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施工蠕变的高层建筑简化分析方法

考虑施工蠕变的高层建筑简化分析方法

一、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徐变的简化分析法(论文文献综述)

焦宇飞[1](2018)在《不均匀沉降及温度作用下超大尺寸地下车库裂缝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大尺寸地下车库能兼顾城市综合体项目对建筑使用空间及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得以广泛应用。在相关设计规范中,对多栋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存在一定刚性连接的结构形式缺乏整体考虑,且一些大型综合体项目在设计长度上远超相关规范限值,不均匀沉降及温度作用极易导致结构开裂。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超大尺寸地下车库裂缝产生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均匀沉降对超大尺寸地下车库结构开裂的影响。发现将主楼与地下车库进行整体设计,采用筏板基础连续布置,并对基础板采取加厚加筋措施可以降低结构沉降差,避免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开裂。地下车库边缘、楼座与车库连接处均为拉应力较为集中的易开裂区域,应配置防裂钢筋进行重点加强。(2)对车库底板和顶板进行了基于跳仓法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耦合分析,分析得出:地下车库板件在水化反应过程中先升温后降温,所产生的内外温差及前后温差均会导致板件产生温度应力,需做好保温养护措施以防止开裂;地下车库板件在浇筑后先受压后受拉,其裂缝发展情况主要受到降温速率的影响;采用跳仓法浇筑后板件温度应力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设置后浇带释放混凝土板中心区域温度应力,配置抗裂钢筋抵抗混凝土板边缘拉应力,形成“以放为主,抗放兼备”的裂缝控制方案。(3)从设计构造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可能采用的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布置膨胀加强带和诱导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超大尺寸地下车库的设缝间距。

陈松林[2](2018)在《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钢管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结构挠度变化、体系转变后的内力重分布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因此,钢管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问题已成为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钢管混凝土构件中核心混凝土和钢管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核心混凝土引起的内力重分布问题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复杂,因而对钢管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钢管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试验,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6组钢管混凝土收缩试验研究,得到钢管混凝土收缩应变的规律,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收缩应变随时间的关系;分析了含钢率、混凝土等级分别对钢管混凝土收缩应变的影响;由于钢管混凝土没有湿度交换,其收缩应变值均很小。基于ACI 209、GL2000、MC90的收缩模型,提出3种计算钢管混凝土收缩应变的模型,将计算值与6组收缩试验值对比分析。(2)通过18个钢管混凝土在长期恒载作用下的徐变试验,得到钢管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核心混凝土应变随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含钢率、混凝土等级对核心混凝土初始应变和应变增量的影响;给出了钢管混凝土的徐变增量和徐变系数,并分析了初始应变、含钢率、混凝土等级分别对徐变增量和徐变系数的影响;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改进ACI 209、GL2000、MC90(D65)徐变模型的徐变系数计算值分别与试验实测徐变系数对比分析。(3)对比分析了改进徐变模型的徐变系数计算值与3个不同的经典徐变试验值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修正ACI 209徐变模型的徐变系数计算值、第二类修正D65徐变模型的徐变系数计算值均与前2组经典试验值吻合度较高;在第三个经典试验中,第一类修正的ACI 209徐变系数计算值与试验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第二类修正的D65徐变系数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在计算钢管混凝土徐变系数时,可采用第二类修正的D65徐变模型。

罗文[3](2017)在《天津周大福530米超高层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及变形差研究》文中提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因其巨大的经济优势,且兼具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因而应用广泛。但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施工阶段结构竖向构件间的竖向变形差越来越大,对结构的安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及变形差进行研究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对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塔楼结构进行实测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施工期间竖向构件的竖向变形及构件间竖向变形差的发展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阐述了早龄期混凝土各力学指标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早龄期混凝土各力学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塔楼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框筒竖向变形及变形差进行实测。对实测结果分析发现,沿结构高度方向,竖向变形及变形差呈“中间层大,顶、底层小”的变化规律。通过结构165层楼面标高复测结果验证了核心筒竖向变形实测结果,同时,对考虑基础沉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竖向变形的实测结果计算了外框柱的轴力。2、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考虑了核心筒和楼板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对比模拟及实测结果发现,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沿结构高度方向,结构竖向变形及竖向构件变形差呈“中间层大,顶、底层小”的变化规律,且模拟与实测结果的变形值相差不大。3、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筒体超前层数及施工速度对结构竖向变形差的影响。结果表明,筒体超前越多,框筒变形差越小;施工速度越快,框筒变形差越大。4、推导了结构竖向构件竖向变形补偿值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塔楼结构封顶时刻、封顶一年后以及封顶三年后结构竖向构件的补偿值,在施工过程中分别按这三个补偿值进行施工补偿,可分别使塔楼结构竖向构件在这三个时刻达到设计高度,在此基础上,拟合了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框筒竖向变形及变形差预测公式。本文基于对天津周大福塔楼的实测与模拟分析,研究了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的发展规律,推导了结构竖向构件竖向变形补偿值的计算公式,并拟合了竖向变形及变形差预测公式,为类似超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计算施工阶段产生的框筒竖向变形及变形差、制定补偿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田林博[4](2016)在《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竖向变形实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结构也逐渐呈现向着超高、超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发展的趋势。