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anex272的性质、合成、纯化和分析

Cyanex272的性质、合成、纯化和分析

一、Cyanex272的性质、合成、提纯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弋惟,陈卓,徐建鸿[1](2022)在《湿法冶金回收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市场的逐年扩大,直接促进了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回收方法,包括梯次利用法、火法冶金法、湿法冶金法和直接回收法,重点综述了湿法冶金法的工艺流程和重要步骤,介绍了机械处理与正极材料浸出、浸出液的回收利用、有价值金属产物的再生合成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湿法冶金综合回收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黄斯严[2](2020)在《聚合物包容膜在稀土离子分离传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在稀土分离领域广泛应用的溶剂萃取法虽然有着技术成熟且简单高效的明显优势,但因其本身所需大量有机溶剂、污染排放较大等缺点正阻碍了该技术在稀土分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聚合物包容膜(PIM)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分离方法正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有望成为传统溶剂萃取法的补充或某些情况下的替代。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其将萃取和反萃过程集成到了一体且同时进行,而且在过程中不涉及传统溶剂萃取法中需要大量使用的煤油等挥发性有机溶剂,并且所需的萃取剂量也远小于相应的溶剂萃取体系。本论文以聚合物包容膜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该技术在稀土绿色分离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基础研究。主要研究了负载二(2-乙基己基)膦酸(P227)的聚偏氟乙烯(PVDF)基和三乙酸纤维素(CTA)基聚合物包容膜对Lu(Ⅲ)的传输及选择性分离性能,以及负载伯胺N1923的CTA基聚合物包容膜对Sc(Ⅲ)的传输分离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负载 P227 的 PVDF 基PIM(P227@PVDF PIM)对 Lu(Ⅲ)的传输性能,比较了不同P227和PVDF 比例组成的PIM的表面形貌和传输性能,确定了 60wt%PVDF和40wt%P227为最佳的膜组成比例。通过SEM、AFM、TGA、ATR-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PIM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物理性质。还比较了 PIM在不同传输方向,以及温度、搅拌速度、反萃酸度和萃取剂载体对Lu(Ⅲ)传输效果的影响,确定了 PIM对Lu(Ⅲ)的最佳传输条件。另外,在以上实验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双膜传输装置进一步提高了 Lu(Ⅲ)的传输效率。最后通过连续的循环实验证实了该PI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2.在负载P227的PVDF基PIM对Lu(Ⅲ)高效率传输的基础上研究了该PIM对Lu(Ⅲ)的选择性分离传输性能。通过调节原料液pH至1.5,使用P227@PVDF PIM从同时含La(Ⅲ)和Sm(Ⅲ)的稀土稀溶液中选择性分离传输了 Lu(Ⅲ),并比较了在原料液pH为4时的选择性传输效果。还研究了不同膜基质聚合物浓度对P227@PVDF PIM的表面形貌、水接触角以及膜厚度的影响。此外,还提出并实施了一种用于回收PIM的过程。通过使用SEM和ATR-FTIR的表征及对Lu(Ⅲ)传输性能的比较,发现此过程制备的再生PIM与正常PIM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差异。3.制备了负载P227以NPOE为增塑剂的CTA基PIM,考察了其对Lu(Ⅲ)的选择性分离传输性能。通过SEM、TG、ATR-FTIR和水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制备的P227/NPOE@CTA PIM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该PIM的化学物理性质和形貌特征。并比较了 P227/NPOE@CTAPIM与负载P204和P507的CTA基PIM对Lu(Ⅲ)的萃取和反萃性能。此外,还比较了增塑剂种类、膜厚度以及原料液pH对传输过程的影响。最后,通过连续循环实验考察了 PIM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4.选择了对Sc(Ⅲ)反萃酸度要求低的N1923作为萃取剂载体,以NPOE为增塑剂制备了 CTA基PIM,初步研究了该PIM对Sc(Ⅲ)的分离传输效果。首先通过SEM和ATR-FTIR对PIM进行了表征。之后比较了添加NPOE对传输过程的影响,发现了 NPOE还有阻隔反萃液中的氢离子向原料液扩散的作用。最后通过反萃酸种类实验和反萃酸度实验,确定了该实验条件下Sc(Ⅲ)的最佳反萃液为1 mol L-1 盐酸。

王道广,王均凤,张香平,王毅霖,张晓飞[3](2020)在《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是获得高纯单一稀土的关键步骤之一,开发对稀土元素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新材料和新过程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离子液体作为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因具有不挥发、不易燃、稳定性好、结构性质可调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过程中,离子液体不仅可用作萃取剂,也可作为稀释剂、协萃剂或同时作为萃取剂和稀释剂。系统评述了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对非功能化离子液体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萃取行为和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胡轶文,王丽明,曹钊,张文博[4](2020)在《我国稀土资源冶炼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类型稀土资源的冶炼及分离提纯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矿物型稀土资源中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方法主要以浓硫酸焙烧—水浸、碱法分解和酸浸碱溶工艺为主,单一氟碳铈矿冶炼方法主要以氧化焙烧—硫酸浸出法、碱法冶炼和火法冶炼为主;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湿法冶金技术主要为硫酸铵原地浸出—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但是目前逐渐被更加清洁的复合镁盐浸出工艺所取代。稀土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和液膜分离法,本文在综合对比分析各种分离提纯方法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分离提纯的新方法—萃取沉淀法,并针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孟飞[5](2020)在《废弃三元锂离子电池金属元素选择性浸出及分离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和产量快速增长,废弃锂离子电池的产生量也随之与日俱增。废弃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且其中有机电解质等组分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传统湿法回收处理工艺仅注重回收分离提纯后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处理过程复杂、易产生二次污染,且无法回收复杂多元化的锂离子电池。