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知”习得调查分析

留学生“知”习得调查分析

一、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悦[1](2021)在《留学生转折语气副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结合《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转折语气副词在语义及用法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转折语气副词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转折语气副词时总是很难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在使用时出现了大量偏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最普遍的教材,其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教材中出现的“倒”“倒是”“却”“反而”“竟”“竟然”“居然”“偏偏”“其实”以及“反倒”这10个转折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留学生在转折语气副词使用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出现偏误的原因,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希望这些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转折语气副词的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转折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研究对象及思路。第二部分考察《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转折语气副词的编排情况。主要从转折语气副词的数量、复现率、释义以及习题设置方面对《发展汉语》综合教材进行考察。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对转折语气副词的编排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释义不够准确;二是复现率比较低;三是习题设置份量不足。第三部分考察留学生转折语气副词的习得情况。通过设置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出现的偏误类型,从教材编排、教师教学以及学生个体因素三个方面分析留学生使用转折语气副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转折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根据前文的调查分析结果,主要从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以留学生使用过程中最容易混淆的“却”和“竟”为例进行了教案设计。第五部分结语先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结论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然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

陈馨[2](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存在汉语语体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留学生在书面语写作中使用口语化程度很高的词语或句式以及没有使用汉语中固定的写作格式,在口语交流中使用了过于正式的书面语词语或句式等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留学生语体知识习得的问题,但究其根本是留学生对汉语语体认知存在问题,即语体意识问题。因此本文采用语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中书面语体意识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的全篇作文语料为研究素材,从词语、句式和语篇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在作文语料中体现出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留学生语体使用中的问题来表现留学生语体意识低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留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因素。教材编写方面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教材中语体知识的收录、讲解和练习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课堂教学方面主要通过访谈法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语体观念、讲解方法等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留学生自身方面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了留学生母语中的语体意识情况、对汉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语体知识的感知情况以及对汉语语体知识的主观看法。通过对教材、课堂教学和留学生的多方面调查总结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因素。其中教材因素包括教材对语体知识的收录、展示和练习三方面;课堂教学因素包括汉语教师自身对语体的认知以及课堂教学中对语体知识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留学生自身因素包括母语和学习动机。最后,本文针对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多方面因素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教材编写方面,教材应该合理安排不同阶段书面语体知识的收录数量、增强书面语体知识展示的合理性及提高书面语体知识练习的指向性;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对汉语语体的认知和书面语体知识的讲解内容及方式;对于留学生自身来说,应该建立汉语语体问题上的对比意识并对汉语语体相关问题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董凯迪[3](2021)在《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语言实践活动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大连地区三所高校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第二,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有哪些;第三,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在个体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包含五个部分: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调查。本章主要对大连地区三所高校的留学生和教师展开调查,包括对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调查两部分。第二章,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分析。包括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问卷调查分析、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需求的个体因素差异分析和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访谈结果分析三部分。第三章,对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的讨论。本章是在第二章对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需求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语言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第四章,对开展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大连三所高校语言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将语言实践活动分为了五类进行研究。调查显示,大连高校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大部分留学生的需求,但是留学生在活动的设置方面、组织方面、参与对象方面、汉语需求方面和参与目的方面还存在很多需求,并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显着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一些语言实践活动的相关实例和访谈教师的意见,提出了针对提高语言实践活动效果的建议。

