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桥异响分析及改进措施

后桥异响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关于后桥异响的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牛林林,姜雪菲,霍洪双,贾晖[1](2021)在《电动轿车后桥异响之分析及预防》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纯电动轿车凭借其环保、节能、便捷、实用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轿车与燃油汽车相比,其一弊端是后桥异响现象,这常发生于轿车起步时或是车辆运行过程中。而电动轿车后桥作为电动轿车的最重要部件,它属于驱动桥,是用来连接支撑两个后车轮的,因此电动轿车后桥不仅起到承载作用而且起到驱动减速以及差速的作用。本文基于纯电动轿车后桥结构分析驱动后桥异响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新[2](2020)在《某商用车带挡滑行室内异响问题分析与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驾驶室内异响是比较常见的NVH问题之一。文章以某商用车带挡滑行时后桥所造成的异响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商用车后桥异响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策略,继而利用整车道路NVH试验、驾驶室声学灵敏度测试(NTF)和阶次分析等手段确定产生异响的主要声源,并通过声源频率定位和后桥实物拆解分析确定后桥主减齿轮为异响根源,然后提出对后桥主减齿轮齿形进行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最终经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正确有效。

陈媛媛,王宏伟[3](2019)在《6376A3型五菱汽车后桥异响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表明后桥异响,是汽车后轮动力传递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故障。本文通过对一台五菱6376A3汽车后桥异响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判定异响是由汽车盆、角齿间隙过大造成,最终以更换减速器的办法成功排除了这一故障,希望能够以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为他人提供参考。

刘付洋[4](2019)在《某型汽车后桥NVH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得汽车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出行。在以往,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指标特别地看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舒适度也慢慢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作为整车传动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构件,后桥的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表现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车辆的NVH性能,继而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所以开展后桥的NVH性能方面的分析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须的。本文先对后桥展开了动态模拟仿真,然后求解了后桥壳向空气散发的噪声情况,最后采取具体的减振降噪措施并实施整车道路试验来对噪声数值进行了测试,本文的成果如下:(1)后桥振动和噪声机理的研究。讨论了造成后桥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激励和其传递路线,在振动冲击理论的基础之上,把主减速器主从动齿轮系统的扭振模型简化成一个具有单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并创建和分析了齿轮系统动力学方程式,在Helmholtz积分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后桥开展了声场分析讨论,为后续的噪声模拟仿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后桥总成的动态仿真模拟。对后桥在30 km/h和120 km/h行驶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并且分别求解得到了轴承在轴向和圆周方向上的5个节点的振动位移,通过对比分析节点的位移曲线可知,轴承在轴向和圆周方向上的节点的位移曲线的变化趋势很相像,数值大小也基本上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轴承外表面上面任意一个节点的位移作为后面噪声仿真模拟的输入激励。(3)后桥辐射噪声的仿真计算。对后桥壳开展了结构振动分析,求解出了后桥壳体的振动位移,接着在边界元方法的基础之上,将求解的振动位移当作边界条件,对后桥壳体向环境中散发的噪声进行了模拟仿真,在噪声云图中发现了噪声比较大的位置位于后桥壳后盖位置处。并且对比发现,30km/h行驶时,后桥壳的噪声的平均值是79.38dB,而120km/h的速度行驶时,后桥壳的噪声的平均值是96.32dB,车辆在以120km/h的速度行驶时,后桥壳的噪声的最大值比其在30km/h的速度行驶时的大一些,这说明了:在一定情况下,后桥的噪声大小会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变大。(4)整车道路试验。首先把常见的降低后桥噪声的处理办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确定了采用对主减速器齿轮进行修形和在后桥壳表面添加阻尼装置两种方案来降低后桥的振动和噪声;然后开展整车道路试验对两种方案下的噪声数值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发现:两种方案都能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方案一使前后排座椅处噪声峰值减小了6.84dB,方案二使噪声峰值大小减小了10dB,两种方案相比较,添加阻尼装置对噪声的削弱作用更加明显。

