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

一、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1](2020)在《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文中认为“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参政热情高度迸发的一段时期,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作为他们的救国与报国之道,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示了舆论的锋芒,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由萧一山等知识分子群体创办的《经世》系列刊物于1937年1月15日在南京创刊。该刊在动荡的时局中受战火影响六易报馆,因人员迁播数易主编,勉励支撑八年,到1945年5月15日停刊,共计出版6卷74期,发表文章600余篇。《经世》的作者群体集中了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知识分子与社会名流,他们积极向政府与社会建言献策,对抗战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等发表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言论,是抗战时期一份富有代表性却长期被忽视的知识分子政论刊物。《经世》系列刊物从创办到停刊八年间虽然经历了报馆地址、主编和发刊形式数次变更,每个阶段刊物的内容侧重都有所不同,但始终秉持“提倡经世学说,发扬民族文化,提倡科学运动,建设近代国家”的宗旨,经世济民的情怀一以贯之。这反映在《经世》面向中国民众驳斥日本侵华的谬论,宣传持久与彻底抗战,树立国民抗战必胜信心的抗战宣传;面向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包括经济上对诸如统制经济、战费筹集和后方建设等问题的讨论,政治上对抗战时期宪政问题的评论与推动;在外交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对日本及美英等国政策和动向的观察。本文主要以国家图书馆藏的《经世》系列报刊缩微文献为主体材料,结合《大公报》、《独立评论》、《益世报》等数种同时代报刊,围绕全面抗战高潮到来前的时代背景,详细论述了日本持续侵华的深入和中国蓄力与抗战中各种力量的救国方略,包括知识分子群体创办报刊舆论救国的传统,同时梳理出《经世》的创办和沿革过程,立足《经世》作者群体的抗战宣传、《经世》对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宪政运动的建言献策,《经世》与抗战时期的外交政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以萧一山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中国战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揭示其在抗日战争历史时期的思想状况和历史贡献。

王锦涛[2](2020)在《1928年的蒋介石与张学良》文中提出本文以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视角为切入点,利用蒋、张两人的个人史料,具体探究蒋、张在1928年历史时空里的个人活动和关系演变过程,进而分析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并对其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1928年是蒋介石与张学良开始接触的一年。“二次北伐”战争中,蒋、张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刀兵相见。皇姑屯事件的发生使两人的关系发生了转折,由对立转入合作。面对日本的野心,两人一致对外,促成了东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尽管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蒋、张在易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分歧,但“兄弟睨于墙而外御其侮”,两人均能适当地作出让步,尽量达成一致。所以,东北易帜不仅是蒋介石与张学良合作“攘外”的一次成功尝试,而且更是两人互相妥协的结果。同时,1928年也是蒋介石与张学良政治生涯发生转折的一年。初膺大任的张学良亟需确保自己能够立足,复职归来的蒋介石也急于摆脱国民党党内的诸多桎梏。于是,“安内”成为蒋、张两人的当务之急。张通过军政改革,培植自己的势力,又经常以“遵从民意”示人,赢得了东北民众的支持。在“杨常事件”之后,张除掉了最后的威胁,成功地将东北的军政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蒋对内部的整理虽然遭到了冯玉祥、阎锡山等军事实力派以及张人杰、吴稚晖等元老的抵制,但他及时地选择与回国的胡汉民合作,成功地排挤掉反对势力,控制了国民政府,并一跃成为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党国领袖。1928年底,东北归附中央,蒋、张地位日形稳固,“训政”肇始,建设方殷,建立联系后的蒋、张交往和合作也自然日趋频繁。

