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胚胎眼发育的实验观察

豚鼠胚胎眼发育的实验观察

一、豚鼠胚眼发育的实验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朱彦婷,王育良,张传伟[1](2020)在《时相调节对方对不同光环境下兔眼正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时相调节对方对常用光环境下兔眼轴的影响,探讨其对视网膜多巴胺(DA)及其D1受体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1月龄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自然光组、自然光食疗组、荧光灯对照组和荧光灯食疗组,每组6只。运用时相调节对方对食疗组进行干预12周,对照组兔常规饲养。实验开始后每隔2周对各组兔眼进行眼轴的测量。并于第12周时,采用HPLC测定视网膜DA及Western Blot测定D1受体的相对蛋白含量。结果:各组幼兔眼轴较实验前均有增长,且在实验第2周起,荧光灯组眼轴长度大于自然光组(P<0.05,P<0.01);时相调节对方干预后,在实验第6周时,自然光食疗组幼兔眼轴长度比自然光组短(P<0.05);荧光灯食疗组幼兔眼轴长度均小于荧光灯组,并在第2、4、8、10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DA含量在时相调节对方干预后,食疗组较对照组均有增加(P<0.05,P<0.01),且D1受体蛋白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与自然光组比较,自然光食疗组显着减少(P<0.01)。结论:时相调节对方能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发挥屈光保护作用,有效的抑制幼兔眼轴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跟抑制视网膜D1受体的水平,提高视网膜DA的表达有关。

万琦[2](2018)在《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发育影响及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三部分进行分述,第一部分对“阴阳日钟调节法”的理论源流进行溯源回顾,将《黄帝内经》中有关“天人相应”思维的篇章进行归纳整理。第二部分为实验一,探讨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发育的影响,以血清多巴胺、视网膜多巴胺及生物钟基因Cry表达作为指标,探讨影响机制及中药干预机制。第三部分为实验二,探讨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视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下面对两部分实验内容分述:实验一目的:探讨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球发育影响及中药干预机制。方法:实验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5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自然光组、全光谱组及全光谱中药组。自然光组置于南面窗旁约1米,全光谱组及全光谱中药组放置在石英卤素灯架前约60cm处,确保实验期间无其他干扰光源,人工光源组以定时器设定每日06:00开始照明,23:59关闭照明。中药组予以“日钟阳方”每日10:00灌胃,予以“日钟阴方”每日22:00灌胃。实验共进行12周。分别于实验第4周、8周及12周测量眼轴长度,并同期采集各组兔视网膜,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样本Cry1及Cry2蛋白相对含量,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Cry1 mRNA及Cry2 mRNA表达,于实验第4周及12周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血清样本多巴胺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各视网膜样本多巴胺含量。结果:眼轴:实验第4周、8周时,全光谱组兔眼轴比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眼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2周时,全光谱组比其他两组眼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多巴胺:实验第4周、12周,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高于全光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多巴胺:实验第4周、12周,全光谱组含量较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减少,与自然光组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0),与全光谱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y1蛋白相对定量:实验第4周、8周及12周,全光谱组兔视网膜Cry1蛋白表达较自然光组及中药组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y2蛋白相对定量:实验第4周及12周,全光谱组视网膜Cry2蛋白表达低于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差异均有极显着意义(P<0.000);实验第8周,全光谱组视网膜Cry2蛋白表达高于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y1 mRNA表达:实验第4周、8周及12周时,全光谱组视网膜Cry1 mRNA表达低于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差异均有极显着性(P<0.000)。Cry2 mRNA表达:实验第4周、8周及12周,全光谱组视网膜Cry2 mRNA表达低于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兔眼轴加快向近视化发育,这可能与降低视网膜多巴胺水平有关。2.延时照射能造成兔视网膜生物钟转录调节因子Cry表达紊乱。3.中药对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造成的近视化加快有一定抑制作用,与其能促进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有关。4.“日钟阴阳方”对Cry紊乱有一定调整作用。实验二目的:探讨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下兔视蛋白表达的差异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中药干预的作用。方法:实验选取4周龄新西兰白兔54只,随机分为自然组、全光谱组及全光谱中药组,实验光环境设置及中药给予方法于实验一相同。实验共进行12周。分别于实验第4周及12周采集各组兔视网膜,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样本长波敏感视蛋白(L-opsin)、绿敏视蛋白(M-opsin)及短波敏感视蛋白(S-opsin)相对含量,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三种视蛋白mRNA表达。于实验第4周、8周及12周采取兔视网膜行电镜检查。结果:视蛋白及mRNA表达:实验第4周及12周,全光谱组L-opsin及M-opsin表达低于自然光组及全光谱中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第4周全光谱组S-opsin表达高于自然光组,低于全光谱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4周及12周,全光谱组三种视蛋白mRNA表达均低于其他两组,除第12周时与全光谱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实验第4周时,三组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实验第8周时,全光谱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朝光感受器面微绒毛减少,胞浆内见较大的脂滴,部分内节椭圆体内线粒体数量减少,光感受器细胞间偶见大的空泡,全光谱中药组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结构正常,偶见膜盘内空泡,部分内节椭圆体内线粒体排列疏松,数量减少。实验第12周时,全光谱组视网膜各层结构不清,仅见个别残留的光感受器外节膜盘和最外层的巩膜结构,全光谱中药组外节膜盘结构疏松,内节椭圆体内线粒体数量减少。结论:1.全光谱卤素灯下生长的新西兰白兔早期L-opsin及M-opsin表达低于自然光下生长的白兔,S-opsin表达则是前者高于后者,后期全光谱卤素灯下生长的兔三种视蛋白均显着低于自然光下生长的兔。2.短期内全光谱卤素灯照射对视网膜超微结构无明显损害,但长期照射表现出对视网膜结构的损害。3.“日钟阴阳方”对全光谱卤素灯环境下生长的兔三种视蛋白均有一定的上调表达作用,对长期延时照射造成的视网膜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

王磊,王常禄,许益镌,曾玲[3](2016)在《臭虫的再猖獗、生物学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由于DDT等现代杀虫剂的问世,臭虫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声匿迹,但近10多年来臭虫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出现。本文对其再猖獗原因、生物学和行为、饲养、抗药性、监测与防治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国人的重视,对今后臭虫的监测和防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近15年有关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和热带臭虫C.hemipterus(F.)的研究文献。臭虫再猖獗被认为是因为它对目前使用的杀虫剂例如拟除虫菊酯类等产生抗性以及频繁的地区及国际交往等因素造成的。简单、经济和大规模臭虫种群饲养方法——人工膜饲喂法的研发为我们开展臭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控制和根除臭虫目前仍较困难,采用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包括臭虫知识宣传、主动监测、非化学防治方法(例如:经常洗涤床上用品、蒸汽熏蒸、热处理、使用床垫罩、在家具腿下放置臭虫拦截装置)、有选择使用杀虫剂以及定期监测及反复防治等措施,可达到很好的防控效果。在我国部分地区,臭虫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工人宿舍和火车车厢是常见的臭虫为害环境。有必要对我国臭虫发生现状及其抗药性进行调查与监测。还应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研制出我国适用的、有效的监测工具和防治方法,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标准。同时积极开展臭虫科普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止臭虫再猖獗和扩散。

