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clin D_1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cyclin D_1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细胞周期素D_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利[1](2021)在《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PI3K通路相关重点蛋白PI3K、AKT及mTOR在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组)中的表达,继而分析该通路几种相关之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点EO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探究三种蛋白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为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的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30例)、上皮性卵巢癌(4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中PI3K通路三种相关蛋白PI3K、AKT及mTOR的表达,并收集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年龄、BMI、针对卵巢肿瘤标志物(HE4、CEA、CA-125及CA-724)、病理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分化级别、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是否伴腹膜种植转移等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PI3K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及mTOR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实验结果经整理后采用SPSS 25.0进行分析。结果:1.三组平均年龄分布为:恶性组55.15±8.99岁,良性组39.43±11.70岁,对照组52.70±4.88岁,恶性组平均年龄较良性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三组的体重指数进行对比时,恶性组平均BMI为22.90 Kg/m2,良性组平均BMI为23.07 Kg/m2,正常组平均BMI为24.56 Kg/m2,恶性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6例恶性组患者中,<40岁1人,约占总人数2.17%,40~49岁11人,约占总人数23.91%,50~59岁19人,约占总人数41.30%,60~69岁13人,约占总人数28.26%,≥70岁2人,约占总人数4.35%。2.恶性组HE4、CA-125、CA-724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I3K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进行组间比较时,恶性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4.AKT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进行组间比较时,恶性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5.mTOR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进行组间比较时,恶性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6.三种蛋白在EOC组中的表达情况与四种卵巢肿瘤标志物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I3K、mTOR的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有关(P<0.05),但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AKT的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有关(P<0.05),但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腹膜转移无关(P>0.05)。8.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I3K的表达和mTOR的表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呈正相关,rs值0.631,P<0.05;AKT的表达和mTOR的表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呈正相关,rs值0.351,P<0.05;PI3K的表达和AKT的表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呈正相关,rs值0.305,P<0.05。结论:1.PI3K、AKT、mTOR三组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提示三组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PI3K蛋白、mTOR蛋白的表达与EOC患者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AKT蛋白的表达与EOC患者FIGO分期有关。3.PI3K、AKT、mTOR的表达两两呈正相关,三种蛋白可能协同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示抑制该信号通路将可能是临床治疗卵巢癌的新思路。

朱静[2](2020)在《PRR1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介绍卵巢癌是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相比其他的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略低。据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新增卵巢癌发病人数超过52万人,仅在我国每年卵巢癌新增患病人数即超过13万人。并且卵巢癌还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妇科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近些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卵巢癌恶性程度很高,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术前也不易鉴别肿瘤的恶性程度与组织类型,因而在确诊时已往往处于晚期,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由于卵巢癌具有易扩散、易腹腔转移、易复发、耐药率高等特点,卵巢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尤其是III-IV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25%~30%左右。在过去的20年,基于肿瘤根治手术、肿瘤减灭术治疗、多项辅助药物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总体存活率仍然较低,且化疗产生的耐药性,亦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针对卵巢癌的恶性转移、复发、耐药等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探索早期检测筛选的方法和更有效的晚期治疗策略,仍是当前基础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抑癌基因突变或失活(P53、BRCA、ARID1A)、癌基因的异常激活(Ras、Her2、c-fms)以及表观遗传学的改变(甲基化水平、组蛋白修饰)与卵巢癌的恶性临床表型,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以及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富含脯氨酸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 11,PRR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候选癌基因,PRR11作用靶标范围极其广泛,包括膜蛋白受体、粘附分子,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等,在肿瘤发生及恶性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RR11对恶性肿瘤影响的研究最早始于肺癌,有报道显示PRR11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周期进展。靶向敲低PRR11表达后可引起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和RRM2表达下调,DNA合成速率降低,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进而促使细胞增殖能力显着降低。PRR11广泛地表达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表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鳞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肝癌,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此外,PRR11还可通过调节胃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型,促进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然而,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发现PRR11在卵巢癌的表达以及在卵巢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为此,在本课题中,通过临床取材分别获得51例卵巢癌组织以及51例卵巢正常上皮细胞标本,在组织水平上,分析PRR11的表达与分布,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此外,进一步在体外实验中对PRR1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第一部分PRR1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本部分旨在探讨PRR11在卵巢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PRR11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RR11在卵巢癌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1.