建筑高度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上世纪中期以前,建筑结构体系通常都较为简单,建筑造型规则,结构各构件受力分布均匀,因此结构竖向变形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通常都不做考虑。但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增加,建筑结构的竖向变形及变形差也随之增大,由此带来的结构残余应力、楼板开裂等问题也日益增多,结构竖向变形已经成为超高层结构面临的不可忽略的问题。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作为建筑结构在向超高层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在受到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的组合作用下,由于竖向构件轴向应力差、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结构不同构件的施工时间差等一系列问题,结构中必然存在不可忽略的竖向变形差。目前,虽然现在我国对于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直接针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综合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以西安迈科商业中心项目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实体测试与理论分析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熟悉国内外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变形研究现状,通过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掌握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变形相关基本理论,为本文后续研究做好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对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的竖向变形实体测试。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总结施工期间结构竖向构件变形的发展规律。最后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合理的分析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竖向受力变形的模型,对结构各施工阶段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模拟和实测试验结果,系统得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竖向变形及差异的发展过程,为编制施工方案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并切实可行的建议。

周敬[5](2013)在《大型建筑施工期变形实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兴建了大量大型建筑。这些大型建筑,既包括高度数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也包括大跨度的会议中心、体育场馆等。在这些建筑由于其体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非常重要。国内对大型建筑的施工期变形研究已有所开展,但因为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化、监测手段不足等多方面原因,研究中仍存在大量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就大型建筑的施工过期变形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建筑;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同时开展。为了更好的跟踪结构施工期变形,本文引进了新的变形监测手段——测量机器人,并借此工具对钢结构建筑在施工期日照变形进行了研究。针对超高层建筑,本文研究了型钢劲性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施工期竖向变形差;依托实际工程对结构竖向应变进行了实测,然后利用有限元程序按照施工周期模拟分析了结构竖向变形的大小及其与施工周期的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于大跨结构,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钢结构。而钢材本身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变形与混凝土结构有所不同,其变形大小与施工方法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跨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值计算的一般有限方法和超级元法,推导了大跨度桁架结构超级元计算公式,然后介绍了大跨结构施工过程拆撑理论,然后通过无锡新区科技中心梅花型钢屋盖工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对比和实测,以重庆南川体育场工程为例模拟了大跨体育场罩棚拆撑施工过程。结构施工期变形表现为持续变化性,这就要求一种高精度、能够持续自动进行监测的设备。测量机器人是测量自动化的一个重大进步,适用于长期连续的监测,同时它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是结构施工期变形监测的理想工具,并已经在大坝、地铁等工程的运营期变形监测有了研究与应用。本文利用测量机器人对民用建筑施工期变形进行监测的系列研究:分析了测量机器人单机和多机系统的测量精度与误差,针对测量机器人高程测量时大气折光导致的精度误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折光系数修正方法,可以快速对测量中的大气折光系数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测量机器人高程监测精度。日照变形是大型建筑施工期间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本文以CCTV新台址工程为依托对此方面开展研究,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引用了日照下结构温度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计算施工中建筑结构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然后根据温度计算结果,利用有限元程序对CCTV新台址工程在日照温升的作用下结构变形进行了计算。二是利用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学习与自动监测能力,对CCTV新台址工程进行了24小时周日监测,针对对测量数据中包含多重变形因素影响,提出一种改进阈值的提升小波算法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解重构,剔除风力与施工荷载的影响,得到日照荷载影响下的变形数据,与前面进行的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加深了对日照温升影响结构变形规律的了解。

陈景星[6](2013)在《高速公路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异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新、旧桥桩基础的差异沉降控制是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但国内外对加宽桥梁新、旧桩基础差异沉降控制研究较少,我国相关的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目前正在酝酿中,其中关于地基基础部分涉及很少,且主要沿用岩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结合郑漯高速公路加宽工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其理论预测等方法,对加宽梁桥新、旧桩基础的受力与变形机理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梁桥加宽新、旧桥桩基础沉降差设计控制技术。主要成果体现在:1.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梁桥加宽后新、旧基础间的沉降差控制指标为5mm;指出新桥桩基础成孔过程对旧桥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有一定影响,并给出了工程建议。2.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加宽梁桥桩基础在施工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的沉降变形规律,实际桩基础沉降变形约3mm,验证了沉降差控制标准的工程适用性。3.采用灰色系统预测了梁桥桩基础的沉降变化趋势,并和实测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较好的吻合结果为相关加宽梁桥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提供科学依据。4.结合梁桥加宽的工程特点,采用弹性理论方法,研究了新、旧梁桥桩基础相互作用下应力特性和沉降变形的规律,提出了新、旧梁桥桩基础沉降差的理论计算公式。5.提出了基于沉降差控制的梁桥加宽工程设计技术,填补了现行梁桥桩基础设计技术在加宽工程中存在的不足。论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高速公路梁桥加宽工程桩基础沉降控制技术中的难点问题,针对性和适用性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推广前景广阔。