张佳玥[4](2021)在《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 ——以河北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问句在汉语里表意特殊,同时具有基本义与行为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问句是教学的重难点。留学生由于不了解反问句背后的行为义,经常会出现使用偏误。为此,笔者结合汉语本体中反问句“语义和语用”研究,设计关于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留学生习得反问句的偏误情况。结合留学生汉语反问句的使用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反问句。根据笔者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研究了汉语反问句的相关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奥斯汀、赛尔这两位学者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提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进行着重介绍,并梳理了近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的后续发展情况。其次,在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部分,笔者分析了汉语反问句的“语义结构及语用类型”,并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特点做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笔者调查河北大学留学生的反问句习得情况,从反问句的“理解与使用”两个方面出发,旨在收集留学生关于汉语反问句的习得问题。将问卷数据按照题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与汇总,总结出河北大学留学生关于汉语反问句的习得特点。第三部分,笔者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找出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反问句上的困难。并结合答题情况,从多角度展开论述,尽量使偏误类型能够涵盖绝大多数偏误情况。其次,在偏误原因上,笔者更多地考虑反问句的习得难度与留学生个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留学生习得反问句的特殊规律。第四部分,笔者参考留学生的反问句习得偏误情况,总结河北大学留学生习得汉语反问句的使用问题。教学对策主要从“反问句的理解与使用教学、学习者个体因素、教材编写”等方面考虑,具体可行,操作性强,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反问句。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北大学留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进行理论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在收集留学生语料时,尽可能选择与实际交际语境相符合的表达。并结合留学生的习得问题,在反问句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帮助笔者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

张静雅[5](2021)在《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研究》文中提出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留学生汉语课堂中常存在大量条件复句及关联词语偏误问题,该问题也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及学者研究、讨论的重点话题。论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本人在课堂观察中所收集到的相关语料进分析与研究,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别谈到偏误类型的归纳与偏误原因的分析。希望通过一定的分析与研究,给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启发。本文共分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篇论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思路和相关文献综述,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第二章主要是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在一定研究基础上对三类条件复句下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关联词语进行偏误分析及偏误类型分析,最后是本章小结。第三章首先介绍本土语料库中三类条件复句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其次介绍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关联词语在大纲及教材中的使用情况,再次介绍基于本土语料库及大纲和教材的偏误原因分析,最后是本章小结。第四章主要是在考察偏误成因及类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分析给出相应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及教学建议,希望对留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中带来帮助与启发,最后是本章小结。第五章主要是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进行反思,提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马博[6](2020)在《在华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交际意愿是影响留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课内汉语交际意愿。但在目的语环境下,课外汉语交际意愿对留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重要性在于直接带来语言交际行为,较高的课外汉语交际意愿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到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际中,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学习延申,从而有助于语言习得。我们发现,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生涯中,影响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因素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组合在一起,而是服务于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在目的语环境提供的框架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存在于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网络中。因此,调查研究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对能否形成留学的整体性、实现二语习得目标起到关键作用。鉴于以上学术背景和现实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地区三所高校来华留学生作为被试。采取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来华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相关材料,考察其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现状和特点。同时,本研究对影响被试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背景因素(性别、国别、性格、居住情况、来华时间)和情感因素(交际恐惧、自我感知交际能力、动机)进行了分析。调查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1)通过描述性统计反映被试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现状;(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背景变量对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3)用相关性分析检测并反映情感变量和被试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相关性。调查问卷的结果是,来华留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课外汉语交际意愿,但是自我感知交际能力较低,交际恐惧较高。这一现象我们在半结构化访谈中得到了解释,来华留学生已经认识到用目的语与当地人交际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是被上文我们提出的背景因素和情感因素羁绊,而没有投入到具体交际当中。解决背景因素和情感因素对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对留学生来华求学具有实践意义,更有助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