分别采用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临床收集的51例卵巢癌组织和51例正常卵巢上皮细胞中PRR11 m 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R1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根据PRR11蛋白表达强度分组,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等)的相关性。3.使用Kmplotter分析PRR1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的卵巢上皮细胞标本相比较,卵巢癌组织中PRR11在m RNA和蛋白水平呈高表达状态;2.在卵巢癌细胞中,PRR1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发现PRR11表达高低与卵巢癌FIGO分期(P=0.026)、淋巴结转移(P=0.029)之间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P=0.649)、组织学分级(P=0.803)和组织学类型(P=0.869)无相关性。3.PRR11高表达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结论: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的PRR11水平与患者临床恶性表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高表达的PRR11卵巢癌患者具有较短的生存期,预后越差,PRR11可能作为一个不良预后指标,参与了卵巢癌的疾病进展。第二部分PRR1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目的:本部分旨在分析敲低或过表达PRR11基因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0SE80、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SKOV3、OVCAR3和HO-8910中PRR11蛋白的表达。2.设计、合成靶向敲低PRR11的小干扰RNA,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RNAIMAX转染入人卵巢癌HO-8910细胞中,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PRR11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干扰效率。3.体外构建PRR11过表达重组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入人卵巢癌Caov3细胞中,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PRR11 m RNA和蛋白水平的过表达效率。4.分别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分析敲低PRR11表达后对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5.分别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过表达PRR11基因后对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6.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或过表达PRR11对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0SE80相比,PRR11在四种卵巢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趋势;其中,PRR11蛋白表达水平在Caov3细胞系中最低,在HO-8910细胞系中最高。2.RNAi敲低PRR11基因表达后,显着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3.过表达PRR11基因可显着促进Caov3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4.RNAi沉默PRR11基因表达后,HO-8910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5.过表达PRR11基因后,Caov3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RR11在卵巢癌细胞中呈高表达趋势,PRR11可能通过正调控增殖相关蛋白c-myc、cyclin D1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增殖。第三部分PRR11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目的:本部分旨在探讨敲低或过表达PRR1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分别采用Transwell侵袭与迁移实验分析敲低PRR11表达后对卵巢癌细胞HO-8910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2.分别采用Transwell侵袭与迁移实验分析过表达PRR11基因后,对卵巢癌Caov3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3.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PRR11基因,对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2表达的影响。结果:1.RNAi敲低PRR11基因表达后,HO-891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着降低,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表达明显下调、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2表达升高。2.过表达PRR11基因后,Caov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着增加,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表达明显上调、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2表达降低。结论:在卵巢癌中,高表达的PRR11可能通过调节MMP2/TIMP-2比率,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第四部分PRR11调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目的:本部分旨在分析PRR11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PRR11后,HO-8910细胞中Akt、p-Akt、细胞总β-catenin和细胞核内β-catenin表达水平变化。2.Caov3细胞转染PRR11过表达重组载体,并添加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aov3细胞中Akt、p-Akt、细胞总β-catenin和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变化,并分别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Caov3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1.RNAi敲低PRR11基因表达后,HO-8910细胞中Akt活性明显降低,细胞总β-catenin和细胞核β-catenin表达明显减少。2.过表达PRR11基因后,Caov3细胞中Akt活性明显增加,细胞总β-catenin表达增加,β-catenin细胞核转入增加,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当加入抑制剂LY294002后,Akt活性明显降低,细胞总β-catenin表达减少,细胞核β-catenin转入减少,Ca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结论:在卵巢癌中高表达的PRR11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促进β-catenin核转位继而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侵袭迁移能力。

宋晨[3](2020)在《EN2及β-caten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EN2、β-catenin蛋白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索EN2、β-catenin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卵巢肿瘤患者的病理资料共110例,获取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2例、交界性肿瘤28例、卵巢癌60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0.5±7.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且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此外,收集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卵巢切除术的2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2.4±6.5岁。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N2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2.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EN2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3.EN2与β-catenin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N2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内且在所有检测样本中均有表达。