李沁[4](2016)在《广西河池地区四个民族中小学生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和屈光不正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研究广西河池地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毛南族、仫佬族、壮族、汉族中小学生角膜生物学相关参数(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与屈光度的特征,比较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和角膜生物学相关参数对屈光度的可能影响。并结合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量表,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视觉健康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为欠发达多民族地区青少年开展视力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西河池地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从每个县的小学、初中、高中各随机抽取一所学校,分别从抽中的每所学校抽取2个班,将抽中的班级所有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一共抽取6所学校的6-18岁学生522人(1044眼),进行双眼裂隙灯显微镜、直接眼底镜、眼位检查排除严重的眼部疾患后,检查其裸眼远视力、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率、双眼屈光度等;2、总体样本按性别可分为男学生组、女学生组;按民族可以分为毛南族组、仫佬族组、壮族组、汉族组;按年龄段分为6-9岁组、10-12岁组、13-15岁组、16-18岁组。3、应用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量表,对被检查者进行视觉行为习惯的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双亲近视史、持续用眼时间、不良用眼行为、视近姿势和习惯等情况;4、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非参数值;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双侧检验。结果:1、共调查6-18岁在校中小学生522人(1044眼)。其中男学生218人(436眼),女学生304人(608眼)。6-9岁108人(216眼),10-12岁89人(178眼),13-15岁108人(216眼),16-18岁217人(434眼)。毛南族中小学生142人(284眼),仫佬族中小学生145人(290眼),壮族中小学生130人(260眼),汉族中小学生105人(210眼)。2、裸眼远视力:(1)不同性别组裸眼远视力比较,右眼和左眼裸眼远视力在男学生组与女学生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学生组的右眼和左眼裸眼远视力均较女学生组好;(2)不同民族组裸眼远视力比较,左眼裸眼远视力在各民族组间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眼裸眼远视力在各民族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南族组的右眼裸眼远视力优于壮族组,右眼裸眼远视力毛南族组>仫佬族组>汉族组>壮族组;(3)不同年龄组裸眼远视力比较,右眼和左眼裸眼远视力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和左眼裸眼远视力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3、角膜中央厚度:(1)所有样本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右眼为0.520±0.033mm;左眼为0.521±0.031mm;(2)不同性别组角膜中央厚度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厚度在男学生组与女学生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学生组的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厚度值均较女学生组大;(3)不同民族组角膜中央厚度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厚度在各民族组间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角膜中央厚度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中央厚度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右眼和左眼的角膜中央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无可检测出的明显变化;4、角膜曲率:(1)不同性别组角膜曲率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曲率在男学生组与女学生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学生组的右眼和左眼角膜曲率值均较女学生组小;(2)不同民族组角膜曲率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曲率在各民族组间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角膜曲率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曲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右眼和左眼的角膜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无可检测出的明显变化;5、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1)不同性别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在男学生组与女学生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民族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在不同民族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6、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1)不同性别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在男学生组与女学生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民族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在不同民族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值比较,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和左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7、六角形细胞比例:(1)不同性别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右眼和左眼六角形细胞比例在男学生组与女学生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学生组的右眼和左眼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女学生组大;(2)不同民族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右眼和左眼六角形细胞比例在各民族组间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右眼和左眼六角形细胞比例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和左眼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8、屈光度:(1)检出屈光不正者272名占受检人数的52.1%,其中近视235人(45%),单眼近视者204人(39.1%),双眼近视者31人(5.9%),轻度近视者154人(29.5%),中度近视者75人(14.4%),重度近视6人(1.2%)。远视者23人(4.4%);散光者37人(7.1%)。(2)本次调查男女间近视、远视、散光分布构成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民族间近视检出率比较:壮族学生近视检出率较毛南族及仫佬族学生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毛南族组与仫佬族组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南族/仫佬族与汉族间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屈光不正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近视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远视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散光度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其总体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本次调查显示不同性别组中小学生比较:男学生组的双眼裸眼远视力优于女学生组,双眼角膜中央厚度大于女生组,双眼角膜曲率值小于女生组,双眼六角形细胞比例大于女生组。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在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间近视、远视、散光分布构成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次调查显示不同民族组中小学生比较:右眼裸眼远视力毛南族组>仫佬族组>汉族组>壮族组;毛南族、仫佬族、壮族、汉族四个民族间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等参数比较均无差别;壮族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高于其他民族,毛南族和仫佬族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低于汉族学生。3、广西河池地区毛南族、仫佬族、壮族和汉族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裸眼远视力呈下降趋势,近视发病率逐渐增加。4、本次河池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较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患病率低,但较相近地区1988年的近视检出率报道明显增高。5、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较前升高可能与个性特征及不良用眼习惯有关,需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关于近视相关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干预、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

