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超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一、极薄煤层回采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伍好好[1](2020)在《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消费水平的提升,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薄与极薄煤层的开采越来越得到国家及煤炭企业重视。但由于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致使极薄煤层在国内各矿区均存在大量丢弃开采的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并满足瓦斯、火灾治理的要求,急需对极薄煤层实现规模化开采。因此,研究“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的关键技术,对各矿区的安全稳定发展和提高极薄煤层开采效益十分必要。本文以四川叙永煤矿的薄煤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薄煤层滑锯机械化的开采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如下主要成果:(1)设计了一种极薄煤层滑锯机械化的开采方法。通过分析薄煤层赋存特点,以及结合现用开槽机的三机配套结构及落煤特点,确定了采高可调、可爬底的滑锯采煤机、高强度窄机身化矮帮的移推支座(支架)、协同迈步自移刮板输送机的“三机”配套的相关技术参数,采用整体移溜和迈步式整体移架防倒防滑技术,实现了工作面无人或少人采煤作业。(2)设计优化“110”工法布置工作面和巷道,实现了工作面阶段上行式开采回风巷,各采掘面均按煤与瓦斯突出要求形成“Y”独立通风系统,形成了采、掘与瓦斯防突治理工程有效耦合的经济治灾模式。(3)极薄煤层开采走向上覆岩层塑性区变形呈拱状,垂直位移最大的位置在采场的中部;倾斜方向上覆岩层的塑性区在采场中部层位比较高,最大位移在工作面顶板中部偏上的位置;两端以剪切破坏为主,中部上覆岩层主要拉伸破坏;巷旁支护体载荷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减小,随采高增加指数加大,随着支护体宽度,先快速减小,后减小速度趋于缓和;切顶、柔模护巷方式能有效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入巷道,保证了矿井的通风系统的标准要求和留巷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度和煤炭回采率。(4)“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在叙永煤矿进行工程实践,部分方案在S12采区4个采煤面应用就创效达到2300万元,全部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好。本文提出的“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适用于所有近水平及倾斜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或部分薄层金属矿的连续机械化开采,特别能满足瓦斯与火灾治理对极薄保护煤层开采技术需求。

袁永,屠世浩,陈忠顺,张村,王沉,王文苗[2](2020)在《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薄煤层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20%,受狭小采掘空间等特殊条件制约,薄煤层开采效益差、智能化水平低,产量仅占煤炭总产量的10%。基于薄煤层多样性赋存条件和提高工作面单产、卸压效果与采出率的不同开采需求,将薄煤层开采的技术需求分为3 类: 薄煤层长壁智能化综采、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和薄煤层高采出率开采技术。系统分析了我国薄煤层矿井开采设计、长壁综采装备、智能化开采技术、半煤岩巷道掘进和极薄煤层开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3 类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 ①在长壁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放大采区( 面) 尺寸、降低采掘高度的立体化设计方法,开发了薄煤层开采方法、设备配套等辅助决策专家系统,研制了大功率、矮机身半煤岩快速掘进机及其支护机具和矮型化超长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研发了“基于煤层条件精准探测预设割煤轨迹+三机协同控制+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开采技术; ②在高瓦斯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方面,揭示了卸压开采的应力-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长壁面极限卸压采厚与钻采面卸压增透合理参数确定方法,研发了基于瓦斯浓度调控的智能割煤技术; ③在提高薄煤层采出率方面,研发极薄煤层的长壁综采自动化技术和五钻头自动换钻螺旋钻采煤机,开发了不同种类的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提高薄煤层采掘装备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构建智能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将是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

