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低价品种,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品市场回顾与2002年药品市场前景

关注低价品种,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品市场回顾与2002年药品市场前景

一、关注低价品种 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市点评与2002年药市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高建欣[1](2018)在《基于顾客导向的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策略研究 ——以一心堂为例》文中认为连锁药店作为药品零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药品与顾客之间最重要的纽带。近年来,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居民用药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连锁药店在市场中出现。连锁药店的增加虽然给顾客带来更多购药便捷,为商家带来了丰厚的经营利润,但是随着市场饱和度加剧,同质化经营模式也愈加突出,连锁药店的经营也越加艰难,寻找新的市场也成为商家迫在眉睫的事情。随着国家政策逐步向乡镇倾斜,乡镇医疗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加之乡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保健意识也在逐年提高,近年来,乡镇医药零售市场成了一个“香饽饽”,众多的药企逐渐开始关注这一新兴的市场。但是包括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心堂)在内的乡镇连锁药店,对乡镇零售药品的发展依然固守在药品有形商品本身的销售上,甚至秉行“市场为王,顾客第二”的经营理念,并没有认识到顾客需求的重要性。同其它行业一样,要想占有市场量,只有牢牢抓住顾客的需求,引导顾客购买产品,才能在纷争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全亚洲零售药店最多的一心堂,由于始终坚持亲民路线的经营策略,而且药品质量有保障,已经形成品牌优势,特别是在城镇地区,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施行乡镇市场的营销策略时,一心堂依然存在对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和实施不够、公司内部之间协调不力、员工没有树立全员营销的意识、高层未真正重视内部员工需求、商品结构过于程式化、销售渠道过窄、营销模式陈旧、促销活动单一、药品价格与乡镇居民的收入不匹配等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乡镇市场,一心堂的营销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更要改革创新,应该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乡镇顾客特有的消费特征、消费习惯以及对品牌的忠诚度来研究、制定营销活动,从而扩大公司在乡镇的市场份额,增加顾客的粘度,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本文基于顾客导向,系统地对乡镇连锁药店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据此探索和形成符合乡镇连锁药店经营的新模式,研究如何将顾客的需求与连锁药店的经营无缝对接,如何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施行市场化的经营,又如何通过优化市场化经营来满足乡镇居民对药品的需求。本文以一心堂为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在乡镇经营活动中,公司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营销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符合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顾客需求的营销策略。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问卷工具,包括顾客需求调查问卷及内部员工访谈两份。通过这两份问卷,不仅可以了解到目前乡镇连锁药店的现状,还可以对乡镇顾客的要求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以顾客导向理论作为指导,完善内部营销机制,提升员工营销策略的执行力,并对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与此同时,为确保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本文还提出了在内部建立以顾客导向为指导的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全员营销理念、引导顾客与员工积极参与,保证全员营销的实施等措施,确保营销活动顺利实施。综合分析近20年来关于顾客导向理论的发展,虽然顾客导向有关研究有逐年增加及跨行业的趋势,但国内外对基于顾客导向的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策略的研究却十分稀缺。所以本文基于顾客导向理论为指导,以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直营连锁药店——一心堂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针对该企业在乡镇环境里基于顾客导向的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着重分析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乡镇市场里,一心堂所面临的劣势、威胁以及营销问题。总结出一心堂在乡镇市场中由于顾客导向的缺失,从而导致业绩下滑、顾客满意度下降、顾客粘度减少。为解决上述问题,要通过对顾客导向的具体分析,设立对应的顾客导向体系,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确保一心堂在乡镇市场顺利实施顾客导向的效果。探讨和建立可行的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策略,不仅对一心堂在巩固和提高乡镇门店的市场份额,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其它医药企业或拟进军乡镇市场的各类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及借鉴意义。

田朕瑶[2](2016)在《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政策,我国医药产业的巨大潜力充分显现,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朝阳产业。国内医药企业的营销规模逐渐发展起来,各个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性质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营销特色,这些制药企业又在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营销对策,从而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营销对策,以多方位、覆盖广的渠道模式,通过委托承包、加盟代理、开设终端、拓展乡镇市场等方式,增加了药品营销网的多元性。而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对策也从老旧的代理、委托等方式渐渐走向多元化营销。本文以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对策研究作为切入点,结合公司的特点改进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对策,并借鉴国内外优秀医药企业的发展经验,让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真正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对策,而不是一味的经验复制和照搬照抄。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现状进行深度分析的同时,提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同时为了所提出的问题能够顺利实施,又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本文第一章分析了国内外药品营销的市场形势,第二章描述了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四章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保障措施。

任修霞[3](2013)在《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 ——以湖南隆回小沙江金银花产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首先分析特色农业的内涵与发展模式。理论分析发现,特色农业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现代化农业。与常规农业相比,特色农业具有较强地域性、产品优质性、较高商品性和经济高效性等特征。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市场改革是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核心变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接着考察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市场改革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正式制度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对人进行激励,从而期望行为主体发生制度目标所期望的行为,二是对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约束,期望行为不能发生制度目标所不期望发生的行为;非正式制度主要是增加人的安全感与社会归属感,改善人际关系,降低交易费用。技术进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有提高生产力水平、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与提高劳动者素质。市场改革通过提高市场主体的多样性、丰富市场的层次性、加快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增加市场的竞争性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此后,研究继续考察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市场改革在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研究认为:一方面,三者紧密联系。合理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打破制度均衡状态的技术进步,它又反过来不断诱发经济、政治、法律等社会制度的连续变革。制度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但制度创新活动是追求利润的活动,它反过来又受市场需求的引导与制约。市场机制通过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为技术进步提供内在动力,而技术进步会打破原来的市场需求均衡,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拉动特色农业发展。另外一方面,三者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时路径不同、影响程度相异与时效性有别。在制度短缺的时期,制度更重要;在技术停滞不前的时期,技术显得更加重要;在市场化改革时期,市场改革更重要。研究最后从中观层次理论高度上归纳了特色农业发展的机制。研究认为,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市场改革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特色农业发展更是这三个历史过程的汇合,在制度不能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时我们应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而在制度创新的边际效用不大理想的时候注意新技术的创新力度,而当前两者的效应都不大时,需要注意市场改革,有时还需要三者统一进行,在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制度、技术与市场三者之间相互藕合、相互嵌入。为了促进我国特色农业发展,我国应加强特色农业发展相关制度创新,继续促进特色农业技术进步,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改革。