王强强,陈敏[7](2013)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影响的有限元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有限元模拟及算例验证,分析了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作用对柱的轴力影响不大,但对柱端弯矩影响较大;考虑徐变变形的柱端弯矩计算结果较没有考虑徐变变形的情况有显着减小。在考虑徐变影响的情况下,各层位移均有所增加,且两者的最大差值相差较大,很可能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忽视。该研究结果可为考虑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徐变性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郭磊磊[8](2012)在《湿度和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不同湿度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变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钢筋的存在对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发展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对结构和构件的长期变形进行分析预测时必须对湿度和配筋的影响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现今徐变获得的一些成果一般都是基于一维构件大量实验研究数据统计所得,其变形规律未必适用于剪力墙等二维构件,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收缩徐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湿度和配筋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徐变收缩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对剪力墙收缩徐变特性进行探索。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研究环境湿度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对国内外收缩徐变模型中湿度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湿度下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发现湿度对收缩的影响作用比其对徐变较强,将实验数据与各模型湿度作用进行了比较,与ACI209R-92模型吻合度较高。其次,研究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采用迭代算法推导了考虑钢筋限制作用轴心受压柱和受弯柱的长期变形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配筋对混凝土徐变的限制作用,实验数据与迭代法计算结果比较吻合,与等效面积法相比,迭代法因其考虑了应力损失对徐变的影响精度更高。第三,研究剪力墙收缩徐变特性。进行了剪力墙收缩徐变实验研究,对剪力墙内外部的横竖向收缩徐变变形进行了多点测量,研究发现剪力墙外部的收缩徐变变形大于其内部的收缩徐变变形,剪力墙自重对混凝土收缩影响不大,剪力墙外部的横向竖向收缩变形基本一致,但自重会一定程度地增大徐变变形,剪力墙下部徐变变形较大。

雷江洪[9](2010)在《斜拉桥超高塔柱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在吸取国内外大跨度斜拉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忠县长江公路大桥主塔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于超高塔柱的施工技术,并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已建成的斜拉桥主塔方面,成功运用了液压爬模技术的多为A字形塔。本文的示范工程忠县长江大桥为H形折线塔,针对该桥的塔柱结构特点,对液压爬模爬升工艺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液压爬模在变截面高塔中的连续爬升问题,降低了由于折线的原因带来爬模需二次拆安上的安全风险。在控制主塔施工定位精度上,结合液压爬模工艺良好的模板定位技术,运用棱镜跟踪监测措施,较好的控制了主塔的精确定位问题。本文依托项目主塔墩高247.5m,在国内已建成桥梁的主塔墩中,墩高仅低于苏通长江大桥,此塔柱高度在国外也很少见,受库区后续蓄水影响,桥梁净空尺寸要求高,使得该主塔下横梁距离承台高度大,给下横梁支架施工带来较大难度。斜拉桥主塔下横梁支架施工的传统方法基本为落地式支架,针对该桥的特点,采用了高悬空下横梁支架进行施工,本文对该支架进行了安全验算,提出了该支架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确保了斜拉桥主塔下横梁高悬空支架的顺利实施。针对超高塔柱的结构特点,对提高高标号大体积砼的耐久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推动高标号大体积砼耐久性研究向前发展,从而对延长桥梁寿命做出贡献。本桥采用超高塔柱,塔柱的徐变压缩将对桥面标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充分地估计塔柱的徐变影响是确定主梁预制长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本文在任何提高超高塔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方而,提出并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主塔混凝土内在质量和耐久性及混凝土外观质量。

孙璨[10](2010)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研究应用》文中提出长期徐变收缩效应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并伴随着混凝土建筑结构及其构件自施工生成直至长期使用寿命内不断发展变化,对结构及构件的长期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对混凝土长期徐变收缩性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混凝土材料徐变收缩的成因机理、混凝土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性质的预测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及桥梁、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领域中的长期效应分析等课题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当前体量日益增大、体系日益复杂的工业及民用混凝土建筑结构,混凝土长期效应的分析研究相对结构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有所滞后,主要表现在:现有徐变应变的计算方法效率偏低;钢筋的影响作用缺乏系统研究;现行软件对建筑结构长期徐变收缩效应重视不足;工程设计实践中,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长期效应问题常被忽视,或仅进行粗略简化分析,未能把握整体结构长期效应变化规律,例如,国外某实际超高层建筑,由于原标书设计不当,对混凝土长期效应考虑不足,将造成竖向构件长期压应力分布不均,引起结构长期倾斜变形显着,影响建筑正常使用,需进行调整设计研究。因此,针对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长期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提出较实用的计算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按照基本算法优化、构件分析(杆件、板壳)、整体结构分析(超长结构、高层结构)的顺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具体阐述如下:在归纳统一现有徐变、收缩应变分析模型及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应用混凝土徐变恢复性质构造了应力冲量持时函数,并建立了只需记录有限步应力历史的徐变应变全量递推方法,适应各类常见的徐变预测模型及加载模式,在满足精度基础上大幅提高徐变应变的计算效率。