孟庆炜[3](2019)在《浅埋深较薄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在较薄煤层资源开采具有工作空间小、设备特殊等特点,导致了工作面安全性差、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和难题。为揭示浅埋深较薄煤层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合理确定液压支架选型,本文基于柠条塔煤矿N1112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工业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采场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及支架架型结构,为薄煤层开采提供技术保证,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揭示了浅埋深较薄煤层工作面支护强度值随着埋深和采高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工作面埋深或采高的增加,超前支承应力峰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确定了浅埋深较薄煤层工作面支架的关键技术参数及特点,提出了液压支架的设计方案,优化了电液控制系统。较薄煤层支架的支护强度应大于0.8711MPa,支架支撑高度为1.3~2.6m,支架中心距为1.75m。(3)优化了浅埋深较薄煤层液压支架活柱不回液双伸缩立柱结构,确定了立柱合理的结构强度,得到了中缸底合理强度及中缸壁通液孔合理位置,提高了立柱整体承载能力。(4)准确的预测了 N1112工作面的直接顶垮落步距、老顶的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以及项板来压强度。

邱阳[4](2016)在《运用“两步法”选择极薄煤层采煤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极薄煤层开采由于受作业空间限制,不仅作业环境恶劣,而且经济效益差,合理选择采煤工艺尤为重要。在对国内极薄煤层开采技术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回采工艺中主要工序的适用条件,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科学、系统的选择方法,可供极薄煤层开采矿山及设计单位工作中借鉴。

李志勇[5](2016)在《浅谈极薄煤层采煤机在煤矿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中厚煤层及厚煤层相比,极薄煤层的机械化开采不仅工作面环境条件差,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而且煤层厚度变化大且多断层,会直接影响到极薄煤层采煤设备的生产性能;此外,极薄煤层投资成本高,回收效益却远远低于厚煤层或中厚煤层,因此针对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而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有些煤矿受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厚煤层长期得不到及时开采,对后续工作面的正常交替产生直接影响,一些极薄煤层资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丢弃,由此可见,针对极薄煤层采煤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螺旋钻式采煤机在实际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

王沉[6](2016)在《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针对薄煤层综采工艺决策支持系统及自动化开采关键技术体系,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工业性试验及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优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薄煤层长壁综采工艺模式聚类分析与评价及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薄煤层自动化开采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主要结论为:(1)确定了以经济、技术、人机环境为评价准则的薄煤层采煤方法优选决策指标体系,基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统计原理,设计了指标层权重向量概率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仿真试验,建立了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优选的多属性多目标决策模型,指导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优选设计。(2)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研发了配套的智能化设备选型决策软件,探讨了智能化选型结果的可信度及存在的技术风险,实现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的智能化选型。(3)提出了我国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分类策略,建立了综采工艺模式聚类分析评价体系,设计了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优选的神经网络理论模型,实现了给定条件下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的智能优选,设计并完成了自动化综采工艺模式的分阶段实施方案。(4)构建了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关键技术体系,提出了薄煤层自动化割煤技术的精细化分类策略及实施方案,开发了复杂条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截割技术,实现了薄煤层煤厚变化带、地质构造带截割轨迹预设及截割速度的自动化控制,揭示了采煤机定姿定位及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完善了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决策支持系统。

丁箭川[7](2014)在《薄和极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国内薄和极薄煤层开采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探索薄和极薄煤层采煤方法、设备配套方案、回采工艺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新办法,能为我国煤矿开采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李栋,何兴玲,卓泽强,尹建荣,黄昌文[8](2014)在《磨心坡煤矿急倾斜极薄煤层绳锯式开采技术》文中认为针对磨心坡煤矿急倾斜极薄煤层采出率低的难题,提出了绳锯式开采技术,分析了绳锯式开采技术原理,优化了采煤工艺,计算了绳锯式初采条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绳锯式开采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下巷出绳点超前工作面2 m即可形成绳锯初采的条件,工作面最凸出部位与出绳点的最佳距离为5 m;导向轮距顶板0.5 m、距底板0.8 m、距出绳点3.0 m时,绞车及截齿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用300 mm截齿割煤班产量比200 mm截齿提高了3倍,煤炭平均采出率达84.5%,但需提升绞车能力。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比原工艺工率提高2.9倍,在工作面倾斜长仅为37 m时,月产量达2 970 t,降低了采煤成本和事故发生率,实现了工作面无人高效开采。

