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2号高炉冷却壁损坏原因及小型冷却器的使用

南钢2号高炉冷却壁损坏原因及小型冷却器的使用

一、南钢2号高炉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及小冷却器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利生[1](2012)在《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延长高炉寿命不仅可以直接减少昂贵的大修费用,而且可以避免由于停产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延长高炉寿命已经成为广大高炉炼铁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高炉长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而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取决于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本文对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从设计制造、施工砌筑、操作管理到检测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具有3号高炉自身特点的长寿综合技术。在认真研究和分析1、2号高炉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吸取世界长寿高炉经验的基础上,对宝钢3号高炉炉型设计、耐材配置、冷却设备选型、检测监控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大胆采用了一些长寿新技术,为3号高炉炉况稳定和长寿奠定了基础。宝钢3号高炉在炉型设计时,对设计炉型与操作炉型的结合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充分考虑到投产后形成实际操作炉型的合理性,特别在高径比、死铁层深度、炉腹角及炉身角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对炉身中下部厚壁与炉身上部薄壁的交界处进行了圆滑过渡的处理,有利于煤气流分布的控制。3号高炉炉体冷却系统采用全铸铁冷却壁形式和纯水密闭循环冷却,按照炉体不同部位的工作环境和工艺要求,配置了不同结构型式的冷却壁和耐火材料炉衬,尤其在炉缸H1-H4段采用了新式高冷却强度横型冷却壁,并配置美国UCAR高导热性小块炭砖,为3号高炉炉缸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宝钢3号高炉投产以来,通过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严格控制碱金属和锌负荷入炉、优化炉料结构,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条件,结合高炉自身特点和难点,不断研究、优化上部装料制度和下部送风制度,控制合适的鼓风动能和炉体热负荷,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从而确保3号高炉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取得世界一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长寿业绩。针对3号高炉投产后冷却壁水管较早出现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冷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冷却强度,改善了水质,有效缓解了冷却壁水管的破损。并通过实施安装微型冷却器、硬质压入、人工造壁、整体更换S3、S4段冷却壁等多项长寿维护措施,显着改善了炉身的长寿状况,确保3号高炉炉役中后期仍然保持规整的操作炉型,为强化冶炼创造了条件。在投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3号高炉的炉缸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没有像1、2号高炉第一代炉役那样一直受炉缸侧壁温度的困扰。然而随着炉役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炉役后期超过设计炉龄后仍然保持长时间的高冶炼强度,炉缸侧壁温度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3号高炉通过进一步提高炉缸冷却强度、加强出铁口状态维护、改善炉缸活跃性、强化炉缸状态监控、炉缸压浆等多项长寿维护措施的研究和实施,保证了3号高炉在炉役后期继续保持强化冶炼的前提下,侧壁温度总体安全受控,从而有效延长了3号高炉的寿命。通过对宝钢3号高炉长寿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截至2012年10月,宝钢3号高炉已稳定运行了18年,累计产铁量达到6541万吨,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15036t/m3,目前还在生产中,创造了国内长寿高炉的记录。

李明,王志堂,曾文德[2](2013)在《马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强化冶炼实践》文中认为对马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的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进一步做好精料入炉工作、优化高炉操作、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基础性管理等措施,使得2号高炉在炉役后期保持长期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苏德奎[3](2013)在《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对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破损及变更改造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使用铜冷却壁对高炉长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铜冷却器冷却强度的摸索控制,改善了高炉的稳定顺行。

胡源申,岳海峰,张文明,李辽沙,蔡善咏,金明,李晓松,韩宏松[4](2012)在《梅钢耐热铸铁高炉冷却壁及扁水箱解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使用开路循环水、预处理循环水、软水密闭、纯水密闭四种冷却水质和循环方式,使用灰铸铁、球墨铸铁、耐热铸铁、铸钢和铜五种材质的一代服役后高炉冷却壁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材质冷却壁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抗结垢性能、易加工性能和经济性能,揭示了铁基材质冷却壁的微观破损机理和壁内水管的成垢机制。

胡源申,岳海峰,张文明,李辽沙,蔡善咏,金明,李晓松,韩宏松[5](2012)在《梅钢耐热铸铁高炉冷却壁及扁水箱解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使用开路循环水、预处理循环水、软水密闭、纯水密闭四种冷却水质和循环方式,使用灰铸铁、球墨铸铁、耐热铸铁、铸钢和铜五种材质的一代服役后高炉冷却壁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材质冷却壁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抗结垢性能、易加工性能和经济性能,揭示了铁基材质冷却壁的微观破损机理和壁内水管的成垢机制。