卵巢癌及交界性肿瘤组织中E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和57.14%,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2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N2蛋白在低分化和高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2%和4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2蛋白在早期(Ⅰ~Ⅱ)及晚期(Ⅲ~Ⅳ)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和7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2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卵巢癌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显着相关性(P>0.05)。2.β-catenin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内且在所有检测样本中均有表达。卵巢癌及交界性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和67.8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而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组织相比,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65%,明显高于高分化卵巢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卵巢癌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显着相关性(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N2及β-caten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呈协同表达。结论:1.卵巢癌组织中EN2及β-catenin蛋白呈高表达,且与卵巢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与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EN2及β-catenin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2.EN2及β-cateni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能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栗佳琦[4](2019)在《S100A1与PCNA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每年新诊断的卵巢癌病例约225,500例,新增死亡病例数约140,200名。尽管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逐渐改善,但卵巢癌的死亡率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adenocarcinoma,HGSC)是最常见、最致命的卵巢恶性肿瘤病理学类型,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0%以上,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死亡的70%以上。长期以来,HGSC一直被认为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细胞,但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输卵管上皮细胞可能是HGSC的主要潜在来源。因为卵巢癌缺乏典型症状和早期诊断方法,寻找卵巢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迫在眉睫。S100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家族是一类小型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特征是具有EF手型结构。S100蛋白家族多个成员的表达失调是人类癌症的一个共同特征。S100蛋白既可在细胞内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分裂,也可在细胞外与多种受体结合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S100A1蛋白是S100蛋白家族中的成员,在恶性肿瘤发生等病理条件下S100A1蛋白呈现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其在DNA复制、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增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水平的PCNA可以作为识别侵袭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鉴于S100A1与PCNA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我们推测这两种蛋白可能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以HGSC为疾病模型,旨在通过检测S100A1及PCNA在HGSC中的表达水平,研究二者与HGS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作为HGSC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研究方法: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HGSC组织(69例)和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22例)中S100A1与PCNA的表达水平。2.分析S100A1和PCNA与HGS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年龄、腹水量、残余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大网膜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相比,S100A1和PCNA在HGSC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2.S100A1的高表达与HGSC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年龄、腹水量、残余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大网膜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3.PCNA的高表达与HGSC患者的FIGO分期、残余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与年龄、腹水量及大网膜转移无相关性(P>0.05);4.S100A1与PCNA在HGS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P<0.01)。结论:S100A1与PCNA在HGSC中明显表达上调,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二者的高表达呈正相关。说明S100A1与PCNA可能通过一定相互作用,从而促进HGS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朱英雪[5](2019)在《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鸢尾素(Irisin)是一种与能量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人体中广泛表达且与多种肿瘤的病理过程等密切相关,但目前有关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鸢尾素处理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A2780,CCK-8实验检测鸢尾素对A2780细胞的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检测鸢尾素对A278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用相关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CCk-8实验:在鸢尾素浓度为0.625、1.25、2.5、5、10nmol/L的实验组中,A2780细胞的A值分别为0.428±0.045、0.442±0.048、0.472±0.031、0.469±0.042、0.468±0.027,与对照组(即鸢尾素浓度为0)的A值0.381±0.030相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选取鸢尾素浓度为2.5nmol/L做A2780细胞的时间曲线(0h、12h、24h、36h、48h),A值分别为0.144±0.005、1.806±0.053、2.034±0.057、2.258±0.059、2.250±0.085,对照组(即鸢尾素浓度为0)的相同时间的A值分别为0.141±0.007、1.374±0.043、1.610±0.054、1.735±0.098、1.777±0.097,在12h、24h、36h、48h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在未加入鸢尾素的A2780细胞中,约(59.3±5)%细胞在G0-G1期,约(18.2±4)%、(22.5±6)%的细胞分别聚集在细胞周期中的S、G2-M期;在加入2.5nmol/L鸢尾素培养的A2780细胞中,约(47.2±6)%细胞在G0-G1期,约(26.7±7)%、(26.1±4)%的细胞分别聚集在细胞周期中的S、G2-M期,与对照组分别相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实验组相较对照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相对表达量为(1.340±0.024),高于对照组的1,t=19.63,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鸢尾素促进上皮性卵巢癌A2780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2.鸢尾素促进上皮性卵巢癌A2780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加快,促使细胞从G1期进入S期。3.鸢尾素促进上皮性卵巢癌A2780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滕继平[6](2018)在《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肺癌仍然是全球常见的第二位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70%。在过去的20年中针对NSCLC尤其是肺腺癌中多种驱动癌基因的分子畸变及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及深入的研究。依据基因突变情况采用相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和一定的疗效,但仍有大量未知的癌基因未被发现或作用不明。