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例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例

一、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肾炎3例(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霞[1](2021)在《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药物代谢、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肾小球疾病,治疗药物监测常用于指导临床,但儿童的霉酚酸酯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探究肾小球疾病患儿霉酚酸的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霉酚酸酯血药浓度与IMPDH2、UGT1A8*2基因多态性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对患儿免疫状态和疗效的影响,为儿童用药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儿科诊断为儿童肾小球疾病的患者。第一部分:纳入80例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包括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C3肾小球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口服霉酚酸酯至少5天后监测霉酚酸酯药物浓度,分别于服药后0.5h、1.5h、4h、9h测定霉酚酸酯药物浓度,计算霉酚酸酯曲线下面积(MPA-AUC),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纳入38例完善IMPDH2、UGT1A8*2基因多态性的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MPDH2、UGT1A8*2基因多态性与霉酚酸酯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第三部分:纳入34例首次就诊时完善淋巴亚群的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探究霉酚酸酯的疗效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1)纳入80例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中位数为10岁。常规剂量下初始MPA-AUC0-12h为44.29±17.22 mg/(h.L),范围10.34~117.1mg(h.L),个体差异可达11.3倍。仅25%的儿童在初次给药时达到了目标血药浓度范围。MPA血药浓度与剂量、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而与年龄、性别、体重、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2)38例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完善IMPDH2、UGT1A8*2基因多态性检测,IMPDH2(7766A>G)基因多态性与初始MPA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UGT1A8*(518C>G)基因多态性与初始血药浓度无影响。UGT1A8*2(518C>G)GG基因型突变发生的不良反应较CC基因型突变的风险要增加(P=0.034<0.05)。(3)34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完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评估霉酚酸酯治疗3个月的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2例,总体有效率76.47%。MMF初始治疗有效组的CD3+T细胞比率为(71.86±7.96)%,显着高于无效组的(62.16±11.94)%(P=0.01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组的CD8+T细胞百分比(36.21±8.54)%显着高于无效组的(28.55±7.43)%,P=0.01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霉酚酸酯药物常规剂量下治疗儿童肾小球患者的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与剂量、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2)IMPDH2、UGT1A8*2基因多态性与初始MPA-AUC无明显相关性;UGT1A8*2(518C>G)GG基因型突变发生的不良反应较CC基因型突变的风险要增加。(3)MMF治疗有效组的CD3+T细胞比率、CD8+T细胞比率显着高于无效组。

刘伟[2](2021)在《建中除风汤治疗脾肾阳虚兼肝郁型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导师经验方“建中除风汤”治疗“脾肾阳虚兼肝郁型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心电图明确临床用药安全性,为今后的研究及治疗拓展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将符合诊断为脾肾阳虚兼肝郁型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最终每组各纳入20例,其中治疗组使用“建中除风汤”治疗,对照组使用激素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3个疗程)的临床症状、尿蛋白、尿隐血、细胞因子(IL-2、IL-4、IL-6、IL-8、IL-10、IL-22、IL-17A、TNF-α)及安全性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治疗结束后继续进行4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结果1.在疾病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尿常规定性指标(尿蛋白、尿隐血)组内对比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在皮肤紫癜、关节疼痛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与尿常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3.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在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胸胁胀痛、大便溏、夜尿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情志、食少纳呆、面色晦暗、脘腹胀痛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结束后4个月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35.29%,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经治疗后IL-4、IL-6、IL-8、IL-10、TNF-α、IL-17A、IL-2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L-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IL-4、IL-6、IL-8、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17A、IL-22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安全性指标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组间安全性指标(AST、ALT、BUN、SCr、心电图)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经验方建中除风汤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可显着改善尿蛋白、尿隐血、细胞因子。

肖星域[3](2020)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 Library、ACP Journal Club、OVID、EBSCO、维普、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建库起至2019年1月间符合条件的、有关霉酚酸酯治疗HSPN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了解霉酚酸酯治疗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个RCT研究,涉及6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341例,对照组299例。所有观察组均采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环磷酰胺或者单用激素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对HSPN的疗效与激素+环磷酰胺组比较无显着差异[OR=1.791,95%CI(0.942,3.407),P=0.075],但优于单用激素治疗组[OR=3.210,95%CI(1.018,10.122),P=0.047],在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疗效显着优于激素+环磷酰胺组[OR=4.43,95%CI(2.608,11.917),P=0.000]。激素+霉酚酸酯治疗的不良反应少于激素+环磷酰胺[OR=0.122,95%CI(0.040,0.367),P=0.000],但与单用激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2,95%CI(0.337,3.667),P=0.861]。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对HSPN的疗效在治疗时间≤6个月时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无显着差异,但当治疗时间≥12月时其疗效显着优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单用激素治疗,该方案的用药安全性与单用激素相仿,但显着优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