王芳[5](2015)在《唾液酸乳糖的摄入对仔猪脑发育、认知功能、视觉发育及唾液酸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神经系统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脑和脊髓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要部分。婴儿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两年内,此时是神经元细胞功能完善、突触生长和轴突髓鞘化的最重要时期。视网膜为大脑的延伸部分,是视觉信息形成的核心部位。虽然由遗传因素主导的视觉功能在婴儿出生时已经基本形成,但出生后在周围环境、营养和视觉习惯的调控下仍可以对视觉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塑造,因此视觉系统的发育是由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婴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大量而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在这一时期,婴儿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是母乳。母乳是婴幼儿发育早期最佳的营养来源,因为它可以提供婴儿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所有营养。此外,母乳同时也富含一些其它营养成分,可能会给婴儿提供超越传统营养的好处。母乳中富含丰富的低聚糖,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由中性及酸性低聚糖构成。酸性低聚糖,如唾液酸乳糖(Sialyllactose,SL),含有唾液酸(Sialic acid,Sia)残基;中性低聚糖,包括半乳低聚糖和低聚果糖。母乳中73.8%的唾液酸是以低聚糖结合的形式存在的,其中最主要的唾液酸化的低聚糖是3’-SL和6’-SL。6’-SL的浓度在初乳中最高(250-1300 mg/L),此后逐渐降低,然而,3’-SL的浓度则相对稳定(76-300mg/L)。SL被认为在新生儿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在抵抗病原体,促进肠道成熟,免疫功能及认知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唾液酸乳糖可在肠道内被分解,从而提供神经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唾液酸。唾液酸(Sialic acid,Sia)是一类带羧基的九碳糖化合物酰基衍生物的通称。1957年,Blix等用弱酸水解方法,从唾液腺黏蛋白中分离出了与Bia’s试剂反应呈紫色的物质,因此命名其为唾液酸。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 50多种唾液酸。唾液酸一般位于糖蛋白和糖脂等大分子的末端,是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唾液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比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识别;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关,参与免疫反应,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易化记忆的形成,提高学习能力。在大脑内,唾液酸主要存在于神经节苷脂上。神经节苷脂是最复杂的鞘糖脂,以大脑灰质中含量最高。神经节苷脂在大脑的生物学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突触的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的神经活动的重要机制。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是一类线性、均一的,由多聚α2,8连接唾液酸的碳水化合物,它主要通过典型的N-糖苷键附着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上。多聚唾液酸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黏附性来调节神经细胞发育、神经导向以及突触连接的形成,从而在神经发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存在于少数几种糖蛋白(例如:神经细胞粘附分子、鱼子糖蛋白等)中的唾液酸同聚物。基于这些潜在的好处,我们推测唾液酸乳糖和唾液酸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是促进婴幼儿早期脑发育、视觉发育,并能提高其认知功能的非常重要关键营养素。第一部分:唾液酸乳糖摄入对新生仔猪神经发育和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本课题以新生仔猪为动物模型,通过唾液酸乳糖的饮食干预,进行八臂迷宫行为学训练及测试,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水平,并对其脑部相关脑区进行唾液酸表达水平和相关脑发育通路的分析,探索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脑发育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将28只3日龄的雄性仔猪随机分配到唾液酸乳糖处理组(n=14)和对照组(n=14),并连续35天在其饮食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唾液酸乳糖,其中唾液酸的摄入量为250mg/Kg/d(唾液酸乳糖组)和40mg/Kg/d(对照组)。23-36日龄之间进行八臂迷宫行为学训练及测试,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水平,在39日龄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取其脑部相关脑区进行唾液酸表达水平的分析,并采用PCR-array技术对海马区相关脑发育通路(包括突触可塑性通路的64个基因、神经营养因子通路的55个基因、GABA和谷氨酸盐神经递质通路的20个基因、神经形成通路的64个基因和与唾液酸代谢相关的29个基因)进行分析,通过qRCR、Western blot、ELISA等实验手段对受影响基因研究其转录、翻译及对下游基因的激活情况,探索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脑发育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从而推测唾液酸乳糖影响仔猪脑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膳食中添加唾液酸乳糖(1)对仔猪体重和脑重的增加无显着影响。(2)对仔猪血浆中应激激素Cortisol和ACTH的浓度无显着影响;(3)对仔猪血浆和血红细胞中唾液酸Neu5Ac和Neu5Gc的含量无显着影响;(4)对仔猪海马和前额叶中与神经节苷脂结合及与糖蛋白结合的唾液酸表达有显着影响;(5)减少了仔猪在八臂迷宫训练与测试中的犯错次数并提高了仔猪的学习速度,同时促进了仔猪5-min短时程记忆,以及40-min、3h、16h和48h的长时程记忆的形成;(6)影响了仔猪海马中37个与脑发育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其中有16个基因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相差倍数>1.1,包括,GABA和谷氨酸盐神经递质通路的4个基因,唾液酸代谢相关的4个基因,神经营养因子通路的2个基因,神经形成通路的5个基因和突触可塑性的1个基因。另外还有21个相差倍数>1.1但显着性差异不明显的基因(0.05<P<0.1),其中包括,突触可塑性的3个基因,唾液酸代谢相关的4个基因,神经营养因子通路的6个基因和神经形成通路的8个基因;(7)显着提高了海马中NTF-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激活了NFT-3的受体TrkB和TrkC的表达,从而募集下游效应因子并促进下游CREB的磷酸化,提高了仔猪的认知能力。结论:膳食中添加唾液酸乳糖对仔猪体重和脑重、应激激素浓度以及血浆和血红细胞中唾液酸的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是可以显着提高仔猪海马和前额叶中的唾液酸表达水平、仔猪的学习速度和仔猪短时程记忆及长时程记忆的形成。可以影响仔猪海马中多个与脑发育相关的基因的上调,并显着提高了海马中NTF-3的蛋白表达水平,激活了 NFT-3的受体TrkB和TrkC的表达,从而促进下游因子CREB的磷酸化,提高了仔猪的认知能力。进一步说明了唾液酸乳糖是能够促进脑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关键营养素。第二部分:唾液酸乳糖摄入对新生仔视网膜发育和唾液酸表达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新生仔猪为动物模型,通过唾液酸乳糖的饮食干预,研究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发育和视网膜中唾液酸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8只3日龄的雄性仔猪随机分配到唾液酸乳糖处理组(n=14)和对照组(n=14),并连续35天在其饮食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唾液酸乳糖,其中唾液酸的摄入量为250mg/Kg/d(唾液酸乳糖组)和40mg/Kg/d(对照组),通过连续35天在其饮食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唾液酸乳糖,观察唾液酸乳糖对其生理发育的影响,在39日龄时对其实施安乐死,取其视网膜和视神经节分析唾液酸表达水平、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差异和多聚唾液酸的表达、合成及代谢的相关机制,研究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觉发育和唾液酸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膳食中唾液酸乳糖的添加对仔猪视网膜的厚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显着提高了视网膜中唾液酸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仔猪视网膜中polySia-NCAM这个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的的糖蛋白的表达以及相关基因ST8SiaⅡ、ST8SiaⅢ、ST8SiaⅣ、NCAM和Neuropilin-2的mRNA表达,但组间不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所采用的是营养素干预,而不是药物干预,所以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相关机制,但是对视网膜的发育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对视网膜中PolySia-NCAM与GFAP、PolySia-NCAM与NeuN进行双标记共染后发现,PolySia-NCAM的表达贯穿于视网膜各层细胞中,但主要以GCL、IPL层为主,这与先前的报道是一致的。结论:膳食中唾液酸乳糖的添加对仔猪视网膜的厚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显着提高了视网膜中唾液酸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仔猪视网膜中polySia-NCAM这个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的的糖蛋白的表达以及相关基因ST8SiaⅡ、ST8SiaⅢ、ST8SiaⅣ、NCAM 和 Neuropilin-2 的 mRNA 表达。PolySia-NCAM的表达贯穿于视网膜各层细胞中,但主要以GCL、IPL层为主,这与先前的报道是一致的。