王九州[5](2018)在《某型号汽车驱动桥振动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如今人们不仅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开始重点关注汽车的驾乘舒适性,而驾乘舒适性具体表现为汽车的振动与噪音特性。汽车的传动系统中,驱动桥的振动与噪音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某型号汽车驱动桥,结合其在实际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振动与噪音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驱动桥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驱动桥总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问题,首先开展了有限元分析方面的工作。通过Hypermesh软件建立桥壳的有限元模型,再利用Optistruct模块,对驱动桥桥壳进行模态分析,求出桥壳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形。其次,对驱动桥桥壳进行了模态实验,找出桥壳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形。将桥壳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驱动桥桥壳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另外,对驱动桥总成进行加速、匀速和减速工况下的振动与噪音测试,测试出驱动桥总成在各工况下的振动与噪音水平。通过对大量驱动桥进行测试发现,驱动桥总成在1800-2000转/分钟工况下的振动与噪音水平较高,超出产品设计要求。经过分析与研究,发现驱动桥总成在1800-2000转/分钟工况运行过程中,主减齿轮副的啮合频率与桥壳的第三阶固有频率较为接近,驱动桥总成存在共振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利用HyperWorks软件中的Optistruct模块,对桥壳进行基于模态的拓扑优化,实现驱动桥桥壳的第三阶固有频率避频的优化。最后,根据桥壳拓扑优化的结果,对桥壳有限元模型进行改进,再次进行模态分析和验证。经过验证,发现桥壳拓扑优化结果能够实现桥壳第三阶固有频率的降频,进而实现驱动桥总成在1800-2000转/分钟工况下的主减齿轮副的啮合频率与桥壳第三阶固有频率的避频。同时,该优化措施对桥壳其他各阶频率影响不大,不会引起新的共振问题,为解决该型号汽车驱动桥的振动与噪音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与思路。

张海蓉[6](2017)在《汽车后桥主减速器异响分析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就汽车后桥主减速器的异常相应原因展开了具体分析,其中主要就包括了主动齿轮轴承与差速器轴承扭紧力矩低、主减速器壳与差速器壳精度低、后桥润滑油质量不合格、后桥清洁度差等,在确定了异常响动的产生源头后,进一步就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侯俊剑,马军,肖艳秋,何文斌[7](2017)在《某中型客车传动系异常振响问题分析和控制》文中认为客车的定制生产、经验设计和恶劣营运环境导致复杂的性能问题。针对某批量中型车传动系异响问题,首先分析运营地区气候、地形和驾驶员操作习性等非技术因素影响;其次建立基于AMESim的传动系扭振模型,通过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确认模型的有效性和传动系的扭转共振;最后基于模型进行离合器匹配选型,并进行实车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离合器能有效调谐客车传动系扭振模态,利用扭振仿真分析可以在设计初期避免共振问题,这对于客车传动系NVH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睿[8](2017)在《电涡流缓速器对城市公交客车主减速器齿轮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电涡流缓速器在客货车上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城市公交客车由于频繁的起步、加速、制动,安装使用电涡流缓速器后制动效果明显。较没有安装缓速器车辆,最为显着的是能减少刹车蹄片以及制动轮毂的磨损;降低了公交客车运行成本,减少了刹车噪音的污染;也很好的解决了车辆因长时间制动导致的刹车热衰减的现象,减少了轮胎爆胎、分层等危险隐患问题;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能。然而,通过近几年对安装缓速器的公交车辆的维修统计数据显示,电涡流缓速器的使用对车辆的主减速器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车辆出厂后再加装了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使用中主减速器双曲面齿轮的故障明显增多,使用寿命也有所降低。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维修统计数据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并介绍城市公交客车上常用的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过程、制动原理、控制方式以及在客车上的安装方式。以应用最为普遍的公交客车为例,从缓速器的安装位置,重新分析了主减速器双曲面齿轮的宏观受力分析。