李以虎,王晓勇,何峰华[9](2013)在《含夹矸煤层回采设计综述》文中指出随着煤炭资源不断枯竭,开采含夹矸煤层逐渐成为煤矿维持产能的一个重要保证,文章针对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中的煤矸组合,提出不同的机械化回采工艺;并进一步对含厚夹矸的厚煤层,甚至是特厚煤层,提出了厚夹矸煤层分采分运技术,解决了薄煤层接续困难的问题,同时保证了矿井的产能。

毕耀坤[10](2013)在《螺旋钻采煤机钻头布齿及其截割过程动力学分析》文中指出螺旋钻采煤机无人工作面采煤法是薄与极薄煤层开采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回采工艺简单、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螺旋钻头作为螺旋钻采煤机的工作装置,是采煤机最核心的部件,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采煤机的破煤效果和生产效率,是采煤机开发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国内采煤机存在的螺旋钻头设计理论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为套用其他类型钻头的设计理论或类比的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本文围绕螺旋钻头基础设计理论,对螺旋钻头的结构、截齿分布规律、截割过程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螺旋钻头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机理,建立了截齿的空间位置表达方法及其运动学模型,进行了相应的Matlab仿真计算,分析了截齿旋转半径、钻头转速对截齿速度、加速度的影响,截齿运动轨迹线的螺距对破煤效果的影响,及钻头产生偏移的机理和抑制方法,为螺旋钻头布齿设计及载荷分析提供了运动学规律。2)分析了螺旋钻头截齿排列特点及其对破煤效果的影响,确立了规径齿和中心齿旋转半径的确定原则,提出了标准切屑厚度径向排列方法和最佳截距轴向排列方法,并结合螺旋线布置原则,对截齿进行了径向、轴向和周向布置,建立了截齿的整体布置模型,并分析了相关排列布置参数的选取方法和原则,为钻头结构设计和载荷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3)研究了螺旋钻头破煤机理,建立了截齿及钻头平均载荷模型,结合此模型,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截齿及钻头的随机载荷模型,并采用Matlab对钻头随机载荷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钻头随机载荷谱曲线及各项载荷的统计量,其结果较好的反映了钻头载荷的随机变化过程;同时,分析了四项切削制度参数对钻头载荷以及破煤效果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切屑厚度、截距、钻进速度及钻头转速的选取计算原则。本文有关螺旋采煤机钻头的截齿布局、截割过程动力学以及截割参数选取等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为螺旋采煤机钻头的结构设计和相关切削制度参数的合理选取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提高螺旋采煤机的生产效率、突破薄与极薄煤层回采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二、极薄煤层回采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薄煤层回采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
    2.1 工程概况
        2.1.1 地层及地质构造
        2.1.2 煤层和煤质
        2.1.3 各煤层瓦斯含量
        2.1.4 主要开采技术条件
    2.2 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
        2.2.1 工作面与巷道布置
        2.2.2 回采工艺
        2.2.3 主要技术指标
    2.3 工作面“三机”研制与配套
        2.3.1 移推液压支座
        2.3.2 滑锯采煤机
        2.3.3 刮板输送机
        2.3.4 “三机”配套与主要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极薄煤层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软件及方案
        3.1.1 数值模拟软件
        3.1.2 数值模拟方案
    3.2 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
        3.2.1 采场覆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3.2.2 采场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3.2.3 采场覆岩垂直位移云图
    3.3 本章小结
4 极薄煤层开采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1 护巷与顶板管理
        4.1.1 采用切顶成巷方式
        4.1.2 柔模护巷方式
    4.2 巷道支护形式
        4.2.1 工作面切眼断面与支护
        4.2.2 巷道断面与支护
    4.3 巷旁充填体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控制
        4.3.1 巷旁充填体料浆配比
        4.3.2 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工程实践
    5.1 工程实施方案
    5.2 工作面安全保障技术
        5.2.1 通风与瓦斯治理技术
        5.2.2 火灾与水害防治技术
        5.2.3 其他
    5.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预测
        5.3.2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薄煤层开采技术需求分类
2 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2.1 矿井开采设计
    2.2 薄煤层长壁综采装备
        2.2.1 滚筒采煤机
        2.2.2 刨煤机
        2.2.3 液压支架
        2.2.4 刮板输送机
    2.3 薄煤层智能化开采
    2.4 半煤岩巷道掘进
    2.5 薄煤层短壁机械化开采
    2.6 极薄煤层螺旋钻采煤机开采
3 薄煤层长壁综采智能化进展
    3.1 薄煤层开采系统设计与优化配套
        3.1.1 开采系统立体化设计
        3.1.2 开采方法优选与设备配套
    3.2 半煤岩巷道少岩化快速掘进
        3.2.1 大功率矮型掘进机
        3.2.2 锚杆钻机
    3.3 薄煤层超长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
        3.3.1 薄煤层超长工作面成套装备
        3.3.2 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
4 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进展
    4.1 卸压开采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机制
    4.2 长壁开采极限卸压采厚
    4.3 钻采卸压增透合理参数
    4.4 高瓦斯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割煤速度调控
5 薄煤层提高采出率开采进展
    5.1 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
    5.2 薄煤层工作面沿空留巷
6 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展望
7 结论