姜玉莹[6](2013)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复光颗粒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联合中药复光颗粒对白兔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治疗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复光颗粒对TON可能的保护机制,为临床治疗TON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建立了轻、中、重不同程度的钳夹伤白兔视神经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后不同时间视神经视网膜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应用蚊式血管钳可制作白兔不同程度的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模型重复性好,致伤程度稳定,可用于临床研究。轻度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损伤后病理形态改变不显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RGC)数量变化不明显,视神经结构和功能可大部分自行修复。中度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形态改变明显,损伤时间越长,病理变化越明显。重度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理形态不可逆性改变,正常结构几乎完全消失,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丧失。证明白兔中度损伤视神经模型可以作为TON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的良好的动物模型。在确定致伤程度稳定、重复性好的白兔TON中度钳夹伤模型后,建立正常对照组、损伤组、CNTF治疗组、复光颗粒治疗组、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治疗组。通过实验观察中度视神经钳夹伤白兔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视神经损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RGC和神经纤维数目不断减少,出现RGC肿胀,核固缩、染色加深,染色质边聚、空化、变性,细胞核碎裂等细胞凋亡现象。视神经纤维水肿,胶质细胞肿胀,神经纤维断裂、结构模糊,坏死灶增多、扩大,各层神经组织明显变薄、萎缩。视神经损伤超微结构改变主要包括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线粒体肿胀、嵴变宽甚至空泡化,微丝和微管数目减少、结构异常,轴突数目减少,RGC细胞凋亡等结构的改变,损伤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视神经损伤后闪光刺激诱发电位变化包括P1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传导能力减弱。损伤后视神经生物力学改变包括抗拉伸承载能力减弱,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明显小于正常神经。CNTF和复光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RGC和神经纤维的凋亡时间和数量,促进RGC和神经纤维的再生,阻止轴突的变性坏死,从而阻断RGC的死亡,保护视神经超微结构,为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和载体,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缩短视神经P1波的潜伏期,增加振幅,增强传导能力,增强视神经抗拉伸承载能力,促进视神经的修复,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应用效果更佳。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从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学及生物力学多角度观察兔视神经损伤模型的视神经及视网膜的改变。2、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钳夹伤兔视神经损伤模型,根据病理形态学变化筛选出可作为TON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的有效动物模型。3、采用纵向拉伸实验,分别获取正常对照组、损伤组、CNTF治疗组、复光颗粒治疗组、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治疗组兔视神经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限度载荷、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等,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视神经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定量分析。4、从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学及生物力学角度分别观察CNTF、复光颗粒以及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对兔视神经损伤的修复程度,结果证明CNTF和复光颗粒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郑丹[7](2013)在《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移植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干细胞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玻璃体腔移植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视网膜功能变化及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表达情况,观察比较移植不同浓度hUCMSC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治疗的疗效差异,进一步证明治疗DR的最佳hUCMSCs浓度,探讨hUCMSCs治疗DR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和DM组,分别为10、38只。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尾静脉注射制作SD大鼠DR模型。将DM组大鼠随机分为DR组(B组)、玻璃体腔注射高浓度(1*10^,6~7)hUCMSCs2μL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低浓度(1*10^5~6)hUCMSCs2μL组(D组),玻璃体腔注射安慰剂2μL组(E组)。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和B组无处理。成模后每2-4w进行血糖监测。用溴化乙锭(Evans blue, EB)染色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网膜NGF阳性染色的情况,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分析各组染色区的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 density, IO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视网膜中N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糖水平监测:STZ尾静脉注射一周后,测得正常对照组大鼠平均血糖值为(5.43±0.81) mmol/L,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值为(27.59±3.56) mmol/L.在不同时间点测得DM大鼠血糖水平较高,但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体质量监测:大鼠造模成功时体质量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似,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5,P=0.433)。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大鼠随着周龄的增加体质量增长较快,DM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较正常对照组减缓,周龄越长,体质量相差越大,不同时间点测得两组体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EB染色视网膜铺片:A组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良好,血管管壁平滑,视网膜浅层大血管及深层血管网均清晰可见,未见视网膜微血管瘤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DM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迂曲、扩张,视网膜上可见微动脉瘤,血管呈串珠样改变,血管周围可见高荧光渗漏及周边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4.HE染色:A组正常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整齐分明,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内界膜完整清晰;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 NFL)较稀疏呈水平排列;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 GCL)排列整齐,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淡;内丛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 IPL)较厚,呈较明显的网状结构;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 INL)细胞胞核较大,染色稍深;外从状层(outer plexiform layer, OPL)比内从状层偏薄;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 ONL)由多层细胞排列组成,染色深排列紧密;光感受器细胞层(photoreceptor cell layer,PRL)内外节形态规整。B组、E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结构排列紊乱,节细胞等各层细胞数减少,内界膜不完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新生血管芽呈垂直状突破内界膜生长,出现早期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NV)表现。C组、D组各层细胞结构排列较紊乱,各层细胞数目相对较少,可见内界膜局部不完整。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NGF表达呈阳性,阳性细胞边界较清晰,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层, IPL、OPL、外界膜、色素上皮层,INL和ONL仅有少量表达。