重新验算了主减速器主从动齿轮轮齿的弯曲强度以及接触应力强度,宏观上分析解答了主减速器齿轮寿命降低的原因。文章选取了城市公交客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某型号的主减速器双曲面齿轮,用三维软件UG建立齿轮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 Environment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第二章内容中计算出的齿轮弯曲强度和接触应力强度,与有限元软件的仿真值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有限元软件的边界条件限制,及其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出的接触应力图、透视图等可看出在主、从动轮齿面接触区域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的部位。文中还利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中载荷谱模块重新设置了双曲面齿轮上的循环脉动载荷谱,主减速器双曲面齿轮进行疲劳分析。本文利用仿真软件对主减速器齿轮做了模态分析,计算出了双曲面齿轮的前6阶固有频率,罗列出了各阶振型图,并针对仿真出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避免齿轮发生共振。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了安装缓速器车辆主减速器齿轮的材料的选用以及基本参数改进设计。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研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理论参考价值和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倪士林[9](2017)在《面向行人综合保护的某微型客车前部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行人事故率和行人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行人保护问题,行人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公司某款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微型客车的行人腿部保护和头部保护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微型客车行人保护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微型客车整车CAE模型,依据法规建立低速碰撞器,进行整车低速碰撞仿真研究。根据能量守恒,简化了低速碰撞模型,并与整车工况对比,各项低速碰撞性能指标误差率都未超过5%,证明了简化模型的准确性。(2)依据法规,对微型客车进行行人下肢保护性能分析;依据实验结果和原车结构提出两种保护行人下肢的结构优化方案,采用吸能泡沫和薄壁吸能钢板加曲面下肢支撑钣金结构,方案二的胫骨最大加速度减小了63.6%,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减小了62.5%,膝关节最大剪切位移减小了66.7%,行人下肢保护性能提升显着。(3)采用灵敏度分析,选出对低速碰撞性能和行人下肢伤害影响最大的5组变量作为最终优化设计变量,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碰撞器侵入量、保险杠横梁变形量、胫骨最大加速度、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和膝关节最大剪切位移5个输出响应样本点采集,建立5个响应的近似模型。采用AMGA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所建立的近似模型进行了多目标的确定性优化,将优化计算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为3.37%,验证了优化的准确性;最终的仿真结果与结构优化相比,最大胫骨加速度降幅为5.6%,最大膝关节弯曲角度降幅为4.4%,最大膝关节剪切位移降幅为16.75%,实现了多目标优化,同时保证微型客车的低速碰撞性能。(4)建立儿童头部CAE模型,同时进行生物特性动态标定实验验证。利用所建模型进行原微型客车行人头部保护性能分析;对前罩板系统进行模态性能、刚度及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基于头部保护及轻量化罩板系统多目标确定性优化方案。首先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对设计变量、前罩板系统质量、三个区域的头部损伤值HIC1-3、前三阶模态Mode1-3和三种刚度Stiffness1-3响应进行了样本点采集,建立不同响应面,并检验了各近似模型的精度,然后采用NSGA-II算法进行多目标确定性优化,得到Pareto解集和一组最优解,优化后的质量和三个HIC值显着减小。(5)采用蒙特卡洛抽样对确定性优化的最优解进行6Sigma可靠性分析,优化结果质量水平不满足要求。最终提出头部保护及轻量化罩板系统多目标稳健性优化方案,结合蒙特卡洛抽样方法和NSGA-II算法进行多目标稳健性优化,稳健性优化后,各静态性能的可靠度都提高到100%,提高了稳健性。最后将优化结果变量代入原有限元模型验证,微型客车前罩板系统的总质量减轻了1.269kg,减轻15.087%,三个区域的HIC值分别减小25.434%、31.028%和38.628%。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行人头部保护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时保证了各静态性能都符合要求。