因此,开展绿色环保、适应性强的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工艺与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废弃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废弃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选择性浸出和分离回收行为与工艺,在保证浸出液中金属高回收率的同时,提高回收产物的附加值和处理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为实现废弃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途径。针对废弃三元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的浸出过程,以柠檬酸作为浸出剂,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反应温度、时间、柠檬酸浓度、固液比、还原剂种类和添加方式)对Li、Ni、Co、Mn、Cu和Al等金属浸出率和选择性浸出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各金属浸出动力学分析,明确各金属的浸出限制性环节和浸出活化能,结合热力学计算探讨了电池集流体(金属Cu和Al箔)对Li、Ni、Co和Mn浸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未添加还原剂时,最佳浸出条件为0.5 mol/L柠檬酸、固液比80 g/L、温度90℃和反应时间80 min,Li、Co、Ni、Mn、Cu和Al的浸出率分别为91.0%、90.9%、94.1%、89.1%、19.5%和26.9%。还原剂抗坏血酸比H2O2具有更好的浸出选择性,且分批添加还原剂更有利于提高有价金属的浸出率。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Li、Co、Ni、Mn浸出动力学符合阿夫拉米模型,控制性环节为表面化学反应,而Cu和Al的浸出受未反应核模型的表面化学反应环节控制。Li、Co、Ni、Mn、Cu和Al的浸出活化能分别为44.12、56.33、48.25、55.71、39.04和40.37 k J/mol。浸出热力学计算结果揭示集流体中促进Li、Co、Ni、Mn浸出的为金属Cu,金属Al对于浸出影响较小。研究了采用不同沉淀剂分离回收浸出液中金属元素的影响因素与条件。实验表明在pH为6、温度为80℃、反应时间100 min、Cu与抗坏血酸摩尔比为1:3.5等条件下,Cu2+可以被抗坏血酸选择性的还原为超细金属Cu粉,回收率约为93.5%;在pH为4、25℃、沉淀时间60 min、(Co+Ni)/KEX(黄原酸钾)摩尔比为1:3、25℃条件下,Co2+和Ni2+可被KEX同时沉淀,沉淀率均为98%以上;在pH为3、温度为40℃、反应时间60 min等条件下,90%的Mn2+可以被0.25 mol/L草酸沉淀为Mn C2O4·2H2O。结合Eh-pH理论计算,Al3+和Li+可以在pH分别为5和11时,被Na3PO4沉淀分离,沉淀率约为92%和89%。Li+的最佳沉淀条件为0.4 mol/L Na3PO4、pH为11、温度为25℃。沉淀-溶剂萃取混合法分离浸出液中金属元素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混合法可以有效的依次分离回收Cu、Ni、Co、Mn、Al和Li等金属元素。在5 min、pH=2.0、有机相/液相体积比(O/A)=1、25℃等条件下,采用10 vol%LIX84-I的萃取Cu,萃取率可达95%。Mc Cabe-Thiele等温萃取图表明,经过两级逆流萃取,99.5%Cu可以被萃取出,并且99.9%Cu可以被2 mol/L的H2SO4从LIX 84-I中反萃回收为CuSO4。由于LIX 84-I、Cyanex 272、D2EHPA等传统萃取剂从柠檬酸浸出液中萃取分离Co和Ni的回收率较低,而沉淀法更为简单高效。因此选取KEX沉淀回收Co和Ni。采用20 vol%D2EHPA分离提取Mn的最佳条件为:pH=3.5、O/A=1.0、萃取时间120秒,Mn的萃取率约为91%,Mc Cabe-Thiele等温萃取图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经过两级逆流萃取,Mn萃取率达到99%以上。92.1%Al可以被10 vol%D2EHPA在萃取时间5 min、pH=4.0、O/A=2等条件下萃取分离,经过两级逆流萃取分离Al的效率可达99.6%,并且可以被1 mol/L H2SO4反萃回收。Li的最佳沉淀条件:0.5 mol/L Na3PO4、pH为11、温度为25℃,沉淀率为89%左右。

赵嘉琳[6](2020)在《有机磷酸类萃取剂萃取分离锆铪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锆和铪主要以矿石的状态伴生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单独的锆铪。它们处在同一周期,具有相似的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且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相近,不易于分离。金属锆铪因为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强耐腐蚀性、硬度大、熔点高等特点,已经成熟广泛地应用于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武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锆的热中子吸收截面为铪的600多倍,它们在核工业中起到完全不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保证核电站安全稳定地运行,核级锆和核级铪对纯度要求极其严格。因此锆铪的分离对于原子能产业的进步意义深远。溶剂萃取法为最常见的锆铪分离方法,但在工业上都存在污染环境、腐蚀设备、乳化等问题,开发新型锆铪萃取分离体系是大势所趋。有机磷酸类萃取剂,如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2EHPA),凭借成本低、萃取分离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的萃取分离中。本论文利用带有P(O)OH基团的多种有机磷酸类萃取剂,对比性能,优化反应条件,提高锆铪萃取率和分离因子。我们研究了有机酸对有机磷酸类萃取剂的反协同作用,得到优先萃取铪的锆铪分离方法;设计并合成了萃取能力极强的双磷酸萃取剂,重点研究了不同酸度下萃取机理及络合物结构的变化;系统地分析了在不同酸性溶液中,有机磷酸类萃取剂的结构对锆铪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对比了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具体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操作步骤。经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更适合检测锆铪浓度。2.以D2EHPA为萃取剂,考察盐酸体系中有机酸对锆铪的反协同作用及硫酸体系中酸度对锆铪萃取分离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有机酸与锆的络合能力强于铪。在水相中加入有机酸抑制了萃取剂对锆的萃取,实现优先萃取铪的效果。在硫酸体系中D2EHPA对锆铪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因子可达73.62。3.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萃取剂,考察稀释剂种类、萃取剂浓度、盐酸浓度、有机酸浓度等对锆铪萃取分离的影响。PC88A与有机酸组成的协萃体系对锆铪的萃取分离效果不如D2EHPA与有机酸组成的协萃体系。4.合成新型双磷酸萃取剂,N,N-正辛胺二(亚甲基苯次磷酸)(OADMPPA),考察稀释剂种类、时间、温度、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等对锆铪萃取分离的影响。在0.5、3和6 mol/dm3盐酸浓度下,萃取机理由阳离子交换机理转化为溶剂化机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ZrOA、Zr(HA)2Cl2和ZrCl4·H2A。与萃取剂双(2,4,4-三甲基戊基)磷酸(Cyanex272)和三正辛胺(TOA)进行对比实验,双磷酸萃取剂对锆铪的萃取率能达Cyanex272体系的8和14倍,分离因子却没发生变化。5.合成双硫代磷酸类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酯(D2EHDTPA),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比D2EHPA、PC88A、Cyanex272和D2EHDTPA在盐酸、硫酸和硝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锆铪性能的差异。四种萃取剂的萃取能力排序:D2EHPA>PC88A>Cyanex272>D2EHDTPA,这与磷氧键数目有关,随着磷氧键数目的增加,萃取剂的pKa值降低,官能团P(O)OH活性将升高。在盐酸、硫酸和硝酸体系中分离能力排序分别为:D2EHDTPA>Cyanex272>PC88A>D2EHPA,D2EHPA>PC88A>Cyanex272,D2EHPA>Cyanex272与PC88A。D2EHDTPA对锆铪的萃取率低、选择性差,这可能与硫原子和氧原子的半径及电负性有关。