(3)浅埋深较薄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2.1 采场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2 薄煤层开采装备及支架合理选型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浅埋煤层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柠条塔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
    2.1 工作面地质条件
        2.1.1 工作面概况
        2.1.2 煤层赋存特征
        2.1.3 水文地质
        2.1.4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2.1.5 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2.3 本章小结
3 浅埋深较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1.1 模型参数
        3.1.2 数值模拟案
    3.2 埋深模拟结果分析
        3.2.1 支护强度
        3.2.2 采动应力分析
        3.2.3 位移分析
    3.3 采高模拟结果分析
        3.3.1 支护强度
        3.3.2 采动应力分析
        3.3.3 位移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浅埋深较薄综采工作面支架的合理选型
    4.1 液压支架选型
        4.1.1 较薄煤层液压支架结构特点
        4.1.2 支护强度
        4.1.3 支架高度
        4.1.4 架型确定
        4.1.5 移架速度
        4.1.6 液压支架中心距
    4.2 液压支架的确定
        4.2.1 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和要求
        4.2.2 乳化液泵站
    4.3 电液控制液压支架及关键技术
        4.3.1 较薄煤层强力液压支架结构件的减薄技术
        4.3.2 较薄煤层液压支架活柱不回液双伸缩立柱结构优化
        4.3.3 电液控制系统的合理配置及系统的优化布局
    4.4 本章小结
5 浅埋深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工业性试验
    5.1 顶板来压强度预测
        5.1.1 薄煤层顶板控制的基本理论
        5.1.2 基本顶岩层的初次与周期破断步距
        5.1.3 顶板来压强度计算
        5.1.4 柠条塔矿薄煤层开采矿压预测
        5.1.5 矿压预测结果分析
    5.2 矿压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运用“两步法”选择极薄煤层采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排列组合法初选极薄煤层采煤方法
    1.1 选择回采工艺中的主导工序
    1.2 运用排列组合法选择回采工艺
    1.3 设计采区巷道布置初选采煤方法
2 价值工程法终选极薄煤层采煤方法
    2.1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2.2 利用价值工程原理选择采煤方法的思路
    2.3 选择采煤方法的步骤
        2.3.1 功能系数Fi的确定
        2.3.2 成本系数的确定
        2.3.3 价值V的计算
3 结语

(6)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优选
    2.1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优选决策模型
    2.2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优选决策实践
    2.3 本章小结
3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
    3.1 引言
    3.2 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原理
    3.3 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软件
    3.4 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工程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聚类分析与评价
    4.1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的系统调研与分类
    4.2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评价模型设计
    4.3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关键技术
    5.1 薄煤层自动化开采关键技术体系概述
    5.2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截割技术
    5.3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定位定姿技术
    5.4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薄和极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薄和极薄煤层开采现状
    2.1 国内外薄和极薄煤层主要开采方法
    2.2 薄和极薄煤层开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 薄和极薄煤层开采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3.1 研究内容及采用手段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结束语