张亮[10](2016)在《某MPV车型主减速器啸叫机理研究及改进设计》文中认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最大的某前置后驱MPV车型,在售后有用户反馈“后桥噪声大”、“后桥啸叫”等与该车主减速器有关的问题。为解决客户抱怨,提升车辆的驾驶品质及NVH性能,提高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对此问题立项研究。首先对所有涉及后桥故障的零件进行拆解分析,并对故障问题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准确定位是用户产生抱怨的故障现象,即“后桥主减速器啸叫”。其次,对某故障车进行噪声、振动的测试,搜集客观数据,并对该故障车进行拆解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采用穷举法对齿轮的相关参数以及主减速器壳体的刚度进行改进设计,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零件实际运行工况对改进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最终找到效果最好的方案用于样件制作并装车验证,最终的测试结果显示,改进方案有效的解决了“主减速器啸叫”问题。

二、关于后桥异响的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后桥异响的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轿车后桥异响之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后桥结构
2 异响原因分析及相应解决方案
    2.1 起步异响
    2.2 滑行异响
        2.2.1 轴承座中轴承内孔与半轴的轴承台过盈量过大
        2.2.2 减速器总成与电机连接主动轴花键公法线偏差超差
        2.2.3 制动鼓同轴度不好
        2.2.4合箱打胶量过多
3 结论与建议

(2)某商用车带挡滑行室内异响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齿轮噪声产生机理
    1.1 驱动桥结构及工作原理
    1.2 齿轮噪声产生的机理
    1.3 齿轮噪声的控制策略
2 带挡滑行后桥异响案例分析
    2.1 问题描述
    2.2 试验分析
    2.3 主减速器拆解分析
3 问题解决方案与效果验证
    3.1 解决方案
    3.2 效果验证
4 结语

(3)6376A3型五菱汽车后桥异响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五菱6376A3后桥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
2.1 故障现象
2.2 故障诊断与排除
2.2.1 后桥异响的产生原因
2.2.2 后桥异响的诊断与排除
3 结束语

(4)某型汽车后桥NVH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后桥NVH性能的研究现状
    1.3 齿轮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后桥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理分析
    2.1 后桥产生振动噪声的机理和激励传递路径
    2.2 影响后桥振动和噪声的因素
        2.2.1 主减速器齿轮的影响作用
        2.2.2 差速器的影响作用
        2.2.3 后桥壳的影响作用
    2.3 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2.3.1 齿轮系统激励的分类
        2.3.2 齿轮的啮合激励
    2.4 后桥噪声声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后桥总成模型的动态仿真分析
    3.1 有限元法的概述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和力学基础
        3.1.2 有限元软件的简单介绍
        3.1.3 有限元分析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3.2 后桥三维几何模型
    3.3 创建后桥有限元模型
        3.3.1 后桥整体模型的简化处理
        3.3.2 有限元网格划分
        3.3.3 添加材料参数
        3.3.4 设定接触关系
    3.4 后桥壳模态分析
        3.4.1 模态分析理论
        3.4.2 后桥壳模态仿真计算
    3.5 添加边界条件
        3.5.1 计算工况参数
        3.5.2 添加约束和载荷
        3.5.3 动态仿真结果
    3.6 轴承节点位移
        3.6.1 30km/h行驶时轴承的位移
        3.6.2 120km/h行驶时的轴承位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桥壳体噪声仿真分析
    4.1 桥壳的振动仿真分析
        4.1.1 创建后桥壳有限元模型
        4.1.2 桥壳振动位移的求解
    4.2 桥壳噪声仿真分析
        4.2.1 噪声分析方法介绍
        4.2.2 边界元法介绍及其理论
        4.2.3 创建后桥壳体的边界元模型
    4.3 30Km/h行驶时后桥壳的噪声仿真
    4.4 120Km/h行驶时后桥壳的噪声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后桥噪声试验研究
    5.1 汽车后桥NVH试验的概述
    5.2 后桥减振降噪措施
        5.2.1 削弱激励源
        5.2.2 结构优化
        5.2.3 隔离噪声
    5.3 减振降噪方案
        5.3.1 方案一
        5.3.2 方案二
    5.4 试验的开展
        5.4.1 试验工况
        5.4.2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5.4.3 方案一的试验结果
        5.4.4 方案二的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5)某型号汽车驱动桥振动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驱动桥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驱动桥振动特性国外研究现状