杨晓静[7](2020)在《胺基膦萃取剂对稀土及其伴生元素的萃取与分离》文中提出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稀土及其化合物纯度的要求日益增加,如何从稀土矿物中提取和纯化稀土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钍和铀因其与稀土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常常伴生于稀土矿物中,在稀土矿浸取过程中,这些放射性元素也会被浸出,这些杂质离子会对后续稀土的萃取分离造成影响。所以,寻找高效的分离铀和钍并回收稀土的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现有分离纯化金属的技术中,溶剂萃取法因其高效性、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处理能力大而成为分离纯化稀土的重要手段。本论文研究了胺基膦萃取剂在硫酸介质中萃取分离稀土(Ⅲ)及其伴生元素钍(Ⅳ)和铀(Ⅵ)。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使用α-胺基膦酸酯萃取剂(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Cextrant 230,L)从硫酸介质中选择性萃取分离U(Ⅵ)和Th(Ⅳ)。Cextrant 230在不同的酸度下对U(Ⅵ)、Th(Ⅳ)、RE(Ⅲ)、Al(Ⅲ)和Fe(Ⅲ)进行萃取,其萃取顺序为:U(Ⅵ)>Th(Ⅳ)>Fe(Ⅲ)>RE(Ⅲ)>Al(Ⅲ),且萃取率均随着酸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对铀的萃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斜率法推导出Cextrant 230萃取U(Ⅵ)的机理为中性络合机理,萃合物为UO2SO4·2L,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探讨了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过程是放热且自发的过程。将该萃取剂用于硫酸铝浸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模拟料液中,经过单级错流萃取,超过99%的放射性U(Ⅵ)、Th(Ⅳ)被除去,这既改善了后续的萃取环境也避免了稀土产品被污染。2.研究了胺基膦酸萃取剂(2-乙基已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AMP,H2A2)在硫酸介质中对稀土的萃取性能。首先考查了平衡酸度对萃取稀土的影响,萃取顺序与大多数酸性萃取剂一致,Y(Ⅲ)的位置落在Ho(Ⅲ)、Er(Ⅲ)之间,萃取次序如下:Lu(Ⅲ)>Yb(Ⅲ)>Tm(Ⅲ)>Er(Ⅲ)>Y(Ⅲ)>Ho(Ⅲ)>Gd(Ⅲ)>La(Ⅲ)。采用斜率法确定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机理,推导出萃合物的组成为RE(HSO4)2HA2,并通过红外光谱证实。以重稀土Yb(Ⅲ)和Lu(Ⅲ)为例,研究了萃取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并计算出相应的热力学参数以及30%HEHAMP对稀土的饱和容量与反萃性能,结果表明该萃取过程是一个吸热自发的过程,30%HEHAMP对Yb(Ⅲ)和Lu(Ⅲ)的饱和负载量分别为37.37g/LYb2O3和40.12g/LLu2O3。盐酸是最佳的反萃剂,4mol/LHCl能有效的将Yb(Ⅲ)和Lu(Ⅲ)从有机相中反萃到水相溶液中,反萃率均超过90%。

蒋玲[8](2020)在《废旧三元锂电池酸性浸出液中多金属的选择性沉淀分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废旧三元锂电池具有危害性和资源性,回收正极材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了金属资源再利用。目前,电池正极材料大都采用无机酸浸出,进而分离其中的多种金属。沉淀分离法,不仅可以选择性分离金属组分,同时还可以进行材料制备。本研究根据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硫酸浸出液和盐酸浸出液的特征,结合热力学平衡分析、溶液中金属离子行为分析、溶度积常数分析,探索出两种高效的多金属选择性沉淀分离方法。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分析Li-Me-H2O系(Me=Co、Ni、Mn)的Eh-pH图,可以得出,Li+的浓度较低时Li+与Co2+易分离。溶液体系电位较低时Li+与Mn2+易分离。在有还原剂存在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Li+与Ni2+时易分离。碱性环境中,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沉淀存在于溶液中,Ni(OH)2较Co(OH)2早出现。结合Me-H2O系(Me=Co、Ni、Mn)的热力学平衡分析,Mn(OH)2的稳定范围大于Co(OH)2和Ni(OH)2。Me-OH--NH3体系中Mn2+可以优先沉淀,Co2+、Ni2+、Mn2+有更好的分离效果。Ksp(MnCO3)<Ksp(NiCO3)<Ksp(Li2CO3),在含有Mn2+、Ni2+、Li+的混合溶液中,碳酸盐沉淀剂可以优先选择性沉淀Mn2+。Ksp(CoCO3)<Ksp(NiCO3)<Ksp(Li2CO3),在含有Co2+、Ni2+、Li+的酸性溶液中,碳酸盐沉淀剂可以优先选择性沉淀Co2+。(2)结合理论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沉淀剂选择实验,结果表明,pH值=58时,碳酸氢铵优先沉淀Mn2+。pH值=811时,Na2CO3和NaOH共沉淀Ni2+。pH值=1114时,Na2CO3沉淀Li+。pH值=710时,Na2CO3优先沉淀Co2+。pH值=912时,NaOH和NH3·H2O共沉淀Ni2+。(3)采用CTTT分步沉淀分离法(草酸铵-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分步沉淀分离法)分离回收酸性溶液中的Co2+、Ni2+、Mn2+、Li+,结果表明:硫酸体系中,在最佳选择性沉淀分离条件下,Co2+、Ni2+、Mn2+的回收率均在93%以上,Li+的回收率为85.21%,依次获得的产物草酸钴、碳酸锰、碱式碳酸镍、碳酸锂的质量分数均在96%以上。盐酸体系中,Co2+、Ni2+、Mn2+、Li+的回收率均在95%以上,产物的质量分数均在95%以上。采用ATQT分步沉淀分离法(氨水-碳酸钠-氢氧化钠&氨水-碳酸钠分步沉淀分离法)分离回收酸性溶液中的Co2+、Ni2+、Mn2+、Li+,结果表明:硫酸体系中,在最佳选择性沉淀分离条件下,Co2+、Ni2+、Mn2+、Li+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依次获得的产物氢氧化锰、碳酸钴、氢氧化镍、碳酸锂的质量分数均在95%以上。盐酸体系中,Co2+、Ni2+、Mn2+、Li+的回收率均在92%以上,产物的质量分数均在94%以上。以上研究成果,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二次资源中多金属回收难的问题,为避免重金属污染、资源浪费以及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

