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患者心理分析及对策

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患者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顺平[1](2007)在《云南省与四川省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毒品滥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严重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截至2005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16万,据估计2000年中国实际吸毒人数就达700万。目前海洛因仍然是我国消费的主流毒品,全国现有海洛因吸食人员70万,占吸毒人员总数的78.3%。吸毒危害个人健康、损害国民经济、破坏社会稳定并引发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强制戒毒为主的戒毒体系。由于毗邻“金三角”,云南与四川已成为我国毒品重灾区。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结核病人数量在全球仍然表现为增长趋势。我国作为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的最有效和实现全球结核病控制的综合性措施。国内外有关文献表明,吸毒人群成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海洛因依赖者中肺结核患病率在1.33%~9.6%不等,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结核病患病率(367/10万)。目前国内的研究都是从临床角度分析吸毒人群结核病发病与治疗特点,还未见有对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实际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虽然国外有少许类似研究,但我国禁毒与戒毒体系以及结核病治疗体系与国外相差较远。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云南省与四川省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的现状描述,发现并评价影响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探索符合实际的吸毒人群结核病防治的技术与策略,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合理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吸毒人群结核病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目的选取云南省大理劳教所(市级劳教所)和四川省沙坪劳教所(省级劳教所)作为研究现场。选择两劳教所患有或曾患有结核病的戒毒劳教人员和已解教出所戒毒人员147人为调查对象,同时选择司法部和样本省份劳动教养管理局有关人员、劳教所与公安强制戒毒所医院(医务所)负责人及部分医护人员、样本省(市、县)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关键人员访谈和小组集中访谈,以深入了解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自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病人面对面调查、关键人物访谈。考虑到被调查者多为当地居民,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为便于沟通,调查人员由来自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5名四川藉研究生担任。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归纳描述和个案研究分析定性资料。研究结果与吸毒人群结核病控制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目前与吸毒人群特别是劳教场所戒毒人员结核病控制直接相关的文件是2004年司法部与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全国劳教场所结核病预防与控制实施办法》,但在具体落实上还与《办法》中的规定存在很大差距。云南省与四川省劳教场所内吸毒人群结核病患病率比较高,这与国内外报道的吸毒人群结核病患病率大致相符。研究发现,吸毒人群结核病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差异,彝族吸毒者中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与社会结核病防治机构相比,监管环境下的结核病防治能力不强。就整体而言,劳教场所内结核病防治能力普遍要好于公安强制戒毒场所;就戒毒劳教所而言,省直属劳教所的结核病防治能力要强于市级劳教所。劳教场所内医务人员数量基本能够满足病人诊治的需要,但业务水平低,而且职称评定工作停滞已严重影响到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劳教场所结核病防治设备相对缺乏,戒毒劳教人员每人每年96元财政划拨的医疗费已远不能满足需要,结核病防治经费短缺成为目前戒毒劳教所结核病控制的主要困难。从人员、设备与技术能力看,各级社会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结核病防治能力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大部分劳教场所都不能开展痰检项目。由于受医疗条件限制,近3年大理劳教所内发现的所有结核病患者和沙坪劳教所60.5%的结核病患者都采取所外就医方式。社会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吸毒结核病患者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在HIV阳性者中筛查结核病患者,然后通过询问吸毒史以确定为吸毒结核病患者,但社会结核病防治机构由于吸毒结核病患者治愈率低,害怕影响到项目持续性而不愿过多诊治吸毒结核病患者。劳教场所在结核病防治上与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存在一定合作,但还不是特别密切。就整体而言,省直劳教所与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合作要比市级劳教所更为密切。吸毒人群结核病患者的就医途径呈现双重特点。监管环境下的吸毒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服务利用不具有自主性以及存在系统化的特点,在监管环境之外,吸毒结核病患者与社会普通人群一样可以自由地选择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诊治。在147例被调查者中,74例有过劳教所内结核病就医经历,其中70人因症状被发现,3例因体检发现,还有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监管环境下吸毒人员结核病两周内就诊率为56%,低于我国农村结核病患者两周内就诊率。同时,有81.1%在劳教所内接受治疗,22%中断服药。本研究中有46.3%(68/147)的被调查者有过所外结核病就诊经历,其中约41%(28/68)在出现症状后两周内到有关机构就诊。