        1.3.2 驱动桥振动特性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难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驱动桥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分析介绍
        2.1.1 有限元法的概述
        2.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1.3 有限元软件介绍
    2.2 驱动桥总成三维模型的建立
    2.3 桥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1 桥壳模型的简化
        2.3.2 桥壳网格的划分
        2.3.3 驱动桥桥壳材料属性与连接方式的建立
    2.4 桥壳模态分析
        2.4.1 边界条件的设置
        2.4.2 模态分析求解算法
    2.5 桥壳模态分析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驱动桥模态实验分析
    3.1 模态实验分析介绍
        3.1.1 模态实验分析发展简述
        3.1.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3.2 桥壳模态实验系统组成
        3.2.1 力锤
        3.2.2 传感器
        3.2.3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3.2.4 其他组成部分
    3.3 桥壳模态分析实验方案
        3.3.1 悬挂方式的选择
        3.3.2 激励点与响应点的布置
        3.3.3 响应系统的选用
        3.3.4 驱动桥桥壳实验模型的建立
    3.4 实验过程及结果
        3.4.1 桥壳模态实验流程
        3.4.2 桥壳模态实验的难点分析与解决
        3.4.3 实验结果
    3.5 桥壳实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实验分析
    4.1 驱动桥总成系统振动与噪声测试设备介绍
    4.2 驱动桥总成固定与测试工况
        4.2.1 驱动桥总成的安装与传感器介绍
        4.2.2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测试工况
    4.3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声测试标准曲线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4.3.1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声监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4.3.2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测试结果
        4.3.3 驱动桥总成振动与噪音测试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驱动桥桥壳拓扑优化
    5.1 桥壳拓扑优化技术简介
    5.2 桥壳拓扑优化理论介绍
        5.2.1 拓扑优化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5.2.2 拓扑优化的灵敏度分析以及近似模型的建立
        5.2.3 拓扑优化技术中的寻优策略和收敛准则
    5.3 桥壳拓扑优化方案
    5.4 桥壳拓扑优化结果
    5.5 桥壳拓扑优化结果验证
        5.5.1 驱动桥桥壳改进模型的建立
        5.5.2 改进桥壳模态参数的计算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汽车后桥主减速器异响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汽车后桥主减速器异响原因分析
    1.1 主动齿轮轴承与差速器轴承扭紧力矩低
        1.1.1 主动齿轮螺母松动
        1.1.2 调整螺母出现松动
    1.2 主减速器壳与差速器壳精度低
        1.2.1 主减速壳硬度低
        1.2.2 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精度低
    1.3 后桥润滑油质量不合格
    1.4 后桥清洁度差
2 改进措施
3 结束语

(7)某中型客车传动系异常振响问题分析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车辆异常扭振现象分析和判断
    2.1 市场反馈和问题车型
    2.2 问题排查和分析
3 车辆传动系扭振模型的建立和校验
    3.1 客车传动系扭振模型的搭建思想
    3.2 基于A M E S im的传动系扭振模型
    3.3 基于传动系扭振特性的模型校验
4 车辆异常扭振问题的解决和实车验证
    4.1 基于传动系扭振特性的离合器匹配选型
    4.2 新旧离合器实车对比验证
5 结论

(8)电涡流缓速器对城市公交客车主减速器齿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涡流缓速器的发展及应用
    1.2 电涡流缓速器在城市公交客车中的应用及效果
    1.3 主减速器双曲面齿轮副常见的宏观失效形式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涡流缓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电涡流缓速器组成
    2.2 电涡流缓速器原理及工作过程
        2.2.1 磁场的形成
        2.2.2 电涡流的形成
        2.2.3 反向扭矩的形成
        2.2.4 缓速器制动工作过程