崔佳莹[9](2020)在《废液晶显示器中铟的浸出与资源化理论技术及有价值材料回收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铟是一种重要的稀散金属资源,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LCD)中电极的生产。随着LCD生产量和废弃量的同步攀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废LCD中回收铟是大势所趋。目前,从废LCD中回收铟的方法较多,但仍然无法摆脱以浓酸浸出为主的工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地粗铟向商品级纯铟金属转化存在提纯成本高的问题,生物合成纳米颗粒的技术因具有合成环境中金属离子复杂的固有属性为铟的资源化回收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当前废LCD回收过程中可商业化的绿色浸出技术匮乏、粗铟产物难以高值利用等问题,本论文探索黑曲霉浸出铟的方法及机理,明晰发酵液中有效化学成分为草酸,阐明草酸浸出铟的机理,模拟硫化镉建立硫化铟纳米颗粒的生物回收方法,深度挖掘生物合成硫化铟量子点的能力及应用潜力,形成废LCD中有价值材料处理与资源化回收工艺。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黑曲霉浸出废LCD中铟的方法并阐明浸出机理。研究发现黑曲霉在不同方式下对铟浸出率的大小顺序为:发酵液浸出>分步浸出>同步浸出。降低初始p H、振荡速度和蔗糖投加量对黑曲霉发酵的影响为:发酵液p H值降低,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羧基量升高,营养成分的氧化度提高,相应地将这三者分别从7.0、200 rpm、100 g/L优化为4.0、125 rpm和50 g/L,第15 d的发酵液在70℃下处理粉末90 min的铟浸出率从12.3%提升至100%。经与葡萄糖酸、柠檬酸、苹果酸比较后,草酸是黑曲霉生物浸出铟的最有效成分。(2)依据黑曲霉生物浸出的现象,解析草酸浸出废LCD中铟的性能优于无机酸的复杂反应机理。研究发现控制草酸浓度为0.5 M、浸出温度为70℃、粉末投加量为50g/L,反应45 min后,铟的浸出率能达到100%。根据阿伦尼乌斯模型,草酸浸出铟的反应活化能为43.622 k J/mol,表明反应速率主要受化学反应步骤和离子扩散步骤控制。超声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粉末处理量。氧化铟的溶解依赖于所分配的H+浓度。金属水解是酸浸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损失的负面现象。草酸在浸出过程中的优越性体现在通过维持合适的H+浓度,从而降低非目标金属对H+的竞争消耗、抑制浸出In3+的水解,并利用C2O42-沉淀去除钙、锶等金属杂质。(3)为了探索粗铟高值利用的新途径,结合硫化镉纳米颗粒生物合成的方法,研究大肠杆菌沉淀回收硫化铟纳米颗粒的可行性。利用基因编辑大肠杆菌代谢半胱氨酸形成S2-与体系中稳定分散吸附于蛋白质表面的In3+结合沉淀形成硫化铟纳米颗粒。所回收的硫化铟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8 nm,对光的吸收峰为303 nm,禁带宽度为3.444 e V,小尺寸引发的量子限制效应明显,可用于污染物的催化降解。(4)进一步地探索粪肠球菌合成硫化铟量子点的方法及潜在应用。基于细菌对培养基中重金属的代谢解毒作用,以硫酸铟为铟源,粪肠球菌内源性缓慢代谢产S2-使吸附分散于体系中的In3+原位沉淀形成量子点,通过表面丰富的有机物稳定存在于水相中。合成的硫化铟量子点为3~5 nm的球形多晶结构,样品存在393 nm和460 nm两个荧光峰,在细菌体内的荧光性较好。经透析提纯后,硫化铟量子点的外观与水样无明显差异,这为生物源硫化铟量子点用于生物标记与荧光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5)结合上述研究,针对废LCD中有价值材料偏光片、液晶、铟和玻璃基板开发高值化绿色回收工艺。建立偏光片层层剥离方法,使丙酮浸泡时间缩短至30 min以内,可同步回收偏光片和液晶,并且避免了对二者再利用特性的明显破坏。探究发酵液浸出铟的限制性因素,以低浓度草酸模拟生物浸出技术,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参数显着提升批处理量和处理效率,明确浸出渣中玻璃的可再利用性。此外,适配利用粗铟合成硫化铟纳米颗粒的技术可行性。最终形成有价值材料的绿色回收工艺流程。论文研究成果为废LCD中铟的浸出与资源化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并为废LCD中有价值材料的回收工艺提供了指导性方案。

黄明霞[10](2020)在《胺基膦类萃取剂的合成及其分离铈、钍和稀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随着创新产业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先进稀土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对高纯稀土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稀土生产大国之一,不仅稀土储量大,而且矿物种类丰富,稀土供应量占全球供应量的90%。然而在分离稀土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酸碱消耗,导致大量的含盐废水排放,这些问题使中国的稀土工业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研发高效清洁绿色的稀土纯化技术是很重要的。在湿法冶金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萃取剂萃取分离稀土离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本论文中将N原子引入到膦类萃取剂中,合成了含氮的胺基膦类双官能团萃取剂,并将其应用于对铈(Ⅳ)、钍(Ⅳ)和稀土(Ⅲ)的分离提纯。研究内容主要如下:一、合成新型的胺基膦类萃取剂:α-胺基膦类萃取剂(DEHAPO),将其应用于对铈(Ⅳ)、钍(Ⅳ)和稀土(Ⅲ)的分离提纯,其中萃取剂的浓度,硫酸的浓度,温度对铈(Ⅳ)萃取的影响被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在低酸度下可以将铈(Ⅳ)与钍(Ⅳ)和稀土(Ⅲ)很好的分离,并将DEHAPO与传统萃取剂的萃取性能进行比较,发现其对铈(Ⅳ)有较好的萃取分离能力。采用斜率分析的方法证明Ce(Ⅳ)的萃取复合物为Ce(HSO4)2SO4·DEHAPO。萃取过程的热力学被研究,?H为-27.95k J/mol,?H小于0,说明此萃取过程为放热反应。DEHAPO的反萃实验表明负载在有机相中的铈离子可以在较低的酸度下被反萃下来,这将进一步减少酸的消耗。在DEHAPO的饱和负载和循环测试实验中,30%(v/v)的DEHAPO对Ce O2的饱和负载能力约为16.66 g/L,而且经过6次循环后,DEHAPO的萃取效率无明显变化。因此,该萃取工艺可能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使Ce(Ⅳ)、Th(Ⅳ)和REs(Ⅲ)在硫酸介质中很好的分离。二、通过之前的研究可知在一定的酸度下,DEHAPO对钍(Ⅳ)有一定的萃取能力,因此进一步研究了DEHAPO对钍(Ⅳ)与稀土(Ⅲ)的萃取分离能力,硫酸的浓度,萃取剂的浓度以及温度的影响被研究。为了提升萃取剂的萃取能力,萃取剂的浓度对萃取能力的影响被研究,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当萃取剂的浓度为0.2 mol/L时可以达到较好的萃取结果。在硫酸的浓度约为0.1 mol/L时,DEHAPO对钍的萃取能力较高,萃取率达到最大值,且能较好的将钍(Ⅳ)从稀土(Ⅲ)中分离出来。萃取过程的热力学被研究,?H为-24.64 k J/mol,负的?H说明钍(Ⅳ)的萃取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Th(Ⅳ)的萃取复合物为Th(HSO4)2(SO4)?2DEHAPO,并且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对萃取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反萃实验表明低浓度的硫酸溶液可以有效地反萃有机相中的钍离子。综上可知,DEHAPO可用于在硫酸介质中有效的分离Th(Ⅳ)和REs(Ⅲ)。

二、Cyanex272的性质、合成、提纯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yanex272的性质、合成、提纯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湿法冶金回收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回收工艺
    1.1 梯次利用方法
    1.2 火法冶金法
    1.3 直接回收法
    1.4 湿法冶金法
2 机械处理与正极材料浸出
3 浸出液的回收利用
    3.1 溶剂萃取法
        3.1.1 主要萃取剂
        3.1.2 溶剂萃取设备和过程强化手段
    3.2 浸出再合成法
4 有价值金属产物的再生合成
5 总结与展望

(2)聚合物包容膜在稀土离子分离传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稀土资源概述
        1.1.1 稀土元素简介
        1.1.2 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概况
    1.2 稀土分离技术发展历程
        1.2.1 分级结晶/沉淀法
        1.2.2 氧化还原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溶剂萃取法
        1.2.5 萃取色层法
    1.3 聚合物包容膜(PIM)技术
        1.3.1 概述
        1.3.2 膜基质聚合物材料
        1.3.3 分离传质载体
        1.3.4 增塑剂(塑化剂)
