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植入机的临床应用

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植入机的临床应用

一、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代忠明,聂占国[1](2017)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理及诊治进展综述》文中指出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和体重下降,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减弱或消失和食管体部收缩障碍导致[1]。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但是其发病机理、诊断指标及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均众说纷芸,特别是早期和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和各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尚无大数据支持[1]。现将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王琦[2](2016)在《CT能谱成像去伪影技术对食管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图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GE公司生产的宝石能谱CT机(GE Discovery CT HD750) CT能谱成像技术(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以及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etal-artifacts reduction software, MARS),对食管粒子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不同成像技术对食管支架125I粒子产生的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20例食管粒子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CT能谱扫描,分别获得常规140kVp混合能量图像(QC)、能谱单能量图像(MONO)及对应的MARS单能量图像(MONO+MARS)三组数据,其中在能谱单能量图像(MONO)及其相对应的MARS图像(MONO+MARS)中,重建出能量级为40-140keV共十一组数据(组间距为10keV),并对三组图像分别进行三维重建。①主观评分:由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及主治以上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过程采用盲法,评价内容包括食管支架125I粒子显示情况、125I粒子周围金属伪影去除效果、125I粒子周围病灶的显示情况、图像的噪声情况等,以5分法分别记图像质量为0-5分。②客观评价:在能谱单能量图像(MONO)及对应的MARS单能量图像(MONO+MARS)中,寻找最佳CNR对应的单能量值(keV);应用公式计算125I粒子周围金属伪影的伪影指数(artifact index,AI)、对比噪声比(compare noise ratio, CNR)、噪声(signal noise, SN)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分析不同成像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MONO图像60-70keV能量级主观评分大于QC图像,MONO+MARS图像70-80keV能量级主观评分小于QC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NO及其相应的MONO+MARS图像在不同能量级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MONO图像中,最佳CNR出现在66.3±1.94keV水平,在MONO+MARS图像中,最佳CNR出现在72.85±1.42keV水平。3、MONO图像60-70keV能量级AI稍高于QC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R、SN值稍低于QC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ONO+MARS图像70-80keV能量级图像较QC图像CNR高,AI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值稍高于QC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相较于MONO+MARS图像,MONO图像主观评分、AJ值整体较高,CNR值整体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食管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CT扫描中,能谱单能量图像(MONO)可去除食管支架粒子伪影,并提高图像质量,最佳单能量图像位于60-70keV。能谱扫描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对食管支架12’I粒子伪影有过度去除作用,图像质量欠佳,不适用于食管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CT评估。