        2.2.5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产生的原理
    2.3 电涡流缓速器的控制
    2.4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2.4.1 电涡流缓速器的能量守恒
        2.4.2 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计算
    2.5 电磁缓速器在客车上的安装方式
        2.5.1 电气控制元件安装
        2.5.2 机械部分安装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涡流缓速器对主减速器齿轮的影响
    3.1 电涡流缓速器与驱动桥
    3.2 本文研究车辆的基本参数
    3.3 主动齿轮支撑方式
    3.4 主动齿轮的力学分析
        3.4.1 主减速器主从动轮齿强度校核
        3.4.2 主减速器齿轮弯曲强度的计算
        3.4.3 主减速器齿轮轮齿接触强度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主减速器齿轮疲劳强度分析
    4.1 有限元软件介绍
    4.2 主减速器齿轮三维模型简化及装配
    4.3 主减速器有限元模型建立
        4.3.1 齿轮的接触设置
        4.3.2 有限元网格划分
    4.4 主减速器齿轮有限元分析
        4.4.1 载荷及约束处理
        4.4.2 静态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4.5 主减速器齿轮疲劳分析
        4.5.1 载荷谱的确定
        4.5.2 材料疲劳特性的确定
        4.5.3 主减速器齿轮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分析
    4.6 主减速器齿轮副模态分析
        4.6.1 模态分析介绍
        4.6.2 模态分析软件及过程介绍
        4.6.3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4.7 主减速器齿轮动态啮合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装缓速器车辆主减速器齿轮的改进研究
    5.1 主减速器齿轮材料的重新选择
    5.2 主减速器齿轮基本参数的改进设计
        5.2.1 齿数的选择
        5.2.2 从动齿的节圆直径及端面模数的选择
        5.2.3 从动锥齿轮齿面宽度的确定
        5.2.4 压力角的选择
    5.3 加装缓速器车辆主减速器维护方式的改进
    5.4 城市公交安装缓速器后主减速器维保技术标准的调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面向行人综合保护的某微型客车前部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汽车行人下肢保护及低速碰撞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汽车行人头部保护及汽车轻量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微客前保险杠系统的低速耐撞性分析
    2.1 微客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可靠性分析
        2.1.1 CAD模型的归类与导入
        2.1.2 抽取中面与几何清理
        2.1.3 网格划分与网格质量检查
        2.1.4 单元和材料属性的定义
        2.1.5 整车模型装配与连接的建立
        2.1.6 接触与刚性墙的建立
        2.1.7 初始边界条件定义
        2.1.8 计算控制参数的定义
        2.1.9 整车有限元模型可靠性验证
    2.2 微型客车低速碰撞模型建立
        2.2.1 低速碰撞评价体系概述
        2.2.2 微客低速碰撞模型的建立
    2.3 微客前保险杠系统的低速耐撞性分析
        2.3.1 微型客车低速碰撞时序分析
        2.3.2 微型客车低速碰撞耐撞性能分析
    2.4 微型客车低速碰撞模型的简化及验证
        2.4.1 微型客车低速碰撞简化模型的建立
        2.4.2 微客低速碰撞简化模型的验证
        2.4.3 微客低速碰撞简化模型结果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行人下肢保护的微客前保险杠系统结构设计
    3.1 行人下肢损伤生物力学
        3.1.1 行人下肢损伤基本理论
        3.1.2 行人下肢损伤机理
    3.2 行人下肢保护评价标准及安全法规
        3.2.1 国内外行人下肢保护法规
        3.2.2 Euro-NCAP下肢对保险杠实验程序
    3.3 行人下肢-车辆有限元模型建立
        3.3.1 行人保护试验下肢冲击器-LSTC-LFI
        3.3.2 微客简化模型建立
        3.3.3 碰撞模型的建立
    3.4 行人下肢-车辆碰撞结果分析
        3.4.1 碰撞能量分析
        3.4.2 碰撞变形分析
        3.4.3 保护性能分析
    3.5 保险杠系统结构优化
        3.5.1 保险杠系统结构设计
        3.5.2 行人下肢保护性能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客前保险杠系统结构优化
    4.1 保险杠系统腿部保护多目标优化方案的提出
    4.2 基于试验设计的样本采集
        4.2.1 设计变量的初选
        4.2.2 试验设计方法的选择
        4.2.3 基于参数实验设计的设计变量筛选
        4.2.4 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的样本点采集
    4.3 基于近似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3.1 近似模型的方法