张博超[3](2019)在《西安事变之东北军、西北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事件的爆发是在中日两国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华民族对外的主要矛盾的背景下以及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激化导致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由兵戈相向到联合抗日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事变的后续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国共两党有着不同的措施方案,国内与国际不同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初始反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现实意义,因其立场不同和信息获得渠道的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性。作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与杨虎城及其二人所领导的东北军、西北军在整个西安事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以一个新的视角重点围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杨虎城及其他们统帅的东北军、西北军的命运走向做了梳理分析。张学良被南京政府没有期限的“严加管制”,失去自由直至晚年。杨虎城被南京政府所迫“听命辞职”、“出洋考察”,最终全家被秘密杀害。张学良、杨虎城统帅的军事力量即东北军、西北军更是在事变后几经磨难。东北军方面,军队内部矛盾日益激烈,高级将领叛离,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在抗战过程中对东北军进行军事改编;西北军方面,由于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军事将领也存在叛变,加之事变后为了抗日需要听从国民政府调遣,以及解放战争期间军队起义。两支原本称雄一时的军队最终人员离散、番号不存,消解在历史之中。

施祺[4](2018)在《从中心到边缘: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李石曾政治权势演变研究》文中认为李石曾出生于清廷重臣之家,受教于社会名流之门,又是同盟会草创初期的会员,种种有利条件使他成为了具有特殊地位的党国元老,1927至1932年是他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清党运动、中原大战、宁粤对峙等历次重要事件,他都多有参与,且发挥了相当的作用。而1932年后,随着蒋介石在政治上的权力日益巩固,李石曾在政治上日益边缘化,成为了虚悬的门面。李石曾这种从中心到边缘的权势演变趋势,既是国民党建政初期元老权势演变的缩影,又充分反映出了蒋介石与元老权势关系的若干特质:即蒋介石的权力获得必然伴随着元老的权力流失,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反向互动中实现了权势的转移。

李艳红[5](2018)在《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左舜生是中国青年党的重要领导人,与曾琦、李璜被称为中国青年党“曾、左、李”三驾马车。他作为民国知名的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者,对民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受革命史研究范式影响,对左舜生研究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时间为轴,以政治和社会活动为纬,对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实践、政治活动及其思想主张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将左舜生的学术活动穿插于本文的各章节之中,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左舜生,拓展与深化民国人物研究。出生于1893年的左舜生,成长在一个典型的耕读之家。早年所受的家庭教育、私塾教育、新式学校教育、教会学校教育,以及近代湖湘文化的熏陶,都影响到了他的治学风格和个性思想。他作为典型的湖湘人物,处在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选择了国家主义的政治信仰,终身追求民主自由,难脱书生议政的本色。左舜生以难得的历史机缘参与少年中国学会的社团活动及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的编辑工作,在少年中国学会中担任评议部主任,热心处理学会成员间的各种事务,充当学会的联络中枢。他发表对于“小组织”问题、家庭教育等热点问题的主张和见解,并参与学会的主义之争、会员能否参与政治活动等问题的论战,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其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书刊编辑与发行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以及社会地位等都得到了提升,并积累了相当的社会资源,为后来的社会活动尤其是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左舜生在中华书局从事新书出版工作十余年,出版发行了“新文化丛书”、“教育丛书”、“少年中国学会丛书”等系列丛书,为中华书局和他个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新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以中华书局编译所新书部为中心,出版了系列国家主义理论着作,为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理论传播提供便利,也为其个人的政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受聘中华书局期间,他开始了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收集整理史料,出版史学着作。在中国青年党早期活动中,左舜生承担了青年党“舆论造党”、党义传播和干部培训等重任。左舜生长期担任青年党宣传部长,负责党务宣传、联络与组织工作,先后参与《中华教育界》《醒狮周报》《铲共半月刊》《民声周报》《申江日报》等报刊的创办或编辑工作,鼓吹反共抗俄,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创建知行学院以培养青年党党政干部,并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在左舜生所创办的系列报刊中,《醒狮周报》是中国青年党的机关刊物,也是影响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份杂志。他在发表了系列论文,宣传反共反苏和鼓吹国家主义,也发文反对西方列强对华的军事、经济与文化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反对教会教育,主张收回教育权,主张平等外交等。他参与共青两党论战,发表系列时评,为国家主义张目,反对阶级斗争,反对共产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左舜生全身心投入抗战救国活动,支持十九路军抗战,北上游说张学良、吴佩孚出兵抗日未果;创办报刊(《国论月刊》《国论半月刊》《国光旬刊》),宣传抗战救国。他整顿青年党党务,与黄郛交谊,居间引领中国青年党其他领导人上庐山与蒋介石会面,促成国青两党共同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后,左舜生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出了颇为准确的预测,凸显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左舜生担任国防参议员以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多次以在野党身份提出议案,主张抗战救国,鼓吹民主宪政。他参与皖南事变善后调处,参与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担任民盟秘书长,居间调和国共关系。在此期间,左舜生投身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和第二次宪政运动,竭力倡导抗战建国与民主宪政。抗战胜利后,左舜生关注战后局势,积极参与国共调停,力争和平建国,反对国共内战。在国共调停失败之际,他向“右”转,退出民盟,率领中国青年党参加制宪国大,参加政府改组,出任农林部长,实现了从在野到当政、从问政到从政的身份转换。但随着民国政局的剧变,左舜生的从政生涯昙花一现,实际上仅充当了国民党的“政治花瓶”,难以实现其书生“干政”的政治理想。纵观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与政治活动,考察其思想主张,他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兼具报人、学者、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后来演变成政客)等多重身份,具有多面性,融进步与反动、激进与保守、反蒋与拥蒋于一体,是一个复杂多变、多重矛盾的集合体。评价左舜生的社会实践与政治活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既不能因左舜生秉持反共抗俄的国家主义信条与社会实践而彻底否定他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功绩,也不能因左舜生在教育救国、学术救国以及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抗战建国、民主宪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他一些反动错误的思想行径。面对左舜生的功与过、是与非、激进与保守、进步与倒退,我们必须予以客观公正地评价。

