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现状及对策

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现状及对策

一、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21)在《大竹鼠肌肉营养价值和粪污肥料化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竹鼠是我国竹鼠品种中最大的一种。近年来大竹鼠养殖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大竹鼠供大于求情况在日益凸显。然而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以食用性目的的竹鼠养殖产业已被禁养。让人们客观认识竹鼠食用价值,改变产品后续加工形式,使产业有效地转型迫在眉睫。而且规模化大竹鼠养殖场有大量粪污产生,如果得不到进行合理的消纳,不但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为深入了解大竹鼠食用营养价值,从营养层面讨论其食用价值,以及养殖过程中粪污肥料化的可行性。本研究对大竹鼠、中华竹鼠、鸡、猪、牛肌肉各10份样品的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进行测定,进而综合评价大竹鼠肌肉与日常消费动物肌肉营养价值的差异性;对大竹鼠、中华竹鼠、鸡、猪、牛、羊粪污各10份样品的总养分、有机碳、重金属、微量元素、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大竹鼠粪污肥料化的是否可行。结果发现:1、大竹鼠肌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与中华竹鼠差异并不大,与日常消费鸡、猪、牛肌肉差异较大。大竹鼠肌肉中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品质不如日常消费的鸡、猪、牛肌肉营养品质,蛋白质占比为20.01%显着低于中华竹鼠、鸡、猪、牛肌肉(P<0.05);氨基酸指数为78.71,高于中华竹鼠和鸡的肌肉,低于牛、猪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较大;微量元素上有着较高的铜、铁、硒元素;维生素中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较高。但根据目前大竹鼠的销售价格与营养价值看,食用性价比不高。建议不以食用性为目的的加工方式,应开拓其他加工利用方式的产品。2、大竹鼠粪污总养分为5.84%,与中华竹鼠粪污中的总养分差异不显着,显着低于其他实验动物粪污中的总养分(P<0.05);重金属元素砷、汞、铅、镉、铬含量为 0.016mg/kg、0.005mg/kg、12.5mg/kg、0.340mg/kg、13.3mg/kg。大竹鼠粪污其总养分、重金属等指标均适宜对其进行肥料化处理,有利该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型种养产业。

武晓艺[2](2021)在《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生态效应评价及实现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进程稳固加速,我国农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跨进化学农业生产模式。作为人口大国,为了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增加畜禽产品供给目标,我国通过持续增加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总量水平,通过畜禽规模化养殖与分散化养殖并举政策促进畜禽产品供给,但与此同时却导致了我国农业化学性面源污染、畜禽养殖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化肥农药减量化、降低分散化畜禽养殖规模政策,采取了农业清洁生产行动,但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农户分散化畜禽养殖比例居高不下。因此,通过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产业途径纠正农业负外部性对改善农村环境、恢复农业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基于能值理论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农产品供求函数理论分析框架与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性理论分析了相对于粮食产量社会最优目标而为了达到私人最优目标和政府最优目标所产生的化学农业负外部性,对比分析了在我国粮食稳产增产条件下利用庇古税、科斯产权等手段存在的困境。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利用能值理论建立了面向农业生态需求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生态化外部性分析的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据此分析了在满足我国粮食稳产增产条件下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生态化所具有的明显正外部性。其次,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模式与计量模型对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现行农业模式的外部性进行了计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化学农业模式、畜禽养殖导致的资源负效应与环境负效应、代内负效应与代际负效应都非常明显。同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框架对该镇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生态化外部性进行了情景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农废能源化不仅具有明显的资源正效应与环境正效应,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代内正效应与代际正效应。最后,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的正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分析了面向我国农村的分布式农废能源化产业实现模式,并根据市场失灵理论提出了农废能源化产业实现的PPP模式。

于琼[3](2020)在《秸秆预处理及添加剂对玉米秸秆与鸡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质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技术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单一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时由于生物降解性低、营养成分不均衡等会导致厌氧发酵过程不稳定。玉米秸秆(Corn Stover,CS)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具有复杂的木质纤维素结构,不易降解,厌氧发酵产气周期长。鸡粪(Chicken Manure,CM)等高氮原料在单独厌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游离氨和铵离子,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不利于厌氧发酵产沼气。而原料混合厌氧发酵是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互补特性的发酵底物混合后同时厌氧发酵来解决单一底物降解的局限性,在改善发酵特性、提高反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缓解原料的缺乏,确保原料的持续供应。因此开展混合厌氧发酵的研究对促进厌氧发酵产沼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玉米秸秆与鸡粪的混合厌氧发酵,进行了批式厌氧发酵和半连续厌氧发酵实验,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调节混合发酵底物的配比、添加尿素以及添加生物炭的调控方法,改善厌氧发酵的特性,为混合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技术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在生化产甲烷潜力(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BMP)装置中进行玉米秸秆和鸡粪批式混合中温厌氧发酵,对玉米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和Na OH-H2O2预处理,研究了秸秆预处理对不同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VS)比(1:0、2:1、1:1、1:2、1:3、0:1)的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及动力学。结果表明,秸秆预处理可以促使混合厌氧发酵产生协同作用,CS(Na OH-H2O2预处理)/CM的比例为2:1、1:2、1:3,CS(尿素预处理)/CM的比例为1:1、1:2时存在协同效应,比不预处理时的累积甲烷产量提高了6.54%–24.65%。Na OH-H2O2预处理对混合厌氧发酵的促进效果优于尿素预处理。