针对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的分析方法分别进行研究,包括:推导了轴压构件中钢筋长期影响作用的迭代计算公式,对比了平截面假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于软件应用的等效方法,同时对钢筋的长期应力增长及相应的最小配筋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考虑裂缝影响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长期挠度变形的通用分析公式,适于截面线性及非线性应力分布模式,提出了计算梁长期挠度增大系数的多参数修正系数法,较现有国内外规范计算公式考虑因素更为全面;研究了大、小偏压构件长期效应分析问题,并根据大、小偏压构件截面不同的应力分布状态采用了适合的计算方法,便于应用;对连续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长期挠度变形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塑性铰线及功能原理建立了考虑长期效应的双向板截面弯矩及转角关系方程;对剪力墙长期剪切变形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混凝土构件长期剪切变形的简化分析方法。对钢筋因混凝土长期效应可能对构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最大允许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本课题对混凝土墙体与棱柱体试块长期收缩、徐变性质差异进行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初步探讨了现行国内外预测模型对薄壳型构件分析的适用性。在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性质的基础上,针对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效应,推导了结构长期温差作用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并进一步结合施工模拟全过程,建立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差效应分析方法及其有限元计算公式。此研究方法直接指导应用于实际工程大型地下室的设计施工。推导了考虑施工模拟全过程分析高层结构长期效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公式,并考虑钢筋的影响,与现行软件接口,采用FORTRAN程序语言编制了适用于分析高层结构长期效应的计算程序,弥补了现行软件的不足。对高层结构竖向构件长期变形及其差异变形引起的整体结构变形等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简化计算方法。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外某超高层结构长期效应研究,纠正了原设计重大隐患,确保了工程顺利建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二、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徐变的简化分析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徐变的简化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不均匀沉降及温度作用下超大尺寸地下车库裂缝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共同作用研究
        1.2.2 温度效应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不均匀沉降对超大尺寸地下车库结构开裂的影响
    2.1 工程项目简介
    2.2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2.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2.2.2 有限元分析单元及本构关系
        2.2.3 基于共同作用原理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2.3 地下车库局部沉降及应力分析
        2.3.1 地下车库局部竖向受力情况分析
        2.3.2 地下车库局部水平受力情况分析
        2.3.3 考虑共同作用的地下车库局部沉降及地基反力分析
    2.4 地下车库整体沉降及应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温度作用对超大尺寸地下车库结构开裂的影响
    3.1 影响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因素
        3.1.1 混凝土水化放热反应及环境温度变化
        3.1.2 混凝土结构约束条件及收缩变形
        3.1.3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方法
        3.2.1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方法
        3.2.2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计算方法
        3.2.3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方法
    3.3 地下车库地基约束作用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3.3.1 地基对地下车库的约束作用
        3.3.2 地下车库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3.4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结构开裂分析方法
        3.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3.4.2 混凝土结构开裂分析方法
        3.4.3 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
    3.5 基于有限元计算的地下车库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3.5.1 底板水化放热反应温度场分析
        3.5.2 温度作用影响下的底板应力场分析
        3.5.3 顶板水化放热反应温度场分析
        3.5.4 温度作用影响下的顶板应力场分析
    3.6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后浇带设置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裂缝控制措施
    4.1 合理选型
    4.2 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
    4.3 配置防裂钢筋
    4.4 设置诱导缝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1.2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1.2.1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
        1.2.2 钢管混凝土的应用
    1.3 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研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收缩徐变理论
    2.1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定义
    2.2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本质
    2.3 混凝土徐变特性描述
        2.3.1 第一类徐变表达式—徐变规律整体描述
        2.3.2 第二类徐变表达式—徐变用基本徐变和干燥徐变表示
        2.3.3 第三类徐变表达式—徐变可恢复和不可恢复表示
    2.4 混凝土收缩模型
        2.4.1 CEB-FIPMC1990-2010收缩模型
        2.4.2 ACI209R-92收缩模型
        2.4.3 AASHTOLRFD2007收缩模型
        2.4.4 GL2000收缩模型
        2.4.5 B3收缩模型
        2.4.6 CEB-FIPMCI1978收缩模型
    2.5 钢管混凝土的徐变模型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
    3.1 试验目的与概述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概述
