发现Nano组小鼠的病情相对最轻,其次是Free组,4NQO阳性对照组病情最重,表明Nano比Free防治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的活性更强。而相应的三个阴性对照组小鼠完全正常,说明无论是Nano或是Free都没有致癌、致畸的毒副作用。4、细胞增殖指标Ki-67、PCNA检测发现Nano具有更明显的抑制小鼠组织细胞生长增殖的趋势;5、细胞周期指标cyclin D1、p16检测表明Nano有更明显的阻滞小鼠组织细胞增殖周期的趋势。结论:本课题从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模型实验两个方面证实了:1、丹酚酸B(无论纳米化或非纳米化剂型)均对HN13、HN30等口腔鳞癌细胞系、口腔白斑细胞,以及4NQO诱导的C57BL/6小鼠口腔黏膜癌变模型有抑制或阻滞作用,并且无明显毒性作用。2、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在某些特定的药物浓度和时间节点条件下,纳米化的丹酚酸B抑癌活性比非纳米化的的丹酚酸B更强。3、纳米化的丹酚酸B比非纳米化的丹酚酸B被细胞摄取量更大,并在某些特定剂量和时间节点上,在细胞增殖、凋亡等流式细胞仪检测指标方面反应出更好的作用。这些现象是否可以用于解释纳米化丹酚酸B比非纳米化剂型抑癌活性更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伯庆[4](2013)在《CBX4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CBX4(Chromobox4)最初被证实具有E3连接酶活性,参与了染色质重组与转录抑制,能维持上皮干细胞的干性,阻止其衰老。截至目前,CBX4与肿瘤的关系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检测CBX4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BX4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CBX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同时考察敲低CBX4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哪些恶性表型产生影响,初步阐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原发性肝癌术后标本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CBX4的mRNA丰度和蛋白表达水平;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完整临床预后资料的246例石蜡包埋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CBX4的蛋白表达;3)用Pearson Chi-Square Kruskal-Wallis tests法分析CBX4表达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method/log-rank test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和预后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4)分别在原发性肝癌的细胞株,BEL7402和QGY7703细胞中,瞬时转染小RNA干扰片段,敲低内源性CBX4。通过MTT细胞增殖活性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5)敲低肝癌细胞内源性CBX4后,用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方法使BEL7402和QGY7703细胞同步化于G1/S交界处,然后释放进入S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6)敲低内源性CBX4后,Western blot检测下游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靶基因变化。结果:1)CBX4在原发性肝癌组织较癌旁正常肝组织表达上调。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8对配对新鲜标本中,癌组织CBX4的mRNA丰度比癌旁肝组织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相同的8对配对标本中,癌组织中CBX4蛋白表达也比癌旁肝组织升高;2)24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用IHC染色评分后分析,发现CBX4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存在表达失调。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CB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主要定位在肝癌细胞的胞浆:3)CBX4表达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BX4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血清AFP水平(P=0.036),肿瘤大小(P=0.029),病理分化(P=0.033),临床TNM分期(P=0.032)。原发性肝癌患者胞浆CBX4高表达者预后差,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RFS)比CBX4低表达的患者缩短(OS, P=0.003; RFS,P=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BX4浆表达和肝肿瘤数目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4)分别在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QGY7703敲低内源性CBX4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敲低内源性CBX4后,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克隆形成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敲低内源性CBX4后,原发性肝癌细胞由G1/S交界处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细胞由G1/S转换点进入S期的速度减慢:6)CBX4基因可以通过抑制PCNA和cyclinE2,上调p16影响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和G1/S关键点的转换。结论:1)CBX4在原发性肝癌中较癌旁肝组织表达上调;2)CBX4主要定位在肝癌组织的细胞胞浆;3)CBX4胞浆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呈反向相关,CBX4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4)CBX4与原发性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密切相关;5)CBX4基因可以通过PCNA而维持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快速增殖活性;6)CBX4可以通过调控cyclinE2和p16影响肝癌细胞的周期进展。

