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放疗后拔牙联合高压氧治疗

口腔癌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放疗后拔牙联合高压氧治疗

一、口腔癌放疗后拔牙结合高压氧治疗与颌骨放射性骨髓炎(论文文献综述)

施郁洁,高岭,胡传宇,李霞,李俊颖,刘锐,谢尚,杨辉俊,阎转君,钟凡,张继斌,邵军[1](2020)在《头颈癌患者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和管理:最佳证据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放射性骨坏死是头颈癌放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头颈癌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和管理缺乏专门的指南,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最佳证据汇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数据库,国内外指南数据库以及相关专业学会组织官网以获取相关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18日。采用相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的文献,汇总有关放射性骨坏死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总体较高。研究者总结了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和放疗相关因素),放疗前(外科预防、口腔卫生教育、牙科检查和处理)、放疗中(口腔和牙齿监测、放疗注意事项)、放疗后(口腔和牙齿随访监测、龋齿和牙周疾病的预防以及放疗后拔牙注意事项)ORN的预防以及ORN的管理(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下颌骨ORN的疗效评价)。针对尚存争议的高压氧治疗,现有证据不推荐单独或常规使用高压氧治疗。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头颈癌患者预防和管理放射性骨坏死的最佳证据,强调了口腔卫生教育、口腔和牙齿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龋病及牙周病在ORN预防方面的重要性,在放疗方式的选择上推荐调强放疗以减少靶区辐射剂量,在ORN的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本研究汇总的证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赵路[2](2020)在《M2型巨噬细胞抑制放射后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对放射后的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培养SD大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及由巨噬细胞极化而来的M2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首先建立BMSCs体外细胞辐照模型,然后依据本模型将照射后的BMSCs随机分为三组进行研究:组1,照射后的BMSCs+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小室(3μm)共培养;组2,照射后的BMSCs+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小室(8μm)共培养;组3,BMSCs单纯照射组。在相应时间节点对各组BMSCs分别进行光镜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CCK-8法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活细胞筛选检测,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SCs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NADPH氧化酶(NOX4)、骨形成蛋白2(BMP-2)的表达水平。结果: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中加入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培养6-9 d后可获得成熟的巨噬细胞;应用20 ng/ml IL-4(白介素4)24 h后可诱导成熟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照射后的BMSCs与M2型巨噬细胞用Transwell小室(8μm)共培养48 h后,BMSCs中α-SMA和NOX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MP-2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以减少放射后的BMSCs中α-SMA、NOX4的生成并促进BMP-2的表达,抑制放射后的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可能对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张斌[3](2019)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SD大鼠骨代谢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一、SD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目的:建立良好、高效、稳定的SD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下颌骨ORN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6只:a.正常对照组;b.单纯拔牙组;c.单纯放射组;d.放射拔牙组。c、d两组大鼠以6MV-X线单次35Gy照射右侧下颌骨。照射后15天,b、d两组采用口外路径,拔除右下颌所有磨牙。定期观察SD大鼠一般表现,照射后90天从各组分别取右下颌骨进行CBCT、Micro-CT影像学检查,HE染色、Masson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1、大体观察:照射后90天,a、b、c三组未出现明显异常,b组中拔牙创面于拔牙后两周正常愈合。d组在放射后一个月,拔牙创未愈,死骨暴露,部分SD大鼠出现颌面部皮肤瘘管或洞穿性缺损。照射结束后90天,d组中体重较其他组别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CBCT、Micro-CT结果:CBCT观察到骨质破坏、皮质骨不连续,Micro-CT不但观察到死骨形成,而且可见病理性骨折。d组骨密度较a、b、c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切片检查显示:板层骨断裂,骨细胞消失,后期纤维化修复。结论:采用临床放疗常用的3D-CRT技术,单一35Gy剂量照射SD大鼠下颌骨结合拔牙创伤,能建立稳定的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模型,可用于放射性骨坏死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二、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SD大鼠骨代谢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在SD大鼠下颌骨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建立基础上,检测不同时间点骨代谢相关基因VEGF、RUNX2、RANKL、OPG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形态学变化,探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取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6只,分组方法同实验(一)。在放射后4、9、15、30、45、90天六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q PCR、WB方法观察骨代谢相关基因VEGF、RUNX2、OPG、RAKNL的变化。研究结果:1.HE染色:d组在照射前期出现成骨和破骨并存现象,以成骨改建为主,后期出现骨不良炎症修复,c组在同时期则出现缓慢的骨再生,b组在拔牙后出现成骨性修复。2.VEGF表达:b组中VEGF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d组中VEGF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3.RUNX2表达:d组的表达水平在9天达到峰值,尔后急速下降,在45天时表达到达最低点;c组的表达量呈现双峰状态,9、30天时表达明显增高;b组RUNX2的表达量在45天后出现明显增高;在第4、9天同一个时间点c、d两组表达量高于b组,45天时间点d组表达量低于c、b组,亦低于正常对照组。4.RANKL/OPG比值:d组比值在4天时即出现降低,第45天时,比值达到顶点;c组变化趋势与d组相似;b组在30天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在4、9、15天同一个时间点上b、c、d三组的比值无明显差异,在45天b、c、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d组最高,c组次之,b组最低。结论:放射后引起的VEGF低表达,血管功能损伤、代谢障碍贯穿始终,放射后前15天以新骨形成为主,15天后骨吸收加剧,拔牙创伤会加重ORN骨代谢失衡,促进ORN的发生。