        4.3.2 近似模型的建立
        4.3.3 近似模型误差分析与精度的验证
    4.4 基于响应近似模型的微型客车前保险杠系统多目标优化
        4.4.1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4.4.2 基于AMGA算法的多目标确定性优化
        4.4.3 优化结果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部结构行人头部保护及轻量化稳健性多目标优化
    5.1 行人头部有限元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5.1.1 儿童头部CAD模型建立
        5.1.2 儿童头部CAE模型建立
        5.1.3 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验证
    5.2 微型客车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评价
        5.2.1 碰撞区域选择
        5.2.2 行人头部-车辆碰撞模型建立
        5.2.3 头部-车辆碰撞时序分析
        5.2.4 行人头部保护安全性能分析
    5.3 微客前部罩板系统刚度及模态性能分析
        5.3.1 模态性能分析
        5.3.2 正向弯曲刚度性能分析
        5.3.3 侧向弯曲刚度性能分析
        5.3.4 扭转刚度性能分析
    5.4 基于头部保护及轻量化罩板系统多目标确定性优化
        5.4.1 设计变量的筛选及样本点的采集
        5.4.2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近似模型建立及精度验证
        5.4.3 基于NSGA-Ⅱ算法的罩板系统多目标确定性优化
    5.5 基于头部保护及轻量化罩板系统多目标稳健性优化
        5.5.1 6Sigma稳健性设计概念的介绍
        5.5.2 基于蒙特卡洛抽样的可靠性分析与质量水平检查
        5.5.3 基于头部保护及轻量化罩板系统多目标稳健性优化
        5.5.4 稳健性优化结果的有限元模型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某MPV车型主减速器啸叫机理研究及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噪声控制方面的现状
    1.3 国内外在汽车主减速器啸叫噪声控制方面的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某MPV主减速器啸叫的测试与机理分析
    2.1 故障来源
        2.1.1 故障统计分类
        2.1.2 故障件拆解及故障模式统计
    2.2 故障车啸叫噪声实车测量及分析
        2.2.1 啸叫噪声实车测量点布置
        2.2.2 两台车的啸叫噪声测试
        2.2.3 两台车的啸叫噪声测试结果分析
    2.3 故障车主减速器拆解分析
        2.3.1 故障车主减速器齿轮分析
        2.3.2 故障车主减速器刚度分析
    2.4 主减速器齿轮啸叫的机理分析
        2.4.1 主减速器齿轮啸叫的定义
        2.4.2 主减速器齿轮啸叫的产生机理
        2.4.3 主减速器齿轮啸叫的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MPV主减速器啸叫改进
    3.1 主减速器齿轮改进设计
        3.1.1 主减速器建模
        3.1.2 主减速器齿轮参数改进
        3.1.3 主减速器齿轮NVH性能计算改进
        3.1.4 主减速器齿轮不同参数组合的齿轮刚度比较
    3.2 主减速器系统刚度改进设计
        3.2.1 主减速器系统中壳体的刚度分析
        3.2.2 主减速器系统中壳体的刚度改进设计
        3.2.3 主减速器系统中轴承的刚度分析及改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MPV主减速器啸叫改进的实验验证
    4.1 所有改进后的零件装车测试验证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关于后桥异响的分析与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轿车后桥异响之分析及预防[J]. 牛林林,姜雪菲,霍洪双,贾晖. 内燃机与配件, 2021(11)
  • [2]某商用车带挡滑行室内异响问题分析与处理[J]. 展新.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11)
  • [3]6376A3型五菱汽车后桥异响故障诊断[J]. 陈媛媛,王宏伟. 农家参谋, 2019(11)
  • [4]某型汽车后桥NVH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 刘付洋. 江西理工大学, 2019(12)
  • [5]某型号汽车驱动桥振动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 王九州.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6]汽车后桥主减速器异响分析与改进[J]. 张海蓉. 内燃机与配件, 2017(23)
  • [7]某中型客车传动系异常振响问题分析和控制[J]. 侯俊剑,马军,肖艳秋,何文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7(08)
  • [8]电涡流缓速器对城市公交客车主减速器齿轮的影响[D]. 张睿.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9]面向行人综合保护的某微型客车前部结构优化[D]. 倪士林. 江苏大学, 2017(01)
  • [10]某MPV车型主减速器啸叫机理研究及改进设计[D]. 张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后桥异响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