姜璘[4](2009)在《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形成,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着提高,使得世界各国对掌握汉语尤其是商务汉语的人才需求量迅猛增加,商务汉语教学、商务汉语教材编写以及商务汉语语料库建立等工作日渐提上日程。应用语言学界有必要对商业领域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以探究该领域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语言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本课题从与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研究入手,采取实际语料样本和词频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语言特征进行观察与探究,揭示了其在词语、句子方面的使用情况和语篇呈现的特征,从而为商务语言研究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商务汉语教学、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商务汉语词典编撰、商务汉语教学及学习软件开发、商务语言语料库建立等提供参考与借鉴。与此同时,从理论意义上讲,该研究也丰富了商务语言学和领域语言学的理论研究。

谷中原[5](2007)在《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利用农村社区资源,从事各种涉农产业的经济部门。从经济史角度看,农业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不断完善的为自己提供农产品的生产模式;从经营形态来看,农业具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从生产本质看,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表现为农业同时具有人文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农业多功能的显现是一个从潜功能向显功能转变的漫长过程。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农业经营形态逐渐地从单功能转向有限功能、从有限功能转向多功能。多功能农业的兴起不仅是因为人类对农业功能认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因为社会系统中的农业要素的结构资源发生了变革。可以说,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意志要素的协同变革直接导致了多功能农业的兴起。多功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同的特质,从其自然性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对自然的依赖性、生产的地域性、社会圈与自然圈的融合性;从人文性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人类强干预性、维护地域文化、人文关怀、借用文化活动形式发展农业的特点;从生产特点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开放性经营、需要高素质经营主体、效率空间增大、标准化生产、经营效益复合性等特点。多功能农业体系目前主要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能源农业、都市农业等经营模式和产业构成。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冲突与同一并存现象直接决定着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满足“四效合一”、“四能皆备”、“三农发展”的综合性要求的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为多功能农业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由经营性指标、功能性指标、效益性指标、发展性指标构成,是考核多功能农业项目的特性、产生、运行过程以及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为了推动传统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和推动多功能农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和多功能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发展意图,建立起一种经营者与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多功能农业具有全面的、可持续的、内发性的推动“三农发展”的效能。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多功能农业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转变农业经营形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途径,推动着农业经济发展。就推动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来说,多功能农业从促使农民现代化、充分利用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等维度,推动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相比而言,多功能农业与工具改造运动、土地关系调整、乡镇企业、农民区际流动等在我国陆续出现的动力因素不同,具有内涵发展、综合发展、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农村发展的可靠动力。既然多功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发展效能,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不能错过推动农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应该用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积极回应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马彦[6](2007)在《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研究》文中提出“生物经济”,尤如潘多拉的魔匣被打开。现代生物技术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经济社会的进程为人类所关注,她将重塑我们的世界,推动人类经济发展。目前,有关生物经济的研究是国内外经济学热衷的理论前沿。由生物技术引起的大范围的应用经济学问题,诸如知识产权问题、产业结构和竞争的动力问题、租金的分配问题、消费者偏好、环境不确定性问题、伦理问题、安全问题以及国际贸易问题等等,拓宽了经济研究的领域,生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畴。以往对生物技术的解悉,更多是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和一部分从社会科学角度论述,极少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如何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地解悉生物技术并为主流经济理论认可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新领域的研究迫切需要自身的理论体系支撑,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这些是一个空白点。生物经济颇具有挑战意义。它广泛应用于医药业和农业,渗透到环保、能源轻工食品及海洋开发等多个领域,目前世界上超过60%的生物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于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朝阳产业。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当属生物制药,自从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人类胰岛素上市至今,生物制药只有25年历史,但其却给世人带来了两个惊奇:一是促进医疗健康水平的突飞猛进发展;二是使“生物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经济给世界带来了前途无量的机遇。因此生物经济在全球范围已悄然展开,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发展生物经济的投入,使生物经济初露端倪。制胜生物经济,需要提升生物产业的发展和其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的竞争已不再是仅停留在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还表现为一条产业价值链与另一条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一个产业集群与另一个集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一个区域与一个区域之间的竞争,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竞争。以产业价值链为中心,以品牌产品、龙头企业的联动促进中小企业群的产业配套发展,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成熟的标志。产业价值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因此在生物经济初露端倪背景下,根据生物制药产业的特点,以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研究为选题,对提升生物产业竞争力,以及在未来的生物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产业价值链的构成由于产业的特性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在结构上,生物制药产业价值链一般来说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研究和新药的发现—中试和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且将其链条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简称生物医药产业链。从价值的分布和关联来看,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是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存在着上中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过程。在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通过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其价值增效过程涉及四个研究维度即技术链、资金链、信息链和物资链,构成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价值系统。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运行过程受许多因素如投入要素,产业集中度,知识产权,产业结构,政府作用,学习与创新能力,市场需求与规模等的影响,还受其它的因素如政策因素、管理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其运行效率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本文重点针对产业集中度、知识产权、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力等问题,透过产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资源理论和竞争理论展开分析研究。如第四章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市场结构问题,就目前的市场结构,可将产业链分割为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而我国很大程度上只处在生产与销售的低端市场上,并不具备上游的基础研究及中游的试验能力,因此赢利不高。