        1.3.5 膜过程传质机理
    1.4 PIM技术在稀土分离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
    1.5 选题依据和意义
第2章 P227@PVDF聚合物包容膜对Lu(Ⅲ)传输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试剂
        2.2.2 分析方法
        2.2.3 PIM的制备与表征
        2.2.4 PIM传输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IM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2.3.2 PIM对Lu(Ⅲ)传输的机理
        2.3.3 PIM对Lu(Ⅲ)传输的条件实验
        2.3.4 双膜装置对Lu(Ⅲ)的传输效果
        2.3.5 PIM的循环使用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227@PVDF聚合物包容膜对Lu(Ⅲ)选择性分离传输及膜回收的初步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试剂
        3.2.2 分析方法
        3.2.3 PIM的制备与表征
        3.2.4 溶剂萃取实验
        3.2.5 PIM传输实验
        3.2.6 PIM回收再生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扫描电镜表征
        3.3.2 接触角与膜厚分析
        3.3.3 PVDF含量对Lu(Ⅲ)传输效果的影响
        3.3.4 原料液pH对稀土离子萃取的影响
        3.3.5 Lu(Ⅲ)的选择性传输
        3.3.6 PIM的回收再生过程及其热失重分析
        3.3.7 再生PIM与正常PIM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227/NPOE@CTA聚合物包容膜对Lu(Ⅲ)选择性分离传输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试剂
        4.2.2 PIM的制备与表征
        4.2.3 PIM萃取与反萃实验
        4.2.4 PIM传输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IM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4.3.2 PIM对Lu(Ⅲ)的萃取与反萃
        4.3.3 增塑剂对PIM传输Lu(Ⅲ)性能的影响
        4.3.4 膜厚对PIM传输Lu(Ⅲ)性能的影响
        4.3.5 原料液pH对PIM传输Lu(Ⅲ)性能的影响
        4.3.6 PIM的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N1923/NPOE@CTA聚合物包容膜对Sc(Ⅲ)传输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药品试剂
        5.2.2 PIM的制备与表征
        5.2.3 PIM传输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IM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5.3.2 增塑剂NPOE对Sc(Ⅲ)传输的影响
        5.3.3 反萃酸种类对Sc(Ⅲ)传输的影响
        5.3.4 反萃酸度对Sc(Ⅲ)传输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
    1.1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稀释剂
    1.2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
    1.3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协萃剂
2 功能化离子液体
    2.1 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单一萃取剂
        2.1.1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P204类)
        2.1.2 亚磷酸酯类离子液体(P507类)
        2.1.3 次磷酸酯类离子液体(Cyanex272/P227类)相比P204和P507,Cyanex272对稀土元素的分离系
        2.1.4 环烷酸类离子液体(CA12/CA100类)
        2.1.5 其他类型的功能化离子液体
    2.2 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协萃剂
        2.2.1 两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协同萃取
        2.2.2 功能化离子液体与非功能化离子液体协同萃取
        2.2.3 功能化离子液体与分子萃取剂协同萃取
3 结论和展望

(4)我国稀土资源冶炼分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物型稀土矿冶炼分离技术进展
    1.1 混合型矿冶炼分离技术进展
        1.1.1 混合型稀土矿硫酸法冶炼分离技术
        1.1.2 混合型稀土矿烧碱法冶炼分离技术
        1.1.3 混合型稀土矿绿色冶炼分离研究进展
    1.2 氟碳铈矿冶炼分离技术进展
        (1)氟碳铈矿氧化焙烧—酸浸法冶炼分离技术
        (2)氟碳铈矿碱法冶炼分离技术
        (3)氟碳铈矿火法冶金分离技术
2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湿法冶金研究进展
    (1)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传统浸取工艺
    (2)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清洁浸取工艺
3 稀土分离提纯工艺研究进展
    3.1 化学沉淀法
        3.1.1 草酸沉淀法
        3.1.2 碳酸沉淀法
        3.1.3 沉淀工艺进展研究
    3.2 溶剂萃取法
        3.2.1 酸性萃取体系
        3.2.2 中性萃取体系
        3.2.3 胺类萃取体系
        3.2.4 离子液体体系
    3.3 离子交换法
    3.4 萃取色层法
    3.5 液膜分离法
    3.6 稀土分离提纯新工艺—萃取沉淀法
4 结论和建议

(5)废弃三元锂离子电池金属元素选择性浸出及分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
        1.1.1 锂离子电池的兴起与发展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1.1.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现状
    1.2 废弃锂离子电池的危害性与资源性
        1.2.1 废弃锂离子电池的危害性
        1.2.2 废弃锂离子电池的资源性
    1.3 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现状
        1.3.1 废弃锂离子电池的预放电处理
        1.3.2 废弃锂离子电池的拆解分离
        1.3.3 火法回收处理废弃锂离子电池
        1.3.4 湿法回收处理废弃锂离子电池
        1.3.5 生物法回处理收废弃锂离子电池
    1.4 废弃锂离子电池工业化处理工艺
        1.4.1 Sony/sumitomo工艺
        1.4.2 Onto工艺
        1.4.3 Toxco工艺
        1.4.4 Accurec Gmb H工艺
        1.4.5 AEA工艺
        1.4.6 Batrec industrie AG工艺
        1.4.7 Recupyl工艺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流程
    2.3 实验表征分析方法
        2.3.1 元素含量分析(MP-AES)
        2.3.2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XRD)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4 实验仪器
3 柠檬酸选择性浸出废弃锂离子电池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表征分析