吸毒结核病患者在社会上平均就诊延迟为37天,在劳教场所内平均就诊延迟为20天,吸毒结核病患者在社会上就诊延迟时间远大于普通人群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时间,也大于他们在劳教场所内的就诊延迟时间。吸毒结核病患者在劳教所内的治疗具有强制性特征,除到期解教者和所外就医者,治疗中断情况在劳教所内较少发生,除非出现严重副反应不能继续服药。监管场所外吸毒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断比较严重,被调查者中有82%曾中断治疗,但超过1/2的患者是由于继续吸毒或吸毒而被抓导致治疗中断,而且76%的被调查者承认在治疗期间继续吸毒。继续吸毒是吸毒结核病患者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劳教场所内原则上基本治疗(如DOTS)不需要吸毒结核病患者付费,但样本劳教所存在吸毒结核病患者付费情况,比如护肝药等贵重药品的购买需要个人付费。研究显示,社会吸毒结核病患者结核病人均诊治总费用为2769元,高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164.5元的人均诊治总费用。研究显示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与吸毒者自身有关的因素,比如吸毒人群对自身健康的淡漠、结核病防治知识缺乏、家庭与社会支持较少以及错误的信息来源等,还有与吸毒有关的行为与心理的影响,比如由于吸毒导致的肺部病变与结核病症状的相似性、人体免疫机能的下降、吸毒带来的羞耻感与罪恶感、对毒品的强烈渴求心理以及吸毒的镇痛作用等都会影响到吸毒结核病患者的就诊、诊断与治疗过程。二是吸毒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包括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的提供、吸毒人群结核病控制的相关法律政策等,还有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双重感染等都会对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的利用产生影响。结论与政策建议吸毒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吸毒人群结核病患病率存在着民族差异;目前我国关于吸毒人群结核病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且实际落实与规定还有一定差距;与社会结核病防治机构相比,监管环境下的结核病防治能力不强,劳教场所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所)在吸毒人群结核病控制的合作不够密切;吸毒人群结核病患者就诊途径具有双重性,劳教场所内吸毒结核病患者发现以因病就诊为主,集中管理、隔离治疗因所而异,存在着逃避治疗的现象,而社会上吸毒结核病患者的发现途径单一,发现率低;吸毒结核病患者在社会上就诊延迟时间远大于普通人群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时间,也大于其在劳教场所内的就诊延迟时间;继续吸毒是吸毒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健康意识与结核病知晓状况、社会支持缺乏与错误的信息来源、吸毒行为与心理、结核病服务提供不足、结核与艾滋病合并感染等因素。政策建议如下:1)适当提高戒毒劳教人员医疗经费标准,设立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加大疫情严重的劳教所结核病防治的经费投入与设备购置或更新;2)加强劳教场所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在吸毒人群结核病预控上的合作;3)探索一套适合吸毒人群特点的结核病宣教方式;4)在毒品严重地区可适当降低吸毒人群结核病防治的考核指标。

王悦[2](2005)在《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 1、现状:药物滥用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一种特殊流行病。中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且发展迅猛,每年毒资的直接消耗几近2000亿元之巨,更为严重的是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劳动力丧失、家破人亡、道德沦丧、犯罪增加、艾滋病传播。截止2003年底,全国累积登记在册吸毒人数105万,(平均现患率80/10万),其中海洛因成瘾者74万(占70.5%),分布在全国2148个县市。而至2004年,累计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达114万。资料显示:从戒毒所出来的吸毒人员复吸率在95%到100%之间,这样的结果,对于少数盲目乐观地谈论戒毒成绩的人来说,或许有些沮丧,吸毒人员每年都在攀升的事实,更让人们不得不更新观念,清醒地面对戒毒新形势。 目前,戒毒工作亟需科学的眼光,用科学态度来看待戒毒工作。科学眼光要求我们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知识来对待吸毒者。譬如,从医学观点看,吸毒者就是脑疾病患者,他们需治疗;而从心理学层面看,吸毒者有严重的药物依赖症状。对待吸毒者,不是仅凭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说服他们,“让他们如梦初醒”。过去,把吸毒人员弄到强制戒毒所或戒毒治疗中心去,只要他们当时不再吸毒了,就宣布他们已经戒毒。现在,一种观念已成共识:戒毒包括生理脱毒、康复、社会回归三个阶段。对仅仅生理脱毒的戒毒者就认为已经戒毒,就好比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不注意吸毒者脱毒后的康复、回归,就是纵容他们陷于“吸而戒,戒复吸”的循环怪圈。 2、自愿戒毒模式的主要缺陷:①缺乏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评价。多数自愿戒

余洁,丁大平,王根贤[3](2002)在《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余洁,丁大平,王根贤[4](2002)在《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其对策》文中指出

王卫红,邓端梅,陈丹,何彩云,邓常青,汤华清,刘丽华[5](2006)在《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92例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在脱瘾治疗前后(相隔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各对患者测定1次,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予以对照。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SDS、SAS标准分均值分别为58.85±11.42及64.36±12.31,干预后患者的SDS、SAS分别为43.12±10.76、42.89±10.24,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脱瘾治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及其他护理干预,能积极、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刘小花,岳伟华,周涤非[6](2004)在《海洛因依赖病人急性脱毒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云翠[7](2019)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索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后续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2.