孙可心[7](2020)在《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及其留学生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日常的互动交际中,祝颂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礼仪语言,作为一种形式、功能都在不断丰富的语言形式,祝颂语在现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目前为止,对于祝颂语的研究还未形成全面的研究成果,学界普遍忽视了对于不符合祝颂语典型特征的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研究。本文首先从汉语本体研究入手,对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进行界定与描写,而后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了留学生的习得情况,针对习得现状提出相应的低规约性祝颂语学习策略。论文包括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界定了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也就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对相关文献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概括了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关于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本体研究,主要探讨其特点和功能,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我们结合日常交际中的真实语料,讨论了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在适用语境、语言形式、祝颂对象、祝颂内容、交际意图等方面的特点,总结了研究对象特殊的语用功能。第三章主要探析了低规约性祝颂语的产生原因。在对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特点和功能有了基本认知后,我们从语言自身、主观认知、语境因素和语用策略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全面阐述了研究对象的产生成因。第四章对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留学生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我们以调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了留学生对于低规约性祝颂语在语法、语义、语用功能、策略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对调查、访谈结果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讨论分析,探讨了影响习得的具体因素。第五章为针对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习得情况进行的学习策略研究,为留学生的低规约性祝颂语学习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及不足之处。

杨鑫[8](2020)在《留学生介词“给”习得顺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得顺序研究不仅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大方向,也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一大热点。从文献数量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偏重偏误分析,诚然,通过对留学生的语料进行偏误分析能够集中反映留学生的易错点,进而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便于教师教学,但是能否更向前一步减少错误的发生呢?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或许能起到这一效果。无论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克拉申的习得顺序假说,还是Manfred Pienemann的语言加工性理论,都在二语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证实无论学习者处于哪一阶段,都只能吸收能被当前语言处理器加工处理的语法规则。因此探究语言习得项目的先后顺序,通过这一顺序,教学便能以更合理,更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去进行,这也是探索习得顺序的重大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给”不仅词性复杂,而且意义繁多。介词“给”更是由于义项多样,抽象程度高,成为留学生学习的痛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词义的复杂和义项的多样,使得留学生在习得介词“给”的不同义项时也存在着先后顺序,但这个顺序是怎样的,还未见翔实的研究。为了追求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从探究介词“给”的习得顺序角度出发,对留学生习得介词“给”进行了考察。首先通过历时研究整理了汉语介词“给”的语法化过程,考察了“给”各义项的虚化顺序,其次运用使用频率法对中介语语料库中“给”的6000多条语料进行逐一分析,整理出语料库内中高级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习得顺序,再次运用正确率法考察了问卷测试中中高级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习得顺序,结果表明运用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习得顺序结果基本相同。在此之后,笔者依据语法化顺序、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习得顺序与问卷测试中的习得顺序,综合得出留学生习得介词“给”各义项时一个相对正确的顺序,并从标记关系、输入频率、交际需要三方面分析了上述习得顺序结果的成因。最后针对介词“给”的习得顺序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汉语教学和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曹珊[9](2020)在《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习得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副词中的语气副词在汉语表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较为特殊的一类词,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选取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常用且难区分的近义语气副词“大概”和“也许”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调查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测试卷和问卷,从三所高校的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调查结果中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SPSS17.0软件检验出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辨析情况存在显着性差异,并且在习得考察项目中呈现出不同的难度顺序,进而分析偏误类型和原因,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思路方法。通过梳理前人关于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可以发现,目前本体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其近义角度的研究还不全面细致。第二部分为本体辨析部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语气副词“大概”、“也许”运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整理并举例说明。第三部分首先对测试卷和问卷的设计实施进行简要说明,然后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分别在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语义、句法、语用方面辨析项目的难度进行排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汉语水平等级间的混淆程度,进而总体比较中、高级留学生辨析差异的大小及综合分析辨析项目的难度。第四部分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在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归为误代、错序、缺失和误加四类偏误,分别举例说明。