胡智文[6](2018)在《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应对西北“三位一体”的策略演变研究》文中提出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为了应对中共、东北军、十七路军进行了一系列的策略调整。事变前的国民政府的策略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比如重创红军、成功打压十七路军和分化东北军,但是忽略了三方寻求新出路的决心,尤其是未能对张学良与中共之间的频繁联络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蒋介石忽视了张学良抗日保军的决心,在此期间虽然抓捕东北军、十七路军中的抗日进步分子并亲赴西安督战,但这些措施未能缓和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最终引发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政府首脑被扣押,国民政府及时应对国内外的各种压力,稳定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局势,将事变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各政要在私下奔走联络的过程中形成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两派,主战派在正式会议上掌握了主动权,通过武力施压,表明了强硬态度;主和派在事变初期就主动与张学良、杨虎城对话,主动采取协调策略,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战派与主和派虽然在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这也是国民政府解决西安事变的策略——用军事行动进行武力威慑的同时不放弃和平解决。两派都是基于营救蒋介石、维护政府威信这一出发点,共同参与国民政府的策略制定与调整。蒋介石在回到南京后,清楚地认识到需要调整以往的策略,在对“三位一体”的新的认识上处理陕甘善后事宜。蒋介石认为必须要瓦解“三位一体”,瓦解这个联合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实力最强大的东北军,通过会审扣押张学良并以张学良为质要求东北军服从国民政府善后方案;面对态度强硬甚至不惜一战的杨虎城,国民政府重点打击十七路军,并成功分化十七路军各部,迫使杨虎城妥协;中共未曾参与发动西安事变,因此国民政府采取孤立策略,尽力敷衍,让中共在国民政府处理善后事宜的过程中保持中立,国民政府也得以集中精力制定瓦解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针对性策略。国民政府的各项策略成功让东北军产生内讧,杨虎城也接受撤职的决定,“三位一体”就此瓦解,东北军东调、十七路军被撤销,随后两军被整编成为国民政府的抗日力量。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正式决定允许中国共产党在改制改编后加入国民政府统一领导,这体现了国民政府长久以来坚持“剿共”策略的调整,为国共联合抗日奠定合作基础。

张亮[7](2018)在《从东北易帜看张学良的国家观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学良的国家观念是受张伯苓、阎宝航、郭松龄等人的影响而形成的。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国家观念的实现。张学良通过东北易帜停止内战,为建设东北争取时间。他在执掌东北后,以东三省为模板,建设他理想中的国家。张学良的理想国家是拥有近代化组织和装备的强大军队、现代的教育、重工业、轻工业、交通业、电信业、煤矿业的近代化的强大国家。