熊平[4](2020)在《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比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联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与GC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并比较两组药物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文献资料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维普(VIP);英文文献资料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期限从建库至2019年11月。全面收集予GC联合MMF(GC+MMF)对比GC联合CTX(GC+CTX)治疗儿童HSP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Excel表收集文献的数据资料,利用Cochrane手册5.1.0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个研究指标的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采用STATA15.0软件绘制漏斗图考察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检索数据库,共收集文献404篇,中文文献371篇,英文文献33篇,最终有14篇文献纳入本研究。14篇文献均为RCT,均未对其分配隐藏方法进行描述,未施行盲法,其中有一篇文献有失访情况,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无其他偏倚来源。所有纳入文献基线资料有可比性。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显示:6个月时随访,GC+MMF组较GC+CTX组治疗儿童HSPN效果更显着[RR=1.13,95%CI(1.07,1.19),P<0.001];9个月时随访,GC+MMF组相比较GC+CTX组而言,前者疗效更明显[RR=1.21,95%CI(1.10,1.34),P=0.0001<0.001];12个月时随访,GC+MMF组较GC+CTX组缓解情况更具优势[RR=1.17,95%CI(1.09,1.25),P<0.001];治疗肾小球病理为III-V级的患儿,GC+MMF组较GC+CTX组治疗效果更佳[RR=1.13,95%CI(1.06,1.20),P<0.001];治疗肾病水平蛋白尿者,予GC+MMF组对比GC+CTX组治疗,前者疗效更佳[RR=1.18,95%CI(1.11,1.24),P<0.001]。Meta分析次要结局指标显示:GC+MMF组较GC+CTX组蛋白尿缓解占优势[MD=﹣0.35,95%CI(﹣0.42,﹣0.29),P<0.001],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上升更显着[MD=1.22,95%CI(0.19,2.24),P=0.02];在次要结局指标中,虽然GC+MMF组血肌酐值下降较为明显,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异质性过大,考虑与随访时间不一致、样本量过小相关,故Meta分析结果可能会受到受影响。安全性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GC+M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GC+CTX组更少[RR=0.34,95%CI(0.27,0.44),P<0.001]。结论:此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较GC联合MMF与GC联合CTX治疗儿童HSPN的疗效,前者治疗效果相对更佳;从安全性考虑,GC联合MMF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崔庆科[5](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龚红蕾,徐坚,陈尚明[6](2019)在《儿童难治性肾病诊疗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难治性肾病的诊疗技术,以提高难治性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儿童难治性肾病30例患者资料,包括临床检测指标、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30例难治性肾病患儿均口服泼尼松治疗,其中耐药25例,复发5例。经甲泼尼龙、盐酸贝那普利及百灵、黄葵等中药治疗后,17例尿蛋白转阴,另外13例尿蛋白未转阴,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甲泼尼龙治疗尿蛋白转阴患儿临床及病理类型比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患儿复杂。甲泼尼龙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感染,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感染、高血糖、个别高尿酸血症。结论:难治性肾病应及早进行肾活检,积极治疗。目前主张使用激素或者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多靶点治疗,辅助百灵、黄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可取得较好效果。