第五章应用福利经济学分析专利问题,探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生,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产业价值链的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没有创新性产品的产生,就没有拳头产品,也就没有龙头企业,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无法体现。第六章透过经济理论,对该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其中应用产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与与方法,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化趋势:并购和战略联盟。并探索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可优化产业链。第七章应用竞争理论来探讨竞争的动力问题,现代产业的竞争优势已经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已经演绎为通过产业整合后企业加入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各元素的有机整合来谋求构建竞争优势,这在第八章重点阐述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问题,一个完整的的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价值活动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产业价值链上的活动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因而需要整合化活动,使产业整体利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从理论上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生物产业价值链的各要素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场所,还从国外成功的经验,证实产业集群是提高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最佳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发展生物经济的战略性选择。本选题创新意义在于: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并透过应用产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不同的视角切入,展开对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和通过其整合化研究,对产业整体竞争格局变化的影响进行比较全面地描述和了解,试图探讨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特殊的发展规律,以求更深入地梳理细分应用价值变迁轨迹,更精确地把握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脉络,探索生物经济的发展前景,为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未来的生物经济理论探索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王欣[7](2006)在《石药集团中润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加入WTO和合同生产带给了原料药企业很多机遇,国际标准的门槛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又给原料药企业带来了众多挑战。我国大多数原料药企业没有自己的营销战略,国内现有的对原料药企业营销战略的研究也很少。针对原料药产业自身独有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套现存的适合原料药企业发展的模式与理论可以借鉴。石药集团下的中润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各类原料药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战略,使得老品种继续保持第一集团领先地位,新品种取得稳定的领导者地位。本文运用产业价值链、五力模型、战略集团等方法对石药中润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中润公司两大主导产品7-ACA和青霉素工业盐的营销现状分析,通过SWOT方法,分析了中润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以此为根据制定中润公司的营销战略,并为其它原料药企业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原料药市场的特点和格局,总结出了原料药产业的市场特点,并结合中润公司的产品特点和竞争态势在市场定位、产品组合、国际化营销和价格等方面提出了营销战略,由此总结出了原料药产业作为国际性产业的一般规律性,包括价格波动规律和格局变动规律,以及原料药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曹文明[8](2005)在《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广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广场一时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热点,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对广场这一事物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建成的广场布局仍是搬用的西方形式,导致目前的广场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深化对广场的理解,探索中国的广场文化传统,实现历史与现实、西方形式与中国内容的对话,从而使广场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活力泉源。本文就广场的社会本质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研讨,由此本文关注的是广场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以促使广场成为人性场所。为了适应国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广场的中国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本文采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社会空间理论,对中西广场的演变、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比较研究,对不同历史条件下广场所呈现的意义与象征进行了探讨,对促成广场产生和广场生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努力寻求创造丰富多彩的广场生活的活力因素,并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的理想。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考察西方的广场文化及其社会生活。鉴于当前国内广场沿用的是西方概念,本文对西方广场的产生、发展进行了梳理,把西方广场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现代等几个阶段,并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广场的形制和社会文化进行了研究,表明西方广场存在一个一脉相承的体系。其次,梳理分析中国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中国广场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共分三个部分:传统广场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广场,并将传统广场分为几个类别;传统广场与新型广场的轮替主要介绍近代广场的发展情况,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广场的发展,一是传统广场的沦落;新型广场的大发展介绍1978 年以来广场的发展情况,探索规律,指出误区。在各部分之后还分别论述了各时期广场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与城市文化的内在矛盾。本文根据丰富的古文献资料,论证中国古代城市中不仅有生动丰富的广场生活和广场文化,而且中国的广场体系不论从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算起,还是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算起,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并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传统广场的活力因素。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国广场传统断裂与广场建设误区产生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表明民众参与是解决当代广场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再次,本文对中国广场与西方广场进行了简要的比较研究,表明两者既存在许多的共通之处,更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格,是反映中西两大文化体系重大差异的物质表现。本文的创新和特色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古代广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按功能进行了分类,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出了中国古代城市存在着丰富的广场文化和广场生活的新结论。二是在对比中西广场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强调我国广场建设借鉴西方广场的形式时,应充分弘扬民族的形式和风格。三是提出中国广场传统的近代断裂说,并为此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化特色广场、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四条理论思路。四是引证资料丰富,通过文献综述及各章节引用的文献,为今后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线索。

孙丽军[9](2004)在《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 ——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转轨经济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自律性的行业组织,行业协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手工业行会和中世纪欧洲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在这一意义上,行业协会是一种比企业还古老的经济制度。科斯关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但是,关于行业协会为什么会存在却鲜有理论探讨。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行业协会的存在、发展及其基本功能的考察梳理,运用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分析工具,围绕行业协会为什么会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行业协会产生、存续的内外机制的理论框架,并对中国转轨经济时期行业协会发展的内外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界定行业协会自律性、民间性、非营利性、互益性和属于社会经济类社团组织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 古今中外的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同业公会、职业协会和商会均具备上述基本内涵,是行业协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从外部机制看:市场组织(企业)行为外部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政府内部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推动了行业协会的产生,行业协会作为一种介于市场组织和政府之间的经济组织,既具有市场组织的特征,又具有政府的某些特点,所以它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能够减少总交易成本。