评价“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对自愿戒毒医院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改变、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和(或)注意偏向、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1.将100只雄性ICR小鼠(18-22 g)编号后随机分成居住鼠和入侵鼠,每组各5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居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对照组(溶剂组),甲基苯丙胺(MA)组,褪黑素(MT)2.5 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溶剂组通过灌胃(i.g.)给予0.5%CMC-Na,然后腹腔注射(i.p.)0.9%生理盐水;MA组用0.5%CMC-Na(i.g.)处理,然后腹腔注射MA(3mg/kg,i.p.);在MA注射前15分钟(3mg/kg,i.p.)用褪黑素(分别为2.5,5,10mg/kg)预处理成为三种不同的治疗组;完成给药15分钟后,利用居住-攻击模型将单个入侵小鼠轻轻放入居住小鼠笼中,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路径跟踪系统居住鼠首次攻击的潜伏时间(latency to initial attacks,LIA)、攻击总时长(total duration of attacks,TDA)及总攻击次数(number of attacks,NA),共持续15分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测定溶剂组、MA组以及MA+MT阳性组的小鼠海马中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以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A的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浓度。2.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3所自愿戒毒医院的135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7例)、动机组(26例)、脱敏组(27例)、褪黑素组(27例)、综合组(28例)。对照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之外,不接受其它任何干预措施;其它各干预组均在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相应干预措施。其中,动机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动机强化治疗(懵懂期、思考期、准备期);脱敏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脱敏治疗(回想加快速眼动脱敏、内观加快速眼动脱敏、催眠脱敏、NLP改变记忆元素脱敏);褪黑素组接受褪黑素(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口服补给15天,补充剂量为每天口服6mg;综合组首先接受5天动机强化治疗,之后接受连续5天脱敏治疗,在动机强化及脱敏治疗的同时接受褪黑素补给15天,补充方式及剂量同褪黑素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别用罗德岛大学动机转变评估量表(URICA)、成瘾记忆强度量表(AM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并通过ERP点探测和GO/NOGO范式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注意偏向及一般反应抑制能力。采用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广义估计方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3.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5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318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63例)、动机组(64例)、脱敏组(65例)、褪黑素组(63例)、综合组(63例)。干预方法同自愿戒毒医院内的患者,但对动机访谈进行了改进,结合West和Brow提出的基于动机的成瘾综合理论,借助更多的图片信息,帮助成瘾者深入挖掘其最在乎的事物,与其成瘾行为形成强烈的对立冲突,施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让其明白自己期望的目标与继续吸毒带来的后果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患者寻求持续戒毒动机的重要资源。干预前后分别用转变阶段及治疗迫切程度量表(SOCRATES)、AMIS、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及自尊水平。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干预前所有量表得分后,对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的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亚组比较。结果1.急性给予MA(3 mg/kg,i.p.)后可致雄性ICR小鼠的攻击性增加,并伴随小鼠海马内5-HIAA和HVA浓度降低;中等剂量的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能显对抗小鼠因腹腔注射MA导致的LIA缩短(= 0.04),并减少NA(P=0.004)和TDA(P<0.001),同时也增加小鼠海马内 5-HIAA(P<0.001),DA(P=0.015)和HVA(P<0.001)的含量。另外,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后可提高DA(HVA/DA,(DOPAC+HVA)/DA)和5-HT(5-HIAA/5-HT)的转化率(P均<0.001),尤其是逆转低5-HIAA/5-HT 比值。2.