Na OH-H2O2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与鸡粪的比例为1:3时的累积甲烷产量最高,为332.7 m L/g VS;尿素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与鸡粪的比例为1:2时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为319.7 m L/g VS。Modified Gompertz模型可用于拟合及预测混合厌氧发酵的累积甲烷产量(R2=0.9845–0.9988)。(2)在连续搅拌罐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中进行玉米秸秆和鸡粪半连续混合中温厌氧发酵,对玉米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和Na OH-H2O2预处理,通过改变混合发酵底物中玉米秸秆的比例,研究了玉米秸秆与鸡粪的配比(VS比0:1、1:3、1:2、1:1)对半连续厌氧发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单独半连续厌氧发酵系统在第50天以后的比甲烷产量(Specific methane production,SMP)仅为0.06 L/g VS,运行过程中发酵液的总氨氮浓度最高达到7000 mg/L以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累积达到6000 mg/L以上,系统出现了较强的氨抑制和有机酸积累,不能持续稳定运行。在该系统中添加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能够缓解氨抑制和有机酸积累,促进系统恢复产甲烷,维持厌氧发酵系统稳定性。Na OH-H2O2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与鸡粪的配比为1:3时SMP最高,为0.33m L/g VS,尿素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与鸡粪的配比为1:2时SMP最高,为0.31 m L/g VS。但是当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在混合发酵底物中的比例过高时(1:1),由于混合发酵原料中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发酵原料的可降解性降低,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的水解速率,造成发酵不充分,导致产气量降低。(3)在CSTR装置中进行玉米秸秆和鸡粪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研究了添加尿素和对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两种方式对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比较了添加尿素和尿素预处理在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尿素能够促进厌氧发酵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甲烷产量;而添加尿素和对玉米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的共同作用会对厌氧发酵产生拮抗效应,使得甲烷产量降低。间歇添加尿素可以弥补玉米秸秆没有进行预处理的障碍,其优势在高有机负荷率(Organic loading rate,OLR)条件下更明显。在OLR为2.1和6.3 g VS/L/d时,间歇添加尿素的反应器(CS/CM-HRT-urea)的容积甲烷产量(Volumetric methane production,VMP)比尿素预处理的反应器(UPCS/CM)分别高1.94%和14.17%,而在OLR为4.2 g VS/L/d时,尿素预处理的反应器的VMP比间歇添加尿素的反应器高1.15%。(4)在CSTR装置中进行玉米秸秆和鸡粪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和对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两种方式对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对玉米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可以强化氨氮/有机酸缓冲体系促进厌氧发酵产沼气,改善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进而提升产沼气的性能。尿素预处理的效果与添加生物炭的效果接近,在中、高OLR条件下,尿素预处理与生物炭添加的协同效应尤其明显。当OLR为4.2和6.3 g VS/L/d时,生物炭介导的尿素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与鸡粪混合厌氧发酵系统运行稳定,VMP分别为2.160和1.616 L/L/d,比其他反应器高出32.8%–89.6%和27.8%–96.4%。(5)应用16S r RNA基因测序对生物炭介导的玉米秸秆与鸡粪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的发酵液中菌群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和对玉米秸秆进行尿素预处理均能够促进微生物的多样性提升,其中优势细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分别在39.52%–85.04%和8.60%–48.93%之间。优势古菌为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盐杆菌门(Halobacterota),相对丰度分别在30.97%–61.52%和16.82%–62.69%之间。优势古菌属为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分别在15.19%–61.41%,16.69%–40.11%和8.00%–21.03%之间。生物炭添加通过调节发酵液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而降低有机酸浓度,通过强化Methanosarcina古菌的耐受性促进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生物炭添加和尿素预处理在OLR为4.2g VS/L/d时具有通过改变norank_f__Bacteroidales_UCG-001和norank_f__norank_o__MBA03细菌的相对丰度而调整菌群结构使其接近低OLR条件下菌群结构的作用,有利于厌氧发酵产甲烷。改变OLR、添加生物炭和尿素预处理均能够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生物炭添加和尿素预处理能够提高细菌和古菌对高有机负荷的耐受性,UPCS/CM-biochar发酵液中细菌和古菌生长活跃,代谢旺盛,能量利用率高,碳源代谢类别为主要的基因功能类别。本研究应用多种强化方法对玉米秸秆与鸡粪的批式混合厌氧发酵和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进行调控,研究表明秸秆预处理技术、增加玉米秸秆在混合发酵底物中的比例、添加外源氮源尿素和添加生物炭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混合厌氧发酵系统运行稳定性,从而促进产气。

谢文凤,吴彤,石岳骄,朱毅[4](2020)在《国内外有机肥标准对比及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数量巨大,堆制有机肥是降低有机废物污染风险的重要方式,而有机肥标准则是防止有机肥成为新的土壤污染源,规范有机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有机肥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有机堆肥的标准仅有一个8年前的行业标准(NY 525—2012)的现状,本文对比了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美国有机肥标准的重要指标,对存在的重金属残留、抗生素污染、病原体污染、营养富集及土壤盐渍化等有机肥质量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有机肥行业未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尽管我国现有有机肥质量标准,在具体指标要求方面优于美国,但和欧盟相比还有差距,比如我国重金属Cu、Zn、Ni限量缺失,对Cd等重金属限值要求不够严格,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严重影响农作物安全;同时,由于部分畜禽养殖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加之有机肥生产企业技术的欠缺,农户施用时缺乏指导,监管部门执法不严等因素,我国有机肥施用过程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因此,进一步完善有机肥标准体系,强化对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选用原料批批检,加大准入和过程的落实力度,才能保障我国有机肥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邱焕[5](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关系农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旧的农村生态平衡系统开始遭到破坏。