徐诗会[4](2019)在《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文中认为口腔器官作为全身系统的一个部分,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紧密相关。一些系统性疾病可能增加患者口腔疾病的易感性或严重性,增加口腔疾病的治疗风险。相反,口腔疾病的治疗会影响全身机体状态,需要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临床风险评估,最终制定一套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本文展示的病例一为放疗科转诊我科进行放疗前口腔检查的患者,通过放疗前拔牙、牙周的基础治疗,放疗期间龋病、牙髓病及粘膜炎的治疗,放疗后定期维护患者口腔卫生,整个过程强调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减少了放疗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病例二为一个要求进行前牙12、13、21根管治疗且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30余年,口内多颗牙出现病变,全景片下所有牙髓腔钙化。提示着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与一些口腔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同时须对其预防引起重视。

何悦,李晓光[5](2019)在《放射性颌骨坏死的防治》文中研究表明放射性颌骨坏死是头颈部放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特征为颌骨慢性坏死及感染,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张口受限、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死骨暴露、面颈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严重者甚至出现颌骨病理性骨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成为颌面外科及头颈外科领域的临床难题。放射性颌骨坏死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放疗高剂量、放疗后拔牙及手术创伤等是公认的高危风险因素;确诊放射性颌骨坏死需结合患者放疗病史、临床症状和体症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根据其临床分类分期选择相应的保守或手术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的预防重点在于放疗前拔除龋齿、残根、残冠,提高放疗技术,针对其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近年来,放射性颌骨坏死的诊治逐步走向规范化、个体化,本文将从放射性颌骨坏死的定义、病因学及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预防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放射性颌骨坏死的治疗和研究进展作一评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朱小峰,张斌,洪金省,廖云阳,张明炜,施斌,林李嵩[6](2018)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31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J)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本院ORNJ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部位、潜伏期、照射剂量以及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别。结果共有31例入组,其中口腔癌16例、鼻咽癌7例、口咽癌4例、其他4例。放疗联合化疗24例(77. 4%),平均照射剂量为67. 2 Gy,ORNJ发生距放疗后中位间隔时间7. 5 a。患者均无放疗后拔牙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死骨暴露。ORNJ中上颌2例,下颌29例。手术干预的治愈率高于保守治疗(χ2=6. 218,P=0. 013)。结论 ORNJ的发生与放疗后拔牙关系不大,死骨扩大切除术联合同期血管化组织瓣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何悦,侯劲松,李晓光,马春跃,彭歆,王慧明,王松灵,刘磊,刘冰,田磊,刘忠龙,刘习强,徐昕,张东升,蒋灿华,王军,姚原,朱国培,白永瑞,王胜资,孙长伏,李劲松,何三纲,王成,Nabil Samman,孙坚,张陈平,张志愿,邱蔚六[7](2017)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是头颈部大剂量放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以慢性坏死及感染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开口受限、咀嚼及语言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死骨暴露,严重者甚至造成病理性骨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外科领域棘手的临床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下颌骨ORN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下颌骨ORN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与规范,对该疾病的处理仍以个人或单位经验作为治疗依据,同时也缺乏客观有效的下颌骨ORN治疗后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下颌骨ORN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治疗效果,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集国内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7家着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下颌骨ORN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最终制订"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刘舒畅,胡静,侯劲松,王成,刘习强,黄洪章[8](2016)在《507例放射性颌骨坏死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新分期的建立:单一中心20年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的临床表现,探讨建立一种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的新分期。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3年3月至2014年10月ORNJ手术病例共507例,根据软组织和骨组织破坏程度,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以及对国内外ORNJ分期的总结,提出基于软组织(T)和骨组织(B)破坏程度的"TB"临床新分期,进一步分析不同新分期病损与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TB"新分期,Ⅰ期55例(10.85%)、Ⅱ期174例(34.32%)、Ⅲ期180例(35.50%)、Ⅳ期98例(19.33%)。Ⅰ、Ⅱ期病例主要采取死骨刮治术、扩大摘除或颌骨方块切除术,Ⅲ、Ⅳ期患者主要采用颌骨节段性切除,部分病例予同期组织瓣包括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治疗后均获得较好效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手术部位感染(19.92%)和伤口裂开(13.41%)。极少数出现皮瓣坏死、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按新分期划分,越严重的患者预后越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ⅠⅣ期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9%、25.86%、30.00%和53.06%。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软硬组织破坏程度的"TB"新分期,该分期可更好地用于指导ORNJ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