刘宏[5](2012)在《p16INK4a及PC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健康,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和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与细胞凋亡抑制、凋亡不足有关。凋亡与增殖失衡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1后期,S期达到高峰,G2,M期下降,其量的变化与DNA合成一致,可客观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反映肿瘤的生长速度。p16INK4a基因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裂的抑癌基因。由于该基因产物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CyclinD1-CDK4/6-pRb-E2F通路中发挥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p16INK4a通过与CDK4、6及CyclinD1-CDK复合物结合抑制Rb蛋白的磷酸化和转录调节因子E2F释放,从而使细胞G1-S期停滞负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值,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PCNA通过与p16INK4a竞争CDK4,与CDK4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可加快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正调节细胞增殖周期,促进细胞增值,起到促进肿瘤的作用。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是通过CDK4相互联系的。有关二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16INK4a及PCN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实验结果表明:(1)PC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在EA病理分级低、手术-病理分期晚、肌层浸润深度深的组织中表达增高。而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显着相关性。(2)p16INK4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显着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16INK4a在EA病理分级低、手术-病理分期晚、肌层浸润深度深的组织中表达缺失率高。而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显着相关性。(3)统计学结果显示PCNA和p16INK4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是多种因素引起的,PCNA和p16INK4a均参与其发病机制,但二者具有相反的生物效应,存在负相关,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联合检测有望对早期准确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判断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阮晶晶,陈飞虎[6](2009)在《细胞周期调控与白血病》文中研究说明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由细胞周期素(cyclin)依次激活相应的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推动,而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通过在不同的作用点抑制CDK活性,对细胞周期起着负调控的作用。本文就以上各个因素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和白血病发病中以上各细胞周期因子的改变进行综述。

伍海军[7](2009)在《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组织学切片HE染色,做组织病理学诊断。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前鼻咽癌组织中PCNA和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3例鼻咽癌组织中PCNA和P16蛋白表达阳性者分别有58例(92.06%)和15例(23.81%),其中高表达者分别有22例(34.92%)和7例(11.11%);PCNA及P16蛋白阳性表达水平越高,则鼻咽癌对放射治疗越敏感,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癌肿完全消退率越高(P<0.05);PCNA和P16蛋白同时高表达者比单一指标高表达者,放射敏感性更高;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预后不相关(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均相关(P<0.05)。结论PCNA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是反映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和预测其近期疗效的重要指标。PCNA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相关;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的预后相关,可作为鼻咽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阮晶晶[8](2009)在《维甲酸衍生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活性筛选、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诱导细胞分化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观察维甲酸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NB4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和诱导分化活性,并筛选出有具有药理学活性的衍生物进行药效学和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方法:1.新型维甲酸类衍生物作用于K562和NB4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瑞氏染色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NBT还原实验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指标。FCM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3变化。2.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后,采用细胞计数方法观察白血病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下生长曲线的改变, NBT还原实验法分析细胞在不同浓度作用下的分化指标,FCM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及K562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5、CD71、CD117和NB4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3、CD14的变化。RT-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D1、Cyclin E、PCNA、CDK2、CDK4、CDK6、P21cip1、P27kip1、P57kip2 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CDK4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和RARα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1.新型维甲酸衍生物作用3d后,4a-02,5a-02抑制K562和NB4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5 mol/L抑制作用最强。维甲酸衍生物(10-5 mol/L)的诱导分化活性则表现在油镜下观察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的改变,2a-03,4a-02,5a-02,6a-02作用后NBT阳性细胞率增加,K562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在2a-03,3a-02,4a-01,5a-02作用后表达量增加,NB4细胞在2a-01,2a-02,2a-03,4a-01,5a-01,5a-02作用后,CD11b增加同时CD13表达则减少。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分析,发现2a-03,4a-01,4a-02,5a-02对K562和NB4细胞周期均有影响,表现为G0/G1期细胞表达量增加,S期细胞表达量减少,呈G1期阻滞。2.经过活性筛选发现,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nate, ATPR)是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较强的衍生物,进行药效学研究发现,ATPR呈浓度依赖和时间性依赖抑制K562和NB4细胞增殖的作用。ATPR诱导分化活性表现为NBT阳性细胞率增加,NB4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增加,CD13表达减少,CD14表达增加,作用与阳性对照ATRA相类似。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变化加大。ATPR作用3d后G0/G1期细胞表达量增加,S期细胞表达量减少,呈G1期阻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D1、Cyclin E、CDK2、CDK4、CDK6、mRNA在ATPR作用3d后表达有减少改变,PCNA mRNA在ATPR作用7d后有减少改变。P57kip2mRNA有明显增加的变化,但P21cip1、P27kip1mRNA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略减少的趋势。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减少,PML/RARα融合蛋白和RARα蛋白表达也呈减少的改变。结论:1.维甲酸衍生物(2a-03、4a-02、5a-02)是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较强的衍生物,提示以氨基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为出发点开发具有更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抑制增殖活性的维甲酸类药物具有重大意义。2. ATPR(4a-02)有较强的抑制K562和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的活性,并通过上调P57kip2mRNA,抑制Cyclin-CDK激酶复合物,发挥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