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研究,从与语言知识相关的因素,学生个人相关的因素,教材、教学相关的因素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提出有关学生学习、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三方面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张童[10](2020)在《语义透明度、语境对留学生的猜词影响及猜词记忆保持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语义透明度和语境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猜词影响,以及留学生对于猜词活动中猜测正确词语的记忆保持情况。文章中一共有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了语义透明度和语境对不同母语背景留学生猜词的影响。实验二以实验一中猜词得分最高的前十名留学生作为被试,考察了这十名留学生对一周前猜测正确词语的记忆保持情况。实验一发现,在语义透明度上,留学生对高透明度词语的猜词正确率高于低透明度词语。在语境类型上,留学生的猜词正确率依次为:解释性语境﹥推理性语境﹥中性语境。同时,留学生的母语背景不同也能给猜词成绩带来影响,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猜词成绩要优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实验二研究发现留学生对一周前猜测正确词语的记忆保持效果锐减,对于高透明度词语的记忆保持效果略好于低透明度词语。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启示,教师应该精选阅读材料,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猜词的能力。在阅读完成后,教师还要设计合适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更全面了解词语,巩固词语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有效的词汇习得。

二、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留学生转折语气副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结合《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及思路
第一章 《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转折语气副词的编排情况
    第一节 初级综合(Ⅱ)中转折语气副词统计分析
    第二节 中级综合(Ⅰ、Ⅱ)中转折语气副词统计分析
    第三节 高级综合(Ⅰ、Ⅱ)中转折语气副词统计分析
第二章 留学生转折语气副词习得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节 偏误类型分析
    第三节 偏误成因分析
第三章 留学生习得转折语气副词的教学对策及教案设计
    第一节 教材编写策略
    第二节 教师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留学生在书面语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词语方面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
        一、书面语中使用口语化实词
        二、书面语中使用口语化虚词
    第二节 句式方面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
        一、书面语中使用口语化的短句
        二、书面语句子间缺乏逻辑关系
    第三节 语篇方面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
        一、书面语的语篇庄雅度低
        二、书面语的语篇格式不当
第二章 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材编写因素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
        一、语体知识的收录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二、语体知识的展示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三、语体知识的练习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第二节 课堂教学因素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
        一、教师自身语体观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二、汉语课堂中语体问题的讲解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第三节 自身因素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
        一、母语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二、学习动机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第三章 提高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相关建议
    第一节 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一、适当安排不同阶段书面语体知识的收录数量
        二、增强书面语体知识展示的合理性
        三、提高语体知识相关练习的指向性
    第二节 课堂教学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汉语教师对汉语语体的认知
        二、完善汉语课堂中语体知识的讲解内容和方式
    第三节 留学生自身相关的建议
        一、建立汉语语体方面的对比意识
        二、端正语体相关问题的学习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问卷调查设计
附录二:调查问卷样例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调查
    第一节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问卷试测
        五、调查内容
        六、调查过程
    第二节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访谈调查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提纲
        三、访谈过程
第二章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分析
    第一节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需求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一、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二、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一)设置需求
        (二)组织需求
        (三)汉语需求
        (四)参与需求
        (五)目标需求
    第二节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需求的个体因素差异分析
        一、基于性别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二、基于地域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三、基于年龄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四、基于学历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五、基于专业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六、基于汉语水平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七、基于来华时长因素的需求差异分析
    第三节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访谈结果分析
        一、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访谈分析
        (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置情况
        (二)语言实践活动的不足及建议
        二、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访谈分析
        (一)留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点
        (二)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点
第三章 对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的讨论
    第一节 活动方面
        一、活动设计缺乏层次性
        二、活动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第二节 参与对象方面
        一、任课教师参与度不高
        二、参与活动的中国学生缺乏汉语知识
    第三节 留学生方面
        一、奖学金留学生参加活动较为盲目