蔡敏[7](2019)在《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探索儿童紫癜性肾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实验室指标与尿蛋白的关系,考察影响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的因素,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04月~2019年0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持点(临床资料、病理分级与治疗方案等)和肾脏相关指标(尿常规、尿液蛋白谱、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肾功能、肾脏彩超与肾脏病理等)。根据临床类型和尿蛋白水平将所有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分型,分析比较不同分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跟踪随访部分经过肾脏活检确诊并伴有蛋白尿的紫癜性肾炎患儿,记录患儿尿蛋白阳性的持续时间,考察影响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1、185例紫瘫性肾炎患儿中,男106例,女79例,男:女=1.34:1;发病年龄(7.60±0.54)岁;病程10~15天,病程中位数14天;142例(77%)皮疹反复发作,107例(58%)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受累,118例(64%)合并关节症状;77例(42%)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7天内出现尿检异常,95例(51%)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7天~1月出现尿检异常;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为41例(22.2%)孤立性血尿型,39例(21.1%)孤立性蛋白尿型,84例(45.4%)血尿和蛋白尿型,17例(9.2%)肾病综合征型,3例(1.6%)急性肾炎型,1例(0.5%)慢性肾炎型,无1例急进性肾炎型。2、尿蛋白定性是紫瘫性肾炎蛋白尿较好的筛查指标。尿蛋白水平与血尿、肾脏病理改变、肾脏彩色超声肾皮质回声、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呈明显相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3、紫癜性肾炎按照孤立性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和慢性肾炎型顺序,尿蛋白持续时间逐渐延长,P<0.05。按照肾小球病理分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顺序,尿蛋白持续时间逐渐延长,P<0.001。结论:1、本课题中93%紫癜性肾炎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1月内出现尿检异常,血尿和蛋白尿型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2、紫癜性肾炎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病理分级呈等级正相关。3、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和临床类型、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孙超[8](2019)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TAC)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证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筛选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行肾活检确诊为重症紫癜性肾炎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儿6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的治疗方案:所有符合入组患儿均行肾脏穿刺活检术,按照“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2016)”[1],对于临床症状较重、肾病理呈弥漫性病变或伴有>50%的新月体形成者,加用甲泼尼龙冲击(15-30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g)治疗,隔天冲击3次,随后给予治疗量(2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50mg)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胶囊(0.05-0.1mg/kg/d)口服;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儿,可直接给与治疗量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口服。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收集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结果:本研究最终共有69例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入组,平均年龄(8.28±2.1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9±3.31)月,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前的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2.31±1.58)g/24h,(6.14±2.11)mmol/L,(32.78±3.35)g/L。在联合应用他克莫司治疗1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03±0.48)g/24h,(5.73±1.25)mmol/L,(34.32±2.93)g/L。3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0.22±0.13)g/24h,(5.21±1.33)mmol/L,(39.23±3.22)g/L。6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0.17±0.05)g/24h,(5.01±1.55)mmol/L,(42.45±2.23)g/L。12月后平均尿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分别为(0.13±0.03)g/24h,(4.98±1.23)mmol/L,(43.25±3.14)g/L。其中停药58例,5例复发。在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后1月、3月、6月、12月与用药前相比,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尿蛋白及血清胆固醇较前下降,血清白蛋白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在随访期间内,参加本研究的69例患儿共有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其中2例出现双手轻微不自主颤抖,将他克莫司减量25%,2周恢复;1例空腹血糖升高(最高空腹血糖10.1mmol/L),将他克莫司减量25%,嘱患儿合理饮食,适量运动,2周后缓解;2例矫正肌酐清除率<90ml/min*1.73m(矫正肌酐清除率最低值68ml/min*1.73m),将他克莫司减量50%后,4周恢复。观察期间未出现严重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在用药过程及随访中无明显毒副作用,而且停药后复发率低,为重症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张建江,贾莉敏,史佩佩,王森,韩悦,张花婷[9](2017)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紫癜性肾炎(HPSN)患儿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22(7,48)个月。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MMF组(MMF 1520 mg·kg-1·d-1或8001200mg/m2+泼尼松)和CTX组(CTX812mg·kg-1·d-1+泼尼松)。收集患儿基线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及接受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随访期间HSPN累计缓解率、复治率和不良反应。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完全缓解和失访,次要终点为蛋白尿缓解。结果共计48例患儿完成随访,MMF组34例,CTX组14例。两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时,24 h尿蛋白量均较基线值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均较基线值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肌酐(Scr)与基线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MMF组缓解率高于CTX组(73.5%比42.9%,P=0.046),治疗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的累计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结束,48例缓解患儿有5例(10.4%)复治,MMF组的复治率明显低于CTX组(3.0%比28.6%,P<0.001)。复治多发生在泼尼松及CTX停药后和MMF减量过程中。MMF组11例患儿接受了IMPDH2基因多态性检测,9例AA型患儿治疗显效时间明显早于AG型和GG型。至随访结束,MMF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8.8%比35.7%,P=0.025),用药过程中两组均有真菌感染发生。