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的手术效果评价

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的手术效果评价

一、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效果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穆春宇[1](2021)在《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念(ERAS)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09月期间因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住院患者58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将58位患者分成ERAS组及对照组,ERAS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脊柱损伤分级(ASIA)、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患者JOA评分、门轴愈合率、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结果:本文共完整随访了ERAS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前JOA评分、脊柱损伤分级(ASIA)得分、门轴愈合率、手术时间、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6个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1、2、3天VAS评分、术后1、3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快速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且并未提高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风险。

沈怀霜,陆英杰,朱天峰,钮俊杰,杨惠林,朱雪松,邹俊[2](2020)在《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前路接骨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广泛应用,ROI-C也被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比较ROI-C及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其中23例采用ROI-C(ROI-C组),19例采用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接骨板固定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比较,ROI-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2例轻度吞咽困难。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改善,颈椎生理弧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且均获得满意椎间融合。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NDI、颈椎生理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即术后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ROI-C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大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ROI-C组患者椎间隙高度下降多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能有效改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相比传统接骨板,ROI-C手术时间少,创伤小,且术后短期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恢复更为显着,但仍需注意颈托固定,防止早期椎间隙高度丢失。

赵伟,杨子斌,杨鹏彪,李林,杨荣新,董锡亮,王正祥[3](2020)在《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3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年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手术时间为100~130(109.03±8.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600 (310.15±79.65) ml。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例出现伤口并发症,1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年无颈椎后凸畸形形成。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1年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临床效果满意,利于颈脊髓功能恢复。

聂力,罗俊男,温世锋[4](2020)在《手术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手术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纳入关于手术及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和纳入文献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治疗的JOA评分、ASIA运动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ASIA分级改善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3篇研究,共598例患者,手术和保守治疗组分别371例和227例;②Meta分析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后的JOA评分更高[MD=3.08,95%CI(2.71,3.45),Z=16.29,P<0.000 01];神经功能恢复率更高[MD=15.87,95%CI(9.28,22.46),Z=4.72,P<0.000 01];ASIA分级改善更明显[OR=2.3,95%CI(1.25,4.15),Z=2.76,P=0.006];在ASIA运动评分方面,两者无差异[MD=5.45,95%CI(-7.56,18.47),Z=0.82,P=0.41]。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耿捷,马虎升,王雷,吕振超,卜保献,赵庆安[5](2019)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与保守治疗对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3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21例,保守治疗组15例。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JOA评分在治疗3、6、12个月后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手术组治疗后3、6、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只要全身条件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

任李良,王培源[6](2019)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与神经功能评价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RI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FAD)患者脊髓损伤诊断及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诊治的3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试验组)和39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对照组C2-C7节段及试验组颈髓损伤节段的颈髓、硬膜囊及椎管矢状径与面积,计算各节段三者间矢状径比值与面积比值,并分析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记录SCIWFAD患者颈髓损伤节段,测量损伤范围,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分级,并分析颈髓损伤范围及节段与ASIA分级相关性。结果 SCIWFAD患者损伤节段颈髓面积比颈髓矢状径能更好地显示脊髓形态改变;D颈髓/硬膜囊与D颈髓/椎管、S颈髓/硬膜囊与S颈髓/椎管均能够较好地体现SCIWFAD患者椎管容积改变时脊髓的受压情况及脊髓容积储备。ASIA神经功能分级与损伤范围密切相关(r=-0.519,P=0.001),但与损伤节段无确切相关性(r=-0.013,P=0.892)。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SCIWFAD的损伤范围与信号改变,硬膜囊与椎管矢状径和面积均能较准确地评价脊髓的椎管储备空间;脊髓损伤范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脊髓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张正超,张旭鸣,何武兵,齐建超,郭立成[7](2019)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延迟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延迟期保守治疗及不同后路手术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0月7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延迟期就诊患者,其中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23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钛板固定23例,采用保守治疗24例。根据日本JOA脊髓功能评分,观察三种方法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情况。结果本次70例随访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JOA改善率,3个月保守治疗组和两组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减压钛板固定组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保守治疗组和两组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减压钛板固定组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延迟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不同后路手术方式预后无明显差异。