    3.2 试验材料的选取
    3.3 钢管的拉伸试验
        3.3.1 试验材料与试样
        3.3.2 试件拉伸试验
    3.4 试验试件的制作
        3.4.1 钢管的焊接
        3.4.2 应变计的安装
        3.4.3 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
    3.5 试验仪器的介绍
        3.5.1 YC-XB50S混凝土受压徐变仪
        3.5.2 BGK-MICRO-40自动化数据采集仪
    3.6 试验过程
        3.6.1 试验准备
        3.6.2 仪器接线与调式
        3.6.3 加载过程
    3.7 混凝土材性试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数据结果分析
    4.1 收缩试验结果分析
        4.1.1 收缩试验结果
        4.1.2 钢管核心混凝土收缩应变结果分析
        4.1.3 钢管核心混凝土收缩应变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2 徐变试验结果分析
        4.2.1 徐变试验荷载
        4.2.2 钢管核心混凝土应变、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4.2.3 钢管应变与核心混凝土应变比较
        4.2.4 钢管混凝土徐变应变研究
        4.2.5 钢管核心混凝土徐变模型
        4.2.6 修正后的ACI209、D65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天津周大福530米超高层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及变形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简介
        1.2.1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1.2.2 施工期间高层建筑结构的时变特性
    1.3 构件竖向变形差概述
        1.3.1 竖向构件变形差产生的原因
        1.3.2 竖向构件变形差对结构的影响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2 影响超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竖向变形因素分析
    2.1 前言
    2.2 早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时变性
    2.3 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发展规律
        2.3.1 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因素
        2.3.2 弹性模量的计算
        2.3.3 泊松比
    2.4 混凝土的徐变
        2.4.1 混凝土徐变的机理
        2.4.2 徐变的影响因素
        2.4.3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特点
        2.4.4 徐变的计算
    2.5 混凝土的收缩
        2.5.1 混凝土收缩的定义
        2.5.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2.5.3 收缩的计算公式
    2.6 本章小结
3 天津周大福塔楼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实测研究
    3.1 引言
    3.2 工程概况
    3.3 工程实体监测方案
        3.3.1 监测仪器选择
        3.3.2 现场实测区域测点布置
        3.3.3 应变计的安装及使用
        3.3.4 主要测试工作
    3.4 实测结果及分析
        3.4.1 核心筒剪力墙竖向变形实测结果分析
        3.4.2 外框柱竖向变形实测结果分析
        3.4.3 实测框筒累积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异计算
        3.4.4 外框柱与核心筒变形规律的原因分析
        3.4.5 实测柱间竖向变形差异计算
        3.4.6 框筒协同受力后产生的竖向变形差的计算
    3.5 实测结果的验证
    3.6 考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变形计算
    3.7 外钢框柱内力
        3.7.1 钢管混凝土柱轴力的计算
        3.7.2 型钢混凝土柱轴力的计算
    3.8 本章小结
4 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数值分析
    4.1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计算原理与分析计算模型
        4.1.1 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原理
        4.1.2 MIDAS/GEN有限元软件简介
        4.1.3 分析计算模型
    4.2 计算结果分析
        4.2.1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2.2 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变形
    4.3 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4.3.1 核心筒超前施工的影响
        4.3.2 施工速度对竖向变形的影响
    4.4 补偿方案与施工应用
        4.4.1 楼层竖向构件补偿值的推导
        4.4.2 补偿值的确定及施工应用
    4.5 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预测公式的拟合
        4.5.1 结构综合压缩刚度的计算
        4.5.2 竖向变形函数形式的推导
        4.5.3 预测公式的拟合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竖向变形实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前言
    1.2 竖向变形差对结构的影响
        1.2.1 竖向变形差的原因
        1.2.2 竖向变形差的后果
    1.3 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变形基本理论
    2.1 混凝土早期性能发展规律
        2.1.1 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规律
        2.1.2 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预测方法
        2.1.3 收缩
        2.1.4 徐变
        2.1.5 泊松比
    2.2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机理
    2.3 施工期荷载
        2.3.1 施工期荷载分类
        2.3.2 施工期荷载取值
    2.4 温度作用
        2.4.1 整体温差
        2.4.2 局部温差
    2.5 小结
3 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变形实测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施工期实测方案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仪器
        3.2.3 测点的布置方案
        3.2.4 仪器的埋设和使用
    3.3 实测结果及分析
        3.3.1 酒店塔楼二层实测结果及分析
        3.3.2 酒店塔楼二十一层实测结果及分析
        3.3.3 酒店塔楼二十三层实测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竖向变形数值分析
    4.1 高层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模型
        4.1.1 SAP2000分析流程
        4.1.2 材料定义
        4.1.3 建立模型
        4.1.4 工况设定
    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结构竖向变形差分析
    4.4 结构竖向变形的控制方法及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大型建筑施工期变形实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大型建筑发展情况
    1.2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大型建筑结构施工期变形计算理论[2]