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存在的恒久性,使行业协会具有与商品经济伴生存在,与政府经济治理互相补充的基本特性。从内部机制看:行业协会在信息提供、协调行动、信誉生成、规则创制方面所表现出的交易成本优势,形成了行业协会存在的社会合法性。作为第三方私人治理机制,行业协会的中立性附加博弈模型和策略性附加博弈模型表明,行业协会能够聚集和传播信息、进行信誉评价和投诉甄别,并自愿和可信地选择对市场有利的行动。行业协会的关联博弈模型则表明,行业协会可以取得会员企业的信任并避免委托-代理问题。行业协会的交易成本劣势集中体现在其反竞争行为上,反竞争行为是行业协会与生俱来的倾向。可以通过培育市场经济和制定相关法律对行业协会反竞争行为进行限制。中国转轨经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催生了中国的行业协会,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产生行业协会的方式在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历史上功不可没,但只能是一种过渡措施。目前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在政府管理、从业人员、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政府对行业协会的一元化管理模式、“自下而上”的生成模式、协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协会费用来源的非营利性定位应是我国行业协会的今后发展方向。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上海市通信行业协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的经验分别体现了行业协会的规则创制、信息提供、协调行动、信用生成方面的积极意 1<WP=7>义,而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上海市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实践则分别体现了行业协会在形成畸形信誉和产生反竞争行为方面的消极意义。 本文除导言外有三篇共八章组成。 导言交待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各学科对行业协会的研究进展以及现有的关于行业协会的理论作了描述和说明,并对本文的研究视角以及本文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基本范围、历史起点、逻辑起点做了说明。 本文前三章作为第一篇回答行业协会为什么产生的问题。第一章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关于行业协会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行业协会产生的原因。第二章、第三章在第一章理论论述的基础上,用历史及现代行业协会的例子,对行业协会的外部机制——与商品经济伴生、与政府经济治理互补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本文第四、第五、第六章作为第二篇,回答行业协会为什么长期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在第一章理论的框架下,讨论行业协会的交易成本优势和交易成本劣势,初步回答行业协会为什么长期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第六章在第四章基础上,展开讨论行业协会内部机制。第五章重点讨论了作为第三方治理机制的行业协会在使成员企业获得关于其他成员甚至非成员行为的真实信息,克服共同协调行动时“搭便车”的制度安排,以及行业协会取得协会成员的信任,避免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通过本章的论述,证明行业协会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六章讨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是否存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并进而讨论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的实施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第三篇是一个关于中国转轨经济的应用研究。在前两篇建立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讨论行业协会在中国转轨经济时期的生成和发展。第七章论证了中国转轨经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行业协会生成的根本推动力,并对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转轨经济时期阻碍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外部因素及解决思路进行了讨论。第八章则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探讨中国行业协会内部机制的现状及改进,即通过什么制度安排来充分发挥中国行业协会的交易成本优势并且最大程度地限制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

叶圣利[10](2004)在《中国诚信经济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十分混乱,失信行为盛行,给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我们知道,失信并不是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特殊情况,失信行为古今中外都存在,只要人们欲望存在,自利的动机存在,失信行为也就必然会发生。 我国自古就有笃守诚信传统,我国有两个时期思想非常活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宋明时期理学的复兴。在这两个重要时期,很多思想家对诚信伦理思想都有大量的论述,在诚信经济活动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正反面的事例,由此产生了诚信商业道德。我们知道,要让市场交易行为正常地进行,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促使人们诚信经营的重要保障。 本文对西周、唐代和宋代的市场管理、尤其是有关诚信经济思想方面的管理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许可上市的商品范围、市场的组织管理、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以及严酷的法律处置措施等方面展开,接着对我国商业比较繁荣的明清时期的商人,尤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晋徽商的诚信经济思想作了详细的介绍。结合现实部分,分析了现阶段诚信问题和失信现象的经济原因和表现,最后提出解决失信问题的思路。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失信是不可能完全被消灭的,正视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它,并把由其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笔者认为,征信管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本文就我国征信管理工作的建议。 本文还吸起了西方经济学的营养成分,从诚信的外部性、公共产品的属性,以及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方面,对诚信或失信经济行为进行了崭新的分析,认为诚信问题,无论从道德的角度,还是法律规章的角度,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度(广义的)经济学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不断的制度创新。

二、关注低价品种 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市点评与2002年药市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低价品种 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市点评与2002年药市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顾客导向的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策略研究 ——以一心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顾客导向相关文献综述
        一、顾客导向理论的起源
        二、顾客导向定义
        三、顾客导向行为
        四、顾客导向的重要性
    第二节 乡镇医药连锁药店的文献综述
        一、乡镇连锁药店定义及现状
        二、乡镇连锁药店营销问题相关研究
第三章 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一心堂概况及营销现状
        一、一心堂概况
        二、一心堂营销现状
    第二节 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现状
        二、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营销中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基于顾客导向的营销策略提升
    第一节 基于顾客导向的营销机制构建
        一、优化内部管理机构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第二节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
        一、改变传统观念全面推进全员营销的实施
        二、引导顾客与员工积极参与全员营销
    第三节 顾客导向的实施策略
        一、夯实基础管理 提升营销水平
        二、强化品牌形象提升顾客粘度
        三、提升服务质量尽早赢得新顾客
        四、坚持基于顾客导向的经营理念引导顾客真实需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一、乡镇连锁药店市场状况
        二、一心堂乡镇连锁药店营销中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顾客导向的策略实施
    第二节 展望
        一、研究局限性
        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顾客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B 内部员工访谈问卷
致谢

(2)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营销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1.2.2 药品的营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分析
    2.1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成立的背景
    2.2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经营性质及营销模式
        2.2.1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经营性质
        2.2.2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模式
    2.3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
        2.3.1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的营销情况
        2.3.2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目前的市场形势
    2.4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经营困境的表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国外医药公司经营发展和营销对策的比较
        3.1.1 国外医药公司经营发展的比较
        3.1.2 国外医药公司营销对策的比较
    3.2 影响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的内部因素
        3.2.1 营销管理上的不足
        3.2.2 人力资源的缺乏