至今肺癌依旧是一种异质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难治性恶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总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深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致病原因、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早期诊断、监测和治疗肺癌的相关标记物和基因及免疫治疗靶点,依旧是研究重点、热点和研究的方向。ARHGAP10与Ras基因同源,同属于G蛋白超家族的其中一员,在多种人体正常组织及恶性肿瘤实验细胞系中表达阳性。ARHGAP10的过表达或缺失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迁移具有调控作用。但由于ARHGAP10结构的复杂性和其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区域和调控方式有其独特性,目前人们对ARHGAP10在肺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还未有研究报道。深入研究ARHGAP10在NSCLC中的表达与调控功能对于阐明ARHGAP10与NSCLC之间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将有望为ARHGAP10相关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靶点,促进相关药物的研发。第一部分: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良性肺肿瘤组织和早、中、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NSCLC组织中ARHGAP10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分析不同阶段的肺癌组织中ARHGAP10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循环血肿瘤细胞及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RHGAP10在NSCLC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初步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方法选取120例样本,良性肺肿瘤组织和早、中、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NSCLC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P53、EGFR、VEGF、ARHGAP10四组中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富集及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外周血循环血肿瘤细胞(CTC)计数情况,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及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并对实验结果根据样本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类汇总。结果:1)ARHGAP10表达在良性肺肿瘤组织与NSCLC间有明显差异;随着肿瘤分期的严重程度ARHGAP10蛋白表达强度值逐渐降低,极个别甚至表达缺失。2)ki67、P53、EGFR、VEGF与ARHGAP10五项指标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彼此独立3)VEGF与ARHGAP10在四组中强阳性表达情况线条图有明显反向趋势。4)CTCS四组间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92.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HGAP10阳性表达与CTCs>l之间两组比较无明显的相关性(P<0.01)。5)ARHGAP10阳性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GFR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ARHGAP10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及其突变类型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本实验提示ARHGAP10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存在某种联系但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VEGF强阳性表达与ARHGAP10强阳性表达在不同NSCLC临床分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负相关的可能性较大,在后续的实验中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联。CTCS检测阳性对于NSCLC患者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免疫组化的EGFR阳性结果并不能预测NSCLC一定存在EGFR基因突变,ARHGAP10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提示ARHGAP10可能与EGFR酪氨酸激酶途径信号通路关联性不高,在该信号通路是否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的价值需要仔细斟酌。第二部分: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的基础研究目的基于第一部分ARHGAP10与肺癌的不同阶段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ARHGAP10与人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相关性。方法首先通过对选用的4种肺癌细胞系(A549、NCI-1975、NCI-H1299和NCI-H460)中ARHGAP10的蛋白水平和mRNA 水平进行检测。并在ARHGAP10低表达的细胞中转染ARHGAP10慢病毒表达质粒,随即通过WB和RT-PCR检测技术验证转染效果。同时观察ARHGAP10低表达的细胞中转染ARHGAP10慢病毒表达质粒后,取不同时间点检测该细胞系的增殖速率、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ARHGAP10在影响细胞生理功能改变的机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GSEA对其影响通路进行预测,并对信号通路中一些重要的关键因子进行验证。此外本研究还通过裸鼠荷瘤模型——转染前后的A549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肺组织癌灶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4种人肺癌细胞(A549,NCI-1975,NCI-H1299,NCI-H460)中ARHGAP10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数据显示NCI-1975和NCI-H1299两组细胞ARHGAP10表达水平相对较高,NCI-H460和A549两组细胞ARHGAP10表达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构建表达ARHGAP10的慢病毒质粒转染慢病毒,进而感染低表达的两组肺癌细胞A549和NCI-H460。ARHGAP10低表达的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组其ARHGAP10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强。野生型细胞和转入慢病毒载体的两者增值速度在24h、48h和72 h皆高于ARHGAP10慢病毒转染组细胞(A549和NCI-H460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发现,感染过表达ARHGAP10慢病毒的A549和NCI-H460细胞组细胞数量减低,且侵袭抑制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GSEA方法检测结果提示远处转移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与ARHGAP10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检测ARHGAP10高表达的对远处转移信号通路关键因子(MMP-2 MMP-9和VEGF)和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c-myc 和 p21)。ARHGAP10 过表达 A549 细胞组的 MMP-9,MMP-2,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皆显着降低,p21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RHGAP10 过表达 NCI-H460 细胞组的 MMP-9,MMP-2,β-catenin 和 c-myc 蛋白表达水平皆显着降低,p21表达增加,差异各自具有统计学意义。用10mM氯化锂刺激过表达ARHGAP10的A549细胞组β-catenin在氯化锂刺激后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尾静脉注射转染Vector的A549+肺癌细胞裸鼠组分离出肺组织后,肉眼可见肺部肿瘤结节形成,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呈现圆形,核仁明显,可见分裂象,胞浆丰富;尾静脉注射转染ARHGAP10过表达病毒的A549+肺癌细胞裸鼠组分离出肺组织后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观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实验通过GSEA确定ARHGAP10可能在肺癌中调节的确切途径。应用富集分析发现远处转移(metastasis)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与ARHGAP10表达呈负相关。本实验通过生物技术转染病毒质粒,验证了高表达ARHGAP10对远处转移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MP-9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 Wnt 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c-myc 和 p21)的影响。证实ARHGAP10的过表达可显着抑制多株人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在恶性肿瘤的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ARHGAP10或可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或可作为临床肺癌的治疗靶标。