姜凯晨,肇德胜,黄福财[6](2011)在《鞍钢新1号高炉铜冷却器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重点是以鞍钢新一号高炉铜冷却器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冷却器结构及高炉冷却器的寿命,确定高炉的铜冷却器要达到长寿的目标和保持理想操作炉型是靠其热面形成稳定渣皮。

滕天亮,张永升,王利民[7](2010)在《承钢6#380m3高炉冷却壁大量破损原因分析及调整》文中指出本文对承钢6#高炉短期内大量破损冷却壁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防治及改善措施。

竺超今[8](2009)在《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服役行为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高炉冷却壁的设计性能是影响高炉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新开发的铜钢复合冷却壁能够克服铜冷却壁强度不够,钢冷却壁传热能力差的弊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能否正常工作、生产是否可行有待验证。本文建立了冷却壁传热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服役情况,观察不同因素对温度应力场分布的影响。模拟得到的最恶劣工况下冷却壁的最高温度,小于壁体材料最高工作温度,证明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得到的铜钢界面的最大拉应力,小于实际生产中测得的抗拉强度,验证了其生产可行性。本文通过模拟高炉试验和高炉现场得到的实测数据同模拟结果对比,发现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另外将模拟过程参数化,对比不同冷却壁结构带来的不同效果,据此提出结构优化意见。以上成果对冷却壁的长寿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以为冷却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指导和依据。

刘晓明[9](2008)在《高炉铸铁冷却壁传热计算及炉缸气隙的判定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高炉长寿已经成为当代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生产力,降低炼铁成本,提高高炉寿命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依据我国对高炉寿命的调查结果显示,冷却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是影响高炉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高炉冷却设备的设计是根据经验或破损调查得出的,随着计算技术及传热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加之人们对冷却设备认识的不断深化,应用传热学数值计算对冷却设备进行结构参数优化已经成为可能。本文以我国目前各大钢厂广泛应用的冷却设备(铸铁冷却壁)为对象进行了传热建模分析。铸铁冷却壁在当前国内钢厂中还拥有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高炉铸铁冷却壁稳态工况进行传热学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冷却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场、热流以及温度梯度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找出冷却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今后冷却壁的维护和设计提供参考。本文还讨论了水垢、水速、气隙、涂层、接触率等变量对高炉铸铁冷却壁温度场的影响,并实现了影响因素的APDL参数化,使分析更加方便。同时,应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曲线模拟,使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更加直观明了。高炉炉缸的传热结构是耐火砖+填料(捣打层)+冷却壁+炉壳。服役中炉缸结构受波动热载荷和炉内压力的作用,其填料层会出现龟裂和间隙。填料层一旦出现龟裂和间隙,结构传热的热阻增大,会导致内衬温度异常升高,促使内衬热面的结渣脱落,甚至内衬热面直接接触铁水,导致内衬产生异常侵蚀。及早发现内衬气隙并采用注浆处理消除气体间隙是维护炉缸长寿的重要内容。本课题根据一维径向传热理论,研究了高炉炉缸内衬填料层出现气体间隙和龟裂前后的两个稳态传热状态和非稳态传热状态问题的传热特征,给出了炉缸侧壁气隙存在的判定条件和炉缸气隙指数的定义,讨论了利用炉缸内衬气隙指数监测炉缸传热完整性的方法,计算例子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刘敏绪[10](2008)在《铜冷却器在鞍钢高炉上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炉炉容大型化、生产高效化、高炉的利用系数和冶炼强度不断提高,导致高炉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等部位热负荷上升;同时高炉炉况的波动引起软熔带位置频繁上下移动,反复出现的热冲击、挤压、磨损、化学侵蚀,使高炉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等部位的工作环境异常恶劣,加速了耐火材料的侵蚀和冷却设备的破损。因此,延长高炉冷却设备的寿命一直是研究高炉高效长寿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重点是以鞍钢部分大型高炉铜冷却器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冷却器结构及各个高炉冷却器的寿命,确定高炉的铜冷却器要达到长寿的目标和保持理想操作炉型是靠其热面形成稳定渣皮。针对其破损机理提出减少破损延长寿命的措施如下:(1)通过采用上下部调剂相互配合的高炉操作方针,控制煤气流在高炉生产中的分布;(2)加强炉内炉前的操作、炉衬及冷却壁进水温度的管理;(3)通过加强冷却水系统管理,保证铜冷却壁冷却水的质量、速度及压力等;(4)对高炉铜冷却壁炉墙进行监控,了解冷却壁的工作状态,从而指导高炉操作。同时,通过对铜冷却壁的传热计算,建立了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并介绍了这种模型的应用实例。