张若男[3](2016)在《药物涂层功能性内镜下器械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创新,内镜已由单纯的诊断工具发展为诊疗合一的手段。各种内镜下治疗手段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 SD)、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经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不断出现及日渐成熟。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同时也是内镜下治疗中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传统内科治疗手段主要有局部喷洒或注射止血、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等,目前内镜下止血广泛应用靶向药物凝血酶局部作用于病灶表面,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但靶向喷洒后存在凝血酶被组织液快速稀释的问题,使药效降低。后随着内镜下器械的不断发展与改良,用于局部止血及封闭穿孔的各种吻合夹开始出现。钛夹作为内镜下治疗的重要器械之一,目前只对局部损伤承担物理封闭治疗作用。很多学者尝试在医用金属基材上靶向缓释凝血酶,目前所有的缓释研究都基于生物惰性材料表面,不但生物活性差,而且重金属离子毒性会造成凝血酶失效。此次研究首次提出了内镜下器械涂层技术基础上药物复合的理论,可以提高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并为下一步从单纯“裸”器械到“功能性”药物复合器械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材料和方法药物复合涂层304钢板:采用与内镜下器械材料相同的304钢板,应用无氧化物表面工艺将羟基磷灰石涂覆于钢板表面,在此基础上涂覆凝血酶药物,制备成“凝血酶-羟基磷灰石-无氧化物层-金属”体系的钢板。ELISA:于体外模拟理想环境下利用人凝血酶(Thrombin)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该复合材料不同时间下溶液中的凝血酶浓度,使用多功能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统计分析:组间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凝血酶药物复合涂层金属板在起初一段时间内快速释放,后释放十分缓慢但仍可维持一定的浓度。结果2.不同时间段内凝血酶复合涂层金属板可稳定持续释放凝血酶。结论1.本次课题提出药物复合功能性内镜下器械概念,利用XPS技术完成了“凝血酶-羟基磷灰石-无氧化物层-金属”复合材料体系。2.利用人凝血酶ELISA试剂盒初步完成了复合材料金属板凝血酶药物的释放检测。3.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凝血酶药物涂层复合板可以有效缓慢释放凝血酶,并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这不仅能消除内镜下治疗的局限性,相信可以有效减少内镜下治疗中的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刘瑾[4](2015)在《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基础及动物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食管狭窄可分为恶性狭窄和良性狭窄,其中,恶性狭窄通常是由食管肿瘤引起。而食管良性狭窄可见于多种疾病,例如食管强酸或强碱等腐蚀性损伤,Schatzki环,外科手术、放射性损伤、内镜下烧灼治疗后损伤和贲门失弛缓症等。对于无法根治的食管恶性狭窄,永久性放置食管支架是一种缓解吞咽困难,避免食管梗阻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以往对良性食管狭窄的治疗多采用球囊或沙氏扩张器扩张。对于多次扩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暂时性放入支架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食管支架可根据其材质的不同分为金属支架、塑料支架和其他材质支架。金属支架通常由不锈钢或者镍钛记忆合金构成,已成为恶性食管狭窄的姑息性治疗的首选。然而大多数金属支架,特别是不锈钢支架,由于质地较硬,易引起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形成、组织坏死、溃疡、穿孔和形成新的狭窄,不适用于需要暂时性放置的良性食管狭窄。塑料支架多为内嵌硅膜的支架,其发生组织增生及形成新狭窄的几率降低,但是其移位率比金属支架明显增高。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明和组织工程学的应用,人们为了解决支架引起的组织增生或移位时不易取出的弊端,发明了生物可降解支架。此类支架由聚乙交酯等化合物构成,其分子中的酯键可水解断裂,从而发生降解无需内镜下取出。但是,单纯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其径向支撑力无法与常规支架相比,往往达不到扩张食管的效果。暂时性支架放置的理想状态是能够持续发挥支架扩张作用、重塑食道形态、维持食道通畅性,在狭窄部位被撑开定型后能够方便取出。目前临床上支架取出方式,均采用强行拉出。由于支架的径向支撑力的存在,常导致支架取出困难,且易导致组织损伤,甚至腔道破裂。因此,研发一种简便易取出的支架势在必行!为了解决支架取出的“暴力”问题,我们通过力学原理,自主设计了能消除支架径向支撑力的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支架,其不仅能保持常规金属支架的良好的径向支撑力,而且还解决了常规支架因径向支撑力而取出困难的问题。另外,生物可降解型支架能在预计时间内自行分解成片,无需内镜下取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制上述易于取出的两种支架,并验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第一部分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设计及制作研究目的1.在保证支架持续扩张和维持食道通畅的前提下,设计分片支架以方便内镜下取出;2.制作生物可降解缝线并验证其降解性能;3.制作生物可降解材料连接的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生物可降解型支架)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研究内容及方法1.本支架的设计特点在于:①本支架由三片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具有一定弧度的网片组成;②各镍钛合金网片之间用缝线连接在一起;③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缝线采用不可吸收的外科手术线连接,生物可降解型支架的缝线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④根据生物可降解材料配料的比例,控制其降解时间,制作适合用于食管良性狭窄的缝线;⑤支架为全覆膜支架。