        1.3.2 大型建筑结构施工期变形监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3.3 日照变形对钢结构建筑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SRC 结构施工期变形研究
    2.1 SRC 结构施工期变形特点
    2.2 SRC 钢结构施工期变形实测研究
        2.2.1 SRC 结构施工期变形的主要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结构的影响
        2.2.2 SRC 结构施工期竖向应变实测研究
    2.3 现场测试研究
        2.3.1 测试仪器
        2.3.2 现场实测区域测点布置
        2.3.4 测点应变计埋设与使用
        2.3.5 测试读数时间
    2.4 SRC 结构施工期竖向应变实测结果及分析
        2.4.1 型钢混凝土柱 28 天施工期竖向应变实测结果及分析
        2.4.2 柱应变实测结果拟合
        2.4.3 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期内竖向应变实测结果
        2.4.4 混凝土剪力墙应变实测结果拟合
        2.4.5 测试结果分析
    2.5 SRC 结构考虑施工过程的变形计算
        2.5.1 SRC 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变形分析模型
        2.5.2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2.5.3 高层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变形差分析
3 大跨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研究
    3.1 大跨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计算特点
    3.2 大跨结构施工期变形计算理论
        3.2.1 有限单元法及其求解
        3.2.2 超级有限元法
    3.3 大跨钢结构拆撑计算理论
    3.4 工程应用
        3.4.1 大跨钢结构施工期变形计算与实测研究
        3.4.2 大跨钢结构建筑施工拆撑分析与实测研究
4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4.1 测量机器人简介
    4.2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监测系统
        4.2.1 变形监测方案的确定
        4.2.2 平面控制网与变形监测网
        4.2.3 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网的精度
        4.2.4 测量机器人的误差来源及修正
        4.2.5 实时远程数据传输
    4.3 工程应用
        4.3.1 工程概况
        4.3.2 测量控制与变形监测准备工作
        4.3.3 测量控制方案
        4.3.4 变形监测控制方案
5 日照对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的影响分析与实测研究
    5.1 日照温升对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影响
    5.2 日照温升对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的实测研究
        5.2.1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 24 小时周日变形监测
        5.2.2 基于改进阈值提升小波的变形数据处理
        5.2.3 与 GPS 的对照分析
    5.3 日照温升对大型钢结构建筑施工期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5.3.1 日照温度场[101]
        5.3.2 日照温度导致结构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目录

(6)高速公路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异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梁桥加宽病害及成因分析
        1.2.1 梁桥加宽病害分类
        1.2.2 病害成因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旧桥加宽技术研究现状
        1.3.2 桩基沉降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3.3 桩基沉降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梁桥加宽方式及地基与基础状况分析
    2.1 概述
    2.2 梁桥加宽方式分析
        2.2.1 原有桥梁概况
        2.2.2 梁桥加宽方式分析
        2.2.3 新、旧桥连接方式分析
        2.2.4 上部结构拼接方式
        2.2.5 确保上部结构连接质量的技术对策
    2.3 桥梁设计参数
        2.3.1 加宽梁桥结构设计计算参数
        2.3.2 桥梁地基情况及相关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2.3.3 桥梁基础设计计算的相关计算参数
    2.4 桥梁基础承载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梁桥加宽新、旧桩基础相互作用分析
    3.1 概述
    3.2 计算方法与分析方案
    3.3 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选取
        3.3.1 模型建立
        3.3.2 参数选取
        3.3.3 边界条件确定
    3.4 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5 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确定方法
    3.6 旧桩承载性能分析
    3.7 基础开挖对旧桩承载力影响分析
    3.8 新桩承载特性分析
    3.9 新、旧桩承载特性对比分析
    3.10 新、旧桩相互作用分析
    3.11 小结
第四章 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控制标准研究
    4.1 概述
    4.2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4.2.1 模型选取
        4.2.2 边界条件
        4.2.3 计算参数选取
    4.3 拼接部位的位移控制
        4.3.1 计算与分析方案
        4.3.2 双洎河大桥拼接部位的位移控制
        4.3.3 北干渠中桥拼接部位的位移控制
        4.3.4 颍河大桥拼接部位的位移控制
    4.4 材料力学性能
        4.4.1 混凝土
        4.4.2 普通钢筋
        4.4.3 预应力钢绞线
        4.4.4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4.5 容许沉降差的确定
    4.6 拼接部位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4.6.1 计算与分析方案
        4.6.2 双洎河大桥拼接部位的受力与变形特性
        4.6.3 北干渠中桥拼接部位的受力与变形特性
        4.6.4 颍河大桥拼接部位的受力与变形特性
    4.7 小结
第五章 新桥桩基础工后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选取
        5.2.1 模型建立
        5.2.2 计算参数选取
        5.2.3 边界条件确定
    5.3 桩地基加固基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5.3.1 桩侧注浆沉降控制技术
        5.3.2 桩端注浆沉降控制技术
    5.4 增补桩基的沉降控制技术
        5.4.1 增加桩数沉降控制技术
        5.4.2 增加桩长沉降控制技术
        5.4.3 增加桩径沉降控制技术
    5.5 沉降控制效果对比分析及沉降控制参数的确定
        5.5.1 沉降控制效果对比分析
        5.5.2 沉降控制参数的确定
    5.6 小结
第六章 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测试与评价研究
    6.1 概述
    6.2 现场测试方案
    6.3 测试成果汇总与分析
        6.3.1 北干渠中桥测试成果分析
        6.3.2 双洎河大桥测试成果分析
        6.3.3 颖河大桥测试成果分析
    6.4 桥梁基础沉降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6.5 桥梁基础沉降控制效果评价
        6.5.1 桥梁基础沉降控制效果评价标准
        6.5.2 北干渠中桥基础沉降控制效果评价