二、南钢2号高炉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及小冷却器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钢2号高炉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及小冷却器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炉炼铁概述
        1.1.1 我国现代高炉炼铁技术发展概况
        1.1.2 世界大型高炉概况
        1.1.3 高炉炼铁原理及工艺概况
    1.2 高炉长寿概述
        1.2.1 国内外高炉长寿概况
        1.2.2 高炉长寿限制性环节
        1.2.3 高炉炉缸烧穿事故
    1.3 课题提出与研究内容
        1.3.1 课题提出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宝钢3号高炉长寿设计技术
    2.1 高炉炉型设计
        2.1.1 合适的高径比(Hu/D)及死铁层深度
        2.1.2 合理的炉腹角(A)及炉身角(B)
    2.2 高炉炉衬设计
        2.2.1 炉缸、炉底耐材设计
        2.2.2 风口及炉腹
        2.2.3 炉腰及炉身
    2.3 高炉冷却系统设计
        2.3.1 冷却设备形式
        2.3.2 冷却系统类型
    2.4 高炉检测系统设计
        2.4.1 冷却系统的检测
        2.4.2 炉体炉缸温度的检测
    2.5 宝钢3号高炉设计的改进方向
    2.6 小结
第3章 宝钢3号高炉制造及施工技术
    3.1 宝钢3号高炉冷却壁制造技术
        3.1.1 原料化学成分控制
        3.1.2 球化剂的选择
        3.1.3 冷却水管材质及防渗碳处理
    3.2 宝钢3号高炉炉缸耐材施工技术
        3.2.1 炉缸炭砖砌筑标准
        3.2.2 宝钢3号高炉炉缸炭砖施工技术
        3.2.3 砌筑质量对炉缸长寿的影响
    3.3 制造及施工的改进方向
    3.4 小结
第4章 宝钢3号高炉稳定操作技术
    4.1 原燃料质量管理
        4.1.1 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
        4.1.2 严格控制入炉碱金属和锌负荷
    4.2 优化煤气流分布,确保炉况稳定
        4.2.1 宝钢3号高炉操作难点
        4.2.2 优化装料制度,保证煤气流分布合理
        4.2.3 优化操业参数,控制炉体热负荷稳定合适
        4.2.4 优化送风制度,控制适宜的鼓风动能
        4.2.5 调整效果
    4.3 精心操作,趋势管理,确保炉温稳定充沛
        4.3.1 炉温管理标准及调节手段
        4.3.2 炉温趋势管理
    4.4 优化炉渣成分
    4.5 强化设备管理,降低休风率
    4.6 宝钢3号高炉操作实绩
    4.7 小结
第5章 宝钢3号高炉炉身维护技术
    5.1 宝钢3号高炉冷却壁破损状况及原因分析
        5.1.1 冷却壁破损状况
        5.1.2 冷却壁破损的原因分析
    5.2 宝钢3号高炉冷却系统优化
        5.2.1 提高水量水压,提高冷却强度
        5.2.2 增设脱气罐,提高脱气功能
        5.2.3 优化水处理技术、改善水质
    5.3 炉身长寿维护技术
        5.3.1 安装微型冷却器
        5.3.2 硬质压入及人工造壁
        5.3.3 整体更换冷却壁
        5.3.4 破损冷却壁的及时发现和分离
    5.4 小结
第6章 宝钢3号高炉炉缸维护技术
    6.1 炉缸长寿维护操作
        6.1.1 合理炉缸冷却强度控制
        6.1.2 合理的出渣铁制度及铁口状态维护
        6.1.3 炉缸活跃性控制
    6.2 炉缸状态监控
        6.2.1 加装炉缸电偶
        6.2.2 水系统安装高精度电阻
        6.2.3 完善炉缸炉底侵蚀模型
        6.2.4 建立炉缸炉底残厚计算模型
    6.3 炉缸压浆
        6.3.1 大套下压浆
        6.3.2 铁口压浆
        6.3.3 炉缸压浆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作者简介