结论 MMF与CTX冲击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相当,MMF组复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TX组。初步研究发现IMPDH2基因多态性与MMF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朱楠[10](2017)在《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对于应用非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不能自发缓解的患者,则应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而目前用于IMN治疗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表的《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对IMN的治疗提供了指导建议。虽然应用传统的糖皮质激素联合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IMN取得了疗效,且糖皮质激素与烷化剂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的组合已被证明能有效地诱导具有持续性蛋白尿的IMN缓解。然而,仍有30%的IMN患者为难治性或免疫抑制剂依赖性。根据日本卫生劳动和福利部资助的肾脏病进展研究小组报告,10-12%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而在成人RNS中最常见的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占40%)。因此,对于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重点及难点。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以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Tacrolimus)、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多靶点治疗难治性IMN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难治性im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结合临床特征及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mn患者516例。排除未规律随访患者136例、肾穿刺后接受保守治疗者63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1患者14例、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27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11例、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缓解者185例,最终纳入72例难治性imn患者。纳入患者男女比例为49/23,平均年龄为(44.7±10.5)岁。纳入的研究对象接受激素联合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的多靶点免疫抑制疗法进行治疗。以研究对象接受多靶点治疗为基线时间点,记录纳入对象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以及实验室资料。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分别记录患者应用多靶点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12个月的实验室资料,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糖(glu)、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24h-u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fk506血药浓度。分析患者治疗期间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缓解情况评价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同时根据血清抗pla2r抗体分为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缓解情况有无差异。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评价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72例难治性imn患者,男女比例为49/23,平均年龄为(44.7±10.5)岁。72例研究对象中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患者56例(77.8%)。纳入对象的基线24小时尿蛋白为5.02(3.52,6.85)g,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7.61±7.02)g/l,血清肌酐为(86.22±13.89)mmol/l,egfr为(87.06±18.62)ml·min-1·(1.73m2)-1。2研究对象接受多靶点免疫抑制疗法前治疗情况42例(58.4%)患者曾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30例(41.6%)患者曾先后应用过两种方案进行治疗。3治疗随访过程中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3.1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呈下降趋势,随访1个月时,患者的24h-up为4.21(3.11,5.74)g,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2、3、6、8、10、12个月时24h-up分别为3.75(2.14,5.15)g、3.09(1.05,4.87)g、1.38(0.23,3.43)g、0.84(0.19,2.87)g、0.49(0.12,2.28)g、0.29(0.07,1.48)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3.2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呈上升趋势,随访1个月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30.43±5.94)g/l,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2、3、6、8、10、12个月时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1.18±5.40)g/l、(34.96±5.39)g/l、(37.86±4.03)g/l、(38.25±3.67)g/l、(39.92±3.64)g/l、(41.39±4.78)g/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3.3至随访10个月时,患者的甘油三酯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至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3.4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稳定,各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对象临床缓解情况4.1在治疗过程中,72例患者中共有59例获得缓解,总体有效率为81.9%(59/72),其中第1、2、3、6、8、10、12个月分别有15、29、35、55、56、54、53例患者获得缓解,缓解率分别为20.8%、40.3%、48.6%、76.4%、77.8%、75.0%、73.6%。入选患者在治疗第1、2、3、6、8、10、12个月时,分别有2、6、11、24、29、34、3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8%、8.3%、15.3%、33.3%、40.3%、47.2%、51.4%。4.272例难治性imn患者中,56例(77.8%)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16例(22.2%)患者血清抗体阴性。56例抗体阳性患者治疗随访第1、2、3、6、8、10、12个月的缓解率分别为17.9%、33.9%、41.1%、73.2%、76.8%、73.2%、73.2%。16例抗体阴性患者治疗随访第1、2、3、6、8、10、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31.3%、62.5%、75.0%、87.5%、81.3%、81.3%、75.0%。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缓解率在随访2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对象复发情况59例获得缓解的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在治疗第10个月时失随访,余58例患者均进行规律随访。5例(8.6%)患者出现蛋白尿复发,其中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复发,该患者在随访第12个月时复发。4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后复发。6不良事件随访期间,72例研究对象中共有11例患者发生了17次不良事件,其中震颤8例(47.1%)、感染5例(29.4%)、血糖升高2例(11.7%)、肌酐升高1例(5.9%)、肝酶升高1例(5.9%)。其中5例感染患者中包括肺部感染3例(17.6%)、皮肤真菌感染1例(5.9%)、泌尿系感染1例(5.9%)。这些患者在经过对症处理及调整药物剂量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1.多靶点免疫抑制剂疗法可以提高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缓解率,副作用小,为临床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多靶点免疫抑制剂疗法可更快的诱导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的患者达到缓解。