B、E组:2W时NGF表达呈阳性,各层表达量增加,阳性着色较深。4W时NGF阳性表达开始减弱,各层表达量减少。8W时NGF阳性表达显着减少,各层阳性染色均较浅。C、D组:2W时NGF表达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NGF阳性表达逐渐增强,8W时达到高峰,C组更为明显,染色更深。6. RT-PCR检测视网膜N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2w时4个DR组间视网膜NGF mRNA表达差异无显着性(F=0.163,P=0.920),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均具有显着性(F=13.737,25.060,123.277, P均为0.000)。4w、6w、8w时B组与E组NGF mRAN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703,P=0.801,P=0.819),与C组、D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w、6w时C组、D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542,0.801),8w时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STZ诱导的DM大鼠,是模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2.DR早期即会对视网膜各层细胞造成损伤;3.DR早期引起NGF的表达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NGF表达呈下降趋势,视网膜神经功能减退;4.玻璃体腔注射hUCMSCs可改善DR视网膜功能,增加NGF的表达,改善视网膜功能;5.高浓度hUCMSCs对DR的保护效果要优于低浓度hUCMSCs的效果。

赵贤哲[8](2013)在《黄芩素抗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中药单体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的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方法:选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CPE(细胞病变法),以有效剂量与最大致死剂量为参考标准,制备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比较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更昔洛韦体外抗HCMV作用与安全性。结果:成功制作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模型,验证黄芩素、木犀草素和熊果酸均具有体外抗HCMV作用,综合分析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和细胞毒性,黄芩素的TI高于木犀草素、熊果酸。结论:黄芩素在筛选试验中表现出更高的抗病毒效应与安全性,可做为进一步研究药品。目的:验证黄芩素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作用。方法:设黄芩素组、更昔洛韦组和病毒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HCMV即刻早期基因复制水平,据增值曲线计算DNA拷贝数;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HCMV UL83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2-ΔΔCT方法评价mRNA转录随时间延长的倍比变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CMV pp65蛋白表达水平含量。结果:黄芩素可下调HCMV-DNA复制的起始时间与强度,抑制HCMV UL83mRNA水平,下调HCMV 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黄芩素可下调HCMV基因复制、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其体外抗HCMV作用的主要靶点可能在DNA复制前环节。

赵晶晶[9](2011)在《中药有效成分抗豚鼠巨细胞病毒体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有机酸酚类化合物的18种有效成分中筛选具有抗GPCMV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两种方法,在豚鼠胚肺细胞株上,研究黄酮类(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苷、木犀草素、柚皮苷、柚皮素、芹菜素、芦丁、葛根素、山奈酚)、有机酸酚类(绿原酸、咖啡酸、芒果苷)、三萜皂苷类(齐墩果酸、熊果酸、柴胡皂苷D、黄芪甲苷、薯蓣皂苷)化合物中18种有效成分的抗GPCMV作用,并与更昔洛韦进行比较。结果:①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柚皮苷、柚皮素、芦丁,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具有体外抗GPCMV作用,其中,黄芩素、木犀草素药效相对最强,柚皮素、齐墩果酸、熊果酸次之,黄芩苷、芦丁再次之,木犀草苷、柚皮苷最低;②黄芩苷、柚皮苷细胞毒性相对最小,柚皮素细胞毒性相对最高,黄芩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芦丁、齐墩果酸、熊果酸的细胞毒性居中;③中药有效成分抗GPCMV的治疗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齐墩果酸、黄芩苷、柚皮素、柚皮苷、芦丁和木犀草苷;④与更昔洛韦、金叶败毒比较,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柚皮苷、柚皮素、芦丁以及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抗病毒作用均高于更昔洛韦和金叶败毒,但是,其细胞毒性作用也均高于更昔洛韦和金叶败毒,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齐墩果酸的治疗指数均高于更昔洛韦和金叶败毒。结论:黄芩素等中药有效成分有望成为临床治疗CMV活动性感染的药物。目的:研究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齐墩果酸对GPCMV吸附、穿入、复制各环节的影响。方法:应用同步感染法研究黄芩素、木犀草素、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对病毒吸附、穿入、复制3环节的影响,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荧光定量PCR研究黄芩素、木犀草素对GPCMV晚期基因GP129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①黄芩素、木犀草素和熊果酸均影响病毒复制过程,黄芩素还影响病毒穿入过程,齐墩果酸对吸附、穿入、复制三环节均无影响;②黄芩素和木犀草素均下调GP129 mRNA表达水平,且作用强度与更昔洛韦类似。结论:黄芩素、木犀草素和熊果酸抑制病毒穿入和/或复制过程,可能是其抗GPCMV的作用靶点之一。

钱一峰[10](2010)在《不同波长单色光对豚鼠眼球发育及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430nm和530nm单色光照及交叉光照对豚鼠眼球发育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分别对应于豚鼠两种视锥细胞光谱吸收峰值的430nm单色光和530nm单色光较长期(20周)光照对豚鼠眼球屈光发育的作用。观察豚鼠经单色光光照一定时期后(10周)移至白光中以及交叉移至另一种单色光中屈光发育和眼球生长情况。方法30只约2周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三组(n=10),蓝光组、绿光组和白光组(对照组)分别在蓝光(430nm)、绿光(530 nm)和白光(色温5000 k)下进行饲养20周。另外40只同样随机分成四组(n=10),分为蓝光-白光组、绿光-白光组、蓝光-绿光组、绿光-蓝光组。蓝光-白光组和蓝光-绿光组先在蓝光中饲养10周,之后再分别转入白光和绿光中继续饲养10周;绿光-白光组和绿光-蓝光组先在绿光中饲养10周,之后再分别转入白光和蓝光中继续饲养10周。设置照明参数:光量子数相同,为每秒3×10-4μmol/cm2。实验前每组进行眼球生物学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光照后每两周重复测量以上数据,持续观察时间为20周。每只豚鼠均取左侧眼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光照前各组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着性。和对照白光组相比,绿光组光照6周后屈光度向近视偏移(P<0.01),伴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快(P<0.01);蓝光组光照4周后出现远视偏移(P<0.001),同时伴有玻璃体腔长度延长减缓(P<0.05)。光照20周后,绿光组和蓝光组的屈光度差异达到最大值,为6.05D;白光组最终屈光度为+2.78土0.68D(mean±S.D.);绿光组最终屈光度为0.90±0.61D,和白光组相比绿光组产生约-1.875D近视(p<0.001);蓝光组最终屈光度为+6.95±1.25D,和白光组相比蓝光组产生约+4.175D远视(p<0.001)。光照后各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增加,但组间变化差异无显着性(P>0.05)。光照10周后,绿光-白光组屈光度及玻璃体腔长度等参数与绿光组相似,蓝光-白光组与蓝光组相似。移至白光后,绿光-白光组近视化程度开始减少,至20周时趋于稳定,但仍较白光组形成近视约-0.6D(P<0.05);脱离蓝光后,蓝光-白光组远视度数开始减少,至20周时停止发展,但仍较白光组偏远视约+1.4D(P<0.05)。光照后各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增加,但组间变化差异无显着性(P>0.05)。光照10周后,绿光-蓝光组屈光度及玻璃体腔长度等参数与绿光组相似,蓝光-绿光组与蓝光组相似。移至蓝光后,绿光-蓝光组近视化程度开始明显减少,玻璃体腔停止延长,至实验结束时,屈光度为+3.725±0.47D,玻璃体腔长度为3.39±0.07mm;进入绿光后,蓝光-绿光组远视度数开始明显减少,玻璃体开始快速延长,至实验结束时,屈光度为+3.325±0.50D,玻璃体腔长度为3.39±0.06mm。对照白光组在实验结束时屈光度为+2.78±0.68D,玻璃体腔长度为3.44±0.08mm。光照后三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增加,但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530nm单色光诱导豚鼠眼球玻璃体腔延长较快,产生近视;430nm单色光诱导豚鼠眼球玻璃体腔延长较慢,产生远视。2)530nm和430nm这两种单色光在豚鼠年幼时发生的作用不能被之后的正常光环境所清除。3)对豚鼠眼球发育产生作用时,530nm和430nm这两种单色光间具有拮抗性。4)530nm和430nm单色光对眼球屈光发育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产生色觉的视锥细胞有关。第二部分430nm和530nm单色光对豚鼠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目的应用不同单色光光照豚鼠后观察其视网膜视锥细胞分布和数量的变化。