    3.3 柠檬酸浸出条件实验研究
        3.3.1 浸出温度与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3.3.2 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3.3 固液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3.4 还原剂对浸出率的影响
        3.4.1 H_2O_2浓度浸出率的影响
        3.4.2 H_2O_2添加方式对浸出率的影响
        3.4.3 抗坏血酸添加方式对浸出率的影响
    3.5 浸出动力学研究
        3.5.1 浸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5.2 Li、Ni、Co、Mn的浸出动力学
        3.5.3 Cu和Al的浸出动力学
    3.6 浸出热力计算
    3.7 浸出残渣表征分析
    3.8 浸出机理分析
    3.9 本章小结
4 沉淀法分离回收浸出液中金属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表征分析
    4.3 溶液pH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
    4.4 抗坏血酸分离回收Cu
        4.4.1 pH与时间对Cu沉淀率的影响
        4.4.2 抗坏血酸添加量对Cu沉淀率的影响
        4.4.3 温度对Cu沉淀率的影响
    4.5 黄原酸钾沉淀Ni和Co
        4.5.1 pH对沉淀率的影响
        4.5.2 黄原酸钾添加量对沉淀率的影响
        4.5.3 时间对沉淀率的影响
    4.6 草酸沉淀回收Mn
        4.6.1 pH对Mn沉淀率的影响
        4.6.2 草酸添加量对Mn沉淀率的影响
        4.6.3 温度对Mn沉淀率的影响
    4.7 Na_3PO_4沉淀分离Al和 Li
    4.8 本章小结
5 沉淀-溶剂萃取混合法分离提取浸出液中金属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表征分析
    5.3 LIX 84-I分离提取Cu
        5.3.1 影响Cu萃取率的因素研究
        5.3.2 Cu的反萃
        5.3.3 萃取机理分析
    5.4 浸出液中Co和Ni的分离回收
    5.5 D2EHPA萃取分离Mn和 Al
        5.5.1 影响Mn萃取率的因素研究
        5.5.2 Mn的反萃
        5.5.3 影响Al萃取率的因素研究
        5.5.4 Al的反萃
        5.5.5 Mn和Al萃取机理分析
    5.6 Na_3PO_4沉淀回收Li
    5.7 回收工艺流程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C.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有机磷酸类萃取剂萃取分离锆铪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锆铪火法分离技术
        1.2.2 锆铪湿法分离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锆铪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分光光度法测量锆铪离子浓度
        2.2.1 基本原理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实验步骤
    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测量锆铪离子浓度
        2.3.1 基本原理
        2.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3 实验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2EHPA和 PC88A对锆铪萃取分离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锆铪与酒石酸配合物的ATR-FTIR光谱分析
        3.3.2 有机酸的选择
        3.3.3 有机酸对D2EH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3.3.4 苹果酸对D2EH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3.3.5 硫酸浓度对D2EH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3.3.6 稀释剂和盐酸浓度对PC88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3.3.7 苹果酸对PC88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N-正辛胺二(亚甲基苯次磷酸)对锆铪萃取分离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3 N,N-正辛胺二(亚甲基苯次磷酸)的合成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稀释剂种类对OADMP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4.4.2 时间对OADMP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4.4.3 温度对OADMP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4.4.4 盐酸浓度对OADMPPA萃取分离锆铪的影响
        4.4.5 配合物组成分析
        4.4.6 萃取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磷酸类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步骤
    5.3 双硫代磷酸类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盐酸体系中四种有机磷酸类萃取剂萃取分离性能对比
        5.4.2 硫酸体系中四种有机磷酸类萃取剂萃取分离性能对比
        5.4.3 硝酸体系中四种有机磷酸类萃取剂萃取分离性能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胺基膦萃取剂对稀土及其伴生元素的萃取与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萃取分离稀土、铀和钍常用的萃取剂及其研究进展
        1.2.1 中性含膦(磷)类萃取剂
        1.2.2 酸性萃取剂
        1.2.3 胺类萃取剂
    1.3 胺基膦萃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目前常用萃取剂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萃取实验中料液的制备
        2.2.2 萃取和反萃实验
        2.2.3 实验相关参数
    2.3 分析方法
        2.3.1 水相溶液酸度的测定
        2.3.2 单一稀土离子浓度的测定
        2.3.3 萃合物的结构分析
第3章 Cextrant230 在硫酸介质中选择性萃取分离U(Ⅵ)和Th(Ⅳ)
    3.1 引言
    3.2 萃取剂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平衡酸度对Cextrant230 萃取金属离子的影响
        3.3.2 平衡酸度对N1923 萃取RE(Ⅲ)和Al(Ⅲ)的影响
        3.3.3 萃取时间对萃取U(Ⅵ)的影响
        3.3.4 Cextrant230 在硫酸介质中萃取U(Ⅵ)的机理研究
        3.3.5 Cextrant230 和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3.3.6 温度对Cextrant230 在硫酸介质中萃取U(Ⅵ)的影响
        3.3.7 Cextrant230对U(Ⅵ)和Th(Ⅳ)的饱和负载量
        3.3.8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实验
        3.3.9 从模拟料液中选择性除去U(Ⅵ)和Th(Ⅳ)并回收稀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RE(Ⅲ)的研究
    4.1 引言