    3.3 影响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的外部因素
        3.3.1 法律法规的限制
        3.3.2 医药市场不景气
        3.3.3 市场机制不健全
    3.4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4.1 产品创新不足
        3.4.2 渠道设置不合理
        3.4.3 营销模式有待完善
        3.4.4 获利能力低
        3.4.5 资源配置不合理
        3.4.6 人力资源缺乏
        3.4.7 产品质量风险高
        3.4.8 经营体制的弊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的改进对策
    4.1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的改进
        4.1.1 国外医药公司发展经验的借鉴
        4.1.2 国内医药公司发展经验的借鉴
    4.2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的内部发展策略
        4.2.1 建立符合和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发展的营销机制
        4.2.2 完善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管理的内部机制
    4.3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的外部应对策略
        4.3.1 采用商业化的营销方式来适应外部市场
        4.3.2 改善医药公司运营的体制环境
    4.4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对策改进实施的保障策略
        4.4.1 组织保障
        4.4.2 制度保障
        4.4.3 团队保障
        4.4.4 文化保障
        4.4.5 信息保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3)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 ——以湖南隆回小沙江金银花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文献述评
    1.4 案例选择与调查过程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2 特色农业的内涵与发展模式
    2.3 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2.4 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的三维分析框架:制度—技术—市场
3 制度创新:特色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3.1 制度的分类与功能
    3.2 正式制度对特色农业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
    3.3 非正式制度对特色农业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技术进步:特色农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4.1 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
    4.2 特色农业技术进步的两个个案
    4.3 特色农业技术进步的本质及其经济特征
    4.4 技术进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表现及路径
    4.5 本章小结
5 市场改革:特色农业发展的无形推手
    5.1 市场改革的经济学理论论述
    5.2 农村市场的改革实践
    5.3 市场改革过程中特色农业发展的起伏
    5.4 市场改革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
    5.5 本章小结
6 特色农业发展的三维机制
    6.1 特色农业发展中制度、技术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6.2 特色农业发展的三维机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7.3 创新与不足
    7.4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引言
    1.1 本课题研究相关概念
        1.1.1 领域语言
        1.1.2 商务语言和商务汉语
        1.1.3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
    1.2 本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词语使用情况
    2.1 专门词语使用情况
        2.1.1 术语使用情况
        2.1.2 行业语使用情况
    2.2 专名词语使用情况
    2.3 常用词语
        2.3.1 表示变化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2.3.2 表示时间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2.3.3 表示数量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2.3.4 表示其他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2.4 高频词语实例验证
第3章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篇特征研究
    3.1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的语篇类型
    3.2 商品市场行情语篇的结构特征
        3.2.1 一种商品或一类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篇章结构特征
        3.2.2 同一类别不同种类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篇章结构特征
        3.2.3 几类不同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篇章结构特征
第4章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句子使用情况
    4.1 比较句使用情况
    4.2 常用复句类型
        4.2.1 因果关系复句使用情况
        4.2.2 转折关系复句使用情况
第5章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启示
    5.1 词语使用情况研究结论
    5.2 语篇特征研究结论
    5.3 句子使用情况研究结论
    5.4 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5)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动因
        1.1 学术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现实基础与学理基础
    2 文献回顾
        2.1 对传统农业理论的回顾
        2.2 对多功能农业相关理论的回顾
        2.3 对社会和农村社会发展理论的回顾
        2.4 文献评价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对研究框架的具体说明
        3.3 核心概念
        3.4 人文主义研究视角
        3.5 使用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4.1 研究的创新点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的多功能性
    1 农业具有人文功能
        1.1 农业的生命保障功能
        1.2 农业的文化孕育与传承功能
    2 农业具有生态功能
        2.1 农业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2.2 农业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3 农业具有经济功能
        3.1 农业的产业基础功能
        3.2 农业为国家提供财源的功能
        3.3 农业的提供能源功能
        3.4 农业的创汇功能
    4 农业具有社会功能
        4.1 农业的容纳社会剩余劳力功能
        4.2 农业的保障社会稳定功能
    5 农业功能显现过程
        5.1 农业功能在不同社会形态的显现
        5.2 农业功能的显现是潜功能向显功能的演变过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农业兴起之因与经营体系的确立
    1 社会系统的结构要素变迁过程
        1.1 社会形态划分举例
        1.2 社会形态划分模型的借用
    2 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进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2.1 社会生产模式变化促使农业转变经营模式
        2.2 农业地位小部门化迫使农业扩大基础地位内涵
        2.3 农业多功能化经营是对社会经济要素转型的积极回应
    3 社会主流思想演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3.1 人类社会的三种主流思想
        3.2 人本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的确立
        3.3 人本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3.4 人本主义思想推动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4 社会意志进步要求多功能农业兴起
        4.1 现时代市民的生活追求需要农业进行多功能化经营
        4.2 现时代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4.3 工业社会的人类高层需求呼唤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5 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的确立
        5.1 有限功能农业的缺陷
        5.2 多功能农业对有限功能农业的超越
        5.3 当代社会的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功能农业的特质
    1 多功能农业的自然特点
        1.1 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1.2 生产经营的地域性
        1.3 社会圈与自然生物圈的融合性
    2 多功能农业的人文特点
        2.1 人类强干预性
        2.2 维护与创造地域文化
        2.3 人文关怀性
        2.4 借用文化活动形式发展农业
    3 多功能农业的生产特点
        3.1 经营模式的开放性
        3.2 经营主体的高素质性
        3.3 标准化生产
        3.4 效率空间的扩展性
        3.5 经营效益的复合性
        3.6 经营类型的矛盾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实物商品经营类——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
    1 有机农业
        1.1 有机农业的涵义与发展有机农业的理论根源
        1.2 有机农业经营状况及经营结构
        1.3 有机农业的功能表现
        1.4 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2 生态农业
        2.1 生态农业的概念
        2.2 生态农业的生态学基础
        2.3 生态农业经营特点、现状与结构
        2.4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2.5 生态农业的功能表现
    3. 能源农业
        3.1 能源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3.2 能源农业的经营特点
        3.3 能源农业的经营结构
        3.4 能源农业的功能表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服务商品经营类型—旅游农业、文化农业
    1 旅游农业
        1.1 旅游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1.2 旅游农业的经营特点