2.支架的制作: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丝在金属模具上缠绕编织,再放入高温箱式电炉内加热定型,从模具取下后就形成了所编织的金属丝网片。热处理合金丝网片使其定形并具有记忆性。制备支架涂膜专用偶联剂,以石油醚溶解成型医用硅橡胶制备硅胶溶液,将编织片浸入硅胶溶液中均匀涂覆。支架涂膜编织片的缝合连接采用两种缝合方式,一种为可拆卸方式,缝合过程采用砝码重力进行调整;另一种为生物可降解缝线连接。3.生物可降解丝线的合成:首先以L-乳酸、D,L-乳酸和羟基乙酸为原料分别合成L-丙交酯;然后经开环聚合制备聚(L-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对制作成的生物可降解缝线进行造粒、拉丝处理。4.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热能分析和计算特性黏数测试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5.观察生物可降解缝线在0-8周时间内的外观及形貌,测量不同时间其pH值和质量损失,计算其特性粘度并测定其抗张强度、热性能、结晶度及取向度。结果1.分片支架网片制作:制作弧形镍钛记忆合金编织的网片,其外表面光滑、无毛刺、无棱角及凹陷。2.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合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均证明丝线结构中存在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和酯等。PLLA的熔点为183.9℃,PLGA的熔点为199.7℃,表明PLLA和PLGA均为结晶态聚合物。对PLLA及PLGA熔融造粒后测试得粒料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与原料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造粒工艺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无显着影响。在拉丝机温度125℃,拉伸速度5m/min的条件下,以4倍拉伸倍数对PLLA或PLGA进行拉丝,达到最佳力学效能。3.生物可降解缝线的降解性能:PLLA丝线降解1-8周后的外观与0周的比较,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PLGA丝线降解5-7周的样品表面均变得粗糙、松散,降解8周的样品失去原有的纤维结构,变成碎段或粉末。4.应用外科缝线编织网片,制作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应用PLGA丝线编织网片,制作生物可降解材料连接的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生物可降解型支架)。支架镍钛合金丝线为Φ0.13mm,支架外径1 Omm±0.5mm,长度30mm±5mm。编织片热处理工艺温度55℃、处理时间为25分钟。硅胶涂膜温度为120℃,干燥时间1小时。物理性能所示:支架柔顺性、径向压缩比、径向支撑力均符合设计要求。第二部分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动物实验研究研究目的1.比较自膨胀金属分片型支架和常规支架在动物良性食管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情况和取出情况。2.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连接的自膨胀金属分片(生物可降解型)支架的体外降解情况和径向支撑力的变化。3.比较生物可降解型支架和常规支架在动物良性食管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情况和分解情况。研究方法1.建立良性食管狭窄的动物模型。2.内镜下置入食管支架。3.内镜下取出食管支架。4.对生物可降解型支架体外降解过程中的径向支撑力及缝线的特性粘度、熔点、结晶性及表面形貌等变化进行测试。5.观察生物可降解型分片支架动物体内分解情况。6.评估支架取出率、取出时间、取出支架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将建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放置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对照组放置常规支架。观察期中剔除死亡及支架移位的新西兰大白兔。观察期结束,实验组11只新西兰大白兔支架位置正常,对照组10只新西兰大白兔支架位置正常。实验组中11例支架拆解过程顺利,未发生出血、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其中9例牵拉支架顶端的手术缝线,支架解体,顺利拉出体外,2例手术缝线断裂,夹取缝线断端,支架解体,顺利取出。对照组6例成功取出,4例失败(其中1例严重出血影响操作,2例组织严重粘连,1例取出过程中死亡)。实验组取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取出成功率为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5)。支架取出所需时间:实验组平均取出时间9.18±4.22min,对照组平均取出时间17.17±6.55min,实验组取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支架取出的相关并发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vs.40%,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生物可降解型支架体外降解实验中,PLLA缝线连接的支架8周内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人工胃液中均无明显降解。PLGA缝线连接的支架在PBS中6周分解,所测支架径向支撑力为0;在人工胃液中9周分解,支架径向支撑力衰减为0;其特性粘度随时间线性下降。3.生物可降解型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将建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放置生物可降解型食管支架,对照组放置常规支架。观察8周并记录。观察期结束,实验组中8例支架自然分解成片,脱落至胃腔。剩余1例支架观察期内未分解,内镜下可见可降解缝线部分断裂,顺利取出支架。