二、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肾炎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肾炎3例(论文提纲范文)

(1)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药物代谢、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儿童肾小球疾病概述
    1.2 免疫抑制剂在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应用
    1.3 霉酚酸酯的作用机制及在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应用价值
    1.4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5 霉酚酸酯治疗药物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儿科霉酚酸酯个体化给药进展与基因多态性影响
    1.7 霉酚酸酯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2.2.2 治疗方案
        2.2.3 霉酚酸酯血药浓度的测定
        2.2.4 不良反应
    2.3 研究分组
        2.3.1 按照年龄段分组
        2.3.2 按照性别分组
        2.3.3 MPA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2.3.4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2.4.1 总体临床特征
        2.4.2 霉酚酸酯血药浓度的总体分布
        2.4.3 霉酚酸酯初始剂量下的MPA血药浓度
        2.4.4 不同年龄组初始剂量下初始MPA血药浓度的分布
        2.4.5 不同性别组初始剂量下MPA的血药浓度分布
        2.4.6 不同浓度组MPA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2.4.7 MPA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MPDH2、UGT1A8~*2基因多态性与霉酚酸酯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基因多态性检测
        3.2.2 治疗方案
        3.2.3 安全性评估
        3.2.4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标准
        4.1.3 排除标准
    4.2 研究方法
        4.2.1 一般资料
        4.2.2 检测方法
        4.2.3 观察指标
        4.2.4 疗效评估
        4.2.5 统计方法
    4.3 结果
        4.3.1 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4.3.2 原发组与继发组肾小球疾病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4.3.3 原发组与继发组首次就诊时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4.3.4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有效性评估
        4.3.5 未治疗组与MMF治疗组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治疗药物监测在儿童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应用
    1. 环孢素A
    2. 他克莫司
    3. 霉酚酸酯
    参考文献
中英文词语缩略表(Abbreviation)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建中除风汤治疗脾肾阳虚兼肝郁型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分组方法
    5 治疗方案
    6 疗程及观察时间
    7 观察指标
    8 疗效评价标准
    9 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定义
    10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入选
    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观察项目分析
    4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6 两组复发率比较
    7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比较
    8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传统中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2 导师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性的理论依据
    3 建中除风汤的分析讨论
    4 建中除风汤对难治性过敏性紫癜脾肾阳虚兼肝郁证疗效的分析探讨
    5 所选细胞因子水平在过敏性紫癜中的意义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抑制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3)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系统评价的技术路线图
    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
        2.3.1 数据检索库
        2.3.2 检索词及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
    2.5 资料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主要结局指标
        3.3.2 次要结局指标
    3.4 发表偏倚评估
第4章 讨论
    4.1 研究质量
    4.2 疗效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4.4 研究的创新之处
    4.5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5)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儿童难治性肾病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治疗和预后情况
    2.3 治疗不良反应
3 讨论

(7)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收集方法
    1.4 肾脏组织病理检测方法
    1.5 实验室指标
        1.5.1 尿常规
        1.5.2 尿液蛋白谱(尿液微量蛋白检测)
        1.5.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5.4 肾功能
        1.5.5 肾脏彩色超声检查
        1.5.6 临床分型
    1.6 病理分级
        1.6.1 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国际儿童肾病研究会ISKDC分类标准分为Ⅰ—Ⅵ级
        1.6.2 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
    1.7 治疗方案
    1.8 56例肾活检确诊的紫癜性肾炎患儿随访方式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分析
        2.3.1 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分级
        2.3.2 免疫沉积物类型分析
        2.3.3 免疫沉积物与肾小球病理分级的关系
        2.3.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病理分级的关系
    2.4 尿蛋白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2.4.1 尿蛋白与血尿
        2.4.2 尿蛋白和肾脏彩色超声的关系
        2.4.3 24h尿蛋白定量与肾功能
    2.5 部分紫癜性肾炎肾活检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
3 讨论
    3.1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3.2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改变
    3.3 紫癜性肾炎的实验室指标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紫癜性肾炎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
致谢

(8)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肾炎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霉酚酸酯治疗儿童肾小球疾病的药物代谢、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研究[D]. 魏海霞.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建中除风汤治疗脾肾阳虚兼肝郁型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刘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3]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D]. 肖星域.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熊平. 南昌大学, 2020(08)
  • [5]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儿童难治性肾病诊疗体会[J]. 龚红蕾,徐坚,陈尚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0)
  • [7]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分析[D]. 蔡敏. 苏州大学, 2019(02)
  • [8]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 孙超.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 张建江,贾莉敏,史佩佩,王森,韩悦,张花婷.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7(09)
  • [10]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价值[D]. 朱楠. 郑州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