        6.5.3 双洎河大桥基础沉降控制效果评价
        6.5.4 颍河大桥基础沉降控制效果评价
    6.6 小结
第七章 新、旧桩基础相互作用的沉降计算理论研究
    7.1 概述
    7.2 新、旧梁桥桩基相互作用的应力特性分析
        7.2.1 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原理
        7.2.2 计算结果分析
    7.3 新、旧梁桥桩基沉降差的理论计算
    7.4 考虑时间效应的新、旧梁桥桩基沉降差理论计算
        7.4.1 理论体系的引出
        7.4.2 堆载荷载下的固结沉降计算
        7.4.3 沉降的时间效应计算
    7.5 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7.6 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7.7 小结
第八章 基于沉降差控制的梁桥加宽工程设计技术
    8.1 目的和意义
    8.2 梁桥加宽工程所需基础资料
        8.2.1 旧桥的设计与施工资料
        8.2.2 新桥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基础资料
    8.3 上部结构拼接设计
        8.3.1 预制空心板拼接设计
        8.3.2 预制 T 梁拼接设计
        8.3.3 预制箱梁拼接设计
    8.4 堆载预压设计
        8.4.1 堆载预压方案
        8.4.2 堆载预压的沉降观测
    8.5 桩基础沉降差控制设计
        8.5.1 沉降差控制标准的确定
        8.5.2 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8.5.3 桩基几何参数和桩数的拟定
        8.5.4 新、旧桥桩基础沉降差计算
        8.5.5 加宽桥梁桩基础地基加固设计
    8.6 上部结构拼接沉降差控制施工
    8.7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进一步工作建议
    9.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影响的有限元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混凝土徐变影响的有限元模型设置
2 混凝土徐变影响的算例分析
3 结语

(8)湿度和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收缩徐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湿度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模型和实验方案
        2.2.1 混凝土配合比及构件尺寸
        2.2.2 应变计选择与安装
        2.2.3 实验内容及步骤
        2.2.4 柱试件加载方案
        2.2.5 湿度控制方法
    2.3 国内外预测模型中湿度影响研究
        2.3.1 ACI209R-92 模型
        2.3.2 CEB-FIP1990 模型
        2.3.3 B3 模型
        2.3.4 GL2000 模型
        2.3.5 建科院 86 模型
    2.4 湿度影响实验研究
        2.4.1 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分析
        2.4.2 湿度影响效应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限制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轴心受压构件长期变形研究
        3.2.1 基本假定
        3.2.2 轴心受压钢混柱长期变形公式推导
        3.2.3 轴心受压柱长期变形算例分析
        3.2.4 迭代法与钢筋等效面积法比较
        3.2.5 配筋率影响作用
    3.3 受弯构件长期变形研究
        3.3.1 基本假定
        3.3.2 弯矩作用下钢混柱长期变形公式推导
        3.3.3 弯矩作用下钢混柱长期变形算例分析
        3.3.4 配筋率影响作用
    3.4 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实验研究
        3.4.1 实验方案
        3.4.2 实验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凝土剪力墙收缩徐变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
        4.2.1 剪力墙构件参数
        4.2.2 剪力墙加载方案
        4.2.3 应变计选择与安装
        4.2.4 实验内容及步骤
    4.3 剪力墙收缩实验研究
        4.3.1 剪力墙外部收缩变形分析
        4.3.2 剪力墙内部收缩变形分析
        4.3.3 剪力墙内外部变形比较
    4.4 剪力墙徐变实验研究
        4.4.1 剪力墙外部徐变变形分析
        4.4.2 剪力墙内部徐变变形分析
        4.4.3 剪力墙内外部变形比较
    4.5 湿度对剪力墙变形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9)斜拉桥超高塔柱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1.1 依托项目概况及特点
        1.1.1 概况
        1.1.2 地形、地貌特点
        1.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1.1.4 水文、气候气象
        1.1.5 工程特点
    1.2 类似工程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1 超高塔柱液压爬模施工及量控制技术现状
        1.2.2 斜拉桥下横梁支架施工现状
        1.2.3 超高塔柱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1 247.5m H形折线超高塔柱液压爬模设计、施工及精确测量控制技术研究
        1.3.2 下横梁高悬空支架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1.3.3 超高塔柱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
第二章 247.5M高H形折线超高塔柱液压爬模设计、施工及精确测量控制技术研究
    2.1 主塔墩索塔概要
    2.2 液压爬模系统
        2.2.1 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2.2.2 工作原理
    2.3 爬架体系安装及施工
        2.3.1 爬升装置
        2.3.2 移动模板支架
        2.3.3 悬吊装置
        2.3.4 外爬架
        2.3.5 拼装及相关
        2.3.6 折线转角连续爬升原理及工艺
    2.4 精确测量控制技术
        2.4.1 控制精度分析
        2.4.2 索塔控制的基本思路
        2.4.3 工程施工测量管理
        2.4.4 首级施工控制网检测及施工加密控制网建立
        2.4.5 主塔施工测量
        2.4.6 索塔施工控制
        2.4.7 墩顶变形沉降观测
    2.5 实施效果
第三章 下横梁高悬空支架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3.1 依托项目情况
        3.1.1 概述
        3.1.2 关键技术难点分析
    3.2 悬空支架系统的施工设计
        3.2.1 支架结构系统的总体布置
        3.2.2 支架结构系统的设计计算
        3.2.3 支架结构受力对塔柱受力影响的安全措施
    3.3 支架系统的加工安装
        3.3.1 支架杆件节点固结处理
        3.3.2 支架杆件边界点固结处理
    3.4 支架预压
    3.5 下横梁实施
    3.6 实施效果
第四章 超高塔柱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
    4.1 耐久性研究
        4.1.1 概述
        4.1.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4.1.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4.1.4 实施效果
    4.2 徐变压缩影响
        4.2.1 概述
        4.2.2 分析结果
        4.2.3 结论
    4.3 外观质量控制
        4.3.1 主塔墩索塔工艺概要
        4.3.2 混凝土主要外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3.3 实施效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来源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的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研究