        1.3 旅游农业经营结构
        1.4 旅游农业的功能表现
    2 文化农业
        2.1 文化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2.2 文化农业经营类型
        2.3 文化农业的经营特点
        2.4 各种文化农业经营形式成因
        2.5 文化农业的功能表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综合经营类型——都市农业
    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1.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
        1.2 都市农业的定义
    2 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根源
        2.1 城市生态恶化是都市农业产生与发展的生态致因
        2.2 现代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追求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精神致因
        2.3 保障食物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生理致因
        2.4 农民富裕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经济致因
    3 都市农业经营特点
        3.1 都市农业具有区位优势
        3.2 都市农业是高投入的集约化农业
        3.3 都市农业具有特殊的经济结构
        3.4 都市农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4 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4.1 都市农业分类
        4.2 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5 都市农业的功能表现
        5.1 具有满足市民食物需求的功能
        5.2 具有促进城郊第三产业发展的功能
        5.3 具有提高经营者收入的功能
        5.4 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5.5 具有服务都市的综合性社会功能
        5.6 具有向市民传播农业文化的功能
        5.7 具有强身健体功能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多功能农业的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消解多功能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1.2 适应工业社会对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1.3 提高多功能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
        1.4 对多功能农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需要
    2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1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2.2 多功能农业的多级评价指标
        2.3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标准值及权重确定
        2.4 多功能农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表
    3 多功能农业评价方法
        3.1 立项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3.2 经营者自我评价与管理者评价相结合
        3.3 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3.4 单指标评价与指标体系评价相结合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机制
    1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的内在冲突
        1.1 农业经营者的转成和经营行为
        1.2 农业管理者的转成和管理行为
        1.3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冲突
    2 两种多功能农业的转成与发展路径
        2.1 市场自为型路径
        2.2 政府计划型路径
        2.3 两种路径的差异与效能缺陷
    3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机制
        3.1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涵义
        3.2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过程
        3.3 经营者—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的运行
        3.4 利用经营者—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发展多功能农业问题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效能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变量分析模式
        1.1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手段变量
        1.2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效率变量
        1.3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商品化变量
        1.4 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营形式变量
        1.5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量
    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效能
        2.1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2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多功能农业的生产商品化效能显着
        2.4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经济转变经营形式
        2.5 多功能农业具有推动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效能
    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性
        3.1 具有内涵发展的特征
        3.2 具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可靠性强的特征
        3.3 具有提高农业比较利益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效能
    1 农村社会发展的变量分析模式
        1.1 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民进步分析变量
        1.2 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分析变量
        1.3 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分析变量
    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效能
        2.1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民群体进步的效能
        2.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的效能
        2.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的效能
    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
        3.1 具有内涵发展的特征
        3.2 具有综合发展的特征
        3.3 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3.4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和对策
    1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
        1.1 保证国民食物安全
        1.2 为中国成功工业化提供保障
        1.3 维护中国社会稳定
        1.4 改善生态环境
        1.5 保护中国农业文化
        1.6 推动新农村建设
    2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对策
        2.1 用农业多功能性观念重新定位农业
        2.2 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国家计划调节的关系
        2.3 实施多功能农业与传统农业协调发展策略
        2.4 加速农户生产的劳动分工和经营模式转变
        2.5 创造农民学用科技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
        2.6 培养农村经济能人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结语
    1 研究的基本结论
        1.1 多功能农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1.2 多功能农业是与有限功能农业存在重大区别的新型产业
        1.3 发展多功能农业应该走规范化发展道路
        1.4 多功能农业是一种具有强大发展效能的新型产业
        1.5 各国应确立本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和策略
    2 推动多功能农业研究的建议
        2.1 建构大型理论和扩展研究领域
        2.2 加强中国多功能农业问题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4-2007)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6)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物经济初露端倪
        1.1.2 文献检索分析
    1.2 研究意义
        1.2.1 从理论角度上
        1.2.2 从实践角度上
    1.3 理论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分析框架
    1.6 预期目标
第二章 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分析
    2.1 生物医药产业概述
    2.2 生物医药产业基本特点
    2.3 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性特点
        2.3.1 行业进入壁垒高
        2.3.2 明显的外溢惑溢出效应
        2.3.3 外部成本大
        2.3.4 信息不对称
        2.3.5 不确定性
    2.4 其它特点
    2.5 小结
第三章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构建
    3.1 产业链、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概念
    3.2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构成
    3.3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特点
        3.3.1 产业链化的周期长
        3.3.2 关联度高
        3.3.3 分工细化
    3.4 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价值系统分析
    3.5 影响产业价值链发展的一些因素
    3.6 小结
第四章 生物医药产业链市场结构分析
    4.1 市场集中度