方法36只约2周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三组(n=12),蓝光组、绿光组和白光组(对照组)分别在蓝光(430nm)、绿光(530 nm)和白光(色温5000k)下进行饲养。设置照明参数:光量子数相同,为每秒3×10-4μmol/cm2。实验前每组进行眼球生物学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光照后第12周重复测量以上数据。12周后将每组豚鼠6只用于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另6只用于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结果光照前三组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着性。光照12周后绿光组同对照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1.5D近视;蓝光组较对照组形成约+3.2D的远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铺片染色结果显示,白光组豚鼠视网膜视锥细胞镶嵌分布具有如下特点:M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背侧,中央区密度也较大,至腹侧逐渐减少,呈阶梯状分布;S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腹侧,中央区也有分布,至背侧突然减少,无逐渐减少区域;实验结束时,绿光组视网膜腹侧M视锥细胞密度明显增多(P<0.01),蓝光组视网膜背侧M视锥细胞密度减少(P<0.05);蓝光组视网膜S视锥细胞在各区增加(P<0.05),绿光组视网膜各区S视锥细胞明显减少(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530nm单色光可诱导豚鼠M视锥细胞增多,S视锥细胞减少;430nm单色光可诱导豚鼠S视锥细胞增多,M视锥细胞减少。结论430nm和530 nm两种单色光可使豚鼠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和分布发生不同变化,提示视锥细胞可能在单色光诱导的眼球屈光不正发育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二、豚鼠胚眼发育的实验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豚鼠胚眼发育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时相调节对方对不同光环境下兔眼正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动物
    2.仪器
    3.药物
    4.分组
    5.光照动物模型制作
    6.给药方法
    7.检查方法
        7.1 眼轴测量
        7.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检测视网膜DA含量
        7.3 Western Blot检测D1R蛋白水平
    8.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各组兔眼轴长度比较
    2.各组兔视网膜DA含量的比较
    3.各组兔视网膜多巴胺D1R水平的比较
讨论

(2)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发育影响及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溯源
第二部分 实验一 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球发育的影响及中药干预机制探究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中药
        1.3 实验条件设置与分组
        1.4 实验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体重比较
        2.2 各组眼轴长度比较
        2.3 各组血清多巴胺含量比较
        2.4 各组视网膜组织多巴胺含量比较
        2.5 各组视网膜组织Cry1蛋白含量比较
        2.6 各组视网膜组织Cry1 mRNA表达比较
        2.7 各组视网膜组织Cry2蛋白含量比较
        2.8 各组视网膜组织Cry2 mRNA表达比较
    3. 讨论
        3.1 人类光环境的改变
        3.2 光环境改变对眼的影响
        3.3 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球发育的影响
        3.4 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Cry1、Cry2表达的影响
        3.5 中药对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引起的眼轴延长的干预作用
第三部分 实验二 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视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中药
        1.3 实验条件设置与分组
        1.4 实验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第4周各组视蛋白相对定量比较
        2.2 实验第12周各组视蛋白相对定量比较
        2.3 自然光组及全光谱组实验期间前后视蛋白表达变化
        2.4 实验第4周各组视蛋白mRNA表达比较
        2.5 实验第12周各组视蛋白mRNA表达比较
        2.6 不同时间点各组视网膜及巩膜组织透射电镜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实验动物选择
        3.2 色觉对眼球发育的影响
        3.3 全光谱卤素灯对视锥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3.5 中药对全光谱卤素灯生长下兔视锥蛋白表达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臭虫的再猖獗、生物学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臭虫再猖獗及其原因
2 臭虫的生物学和行为
3 臭虫饲养
4 臭虫的扩散
5 臭虫的抗药性和抗性机理
6 臭虫的监测与防治
    6.1 臭虫监测
    6.2 臭虫的物理防治
    6.3 臭虫的生物防治
    6.4 臭虫的化学防治
    6.5 臭虫的综合治理
7 小结与展望

(4)广西河池地区四个民族中小学生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和屈光不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广西河池地区毛南族、仫佬族、壮族、汉族中小学生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与眼屈光度的检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与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检查指标及检查方法
        1.3.1 眼部疾病排查及眼位检查:
        1.3.2 双眼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检查
        1.4 质量控制
        1.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1.5.1 数据录入
        1.5.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2 裸眼远视力
        2.2.1 不同性别学生的裸眼视力比较
        2.2.2 不同民族学生的裸眼远视力比较
        2.2.3 不同年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比较
        2.3 角膜中央厚度
        2.3.1 总体情况
        2.3.2 不同性别组学生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
        2.3.3 不同民族组学生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
        2.3.4 不同年龄组学生的中央角膜厚度比较
        2.4 角膜曲率
        2.4.1 不同性别组学生的角膜曲率比较
        2.4.2 不同民族组学生的角膜曲率比较
        2.4.3 不同年龄组学生的角膜曲率比较
        2.5 角膜内皮细胞
        2.5.1 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
        2.5.2 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
        2.5.3 六角形细胞比例
        2.6 屈光度
        2.6.1 屈光不正总检出率
        2.6.2 不同性别学生屈光不正检出率及近视检出率比较
        2.6.3 不同民族学生屈光不正检出情况及近视检出率比较
        2.7 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与屈光度的分析
        2.7.1 角膜曲率与屈光度、角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2.7.2 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的多元logistic分析
    3 讨论
        3.1 角膜中央厚度
        3.2 角膜曲率
        3.3 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CEC)
        3.4 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检查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调查及近视相关因素分析
    前言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问卷的编制
        1 对象与方法(量表的编制)
        1.1 成立问卷编制小组
        1.2 明确制定问卷的目的
        1.3 确立问卷的条目
        1.4 确定条目的形式及答案选项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效度分析
        2.1.1 结构效度
        2.1.2 校标效度
        2.2 信度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问卷的录入及数据分析:
        1.3.1 问卷录入
        1.3.2 数据分析
        2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问卷”评分结果分析
        2.1 因子分、总分
        2.1.1 男生、女生问卷评分比较
        2.1.2 中、小学生问卷评分比较
        2.1.3 不同民族学生问卷评分比较
        2.1.4 学生年龄与问卷评分的相关分析
        2.2 条目分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调查问卷及评分细则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唾液酸乳糖的摄入对仔猪脑发育、认知功能、视觉发育及唾液酸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部分 唾液酸乳糖摄入对新生仔猪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第一章 前言