刘秋芬[7](2018)在《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ZTS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来探讨LZTS2及Cyclind1在不同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为LZTS2及Cyclind1关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临床指导。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ZTS2及Cyclind1在12例正常卵巢组织、18例良性卵巢组织、1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4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ZTS2及Cyclind1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卵巢癌患者中LZTS2及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诸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胞浆中低表达或不表达。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的阳性表达率为19.0%、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卵巢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级,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诸病理因素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2%、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中的表达率为71.4%。结果显示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其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LZTS2及Cyclind1的表达可能具有相关关系,可能呈正相关(r=0.526 P=0.000)。结论:1.LZTS2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及Cyclind1的过表达都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2.LZTS2的异常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诸病理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yclind1的过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4.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yclind1与LZTS2表达可能具有相关性(r=0.526)。5.Lzts2和Cyclind1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姚俊阁[8](2014)在《SOX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肿瘤首位,虽然国内外有关卵巢癌的研究众多,但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研究清楚。因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易察觉、临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腹水及远处转移等晚期症状,虽然通过手术和化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总体五年生存率仍不超过46%。目前,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妇科肿瘤。卵巢癌大多数起源于卵巢上皮组织,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占卵巢癌患者总数的75%-90%,因此,研究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机制,寻找有效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改善预后仍是目前卵巢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2,SOX2)是一种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调控胚胎及组织发育、血细胞形成及神经分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该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目前,有关SOX2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国内外少见报道,且结果不尽相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其表达异常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已被证实与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SOX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OX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目的研究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SOX2和CyclinD1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两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手术标本83例,经病理证实:卵巢上皮性癌组织43例(恶性组;浆液性囊腺癌26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子宫内膜样癌7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良性组;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瘤各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20例(正常组)。三组患者年龄21-79岁,中位年龄41岁,恶性组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2.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以上83例卵巢组织中SOX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上述83例卵巢组织中SOX2和CyclinD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2检验及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及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OX2和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检验水准α=0.05,组间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α/比较次数=0.0167。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SOX2和CyclinD1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列联系数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SOX2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SOX2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45.0%(9/20)、81.4%(35/43),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2.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CyclinD1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5.0%(7/20)、69.8%(30/43),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OX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均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4.SOX2mRNA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109±0.030、0.439±0.104、0.793±0.174,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5. CyclinD1mRNA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72±0.026、0.375±0.097、0.681±0.180,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6.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OX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p=0.422,P=0.002)。结论1.SOX2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2.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3.SOX2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赵立武,申彦,师宜荃,刘艳,刘易欣[9](2012)在《P16、P53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16、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10-2011年本院45例浆液性卵巢癌(低级别19例,高级别26例)、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2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yclinD1蛋白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P16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72%及89%,良性肿瘤组与交界性和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良性、交界性与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及42%,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4%及47%。良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Cy-clinD1在卵巢浆液性癌高低级间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现为负相关,r=0.211。结论 P16的阳性表达常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癌中,P53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高级别癌与低级别癌的发病机制不同。