虽然自愿戒毒医院内的五组患者接受干预后戒毒动机得分均有所提高,但五组患者干预后的URICA及无意图期、思考期及行动期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脱敏组(P=0.032)及综合组(P=0.032)干预后与对照组AMI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五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1;P=0.417);在条件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脱敏组和综合组在缩短患者反应时方面均有优势(P均<0.001),但尚不能认为本研究采用的点探测范式可以测试出患者对毒品图片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干预前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有统计学差异(P=0.011),同时,干预后毒品图片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5);干预后脱敏组和综合组的P3潜伏期均较干预前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脱敏组干预后的NOGO误报率低于干预前(P=0.01),但褪黑素组误报率高于干预前(P=0.04),其他组干预前后NOGO误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OGO-N2波幅及潜伏期各组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综合组NOGO-P3波幅干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和脱敏组干预前后NOGO-P3成分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02),其中脱敏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短于干预前,但对照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长于干预前。3.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接受干预后的患者,综合组的采取行动的动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脱敏组和褪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P=0.001);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AMI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外向激惹及内向激惹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8;P=0.221;P=0.107;P=0.328);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RSES得分高于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6)。结论1.褪黑素(5mg/kg,i.g.)预处理可以逆转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攻击行为,且DA和5-HT系统参与了攻击行为的加工。2.“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的成瘾记忆强度,提高自愿戒毒医院内患者的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同时本干预模式还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患者采取行动方面的动机水平及自尊水平。

赖育珍[8](2019)在《个案管理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不断发展禁毒工作社会化,积极探索禁毒工作治理新模式,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通过引入、培养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整合服务,帮助吸戒毒人员提升戒毒动机,巩固戒断成效,帮助他们成功回归社会。社区戒毒康复是我国目前较为倡导的一种戒毒模式,戒毒人员康复的场所在社区,在社区中戒毒康复同时也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区,接受再社会化教育的一个过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包括生活技能的再社会化、职业技能的再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再社会化与生活目标的再社会化。个案管理是一种综合服务模式,适用于同时面临多个问题,并且不能有效地寻求帮助的案主。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正是有多重需求却不能自助的案主,他们面临着生活适应难、就业能力低、情感支持弱、社会融入难等再社会化困境。为此,笔者提出运用个案管理模式介入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过程,通过个案管理的持续性关注、部门联动、内外资源整合和增强权能等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全面、优质、连续的服务,帮助他们培养生活适应能力、纠正偏差行为、塑造自我认同、重建社会关系网络与成功再就业,从而恢复社会功能,修复社会关系。此外,笔者尝试在实务工作中细化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个案管理流程,完善个案管理的实务指导原则,发展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成效评估体系,并提出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此探究个案管理的本土化模式,推动我国禁毒社会工作的发展。

曹晓慈[9](2016)在《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证素关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证素关联关系,为中医临床防治甲基苯丙胺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研究方法:采用《毒品成瘾中医PRO量表》,对2014-2015年来自福州市则徐自愿戒毒所和福州市公安强制戒毒所自愿参加调查的199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特征及吸毒史、性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相关影响因素等内容,规范化采集四诊信息,应用证素辨证方法提取中医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中医证素间的相关性。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1)自愿戒毒组平均年龄(30.26±s7.074)a较公安强戒组(34.92±s8.457)a小;文化程度均以初中为主,但自愿戒毒组教育水平较高;自愿戒毒组已婚比例高于公安强戒组;两组均以无固定职业为主,自愿戒毒组从商人员比例大,公安强戒组无业比例大。(2)吸毒年限最短均为1a,自愿戒毒组最长20a,公安强戒组最长23a,初次吸毒年龄自愿戒毒组(24.49±s6.853)a较公安强戒组(29.35±s8.768)a小。吸毒方式均以口服和烟枪吸为主,自愿戒毒组口服(62.8%)比例大,公安强戒组烟枪吸(53.7%)比例大。(3)吸毒原因均以好奇心理、他人引诱和生活空虚为主,复吸原因均以毒友影响和消除烦恼为主。公安强戒组复吸时间呈现两极分化,3月内复吸占50.4%和1年后复吸占28.1%,均比自愿戒毒组的34.6%和14.1%高。(4)两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均以单一性伴为主,自愿戒毒组与公安强戒组分别占39.7%和55.4%,各类性伴均有涉及,但公安强戒组多性伴比例更大且性伴类型复杂。