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极不平衡的局面,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为更好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等扎实有序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受到农村居住环境、政府干预、农民思想、治理模式与能力滞后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如何更快更好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围绕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现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带来的挑战,结合具有一般代表性的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棠村镇基本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要做法、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学者的治理经验,进而分析了棠村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界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概念,梳理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及经验,提出了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分析了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点。第二部分,认真分析了棠村镇的基本情况,梳理了近年来棠村镇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要做法,并从棠村镇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革、沟塘沟渠整治、四美乡村试点工程建设方面进行了认真剖析,肯定了棠村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上做出的成效。第三部分,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治理基础薄弱、治理理念狭隘、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工作碎片化、治理成效易反弹等方面,并对指出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了造成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的原因是: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单一且数量不足、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欠缺、治理主体间未能形成良性合作、基层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欠缺、环境治理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缺位等方面。第四部分,针对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查阅书籍,吸取国内外学者的经验做法的方式,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对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即通过资源整合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通过理念提升为环境治理构建思想堡垒、推进基层环境治理模式与能力的现代化、加强对农户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宣传引导、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通过本文对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加快棠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有实际意义。

冯祎宇[6](2020)在《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排放呈现先污染后治理之态,畜禽养殖污染愈演愈烈。当前我国学者关于畜禽粪便的研究过度集中于末端处理,即粪便资源化、能源化方面,对于粪便排放的源头与动因研究很少。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畜禽粪便污染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本研究立足于畜禽粪便减排,以生猪粪便排放为例,从源头排放着手,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与实证分析法,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生猪粪便减排提供相关对策建议,从总体上为畜禽养殖粪便排放提供一个科学的减排思路。1.本文梳理了855篇中外关于畜禽粪便研究的文献,分析表明,国外对于畜禽粪便的研究远早于国内,国外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大量研究,我国生猪粪便的广泛研究则开始于2008年;虽然研究时间不同,但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对一致,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猪粪便的资源能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政策等方面。2.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1997—2017年全国省域生猪粪便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并对宏观排放现状进行分析,为后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接着进行了微观实地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生猪养殖技术越高、养殖基础设施越完善、管理水平越高,养殖规模越大以及饲料科学配比技术越高,对生猪粪便排放具有明显的减排作用。3.在微观调研与宏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Kaya扩展式理论,对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了克服kaya理论的局限性,引入环境经济学中的STIRPAT模型理论以补充kaya理论的不足,将二者结合对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生猪粪便排放的表象因素和深层因素。根据实证分析,最终将生猪粪便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产业结构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城镇化及产业结构因素是我国生猪粪便排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因素对我国生猪粪便具有减排作用。4.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的,利用LMDI对数指数分解方法测算我国生猪粪便排放各影响因素的贡献效应与贡献率,从而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力度。本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创新性尝试了从生猪粪便排放的源头出发去探索生猪粪便减排的影响因素,在理论方面尝试运用Kaya理论对生猪粪便排放研究,再结合STIRPAT模型理论以弥补kaya理论的局限,最后测算出我国生猪粪便排放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实值。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提升生猪养殖技术、提升管理理念、规范及完善养殖设施、加大对精品饲料的研发、同时城镇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农村养殖业,倡导所有居民提升环境保护理念,社会坚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建议。