    4.2 萃取剂的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Cextrant230和HEHAMP萃取RE(Ⅲ)的比较
        4.3.2 萃取时间对HEHAMP萃取RE(Ⅲ)的影响
        4.3.3 平衡酸度对HEHAMP萃取RE(Ⅲ)的影响
        4.3.4 盐析剂对HEHAMP萃取RE(Ⅲ)的影响
        4.3.5 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RE(Ⅲ)的机理研究
        4.3.6 HEHAMP及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4.3.7 温度对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RE(Ⅲ)的影响
        4.3.8 HEHAMP在硫酸介质中对RE(Ⅲ)的饱和容量
        4.3.9 负载有机相中RE(Ⅲ)的反萃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论
    5.2 实验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废旧三元锂电池酸性浸出液中多金属的选择性沉淀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钴、镍、锰、锂概述
        1.2.1 钴的概述
        1.2.2 镍的概述
        1.2.3 锰的概述
        1.2.4 锂的概述
    1.3 废旧三元锂电池概述
        1.3.1 废旧三元锂电池的危害
        1.3.2 回收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中金属材料的方法
        1.3.3 废旧三元锂电池中金属材料富集技术
        1.3.4 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酸性浸出液的特点
    1.4 溶液中多金属离子分离方法概述
        1.4.1 沉淀法
        1.4.2 萃取法
        1.4.3 双水相萃取法
        1.4.4 电化学沉积法
        1.4.5 浸出液中Co~(2+)、Mn~(2+)、Ni~(2+)、Li~+选择性沉淀分离方法总结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意义
    1.6 创新点
    1.7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2.1 引言
    2.2 废旧三元锂电池酸性浸出液模拟料液的组成成分
    2.3 实验设备
    2.4 检测方法、实验试剂与检测仪器
        2.4.1 检测方法
        2.4.2 实验试剂
        2.4.3 检测仪器
    2.5 结果计算公式
    2.6 溶液中离子鉴定
        2.6.1 溶液中CO2+、Ni~(2+)、Mn~(2+)、Li~+混合离子的鉴定
        2.6.2 溶液中SO42-、Cl-离子的鉴定
    2.7 沉淀反应的加料方法
    2.8 沉淀产物的制备方法
    2.9 沉淀物提纯方法设计
第三章 热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不同溶液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分析
        3.2.1 Co-H_2O系热力学分析
        3.2.2 Ni-H_2O系热力学分析
        3.2.3 Mn-H_2O系热力学分析
        3.2.4 Li-Me-H_2O(Me=Co、Ni、Mn)系热力学分析
        3.2.5 Mn-NH_3-H_2O系热力学分析
        3.2.6 Ni-NH_3-H_2O系热力学分析
        3.2.7 Co-Ni-Mn-H_2O系热力学分析
    3.3 酸性溶液中Me(Me=Co、Ni、Mn)形态分析
        3.3.1 硫酸溶液中不同浓度下Co、Ni、Mn、Li的形态分析
        3.3.2 盐酸溶液中不同浓度下Co、Ni、Mn、Li的形态分析
    3.4 配合沉淀体系热力学平衡分析
        3.4.1 Me-OH-体系热力学平衡分析
        3.4.2 Me-OH--CO_3~(2-)体系热力学平衡分析
        3.4.3 Me-OH~--S~(2-)体系热力学平衡分析
        3.4.4 Me-OH~--NH_3体系热力学平衡分析
        3.4.5 Me-OH~-NH_3-CO_3~(2-)体系热力学平衡分析
    3.5 沉淀分离方法路线的探索
        3.5.1 钴、镍、锰、锂常见的沉淀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3.5.2 沉淀剂的选择实验
        3.5.3 热力学平衡分析的指导意义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TTT法分离酸性溶液中的Co~(2+)、Ni~(2+)、Mn~(2+)、Li~+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
        4.2.1 从含有Co~(2+)、Ni~(2+)、Mn~(2+)、Li~+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钴
        4.2.2 从含有Ni~(2+)、Mn~(2+)、Li~+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锰
        4.2.3 从含有Ni~(2+)、Li~+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镍
        4.2.4 酸性溶液中Li~+的沉淀
    4.3 实验过程与方法
        4.3.1 草酸铵沉淀法沉淀钴
        4.3.2 碳酸氢铵沉淀法沉淀锰
        4.3.3 碳酸钠氢氧化钠共沉淀法沉淀镍
        4.3.4 碳酸钠沉淀法沉淀锂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分离条件对钴选择性沉淀分离的影响
        4.4.2 分离条件对锰选择性沉淀分离的影响
        4.4.3 分离条件对镍选择性沉淀分离的影响
        4.4.4 分离条件对锂的沉淀的影响
        4.4.5 优化条件下钴、镍、锰、锂的选择性沉淀分离与沉淀物的表征
    4.5 CTTT选择性沉淀分离方法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TQT法分离硫酸体系中的Co~(2+)、Ni~(2+)、Mn~(2+)、Li~+
    5.1 引言
    5.2 实验原理
        5.2.1 从含有Co~(2+)、Ni~(2+)、Mn~(2+)、Li~+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锰
        5.2.2 从含有Co~(2+)、Ni~(2+)、Li~+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钴
        5.2.3 从含有Ni~(2+)、Li~+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镍
        5.2.4 酸性溶液中Li~+的沉淀
    5.3 实验过程与方法
        5.3.1 氨水沉淀法沉淀锰
        5.3.2 碳酸钠沉淀法沉淀钴
        5.3.3 氢氧化钠氨水共沉淀法沉淀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分离条件对锰选择性沉淀分离的影响
        5.4.2 分离条件对钴选择性沉淀分离的影响
        5.4.3 分离条件对镍选择性沉淀分离的影响
        5.4.4 优化条件下钴、镍、锰的选择性沉淀分离与沉淀物的表征
    5.5 ATQT选择性沉淀分离方法的建立
    5.6 CTTT法与ATQT法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废液晶显示器中铟的浸出与资源化理论技术及有价值材料回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废LCD处理与资源化的研究进展
        1.2.1 液晶和偏光片的处理
        1.2.2 铟的提取与资源化
        1.2.3 玻璃基板的资源化处理
    1.3 黑曲霉生物浸出铟的理论依据
        1.3.1 技术背景
        1.3.2 黑曲霉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
        1.3.3 黑曲霉处理废LCD的技术难点
    1.4 生物回收硫化铟纳米颗粒的理论依据
        1.4.1 技术背景