(5)自愿戒毒组每次吸毒的量及吸毒次数多大于公安强戒组,且醒后第一次吸毒时间较公安强戒组短,自愿戒毒组对毒品的渴求程度大于公安强戒组。两组均感到甲基苯丙胺对社会关系方面影响较大,但对生活兴趣及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影响公安强戒组小于自愿戒毒组。2.中医证素与流行病学特征的关系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肝为主。其中证素热、血瘀、肺、胃、胆、心神在自愿戒毒组与公安强戒组有差异。(1)病性证素:①气虚:自愿戒毒组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每次吸毒的量、吸毒后健康状况、对工作学习的影响以及吸毒后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②阳虚:自愿戒毒组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吸毒方式(烟枪吸)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每次吸毒的量、吸毒后健康状况、对工作学习的影响存在显着相关性。③热:自愿戒毒组与吸毒方式(口服)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吸毒后健康状况、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对工作学习的影响、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④血瘀:自愿戒毒组与吸毒年限、醒后第一次吸毒时间、吸毒后健康状况、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吸毒后健康状况、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在显着相关性。(2)病位证素:①肝:自愿戒毒组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吸毒后健康状况、对工作学习的影响以及吸毒后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②胃:自愿戒毒组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吸毒方式(口服、烟枪吸)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吸毒后健康状况、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以及吸毒后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③胆:自愿戒毒组与吸毒后健康状况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吸毒后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存在显着相关性。④肺:与吸毒后健康状况、吸毒后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以及对重要社交活动的影响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吸毒后健康状况以及吸毒后工作娱乐生活兴趣的影响存在显着相关性。⑤心神:自愿戒毒组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工作娱乐生活兴趣下降、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公安强戒组与吸毒后健康状况、与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对重要社交的影响存在显着相关性。结论:1.自愿戒毒组人员较公安强戒组年轻,但婚姻状况较公安强戒组稳定,且教育水平、职业水平、经济水平好于公安强戒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趋势已逐渐年轻化、高知化、大众化。2.自身好奇心理、寻求刺激及难以抵制诱惑是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毒瘾复发的主要原因。甲基苯丙胺对身体健康状况、工作娱乐生活兴趣、工作学习和家人朋友矛盾程度影响很大。3.自愿戒毒组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中医证素气虚、阳虚、肝、胃、心神与脱毒后复吸时间关系密切。公安强戒组仅肺与复吸时间相关。两组社会关系相关影响与证素相关的差异性体现在热、血瘀、肺、胃、胆、心神。关注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吸毒人员的急性戒断症状、治疗毒瘾及预防复吸提供思路。

卓慧莹[10](2016)在《戒毒人员戒毒及相关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毒品泛滥问题日益严重。毒品对吸毒者个人和整个社会都造成巨大的危害,毒品强烈的成瘾性和戒毒人员居高不下的复吸率,使戒毒工作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毒品损害人体健康,危害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干扰、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体力、智力明显下降,免疫力降低,精神颓废,而且会因吸毒感染肝炎、艾滋病、性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当前,毒品成瘾者在离开戒毒场所后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5%以上,如何为戒毒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戒毒康复环境,帮助其顺利的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成为戒毒康复工作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自愿戒毒、强制戒毒、社区戒毒三种戒毒模式,只是注重生理脱毒,弱化心理脱毒和善后辅导,不利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和降低复吸率。本研究主要根据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状况、生活方式、健康及心理情况相关行为,发现影响吸毒、戒毒的因素,为今后戒毒人员的成功戒毒提供帮助。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潭岗强制隔离戒毒所两个大队共400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采用自行编制的《戒毒所人员健康及饮食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海洛因使用、吸毒戒断症状评定分别采用《强迫性海洛因使用量表》和《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对不同年龄组、不同体质、不同居住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员吸毒情况采用单因素分层统计分析,对戒毒人员渴求相关因素和稽延戒断症状相关因素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分布:调查的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4.5±7.55岁。他们居住在农村最多,占50%;郊区最少,占6.25%。