杨奕[7](2020)在《红安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红安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并提出“创新、绿色、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通过初步调查分析,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红安县地区生态养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本文在大量相关调查的基础上,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发展状况,研究了红安县生猪规模化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根据2016~2018年生猪规模化养殖统计年鉴,估算出红安地区规模化养殖猪粪便污染物年产量平均值为猪粪11.70万吨、猪尿19.31万吨、COD 7823吨、BOD57638吨、氨氮605吨、总磷500吨以及总氮1326吨。这三年红安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猪粪便年负荷量较低,对土地负荷影响较小;并通过对2020年规模化生猪养殖容量进行预估,红安地区还有较大养殖容量,可以新增38.56万头。本文通过对红安县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生猪粪便和饲料中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Cu含量在猪粪中含量较高分别为136.93和140.91 mg·kg-1,而在饲料中超标3~4倍;其他重金属Zn、Pb、Cd、Cr在猪粪和饲料中均未超标。抗金霉素和四环素两种抗生素在猪粪和饲料样品中均有检出,其中金霉素在猪粪A1和A2、饲料B1和B2中的含量分别为5.35、5.76、14.3和17.1mg·kg-1,四环素在猪粪A1和A2、饲料B1和B2中的含量分别为0.11、0.26、0.33和0.49mg·kg-1。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猪粪、农田土壤和背景山地土壤5个样品中17种抗性基因(tetA、tetO、tetM、tetS、tetW、tetX、tetG、sul1、sul2、sul3、ermB、ermF mef A/E、ereA、qnrA、qnrB、qnrS)和2种引起抗性传播的整合基因(int I1和int I2)定量检测。以16S rRNA作为内参基因,抗性基因tet O、tetM、tetW、tetX、ermB、ermF和mefA/E相对丰度较高,在猪粪便与农田土壤组成和分布具有显着影响。猪粪A2样品中整合因子intI1和intI2整合因子均有检出,对周围环境具有抗性基因扩散风险。根据红安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统筹,制定污染防治对策,资源化利用好生猪养殖废弃物,促进红安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业朝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曾楠[8](2020)在《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牛羊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因此畜牧养殖业也随之增多。但在饲养牛羊时,养殖场中的大量牛羊粪便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养殖场内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牛羊粪便中最常见的并且危害最大的气体是氨气和硫化氢,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有害气体,时间长牛羊会因此患上许多疾病,这不但会影响牛羊的身体健康,也会直接影响肉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人们长时间吸收这些气体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多种相关疾病。因此抑制牛羊粪便中恶臭气体的释放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微生态制剂除臭方法,是指在牛羊粪便上添加外源微生物,使微生物与牛羊粪便释放出的恶臭气体相互反应,通过微生物来降解利用氨气和硫化氢,降低恶臭气体的释放量,此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还能在源头上抑制恶臭气体的释放,因此微生态制剂除臭方法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业中处理动物粪便的最佳方法。在实验室保存好的十株菌种中筛选出四株优势除臭菌WZ1、WZ2、WZ4和JDF1,对其进行简单的初步鉴定,并对优势除臭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势除臭菌应用到羊粪便上进行除臭效果的研究。1.羊粪除臭菌的筛选。现实验室有保存好的十株菌,分别为KC1、CB1、JDF1、MM1、JM1、WZ1、WZ2、WZ3、WZ4和WZ5,在其中筛选出四株优势除臭菌。将这十株菌培养好后接种到新鲜的羊粪便中,使其在气体吸收装置中充分反应。通过硼酸吸收氨气滴定法测得粪便中氨气的释放量,经过实验筛选出去除氨气的优势除臭菌分别为WZ1、WZ2和WZ4,它们抑制氨气的浓度可以达到69%、61%和68%。通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得粪便中硫化氢的释放量,经过试验筛选出去除硫化氢的优势除臭菌分别为WZ2、WZ4和JDF1,它们抑制硫化氢的浓度可以达到96%、93%和90%。实验初步筛选得出此四株菌为优势除臭菌。2.羊粪除臭菌的培养条件优化。本实验将优势除臭菌接种到细菌基本培养基中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对筛选出的除臭微生物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设定的优化培养条件分别为培养基的p H、培养温度和摇床转数,每个因素设定5个水平,分别做单因素实验,最终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菌液浓度来确定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论综合可得WZ1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7.5,温度33℃,转数140r/min;WZ2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5,温度33℃,转数160r/min;WZ4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5,温度30℃,转数180r/min;JDF1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 H6.5,温度36℃,转数200r/min。3.羊粪除臭菌的应用研究。筛选出四株优势除臭菌后,在细菌基本培养基中分别用最适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应用在混合均匀的新鲜羊粪便上进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得出除臭效果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可以得出WZ1菌株接种量为8m L时氨气降低率达到69%,WZ2菌株接种量为6m L时氨气降低率达到61%,WZ4菌株接种量为8m L时氨气降低率达到68%;WZ2菌株接种量为2m L时硫化氢降低率高达到96%,WZ4菌株接种量为8m L时硫化氢降低率达到93%,JDF1菌株接种量为6m L时硫化氢降低率达到90%。抑制氨气浓度的实验中,添加氨气优势除臭菌的氨气浓度与不添加氨气优势除臭菌的空白对照组的氨气浓度相比,氨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抑制氨气浓度效果为WZ1>WZ2>WZ4;抑制硫化氢浓度的实验中,添加硫化氢优势除臭菌的硫化氢浓度与不添加硫化氢优势除臭菌的空白对照组的硫化氢浓度相比,硫化氢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抑制硫化氢浓度效果为WZ2>WZ4>JDF1。通过应用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筛选出的羊粪优势除臭菌对羊粪中氨气和硫化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萨苏拉[9](2020)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文中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论指导下,我国坚持的原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从我国提出绿色发展观以来,各地区相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发展的方案。本文以科左后旗为例,分析了当前科左后旗在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科左后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的措施。本文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所采用的究方法和创新点等问题进行了介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在选题方面具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和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对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现有基础及存在的问题的论述。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左后旗干部、群众生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绿色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发育不全、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绿色产业尚未真正形成等。第四章对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策与措施进行了论述。科左后旗绿色发展方面的对策包括:加强农村牧区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加强执行力度;调整绿色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绿色产业的各项投入等。