蒋利珍[8](2018)在《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抗日剿共抗日立场上与蒋介石发生严重分歧,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力谏蒋介石联共抗日,挽救民族危亡,蒋介石却严斥张学良、杨虎城的剿共立场,并加快了剿共进程,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就范。在意见如此对立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能从对立走向合作,置民族利益于首位,放下个人、党派、团体之间的私人利益,做出妥协与让步,对国共两党、抗日革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本文拟对让步的概念、类型、作用等要素进行界定分析,通过剖析西安事变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解析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让步合作的主客观原因。从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双方就促进事变和平解决所作出的具体让步之中,总结出西安事变中让步的特点,从而对西安事变过程中的让步特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从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做出的让步中总结出此次让步对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两党发展的历史意义及对当代国际事务与政党关系处理的现实启示。

刘晓艺[9](2017)在《“西安事变”与“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兼谈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操作》文中指出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事件,也是国民党在大陆最终溃败的远因之一。国民党作为一个"失败的政府",在播迁台湾后需要对民众和友邦作出一个有关"丢失大陆"的历史交代,于是其文宣系统运作出台了《苏俄在中国》一书。在其成书过程中,由于西安事变不能绕过,蒋介石亲笔写下了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八页意见。将蒋氏手稿与成书后的《苏俄在中国》进行比较,结合蒋氏希图用文字彰道、明德的成贤作圣心态,我们可以鉴知,当面对以蒋氏第一人称来落笔的文本时,为何国民党文宣尤需用"曲释"操作。探研陈布雷、陶希圣等蒋氏文胆的个人生平,我们亦可窥见他们身为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文宣"曲释"生涯面前的选择困境。对照德国文化历史学家沃尔夫冈

李宝明[10](2017)在《张学良中原大战中立立场动机考》文中指出张学良等人认为:如若支持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东北军必须接受财政统一和军队编遣,从而丧失独立性。有鉴于此,他一反常态在战前选择"中立",与蒋保持距离。大战伊始,他向蒋示意出兵,在对方允诺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后,迟迟不付诸行动;临近战争结束,面对败局已定的反蒋派,既未在政治上指责,也未在军事上落井下石,而是有意无意地彰显逆转战争结局的可能性。尽管蒋介石恼怒他"不知党与革命为何事",却不得不承诺:战后东北军继续维持财政与军事独立。

二、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论文提纲范文)

(1)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经世》创办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持续深化
        一、日军进侵华北与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二、特殊化的地方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华北危局
    第二节 中国的蓄力与抗战
        一、中国军民局部的自发抗战
        二、一二九爱国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共产党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四、西安事变与国共和解
    第三节 经世思想与近代文人论政
        一、经世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二、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传统
第二章 《经世》概览
    第一节 《经世》的创办和沿革
        一、萧一山其人
        二、《经世》的创办
        三、《经世》的沿革
    第二节 《经世》的选题与稿件情况
        一、《经世》的选题
        二、稿件与栏目
    第三节 《经世》作者群
        一、从“文化重镇”河南大学说起
        二、《经世》的主要编者和作者
第三章 《经世》对中国民众的抗战宣传
    第一节 驳斥日本侵华谬论
        一、日本侵华谬论
        二、用事实揭穿日本侵略战争本质
        三、从国际法角度揭露日军暴行
    第二节 树立抗战必胜信心
        一、由民族精神谈抗战必胜
        二、树立蒋介石权威,强化抗战领导
        三、颂扬前线战果与抗日英雄
    第三节 宣传抗战到底与持久抗战
        一、呼吁全民团结抗战到底
        二、宣传持久抗战
第四章 《经世》对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
    第一节 《经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讨论
        一、力主实施统制经济政策
        二、战费筹集需增税和举债
        三、后方开发与经济建设
    第二节 《经世》对中国宪政问题的讨论
        一、对宪政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围绕国民参政会的讨论
第五章 《经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应对
    第一节 争取中立国支持抗战
        一、日本是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的敌人
        二、呼吁美英等国由中立转向援华作战
    第二节 激起日本民众的反战情绪
        一、日本经济难以支撑旷日战争
        二、侵华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无穷灾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
    附录Ⅱ.《经世》系列报刊目录
        《经世》半月刊
        《经世》战时特刊
        《经世》季刊
        《经世》月刊
    附录 Ⅲ.《经世》系列报刊影印件
后记