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主最多,占53.6%;文盲最少,占3.7%。婚姻状态以未婚最多,占44.1%;离婚或丧偶最少,占14.5%。职业以无业最多,占42.9%;学生最少,占0%。体质指数以适宜体重最多,占76.5%;肥胖最少,占1.75%。(2)戒毒人员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戒毒人员饮食中的主食结构主要以大米白面为主,少量薯类,偏好肉类、煎炒烹调、清淡口味。本次调查的戒毒人员膳食存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奶类及奶制品、蛋类、水果和摄入不足,饮水量不足和喝水情况没规律。主要表现在谷类食物消费量大,平均日消费量在500克,而奶类食物日消费明显低于300毫升,喝水量低于1500毫升。膳食特点为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优质蛋白,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静脉吸毒人群的戒毒和恢复身体素质。戒毒人员对戒毒所饮食的满意程度以一般为主,他们建议丰富品种。戒毒人员在戒毒所每周运动3次以上,睡眠时间在6到8个小时,工作时间为6小时,入戒毒所前每天抽烟11到20支的人、从来不喝酒的人最多。不同体质指数的戒毒人员运动次数有显着性差异。(3)戒毒人员的健康状况:戒毒人员在进戒毒所后每年做一次体检,戒毒所前体检次数和进戒毒所后的体检次数有显着性差异。戒毒人员普遍有经常感冒,身体酸沉,免疫力下降,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等情况。他们以患胃病、慢性肝炎、骨质疏松为主。戒毒人员每月接受警察的个人谈话及心理辅导的次数以一到两次,大部分戒毒人员觉得心理辅导有作用。(4)戒毒人员的戒毒心理分析:戒毒人员渴求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吸毒频率的增加会提高对“海洛因的影响”;入戒毒所次数、吸毒频率的增加会提高“渴求频率”;体质指数的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有职业都能减少“毒品失控”,毒品量的降低能减少“毒品失控”。戒毒人员稽延性戒断症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吸毒频率的增加会提高“躯体症状”、“情绪症状”和“渴求症状”。为了使戒毒人员有效戒毒,建议戒毒所为戒毒人员提供良好的戒毒康复环境:第一,改变戒毒所内单一的饮食方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量,丰富食物品种,完善合理的膳食管理,给戒毒人员足够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增强体质戒除毒瘾。第二,加强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心理矫治相关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和专项教育,调整戒毒人员心理失衡,重塑健康人格,锻炼意志,抵御外界不良诱因,遏制内心不良欲望。第三,继续加强戒毒所内设医疗机构的防病治病工作,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为主,对戒毒人员病情进行定期跟踪。第四,加强戒毒人员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扩大运动场地、增建康体设施。第五,与社会相关企业合作,引入多种安全可靠、就业率高的生产项目和技术,对戒毒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应用,在习艺劳动中培养戒毒人员一技之长。第六,吸毒时间、入戒毒所次数、吸毒频率的增加会提高戒毒人员渴求因素和稽延性戒断症状因素,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吸毒人员普及毒品的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人员文化素质,定期对流动及无业人员特别是曾有戒毒前科的吸毒人员的走访调查,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降低戒毒人员的吸毒时间、吸毒频率,从而减少甚至不进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所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会对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有一定帮助。

二、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与四川省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国毒品与戒毒状况
    1.中国吸毒状况
    2.云南与四川吸毒现状
    3.中国禁毒与戒毒
中国结核病状况
    1.全国结核病流行现状
    2、结核感染状况
    3、结核病死亡特点
    4、社会防治状况
吸毒人群与结核病
    1.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
    2.国外吸毒人群结核病研究进展
    3.国内吸毒人群结核病研究进展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框架
    3.研究现场和研究对象选择
    4.调查内容
    5.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6.质量控制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1.大理州与眉山市基本概况
    2.大理劳教所与沙坪劳教所基本情况
    3.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4.吸毒人员结核息病与吸毒状况
    5.调查人群劳动、睡眠、饮食、吸烟与饮酒情况
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提供
    1.吸毒人群结核病防治能力
    2.结核病防治费用
    3.吸毒结核病患者的发现途径
    4.吸毒结核病患者诊治服务
    5.劳教场所与结核病防治机构间的合作
    6.劳教场所结核病防治的困境
    7.社会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困境
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
    1.戒毒场所内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
    2.戒毒场所外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
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1.健康意识与结核病知晓状况对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影响
    2.社会支持与信息来源对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影响
    3.吸毒行为与吸毒心理对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影响
    4.结核病服务提供对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影响
    5.其他影响结核病服务利用的因素