谭文乐,谭建基,莫楚鸿,温锐灿[8](2019)在《颈后路单开门支撑钢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支撑钢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颈后路单开门支撑钢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ASIA分级及JOA评分,统计观察组"再关门"现象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ASIA分级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完全正常患者所占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JOA评分均显着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再关门"现象发生率为3.33%。结论: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支撑钢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脊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再关门"现象发生率较低。

张业锋,杨贵华,孔德谦,王俊勤[9](2019)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保守与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保守与后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2017年本院收治56例入院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男39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52.37±11.62)岁。19例行保守治疗,37例行后路椎管开门减压手术,包括21例单纯减压,16例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采用脊髓损害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对比分析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手术治疗患者均顺利手术,除单纯减压术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愈合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6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3±6.35)个月。入院时两组患者Frankel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Frankel评级平均提高1.41级,保守组平均提高0.37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入院时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手术组JOA评分显着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实施颈椎后路手术减压或和内固定术可促进无骨折脱位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鲍卫国[10](2018)在《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探讨ROI-C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入我院的9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资料,全部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我们依据所植入内固定物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ROI-C行融合术治疗,B组57例采用传统钢板固定+cage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手术。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着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相同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时,A组手术节段融合率为88%,B组为90%;末次随访时,A、B组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内植物移位、断裂、神经症状加重、邻近节段严重退变等并发症。在术后1月和3月随访时,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3%和0,B组分别为32%和1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A、B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0和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I-C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安全、有效;与传统钢板固定加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相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

二、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效果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前路接骨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1.4.1 ROI-C组:
        1.4.2 接骨板固定组:
    1.5 术后处理
    1.6 术后随访及预后评估
        1.6.1 临床评估:
        1.6.2影像学评估: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3)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术前处理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机制
    3.2 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的优势

(4)手术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结局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JOA评分
        2.2.2 神经功能恢复率
        2.2.3 ASIA分级
        2.2.4 ASIA运动评分
3 讨 论

(6)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与神经功能评价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MRI检查及测量
    1.3 脊髓神经功能的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颈椎MRI径线测量与SCIWFAD患者颈髓损伤的关系
    2.3 颈椎MRI面积测量与SCIWFAD患者颈髓损伤的关系
    2.4 SCIWFAD患者脊髓损伤与ASIA分级
3 讨论

(7)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延迟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神经功能评价标准
    1.3 影像学检查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1.4.2 术后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案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
    2.2 三种治疗方案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2.3 典型病例
3 讨论

(8)颈后路单开门支撑钢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SIA分级比较
    2.2 观察组“再关门”现象发生率
    2.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3 讨论

(9)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保守与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评估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早期结果
    2.2 随访结果
    2.3 影像学评估
3 讨论

(10)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观察及评价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3.1 整体疗效
    3.2 术后评价与并发症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接收的论文
致谢

四、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效果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 穆春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前路接骨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比较[J]. 沈怀霜,陆英杰,朱天峰,钮俊杰,杨惠林,朱雪松,邹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11)
  • [3]椎弓根钉棒联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J]. 赵伟,杨子斌,杨鹏彪,李林,杨荣新,董锡亮,王正祥. 临床骨科杂志, 2020(05)
  • [4]手术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J]. 聂力,罗俊男,温世锋. 广州医药, 2020(04)
  • [5]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J]. 耿捷,马虎升,王雷,吕振超,卜保献,赵庆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09)
  • [6]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与神经功能评价价值[J]. 任李良,王培源. 磁共振成像, 2019(08)
  • [7]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延迟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J]. 张正超,张旭鸣,何武兵,齐建超,郭立成. 中国现代医生, 2019(19)
  • [8]颈后路单开门支撑钢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J]. 谭文乐,谭建基,莫楚鸿,温锐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06)
  • [9]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保守与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J]. 张业锋,杨贵华,孔德谦,王俊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04)
  • [10]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加融合器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比较[D]. 鲍卫国. 苏州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的手术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