(8)磨心坡煤矿急倾斜极薄煤层绳锯式开采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绳锯式开采技术原理及工艺
3 关键参数优化及现场应用
    3.1 工作面人工初采形成绳采条件
    3.2 工作面最凸出部位与出绳点的最佳距离
    3.3 导向轮最佳位置优化
    3.4 截齿直径选择
    3.5 应用效果分析
4 结论

(9)含夹矸煤层回采设计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煤矸组合条件下回采工艺设计
    1.1 薄煤层
    1.2 中厚煤层
    1.3 厚煤层
2 分采分运回采技术
    2.1 分采分运回采工艺
    2.2 矸石处理方式
        2.2.1 刮板输送机反运充填式
        2.2.2 中间巷回运充填式
        2.2.3 矸石仓储运式
3 含夹矸煤层回采技术展望
    3.1 大功率采煤机和高强度截尺
    3.2 含夹矸薄煤层无人工作面
    3.3 厚夹矸超前预裂技术
4 结语

(10)螺旋钻采煤机钻头布齿及其截割过程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螺旋钻采煤机简介
    1.3 采煤机钻头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采煤机钻头国外研究现状
        1.3.2 采煤机钻头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内容
2 螺旋钻头运动学分析
    2.1 煤岩的物理机械性质
    2.2 破煤效果的评价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
        2.2.1 采煤机破煤效果评价标准
        2.2.2 切削形式
        2.2.3 切削制度参数
    2.3 螺旋钻头结构
        2.3.1 螺旋钻头总体结构
        2.3.2 截齿的选择
    2.4 螺旋钻头运动学分析
        2.4.1 截齿空间位置表达
        2.4.2 截齿运动模型的建立
        2.4.3 截齿运动分析
        2.4.4 钻头工作过程中的偏移情况
    2.5 本章小结
3 螺旋钻头布齿模型的建立
    3.1 截齿切削和布置方法
    3.2 截齿布置原则
    3.3 螺旋钻头截齿的布置
        3.3.1 截齿的径向布置
        3.3.2 截齿的轴向布置
        3.3.3 截齿的周向布置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螺旋钻头载荷模型
    4.1 螺旋钻头截齿平均载荷模型的建立
        4.1.1 螺旋钻头截齿截割过程分析
        4.1.2 截齿经典力学模型
        4.1.3 螺旋钻头截齿平均载荷模型的建立
    4.2 螺旋钻头平均载荷模型的建立
    4.3 螺旋钻头随机载荷模型的建立
        4.3.1 截齿载荷随机变化规律
        4.3.2 简单煤层条件下钻头随机载荷模型
        4.3.3 复杂煤层条件下钻头随机载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螺旋钻头随机载荷分析
    5.1 钻头随机载荷模拟流程
    5.2 钻头随机载荷的模拟
        5.2.1 简单煤层的载荷模拟
        5.2.2 复杂煤层的载荷模拟
    5.3 钻头载荷影响因素分析
        5.3.1 切屑厚度对钻头载荷影响
        5.3.2 钻进速度与钻头转速对钻头载荷影响
        5.3.3 截距对钻头载荷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极薄煤层回采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D]. 伍好好.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全文替换[J]. 袁永,屠世浩,陈忠顺,张村,王沉,王文苗. 煤炭科学技术, 2020(05)
  • [3]浅埋深较薄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D]. 孟庆炜.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运用“两步法”选择极薄煤层采煤方法[J]. 邱阳.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5)
  • [5]浅谈极薄煤层采煤机在煤矿的应用[J]. 李志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4)
  • [6]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王沉.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7]薄和极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工艺技术研究[J]. 丁箭川. 山西煤炭, 2014(05)
  • [8]磨心坡煤矿急倾斜极薄煤层绳锯式开采技术[J]. 李栋,何兴玲,卓泽强,尹建荣,黄昌文. 煤炭科学技术, 2014(S1)
  • [9]含夹矸煤层回采设计综述[J]. 李以虎,王晓勇,何峰华. 煤炭工程, 2013(S2)
  • [10]螺旋钻采煤机钻头布齿及其截割过程动力学分析[D]. 毕耀坤. 重庆大学, 2013(03)

标签:;  ;  ;  ;  

超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