主要发现
    1.吸毒人群结核病控制相关政策、法律与法规情况
    2.吸毒人群结核病疫情
    3.结核病防治能力
    4.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特点
    5.影响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因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全国劳教场所结核病预防与控制实施办法
附录二: 调查表与访谈提纲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等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用Engel模式认识吸毒与指导戒毒
    第三章:Engel模式下的综合诊断研究
    第四章:Engel模式下的综合治疗研究
    第五章:Engel模式下两种戒毒法的CEA与Markov评价
    第六章:Engel模式下复吸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七章:小结
综述
    Ⅰ:中国药物滥用防治研究进展
    Ⅱ:药物成瘾的认识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Ⅲ:药物滥用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附录
    科技查新报告
致谢

(5)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资料收集方法
    1.4 护理干预
        1.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4.2 戒断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1.4.3 抗焦虑药物的使用与护理
        1.4.4 心理护理
        1.4.5 健康教育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海洛因依赖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2.2 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3 讨论
    3.1 海洛因依赖患者的心理状况
    3.2 对海洛因依赖患者的护理干预
        3.2.1 心理护理
        3.2.2 健康教育

(6)海洛因依赖病人急性脱毒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
3 对策
    3.1 为病人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住院环境
    3.2 观察、识别戒断症状的出现, 及时处理
    3.3 加强睡眠观察及护理
    3.4 组织适当的文体活动
    3.5 加强生活护理
    3.6 提供支持性的心理护理

(7)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致雄性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流程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强制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成瘾理论视角下毒品成瘾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博士在读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8)个案管理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个案管理研究综述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1.个案管理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
        3.再社会化
    (四)理论基础
        1.社会化理论
        2.增强权能理论
    (五)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现状
    (一)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困境
        1.居无定所
        2.自我照顾能力下降
        3.经济拮据
        4.就业选择范围小
        5.情感支持薄弱
        6.社区参与度降低
    (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再社会化的阻碍因素
        1.个人心理发展异常
        2.家庭关系的疏离
        3.社区关系的冷漠
        4.社会环境造成污名化
    (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需求
        1.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需求
三、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适用性
    (一)个案管理模式
        1.个案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2.个案管理的原则
        3.个案管理的模式分类
    (二)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必要性分析
        1.政府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行政管控力度有限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需求复杂多元
    (三)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可行性分析
        1.个案管理弥补政府管控手段的不足
        2.行政管理部门开始注重“管控+服务”手段的结合
        3.个案管理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有正向影响
    (四)细化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个案管理基本流程
四、个案管理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过程
    (一)建立关系
        1.建立个案接案机制
        2.多渠道获取个案基本信息
        3.无条件积极关注
    (二)预估——需求与资源分析
        1.需求评估
        2.外部资源评估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1.目标制定
        2.计划制定
    (四)服务实施
        1.协助案主增强个人权能
        2.联动相关部门整合资源
        3.组建个案管理小组
        4.结合社会工作三大方法提供持续性服务
        5.在社区禁毒宣传中发展禁毒志愿者
    (五)服务成效
        1.服务产出
        2.服务效果
    (六)服务总结与反思
        1.服务总结
        2.服务反思