对照组中,6只新西兰大白兔支架位置正常,内镜下取出3例,未取出3例(其中2例出现组织粘连撕裂、1例出现严重出血)。结论1.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产品。2.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由覆膜的镍钛记忆合金和外科手术缝线连接而成,支架的缝线在牵拉后可使支架解体,径向支撑力消失,内镜下易取出,取出率和对食道的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支架。3.生物可降解型支架由覆膜的镍钛记忆合金和PLGA丝线制作而成,PLGA丝线8周可自行分解,分片支架自动解体脱落,无需内镜下取出。研究意义良性食管狭窄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反复扩张无效的难治性良性食管狭窄的患者,短期置入支架可重塑食道形态、维持食道通畅、缓解吞咽困难和梗阻造成的不适。但是,支架的取出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由于支架径向支撑力的存在,常导致支架取出困难,硬性的牵拉,易导致组织损伤,甚至腔道破裂。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食道支架能够完全改变其形态并在无张力的状态下取出。本实验研制的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既保持了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使其能够持续地发挥扩张的作用;又能在取出时使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消失,而易于取出。本实验研制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连接的自膨胀金属分片食管支架,不仅具有金属支架良好的支撑力,又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自行降解脱落。该两种食管支架的诞生,将解决临床上支架取出困难的问题(本支架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授权。专利号:ZL2011 1 03230099.5)。

李宗明[5](2013)在《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支气管胸膜瘘(也称支气管残端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是指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肺泡或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瘘道。是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外科术后BPF的发生率为0.2%-20%,一旦发生BPF,死亡率高达15%~71.2%。患侧胸膜腔内大量脓性液体通过瘘口溢入气道,进入健侧肺内引起顽固性吸入性肺炎,继而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为BPF时,因为临床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迫切要求保守治疗。很多学者试图通过气管镜治疗(纤维蛋白、组织胶以及硬化剂等)封堵瘘口,但是当支气管胸膜瘘口大小超过3mm时,这些方法的疗效有限。还有一些学者使用气道支架(硅酮支架和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BPF,并取得了一些疗效,但是气管内径的巨大变异,硅酮支架往往不能很好的贴附于气道内膜上导致瘘口封堵不全。而在准确测量气道数据的情况下,个体化设计的全覆膜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可以完全封堵瘘口,但是内支架移位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瘘口复发。对于支气管胸膜瘘瘘口较小者,经保守治疗,部分瘘口可以愈合。对于瘘口较大、或感染严重者,通过单纯的保守治疗很难治愈,并且由于病程较长,病人健侧肺的炎症和肺损伤不断加重,多数病人或因长期消耗或因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尤其是右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由于右主支气管周围没有重要结构遮挡,且周围组织疏松,外科手术较容易游离,所以右侧全肺切除后,右主支气管的残段往往很短,目前没有专门用于这种残段较短的支气管胸膜瘘的气道内支架。本研究根据肺切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特征,设计专用的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简称Y型支架),观察个体化支气管胸膜瘘封堵内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诊治54例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2例,年龄23-75岁(中位年龄54.00±8.73)。外科手术原因为肺癌48例(88.9%)、肺结核4例(7.4%)、毁损肺2例(3.7%)。右肺全切51例(94.4%),左肺全切3例(5.6%)。外科手术后确诊支气管胸膜瘘的时间为5-217d,平均29.3d。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脓胸、胸闷、发热和乏力,外科行胸膜腔引流管置入,负压引流瓶内大量脓性或脓血性引流物、大量气泡溢出。传统治疗无效。每个病人接受胸部多排螺旋CT (MSCT)扫描并气道重建以及气管镜检查,评估肺部及气道情况,准确测量气道直径和长度,测量并计算支气管残端的长度和直径,个体化设计Y型支架。观察应用个体化Y型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瘘口愈合情况,脓腔缩小情况,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结果1.54例患者55枚Y型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支架置入过程顺利,支架置入后复查气道造影显示瘘口封堵完全。操作时间为3-10min。2.支架置入后发生胸部疼痛不适42例,异物感46例,痰液储留12例,肉芽组织增生9例,声音嘶哑2例,大咯血1例,支架移位1例。