陈昌荣[9](2007)在《青蒿琥酯诱导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青蒿琥酯诱导急性白血病(AL)病人原代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青蒿琥酯治疗急性白血病特别是难治性白血病提供临床及实验方面的依据。研究方案:临床方面,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病房确诊为难治性AL患者16例,遵从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以青蒿琥酯配合常规化疗为治疗组,生理盐水配合常规化疗为对照组,对青蒿琥酯治疗AL进行临床药效学研究,观察并评价青蒿琥酯治疗AL的临床疗效,从临床方面证实青蒿琥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AL的药物;实验方面,以初治AL或复发AL病人的骨髓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于AL原代细胞,MTT法观察青蒿琥酯不同作用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AL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基因芯片来观察其作用前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探讨青蒿琥酯治疗AL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临床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完全缓解(CR)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CR率为5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AL患者的症状,同时较快降低白细胞,并使白细胞达最低值时间和恢复时间缩短,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证明青蒿琥酯是安全的。实验方面,青蒿琥酯对AL原代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50、25、12.5μg/ml的青蒿琥酯作用48小时后抑制率依次为56.25%、41.49%、30.08%,作用72小时后抑制率依次为59.8%、45.07%、33.57%,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青蒿琥酯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为18.3μg/ml。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青蒿琥酯作用前后AL原代细胞基因变化涉及多种功能类型,特别是在细胞生长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等方面。结论: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证实青蒿琥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AL特别是难治性AL的药物。具有安全、廉价、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王琼玉,高清平,王巧玲[10](2004)在《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 PCNA 与 P16 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CNA,P1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来反应细胞增殖与抑制关系。结果: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缓解后其 PCNA,P16的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未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的 P16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无差异(P>0.05),而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P16表达有显着差异(P<0.05)。PCNA 在 ALL 和 AML 的未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结论:P16在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PCNA 与 P16互补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指标。

二、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LncRNA SNHG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SNHG5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物品
        1.1.3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SNHG5 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
        1.2.2 SNHG5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2.3 SNHG5 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1.3 讨论
    1.4 小结
二、SNHG5与mi R-154-5p之间关系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物品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SNHG5 的亚细胞定位
        2.2.2 SNHG5 相关mi RNA的预测
        2.2.3 验证mi R-154-5p是否能与SNHG5 结合
        2.2.4 验证SNHG5 是否通过调节mi R-154-5p促进乳腺癌的增殖
    2.3 讨论
    2.4 小结
三、SNHG5-miR-154-5p与 PCNA的作用关系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物品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PCNA是 mi R-154-5p的直接作用靶点
        3.2.2 SNHG5 通过对PCNA的调节作用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3 讨论
    3.4 小结
四、SNHG5 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SNHG5 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
        4.2.2 miR-154-5p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
        4.2.3 SNHG5 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
        4.2.4 miR-154-5p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为良好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IKZF1 在肝细胞癌中转录调控MDIG的表达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MDIG在肝细胞癌中表观遗传调控p21(CIP1/WAF1)的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MDIG在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Sal B-PLC-NPs防治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绪论
第一部分 Sal B-PLC-NPs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和白斑细胞增殖活性的体外细胞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Sal B-PLC-NPs防治4NQO诱导C57BL/6 小鼠舌黏膜癌变的体内动物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Sal B-PLC-NPs抑制4NQO诱导C57BL/6 小鼠舌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部分 Sal B-PLC-NPs阻滞4NQO诱导C57BL/6 小鼠舌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实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在读期间参加及负责的课题
在读期间申请专利
综述
    参考文献