赵立武[10](2012)在《P53、CyclinD1、P16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而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左右,复发率和病死率很高,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展,有学者对卵巢癌特别是卵巢浆液性癌的细胞起源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进展,提出了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的二元论机制,即卵巢浆液性癌有两条不同的肿瘤发生机制。也有学者提出了卵巢浆液性癌的组织学分级为两级分级系统,即卵巢浆液性癌分为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和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两级分级系统与卵巢浆液性癌的二元论发生机制相符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两级组织学分级系统可以解释浆液性癌在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对化疗反应以及预后为何存在显着差异,同时有望将两级分级系统用于指导早期筛查与临床治疗,指导预后的评估。关于高低级别浆液性癌在组织学形态及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已有很多研究,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高低级别浆液性癌在蛋白表达方面差异的相关报道较少,本实验主要研究P53、CyclinD1及P16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0-2011年卵巢浆液性癌(OSC)45例作为研究对象,卵巢浆液性癌分为两组,一组为低级别浆液性癌(LGSC)19例,一组为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26例;选取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SB)2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SA)21例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CyclinD1及P16三者在四组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计数结果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讨论其表达意义。结果:P53在低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在高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良性、交界性与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及69%。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与高级别浆液性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yclinD1在低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9%,在高级别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4%及89%。良性肿瘤组与交界性肿瘤组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在高级别浆液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高级别癌阳性率高于低级别癌,但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在良性、交界性与恶性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72%及89%。良性肿瘤组与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常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卵巢浆液性癌中。也更多见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提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癌与低级浆液性癌别癌的发病机制不同,P53与CyclinD1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助于辅助卵巢浆液性癌的两级分级系统的分级。

二、细胞周期素D_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周期素D_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纳入、排除标准
        1.1.3 分组情况
        1.1.4 一般资料
    1.2 实验材料及方法
        1.2.1 实验试剂、仪器
        1.2.1.1 主要试剂
        1.2.1.2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1.2.1.3 主要试剂的配置
        1.2.2 实验步骤
        1.2.3 结果判定
        1.2.4 阴性对照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三组不同卵巢组织一般资料比较
    2.2 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瘤标志物分布比较
    2.3 不同卵巢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2.4 不同卵巢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2.5 不同卵巢组织中mTOR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2.6 PI3K 蛋白、AKT 蛋白、mTOR 蛋白的表达与 EOC 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2.7 PI3K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8 AKT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9 mTOR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10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3.1 卵巢癌及PI3K通路概述
    3.2 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3.3 PI3K在 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AKT在 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5 mTOR在 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6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3.7 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I3K/AKT/mTOR 通路及其靶向治疗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就读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2)PRR1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RR11在卵巢癌临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部分 PRR1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PRR11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PRR11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浆液性卵巢肿瘤的细胞起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EN2及β-caten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2.实验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试剂配制
        2.3 切片准备
        2.4 免疫组织化学法
    3.结果判定
    4.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EN2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2.β-catenin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3.EN2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4. β-cateni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EN2与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S100A1与PCNA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组织标本
        1.1.2 试剂盒
        1.1.3 一般试剂
        1.1.4 抗体
        1.1.5 实验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组织切片的准备