3.随访1-34个周,2例支架置入后瘘口虽然完全封堵,但分别于术后1、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患侧胸膜残腔完全消失,瘘口愈合,支架置入2~4月后顺利取出;14例支架置入3个月后患侧胸膜残腔明显缩小,胸腔引流管无脓液流出,给予拔出引流管并取出支架;27例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引流液明显减少,支架置入3个月后顺利取出支架,继续带胸膜腔引流管生存至今。除两例死亡病人外,其他患者肺功能均得以明显改善。结论1.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置入操作简单,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低。2.个体化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置入可有效封堵肺切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加快瘘口愈合,脓腔的缩小或消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莉,李彤中,马兴,路新卿[6](2011)在《内镜下内支架治疗上消化道狭窄》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性梗阻的简易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创新食管支架置入辅助架、导丝外套管、自制螺旋式食管内支架取出器对癌性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创新组一次放置支架位置准确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传统组89.1%(P<0.01);创新组导丝进入胃腔确认率为97.7%,明显高于传统组18.6%(P<0.01);创新组完成操作时间为(20.8±3.2)min,明显少于传统组操作完成时间(33.5±4.2)min(P<0.01)。结论应用创新技术放置支架的位置更为准确,充分发挥了术者在内镜下独自操作的优势,值得推广普及和应用。

裴庆山[7](2009)在《可分解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兔食管良性狭窄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兔食管良性狭窄模型,为研究食管支架对兔食管狭窄的治疗作用做基础。方法:35只体重在3.0±0.5kg的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兔以3%的戊巴比妥钠按1ml/kg的剂量经耳缘静脉麻醉后,经口插入改制的球囊导管,X-ray检测下将其头端插入食管下段,充起前球囊(球囊位置距门齿15cm),将4%NaOH溶液1ml注入球囊上方,30s后,球囊放气,20ml清水缓慢冲洗1min。建模后兔行X-ray泛影葡胺造影,建模成功标准:兔食管狭窄处最小直径小于1/2食管扩张处最大直径,选建模成功的2只兔行FUJINON EG-470N5型超细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兔经碱烧伤两周后行泛影葡胺X-ray造影检查:兔食管上段扩张,造模处食管狭窄,造影剂仍可通过,但欠通畅。35只兔经上述方法处理,32只达到建模标准。对其中2只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兔食管下段溃疡瘢痕形成,管腔狭窄。兔处死解剖后食管大体病理:食管外相见贲门上方2-3cm可见一1.5-2.0cm长的充血区,触之管壁增厚,食管外膜光滑,未受累及。纵行剖开食管,将食管平铺,可见食管下段对应于充血区食管粘膜粗糙,可见烧灼瘢痕,并稍有充血,且食管壁增厚。组织病理观察病变主要累及粘膜层、粘膜下层及浅肌层,可见溃疡坏死组织充填,大量炎细胞浸润,并有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固有肌层深层可见少许炎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外膜层完好。结论:实验中应用的辅以球囊导管的碱烧伤法是可以达到对兔食管局部的烧灼,造成良性狭窄,是建立兔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第二部分可分解食管支架对兔良性狭窄模型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可分解食管支架对兔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作用,及体内的可分解性。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10只,建模后不放置支架,B组10只,为对照组,建模两周后置入常规食管金属支架,C组10只,为实验组,建模两周后置入可分解支架。支架置入后行超细胃镜及X-ray检查,观察支架位置。以支架置入时间为观察期开始,观察期满8周时处死剩余兔,解剖食管观察。结果:A组兔在碱烧伤后第4-6周有5只死亡,B组在支架置入后位置好,无移位,但有一只在支架置入第6周死亡,C组支架置入后第5-6周有7例分解移入胃腔,观察期内无兔死亡。A组5只死亡兔,解剖后见食管狭窄有所加重,且胃内内容物少,以液体为主,分析可能与溃疡瘢痕进一步挛缩狭窄致管腔狭窄加重,消耗致死。对B组死亡兔解剖可见支架嵌入食管壁,两端增生明显,取出支架后见支架两端食管壁有穿孔发生,余支架与食管壁连接紧密,取出较为困难。C组兔解剖后支架两端可见增生息肉形成,可降解丝可见断裂,部分仍有链接。结论:可分解食管支架对兔食管良性狭窄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并且可以在体内分解。