(3)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炉体炉腹至炉身下部冷却壁的变迁
    1.1 1号高炉(第一代)项修前冷却壁的破损情况
    1.2 铸钢冷却壁及铜冷却壁比较
2 铜冷却器的使用情况
3 结语

(8)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服役行为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冷却壁的发展及现状
        1.2.1 高炉冷却设备的发展历程
        1.2.2 国外冷却壁技术的发展
        1.2.3 国内冷却壁技术的发展
    1.3 冷却壁目前存在的问题
        1.3.1 冷却壁的破损原因
        1.3.2 铸铁冷却壁的不足
        1.3.3 铸钢冷却壁的优点和不足
        1.3.4 铜冷却壁的优点和不足
    1.4 铜钢复合的新型冷却壁
        1.4.1 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开发
        1.4.2 冷却壁的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2 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模型和温度场分析
    2.1 研究进展和理论依据
        2.1.1 冷却壁温度场模拟的研究进展
        2.1.2 温度场问题的基本方程
    2.2 冷却壁传热模型的建立
        2.2.1 总体建模方案的讨论
        2.2.2 简化和假设
        2.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2.2.4 参数的获取
    2.3 冷却壁的温度场模拟
        2.3.1 温度场有限元模拟过程
        2.3.2 模拟方法和特色
        2.3.3 温度场模拟结果和分析
        2.3.4 不同因素对冷却壁温度场的影响
    2.4 模拟高炉试验
        2.4.1 试验目的和步骤
        2.4.2 试验结果和模型验证
    2.5 小结
3 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应力场分析和性能预测
    3.1 研究进展和理论依据
        3.1.1 冷却壁应力场模拟的研究进展
        3.1.2 稳态应力场的有限单元法
    3.2 冷却壁的应力场模拟
        3.2.1 应力场有限元模拟过程
        3.2.2 应力的产生机理和强度准则
        3.2.3 应力场模拟结果和分析
        3.2.4 不同因素对冷却壁应力场的影响
    3.3 铜钢复合生产方式和可行性验证
        3.3.1 铜钢复合方法
        3.3.2 铜钢复合生产工艺的选择
        3.3.3 铜钢复合冷却壁生产可行性的验证
    3.4 小结
4 铜钢复合冷却壁的现场实测和结构优化
    4.1 冷却壁的高炉现场实测
        4.1.1 试验目的
        4.1.2 测温位置与测试结果
        4.1.3 模拟结果和误差分析
    4.2 有限元模拟参数化和冷却壁结构优化
        4.2.1 有限元模拟参数化
        4.2.2 冷却壁的结构优化
5 结论
    5.1 本文的结论
        5.1.1 温度场分析
        5.1.2 应力场分析
        5.1.3 试验验证
        5.1.4 参数化和结构优化
    5.2 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高炉铸铁冷却壁传热计算及炉缸气隙的判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炉炉体冷却设备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高炉炉体冷却设备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高炉炉体冷却设备的发展现状
    1.3 高炉冷却壁简介
        1.3.1 冷却壁的材质发展现状
        1.3.2 冷却壁的结构发展现状
        1.3.3 影响冷却壁寿命的主要因素
    1.4 高炉炉缸结构简介
        1.4.1 国外高炉炉缸的发展现状
        1.4.2 国内高炉炉缸的发展现状
        1.4.3 高炉炉缸内衬侵蚀机理
        1.4.4 高炉炉缸传热机理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有限单元法与传热学理论简介
    2.1 有限单元法概述
        2.1.1 有限单元法的发展
        2.1.2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软件
        2.1.3 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分析与求解
    2.2 传热学理论
        2.2.1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2.2.2 传热分析中的能量守恒
        2.2.3 导热理论的基本概念
        2.2.4 导热基本定律
        2.2.5 导热微分方程
        2.2.6 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第3章 基于ANSYS的铸铁冷却壁传热计算
    3.1 铸铁冷却壁的传热数学模型
        3.1.1 计算模型
        3.1.2 计算条件
    3.2 运用ANSYS进行温度场计算
        3.2.1 ANSYS计算步骤
        3.2.2 ANSYS参数化程序及其计算云图
    3.3 各个参数对铸铁冷却壁最高温度的影响