        二、非奖学金留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第四章 对开展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建议
    第一节 对活动方面的建议
        一、分层设计活动
        二、合理利用活动资源
        三、增加交际互动类活动的比重
    第二节 对参与对象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汉语教师参与度
        二、提高中文专业的中国学生参与度
    第三节 对留学生方面的建议
        一、避免奖学金留学生盲目参加活动
        二、提高非奖学金留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访谈调查
致谢

(4)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 ——以河北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现状
        1.2.2 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现状
        1.2.3 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现状
        1.2.4 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研究现状
    1.3 语料来源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反问句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 言语行为理论
        2.1.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2.1.2 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2.1.3 言语行为理论的后续发展
    2.2 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
        2.2.1 汉语反问句常见结构类型
        2.2.2 汉语反问句常用语用类型
        2.2.3 汉语反问句的使用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调查
    3.1 问卷设计及相关说明
    3.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3.3 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3.3.1 河北大学留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统计
        3.3.2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理解情况统计
        3.3.3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使用情况统计
        3.3.4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使用习惯统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分析
    4.1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理解与使用情况分析
        4.1.1 留学生反问句理解情况
        4.1.2 留学生反问句使用情况
    4.2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偏误类型
        4.2.1 句法结构的偏误
        4.2.2 典型标志词的误用
        4.2.3 反问句式的误代
        4.2.4 句式杂糅
    4.3 河北大学留学生反问句习得偏误原因
        4.3.1 反问句本身习得难度的影响
        4.3.2 教材、教师的影响
        4.3.3 留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留学生反问句使用问题及教学建议
    5.1 留学生反问句使用问题
        5.1.1 使用频率较低
        5.1.2 句式较单一,结构固定化
        5.1.3 采取“回避策略”与“简化策略”
        5.1.4 具有“不平衡”性
    5.2 留学生反问句教学建议
        5.2.1 反问句的理解与使用教学
        5.2.2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5.2.3 关注留学生的个体因素
        5.2.4 汉语教材编写的调整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河北大学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调查
致谢

(5)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条件复句本体研究概述
        1.2.2 留学生条件复句关联词语习得概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2.1 三类条件复句中中级阶段留学生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2.1.1 充足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2.1.2 必要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2.1.3 假设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偏误分析
    2.2 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偏误类型
    2.3 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偏误类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土语料及大纲和教材的偏误原因分析
    3.1 本土语料库中条件复句关联词语使用统计分析
    3.2 大纲中的条件复句关联词语教学分布统计
    3.3 教材中的条件复句关联词语教学分布统计
    3.4 偏误原因分析
        3.4.1 大纲方面
        3.4.2 教材方面
        3.4.3 相近意义关联词语之间区分不明
        3.4.4 语境方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及教学建议
    4.1 教学策略
        4.1.1 由易到难,量力而行
        4.1.2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4.1.3 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
    4.2 学习策略
        4.2.1 组织归类策略
        4.2.2 自我监控,及时反馈
    4.3 教学建议
        4.3.1 该用而未用
        4.3.2 错用
        4.3.3 混用
        4.3.4 位置颠倒
        4.3.5 不该用而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在华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综述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问卷设计
    第四节 问卷实施
    第五节 访谈
第二章 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统计结果和数据分析
        一、客观背景变量对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
        二、情感变量对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
    第二节 访谈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对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现状的讨论
    第二节 对课外汉语交际意愿具有显着性影响的因素讨论
    第三节 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7)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及其留学生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一)祝颂语的本体研究
        (二)祝颂语的对外汉语研究
        (三)总结
    四、研究方法
        (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二)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三)问卷与访谈相结合
    注释
第二章 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特点及功能
    一、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特点
        (一)适用语境网络化
        (二)语言形式丰富多变
        (三)祝颂对象、内容泛化
        (四)交际意图多样化
        (五)主观化及主观性增强
        (六)祝颂功能虚化或偏离