马羽佳[8](2007)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在气道疾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气管支气管狭窄是由一组异质性疾病所造成的主气道通气限制,会严重影响人的通气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在已狭窄的气道内放置支架可以重塑气道管径,从而明显地缓解或减轻患者的呼吸症状。本课题通过对一组进行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N7S)置入术的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治疗气道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目的回顾性分析气管支架放置对气管疾病的治疗并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气管支架放置过程中、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一、临床材料2003年6月~2006年12月,45例在我院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0~87岁,平均58.2岁,其中良性气管疾病5例(包括外伤性气道狭窄3例,食道平滑肌瘤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恶性气管疾病40例(食道癌直接侵犯气管10例,食道癌肿块压迫气管9例,肺癌8例,气管恶性肿瘤5例,甲状腺癌3例,纵隔内恶性肿瘤3例,肺转移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35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8例为食道癌肿块轻度压迫气管,表现为吞咽困难;2例气管外伤患者表现为不能拔除气管插管。所有患者在气管支架放置术前均有完整的X线平片、CT或气管镜等影像学检查资料。所选用的气管支架均为镍钛记忆合金自扩张支架,支架的直径为12~20mm,长度30~60mm。二、支架置入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摘除活动义齿,通过静脉给予全身麻醉,同时给予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及咽部利多卡因喷雾麻醉。麻醉成功后以喉镜窥喉,将导丝插入气管内,X线透视确定导丝位于气管内后将导丝通过气管狭窄段水平,沿导丝插入装有支架的支架推送器,准确定位支架位置后在X线监视下迅速释放支架。支架张开后撤出导丝和支架推送器。拍摄正、侧位胸片备用。三、研究方法所有进行气管支架置入的患者在术后定期对其进行临床复查及电话随访。临床复查为胸部MSCT及气管三位重建。电话随访的内容主要为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生存期。对患者术前后的MSCT图像进行MPR、VR重建,并测量不同时期气管狭窄段管径、面积,通过对NTS置入前后气管狭窄段管径及面积变化的分析,判断NTS治疗气管狭窄的疗效。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应用Kaplan-Meier极限乘积法对随访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患者进行气道支架置入后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结果本组45例气管疾病患者共放置50枚NTS,所有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成功率100%。其中3例患者放置了第二枚气管支架,2例患者同时放置2枚支架。所有支架释放后即刻位置满意者49枚,占98%。术前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者在放置支架后,97.3%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38例患者在支架植入后,23例在术后6个月内狭窄段气道腔径由原来的6.90±3.46mm扩展至12.62±2.97mm(P<0.05),气管腔面积由108.27±96.99mm2增加到177.76±76.8mm2(P<0.05);14例在术后超过6个月的气道腔管径为11.60±3.51mm,气道腔面积为153.27±79.03mm2(P<0.05)。术后6个月内与术后超过6个月气道管腔的管径与面积无明显差别。8例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的食管狭窄患者在进行NTS置入后,气道管腔直径及面积与术前无明显差别。术前气管狭窄程度不同的患者在进行NTS置入术后,气道管腔直径及面积无明显差别。随访共进行5~1225天,2例失访。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05天,中位生存期为232天。结论1、对于重度气道狭窄所致呼吸困难,经口腔放置NTS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靠、微创、简单易行、见效快、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2、NTS的放置能够明显的改善良恶性气管狭窄所致的呼吸困难,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气管支架的放置只是一种姑息性治疗,适当的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对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时非常有必要的。4、NTS放置以后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如前胸部疼痛不适、顽固性咳嗽、支架移位、再狭窄等。

马兴,施立雪,安瑞霞,马晶晶,董红晨,辛朝阳[9](2006)在《内镜下食管支架治疗技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食管狭窄和(或)瘘是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或者是食管放疗术后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危及患者生命。食管内支架置入,有效地消除了梗阻,改善患者饮食,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虽然食管内支架置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技术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行设计和改良的用于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或取出治疗等相关的系列的技术,治疗了219例患者。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马兴,蔡莉,王磊,马晶晶[10](2004)在《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自1998年5月至2003年7月,我们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172例。同时,与厂家联合试制了既能行支架置入,又能代替大孔道双腔胃镜作用的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经此置入器成功的调整和取出支架3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二、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理及诊治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理