        1.2.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1.3 结果判定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S100A1在HGSC组织及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
    2.2 PCNA在 HGSC组织及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
    2.3 S100A1和PCNA蛋白的表达与HGS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
    2.4 S100A1和PCNA蛋白在HGSC中表达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结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细胞株
    2 实验相关试剂
    3 实验器材
    4 实验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A2780 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2 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A2780 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 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A2780 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 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二、循环血肿瘤细胞检测实验结果
        三、EGFR突变检测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基础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离体细胞实验结果
        二、活体动物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ARHGAP10与肿瘤的相关性
    1. Rho GTP酶家族
    2、ARHGAP 10的基本结构
    3、ARHGAP 10与Rho GTP酶家族的关系
    4、ARHGAP 10在正常组织的表达
    5. ARHGAP 10在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6. ARHGAP 10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
    7.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致谢

(7)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SOX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实验标本、试剂及仪器
    2.1 实验标本
    2.2 试剂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4 主要的设备仪器
    2.5 引物设计
3 实验方法
    3.1 组织玻片准备
    3.2 实验分组
    3.3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3.4 RT-PCR
    3.5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SOX2 蛋白在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
    4.2 CyclinD1 蛋白在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
    4.3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 SOX2 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4.4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 CyclinD1 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4.5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 SOX2 和 CyclinD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6 SOX2mRNA 和 CyclinD1mRNA 在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
5 讨论
6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转录因子 SOX2 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结果
致谢

(9)P16、P53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试剂
        1.2.2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1.2.3 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所选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2.2 P16、P53、Cyclin D1蛋白在三组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2.3 P16、P53、Cyclin D1蛋白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3.1 P1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3.2 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3.3 Cyclin D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10)P53、CyclinD1、P16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和设备
        1.2.1 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主要溶液的配置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组织切片准备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
    2.3 免疫组织化学对照
    2.4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2.5 结果判断
    2.6 分级标准
    2.7 数据采集
    2.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 HE染色结果
    3.2 P53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
    3.3 CyclinD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
    3.4 P16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
讨论
    4.1 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的发生机制
    4.2 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特征
    4.3 P53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3.1 P53基因概述
        4.3.2 P53基因产物及功能
        4.3.3 P53蛋白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意义
    4.4 CyclinD1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4.1 细胞周期
        4.4.2 CyclinD1概述
        4.4.3 CyclinD1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意义
    4.5 P16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5.1 P16基因概述
        4.5.2 P16基因产物及功能
        4.5.3 P16蛋白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综述
    卵巢浆液性癌的两级分级系统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细胞周期素D_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 刘亚利. 延安大学, 2021(11)
  • [2]PRR1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 朱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3]EN2及β-caten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宋晨. 青岛大学, 2020(01)
  • [4]S100A1与PCNA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栗佳琦. 青岛大学, 2019(01)
  • [5]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D]. 朱英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6]ARHGAP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滕继平. 苏州大学, 2018(04)
  • [7]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刘秋芬.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8]SOX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姚俊阁. 郑州大学, 2014(02)
  • [9]P16、P53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赵立武,申彦,师宜荃,刘艳,刘易欣. 解剖学研究, 2012(04)
  • [10]P53、CyclinD1、P16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和意义[D]. 赵立武.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cyclin D_1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