(4)CBX4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和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BX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引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与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BX4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引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与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p16INK4a及PC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研究对象
    2.3 检测方法
    2.4 实验方法
    2.5 结果判定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PCNA 蛋白在不同性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3.2 p16~(INK4a)蛋白在不同性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3.3 PCNA 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p16~(INK4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5 PCNA 和 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
第4章 讨论
    4.1 p16~(INK4a)及 PCNA 基因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4.2 p16~(INK4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关系
        4.2.1 p16~(INK4a)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
        4.2.2 p16~(INK4a)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4.3 PCNA 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关系
        4.3.1 PCNA 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
        4.3.2 PCNA 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4.4 p16~(INK4a)与 PCNA 蛋白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细胞周期调控与白血病(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周期的时相
2 细胞周期调控
    2.1 细胞周期素
    2.2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2.3 CIP/KIP家族
    2.4 INK4家族
3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白血病的关系
    3.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3.3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3.4 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 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3.5 儿童白血病Sauerbrey

(7)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放射治疗
    3 放疗疗效判定及随访
    4 肿瘤标本
    5 主要设备
    6 主要试剂
    7 PCNA及P16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对照
    8 PCNA及P16蛋白结果判定
    9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8)维甲酸衍生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活性筛选、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诱导细胞分化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文缩略词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第一部分维甲酸衍生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活性筛选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五、第二部分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诱导细胞分化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六、附录
七、致谢
八、综述

(9)青蒿琥酯诱导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西医研究进展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 西医治疗现状
    二、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一) 病名及临床表现
        (二) 病因病机
        (三) 辨证论治
        (四) 专病专方
    三、青蒿琥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一) Art的抗肿瘤作用
        (二) Art抑肿瘤作用机理
    四、立题依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病例选择
        (二) 分组方法
        (三) 观察药物
        (四) 治疗方案
        (五) 辅助疗法
        (六) 盲法实施
    三、观察指标
        (一) 安全性指标
        (二) 疗效性指标
    四、疗效标准
    五、结果
    六、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主要试剂及器材
        (一) 主要实验仪器
        (二) 主要试剂与药品
        (三) 溶液配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病例选择
        (二) 实验方法
    四、结果
        (一) 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AL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
        (二) 基因芯片观察青蒿琥酯作用前后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五、讨论
结语
    一、临床研究
    二、实验研究
    三、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LncRNA SNHG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于治灏.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霍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3]Sal B-PLC-NPs防治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的研究[D]. 李宏权.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4]CBX4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和分子机制[D]. 王伯庆.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5]p16INK4a及PC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刘宏. 吉林大学, 2012(09)
  • [6]细胞周期调控与白血病[J]. 阮晶晶,陈飞虎. 安徽医药, 2009(09)
  • [7]PCNA和P16蛋白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伍海军. 中南大学, 2009(04)
  • [8]维甲酸衍生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活性筛选、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诱导细胞分化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D]. 阮晶晶. 安徽医科大学, 2009(06)
  • [9]青蒿琥酯诱导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陈昌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J]. 王琼玉,高清平,王巧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4(06)

标签:;  ;  ;  ;  ;  

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