    4.2 产品差别化
    4.3 进入壁垒
        4.3.1 规模经济壁垒
        4.3.2 产品差异化
        4.3.3 技术壁垒
        4.3.4 成本壁垒
        4.3.5 政策性壁垒
        4.3.6 专利壁垒
    4.4 产业集中度对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5.1 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概况
    5.2 生物医药产品的专利保护情况
    5.3 专利制度分析
    5.4 专利的福利经济分析
    5.5 知识产权保护
    5.6 小结
第六章 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6.1 产业结构发展倾向
        6.1.1 合并
        6.1.2 购置
        6.1.3 战略联盟
    6.2 基于经济理论的透视—并购
        6.2.1 协同效应理论
        6.2.2 交易成本理论
        6.2.3 企业低成本扩张、低风险扩张理论
    6.3 基于经济理论的透视—战略联盟
        6.3.1 资源理论
        6.3.2 纵向一体化理论
        6.3.3 博弈论解释
    6.4 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特征
        6.4.1 融合化
        6.4.2 知识化
        6.4.3 全球化
        6.4.4 生态化(或绿色化)
    6.5 小结
第七章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分析
    7.1 竞争力概念综述
    7.2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7.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竞争理论
        7.2.2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解释
    7.3 生物医药产业链五力分析
    7.4 钻石体系
    7.5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分析
    7.6 小结
第八章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分析
    8.1 产业的整合概念
    8.2 产业的整合形态
    8.3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分析
    8.4 政府的作用
    8.5 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有效整合的最佳发展模式--产业集群
        8.5.1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演化过程
        8.5.2 产业集群的功能和特点
        8.5.3 产业集群是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的理想场所
        8.5.4 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8.6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8.7 小结
第九章 结论--战略性选择、启示和探讨性建议
    9.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发展生物经济的战略性选择
    9.2 管理启示
    9.3 探讨性的建议
    9.4 结语
参考资料
附录
致谢

(7)石药集团中润公司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中润公司的基本情况
        1-1-2 中润公司面临的战略问题
        1-1-3 选题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2-2 本文的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点
        1-3-1 本文的应用价值
        1-3-2 本文的推广价值
        1-3-3 本文的理论价值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2-1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2-1-1 市场营销学起源
        2-1-2 市场营销学第一次大发展
        2-1-3 市场营销学第二次大发展
        2-1-4 市场营销学第三次大发展
    §2-2 营销战略的发展
        2-2-1 营销战略的早期讨论
        2-2-2 20 世纪50 年代营销预算与执行
        2-2-3 20 世纪60 年代营销长期计划
        2-2-4 20 世纪70 年代市场选择与业务组合
        2-2-5 20 世纪80 年代营销战略的普遍兴起
        2-2-6 20 世纪90 年代营销战略的泛化
        2-2-7 营销战略发展新趋势
    §2-3 原料药企业营销战略综述
        2-3-1 创新
        2-3-2 整合与并购
        2-3-3 国际规范化管理
        2-3-4 多元化经营
        2-3-5 产业集中
        2-3-6 搞好产品定位
        2-3-7 树立品牌意识
        2-3-8 仿制药
        2-3-9 增强环保意识以应付贸易壁垒
        2-3-10 战略联盟
第三章 原料药产业现状
    §3-1 世界原料药市场
        3-1-1 世界原料药市场特点
        3-1-2 世界原料药市场格局
    §3-2 中国原料药市场
        3-2-1 中国原料药市场特点
        3-2-2 中国原料药市场格局
    §3-3 原料药产业的市场特点
        3-3-1 原料药的商品属性决定了竞争的手段
        3-3-2 原料药价格不断下降是发展趋势
        3-3-3 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竞争重点不同
        3-3-4 工艺技术水平是原料药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 石药集团中润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4-1 石药集团中润公司概况
        4-1-1 公司主要产品的技术改进情况
        4-1-2 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要生产线
        4-1-3 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占有率
    §4-2 中润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2-1 宏观环境分析
        4-2-2 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
        4-2-3 产业价值链分析
        4-2-4 产业内战略集团分析
        4-2-5 产业组织结构特征分析
    §4-3 中润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3-1 中润公司7-ACA营销现状
        4-3-2 中润公司青霉素工业盐营销现状
    §4-4 SWOT分析
        4-4-1 内部优势(Strength)
        4-4-2 内部劣势(Weakness)
        4-4-3 外部机会(Opportunity)
        4-4-4 外部威胁(Threat)
        4-4-5 中润公司SWOT分析矩阵
第五章 中润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5-1 市场定位
        5-1-1 3 法则原理
        5-1-2 中润应该怎样做
    §5-2 产品组合策略
        5-2-1 波士顿的BCG法
        5-2-2 中润公司现有产品分析
        5-2-3 原料药企业开发新产品应注意的问题
        5-2-4 中润应该怎样做
    §5-3 国际化营销战略
        5-3-1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
        5-3-2 合同生产与研发外包
        5-3-3 优化销售流程
    §5-4 价格策略
        5-4-1 价格策略对原料药企业的重要性
        5-4-2 中润目前的价格策略
        5-4-3 中润应采取的价格策略及长期效益评估
第六章 对原料药企业的启示
    §6-1 原料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6-2 原料药产业作为国际性产业的发展一般规律性研究
        6-2-1 价格波动的规律
        6-2-2 格局变化的规律
        6-2-3 原料药生产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6-3 原料药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6-3-1 技术改造和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6-3-2 延长产业价值链
        6-3-3 提高服务质量
        6-3-4 规范化、集约化、集群化
        6-3-5 抢占非专利药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8)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1. 研究的缘起:现实提出了城市广场是什么的问题
    2. 研究状况
    3. 主要概念
    4. 主要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5. 研究目的
一、西方广场文化源流
    1. 古代希腊的广场
    2. 古代罗马的广场
    3. 中世纪的广场
    4.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广场
    5. 20世纪西方的城市广场建设
二、中国传统广场的历史演变
    1. 原始广场的诞生
    2. 坛庙广场
    3. 殿堂广场
    4. 寺庙广场
    5. 娱乐广场
    6. 市场性广场
    7. 阅武场广场
    8. 中国传统广场的人文内涵
        (1) 广场发展的影响因素
        (2) 古代广场的主要形制
        (3) 古代城市文化的矛盾
三、传统广场与新型广场的轮替
    1. 西方广场在殖民地城市中的出现
    2. 新式广场在国内城市中的扩散与建设
    3. 传统广场的延续与衰落
        (1) 礼制性广场
        (2) 寺庙广场
        (3) 娱乐性广场
    4. 新式广场的社会人文内涵及其反映的城市文化矛盾
        (1) 殖民地城市的广场空间布局是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
        (2) 促进社会变革的舞台
        (3) 广场轮替所体现的城市文化矛盾
四、当代城市广场的大发展与新探索
    1. 1978 年-1995年城市广场的平稳发展
    2. 1996 年后城市广场的大发展
    3. 当前城市广场建设的误区分析
        (1) 盲目求大
        (2) 布局安排的格式化
        (3) 对旧城空间结构的损害
        (4) 广场周围的建筑环境与设施的忽视
    4. 中国城市广场的探索与趋向
        (1) 乡土景观开始得到初步重视
        (2) 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开始得到体现与尊重
        (3) 传统广场布局形式的探索
        (4) 园林式广场或园林化广场的出现
    5. 当代城市广场的社会人文内涵
        (1) 广场发展既有历史补偿的性质,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反映与结果
        (2) 广场存在的误区是社会变迁阶段性复杂性及其矛盾运动与反映
        (3) 民众参与是解决广场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舞台
五、城市广场的文化解读:中西广场的比较
    1. 中西广场的共通
    2. 中西广场的差异
结语:建设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
    1. 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2. 历史与现实的和谐
    3. 经济与文化的和谐