        3.3.1 冷却水管内径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3.2 砖衬厚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3.3 水垢厚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3.4 涂层厚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3.5 气隙层厚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3.6 接触率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3.7 水速对最高温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炉缸气隙的判定方法
    4.1 炉缸内衬填料层有间隙的传热特征
        4.1.1 基本关系
        4.1.2 炉缸内衬气隙的判定条件
        4.1.3 气隙的近似厚度和气隙指数
        4.1.4 填料层外界面的对流换热参数
    4.2 计算例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铜冷却器在鞍钢高炉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炉冷却器的发展历史
    1.2 高炉冷却板
        1.2.1 高炉用冷却板的形式
        1.2.2 铜冷却板
    1.3 铸铁冷却壁
        1.3.1 铸铁冷却壁的发展过程
        1.3.2 国内铸铁冷却壁的研究现状
        1.3.3 铸铁冷却器破损原因分析
    1.4 铸钢冷却壁
        1.4.1 铸钢冷却壁概况
        1.4.2 破损原因分析
    1.5 铜冷却壁
        1.5.1 铜冷却壁的发展历史
        1.5.2 我国铜冷却壁的使用
        1.5.3 铜冷却壁的技术特点
        1.5.4 铜冷却壁的应用优势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铜冷却器在鞍钢高炉中的应用及破损原因
    2.1 概述
    2.2 鞍钢新1~#高炉铜冷却器有关参数
        2.2.1 新1~#高炉概况
        2.2.2 炉底、炉缸及风口带
        2.2.3 炉腹、炉腰及炉身中下部
        2.2.4 炉身中上部及炉喉
        2.2.5 水密闭循环系统
        2.2.6 软水密闭循环系统
    2.3 鞍钢新2号高炉铜冷却壁有关数据
        2.3.1 炉身下部
        2.3.2 炉腹
        2.3.3 炉腰
        2.3.4 软水系统
    2.4 鞍钢7号高炉冷却器有关参数
        2.4.1 冷却设备
        2.4.2 冷却系统
        2.4.3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2.5 鞍钢11~#高炉冷却系统
        2.5.1 铜冷却壁基本参数
        2.5.2 铜冷却壁工作情况分析
    2.6 鞍钢铜冷却器破损原因
    2.7 小结
第三章 鞍钢高炉铜冷却器提高寿命的措施
    3.1 概述
    3.2 强化高炉管理
        3.2.1 加强入炉原燃料管理
        3.2.2 加强高炉操作
        3.2.3 加强对炉衬及冷却壁进水温度的监控和管理
    3.3 加强冷却水系统管理
    3.4 高炉铜冷却壁炉墙监控
    3.5 炉身冷却壁检测点布置(鞍钢西区)
    3.6 小结
第四章 鞍钢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
    4.1 铜冷却壁传热分析
        4.2.1 铜冷却壁热态模拟实验结果
        4.2.2 常规冷却壁传热计算
        4.2.3 铜冷却壁传热计算存在问题
    4.3 铜冷却壁炉型管理反算方法
    4.4 铜冷却壁炉型管理模型在鞍钢高炉应用
        4.4.1 渣皮脱落判断
        4.4.2 铜冷却壁炉型管理模型在炉腰部位应用
        4.4.3 铜冷却壁炉型管理模型在炉身下部应用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南钢2号高炉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及小冷却器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D]. 梁利生. 东北大学, 2012(07)
  • [2]马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强化冶炼实践[J]. 李明,王志堂,曾文德. 炼铁, 2013(05)
  • [3]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变化及铜冷却器的应用[J]. 苏德奎. 炼铁, 2013(01)
  • [4]梅钢耐热铸铁高炉冷却壁及扁水箱解剖研究[A]. 胡源申,岳海峰,张文明,李辽沙,蔡善咏,金明,李晓松,韩宏松. 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 2012
  • [5]梅钢耐热铸铁高炉冷却壁及扁水箱解剖研究[A]. 胡源申,岳海峰,张文明,李辽沙,蔡善咏,金明,李晓松,韩宏松. 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 2012
  • [6]鞍钢新1号高炉铜冷却器的应用研究[A]. 姜凯晨,肇德胜,黄福财.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 2011
  • [7]承钢6#380m3高炉冷却壁大量破损原因分析及调整[A]. 滕天亮,张永升,王利民. 2010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 [8]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服役行为仿真研究[D]. 竺超今.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2)
  • [9]高炉铸铁冷却壁传热计算及炉缸气隙的判定方法[D]. 刘晓明. 东北大学, 2008(03)
  • [10]铜冷却器在鞍钢高炉上应用的研究[D]. 刘敏绪. 辽宁科技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南钢2号高炉冷却壁损坏原因及小型冷却器的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