        1.2.2 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及构件徐变收缩效应研究
        1.2.3 混凝土整体结构徐变收缩效应研究
    1.3 现行通用及工程分析软件徐变收缩效应分析功能评价
        1.3.1 通用有限元软件
        1.3.2 常用工程分析软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重难点及研究方案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重难点问题
        1.4.3 主要研究方案
第2章 混凝土徐变收缩模型统一及徐变全量递推算法
    2.1 引言
    2.2 徐变收缩效应预测模型优化统一
        2.2.1 徐变效应表达式与预测模型的优化统一
        2.2.2 收缩效应预测模型
    2.3 混凝土长期效应计算理论分类及选择标准
        2.3.1 基本计算假定
        2.3.2 计算理论的发展历史归纳及评价
        2.3.3 选择建立徐变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
    2.4 基于徐变恢复理论的应变全量递推表达式推导
        2.4.1 徐变恢复理论与应力变化过程结合
        2.4.2 应力冲量持时函数推导
        2.4.3 徐变应变全量递推表达式
        2.4.4 全量递推式物理意义及徐变统一理论的基本特征
    2.5 徐变应变全量递推表达式应用
        2.5.1 不同预测模型应用对比
        2.5.2 不同加载模式应用对比
        2.5.3 相关问题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基本计算假定和原理
        3.2.1 力学平衡方程
        3.2.2 物理方程
        3.2.3 几何方程
    3.3 轴心受力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研究
        3.3.1 计算公式推导
        3.3.2 平截面假定问题讨论
        3.3.3 长期效应变化规律研究
        3.3.4 工程设计软件应用
    3.4 受弯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研究
        3.4.1 受弯构件截面初始应力-应变分布
        3.4.2 长期徐变效应分析
        3.4.3 长期收缩效应分析
        3.4.4 受弯构件长期变形分析
        3.4.5 试验验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4.6 工程设计中受弯构件长期变形预测方法优化应用
    3.5 偏压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3.5.1 小偏压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3.5.2 大偏压构件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板壳及剪力墙长期变形和钢筋不利影响效应分析
    4.1 引言
    4.2 钢筋混凝土楼板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4.2.1 双向板初始弯矩
        4.2.2 初始应力-应变分布
        4.2.3 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4.2.4 计算方法讨论
    4.3 混凝土剪力墙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4.3.1 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应力分布
        4.3.2 剪力墙简化计算模型
        4.3.3 剪力墙剪切变形分析
        4.3.4 计算方法讨论
    4.4 钢筋对混凝土构件长期不利影响效应分析
        4.4.1 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不利影响效应
        4.4.2 长期承压构件卸载后钢筋的不利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凝土墙体长期收缩徐变效应初步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案
        5.2.1 试验模型及材料
        5.2.2 长期试验加载方案
        5.2.3 试验步骤及测量方案
        5.2.4 试验照片
    5.3 试验结果分析对比
        5.3.1 混凝土材料及环境基本参数
        5.3.2 墙体收缩效应分析对比
        5.3.3 墙体徐变效应分析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徐变收缩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温差效应分析
    6.1 引言
    6.2 结构构件局部温差效应
        6.2.1 构件局部温差应力
        6.2.2 构件局部温差变形
    6.3 结构整体温差效应简化分析
        6.3.1 竖向构件整体温差效应简化分析
        6.3.2 水平楼盖整体温差效应简化分析
    6.4 超长混凝土楼盖考虑施工全过程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
        6.4.1 基本分析方法
        6.4.2 工程实例分析及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层建筑结构长期徐变收缩影响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高层结构徐变收缩效应程序设计及软件二次开发
        7.2.1 现行软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7.2.2 软件二次开发接口程序设计
        7.2.3 分析程序设计
        7.2.4 分析应用实例
    7.3 高层结构竖向构件长期变形差异简化分析方法
        7.3.1 不考虑长期效应时竖向构件变形差异分析
        7.3.2 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时竖向构件变形差异分析
        7.3.3 典型实例分析
    7.4 高层整体结构侧移倾斜变形简化分析
        7.4.1 简化模型徐变效应计算分析
        7.4.2 高层框架结构影响规律研究
    7.5 高层结构长期徐变收缩效应分析应用实例
        7.5.1 原标书设计结构长期效应分析
        7.5.2 调整设计方案及分析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徐变的简化分析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均匀沉降及温度作用下超大尺寸地下车库裂缝控制研究[D]. 焦宇飞. 天津大学, 2018(07)
  • [2]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D]. 陈松林. 广州大学, 2018(01)
  • [3]天津周大福530米超高层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及变形差研究[D]. 罗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7)
  • [4]超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施工期竖向变形实测研究[D]. 田林博. 重庆大学, 2016(03)
  • [5]大型建筑施工期变形实测与分析[D]. 周敬. 重庆大学, 2013(12)
  • [6]高速公路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异控制技术研究[D]. 陈景星. 长安大学, 2013(05)
  • [7]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影响的有限元模拟[J]. 王强强,陈敏.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3(01)
  • [8]湿度和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影响研究[D]. 郭磊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4)
  • [9]斜拉桥超高塔柱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雷江洪. 重庆交通大学, 2010(06)
  • [10]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徐变收缩效应研究应用[D]. 孙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考虑施工蠕变的高层建筑简化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