    二、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语用功能
        (一)礼貌交际功能
        (二)委婉含蓄功能
        (三)凸显焦点功能
    注释
第三章 低规约性祝颂语产生成因探析
    一、语言自身因素
        (一)词义演变
        (二)经济性原则
    二、主观认知因素
        (一)关联原则
        (二)仿拟思维
        (三)隐喻、转喻思维
    三、语境因素
        (一)社会文化语境
        (二)客观主体语境
    四、语用策略因素
        (一)直接语用策略
        (二)间接语用策略
    注释
第四章 低规约性祝颂语留学生习得情况考察分析
    一、基于问卷的习得情况考察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二、基于访谈的习得情况考察
        (一)访谈设计
        (二)语用策略掌握情况
        (三)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三、习得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总体习得水平
        (二)影响习得的因素
    注释
第五章 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的学习策略研究
    一、直接策略研究
        (一)记忆策略
        (二)认知策略
        (三)补偿策略
    二、间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
        (二)情感策略
        (三)社交策略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留学生介词“给”习得顺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由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习得顺序相关研究
        1.4.2 “给”的语法化研究
        1.4.3 介词“给”的本体研究
第二章 介词“给”的义项设置、语法化顺序及预设习得顺序
    2.1 介词“给”的义项设置
    2.2 “给”的语法化顺序
    2.3 介词“给”预设习得顺序
第三章 留学生介词“给”习得情况调查
    3.1 中介语语料库中介词“给”各义项习得情况调查
        3.1.1 中介语语料来源
        3.1.2 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使用频率
        3.1.3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使用频率
    3.2 问卷测试中介词“给”各义项习得情况调查
        3.2.1 问卷设计
        3.2.2 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正确率
        3.2.3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正确率
    3.3 语料库与问卷调查习得顺序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
第四章 介词“给”习得顺序与结果分析
    4.1 留学生介词“给”各义项习得顺序
        4.1.1 依据标准
        4.1.2 义项排序
    4.2 留学生介词“给”习得顺序结果分析
        4.2.1 标记关系
        4.2.2 输入频率
        4.2.3 交际需要
第五章 介词“给”教学建议
    5.1 区分难易度,重视先后顺序
    5.2 提高输入频率,重视复现率
    5.3 加强输出频率,重视交际
    5.4 标注动介词性,重视区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习得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对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本体研究
        1.5.2 对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6 语料来源
第二章 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异同
    2.1 相同点
    2.2 不同点
        2.2.1 语义方面
        2.2.2 句法方面
        2.2.3 语用方面
第三章 中高级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辨析情况分析
    3.1 调查设计与调查过程
        3.1.1 调查对象
        3.1.2 题型设计
        3.1.3 调查过程
    3.2 中高级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辨析的对比分析
        3.2.1 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总体情况分析
        3.2.2 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分类情况分析
    3.3 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辨析差异及难度分析
        3.3.1 中高级留学生的辨析差异分析
        3.3.2 中高级留学生的辨析难度分析
第四章 中高级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偏误类型分析
    4.1 误代类偏误
        4.1.1 语义方面的误代偏误
        4.1.2 句法方面的误代偏误
        4.1.3 语用方面的误代偏误
    4.2 错序类偏误
        4.2.1 语气副词“大概”或“也许”的搭配错序
        4.2.2 语气副词“大概”和“也许”的连用错序
    4.3 缺失类偏误
    4.4 误加类偏误
第五章 中高级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偏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5.1 中高级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偏误原因
        5.1.1 与语言知识相关的因素
        5.1.2 与学习者个人相关的因素
        5.1.3 与教材、教学相关的因素
    5.2 中高级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教学建议
        5.2.1 学生学习的建议
        5.2.2 教材编写的建议
        5.2.3 教师教学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语义透明度、语境对留学生的猜词影响及猜词记忆保持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语义透明度相关研究
    2.2 语境相关研究
    2.3 猜词相关研究
3 语义透明度、语境对留学生猜词影响的测试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猜词效果保持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教学启示
    5.1 结论
    5.2 教学启示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留学生转折语气副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结合《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的考察[D]. 李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培养研究[D]. 陈馨.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留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的需求情况调查研究[D]. 董凯迪.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4]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研究 ——以河北大学为例[D]. 张佳玥. 河北大学, 2021(02)
  • [5]中级阶段留学生条件复句中关联词语研究[D]. 张静雅.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在华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意愿调查研究[D]. 马博.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6)
  • [7]新兴低规约性祝颂语及其留学生习得研究[D]. 孙可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留学生介词“给”习得顺序研究[D]. 杨鑫. 河北大学, 2020(08)
  • [9]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近义语气副词“大概”“也许”的习得偏误研究[D]. 曹珊. 河北大学, 2020(08)
  • [10]语义透明度、语境对留学生的猜词影响及猜词记忆保持效果研究[D]. 张童. 暨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留学生“知”习得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