鲍东昱,鲁勇[9](2016)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纤维化、张口受限、颌骨坏死、死骨暴露、瘘管形成,伴有剧烈疼痛和恶臭,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就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定义、影响因素、病理生理、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王雅宁[10](2016)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skull base,ORN)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治策略及预防措施,为今后临床工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9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病例,并经病理诊断排除肿瘤复发。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并发症防治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7例以鼻颅底骨质坏死为主,2例以颞骨坏死为主,其中3例伴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经过多次内镜下坏死骨质清理(2-7次/人),3例曾行责任血管栓塞。2例糖尿病患者(28.57%)随访1年后分别因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呼吸肌麻痹死亡。余患者3例随访2-4年,3例1年多,1例8个月。其中4例患者术前的头痛、恶臭、反复出血等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内镜下术腔完全上皮化,粘膜呈均匀淡红色,无溃疡及死骨裸露;3例患者术腔反复发生感染,多次手术后坏死范围仍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目前仍在保守治疗和追踪观察中,其中1例为糖尿病。结论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表现(CT,MRI)、内镜特征可以做出临床诊断,确诊还有赖于病理结果。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效果最佳,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在内镜下彻底清理坏死的骨质及粘膜,既可以最小限度的损伤正常组织,又能彻底切断感染源。术后辅以强力的抗生素治疗,内镜下定期换药以及局部用药处理等,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的疾病,如糖尿病等。虽然手术对于控制和缓解病情有明显作用,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后骨坏死仍有可能缓慢发展,因此对患者术后长期的随访及观察很有必要,以便于急早发现新的坏死灶。对于有可能发生鼻腔口腔大出血的患者,应时刻做好责任血管栓塞的准备。血管栓塞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可明显减少出血量及出血次数,降低其死亡率。广泛性颅底感染坏死伴放射性颅脑损伤,或者伴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者预后较差。颅内感染及全身器官衰竭为其主要死因。

二、口腔癌放疗后拔牙结合高压氧治疗与颌骨放射性骨髓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癌放疗后拔牙结合高压氧治疗与颌骨放射性骨髓炎(论文提纲范文)

(1)头颈癌患者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和管理:最佳证据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1.3.1 指南的质量评价
        1.3.2 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
        1.3.3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1.3.4 证据体质量评价
    1.4 文献检索与筛选
    1.5 文献质量评价过程
    1.6 证据汇总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1 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2.3.2 专家共识质量评价结果
        2.3.3 系统评价质量评价结果
        2.3.4 系统评价证据体质量评价结果
    2.4 证据汇总及描述
        2.4.1 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意见汇总
        2.4.2 系统评价证据总结
        2.4.2. 1 HBO与标准治疗方案治疗ORN比较
        2.4.2. 2 拔牙后使用含富血小板血浆的纤维素泡沫与仅使用纤维素泡沫比较
        2.4.2. 3 氟凝胶(450 ppm)与高浓度含氟牙膏(1350 ppm)比较
        2.4.2. 4 HBO与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比较
        2.4.2. 5 HBO联合围术期使用抗生素与单纯使用抗生素
3 结语