        1.1 母乳与脑发育
        1.1.1 脑发育的概况
        1.1.2 母乳的营养特点
        1.1.3 母乳喂养与脑发育
        1.2 唾液酸乳糖和唾液酸
        1.2.1 唾液酸乳糖和唾液酸的结构
        1.2.2 唾液酸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分布
        1.2.3 唾液酸乳糖和唾液酸在母乳和配方奶中的含量
        1.2.4 唾液酸乳糖和唾液酸的消化、吸收及代谢
        1.2.5 唾液酸乳糖对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2.6 唾液酸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1.3 猪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行为中的应用
        1.3.1 猪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
        1.3.2 猪的行为学实验的研究
        1.4 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现状
        1.4.1 学习与记忆的概念
        1.4.2 学习与记忆的分类
        1.4.3 学习记忆与海马-前额叶神经回路
        1.5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功能
        1.5.1 神经生长因子(NGF)
        1.5.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1.5.3 神经营养因子-3(NTF-3)
        1.6 CREB与记忆的研究进展
        1.6.1 CREB的分子结构
        1.6.2 CREB的调控机制
        1.6.3 CREB与记忆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2.2 实验动物
        2.2.1 唾液酸乳糖奶粉的制备
        2.2.2 仔猪的饲养
        2.3 八臂迷宫行为学训练及测试
        2.3.1 八臂迷宫的适应
        2.3.2 八臂迷宫训练及学习能力评估
        2.3.3 八臂迷宫记忆测试
        2.3.4 学习能力数据采集
        2.4 标本收集
        2.4.1 血液样本采集
        2.4.2 组织样本采集
        2.5 LC-MS/MS法测血液及脑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
        2.5.1 红细胞膜唾液酸的提取
        2.5.2 血浆中唾液酸的提取
        2.5.3 海马和前额叶中唾液酸的提取
        2.5.4 检测条件
        2.5.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6 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2.5.7 进样重复性试验
        2.5.8 稳定性试验
        2.5.9 精密度试验
        2.5.10 加标回收率试验
        2.6 PCR-array
        2.6.1 海马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2.6.2 总RNA浓度的测定
        2.6.3 核糖体带RNA完整性的测定
        2.6.4 cDNA合成
        2.6.5 RT~2 Profiler PCR-arrays操作步骤
        2.6.6 RT~2 Profiler PCR-arrays结果分析
        2.7 蛋白表达
        2.7.1 蛋白提取
        2.7.2 蛋白浓度测定
        2.7.3 Western blot
        2.7.4 ELISA
        2.8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体重与脑重的影响
        3.1.1 唾液酸乳糖摄入对仔猪体重的影响
        3.1.2 唾液酸乳糖摄入对仔猪脑重的影响
        3.2 仔猪应激激素的检测结果
        3.3 血液及脑组织中唾液酸的含量
        3.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3.3.2 LC-MS/MS方法的评价
        3.3.3 血浆中总唾液酸的含量
        3.3.4 血红细胞膜结合唾液酸的含量
        3.3.5 海马组织中唾液酸含量的表达
        3.3.6 前额叶中唾液酸的含量
        3.4 唾液酸乳糖摄入对仔猪学习记忆能力及机制的影响
        3.4.1 八臂迷宫实验的结果分析
        3.4.2 PCR-array结果分析
        3.4.3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海马中slit2蛋白表达的影响
        3.4.4 唾液酸乳糖对NTF-3、及其受体和下游通路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唾液酸乳糖对新生仔猪脑发育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4.1.1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激素水平的影响
        4.1.2 唾液酸乳糖对血液和脑组织中唾液酸表达水平的影响
        4.1.3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4.1.4 唾液酸乳糖对神经发育信号通路的影响
        4.1.5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海马区NTF-3、及其受体和下游蛋白的影响
        4.2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唾液酸乳糖摄入对新生仔猪视网膜发育和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
    第一章 前言
        1.1 视网膜的结构与发育
        1.1.1 视网膜的结构
        1.1.2 视网膜的发育
        1.2 PolySia-NCAM在神经系统中的概述
        1.2.1 多聚唾液酸的结构
        1.2.2 NCAM和SynCAM的结构
        1.2.3 多聚唾液酸转移酶
        1.2.4 多聚唾液酸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2.2 标本收集
        2.2.1 组织样本采集
        2.2.2 组织样本处理
        2.3 HE-染色
        2.3.1 冰冻切片
        2.3.2 HE-染色
        2.4 免疫荧光方法
        2.4.1 冰冻切片
        2.4.2 免疫荧光染色
        2.5 LC-MS/MS法测视网膜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
        2.5.1 视网膜中唾液酸的提取
        2.5.1 LC-MS/MS检测
        2.6 Real time-PCR
        2.6.1 总RNA的提取
        2.6.2 反转录
        2.6.3 内参基因的选择
        2.6.4 荧光定量PCR
        2.7 蛋白表达
        2.7.1 蛋白提取
        2.7.2 蛋白浓度测定
        2.7.3 Western blot
        2.8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3.2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中唾液酸表达的影响
        3.3 唾液酸乳糖对视网膜和视神经节中ST8SiaⅡ、ST8SiaⅢ、ST8SiaⅣ、NCAM、SynCAM和Neuropilin-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4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中polySia-NCAM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4.2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中唾液酸表达的影响
        4.3 唾液酸乳糖对视网膜和视神经节中ST8SiaⅡ,ST8SiaⅢ,ST8SiaⅣ,NCAM,SynCAM和Neuropilin-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4 唾液酸乳糖对仔猪视网膜中polySia-NCAM表达的影响
        4.5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及会议摘要

(6)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复光颗粒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CNTF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1.1 TON概述
        1.1.1 TON的组织细胞学改变
        1.1.2 TON的诊断
        1.1.3 TON的治疗
    1.2 CNTF概述
        1.2.1 CNTF的分子结构
        1.2.2 CNTF信号途径
        1.2.3 CNTF对TON的保护作用
    1.3 视神经损伤后的保护和视神经的修复
        1.3.1 RGC的死亡机制
        1.3.2 视神经损伤修复的步骤
        1.3.3 视神经损伤的修复
第2章 兔TON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2.1 材料
        2.1.1 实验对象
        2.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TON模型建立
        2.2.3 造模成功标准
        2.2.4 活体观察
        2.2.5 取材
        2.2.6 光学显微镜标本制作
        2.2.7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 兔眼视网膜形态学观察
        2.3.3 兔眼视神经形态学观察
    2.4 讨论
        2.4.1 造模方法的选择
        2.4.2 实验动物选择
        2.4.3 视神经钳夹器械与位置的选择
        2.4.4 钳夹程度的选择
        2.4.5 造模成功的标准
    2.5 小结
第3章 CNTF联合复光颗粒对TON兔视网膜视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3.1 材料
        3.1.1 实验对象
        3.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
        3.2.2 TON模型建立
        3.2.3 造模成功标准
        3.2.4 给药方式
        3.2.5 活体观察