    4. 百姓的参与与社会的和谐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9)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 ——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转轨经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 STRACT
目 录
导言
    一. 全球社团革命与我国行业协会的兴起
    二. 目前行业协会的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行业协会的视角
    四. 有关本文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
    五. 方法与结构
第一篇 行业协会的产生与外部机制
    第一章 行业协会为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
        一. 新制度经济学与交易成本概念
        二. 市场缺陷理论和企业行为外部性造成市场缺陷的假设
        三. 政府失灵理论和政府内部性造成政府失灵的假设
        四. 行业协会的产生-与商品经济伴生存在、与政府治理互补的理论解释
    第二章 行业协会的外部机制(一)与商品经济的伴生性
        第一节 欧洲历史上的行业协会
        一. 古代希腊的行会3{
        二. 中世纪欧洲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三. 近代西欧商会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行业协会
        一. 中国古代的行会
        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商会及同业公会组织的发展4l
    第三章 行业协会的外部机制(二)与政府经济治理的互补性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行业协会对城市经济的治理
        一. 西欧中世纪商人行会-应商品经济发展、弥补政府职能缺位的需要而生
        二. 商人行会对城市的经济治理
        三. 手工业行会对城市的经济治理
        第二节 德国、美国行业协会的经济治理
        一. 德国行业协会的经济治理
        二. 美国行业协会的经济治理
        三. 小结
第二篇 行业协会的存续与内部机制
    第四章 行协会的交易成本优势与交易成本劣势
        一. 行业协会是一种经济治理机制
        二. 行业协会是一种组织化的私序
        三. 行业协会交易成本优势及其功能原理
        四. 行业协会的交易成本劣势:反竞争
    第五章 行业协会的内部机制(一)第三方私人治理机制与重复博弈
        第一节 第三方私人治理机制:行业协会
        一. 市场交易中的一次性囚徒困境与重复博弈机制
        二. 多边惩罚策略与第三方私人治理机制:行业协会
        第二节 行业协会的作用机制:中立性附加博弈和策略性附加博弈
        一. 行业协会的中立性附加博弈模型
        二. 行业协会的策略性附加博弈模型
        第三节 行业协会克服“搭便车”的机制:关联博弈模型
    第六章 行业协会的内部机制(二)反竞争行为
        第一节 竞争与反竞争
        一. 竞争
        二. 反竞争
        三. 反竞争的两面性
        四. 反竞争是行业协会与生俱来的倾向
        第二节 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
        一. 行业协会反竞争行为的概念
        二. 行业协会与限制竞争行为
        三. 行业协会的限制竞争行为的类型
        第三节 行业协会反竞争行为实施的限制条件
        一. 市场与法律对行业协会反竞争的限制
        二. 行业协会本身限制其反竞争行为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三篇 中国转轨经济时期的行业协会
    第七章 中国转轨经济时期行业协会的外部机制
        一. 商品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催生中国行业协会
        二.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 转轨经济时期阻碍中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及解决思路
    第八章 中国转轨经济时期行业协会的内部机制
        一.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规则创制-以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为例
        二.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信息提供-以上海市通信行业协会为例
        三.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协调行动-以部分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为例
        四.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信誉生成-以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和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为例
        五. 转轨经济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以上海市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价“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诚信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 严重的失信行为是国际国内面临的共同经济背景
        二、 关于诚信问题的几个普遍的错误认识
        三、 我国缺乏对诚信经济思想这一经济问题的系统研究
    第二节 文献检索与本文创新
        一、 文献检索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论文结构
        一、 研究对象
        二、 论文结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古代诚信思想综述
    第一节 诸子百家的诚信思想
        一、 儒家“诚”的思想
        天道之诚
        本体之诚
        修养之诚
        二、 儒家“信”的思想
        三、 其他诸家的诚信思想
    第二节 宋明理学诚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 天道之诚
        二、 本体之诚
        三、 修养之诚
    第三节 诚信与仁义
        一、 明辨义利
        二、 正义明道
        三、 见利思义
    第四节 我国古代诚信思想的特点
第二章 我国商业道德的渊源
    第一节 商业道德的形成
    第二节 历史上的贬商思想
    第三节 古代诚信经济思想初探
第三章 我国古代政府对市场诚信经营的管理
    第一节 西周对市场的管理
        一、 严密的管理制度
        二、 丰富的管理内容
    第二节 唐朝对市场的管理
        一、 设置市场官吏,明确市官责任
        二、 严格质量监察,禁断非法交易
        三、 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容管理
    第三节 宋朝对市场的管理
        一、 严酷的法律
        二、 行滥的开禁
        三、 开禁的原因
第四章 晋商徽商诚信经营思想研究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商业道德观
    第二节 晋商的商业道德
        一、 珍惜信誉
        二、 晋商的义利观
    第三节 徽商的商业道德
        一、 讲求商业道德 争取广大顾客
        二、 宁可失利 不愿失义
        三、 注重质量 提高信誉
第五章 诚信、失信经济行为的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我国经济领域的失信现状
        一、 个人失信
        二、 企业失信
        三、 政府失信
        四、 中介机构的作假、贩假行为
    第二节 失信行为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 不对称信息与失信
        二、 不完全契约与失信
        三、 市场主体实力悬殊时
        四、 当企业陷于困境时
        五、 法律、法规不健全
        六、 产权制度的缺陷
        七、 从传统文化及社会制度方面分析
    第三节 失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一、 从信用的外部性分析
        二、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
        三、 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
        四、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
    第四节 失信行为的市场后果分析
        一、 市场交易秩序混乱
        二、 交易规则遭严重破坏
        三、 交易成本增加
        四、 恶化了投资环境
        五、 信用短缺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闲置
        六、 导致国内需求不足
        七、 导致企业竞争力和地方经济严重受损
        八、 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
    第一节 美、日征信业的介绍
        一、 美国的征信体系
        二、 日本的征信体系
    第二节 旧中国的征信机构
        一、 中国征信所的成立
        二、 联合征信所的兴起与发展
        三、 联合征信所的改制及失败
    第三节 我国征信工作发展的现状
        一、 企业征信
        二、 个人征信
    第四节 促进我国征信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关注低价品种 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市点评与2002年药市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顾客导向的乡镇连锁药店营销策略研究 ——以一心堂为例[D]. 高建欣. 云南财经大学, 2018(05)
  • [2]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营销对策研究[D]. 田朕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3)
  • [3]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 ——以湖南隆回小沙江金银花产业为例[D]. 任修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4]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特征研究[D]. 姜璘. 吉林大学, 2009(09)
  • [5]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 谷中原.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6]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研究[D]. 马彦. 复旦大学, 2007(07)
  • [7]石药集团中润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王欣.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8]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D]. 曹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03)
  • [9]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 ——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转轨经济的应用研究[D]. 孙丽军. 复旦大学, 2004(01)
  • [10]中国诚信经济思想研究[D]. 叶圣利. 复旦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关注低价品种,把握无限商机——2001年药品市场回顾与2002年药品市场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