(2)M2型巨噬细胞抑制放射后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3)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SD大鼠骨代谢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SD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实验二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SD 大鼠骨代谢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分析
        4、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报告
    病例一 1例放疗患者的牙科综合治疗
        基本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二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治疗
        基本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其他病例展示
附件
    牙髓治疗知情同意书
    充填、树脂修复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放射性颌骨坏死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ORNJ的定义
2 ORNJ的病因学与危险因素
3 ORNJ的诊断
    3.1 临床表现
    3.2 ORNJ的辅助诊断方法
        3.2.1 X线片
        3.2.2 CT
        3.2.3 MRI
        3.2.4 ECT
        3.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4 分类及分期
5 ORNJ的治疗
    5.1 HBO治疗
    5.2 药物治疗
    5.3 超声波治疗
    5.4 生物因子及组织工程治疗
    5.5 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5.6 手术治疗
    5.7 ORNJ治疗选择原则
6 ORNJ的预防和预警
    6.1 手术预防措施
    6.2 放疗前的准备措施
    6.3 放疗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6.4 放疗后的预防措施
    6.5 放疗方法和技术的改进

(6)颌骨放射性骨坏死3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ORNJ疗效评价标准[5]
2 结果
3讨论

(7)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
2 病因学与高危因素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3.2 诊断方法
        3.2.1 X线片
        3.2.2 CT或锥形束CT (cone-beam CT, CBCT)
        3.2.3 MRI
        3.2.4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 ECT)
        3.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3.3 诊断标准
    3.4 鉴别诊断
        3.4.1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3.4.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3.4.3 颌骨结核
        3.4.4 癌瘤局部复发
        3.4.5 放射性肉瘤
        3.4.6 转移性肿瘤
4 分类及分期
5 治疗
    5.1 保守治疗
        5.1.1 口腔护理
        5.1.2 高压氧治疗
        5.1.3 药物治疗
        5.1.4 抗纤维化治疗
        5.1.5 其他
    5.2 手术治疗
        5.2.1 病灶刮除术
        5.2.2 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
        5.2.3 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
        5.2.4 手术切除+血管化组织瓣
        5.2.5 下颌骨切除后重建修复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原则
6 疗效评价
7 下颌骨ORN的预防
8 展望

(8)507例放射性颌骨坏死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新分期的建立:单一中心20年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
    三、“TB”新分期
结果
    一、原发肿瘤及放疗间隔时间
    二、放射性颌骨坏死发生部位
    三、不同分期放射性颌骨坏死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四、手术效果及术后随访评价
讨论
    一、放疗间隔时间与放射性颌骨坏死发生的关系
    二、放射性颌骨坏死治疗方式的选择
    三、放射性颌骨坏死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
    四、放射性颌骨坏死“TB”新分期的优缺点

(9)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
2 影响因素
3 病理生理
4 临床治疗
    4.1 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高压氧舱疗法(hyperbaric oxygen ation,HBO)。
        4.1.1药物治疗
        4.1.2高压氧舱疗法(hyperbaric oxygen ation,HBO)
    4.2 手术治疗
5 小结

(10)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口腔癌放疗后拔牙结合高压氧治疗与颌骨放射性骨髓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头颈癌患者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和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 施郁洁,高岭,胡传宇,李霞,李俊颖,刘锐,谢尚,杨辉俊,阎转君,钟凡,张继斌,邵军. 医学新知, 2020(06)
  • [2]M2型巨噬细胞抑制放射后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D]. 赵路. 佳木斯大学, 2020(03)
  • [3]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SD大鼠骨代谢的机制研究[D]. 张斌.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D]. 徐诗会.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放射性颌骨坏死的防治[J]. 何悦,李晓光. 口腔疾病防治, 2019(03)
  • [6]颌骨放射性骨坏死31例临床分析[J]. 朱小峰,张斌,洪金省,廖云阳,张明炜,施斌,林李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05)
  • [7]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 何悦,侯劲松,李晓光,马春跃,彭歆,王慧明,王松灵,刘磊,刘冰,田磊,刘忠龙,刘习强,徐昕,张东升,蒋灿华,王军,姚原,朱国培,白永瑞,王胜资,孙长伏,李劲松,何三纲,王成,Nabil Samman,孙坚,张陈平,张志愿,邱蔚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05)
  • [8]507例放射性颌骨坏死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新分期的建立:单一中心20年经验[J]. 刘舒畅,胡静,侯劲松,王成,刘习强,黄洪章.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6(05)
  • [9]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研究进展[J]. 鲍东昱,鲁勇.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6(06)
  • [10]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研究[D]. 王雅宁. 泰山医学院, 2016(06)

标签:;  ;  ;  ;  ;  

口腔癌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放疗后拔牙联合高压氧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