(2)1928年的蒋介石与张学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与重难点
第一章 二次北伐——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初次接触
    一、北伐军出师与北方政局
        (一)蒋介石复职与推动北伐
        (二)内外交困的奉系
    二、中日冲突与南北停战谈判
        (一)济南惨案与奉系求和
        (二)停战谈判
第二章 东北易帜——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合作与分歧
    一、易帜谈判
        (一)张学良回奉与蒋介石北上
        (二)易帜谈判
    二、日本干涉与易帜受阻
        (一)国民政府对日废约与日本干涉易帜
        (二)林权助来华与易帜再次推迟
    三、蒋张合作解决直鲁联军
        (一)内外皆不能容的直鲁联军
        (二)武力解决还是和平收编
    四、进行易帜
        (一)易帜谈判重启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
        (二)久悬未决的热河问题
        (三)东北易帜
第三章 权力之路——蒋介石与张学良军政地位的确立
    一、初膺大任的张学良
        (一)各方对张学良的怀疑与轻视
        (二)张学良对东北军政的掌控
        (三)张学良对东北内部意见的整合
        (四)杨常事件
    二、重回权力中心的蒋介石
        (一)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心态的变化
        (二)蒋介石整理内部的尝试以及遇到的阻力
        (三)蒋胡合作与蒋介石党政军地位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西安事变之东北军、西北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史论结合的方法
        1.3.3 归纳总结法
    1.4 拟解决的重点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西安事变的国内背景
    2.1 西安事变前的国内局势
        2.1.1 错综复杂的西北政局
        2.1.2 转移至关内的东北军
        2.1.3 扩张受阻的西北军
    2.2 西安事变前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杨虎城的接触与合作
        2.2.1 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的相互接触
        2.2.2 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的重新合作
        2.2.3 “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
    2.3 从“劝谏”到“兵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外动态
    3.1 西安事变后密切相关三方的举动
        3.1.1 张学良、杨虎城兵谏后的维稳措施
        3.1.2 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应对
        3.1.3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后续应变
    3.2 国内舆论与国际反应
        3.2.1 众说纷纭的国内舆论
        3.2.2 莫衷一是的国际社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东北军与西北军
    4.1 国民党当局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迫害
        4.1.1 对张学良没有期限的“严加管制”
        4.1.2 对杨虎城从“听命辞职”到秘密杀害
    4.2 东北军与西北军的发展状况
        4.2.1 东北军从改编瓦解到最终名实皆亡
        4.2.2 西北军从番号不存到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4.3 东北军瓦解最终名实皆亡的原因
        4.3.1 东北军内部日益激烈的派系斗争
        4.3.2 高级将领叛离导致的军队力量削弱
        4.3.3 军事改编下的政治阴谋
    4.4 西北军番号不存至最终起义的原因
        4.4.1 内部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领导集团
        4.4.2 杨虎城个人爱国主义情怀影响西北军
        4.4.3 西北军高级将领的叛离削弱了西北军的实力
        4.4.4 中国共产党积极接触西北军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4)从中心到边缘: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李石曾政治权势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石曾前期的权势积累和走向中心
二、李石曾在国民党政治中的具体表现
    (一) 清党运动中坚定立场
    (二) 中原大战中联络东北
    (三) 宁粤对峙中南北奔走
三、李石曾权势的衰落及原因分析
    (一) 蒋介石地位的日益巩固
    (二) 李石曾个人的权力欲望
四、结语