金聪敏[10](2020)在《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的毒性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生素因高残留难降解特点导致其为生态环境安全带来潜在危害。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生态系统会产生较大影响。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示性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中污染物的潜在危害及程度做出判断。本试验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对象,以盐酸四环素为外源胁迫物质进行研究:(1)采用滤纸试验法开展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2)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法探究不同胁迫时间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3)利用因子分析模型筛选出不同胁迫浓度下蚯蚓体内能够指示胁迫程度的主要氧化应激指标;(4)探讨蚯蚓体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趋势;(5)建立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蚯蚓体内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强度变化;(6)探讨不同胁迫浓度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变化。本文旨在阐明四环素胁迫对蚯蚓的毒性效应,探讨四环素胁迫下的蚯蚓体内的中毒机制,对评价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蚯蚓不同部位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存在差异性。胁迫1-3 d:抗氧化酶SOD在蚯蚓头部组织中发挥主要作用;而解毒酶GST在蚯蚓头部发挥解毒作用。胁迫4-7 d:SOD在蚯蚓头部组织中发挥作用;解毒酶ACh E在蚯蚓头部发挥作用。胁迫8-10 d:抗氧化酶GPX在蚯蚓头部占主要地位。胁迫20-30 d:CAT、GPX在蚯蚓头部、POD在蚯蚓尾部发挥作用;MDA出现在蚯蚓尾部组织中;解毒酶GST主要在蚯蚓尾部发挥作用,ACh E则在蚯蚓头部发挥作用。(2)不同胁迫浓度下蚯蚓体内的主要氧化应激指标:头部组织在低浓度(0.3、3 mg/kg)胁迫下的主要氧化应激指标为SOD、POD和GST;中等浓度(30 mg/kg)为CAT和GPX;高浓度(300、600 mg/kg)为GPX、MDA。尾部组织在低浓度胁迫下为CAT、GST和SOD;中等浓度为POD和GST;高浓度则为SOD、POD、CAT及ACh E。(3)蚯蚓体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短期胁迫开始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上升幅度较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则上升幅度较小;胁迫前期,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中期,均匀度指数有所回升;胁迫后期优势度指数开始增加。在长期胁迫下,各个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4)不同胁迫浓度下蚯蚓体内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强度以及主要氧化应激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低浓度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程度较高;随着浓度的升高,蚯蚓体内利用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微生物占主导;在较高浓度四环素胁迫时,蚯蚓体内多为利用羧酸类碳源的微生物。CAT,POD,SOD和GPX指标与利用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微生物有关;GST和ACh E与利用多聚物类碳源的微生物有关;MDA则与利用氨基酸、羧酸和酚酸类碳源的微生物有关。

二、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竹鼠肌肉营养价值和粪污肥料化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竹鼠简介
        1.1 竹鼠种类
        1.2 竹鼠养殖现状
    2 肉类的品质评价
        2.1 食用品质
        2.2 卫生品质
        2.3 加工品质
        2.4 营养品质
        2.5 人文品质
    3 粪污综合利用
        3.1 畜禽粪污污染现状
        3.2 畜禽粪污肥料化
        3.3 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影响
    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大竹鼠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竹鼠肌肉品质的比较
        2.2 大竹鼠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
        2.3 大竹鼠肌肉的氨基酸组成
        2.4 大竹鼠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营养品质评价
        2.5 大竹鼠肌肉中脂肪酸组成
        2.6 大竹鼠肌肉中矿物质含量
        2.7 大竹鼠肌肉中的维生素组成
    3 讨论
        3.1 肌肉的食用品质
        3.2 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
        3.3 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及氨基酸的品质评价
        3.4 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
        3.5 肌肉中矿物质及维生素组成及含量
    4 结论
第三章 大竹鼠粪污的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竹鼠粪污中总养分与有机质含量比较
        2.2 大竹鼠粪污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2.3 大竹鼠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比较
    3 讨论
        3.1 粪污中养分及有机质比较
        3.2 粪污中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生态效应评价及实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内涵
        2.1.2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构成
    2.2 市场失灵理论
        2.2.1 公共物品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能值理论
        2.3.1 能值基本内涵
        2.3.2 能值转换率
    2.4 理论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能值理论的化学农业模式生态效应分析
    3.1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化学农业生态效应
        3.1.1 化学农业模式的生态效应
        3.1.2 基于能值的农产品供求函数构建
    3.2 化学农业模式负外部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3.3 农业负外部性计量模型与算法
        3.3.1 农业负外部性计量模型
        3.3.2 农业负外部性计量算法
    3.4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负外部性计量
        3.4.1 负外部性计量基础数据
        3.4.2 畜禽粪便污染计量
    3.5 主要化学投入品负外部性计量
        3.5.1 负外部性计量基础数据
        3.5.2 水污染估算
        3.5.3 土壤污染与生物多样性减少估算
        3.5.4 健康危害估算
    3.6 化学农业模式负外部性分析
        3.6.1 能值分析参数与取值
        3.6.2 主要农资投入及其有效利用量
        3.6.3 农业综合负外部性计量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生态效应分析
    4.1 农废能源化外部性理论分析
        4.1.1 农废能源化正外部性
        4.1.2 农废能源化对化学农业模式负外部性的纠正
    4.2 农废能源化外部性计量分析
        4.2.1 农废能源化外部性计量模型与算法
        4.2.2 农废能源化资源量估算
        4.2.3 农废能源化模式设定
        4.2.4 农废能源化外部性构成与作用
        4.2.5 农废能源化外部性计量
    4.3 农废能源化对化学农业负外部性纠正分析
        4.3.1 农废能源化对化学农业外部性纠正计量分析
        4.3.2 农废能源化对化学农业外部性纠正实践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实现模式及对策
    5.1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废能源化属性和治理
        5.1.1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废能源化属性