2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进展
3 贲门失驰缓症的治疗进展

(2)CT能谱成像去伪影技术对食管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图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影像采集及图像后处理
        1.2.1 设备和技术指标
        1.2.2 图像后处理
    1.3 图像评价
        1.3.1 主观评价
        1.3.2 客观评价
        1.3.3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主观评分评价结果
    2.2 最佳CNR评价结果
    2.3 伪影指数评价结果
    2.4 对比噪声比评价结果
    2.5 噪声值评价结果
    2.6 图像后处理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背景及依据
    3.2 研究结果分析
    3.3 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药物涂层功能性内镜下器械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期工作
原理与方法
实验结果及分析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基础及动物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设计及制作过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一: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生物可降解分片型食管支架的体外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5)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内镜下内支架治疗上消化道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使用器械:
        1.2.2 治疗方法:
        1.2.3 单人操作技术:
        1.2.4 螺旋式捆绑或钩拉取出支架技术:
        1.2.5 改良释放支架技术:
    1.3 技术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 结 果
3 讨 论

(7)可分解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兔食管良性狭窄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可分解食管支架对兔良性狭窄模型的治疗作用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食管支架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在气道疾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临床材料
    操作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9)内镜下食管支架治疗技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四、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理及诊治进展综述[J]. 代忠明,聂占国. 新疆医学, 2017(10)
  • [2]CT能谱成像去伪影技术对食管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图像评价研究[D]. 王琦. 东南大学, 2016(03)
  • [3]药物涂层功能性内镜下器械基础研究[D]. 张若男.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4]生物可降解型和自膨胀金属分片型食管支架的基础及动物模型的研究[D]. 刘瑾. 山东大学, 2015(10)
  • [5]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观察[D]. 李宗明. 郑州大学, 2013(11)
  • [6]内镜下内支架治疗上消化道狭窄[J]. 蔡莉,李彤中,马兴,路新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5)
  • [7]可分解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动物实验研究[D]. 裴庆山. 山东大学, 2009(04)
  • [8]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在气道疾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马羽佳. 中国医科大学, 2007(05)
  • [9]内镜下食管支架治疗技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J]. 马兴,施立雪,安瑞霞,马晶晶,董红晨,辛朝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05)
  • [10]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置入器的临床应用[J]. 马兴,蔡莉,王磊,马晶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06)

标签:;  ;  ;  ;  

改良型多功能食管支架植入机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