(5)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左舜生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二、左舜生研究的特征与不足
    三、研究框架与主要创新点
    四、从论政到从政,政治生涯昙花一现
第一章 早年左舜生的家庭与教育
    第一节 家庭生活与教育
        一、家庭生活
        二、家庭教育
    第二节 所受的学校教育
        一、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
        四、赴法游学
    第三节 湖湘文化对左舜生的熏陶
        一、对湖湘故土的依恋
        二、梳理湖湘文化和湖湘人物
        三、湖湘文化对左舜生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左舜生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第一节 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及其任职
        一、入会的时间与原因考辨
        二、在少年中国学会的任职
    第二节 左舜生主办《少年中国》
        一、《少年中国》的经营活动概述
        二、对《少年中国》月刊困难的处置
    第三节 参与少年中国学会的思想论争
        一、对小组织问题讨论
        二、重视家庭教育
        三、参与少年中国学会主义之争
        四、关于会员能否参加政治活动的争议
    小结
第三章 左舜生在中华书局的活动及影响
    第一节 入职中华书局
        一、加入中华书局
        二、在中华书局的任职
        三、短暂游学与去职
    第二节 在中华书局的出版活动
        一、出版“新文化丛书”
        二、出版“少年中国学会丛书”
        三、负责中华书局编译所新书部
    第三节 中华书局对左舜生的影响
        一、提供事业平台
        二、奠定从政与学术研究的基础
    小结
第四章 左舜生参与中国青年党的早期活动
    第一节 参与中国青年党的“舆论造党”
        一、“舆论造党”
        二、加入中国青年党情形
    第二节 参与中国青年党早期党务活动
        一、参与青年党的早期党际联合与会务
        二、积极宣传国家主义
        三、创办知行学院培养青年党干部
    小结
第五章 左舜生主办《醒狮周报》
    第一节 参与《醒狮周报》的创办
        一、创办报刊的缘起
        二、参与创办《醒狮周报》
    第二节 反对列强侵略的言行
        一、反对列强经济掠夺与武力侵略
        二、参与反教会教育运动
    第三节 反共、反党化教育的政治主张
        一、反对共产主义
        二、批判国民党党化教育政策
    第四节 与《醒狮周报》的互动
        一、办刊经营“大获成功”
        二、成为国家主义的宣传阵地
        三、参与共青两党论战
    小结
第六章 左舜生的抗战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第一节 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
        一、事变前预测中日战争
        二、事变后青年党人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一、声援十九路军抗战
        二、北上劝说张、吴抗日
    第三节 抗日救国的主张与策略
        一、主张积极抗日救国
        二、争取中间抗战力量
        三、赴日考察
    第四节 在西安事变前后
        一、事变前关注中日关系
        二、事变中的活动与态度
        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活动
    第五节 重整抗战时期中国青年党党务
        一、致力于中国青年党党务整顿
        二、开启国、青两党合作
        三、党内两条政治路线斗争
    第六节 从庐山谈话会到国、青两党合作的确定
        一、庐山谈话会前后
        二、支持“八一三”抗战及国防参议会
        三、国、青两党合作确定
    第七节 评议陶德曼调停和汪精卫叛国投敌案
        一、评议陶德曼调停
        二、评议汪精卫叛国投敌案
    小结
第七章 抗战时期左舜生参加民主宪政运动
    第一节 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
        一、参加第一届前三次国民参政会
        二、参加第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
    第二节 参加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
        一、参加宪政期成会
        二、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失败
    第三节 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一、参与皖南事变的善后调处
        二、参与创办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第四节 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初期活动
        一、参加第二届国民参政会
        二、参加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
    小结
第八章 国共内战时期左舜生的活动与转向
    第一节 致力于战后和平建国
        一、访问延安
        二、出席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
        三、评议重庆谈判
    第二节 转向国民党阵营
        一、主张战后对日和解
        二、出席中国青年党第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退出中国民主同盟
    第三节 从政治协商会议到最后一次国共调停
        一、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二、参与最后一次国共调停
    第四节 从制宪国大到选举风波
        一、参加制宪国大
        二、参加改组政府
        三、出任农林部长
        四、选举风波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6)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应对西北“三位一体”的策略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民政府与西北三方的历史关系和策略
    第一节 与中共的关系
    第二节 与十七路军的关系
    第三节 与东北军的关系
第二章 西安事变前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认识和策略
    第一节 国民政府获取的最初情报
        一、西北大联合形成期间的情报
        二、抗日同志会与“活路”事件的情报
    第二节 国民政府针对“三位一体”相关情报的应对策略
        一、初闻情报与应对
        二、蒋介石对艳晚事件的处理策略及矛盾激化后的应对
        三、1936年10月后蒋介石对张杨消极“剿共”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 西安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应对“三位一体”的策略
    第一节 国民政府各方人物的反应和串联
        一、“讨伐派”的反应和私下协商
        二、“主和派”的私下反应和协商
        三、地方实力派的态度
        四、汪精卫派别的态度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内部的决策讨论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沟通和应对策略
        一、与“三位一体”的最初沟通
        二、和平派协调策略的执行
        三、讨伐派军事策略的执行
第四章 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策略调整
    第一节 蒋介石针对西安事变的心路历程和反应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决策和应对策略
        一、国民政府对张学良、东北军处置的决策
        二、对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的处置决策
        三、对中共处置的决策
        四、以军事压迫力促政治解决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三位一体”的善后处置
        一、对中共的善后处置
        二、对东北军的善后处置
        三、对十七路军的善后处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从东北易帜看张学良的国家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年张学良国家观念的萌芽
二、张学良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
三、国家观念与日本干涉
四、国家观念的成熟
五、张学良的理想国家
六、结论