        5.1.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废能源化实现
    5.2 我国面向农村的农废能源化发展模式分析
        5.2.1 我国面向农村的农废能源化发展历程
        5.2.2 我国面向农村的分布式农废能源化发展制约因素
    5.3 分布式农废能源化PPP模式
        5.3.1 PPP项目模式
        5.3.2 分布式农村农废能源化模式
        5.3.3 面向农村的农废能源化PPP模式
    5.4 实现农废能源化的对策分析
        5.4.1 宏观对策分析
        5.4.2 微观对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秸秆预处理及添加剂对玉米秸秆与鸡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沼气与生态
        1.1.2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现状
        1.1.3 沼气发展现状
    1.2 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原料特性及单一原料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原料混合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秸秆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外源添加剂对厌氧发酵影响的研究现状
        1.2.5 厌氧发酵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1.2.6 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变化的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预处理对批式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与接种物
        2.2.2 实验设计
        2.2.3 分析测试方法
        2.2.4 动力学分析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厌氧发酵原料和接种物的特性分析
        2.3.2 玉米秸秆预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
        2.3.3 甲烷产量
        2.3.4 系统稳定性
        2.3.5 生物降解率及混合厌氧发酵的协同效应
        2.3.6 动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秸秆与鸡粪的配比对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与接种物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案
        3.2.4 分析测试方法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分析
        3.3.2 系统运行稳定性
        3.3.3 混合厌氧发酵对厌氧发酵系统恢复产气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尿素添加及尿素预处理影响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比较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原料与接种物
        4.2.2 实验装置
        4.2.3 实验方案
        4.2.4 分析测试方法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尿素添加及尿素预处理对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比较
        4.3.2 尿素添加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3.3 发酵液的肥料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炭介导对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原料与接种物
        5.2.2 实验装置
        5.2.3 实验方案
        5.2.4 分析测试方法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生物炭介导的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5.3.2 SEM表征分析
        5.3.3 FTIR分析
        5.3.4 发酵液的肥料价值分析
    5.4 工艺条件及产沼气效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物炭介导对半连续混合厌氧发酵微生物菌群演变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方法
        6.2.3 生物信息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Miseq测序结果
        6.3.2 群落多样性分析
        6.3.3 群落结构组成
        6.3.4 群落结构相似性
        6.3.5 功能预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研究成果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村人居环境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二、理论基础
        (一)人居环境理论
        (二)乡村治理理论
        (三)多元治理理论
第二章 棠村镇基本情况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一、棠村镇基本情况
    二、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措施
        (一)以“硬化”工程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二)以“治脏”为重推进村庄垃圾治理
        (三)以“改建”为主推进农村厕所革新
        (四)以“分治”策略推进沟塘污染治理
        (五)以“四美”为准创建环境治理范本
    三、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
        (一)道路建设取得进展
        (二)垃圾处理得到改善
        (三)厕所整治有所进步
        (四)沟塘污染逐步减轻
        (五)“四美”有所提升
第三章 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条件薄弱
        (一)治理配套设施匮乏
        (二)治理相关工程短缺
    二、治理理念狭隘
        (一)治理的简单化
        (二)治理的扩大化
    三、治理主体单一
        (一)村委干部作为治理主体势单力薄
        (二)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四、治理工作碎片化
        (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职能不统一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不系统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内容不全面
    五、治理成效易反弹
第四章 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治理资金渠道单一且数量不足
    二、治理规章制度薄弱且能力欠缺
    三、治理形式主义且缺乏长效机制
    四、治理主体间未能形成良性合作
    五、治理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缺位
第五章 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议和对策
    一、通过资源整合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一)鼓励优质企业加大社会资本投入
        (二)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三)成立集体经济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通过理念提升为环境治理构建思想堡垒
        (一)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
        (二)强化基层干部环保政绩观
        (三)增强基层干部服务意识
    三、推进基层环境治理模式与能力的现代化
        (一)促进多元参与,实现复合共治模式
        (二)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基层政府执行力
        (三)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目标责任制
    四、加强对农户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宣传引导
        (一)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二)积极引导农民形成村庄共同体意识