五、个案管理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个案管理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禁毒社会工作者难以发挥个案管理者核心管理作用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求助动机弱
        3.社会环境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态度分化且对立
    (二)个案管理模式在实践运用中的对策建议
        1.禁毒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素质
        2.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始终贯穿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个案管理工作中
        3.在社会大环境中倡导关怀救助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证素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差异
        2.2 吸毒行为特征及差异
        2.3 吸毒史特征及差异
        2.4 性行为特征及差异
        2.5 社会关系相关影响因素及差异
    3 讨论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吸毒及性行为特征
        3.3 社会关系相关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中医证素与流行病学特征的关联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流调方法
        1.2 四诊资料采集
        1.3 证素辨证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性证素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性
        2.2 病位证素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两组中医证素差异主要与戒毒人员所处戒毒阶段有关
        3.2 中医证素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3.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戒毒人员戒毒及相关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当前我国的戒毒模式
    1.3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1.4 戒毒人员的健康问题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内容及调查方案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分布
    3.2 戒毒人员的饮食及健康相关行为
        3.2.1 饮食状况
        3.2.2 生活方式
        3.2.3 体质指数与运动
        3.2.4 戒毒人员的健康状况
        3.2.4.1 戒毒人员的体检状况
        3.2.4.2 戒毒人员的身体症状状况
        3.2.4.3 戒毒人员的患病状况
        3.2.5 戒毒人员的心理辅导
        3.2.6 戒毒人员打架状况
    3.3 戒毒人员的吸毒状况
    3.4 戒毒人员吸毒状况的分层分析
        3.4.1 不同年龄组的戒毒人员吸毒状况比较
        3.4.2 不同体质的戒毒人员吸毒状况比较
        3.4.3 不同居住地的戒毒人员吸毒状况比较
        3.4.4 不同文化程度的戒毒人员吸毒状况比较
        3.4.5 不同婚姻的戒毒人员吸毒状况比较
    3.5 戒毒人员的戒毒心理分析
        3.5.1 渴求相关因素分析
        3.5.1.1 渴求量表的信度检验
        3.5.1.2 影响渴求心理的单因素分析
        3.5.1.3 渴求相关因素的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3.5.2 稽延戒断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3.5.2.1 《稽延性戒断症状量表》的信度检验
        3.5.2.2 影响稽延性戒断症状单因素分析
        3.5.2.3 稽延性戒断症状相关因素的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戒毒人员的人口学分布特征
    4.2 戒毒人员的饮食及健康相关行为
    4.3 戒毒人员的健康状况
    4.4 戒毒人员的心理辅导
    4.5 戒毒人员的吸毒状况
    4.6 戒毒人员吸毒状况的分层分析比较
    4.7 戒毒人员的心理学特征
        4.7.1 渴求影响因素分析
        4.7.2 稽延性戒断症状因素分析
    4.8 建议
    4.9 不足和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与四川省吸毒人群结核病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李顺平. 山东大学, 2007(03)
  • [2]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 王悦. 浙江大学, 2005(05)
  • [3]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对策[J]. 余洁,丁大平,王根贤. 洛阳医专学报, 2002(04)
  • [4]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病人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 余洁,丁大平,王根贤. 护理研究, 2002(11)
  • [5]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J]. 王卫红,邓端梅,陈丹,何彩云,邓常青,汤华清,刘丽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3)
  • [6]海洛因依赖病人急性脱毒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 刘小花,岳伟华,周涤非. 护理研究, 2004(09)
  • [7]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D]. 王云翠.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8]个案管理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再社会化的实践研究[D]. 赖育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证素关联研究[D]. 曹晓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戒毒人员戒毒及相关行为研究[D]. 卓慧莹.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78例海洛因依赖住院患者心理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