(8)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让步要素分析
    第一节 让步的内涵
        一、让步的概念
        二、让步的类型
    第二节 让步的作用
        一、通过让步为以后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二、通过让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通过让步实现双方共同的利益
第二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必然性
    第一节 让步的国际因素
        一、日本要灭亡中国
        二、英国、美国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二节 让步的国内因素
        一、联共抗日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事变初衷
        二、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
        三、中共提出和平解决方针
        四、国民党内部各地方实力派倡导政治解决
第三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张学良、杨虎城向蒋介石做的让步
        一、张学良杨虎城在协议签字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二、张学良杨虎城在放蒋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第二节 蒋介石向张学良、杨虎城做出的让步
        一、蒋介石在联共问题上做出的让步
        二、蒋介石在处理张学良问题上做出的让步
第四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让步的紧迫性
        一、造就让步紧迫性的外部原因
        二、造就让步紧迫性的内部原因
    第二节 让步的国际性
        一、英美与让步的国际性产生
        二、苏联与让步的国际性产生
    第三节 让步的被动性
        一、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被动性
        二、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让步的被动性
第五章 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西安事变中让步的历史意义
        一、西安事变中的让步促成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国共两党通过让步合作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第二节 西安事变中让步的现实启示
        一、要高度重视让步的“度”
        二、要把让步与斗争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党之间的让步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西安事变”与“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兼谈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蒋介石有关西安事变意见的八页手稿
二、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手法
三、彰道、明德:蒋介石的理学圣贤诉求
四、曲释与否:蒋氏文胆的两难选择
五、失败者书写历史的意义

四、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D]. 陈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1928年的蒋介石与张学良[D]. 王锦涛.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西安事变之东北军、西北军研究[D]. 张博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7)
  • [4]从中心到边缘: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李石曾政治权势演变研究[J]. 施祺.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5]民国时期左舜生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研究[D]. 李艳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西安事变前后国民政府应对西北“三位一体”的策略演变研究[D]. 胡智文.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7]从东北易帜看张学良的国家观念[J]. 张亮.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8]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让步问题研究[D]. 蒋利珍. 广西民族大学, 2018(01)
  • [9]“西安事变”与“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兼谈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操作[J]. 刘晓艺. 文史哲, 2017(03)
  • [10]张学良中原大战中立立场动机考[J]. 李宝明. 安徽史学, 2017(02)

标签:;  ;  ;  ;  ;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与蒋介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