        1.4.2 生物合成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1.4.3 生物回收硫化铟纳米颗粒的技术难点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黑曲霉生物浸出废LCD中铟的方法及机理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黑曲霉生物浸出铟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2.2.4 有机酸用于浸出废LCD中铟的评测
        2.2.5 样品制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黑曲霉对铟浸出能力的表观分析
        2.3.2 发酵液浸出方式的生化反应分析
        2.3.3 发酵方式对酸产量的影响
        2.3.4 有机酸浸出铟的有效性比较
        2.3.5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草酸浸出废LCD中铟的反应机理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2.3 不同因素对铟浸出率的影响实验
        3.2.4 样品制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铟浸出率的动态变化
        3.3.2 反应物质表征与分析
        3.3.3 反应过程与机理
        3.3.4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肠杆菌沉淀回收硫化铟纳米颗粒的方法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设备
        4.2.3 硫化铟的化学沉淀实验
        4.2.4 模拟硫化镉体系回收硫化铟纳米颗粒
        4.2.5 样品分析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In~(3+)和S~(2-)的结合沉淀分析
        4.3.2 大肠杆菌供S~(2-)的表观证据
        4.3.3 硫化铟纳米颗粒的表征
        4.3.4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粪肠球菌回收硫化铟量子点的原理及潜在应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设备
        5.2.3 回收体系的pH范围选取实验
        5.2.4 硫化铟量子点回收体系构建
        5.2.5 样品分析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量子点的荧光分析
        5.3.2 量子点的形貌特征
        5.3.3 硫化铟量子点的回收原理
        5.3.4 量子点的应用潜力分析
        5.3.5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废LCD中有价值材料的绿色回收与资源化工艺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2 实验仪器设备
        6.2.3 偏光片与液晶的处理
        6.2.4 铟的浸出与资源化回收
        6.2.5 浸出玻璃残渣的形貌结构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废LCD中偏光片和液晶的快速回收机理
        6.3.2 铟的浸出与资源化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6.3.3 浸出残渣中玻璃的可再利用性分析
        6.3.4 有价值材料的资源化回收工艺流程
    6.4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10)胺基膦类萃取剂的合成及其分离铈、钍和稀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资源状况
        1.2.1 世界稀土资源分布
        1.2.2 我国稀土资源分布
    1.3 稀土元素的分离方法
        1.3.1 离子交换法
        1.3.2 氧化还原法
        1.3.3 分级结晶法
        1.3.4 溶剂萃取法
    1.4 稀土分离中常用的萃取剂
        1.4.1 中性磷(膦)类萃取剂
        1.4.2 酸性磷(膦)类萃取剂
        1.4.3 胺类萃取剂
        1.4.4 羧酸类萃取剂
        1.4.5 离子液体
        1.4.6 胺基磷(膦)类萃取剂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2 新型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胺甲基)氧化膦在硫酸介质中萃取分离铈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主要仪器
        2.2.3 萃取剂的合成
        2.2.4 萃取过程
    2.3 结果和讨论
        2.3.1 硫酸浓度对萃取能力的影响
        2.3.2 不同的萃取剂萃取Ce(Ⅳ)
        2.3.3 萃取机理
        2.3.4 温度的影响
        2.3.5 硫酸介质中DEHAPO萃取铈的红外光谱图
        2.3.6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
        2.3.7 Ce(Ⅳ)的饱和负载和循环测试
    2.4 总结
3 二-(2-(乙基己基)-2-乙基己基胺甲基)膦氧化物萃取分离钍和稀土元素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主要仪器
        3.2.3 萃取剂的合成
        3.2.4 萃取过程
    3.3 结果和讨论
        3.3.1 萃取剂浓度对Th(Ⅳ)萃取的影响
        3.3.2 硫酸的浓度的影响
        3.3.3 萃取机理的研究
        3.3.4 温度的影响
        3.3.5 硫酸介质中DEHAPO萃取钍的红外光谱图
        3.3.6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
        3.3.7 Th(Ⅳ)的饱和负载
    3.4 总结
4 总结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Cyanex272的性质、合成、提纯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湿法冶金回收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周弋惟,陈卓,徐建鸿. 化工学报, 2022(01)
  • [2]聚合物包容膜在稀土离子分离传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黄斯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3]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J]. 王道广,王均凤,张香平,王毅霖,张晓飞. 化工学报, 2020(10)
  • [4]我国稀土资源冶炼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胡轶文,王丽明,曹钊,张文博.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2)
  • [5]废弃三元锂离子电池金属元素选择性浸出及分离特性研究[D]. 孟飞. 重庆大学, 2020(02)
  • [6]有机磷酸类萃取剂萃取分离锆铪工艺的研究[D]. 赵嘉琳. 济南大学, 2020(01)
  • [7]胺基膦萃取剂对稀土及其伴生元素的萃取与分离[D]. 杨晓静.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8]废旧三元锂电池酸性浸出液中多金属的选择性沉淀分离[D]. 蒋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废液晶显示器中铟的浸出与资源化理论技术及有价值材料回收工艺研究[D]. 崔佳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10]胺基膦类萃取剂的合成及其分离铈、钍和稀土的应用研究[D]. 黄明霞.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Cyanex272的性质、合成、纯化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