    五、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监督机制与考核机制
        (一)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监督机制
        (二)建立人居环境治理考核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B 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访谈提纲

(6)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方法
        1.5.1 案例研究法
        1.5.2 环境经济模型分析法
        1.5.3 指数对数分解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排放现状
    2.2 影响因素
        2.2.1 养殖规模扩大
        2.2.2 产业结构因素
        2.2.3 技术因素
        2.2.4 市场需求因素
    2.3 减排对策研究
        2.3.1 科学配置饲料
        2.3.2 改善养殖基础设施
        2.3.3 政策机制建设
    2.4 文献统计分析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现状
    3.1 粪便量测算
    3.2 城镇化水平对比分析
    3.3 案例分析
        3.3.1 大型集团养殖场
        3.3.2 大型养殖场
        3.3.3 小规模养殖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生猪粪便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数据来源
    4.3 实证分析
        4.3.1 实证结果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生猪粪便排放影响因素实值效应
    5.1 数理模型
    5.2 效应分解
    5.3 实证分析
        5.3.1 kaya分解结果
        5.3.2 LMDI影响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红安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
        1.2.1 国外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发展状况
        1.2.2 国内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发展现状
    1.3 生猪养殖中的废弃物污染及危害
        1.3.1 生猪粪便废弃物污染及危害
        1.3.2 猪粪便中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1.3.3 猪粪便中抗生素残留及危害
        1.3.4 环境中ARGs的污染及危害
    1.4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3 技术路线图
2 红安县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现状
    2.1 红安县概况
        2.1.1 区域位置
        2.1.2 经济发展概况
        2.1.3 红安畜牧业发展概况
    2.2 畜禽养殖情况
        2.2.1 基础数据
        2.2.2 规模化养殖情况
    2.3 污染物排放情况
        2.3.1 污染产生系数
        2.3.2 猪粪便产生量
        2.3.3 猪粪便年负荷量的估算
        2.3.4 土地负荷预警
        2.3.5 规模化生猪养殖容量测算
3 生猪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调查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及试剂
        3.1.2 样品采集
        3.1.3 测定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重金属结果与分析
        3.2.2 抗生素结果与分析
4 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中抗生素基因扩散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
        4.1.2 样品采集
        4.1.3 样品DNA提取
        4.1.4 样品检测浓度
    4.2 ARG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4.2.1 荧光定量PCR检测
        4.2.2 待测基因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扩散曲线
        4.3.2 样品 Ct 值
        4.3.3 相对丰度
5 防治对策
    5.1 规范生猪养殖污染专项监管
        5.1.1 宣传引导
        5.1.2 细化管理
        5.1.3 严格执法
    5.2 堆肥发酵无害化处理
    5.3 推广生猪生态养殖新模式
    5.4 倡导中草药替代猪饲料添加剂
参考文献
致谢

(8)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牛羊畜牧业的发展和污染环境的情况
        1.1.1 牛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1.1.2 牛羊粪便的排放量
        1.1.3 牛羊粪便的污染现状
    1.2 羊粪便中产生的气体对牛羊的危害
        1.2.1 羊粪便产生的气体与危害
        1.2.2 NH_3对动物的危害
        1.2.3 H_2S对动物的危害
    1.3 微生态制剂在牛羊粪便中的发展情况
        1.3.1 微生态制剂的简介
        1.3.2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方面的发展
        1.3.3 微生态制剂在除臭方面的发展
    1.4 羊粪除臭菌的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1.4.1 羊粪除臭菌的处理方法
        1.4.2 羊粪除臭菌的研究进展
    1.5 本实验的研究进展及内容
第二章 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形态观察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的菌种来源
        2.1.4 实验样品
        2.1.5 实验溶液的配制
        2.1.6 培养基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菌种的培养
        2.2.3 吸收气体装置的确定
        2.2.4 羊粪中氨气、硫化氢排放量的测定方法
        2.2.4.1 羊粪中氨气排放量的测定方法
        2.2.4.2 羊粪中硫化氢排放量的测定方法
        2.2.5 硫化氢标准曲线的绘制
        2.2.6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氨气释放的情况
        2.2.7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硫化氢释放的情况
        2.2.8 除臭菌的形态观察
        2.2.8.1 菌落及形态结构观察
        2.2.8.2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氨气释放的情况
        2.3.2 菌株抑制羊粪便中硫化氢释放的情况
        2.3.3 菌种初步形态观察的结论
第三章 除臭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优化
    3.1 种子液的制备
    3.2 菌种培养条件优化设计
        3.2.1 单因素p H条件优化设计实验
        3.2.2 单因素温度条件优化设计实验
        3.2.3 单因素转速条件优化设计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3.2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3.3 转数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4 单因素试验优势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
第四章 优势除臭菌在羊粪上的应用研究
    4.1 优势除臭菌的种子液培养
    4.2 对羊粪中氨气的去除应用
    4.3 对羊粪中硫化氢的去除应用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对羊粪中氨气的去除效果
        4.4.2 对羊粪中硫化氢的去除效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羊粪除氨气优势菌的筛选
    5.2 羊粪除硫化氢优势菌的筛选
    5.3 羊粪除臭菌的生物形态观察
    5.4 羊粪优势除臭菌的条件优化
    5.5 羊粪除臭菌的应用研究
    5.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1.2.2 国外关于绿色发展研究