        3.2.6 取材
        3.2.7 光学显微镜标本制作
        3.2.8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
        3.2.9 视神经纤维计数
        3.2.10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一般情况
        3.3.2 兔眼视网膜形态学观察
        3.3.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
        3.3.4 兔眼视神经形态学观察
        3.3.5 视神经纤维计数
    3.4 讨论
        3.4.1 CNTF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
        3.4.2 复光颗粒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
        3.4.3 视神经损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特点
    3.5 小结
第4章 CNTF联合复光颗粒对TON兔视网膜视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
        4.1.1 实验对象
        4.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动物分组
        4.2.2 TON模型建立
        4.2.3 造模成功标准
        4.2.4 给药方式
        4.2.5 活体观察
        4.2.6 取材
        4.2.7 电子显微镜标本制作
        4.2.8 统计学处理
    4.3 结果
        4.3.1 兔眼视网膜超微结构
        4.3.2 兔眼视神经超微结构
    4.4 讨论
        4.4.1 轴突与轴浆运输机制
        4.4.2 视神经损伤后超微结构改变特点
    4.5 小结
第5章 CNTF联合复光颗粒对TON兔视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5.1 材料
        5.1.1 实验对象
        5.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分组
        5.2.2 TON模型建立
        5.2.3 造模成功标准
        5.2.4 活体观察
        5.2.5 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5.2.6 统计学处理
    5.3 结果
        5.3.1 正常兔眼F-VEP
        5.3.2 其他各组兔眼F-VEP
    5.4 讨论
        5.4.1 VEP的意义
        5.4.2 F-VEP的波形特点
    5.5 小结
第6章 CNTF联合复光颗粒对TON兔视神经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6.1 材料
        6.1.1 实验对象
        6.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6.1.3 主要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动物分组
        6.2.2 TON模型建立
        6.2.3 造模成功标准
        6.2.4 活体观察
        6.2.5 取材
        6.2.6 视神经直径的测量
        6.2.7 视神经轴向拉伸实验
        6.2.8 统计学处理
    6.3 结果
        6.3.1 视神经直径
        6.3.2 兔视神经损伤后各组视神经拉伸力学的指标
        6.3.3 CNTF和复光颗粒干预后兔损伤视神经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
        6.3.4 CNTF和复光颗粒治疗后兔损伤视神经试样应力-应变函数关系表达式
    6.4 讨论
        6.4.1 神经生物力学相关的概念
        6.4.2 轴向拉伸实验
        6.4.3 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移植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建立动物模型
        2.2 动物分组
        2.3 EB染色视网膜铺片
        2.4 玻璃体腔注射
        2.5 石蜡切片及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F蛋白的表达
        2.6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F蛋白的表达(SP法)
        2.7 RT-PCR检测视网膜NGF mRNA的表达
        2.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DM大鼠全身情况
        1.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1.2 分组
        1.3 血糖及体质量变化
    2 EB染色视网膜铺片
    3 大鼠视网膜HE染色切片观察
    4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NGF蛋白的表达变化
    5 RT-PCR检测视网膜N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
        5.1 RNA纯度鉴定
        5.2 RNA完整性鉴定
        5.3 RT-PCR检测视网膜NGF mRNA的表达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 DM早期组织病理学变化
    3 NGF在DR中的作用
    4 移植途径
    5 hUCMSCs治疗DM造成的神经退行性改变的可能性
    6 hUC-MSCs移植浓度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黄芩素抗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部分 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抗人巨细胞病毒的筛选实验
    第二部分 黄芩素对 HCMV 基因复制、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Abstract
    PART 1. SCREEING AND RESEARCH ON ANTI-HCMV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TCM
    PART 2.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N ANTI-HCMV OF BAICALEIN
前言
第一部分 黄芩素、木犀草素、熊果酸抗 HCMV 的筛选实验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HCMV 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及其毒力测定
        2 DMSO 对 HEL 细胞毒性测定
        3 各组药物最大无毒浓度测定
        4 药物抗 HCMV 作用测定结果
        5. 药物治疗指数(TI)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黄芩素对 HCMV 基因复制、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分组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药物作用靶点选择的研究现状
    1 人巨细胞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感染
    2 人巨细胞病毒基因组及蛋白研究现状
    3 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作用靶点选择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药有效成分抗豚鼠巨细胞病毒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药有效成分抗巨细胞病毒筛选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黄芩素、木犀草素、齐墩果、熊果酸对巨细胞病毒吸附穿入、复制环节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不同波长单色光对豚鼠眼球发育及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430nm和530nm单色光照及交叉光照对豚鼠眼球发育的影响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430nm和530nm单色光对豚鼠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豚鼠胚眼发育的实验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时相调节对方对不同光环境下兔眼正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朱彦婷,王育良,张传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4)
  • [2]全光谱卤素灯延时照射对兔眼发育影响及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D]. 万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臭虫的再猖獗、生物学及防治研究进展[J]. 王磊,王常禄,许益镌,曾玲. 昆虫学报, 2016(09)
  • [4]广西河池地区四个民族中小学生角膜生物学相关指标和屈光不正分析[D]. 李沁.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5]唾液酸乳糖的摄入对仔猪脑发育、认知功能、视觉发育及唾液酸表达的影响[D]. 王芳. 厦门大学, 2015(01)
  • [6]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复光颗粒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 姜玉莹. 吉林大学, 2013(08)
  • [7]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移植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 郑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8]黄芩素抗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D]. 赵贤哲.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9]中药有效成分抗豚鼠巨细胞病毒体外实验研究[D]. 赵晶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10]不同波长单色光对豚鼠眼球发育及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D]. 钱一峰. 复旦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豚鼠胚胎眼发育的实验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