    1.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2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2 毛泽东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 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1 邓小平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2 江泽民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3 胡锦涛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4 绿色发展理念
        2.4.1 绿色发展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4.2 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
        2.4.3 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2.4.4 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特点
        2.4.5 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
3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现有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3.1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现有基础
        3.1.1 科左后旗的自然地理情况
        3.1.2 科左后旗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
    3.2 科左后旗在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观念层面:绿色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3.2.2 制度层面:绿色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2.3 基础设施层面: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2.4 产业层面:产业发育不全、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绿色产业尚未真正形成
4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策与措施
    4.1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
    4.2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4.2.1 加强农村牧区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
        4.2.2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4.2.3 调整绿色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4.2.4 加大绿色产业的各项投入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的毒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农用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
        1.2.1 畜禽粪便施用
        1.2.2 污水灌溉
        1.2.3 城市污泥农用
    1.3 农用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1.4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危害
        1.4.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2 对农作物的影响
        1.4.3 对土壤动物的危害
    1.5 蚯蚓的生态毒理研究
        1.5.1 蚯蚓个体
        1.5.2 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
        1.5.3 蚯蚓体内的微生物群落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人工土壤
        2.1.3 受试蚯蚓
    2.2 试验方法
        2.2.1 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2.2.2 蚯蚓体内的氧化应激试验
        2.2.3 蚯蚓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试验
    2.3 数据分析方法
        2.3.1 氧化应激指标变化
        2.3.2 因子分析
        2.3.3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2.3.4 典型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3.1.1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的中毒症状
        3.1.2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的中毒行为
        3.1.3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的生长抑制率
    3.2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3.2.1 四环素短期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3.2.2 四环素长期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3.2.3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筛选
    3.3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3.3.1 平均颜色变化率
        3.3.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3.3.3 Shannon均匀度指数
        3.3.4 Simpson优势度指数
        3.3.5 Mc Intosh均匀度指数
    3.4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3.4.1 典型相关系数与检验
        3.4.2 典型相关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4.1.1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4.1.2 脂质过氧化
        4.1.3 解毒酶活性变化
    4.2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4.3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主要氧化应激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竹鼠肌肉营养价值和粪污肥料化可行性研究[D]. 刘洋. 广西大学, 2021(12)
  • [2]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生态效应评价及实现模式研究[D]. 武晓艺.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3]秸秆预处理及添加剂对玉米秸秆与鸡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影响[D]. 于琼.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国内外有机肥标准对比及风险评价[J]. 谢文凤,吴彤,石岳骄,朱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12)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棠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 邱焕. 河南大学, 2020(06)
  • [6]我国生猪粪便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D]. 冯祎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红安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调查研究[D]. 杨奕.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8]羊粪除臭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 曾楠.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9]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D]. 萨苏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10]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的毒性效应研究[D]. 金聪敏.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